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關於雪鴿的飼養和繁殖
1、飼養:
留鳥。常成群活動。主要以草籽、野生豆科植物種子和漿果等植物性食物為食。也吃青稞、油菜籽、豌豆、四季豆、玉米等農作物。
2、繁殖
雪鴿的繁殖期為4-7月。1年或許繁殖2窩。常成群在一起繁殖。通常營巢於高山懸岩峭壁石頭縫隙中。在中國西藏高原有時也發現它們營巢於廢棄的房屋牆洞中和天花板上。巢主要由枯的細枝、枯草和羽毛構成。每窩產卵通常2枚,偶爾3枚或1枚。卵的大小為31-43毫米×26-31毫米。雌雄輪流孵卵。孵化期17-19天。
(1)澳大利亞雪鴿的幼鳥吃什麼擴展閱讀:
分布范圍
原產地:阿富汗、不丹、中國、印度、吉爾吉斯斯坦、緬甸、尼泊爾、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和土庫曼。
游盪:哈薩克。
中國分布於甘肅西北部、青海東部、四川北部、西部和南部,以及雲南西北部,西藏東南部沿喜馬拉雅山向西。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范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准(分布區域或波動范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雪鴿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澳大利亞雪鴿
B. 雪鴿 簡介
雪鴿(拉丁名:Columba leuconota)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喜馬拉雅山脈。為鳩鴿科鴿屬的鳥類。體大約35厘,羽色似紅嘴鷗;頭深灰;領、下背及下體白色;上背褐灰,腰黑色;尾黑,中間部位具白色寬頻;翼灰,具兩道黑色橫紋。 虹膜-黃色;嘴-深灰,蠟膜洋紅;腳和趾亮紅色。爪黑色。幼鳥和成鳥相似,但上體和翅具窄的淡皮黃色羽緣。叫聲拖長的高音coo-ooo-ooo,求偶時咕咕作叫。國內分布於甘肅西北部、青海東部、四川北部、西部和南部,以及雲南西北部,西藏東南部沿喜馬拉雅山向西。國外分布於中亞、阿富汗和印度北部。一般棲息於海拔高處以及出沒於岩石和土坎徒壁上及河谷岩坡間。
外貌:雪鴿雌雄羽色相似。頭和頸上部烏灰色或石板灰色。眼周白色。後頸下部白色,形成一顯著的白色領圈。上背、兩肩及內側小覆羽和次級飛羽淡褐色;下背白色。腰和尾上覆羽黑色。尾灰黑色,外側尾羽基部白色。中央尾羽中部有一寬闊的白色帶斑。此斑向外側尾羽逐漸移向端部。翅灰色,翅上中覆羽、大覆羽和次級飛羽末端淡褐色,在翅上形成三道暗色翅帶。初級飛羽暗灰色,尖端褐色,具窄的銀灰色羽緣。外側次級飛羽基部灰色,端部褐色,羽軸暗褐色。下體白色。
生長習性:常成群活動。主要以草籽、野生豆科植物種子和漿果等植物性食物為食。也吃青稞、油菜籽、豌豆、四季豆、玉米等農作物。
地理分布:分布阿富汗,不丹,中國,印度,吉爾吉斯斯坦,緬甸,尼泊爾,巴基斯坦,塔吉克,土庫曼。
繁殖狀況:雪鴿的繁殖期為4~7月。1年或許繁殖2窩。常成群在一起繁殖。通常營巢於高山懸岩峭壁石頭縫隙中。在西藏高原有時也發現它們營巢於廢棄的房屋牆洞中和天花板上。巢主要由枯的細枝、枯草和羽毛構成。每窩產卵通常2枚,偶爾3枚或1枚。卵的大小為31~43×26~31毫米。雌雄輪流孵卵。孵化期17~19天。
C. 鴿子幼鳥怎麼養
從出殼至28日齡的鴿統稱雛鴿,有的地區從出生至10日齡稱初雛,10~20日齡稱雛鴿,雛鴿出生後應注意保溫。
雛鴿出殼2小時後,親鴿便開始用喙給雛鴿吹氣、泌乳,再過2小時親鴿開始哺鴿乳,這時的雛鴿體小質弱,容易死亡,一定要加強管理。首先要細心觀察,注意避免被種鴿踏傷或凍死。如果雛鴿出生5~6小時仍吃不到鴿乳,要及時查找原因,必要時給雛鴿喂人工鴿乳。發現親鴿不哺乳時可找同期種鴿寄養,而且可避免部分親鴿喂單鴿,提高生產能力。3~4日齡後,雛鴿的眼睛慢慢睜開,身體逐漸強壯起來,身上的羽毛開始長出,食量逐步加大,消化力增強。這時親鴿要頻繁哺喂雛鴿,有時每天多達十幾次,因此供給親鴿的飼料量要充足,以滿足其營養需要。
雛鴿10日齡時,新羽毛長出很多,能自行走動。親鴿給雛鴿保溫時間縮短,親鴿喂給食物也由鴿乳變成半顆粒狀飼料,有少數雛鴿未能完全適應,常出現消化不良和嗉囊炎,應及時補喂些酵母片或健胃葯幫助消化。
雛鴿15日齡時,全身羽毛基本長齊,活動自如,可以抓出巢窩,在籠內鋪上一塊20×20厘米的布片,讓它慢慢適應,不致扭傷腳。這時的親鴿喂給飼料呈顆粒狀,與所吃飼料相同,且多數親鴿又開始產蛋,無心喂養雛鴿,在此期間應加強人工喂養。
雛鴿20日齡後,羽毛豐滿,能在籠內四處活動,但還不能完全自己啄食,仍然靠親鴿飼喂,但能主動向親鴿討食吃,這時的親鴿會強迫它獨立採食。此時應加強管理,增加些高蛋白質飼料供應,以滿足雛鴿的需要。雛鴿生長到25~28日齡時體重可達500~750克,可以出售。
D. 薄雪鴿幼鳥吃什麼,,,,,,,,,急 ,
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