⑴ 澳大利亞人是如何過聖誕節的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各國過聖誕節的飲食習俗也是各有不同。澳大利亞人最愛吃喝,傍晚時分一家老小或攜親伴友成群結隊的一起到餐館去吃聖誕晚餐。因為每家飯店酒店都為聖誕節准備了豐盛的食物,有臘雞、火雞、豬腿、美酒、點心等。
⑵ 聖誕大餐:西方人在聖誕節里吃什麼
傳統的聖誕大餐,大多由前菜、湯品、開胃菜、主菜、點心與飲料組成。前菜和開胃菜份量較少,大多以冷盤的方式供應如生鮭魚、魚子醬餅等。湯品以清湯、蔬菜湯最好。在主菜方面,在最早的時候流行吃烤豬、火腿,後來是火雞、三文魚,總之是以肉為主。別忘了甜點,盡可能選用果凍類而少選用蛋糕類。飲料以熱飲料最佳,因為熱飲料可以自行調味。
聖誕大餐並非需要在豪華的酒店或者任何級別的場面,在西方只要是聖誕節享用的家宴都稱為聖誕大餐。不過,有幾道傳統食品是聖誕節所不可缺少的,比如聖誕火雞、煙熏火腿、聖誕三文魚、聖誕布丁等。但各個國家因為地域文化差異不同,聖誕大餐從形式到內容,都會有各種奇妙的變化,一國風情一種餐桌,一道美食一道風景,香氣纏綿在空中,肆意流淌著聖誕節誘人的氣息。
JingelBells的歌聲已經劃響天際,勤勞的麋鹿在雪地上輕盈的印出一串快樂的腳印,藏在聖誕老人雪白鬍子里的祝福,化做漫天飛舞的雪花,盈盈飄落掌心。還不趕緊背上快樂的行囊,坐上幸福的雪橇,以聖誕之名,尋訪各國美食,饕餮在聖誕夜!
10國經典聖誕餐
法國:盛開在浪漫中的豐富
法國人除了最懂搞浪漫之外,亦對溫情珍而重之,所以聖誕大餐都會與家人一起分享,而且非常著重氣氛,一般家庭會將家居粉飾一番,餐桌上會鋪上漂亮的桌布,中間擺放鮮花、蠟燭等作裝飾,餐具更是用上點綴著細致花紋的潔白細瓷器皿,另外還配上銀制刀叉及水晶杯,再配合柔和的燈光,造成一室和諧的暖色調,將製造浪漫的天分及方程式大派用場。
法國人對聖誕大餐的菜式並不過於講究,只是把平日都可嘗到的菜式弄得更精緻豐富一點,但有一樣是必須的,那就是餐飲。聖誕晚宴後更要開上一支上等香檳一家人一同享用,這才算是完滿的一頓豐富的法國聖誕大餐。
煙三文魚Smoked salmon是一種美味佳餚,因為三文魚的魚肉色澤鮮艷,口感肥美豐滿,法國人在聖誕節會選擇煙熏過的三文魚作為應節菜式,而烹調方法就有多種選擇,例如配合香芒及蘆筍做成清新的沙律頭盤,或是配以白汁燴扭紋通粉等,都是頗受家庭歡迎的菜色。
頂級鵝肝Foie Gras。法國人的聖誕餐桌上一定少不了鵝肝。鵝肝的吃法通常是香煎,如加入少許波特酒、無花果或法國特產的醬料來調味就更加惹味,入口立即溶化的甘香細滑口感。有些家庭負擔不起頂級的鵝肝,亦會改食一些經過加工的罐頭鵝肝,價錢較為廉宜一般做法是切片,做成前菜冷盤,有些人則會喜歡伴以調味醬或麵包同吃,令聖誕大餐更添高貴質感。
蕎麥蛋糕Buckwheat Cake--聖誕節的特色蛋糕,以用蕎麥麵粉做的蕎麥蛋糕為代表,但別看它的顏色黑黑沉沉,以為質感一定較為硬實,其實由於所用的蕎麥粉都是上等貨色,質地細軟滑溜,因此做出來的蛋糕依然口感松軟,有股獨有的小麥香味。
英國:流金歲月
英國人對一日三餐都有不同要求:早餐要飽、午餐要簡單、晚餐要食得好,所以,他們的晚餐通常預備得最為豐富,絕不會敷衍了事。到了每年最大的節慶--聖誕節,一頓極其豐盛、度身訂做的聖誕大餐是標準的過節儀式,一家人會圍在餐桌旁邊,一邊享用美酒佳餚,一邊互相祝賀聊天,氣氛令人暖到入心。
聖誕布丁Christmas Pudding,源於傳統的聖誕食物牛奶麥粥及乾果布丁。傳統習俗是在聖誕前一個月就開始製作布丁,而製作過程中每位家庭成員都要參與,象徵著團結和諧之意,而且每人都要負責攪拌一下面團,在攪拌時會默默許下一個願望,最後就在面團中藏入一枚硬幣,如果幸運地吃到這枚硬幣,就會有一整年的好運氣。
聖誕蛋糕Christmas Cake是一種餐後點心,是用乾果、杏仁蛋白等做成,表面裹有一層雪白的糖粉,味道帶甜,口感較實,有些人會在聖誕蛋糕上塗上奶油或果醬,甚至寫成「聖誕快樂」的字樣,食用時有人會喜歡在蛋糕四周插上特製的聖誕蠟燭,蠟燭的形狀細小精緻,只有兩三四?汲ぃ?色彩繽紛,點燃之後由主人吹熄,然後切成一片片與家人享用,並作為聖誕大餐的完滿結束。
瑞典:與眾同樂
每逢到聖誕節,瑞典人在宴請賓客的時候,都有個比較固執的習慣,就是必定要讓客人坐在主人的左邊,而吃的一般都是歐式西餐,尤其愛吃火腿和蛋糕等食品。他們總會預備一桌子的美食,被稱作厄爾辛加的火腿肉是不可或缺的,叫上親朋好友,有時即使是一些不熟悉的友人,他們都樂意邀他們入屋一同享用美食,作風非常慷慨,並認為聖誕節該是個與眾同樂、大享美食的好日子。
瑞典米粥Rice porridge。瑞典人都有吃米粥的習慣,它是一種帶甜的粥品,質感較濃稠,用料一般有水果,如蘋果等,再加入肉桂、雲呢拿、牛油、米、牛奶、白葡萄乾等煮成,入口幼滑,有一股濃濃的奶香,加上有水果的咬口感,令米粥帶點嚼勁,口感非常有趣。但這米粥一般只會在節日中才能夠品嘗得到,因此大都會被吃得碗底朝天。
白汁鱈魚Lutfisk。瑞典人很喜歡吃海鮮,而在聖誕節就尤其喜愛品嘗一道白汁鱈魚。將鱈魚先經過曬干,再腌制過後才做成白汁鱈魚這道菜,惹味的口感更令人胃口大增,再加上滑滑的白汁,就更令人吃不停口。
黑麵包雜匯Dipping in the kettle
到了聖誕節,瑞典人就會圍坐在一起,品嘗這道有趣又熱鬧、好吃又營養的黑麵包雜匯。首先用一個小鍋,加入豬肉、香腸、碎牛肉等材料,熬成非常濃郁的肉汁,以黑麵包來蘸點這些肉汁來吃。
德國:把溫馨帶回家
德國人的聖誕大餐是指在聖誕當夜,一家人回到家裡團圓用餐的意思,因此幾乎所有的人都要趕回家去過節,餐廳就自然沒有聖誕大餐供應,大家都只能把家裡煮的晚餐為聖誕大餐,既溫馨又可自己搞搞新意。
聖誕市場通常在每年11月底開設,並分布於德國市內各地,一般攤位會營業至12月24日的中午12時為止。當然,每個地方的聖誕市場規模也不盡相同,像以聖誕姜餅聞名的紐倫堡市、專產聖誕蛋糕Stollen的德烈斯敦市等,就是非常著名的聖誕市場。
聖誕紅酒Gluehwein,它是德國人在聖誕節必喝的熱飲之一,它是一種加熱了的紅酒,不過除了一般紅酒的成分外,製造商亦會引入一些不同風味,如加入肉桂、蜂蜜、檸檬,甚至水果烈酒等,令口味變化更多,許多德國人在聖誕夜做完子夜彌撒後,也會馬上喝一杯熱呼呼的聖誕紅酒來暖身,是個非常特色的飲料。
德國姜餅Lebkuchen,它是一種介乎於蛋糕與餅干之間的小點,它的製作原料含有大量的蜂蜜,同時亦加有胡椒粒,甜甜辣辣的口味非常獨特,其中以「紐倫堡姜餅」NuernbergerLebkuchen最為享負盛名。而現在很多姜餅都經過改良,外面裹上一層巧克力或白糖漿,同時也加入杏仁、核桃或榛子等,令口感更加豐富。
聖誕蛋糕Christstollen/Stollen。Christstollen一般簡稱為Stollen,是一種裹著白色糖粉,內里含有果實顆粒的長型蛋糕,通常在聖誕節才有出售。雖然它的種類不及姜餅多,但亦有不少口味可供選擇,最常見的有牛油味的Butterstollen、含有葡萄乾的Rosinenstollen,以及杏仁味的Marzipanstollen。德國人通常會將整條Stollen切成一片片,配著聖誕紅酒一起享用。
瑞士:燃情活色生香
一般傳統瑞士家庭吃的聖誕大餐主要有:芝士火鍋、炸肉火鍋、中式火鍋、烤吉士或者是桌上烤肉,這些菜都是非常典型的、和家人朋友一塊兒享用的瑞士冬菜,熱量高、剛好可以把自己的皮下脂肪再增厚那麼一點點兒,以抵擋超凍的氣溫。
芝士火鍋,德文寫作-Kaesefone(a上面有兩個點),這道菜應該是最知名的瑞士料理了,特定的吉士加白酒一起放在鍋子里加熱、溶化,待吉士變成稠稠的液體狀之後,再用叉子叉一小塊麵包(也有人用馬鈴薯)下鍋、裹上吉士吃。
中式火鍋,德文寫作-FoneChinois,顧名思義就是吸取我們中國火鍋的精神,再搭配上瑞士人飲食烹調習慣,而演化出來的火鍋。煮上一鍋清淡的高湯,准備一些肉類和草菇,把東西燙熟之後,再沾上各式各樣的醬料。雖然這無法與中國的火鍋相比,但是多少有點思念故鄉之情,而且也足以見得瑞士和中國之間的情誼。
桌上烤肉,德文寫作-Tischgrill。桌上烤肉是最過癮的一道菜,許多瑞士人冬天懶得做飯又想大吃特吃的時候,多半就會吃個桌上烤肉。瑞士的超市家電行里都賣有桌上烤肉的器材,是一種類似插電鐵板的器具,鐵板抹點油、加熱到一定程度之後、就把肉啊、青椒等放上去,熟了之後再搭配醬料吃。
澳大利亞:冰火兩重天
聖誕節會激發你各類奇異想像,而且最有誘惑力的當數美食。這也正是澳大利亞顯示其種類非凡的特產的最佳時刻,從熱帶水果到海鮮、乳酪和葡萄酒,應有盡有。
該去哪兒享受「聖誕燒烤大餐」呢?--海邊!絕對的愜意和享受!熱情的澳大利亞人會為你現場燒烤各種鮮活的海產,還演繹出各種時尚、多元的方式,包括塗上橄欖油、辣椒醬、咖喱和芫荽等。你可以敞開肚子吃個飽!吃完燒烤之後,你可以在海灘上徜徉,如果你在為剛才情不自禁的飽餐卻破壞了「減肥」大計而耿耿於懷時,不妨租輛自行車在海濱大道上兜風,或者去沖浪、釣魚、跳水、游泳和潛水,都是消耗卡路里的絕佳運動!
澳大利亞聖誕節樣式繁多的美食最能體現澳洲大陸的移民文化本質,每個民族都還源源不斷地引進自己的文化傳統和美食,不斷豐富、改善和擴張澳大利亞的食譜。
奧地利:與藝術齊名
作為音樂之鄉的奧地利,每年的聖誕節可以說是一場「藝術與巧克力的盛宴」。薩爾茲堡的聖誕集市最有特色的商品無疑是莫扎特巧克力,濃郁柔滑、甜而不膩,口口留香。奧地利人的聖誕餐桌上也絕少不了糕點,奧地利糕點絕對像宮殿那樣富麗堂皇,色彩繽紛,樣式繁多,讓人目不暇接。還有各種夾心的三明治,精緻豐富,既賞心悅目又流香四溢。奧地利大餅也值一提,鬆脆薄嫩,入口即化,奶香溢口,實在令人稱絕。再來點奧地利人很喜歡的產自鄰近德國的白葡萄酒,新鮮清甜而富有果香,配合巧克力、糕點,這就是一場巧克力在口中的藝術碰撞!
另外,在奧地利維也納市郊,有一個著名的飲酒區,位於半山腰間,名叫「維也納森林」。附近的居民會把聖誕大餐設在那裡,飲酒、跳舞、吃豬腳,再伴隨有醇香四溢的德國白蘭地,絕對要呼朋喚友,豪飲狂舞至天明。
芬蘭:童話的傳奇美食
在芬蘭,聖誕大餐也是這個節日的重頭戲,許多餐館的菜單上都增加了聖誕節的特色食物。真正的芬蘭聖誕餐包括星形的李子醬餡餅、姜麵包、Rosolli(青魚伴甜菜根和其他蔬菜的一種色拉)以及聖誕火腿。飲料方面有傳統的Glogi,它是一種摻入杏仁與葡萄乾的酒,味道既辣且香,還有眾多品牌的聖誕啤酒可供選擇,更有加了「小東西」的熱巧克力和熱咖啡(「小東西」是芬蘭人對郎姆酒或白蘭地的愛稱)。
芬蘭在傳說中是聖誕老人的故鄉,從芬蘭北部的羅凡涅米出發向北8公里,有個「聖誕老人村」,傳說聖誕老人都是從這里出發,去投遞禮物。要是能和聖誕老人一起,在清脆的《平安夜》音樂聲中,一邊享用姜麵包,一邊喝Glogi酒,享受完聖誕大餐,幫他裝備好禮物,揮手送別聖誕老人,這將是多麼快樂和美好啊!
美國:穿越牛仔色時光隧道
美國是由許多民族組成的國家,所以美國人慶祝聖誕的情形也最為復雜,從各國來的移民仍多依照他們祖國的風俗。不過,每年的美國聖誕節節目,除了商家打折促銷、街上張燈結綵之外,就要屬每年必演的芭蕾舞劇《胡桃夾子》了。熱愛生活的美國人幾乎都有這樣的愛好,那就是聖誕節前,帶著全家去看一場熱鬧、亮麗的《胡桃夾子》。
美國人過聖誕節著重家庭布置,安置聖誕樹,在襪子中塞滿禮物,吃以火雞為主的聖誕大菜,舉行家庭舞會。聖誕大餐吃火雞的習俗始於1620年,這種風俗盛於美國。火雞解凍後先在肚子里塞入大量的蔬果,如甘筍、西芹、洋蔥、栗子等,外面再抹上多種香料腌制,最後放入?h爐烤上數小時方可完成。不過由於火雞的脂肪較少,因此肉質不及一般雞嫩滑,幸好加有大量配料調制,因此味道亦頗為濃郁,非常惹味。火雞比較大,一般不容易一夜吃光,通常的做法會是在第二天將火雞片肉,然後冷凍起來,作為以後製作三明治、面條等的材料。
義大利:美食的終極誘惑
500多年來,義大利人在過每一年的聖誕節時一直要做一件事--吃名叫「潘納多尼PANETTONE」的聖誕蛋糕。潘納多尼蛋糕產於米蘭,是這個城市的標志性食品。外形朴實無華,但裡面塞滿了葡萄乾和蜜餞等乾果,松軟可口,香氣四溢。作為義大利人過聖誕節的必備品,潘納多尼蛋糕的權威不容置疑,而且一家人分吃一個蛋糕,加強溝通,增進感情。
時至今日,潘納多尼蛋糕已經有了多種地方風味,有添加堅果的熱那亞風味,有澆蓋巧克力的阿布魯奇風味,還有表面金燦燦的威尼斯風味,而且它還「烤出」了國界。現在,潘納多尼蛋糕已成為希臘、瑞典和盧森堡等國的民眾慶賀聖誕節的美味佳餚。
把簡單的食料烹製得美味而富有藝術性就是義大利美食非凡的迷人之處。熱情的義大利人將藝術家特有的創造力賦予了美食的誘惑,在義大利現代文明的光環下,更閃動著美食鑽石般的光芒。而批薩與意粉更是將義大利廚師的想像力發揮的淋漓盡致,就像意餐皇冠上兩顆璀璨的寶石,散發著無以倫比的意式魅力。新鮮的餅皮、上等芝士、頂級批薩醬及新鮮的餡料,批薩用一道道綿長濃香的乳酪纏綿著味蕾的依戀,而蝶形、耳形、螺旋形的意粉則編織成了一張淳香的網,讓人沉迷其中,不願自拔。
⑶ 聖誕節一般吃什麼
英國
英國的聖誕大餐極其豐富,包括燒豬、火雞、聖誕布丁、乾果餡餅等。據說吃聖誕火雞這個習俗,已有300多年歷史。一般英國家庭都喜愛自行烹調火雞,將大量的蔬果如甘筍、西芹、洋蔥、栗子等,塞進十來磅的火雞肚子里,再在表層抹上多種香料,然後才放入焗爐烤。傳統的聖誕布丁非常甜,吃一小角已心滿意足了!聖誕布丁亦是傳統食品。
烹調時,全家人都會參與,象徵團聚、和諧,並會在攪拌面團時許願,據說需以順時針方向攪,轉錯方向便不吉利。最後藏入一枚硬幣,誰吃到便獲得一年好運!
法國
樹干似的蛋糕Buchedenoel,便是著名的法國聖誕美食。還未發明電力以前,法國人以一棵好柴作為聖誕禮物。法國人天性浪漫,連美食的起緣也浪漫過人:從前有一個買不起聖誕禮物的年青人,在森林撿了一段木頭送給情人,不但贏得芳心,而且從此平步青雲。因此,樹干蛋糕也成為祝願來年好運的象徵!
丹麥
當聖誕晚餐開始時,人們必須先吃一份杏仁布丁,然後才能開始吃別的東西。如果誰能吃到那枚唯一完整的杏仁,誰將是來年運氣最好的一個人,通常大人們會將這枚杏仁放在最小的孩子的碗里讓他們高興。
德國
德國人也相當重視聖誕,人們會在聖誕當晚趕回家裡用膳,情況好比中國人吃團年飯。德國最著名的聖誕食品是姜餅Lebkuchen。這是是一種介乎於蛋糕與餅干之間的小點。傳統的姜餅,以蜂蜜、胡椒粒為材料,又甜又辣,口感刺激。現在的姜餅都經過改良,外面灑上一層糖霜,不但口感豐富,外型也相當討好。
義大利
許多人有著聖誕節吃素食的傳統習慣。不吃肉,鱈魚倒能在餐桌上大行其道。吃蝦,烏賊貝殼類肉做成的魚肉色拉,還有胡瓜魚,鰻魚堅果製成的醬。
歐陸
姜餅的故鄉雖然在德國,但歐陸人也習慣在聖誕期間吃薑餅。芬蘭人會一邊享用姜餅,一邊喝glogi酒,它是一種摻入杏仁與葡萄乾的酒,味道既辣且香。荷蘭人甚至會把聖誕禮物藏在布丁或羊腸里呢!至於波蘭人則分為兩派,一派喜在聖誕前夕吃大餐,另一派卻整日齋戒祈禱!
澳大利亞 燒烤+沙灘秀
12月25日,當居於北半球的人們在寒風呼嘯中歡度聖誕節時,位於南半球的澳大利亞卻正是熱不可耐的仲夏時節。澳大利亞熱情如火的「仲夏聖誕節」既有熱帶風情的慶祝方式,也融合了歐洲傳統聖誕節的經典元素,盡管戶外人們頂著火辣辣的太陽,但商店櫥窗里卻精心布置了冬日雪景,掛滿雪花的聖誕樹和穿紅棉襖的聖誕老人讓人們彷彿又置身隆冬北國。這就構成了澳大利亞特有的節日圖景———冰火兩重天!這種酷暑和嚴冬景象的強烈對比,恐怕在西方國家是獨一無二的。
隨處可見開摩托的聖誕老人.裹著紅棉襖的聖誕老人駕著雪橇送禮物是司空見慣的場景,但是當聖誕老人穿著「酷酷」的襯衫短褲,滑著沖浪板向你迎面奔來時,一定會讓你大吃一驚。更有意思的是,澳大利亞的聖誕老人會出其不意地光顧各種場所,帶給你驚喜———水上摩托車、馬車。在摩托車、小馬車上常常可以看到他的身影,甚至在救火車和警車里待上半天也不足為奇,活脫脫一個「老頑童」。
澳大利亞的夏日晚風和聖誕氣氛很容易讓北半球的人產生季節的錯覺,尤其是在聖誕夜戶外音樂會中感覺尤為強烈。音樂會上,悉尼管弦樂隊和合唱團會表演許多膾炙人口的聖誕歌曲,聖誕老人自然不會錯過這個「露一手」的好機會,他會在音樂會當中騎著水上摩托車出場,再帶著真人裝扮的無尾熊,徹底顛覆你對聖誕節的傳統印象。
澳大利亞的熱帶水果、海鮮、乳酪和葡萄酒,一定會讓這個聖誕節變得異常豐富。澳大利亞悉尼邦達海灘上的聖誕燒烤派對是絕對的愜意和享受。熱情的澳大利亞人會為你現場燒烤各種鮮活的海產,還演繹出各種時尚、多元的方式,包括塗上橄欖油、辣椒醬、咖喱等,大大滿足你食慾大開的胃口。
美國
相傳,傳統聖誕大餐火雞就源於美洲,而在感恩節和聖誕節這兩個大日子,火雞更是不可缺少的傳統食品。在美國,聖誕晚餐中還有一樣特別的食品——烤熟的玉米粥,上面有一層奶油,並放一些果料,香甜可口,別有滋味。有的還習慣在聖誕晚宴的餐桌上擺一隻烤乳豬,英美等國人們還往往喜歡在豬的嘴裡放一隻蘋果,據說這個習慣源於一些大家庭,因為只有大家庭才有可能吃得了一頭豬,後來一些講究排場的人在聖誕請客時便紛紛效仿。
非洲
當聖誕夜的鍾聲響起後,人們方可回家吃一頓特別的聖誕餐。但他們的聖誕餐相對簡單,只有一些麵包、米、大蒜和煮肉。
至於我們東方人也有越來越多年輕人加入這個節日中,我們沒有規定的食物,只是把他當成一個節日看待,吃什麼都無所謂,主要的是和誰一起過,開心的意義才是最重要的
⑷ 外國人聖誕節吃什麼
美國人聖誕節吃火雞、姜餅、布丁、樹根蛋糕。
在美國,聖誕晚宴極為豐盛.種種美食,色香味形俱備,令人大快朵頤,所以聖誕晚宴又叫聖誕大餐。在餐桌上,黃色圈狀的鮮橙片預示著美好的祝願。玫瑰、核桃、桂皮和顏色鮮艷的水果,是聖誕節傳統的桌上飾品。 聖誕晚宴最主要的一道菜是必不可少的傳統佳餚——烤火雞。在西方人眼裡,沒有烤火雞就算不上是聖誕晚宴。
有些西方人還習慣在聖誕晚宴的餐桌上擺一整頭烤乳豬,英美等國的人們還喜歡在豬嘴裡放上一隻蘋果。這個習慣可能源於一些較大的家庭,因為只有大家庭才有可能吃得了一頭豬。後來一些講究排場的人在聖誕請客時也紛紛效仿。
晚餐後的甜食,通常有李子、布丁和碎肉餡餅等——英美等國人認為,吃過這幾種食物後就會福星高照、大吉大利。在美國,聖誕大餐中還有一樣特別的食品——烤熟的玉米粥,上面有一層奶油,並放上一些果料,香甜可口,別有滋味。
⑸ 聖誕節的節日吃什麼
聖誕節在歐美普遍流行,並在全世界也頗具影響力的節日,不僅是虔誠的教徒們的一個盛大節日,而且同時也類似中國的春節,是每個家庭聚會的大喜日子。在節日期間,人們要在教堂舉行隆重的宗教儀式,還要在家裡舉行豐富多彩的慶祝活動。當然要少不了在飲食上操辦一下。
為了歡度聖誕節,西方許多家庭一進入12月份就開始忙著采購各種節日用品,如聖誕禮品及食物等。在12月24日這天晚上,一般全家人都要相聚在一起共進聖誕晚宴。有時,聖誕晚餐還要為「上帝的使者」設一個席位。聖誕晚宴極為豐盛.種種美食,色香味形俱備,令人大快朵頤,所以聖誕晚宴又叫聖誕大餐。在餐桌上,黃色圈狀的鮮橙片預示著美好的祝願。玫瑰、核桃、桂皮和顏色鮮艷的水果,是聖誕節傳統的桌上飾品。 聖誕晚宴最主要的一道菜是必不可少的傳統佳餚——烤火雞。在西方人眼裡,沒有烤火雞就算不上是聖誕晚宴。有些西方人還習慣在聖誕晚宴的餐桌上擺一整頭烤乳豬,英美等國的人們還喜歡在豬嘴裡放上一隻蘋果。這個習慣可能源於一些較大的家庭,因為只有大家庭才有可能吃得了一頭豬。後來一些講究排場的人在聖誕請客時也紛紛效仿。晚餐後的甜食,通常有李子、布丁和碎肉餡餅等——英美等國人認為,吃過這幾種食物後就會福星高照、大吉大利。
美國 聖誕大餐中還有一樣特別的食品——烤熟的玉米粥,上面有一層奶油,並放上一些果料,香甜可口,別有滋味。
丹麥 當聖誕大餐開始時,人們必須先吃一份杏仁布丁,然後才能開始吃別的東西。
法國 生性浪漫的法國人喜歡在12月24日的晚上載歌載舞,伴著白蘭地和香檳酒的濃郁酒香,一醉方休,醉度聖誕。
英國 英國人除開懷痛飲啤酒之外,還喜歡去異地旅遊。比較保守的家庭則在聖誕前夜合家團聚。
德國 一向比較嚴謹的德國人都要開懷暢飲啤酒戴白葡萄酒,吃甜食、酸食、酸豬蹄、啤酒燴牛肉、奶製品和各種生菜。
義大利 雖然平時已吃好喝好,但過聖誕節時,那才真叫大吃大喝,山珍海味,美饌佳餚,玉盤奇饈,應有盡有,是饕餐之徒大顯身手的時候。
澳大利亞 每家飯店酒店都為聖誕節准備了豐盛的食物,有火雞、臘雞、豬腿、美酒、點心等。
⑹ 澳大利亞的主食和節日
澳大利亞食物多以馬鈴薯及面類為主食。而澳洲四面環海,海鮮類的食物也享用不盡。
特色菜:澳洲肥牛排,澳洲小羊羔排,袋鼠肉,鱷魚肉,雪梨生牡蠣,昆士闌醉蟹和鯡魚,南澳龍蝦,維州皇帝蟹和黑鮑魚,達爾文的巴拉曼迪,西澳金*魚,塔斯馬尼亞的大馬哈魚和南大洋的南極蟹。
主食(牛奶、麵包、水果和蔬菜)。---澳大利亞傳統節日
新年----------------------------------1月01日 國慶節--------------------------------1月26日 愚人節--------------------------------4月01日 幸運星期五(Good Friday)-------------4月17日 復活節--------------------------------4月20日 "恩沙克日"澳大利亞軍人節--------------4月25日 國際勞動節----------------------------5月01日
母親節--------------------------------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 女王生日------------------------------6月08日
父親節--------------------------------六月的第三個星期日
澳大利亞賽馬-墨爾本杯大獎賽----------11月第一個星期二
聖誕節--------------------------------12月25日
節禮日--------------------------------12月26日
⑺ 聖誕大餐:聖誕節都吃什麼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把宗教性的節日稱為「喘息的時刻」,而一位早期的希臘基督徒則認為:「過節沒有別的,就是歡樂。」喘息也好,歡樂也罷,大凡過年過節,人們都離不了吃吃喝喝。國人如此,外國人也概莫能外。譬如說,按照我們的傳統習俗,過春節時,農村人一般要殺豬宰羊,置辦酒席;西方人過聖誕節,同樣講究在聖誕夜准備一頓豐盛的大餐,同樣是大魚、大肉、大酒,「吃吃喝喝過大年」。
不僅是人,就連一些動物也能享用到「聖誕大餐」。聖誕節期間,尤其在平安夜,動物格外受人重視。它們像人一樣,能享受一頓豐盛的節日晚餐。自14世紀以來,人們就已經形成一個習慣:在屋頂上撒滿燕麥,留著日後喂養牲口。據說,用這樣的燕麥喂養牲口,牲口就會又肥又壯,還利於繁殖。除了牲口,鳥兒也能在聖誕節期間享受聖誕節食品,如穀物等。
(作者:吳友仁)
⑻ 聖誕節都吃什麼
在加拿大的聖誕晚餐,與它的殖民祖先英格蘭以及鄰居美國,有許多相近之處。
傳統的聖誕節晚餐特色有填餡火雞(調味)、馬鈴薯泥、肉湯濃汁、蔓越橘醬、蔬菜及作為甜點的葡萄乾布丁。蛋酒,是一種牛奶為底混合蛋汁、砂糖等的飲料,通常會加以酒類調配,在節日時分也很受歡迎。
其它的聖誕節餐點包括奶油餡塔和奶油酥餅,依傳統都會在節日前烤好,用於招待各種聖誕節與新年派對時造訪的朋友,以及聖誕節當天。
在丹麥,傳統的聖誕節餐點在平安夜置辦,內容為烤豬、烤鵝或烤鴨三者擇一。其伴以馬鈴薯、紫色包心菜與大量的濃湯肉汁。
其後的甜點為米糕布丁,通常會把一顆杏仁藏在裡面,幸運發現的人可獲頒杏仁禮盒之類的禮物。傳統的聖誕節飲品是格羅格甜酒和特別為當季釀造的傳統聖誕啤酒,這些酒類的酒精濃度通常都偏低.
⑼ 西方國家過聖誕節吃什麼
聖誕節吃火雞或燒鵝。
聖誕大餐吃火雞的習俗始於1620年,火雞烤制工藝復雜,味道鮮美持久。這種風俗盛於美國。英國人的聖誕大餐是烤鵝,而非火雞。
澳大利亞人愛在平安夜裡,全家老小約上親友成群結隊地到餐館去吃一頓聖誕大餐,其中,火雞、臘雞、燒牛仔肉和豬腿必不可少,同時伴以名酒,吃得大家歡天喜地。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各國過聖誕節的飲食習俗也不盡相同。在傍晚時分,一家老小或攜親伴友成群結隊的一起到餐館去吃聖誕晚餐。因為每家飯店酒店都不會放過這個掙錢的好機會,提前多少天都已經把店內裝點一新,准備了豐盛的食物,有臘雞、火雞、豬腿、美酒、點心等。
⑽ 聖誕大餐:聖誕節通常吃什麼
聖誕的鍾聲即將敲響。聖誕大餐的香味已朝我們飄來…… 在西方,只要是聖誕節享用的家宴都稱為聖誕大餐。不過,有幾道傳統食品是聖誕節所不可缺少的,比如聖誕火雞、煙熏火腿、聖誕三文魚、聖誕布丁等。傳統的聖誕大餐,在最早的時候流行吃烤豬、火腿,後來是火雞、三文魚。總之是以肉為主。除了吃肉,聖誕大餐還得有紅酒。聖誕紅酒有特殊的喝法:在酒中加入紅糖、橘子皮、杏仁、葡萄乾等佐料,然後在火上一邊加溫一邊攪拌(注意不可開鍋),最後淋上一點伏特加,起鍋之後,一杯下肚,真是又香又暖。
聖誕大餐的另一部分是甜點。如餅干、蛋糕等。這類食品一般在聖誕節前夕就開始准備了,一家人坐在一起料理製作,孩子們也最愛參與這類他們覺得有趣的事。因為聖誕糕點可以按照他們喜愛的形狀和味道來做。瑞典語系的國家在做聖誕糕點時,有一個類似於中國人包年夜餃子的習俗,就是在杏仁味的糕點里,故意放一顆完整的杏仁,誰要是吃到惟一的一粒完整無缺的杏仁,誰就是新年的幸運之神。幸運之神當然是得獎品的,北歐人獎給幸運之神的經常是個帶著紅蝴蝶領結的小豬型大餅干;在荷蘭和德國則是小黑人彼得,大小有一個手掌那麼大。可見,在西方吃聖誕大餐不僅可以一飽口福,而且還可以領略一種極具情趣的飲食文化。
上等香檳+頂級鵝肝+煙三文魚+蕎麥蛋糕
法國人除了最懂搞浪漫之外,亦對溫情珍而重之,所以聖誕大餐都會與家人一起分享,而且非常著重氣氛,一般家庭會將家居粉飾一番,餐桌上會鋪上漂亮的桌布,中間擺放鮮花、蠟燭等作裝飾,餐具更是用上點綴著細致花紋的潔白細瓷器皿。另外還配上銀制刀叉及水晶杯,再配合柔和的燈光,造成一室和諧的暖色調。
法國人對聖誕大餐的菜式並不過於講究,只是把平日都可嘗到的菜式弄得更精緻豐富一點,但有一樣是必需的,那就是聖誕晚宴後要開上一支上等香檳一家人一同享用,這才算是完滿的一頓法國聖誕大餐。
煙三文魚Smokedsalmon是一種美味佳餚,因為三文魚的魚肉色澤鮮艷,口感肥美豐滿,法國人在聖誕節會選擇煙熏過的三文魚作為應節菜式,而烹調方法就有多種選擇,例如配合香芒及蘆筍做成清新的沙律頭盤,或是配以白汁燴扭紋通粉等,都是頗受家庭歡迎的菜色。
頂級鵝肝FoieGras。法國人的聖誕餐桌上一定少不了鵝肝。鵝肝的吃法通常是香煎,如加入少許波特酒、無花果或法國特產的醬料來調味就更加惹味,入口立即融化的甘香細滑口感。有些家庭負擔不起頂級的鵝肝,亦會改食一些經過加工的罐頭鵝肝,價錢較廉宜。一般是切片,做成前菜冷盤,有些人則會喜歡伴以調味醬或麵包同吃,令聖誕大餐更添高貴質感。
蕎麥蛋糕BuckwheatCake是聖誕節的特色蛋糕,以用蕎麥麵粉做的蕎麥蛋糕為代表,但別看它的顏色黑黑沉沉,質感一定較為硬實。其實由於所用的蕎麥粉都是上等貨色,質地細軟滑溜,因此做出來的蛋糕口感松軟,有股獨有的小麥香味。
聖誕布丁+聖誕蛋糕
英國人對一日三餐都有不同要求:早餐要飽、午餐要簡單、晚餐要食得好,所以,他們的晚餐通常預備得最為豐富,絕不會敷衍了事。到了每年最大的節慶——聖誕節,一頓極其豐盛、度身定做的聖誕大餐是標準的過節儀式,一家人會圍在餐桌旁邊,一邊享用美酒佳餚,一邊互相祝賀聊天,氣氛令人暖到入心。
聖誕布丁Christmas-Pudding,源於傳統的聖誕食物牛奶麥粥及乾果布丁。傳統習俗是在聖誕前一個月就開始製作布丁,而製作過程中每位家庭成員都要參與,象徵著團結和諧之意,而且每人都要負責攪拌一下面團,在攪拌時會默默許下一個願望,最後就在面團中藏入一枚硬幣,如果幸運地吃到這枚硬幣,就會有一整年的好運氣。
聖誕蛋糕ChristmasCake是一種餐後點心,是用乾果、杏仁蛋白等做成,表面裹有一層雪白的糖粉,味道帶甜,口感較實,有些人會在聖誕蛋糕上塗上奶油或果醬,甚至寫成「聖誕快樂」的字樣,食用時有人會喜歡在蛋糕四周插上特製的聖誕蠟燭,蠟燭的形狀細小精緻,只有兩三四寸長,色彩繽紛,點燃之後由主人吹熄,然後切成一片片與家人享用,並作為聖誕大餐的完滿結束。
紅酒+姜餅+蛋糕
德國人的聖誕大餐是指在聖誕當夜一家人回到家裡團圓用餐的意思,因此幾乎所有的人都要趕回家去過節,餐廳就自然沒有聖誕大餐供應。聖誕市場通常在每年11月底開設,並分布於德國市內各地,一般攤位會營業至12月24日的中午12時為止。像以聖誕姜餅聞名的紐倫堡市、專產聖誕蛋糕Stollen的德烈斯敦市等,就是非常著名的聖誕市場。
聖誕紅酒Gluehwein是德國人在聖誕節必喝的熱飲之一,它是一種加熱了的紅酒,不過除了一般紅酒的成分外,製造商亦會引入一些不同風味,如加入肉桂、蜂蜜、檸檬,甚至水果烈酒等,令口味變化更多,許多德國人在聖誕夜做完子夜彌撒後,也會馬上喝一杯熱乎乎的聖誕紅酒來暖身,是個非常特色的飲料。
德國姜餅Lebkuchen是一種介乎於蛋糕與餅干之間的小點,它的製作原料含有大量的蜂蜜,同時亦加有胡椒粒,甜辣的口味非常獨特,其中以「紐倫堡姜餅」Nuernberger-Lebkuchen最為享負盛名。而現在很多姜餅都經過改良,外面裹上一層巧克力或白糖漿,同時也加入杏仁、核桃或榛子等,令口感更加豐富。
聖誕蛋糕Christstollen/Stollen Christstollen一般簡稱為Stollen,是一種裹著白色糖粉,內里含有果實顆粒的長形蛋糕,通常在聖誕節才有出售。最常見的有牛油味的Butterstollen、含有葡萄乾的Rosinenstollen,以及杏仁味的Marzipanstollen。德國人通常會將整條Stollen切成一片片的,配著聖誕紅酒一起享用。
芝士火鍋+中式火鍋+桌上烤肉
一般傳統瑞士家庭吃的聖誕大餐主要有:芝士火鍋、炸肉火鍋、中式火鍋、烤吉士或者是桌上烤肉,這些菜都是非常典型的、和家人朋友一塊兒享用的瑞士冬菜,熱量高,剛好可以把自己的皮下脂肪再增厚那麼一點點兒,以抵擋超凍的氣溫。
芝士火鍋,德文寫作Kaesefone。這道菜應該是最知名的瑞士料理了,特定的吉士加白酒一起放在鍋子里加熱、熔化,待吉士變成稠稠的液體狀之後,再用叉子叉一小塊麵包(也有人用馬鈴薯)下鍋、裹上吉士吃。
中式火鍋,德文寫作FoneChinois。這是中國火鍋再搭配上瑞士人飲食烹調技巧演化出來的。煮上一鍋清淡的高湯,准備一些肉類和草菇,把東西燙熟之後,再蘸上各式各樣的醬料。
桌上烤肉,德文寫作Tischgrill,吃著很過癮。許多瑞士人冬天懶得做飯又想大吃特吃的時候,多半就會吃個桌上烤肉。瑞士的超市家電行里都賣有桌上烤肉的器材,是一種類似插電鐵板的器具,鐵板抹點油、加熱到一定程度之後,就把肉啊、青椒等放上去,熟了之後再搭配醬料吃。
聖誕燒烤大餐
聖誕正是澳大利亞顯示其種類非凡的特產的最佳時刻,從熱帶水果到海鮮、乳酪和葡萄酒,應有盡有。
該去哪兒享受「聖誕燒烤大餐」呢?——海邊!絕對愜意!熱情的澳大利亞人會為你現場燒烤各種鮮活的海產,還演繹出各種時尚、多元的方式,包括塗上橄欖油、辣椒醬、咖喱和芫荽等。吃完燒烤之後,你可以在海灘上徜徉,如果你在為剛才情不自禁的飽餐破壞了「減肥」大計而耿耿於懷時,不妨租輛自行車在海濱大道上兜風,或者去沖浪、釣魚、跳水、游泳和潛水,都是消耗卡路里的絕佳運動!
美式烤火雞+奶油南瓜濃湯配栗子蓉
美國人過聖誕節著重家庭布置,安置聖誕樹,在襪子中塞滿禮物,吃以火雞為主的聖誕大菜,舉行家庭舞會。聖誕大餐吃火雞的習俗開始於1620年,這種風俗盛於美國。火雞解凍後先在肚子里塞入大量的蔬果,如甘筍、西芹、洋蔥、栗子等,外面再抹上多種香料腌制,最後放入爐烤上數小時方可完成。不過由於火雞的脂肪較少,因此肉質不及一般雞嫩滑,幸好加有大量配料調制,因此味道亦頗為濃郁,非常惹味。火雞比較大,一般不容易一夜吃光,通常的做法會是在第二天將火雞片肉,然後冷凍起來,作為以後製作三明治、面條等的材料。
火雞的做法
火雞的最傳統做法非常簡單,您只需要用鹽和花椒末將火雞里外充分塗抹,然後在烘爐中烘烤3小時左右即可。
西式聖誕火雞
材料:4杯野米、1兩蘑菇、1兩西芹、1兩紅蘿卜、1隻雪藏火雞。
調味料:適量胡椒粉、1安土(25克)牛油、少許茜子、適量鹽、1茶匙蒜茸、1杯清雞湯。
烹調方法:
1、火雞洗凈去內臟,用鹽及胡椒粉腌30分鍾。
2、野米隔干水份與蒜蓉及其它蔬菜粒用牛油炒片刻,加入茜子及調味。
3、加入雞湯煮滾,用慢火煮至半熟,待涼。
4、將野米餡放入火雞腔內,用錫紙蓋著開口,置煤氣焗爐8度(230°c/450°f)焗約2小時至熟。
中式百寶釀火雞
材料:火雞1隻、糯米1杯蒸熟、香腸2條、切丁香菇8朵(泡軟切丁)、蝦米2湯匙(泡軟)、蒜3顆、蔥粒1/2湯匙、西洋芹1/2棵、洋蔥1個。
調味料:酒3湯匙、鹽2茶匙、胡椒粉少許、醬油2茶匙、糖1/4茶匙、水1湯匙、奶油少許。
烹調方法:
1、將火雞解凍、洗凈、擦乾水分,再將火雞以醬油、糖、水腌制。
2、起油鍋爆香蒜,放入蝦米、香菇和香腸炒熟糯米、蔥粒、酒、鹽、胡椒粉拌勻作為填充料。將填充料塞入火雞雞胸內,用鐵針插封切口。
3、將火雞表面塗奶油後放入烤箱。
4、填塞火雞時要注意必須等到火雞要入烤箱時才可以把填塞的料塞進火雞體內。
5、將西洋芹切段,洋蔥切粗絲後在火雞底下,所需要烤的時間要看火雞的大小來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