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澳大利亞墨累—達令盆地發展農業的限制性因素是什麼
澳大利亞墨累—達令盆地發展農業的限制性因素是缺水。
缺水原因:地處大分水嶺西側的墨累—達令盆地是山地背風坡,太平洋水汽不能到達,所以降水少;雖然大自流盆地有豐富的地下水,但是地下水鹽度較高,不適合灌溉。
解決措施:東水西調。
㈡ 澳大利亞是如何解決羊群帶來的水土流失問題的
澳洲大部分地區嚴重缺水,怎麼叫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是指人類對土地的利用,特別是對水土資源不合理的開發和經營,使土壤的覆蓋物遭受破壞,裸露的土壤受水力沖蝕,流失量大於母質層育化成土壤的量,土壤流失由表土流失、心土流失而至母質流失,終使岩石暴露。(《中國大網路全書•環境科學》)水土流失可分為水力侵蝕、重力侵蝕和風力侵蝕三種類型指地球上人類賴以生存的土壤和水分,在山區、丘陵區和風沙區,由於不利的自然因素和人類不合理的經濟活動,造成地面的水和土離開原來的位置,流失到較低的地方,再經過坡面、溝壑,匯集到江河河道內去的現象。
㈢ 澳州四面環海,為什麼還缺水
澳洲不屬於熱帶。熱帶地區因為低氣壓密集,除了少數地區,反而並不缺水。
澳洲缺水原因是因為多重地理因素,第一整個澳洲大陸所處緯度被經常性高氣壓籠罩,雨量本來就小,貿易風所帶來的濕氣在東澳洲下完雨之後無法深入內陸。所以東澳並不缺水,只不過人口密集,平均之下也跟著顯得水資源稀少。第二澳洲西部原先的廣大草平原,因幾十萬年的缺水,己形成沙漠,也無法形成河流,雨水無法在表面累積。不過西澳早幾年發現大量深層地下水,所以說澳洲缺水也不完全正確。
㈣ 世界各國的節水措施有那些
國外先進的節水措施
(一)美國節水措施
在美國的水資源的開發利用中採取的主要措施包括:減少水源消耗和流失,進行合理用水、節約用水。包括:保護水源,防止水土流失;水源重復利用,側重於對城市污水進行處理,再作為灌溉水源;調節河川徑流;選育抗旱品種;引水補給地下水;減少蒸發,應用植物生長調節劑;調整作物種類和市場供應等。當前,美國發展節水灌溉農業主要採用先進的節水灌溉技術和農業技術相結合,以取代傳統的單一的地面灌溉技術,農田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已達70—80%。
(1)美國圖森市的節水措施
圖森市位於亞利桑那州的中南部,夏季炎熱,氣溫常超過37.8攝氏度。該市的高峰用水是由夏季的高溫期決定的。該市年平均降水量為245毫米,其中約有一半發生在夏季,而年平均蒸發量卻高達1524—1778毫米。
在圖森市水廠的許多門類的用水戶中,有些用水戶從性質上講屬於季節性用水:冬季用水很少,用水量也較穩定;夏季用水量較大,且隨氣溫和降雨情況而達到高峰。1974年夏季,圖森市經歷了歷史上最炎熱的旱季,市內水井已無法滿足高峰用水的要求,供水系統在局部地段停水,送水壓力下降。為了正常送水,圖森市削減了高峰用水量,使用水量不受季節的影響。推行這項計劃後各類用水戶逐步調整了他們的室外用水方式,每人每天的總用水量已由1974年的776.5升下降到目前的約549.2升。
(2)美國加州居民的雨水收集系統
1975—1977年,美國加州發生了乾旱,迫切地需要探求適當的供水方案。一般說來,在農村居民用水的最可行辦法是從屋頂收集雨水,使其匯集存儲到一些容器內,而後提供使用。雨水的收集,完全可以滿足低限度的家庭用水需要。
(二)以色列節水灌溉措施
以色列地處乾旱半乾旱的沙漠地帶,北部降雨量為700—800mm,中部為400—600 mm,南部僅有25 mm。為克服降水不足問題,以色列大力開發灌溉地。目前43.7萬hm2耕地中,19.3萬hm2(約占總耕地面積的44.2%)為水澆地,每年農業灌溉用水達11.8億m3,其中有9億m3為可飲用水。農業灌溉方法是壓力灌溉,主要是滴灌和噴灌,水的利用率分別可達95%和80%,而且全部採用電腦管理,利用水分感應器自動調節灌溉,包括灌溉時間、次數、間隔、灌溉量等。根據以色列水法,國家境內所有水均為國有,由水委員會統一管理,包括制定政策、確定水使用配額和制定水資源的開發計劃等。為了鼓勵農民節約用水,一方面要求農民交付水費,另一方面規定在配額范圍內後一半配額的水價高於前一半。目前灌溉業的主要研究方向是:開發非飲用水資源,如廢水、洪水、鹽鹼水等,保證不斷增加農業用水。
在90年代初期,噴灌和滴灌技術已分別應用於全國種植面積的25%和75%。農田和草坪一般使用噴漠和滴灌,且高度自動化,全部由電腦控制,每台中心電腦控制周圍幾十甚至幾百公頃的土地。滴灌技術已廣泛應用到全國各地。噴灌和滴灌的應用極大地提高了水資源的利用率,使每公頃土地的灌溉用水量減少了1/3。而且,全國70%的污水經過處理用於農業灌溉。
( 三) 澳大利亞節水措施
澳大利亞有70%的地區雨量在500毫米以下,易發生旱災。全國地面水源不多,平均年徑流量僅有3454億立方米。雖然地下水豐富,但60%是自流井區,可利用的水源只有176萬平方公里。澳大利亞不斷採用新的節水灌溉方法。把12厘米的滴水管埋入地下,把水和肥料溶液直接滴灌在西紅柿等作物的根部,不但節省大量水肥,而且可收獲90%的優質蔬菜,而傳統的灌溉方法只能收獲到60%—70%,這種灌溉方法使多餘的肥料不致污染水渠。又如在果園中,春季落葉對果樹不澆水或少澆水,抑制果樹生長,進入夏季則多灌水以促進水果的生長。這種方法使果樹長得矮小,不需過多澆水和修剪,但水果產量卻增加了。試驗表明,可節省用水20%,增產水果20%。多數果園已採用了這項措施。
(四)前蘇聯節約用水的措施
前蘇聯各加盟共和國單位土地面積上的水量和人均水源量的分配極不均衡,數字差距多達數十倍。前蘇聯有11萬億立方米的大氣降水,其中約有40%被轉化為河川徑流。但地區分布極不均衡,在佔耕地面積90%和占工業產值80%的一些發達地區只有全前蘇聯水資源的24%,而其中一些對水資源有特大需求的南部地區卻只擁有約16%的可用水資源。除了以上這些不足外,前蘇聯河川的重要特徵是時間上的分配也不平衡。為了解決這些不足,只有通過大型引水調水渠道實現從其它流域調水和修建許多季節性調節水庫來解決嚴重的缺水問題。
為了水資源的合理利用,前蘇聯制定了一系列節水措施:(1)對城市污水作三級處理而後加以利用;(2)將地表徑流處理後使用(3)研究利用工礦企業的排水;(4)抽用礦坑水和工礦區地層水;(5)沿海地區開發利用海水;(6)有些設備採用空氣冷卻,不使用水冷;(7)加大發電單機容量;(8)加強水管理和處理工作;(9)採取累進水費制等。
(五)印度節水與合理用水措施
在印度的許多地區,地表水比地下水豐沛,但很多渠道中地表水的供應常常是不穩定的,有時甚至嚴重不足,所以地下水補充地表水顯得越來越必要。地下水補充渠道水增加了渠水的供應量,在渠道水供應低峰期或在進行年度維修渠道關閉期間,地下水可直接用於灌溉。在許多地區,潛在的地下水可以有效地與地表水結合進行集約灌溉。
由於降水時間過於集中,為控制雨水流失,印度採取利用農田集水區的水塘攔蓄地面徑流,使乾旱地保存雨水,以便在旱季時進行補充性灌溉。這種作法可節省灌溉用水,並可對旱季時灌溉用水不足給予補充,以保證作物的正常生長和穩產、高產。
在灌溉技術方面,印度為提高水資源利用率,防止土壤鹽漬化,要求根據地區水位深度確定灌溉方式。由於水資源季節性供應不平衡,研究部門提出在雨季到來之前,在各河流附近抽取大量地下水進行灌溉的方案,以達到降低地下水位,使雨季洪水能更多滲入地下之目的。這就要求在旱季到來之前,採用定量供水,循環灌溉等方式,力求節約水資源。
㈤ 為什麼澳大利亞西部乾旱
主要原因有:
1、海陸位置。地處大陸中部,水汽較難到達。
2、洋流影響。西部是寒流,水汽乾燥寒冷,東部暖流,但是被大分水嶺阻擋,當這些暖濕氣流越過大分水嶺後變成乾熱空氣,加劇了乾旱程度。
3、地形因素。大分水嶺阻擋了大部分暖流水汽,導致暖濕氣流無法深入致中部。
澳大利亞是世界上唯一佔有一個大陸的國家,雖四面環海,但氣候非常乾燥,荒漠、半荒漠面積達340萬平方公里,約占總面積的44%,成為各大洲中乾旱面積比例最大的一洲。
(5)如何解決澳大利亞缺水的原因擴展閱讀:
澳大利亞的約70%的國土屬於乾旱或半乾旱地帶,中部大部分地區不適合人類居住。澳大利亞有11個大沙漠,它們約占整個大陸面積的20%。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最平坦、最乾燥的大陸,中部的艾爾湖是澳大利亞的最低點,湖面低於海平面16米。能作畜牧及耕種的土地只有26萬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帶。
澳大利亞是全球最乾燥的大陸,飲用水主要是自然降水,並依賴大壩蓄水供水。政府嚴禁使用地下水,因為地下水資源一旦開采,很難恢復。2006-2009年,厄爾尼諾影響擴大,導致降雨大幅減少,澳大利亞各大城市普遍缺水,紛紛頒布多項限制用水的法令,以節水渡過乾旱。
㈥ 明明四面環海,為什麼澳大利亞這么容易著火
明明四面環海,澳大利亞這么容易著火的原因如下:
第一:澳大利亞還很有大一部分是處於沙漠之中的,因此氣候非常的乾旱。
澳大利亞雖然四面環海,但是並不能解決澳大利亞缺水的問題。其實澳大利亞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位於沙漠之中的,這也是造成澳大利亞非常缺水的一個主要原因。當一個國家非常缺水的情況下,其後情況非常的乾燥,越是乾燥的環境就越容易著火。有一個成語叫做“乾柴烈火”其實就是這個道理,當柴火越乾燥,就越容易引起熊熊大火。
著火以後不管是油性的樹木還是乾草等都會成為燃料促使這個火變得越來越大,澳大利亞缺水空氣非常乾燥,所以就非常容易著火。其實在澳大利亞四周都有海,但是這種時候也利用不起來,而且也不會影響到澳大利亞的氣候,改變不了它的乾燥狀況。
㈦ 世界上其他國家還有哪些節水的舉措
(一)美國節水措施
在美國的水資源的開發利用中採取的主要措施包括:減少水源消耗和流失,進行合理用水、節約用水。包括:保護水源,防止水土流失;水源重復利用,側重於對城市污水進行處理,再作為灌溉水源;調節河川徑流;選育抗旱品種;引水補給地下水;減少蒸發,應用植物生長調節劑;調整作物種類和市場供應等。當前,美國發展節水灌溉農業主要採用先進的節水灌溉技術和農業技術相結合,以取代傳統的單一的地面灌溉技術,農田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已達70—80%。
(1)美國圖森市的節水措施
圖森市位於亞利桑那州的中南部,夏季炎熱,氣溫常超過37.8攝氏度。該市的高峰用水是由夏季的高溫期決定的。該市年平均降水量為245毫米,其中約有一半發生在夏季,而年平均蒸發量卻高達1524—1778毫米。
在圖森市水廠的許多門類的用水戶中,有些用水戶從性質上講屬於季節性用水:冬季用水很少,用水量也較穩定;夏季用水量較大,且隨氣溫和降雨情況而達到高峰。1974年夏季,圖森市經歷了歷史上最炎熱的旱季,市內水井已無法滿足高峰用水的要求,供水系統在局部地段停水,送水壓力下降。為了正常送水,圖森市削減了高峰用水量,使用水量不受季節的影響。推行這項計劃後各類用水戶逐步調整了他們的室外用水方式,每人每天的總用水量已由1974年的776.5升下降到目前的約549.2升。
(2)美國加州居民的雨水收集系統
1975—1977年,美國加州發生了乾旱,迫切地需要探求適當的供水方案。一般說來,在農村居民用水的最可行辦法是從屋頂收集雨水,使其匯集存儲到一些容器內,而後提供使用。雨水的收集,完全可以滿足低限度的家庭用水需要。
(二)以色列節水灌溉措施
以色列地處乾旱半乾旱的沙漠地帶,北部降雨量為700—800mm,中部為400—600 mm,南部僅有25 mm。為克服降水不足問題,以色列大力開發灌溉地。目前43.7萬hm2耕地中,19.3萬hm2(約占總耕地面積的44.2%)為水澆地,每年農業灌溉用水達11.8億m3,其中有9億m3為可飲用水。農業灌溉方法是壓力灌溉,主要是滴灌和噴灌,水的利用率分別可達95%和80%,而且全部採用電腦管理,利用水分感應器自動調節灌溉,包括灌溉時間、次數、間隔、灌溉量等。根據以色列水法,國家境內所有水均為國有,由水委員會統一管理,包括制定政策、確定水使用配額和制定水資源的開發計劃等。為了鼓勵農民節約用水,一方面要求農民交付水費,另一方面規定在配額范圍內後一半配額的水價高於前一半。目前灌溉業的主要研究方向是:開發非飲用水資源,如廢水、洪水、鹽鹼水等,保證不斷增加農業用水。
在90年代初期,噴灌和滴灌技術已分別應用於全國種植面積的25%和75%。農田和草坪一般使用噴漠和滴灌,且高度自動化,全部由電腦控制,每台中心電腦控制周圍幾十甚至幾百公頃的土地。滴灌技術已廣泛應用到全國各地。噴灌和滴灌的應用極大地提高了水資源的利用率,使每公頃土地的灌溉用水量減少了1/3。而且,全國70%的污水經過處理用於農業灌溉。
( 三) 澳大利亞節水措施
澳大利亞有70%的地區雨量在500毫米以下,易發生旱災。全國地面水源不多,平均年徑流量僅有3454億立方米。雖然地下水豐富,但60%是自流井區,可利用的水源只有176萬平方公里。澳大利亞不斷採用新的節水灌溉方法。把12厘米的滴水管埋入地下,把水和肥料溶液直接滴灌在西紅柿等作物的根部,不但節省大量水肥,而且可收獲90%的優質蔬菜,而傳統的灌溉方法只能收獲到60%—70%,這種灌溉方法使多餘的肥料不致污染水渠。又如在果園中,春季落葉對果樹不澆水或少澆水,抑制果樹生長,進入夏季則多灌水以促進水果的生長。這種方法使果樹長得矮小,不需過多澆水和修剪,但水果產量卻增加了。試驗表明,可節省用水20%,增產水果20%。多數果園已採用了這項措施。
(四)前蘇聯節約用水的措施
前蘇聯各加盟共和國單位土地面積上的水量和人均水源量的分配極不均衡,數字差距多達數十倍。前蘇聯有11萬億立方米的大氣降水,其中約有40%被轉化為河川徑流。但地區分布極不均衡,在佔耕地面積90%和占工業產值80%的一些發達地區只有全前蘇聯水資源的24%,而其中一些對水資源有特大需求的南部地區卻只擁有約16%的可用水資源。除了以上這些不足外,前蘇聯河川的重要特徵是時間上的分配也不平衡。為了解決這些不足,只有通過大型引水調水渠道實現從其它流域調水和修建許多季節性調節水庫來解決嚴重的缺水問題。
為了水資源的合理利用,前蘇聯制定了一系列節水措施:(1)對城市污水作三級處理而後加以利用;(2)將地表徑流處理後使用(3)研究利用工礦企業的排水;(4)抽用礦坑水和工礦區地層水;(5)沿海地區開發利用海水;(6)有些設備採用空氣冷卻,不使用水冷;(7)加大發電單機容量;(8)加強水管理和處理工作;(9)採取累進水費制等。
(五)印度節水與合理用水措施
在印度的許多地區,地表水比地下水豐沛,但很多渠道中地表水的供應常常是不穩定的,有時甚至嚴重不足,所以地下水補充地表水顯得越來越必要。地下水補充渠道水增加了渠水的供應量,在渠道水供應低峰期或在進行年度維修渠道關閉期間,地下水可直接用於灌溉。在許多地區,潛在的地下水可以有效地與地表水結合進行集約灌溉。
由於降水時間過於集中,為控制雨水流失,印度採取利用農田集水區的水塘攔蓄地面徑流,使乾旱地保存雨水,以便在旱季時進行補充性灌溉。這種作法可節省灌溉用水,並可對旱季時灌溉用水不足給予補充,以保證作物的正常生長和穩產、高產。
在灌溉技術方面,印度為提高水資源利用率,防止土壤鹽漬化,要求根據地區水位深度確定灌溉方式。由於水資源季節性供應不平衡,研究部門提出在雨季到來之前,在各河流附近抽取大量地下水進行灌溉的方案,以達到降低地下水位,使雨季洪水能更多滲入地下之目的。這就要求在旱季到來之前,採用定量供水,循環灌溉等方式,力求節約水資源。
㈧ 大洋洲缺水的原因
大洋洲的河流與其它洲比較顯得十分稀少原因:河流短小,水量較少,雨季暴漲,旱季有時斷流,大多不利航行,但所有河流幾乎終年不凍。大洋洲的湖泊較少,最大湖泊是澳大利亞境內的北艾爾湖,面積約8200Km²,隨降水而變化;最深的湖泊是紐西蘭南島西南端的蒂阿瑙湖,深達276米。澳大利亞大陸多構造湖。紐西蘭除構造湖外,還有由熔岩阻塞河流而形成的堰塞湖。夏威夷島上則有火山湖。此外許多島嶼上有由珊瑚礁環繞而形成的礁湖。新喬治亞島上的礁湖是世界上的大礁湖之一,帛琉群島中的科梅科爾礁湖也很有名。
㈨ 澳大利亞為什麼在東南部修建調水工程
澳大利亞位於南半球,四面臨海,國土面積768萬平方公里,全境年平均降水僅有470毫米,是世界上降水量較少的地區;加之氣候乾旱,且蒸發量大,因此又是一個水資源相對短缺的國家。為解決內陸的乾旱缺水問題,在1949~1975年期間該國修建了第一個調水工程——雪山工程。該工程位於澳大利亞東南部,通過大壩水庫和山澗隧道網,在雪山山脈的東坡建庫蓄水,將東坡斯諾伊河的一部分多餘水量引向西坡的需水地區。沿途利用落差(總落差760米)發電供應首都堪培拉及墨爾本、悉尼等城市。工程的復雜性可想而知。
澳大利亞人視水為生命的血液,從上到下,建立了部長級理事會、社區咨詢委員會與執行委員會三個層次的管理機構。這些水管理機構具有很高的地位和權威。
部長級理事會由各個州和聯邦政府的部長級官員組成,每個州出三個人,分別是水利部門、土地管理部門和環境保護部門的部長。理事會主席由聯邦政府農業部長擔任。理事會是最高決策機構,並具有絕對的權威,它所做出的決定,各州都要執行。
社區咨詢委員會由各主要支流地區推舉一人組成。該委員會負責反映地方意見,為部長理事會的決策提供咨詢和進行評議。委員會建立以來,加強了公眾與負責工程調度的最高權力機構為墨累——達令河流域委員會(MDBC)之間的聯系紐帶,進行了許多卓有成效的宣傳工作,為開發、利用、保護水土資源發揮了積極作用。
執行委員會是負責工程調度的最高權力機構為墨累——達令河流域委員會(MDBC)的常設機構,主要由技術專家組成,是一常設機構,旨在貫徹部長理事會的決定,負責流域管理的日常工作。執行委員會僅40餘人。他們主要依靠各個州政府的水土資源管理機構進行流域管理。各州的管理人員也相當精簡,如布勞寧水庫(庫容16.3億立方米),管理人員不足10名;庫容30.4億立方米的休姆水庫,包括在灌區的管理人員總共才35人。
這種水管理體制既具有很高的權威,又能夠使公眾的意願得以反映,辦事效率也很高。
--雪山調水工程的運行管理
雪山工程是世界上最復雜的大型水電工程之一,是澳大利亞跨州界、跨流域水力發電和農業灌溉相互補償調節的水庫群和水電站群工程,包括7個水電站、80公里引水管道、11條共145公里壓力隧洞、16座大壩、1座泵站、510公里330千伏高壓網等。
從廣義上講,雪山調水工程的管理包括水源調度與供水調度。由於雪山工程供水對象全在墨累—達令河流域,而且整個系統跨越幾個州,因此調度的最高權力機構為墨累—達令河流域委員會(MDBC)。墨累—達令河流域委員會有權決定斯諾伊河向墨累河與馬蘭比吉河分水的流量,負責墨累河上各節制閘、各主要分水閘的調度;有權監督界河上各用水戶的取水量;對水事糾紛進行調解;制定流域內有關的水資源管理條令和制度。
自布勞寧水庫與休姆水庫建成後,墨累—達令河流域委員會成立了一個雪山電力公司,統管布勞寧水庫和休姆水庫以上(不含此二庫)的各個梯級電站和水庫的運行,除了按條約規定的比例將斯諾伊河的水分送給墨累河與馬蘭比吉河外,它的調度完全取決於電網的需要。墨累河上、中遊河段是新南威爾士州與維多利亞州的界河,分往南澳大利亞州的水也主要由這里通過。該委員會嚴格監督上游兩個州各用戶的引水量不得超限,保證將規定的水量送到下游的南澳大利亞州境內。
對於各用水戶,不論是從河道取水,還是從渠道取水,均實行嚴格的取水許可證制度。管理機構直接對各用水戶的取水進行計量、收費。取水許可證規定了用戶平均年取水總量、用戶取水設備的能力以及供水的保證程度。供水保證程度分為多個級別,低級保證率的用水戶的取水完全受調度中心的控制,一般只有當較高級別的用水戶得以滿足,且保證河道最低流量的前提下,才向其供水;高級保證率的用水戶在其水量配額與取水設備的能力范圍內,可以根據需要自由取水。最低保證度與最高保證度的供水水價相差40倍。管理機構正是通過這一手段,鼓勵各用水戶修建自己的調蓄水庫,鼓勵用水戶蓄豐補枯。
澳大利亞雪山調水工程建成後,為更好地發揮調水工程的長久效益,他們採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保護水環境。
一是嚴格控制農牧業用水增長。農牧業用水主要是農田灌溉與草場灌溉,耗水量大,排出的水體把農葯、化肥與有機物、鹽分帶往下游;另外,土地的開墾增加了水土流失的危險。基於這些原因,有關州政府達成共識,不再簽發新的農牧業取水許可證,並且根據斯諾伊河下游環保用水的呼聲日益高漲,雪山工程跨流域調水量有可能下降的形勢,准備出台大幅度提高水價的政策。管理者們深切體會到,只有提高水價,才能從根本上改變灌溉技術落後,既浪費水又污染環境的被動局面。
二是全面加強水土保持工作。雪山工程供水系統中有諸多水庫,它們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為了保證這些蓄水工程不受淤積的威脅,聯邦政府極為重視水土保持工作。他們將雪山工程的水資源區辟為國家公園,國家公園內除供遊人觀光外,不發展其他產業。為了保護植被,游覽者只能在特定的通道上行走,這種通道實際是高於地面的小木橋。
三是全社會自覺保護水質。在澳大利亞,水質保護的重點是防止藍藻爆發和農田污水入河。阻止藍藻生長的有效辦法是減少有機物進入水體,為此沿河岸修築了攔截板,防止落葉、枯草被捲入水中。另外,嚴格禁止未經處置的污水排入河道。現在各州已把引水量與其污水處理建設作為一個整體,處理能力大的地區將會在供水方面得到優惠。
四是採取措施降低土壤鹽漬化。澳大利亞地下水很豐富,估計有4400億立方米,但可用量只有703億立方米,其他的均含鹽分很高。在灌溉農業發展起來之前,地下水埋藏很深,對環境不產生影響。隨著土地的開墾,降雨直接與裸露的土表接觸,大大增加了入滲水量;大規模的灌溉,也增加了地下水補給量。高鹽分地下水位的上升,使得大片土地受到鹽鹼化威脅,樹木、植被大片死亡;含鹽水向河道入滲,污染水源;城市建築物的基礎以及公路路基受到化學侵蝕的嚴重危害。對此,政府一方面嚴格限制農業用水量的增加,鼓勵投資更新灌溉技術,嚴格限制河道取水,以保證河道有足夠的流量沖洗鹽分。
(中國水利報)
㈩ 澳大利亞為什麼四面環海,還是那麼乾旱缺水
經過的濕氣流少,水蒸氣達不到形成降雨的密度。地球上的濕氣流動向是有規律的,比如有的海域經常下雨,有的海域卻連海龍王也喊天干。另外澳大利亞地勢平坦也是原因之一,沒有高山阻擋僅有的濕氣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