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澳大利亞西、中、東部的地形有什麼不同
【西部荒漠區】這是澳大利亞最大的自然區。位於大陸中西部,西臨印度洋,東部大致止於140°E。按自然條件來說,它很象非洲的撒哈拉。本區除印度洋岸有寬狹不等的沿海平原,在東部、西北部有超過1000m的山地外,大部分是600m以下的高原。本區最突出的特點是氣候乾燥,絕大部分地區年降水量不足150mm,僅在周圍地區增加到300mm,東部山地迎風坡,年降水量達300—500mm。由於氣候十分乾旱,地表水很缺乏,僅邊緣較濕潤地區,河床在雨後有水,大部時間乾涸。全區卻散布著眾多的鹽湖。本區夏季炎熱,是全大陸夏季高溫區,冬季氣溫日較差大。由於降水稀少,蒸發量大,植物貧乏,以荒漠植被為主。【中部乾旱平原區】本區北部屬埃爾湖內陸流域,南部是墨累-達令河流域,地形以平原為主,是澳大利亞大陸地勢最低平部分。氣候屬大陸性,自東向西乾燥性逐漸加強。埃爾湖濱年降水不足120mm,由此向北、東、南外圍增加到500mm。全區夏季普遍高溫,平均氣溫在25℃以上;冬季北部為11—15℃,南部為9—12℃。平原區地表水不多,但地下水卻十分豐富。植被依降水多少而發生變化,降水較多的北部和東部,生長著稀疏明亮的桉樹林和乾草原,向南是不同的灌叢,沿河是桉樹帶狀林,愈接近埃爾湖愈乾燥,形成荒漠,有些地段僅在偶然間大雨之後,植物迅速生長,其中多數是短生植物。【東部濕潤山地區】本區位於大陸東部,包括大分水嶺和大陸的東部沿岸地帶,是一南北向條帶狀自然區。地形以山地佔絕對優勢,第三紀構造運動中,古褶皺山地發生斷裂、抬升,沿斷裂線有玄武岩噴出,個別地段有火山活動。全區氣候濕潤,年降水量一般在1500mm左右,在地形有利的條件下,可超過4000mm。氣溫隨緯度的增加而遞減,北段年內溫差不大;南段已屬於亞熱帶,冬季氣溫較低,有時冷氣團從南方侵入,氣溫可降到0℃ 以下。冬季高山上有積雪。河流短小(不超過 400 km)流急,靠雨水補給。東部山地是澳大利亞主要森林分布區,北部為熱帶雨林,南部為亞熱帶潮濕森林。從海岸到海拔 1000—1200 m的東坡布滿森林,山脈西坡降水較少,林地稀疏。山地上部生長的樹木較矮小,海拔1600—1900m的地段,森林變成曲樹群落和矮生灌叢。
2. 澳大利亞的東部是什麼山脈中部是什麼盆地西部是什麼
澳大利亞在地理上有兩個世界之最:她是世界上最小的陸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島嶼。澳大利亞位於南半球,面積770萬平方公里,居世界第六,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和巴西,約相當於五分之四個中國。它東臨太平洋,西臨印度洋,海岸線長達37000公里。 澳大利亞的地形很有特色。西部和中部有崎嶇的多石地帶、浩瀚的沙漠和蔥郁的平頂山巒,東部有連綿的高原,在靠海處是狹窄的海灘緩坡,緩斜向西,漸成平原。沿海地區到處是寬闊的沙灘和蔥翠的草木,那裡的地形千姿百態:在悉尼市西面有藍山山脈的懸崖峭壁,在布里斯本北面有葛拉思豪斯山脈高大、優美而歷經侵蝕的火山頸,而在阿德雷德市西面的南海岸則是一片平坦的原野。 墨累河和達令河是澳大利亞最長的兩條河流。這兩個河流系統形成墨累-達令盆地,面積約100多萬平方公里,相當於大陸總面積的14%。艾爾湖是靠近大陸中心一個極大的鹽湖,面積超過9000平方公里,但經常長期呈乾涸狀態。 澳大利亞的大部分國土,約70%,屬於乾旱或半乾旱地帶,中部大部分地區不適合居住。澳大利亞有11個大沙漠,它們約占整個大陸面積的20%。由於降雨量很小,大陸三分之一以上的面積實際上被沙漠覆蓋。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最平坦、最乾燥的大陸,中部窪地及西部高原均為氣候乾燥的沙漠, 能作畜牧及耕種的土地只有26萬平方公里。沿海地帶,特別是東南沿海地帶,適於居住與耕種。這里丘陵起伏,水源豐富,土地肥沃。除南海岸外,整個沿海地帶形成一條環繞大陸的「綠帶」,正是這條「綠帶」養育了這個國家。然而,澳大利亞內陸貧瘠乾旱地帶卻蘊藏極為豐富的礦產資源,澳大利亞鐵礦儲量佔世界第二位,各種礦產為澳大利亞帶來大量的財富。 澳大利亞的平均年降雨量為465毫米,每年雨量的變化幅度很大,分布很不均勻。最乾旱的地區是艾爾湖流域盆地,平均年降雨量不足125毫米。最濕潤的地方是東北熱帶地區和塔斯曼尼亞州西南地帶。澳大利亞的沿海水量充足、土地肥沃,大部分人都居住在沿海一帶。澳大利亞人各地的氣候很不相同。大陸北部地區是濕潤的熱帶氣候,東部中央地區和西部沿海有溫暖而不太炎熱的氣候,而大陸南海岸和塔斯曼尼亞州則較涼爽。整體而言,澳大利亞各地都有溫暖的夏季和不太冷的冬季。在澳大利亞有記錄以來,溫度最高的地方是東北部內陸的克隆卡里,1889年克隆卡里的氣溫曾高達攝氏53度;而最寒冷的地方是夏洛特隘口,1994年,科西阿科斯山附近的雪野中氣溫最低紀錄為攝氏零下23度。 澳大利亞氣候比歐洲或美洲溫和,尤其是北部,氣候與東南亞及太平洋地區相近。在昆士蘭州、北領地及西澳大利亞州,一月份(仲夏)的溫度白天平均為攝氏二十九度,夜間為攝氏二十度;而七月份(隆冬)的平均氣溫分別約為攝氏二十二度及攝氏十度。
3. 讀澳大利亞地形分布圖,回答: (1)__________ 線穿過中部;西部是_______洋、東部是_______洋,從
(1)南回歸線;印度;太平;東;六 (2 )高原;1000 ;平原;大自流;地下水;北艾爾;山地 |
4. 澳大利亞的地形特徵,中部東部西部分別來說,以及代表性地形,謝謝啦~
亞洲中部位於北部平原和南部台地之間,東達太平洋岸,西至小亞細亞半島,面積廣大,約佔全洲總面積的二分之一以上。這是一個以山脈和高原為主的地形組合區。帕米爾山匯為各大山系會合區,興都庫什山系與蘇來曼山系等由此向西圍成伊朗高原,向西復合為亞美尼亞山匯,再西分為克羅盧山脈和托羅斯山脈,並圍成安納托利亞高原。由帕米爾山匯東延的山脈分為四支:一為喜馬拉雅山系,向東南延伸到馬來群島;二為昆侖山系,又分陰山、秦嶺、南嶺三支;三為天山山系;四為阿爾泰山系,並由薩彥嶺向東北延伸至科累馬山脈。在亞洲中部高山山系之間有許多山間陸塊,其隆起者為高原,沉降者為盆地。主要高原有安納托利亞高原、伊朗高原、青藏高原、蒙古高原等;主要盆地有塔里木盆地、准噶爾盆地、柴達木盆地、四川盆地等。各高原和盆地在構造上多為比較穩定和堅硬的陸塊,它們之間的山脈則為地殼運動最活躍的地帶。亞洲的古褶皺山脈,因長期遭受侵蝕和斷裂,有的已成斷塊山塊,但新褶皺山脈則仍保持巍峨高峻的雄姿。 亞洲東部為以華夏向山地和高原為主的地形組合區。本區與新華夏構造帶一致,包括走向北北東的三條巨型隆起帶和三條巨型沉降帶。隆起帶主要為山地地形,如東南島弧山地,是第一隆起帶,多火山地震;第二隆起帶,即大陸東緣山地,包括錫霍特山、我國東北山地、斜貫朝鮮半島的山地,直至武夷山;第三隆起帶由朱格朱爾山、大興安嶺、太行山及雪峰山脈組成。沉降帶主要為盆地和平原,第一沉降帶由鄂霍次克海、日本海、東海及南海組成;第二沉降帶由布列雅盆地、松遼平原、華北平原、江漢平原和北部灣等組成;第三沉降帶由呼倫貝爾—巴音和碩盆地、陝甘寧盆地及四川盆地等組成
5. 澳大利亞位於哪個海洋,太平還是印度洋
澳大利亞(Australia)位於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由澳大利亞大陸和塔斯馬尼亞島等島嶼和海外領土組成。它東瀕太平洋的珊瑚海和塔斯曼海,西、北、南三面臨印度洋及其邊緣海。是世界上唯一一個獨佔一個大陸的國家。
澳大利亞的地形很有特色。東部山地,中部平原,西部高原。全國最高峰科修斯科山海拔2228米,在靠海處是狹窄的海灘緩坡,緩斜向西,漸成平原。東北部沿海有大堡礁。
沿海地區到處是寬闊的沙灘和蔥翠的草木,那裡的地形千姿百態:在悉尼(Sydney)市西面有藍山山脈的懸崖峭壁,在布里斯本北面有葛拉思豪斯山脈高大、優美而歷經侵蝕的火山頸,而在阿德雷德市西面的南海岸則是一片平坦的原野。
澳大利亞的約70%的國土屬於乾旱或半乾旱地帶,中部大部分地區不適合人類居住。澳大利亞有11個大沙漠,它們約占整個大陸面積的20%。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最平坦、最乾燥的大陸,中部的艾爾湖是澳大利亞的最低點,湖面低於海平面16米。能作畜牧及耕種的土地只有26萬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帶。
6. 讀「澳大利亞地形圖」,回答問題。 (1)澳大利亞西部是__________洋,東部是__________洋
(1)印度;太平;南;南回歸線;六 (2)高原;200-1000;平原;大自流盆地;地下水;北艾爾;自北向南縱貫的大分水嶺 (3)塔斯馬尼亞島;東 |
7. 澳大利亞東部的大洋是
澳大利亞東海岸瀕臨太平洋,而西部的大洋則是印度洋。
8. 澳大利亞東臨什麼洋西臨什麼洋
澳大利亞位於南半球,面積居世界第六,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和巴西,約相當於五分之四個中國。它東臨南太平洋,西臨印度洋,由澳大利亞大陸和塔斯馬尼亞等島嶼組成。澳四面臨海,東南隔塔斯曼海與紐西蘭為鄰,北部隔帝汶海和托雷斯海峽與東帝汶、印度尼西亞和巴布亞紐幾內亞相望。面積769.2萬平方公里。佔大洋洲的絕大部分。海岸線長36735公里。雖四面環水,沙漠和半沙漠卻佔全國面積的70%。在東部沿海有全世界最大的珊瑚礁群──大堡礁。海岸線長達37521公里。是世界上唯一一個獨佔一個大陸的國家。
9. 讀澳大利亞地形分布圖,回答:(1)______線穿過中部;西部是______洋、東部是______洋,從經度位置來說
(1)南回歸線穿過中部;西部是印度洋、東部是太平洋,從經度位置來說位於東半球.面積是世界第六大國.
(2)西部是低矮的高原,海拔不足1000米;中部是大面積的平原,這里有世界著名的大自流盆地,地下水豐富,地勢最低處在北艾爾湖;東部地形為山地.
故答案為:
(1)南回歸;印度;太平;東;六;
(2)高原;1000;平原;大自流;地下水;北艾爾;山地.
10. 澳大利亞東部是什麼地形區
山地。澳大利亞的地形東部是山地,中部是平原,西部是高原。澳大利亞是全球最乾燥的大陸,飲用水主要是自然降水,並依賴大壩蓄水供水。政府嚴禁使用地下水,因為地下水資源一旦開采,很難恢復。
澳大利亞的主要自然環境:1、地形地貌澳大利亞的地形很有特色。東部山地,中部平原,西部高原。全國最高峰科修斯科山海拔2228米,在靠海處是狹窄的海灘緩坡,緩斜向西,漸成平原。東北部沿海有大堡礁。沿海地區到處是寬闊的沙灘和蔥翠的草木,那裡的地形千姿百態:在悉尼市西面有藍山山。澳大利亞的約70%的國土屬於乾旱或半乾旱地帶,中部大部分地區不適合人類居住。澳大利亞有11個大沙漠,它們約占整個大陸面積的20%。
2、水系分布墨累河和達令河是澳大利亞最長的兩條河流。這兩個河流系統形成墨累-達令盆地,面積100多萬平方公里,相當於大陸總面積的14%。最長河流墨累河長2589千米。艾爾湖是靠近大陸中心一個極大的鹽湖,面積超過9000平方千米,但長期呈乾涸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