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耗兒魚的學名是什麼
地方名: 馬面魚、象皮魚、孜孜色、皮匠刀、麵包魚、燒燒魚、扒皮魚、羊魚、老鼠魚、迪仔、沙猛。
學名:綠鰭馬面魨
體較側扁,呈長橢圓形,與馬面相象,一般體長10~20厘米、體重40克左右。頭短、口小、牙門齒狀。眼小、位高、近背緣。鰓孔小,位於眼下方,鱗細小,絨毛狀;體呈藍灰色,無側線。第一背鰭有2個鰭棘,第一鰭棘粗大並有3行倒刺;腹鰭退化成一短棘附於腰帶骨末端不能活動,臀鰭形狀與第二背鰭相似,始於肛門後附近;尾柄長,尾鰭截形,鰭條墨綠色。第二背鰭、胸鰭和臀鰭均為綠色,故而得名。
❷ 耗兒魚在澳大利亞叫什麼
耗兒魚 屬於 魨形目 單棘魨科馬面魨屬魚類
中文學名 :綠鰭馬面魨(七帶短角單棘魨 ,俗稱 橡皮魚、剝皮魚、耗兒魚
拉丁學名 : 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
曾用名 :Navodon septentrionalis
❸ 耗兒魚的書名叫什麼
單棘魨科Aluteridae 馬面魨屬Thamnaconus 魚類
下圖為 該屬常見種類 綠鰭馬面魨 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 ,
俗稱:耗兒魚、象皮魚、孜孜色、皮匠刀、麵包魚、燒燒魚、扒皮魚
❹ 耗兒魚是什麼魚
學名:綠鰭馬面_,地方名:馬面魚、象皮魚、孜孜色、皮匠刀、麵包魚、燒燒魚、扒皮魚、羊魚、老鼠魚、迪仔、沙猛。
在中國大陸基本都叫耗兒魚,已經形成了一種俗稱。隨著捕撈量逐年增加,目前的250g以上的耗兒魚已很難見到。其實,成年耗兒魚並不像耗子那麼小。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前,耗兒魚主要用於製作魚干,魚油和豬飼料。2000年以前,沿海市場還經常能見到500g甚至1000g以上的耗兒魚(象皮魚)。只是近十年來,耗兒魚市場逐漸往內地遷移,使得500g以上的成年耗兒魚在市場幾乎絕跡。每年市場消化掉大量的幼年耗兒魚(象皮魚),使得該物種資源越來越少。
❺ 耗兒魚是什麼魚
耗兒魚是海魚,一般棲息於水深50-130米的海區,一般白天起浮夜間下沉,以群為單位。
耗兒魚,學名綠鰭馬面魨(file fish),又稱馬面魚、象皮魚、孜孜色、皮匠刀、麵包魚、燒燒魚、扒皮魚、羊魚、老鼠魚、迪仔、沙猛。
暖水性中下層魚類。20世紀80年代以來是中國海洋捕撈中產量居第二位的重要經濟魚類。分布於東海、黃海及渤海,也見於朝鮮、日本海及太平洋西北部。
體甚側扁,長橢圓形。頭側視呈三角形,上緣斜直,吻長,尖突。口小,前位。上、下頜分別有牙2行和1行,呈門齒狀。鰓孔較大,側位。鱗細小,上有數行小刺,直接生在基板上。背鰭2個,第一背鰭有2鰭棘,第一鰭棘始於瞳孔上方。臀鰭和第二背鰭相對,同形。兩腹鰭退化,合成一短棘,連於腰帶末端,不能活動。尾鰭圓形。體藍灰色,第二背鰭、臀鰭和尾鰭綠色。
❻ 耗兒魚有什麼營養
耗兒魚,也叫馬面魚,是一種富含蛋白質的營養食品,蛋白質約與大黃魚、銀鯧相等,其他營養成分包括微量的脂肪、鈣、磷、鐵等。不僅含多種氨基酸,而且易被人體消化吸收。
對於年幼兒童以及一般體弱多病者等都是一種良好的營養食品。
耗兒魚的食療作用:可治胃病、乳腺炎、消化道出血等症。
耗兒魚肝大,可制魚肝油;油灰還可代替桐油灰;魚骨可做魚排罐頭;頭皮內臟可做魚粉;魚皮能製取成可溶性食用魚蛋白。
(6)耗兒魚在澳大利亞叫什麼魚擴展閱讀:
耗兒魚對於一般人來說,都是可以食用的。而且耗兒魚是很適合給胃病、乳腺炎、消化道出血等疾病的患者來說吃的食物,對健康有幫助。
不過吃耗兒魚也有禁忌人群,如果是肝硬化的患者,在出現了肝臟硬化的問題之後,會導致人體沒有辦法產生凝血因子,再加上人體中的血小板也是偏低的,所以說就容易產生出血的不適情況,這時候如果吃耗兒魚,就會導致病情加重。
耗兒魚除鮮食外,還製成罐頭、冷凍魚片、魚糜食品,是出口的水產品之一。綜合利用的程度也很高,主要產品有濃縮魚蛋白、魚粉、蛋白腖、生化培養基、禽用魚肝油、降脂丸等。
❼ 耗兒魚的學名叫什麼
耗兒魚的學名叫綠鰭馬面魨,然後它的拉丁學名是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或者稱之為Gunther也可以!
❽ 耗兒魚是什麼魚
耗兒魚,學名綠鰭馬面魨,是鯰目、甲鯰屬魚類。
綠鰭馬面魨,又稱馬面魚、耗兒魚、扒皮魚、老鼠魚等。是硬骨魚綱、鯰目、革魨科、甲鯰屬魚類。體甚側扁,長橢圓形。頭側視呈三角形,上緣斜直,吻長,尖突。口小,前位。體藍灰色,第二背鰭、臀鰭和尾鰭綠色。眼小、位高、近背緣。鰓孔小,位於眼下方,鱗細小,絨毛狀;體呈藍灰色,無側線。尾柄長,尾鰭截形,鰭條墨綠色。
(8)耗兒魚在澳大利亞叫什麼魚擴展閱讀
生物學特性:
生活在外海底層,棲息於水深50~120米的海區。適溫范圍在13~20℃,以14~17℃為最適溫度。喜集群,在越冬和產卵期間有明顯的垂直移動現象,一般白天起浮,夜間下沉。雜食性,主食橈足類、等足類和介形類等浮游甲殼動物,兼食軟體動物和珊瑚等。產卵前後均大量攝食,而在產卵盛期則少食或不食。
❾ 耗兒魚的學名叫什麼
耗兒魚的學名叫綠鰭馬面魨。
耗兒魚,學名綠鰭馬面魨,又稱馬面魚、象皮魚、孜孜色、皮匠刀、麵包魚、燒燒魚、扒皮魚、羊魚、老鼠魚、迪仔、沙猛。
暖水性中下層魚類。20世紀80年代以來是中國海洋捕撈中產量居第二位的重要經濟魚類。分布於東海、黃海及渤海,也見於朝鮮、日本海及太平洋西北部。
耗兒魚的生活習性:
耗兒魚棲息於水深50到120米的海區。適溫范圍在13到20℃,以14到17℃為最適溫度。喜集群,在越冬和產卵期間有明顯的垂直移動現象,一般白天起浮,夜間下沉。
雜食性,主食橈足類、等足類和介形類等浮游甲殼動物,兼食軟體動物和珊瑚等。產卵前後均大量攝食,而在產卵盛期則少食或不食。晝夜間主要在下午到上半夜攝食,而在下半夜到上午則較少攝食或不攝食。
❿ 耗兒魚的其他名字是什麼,有什麼營養價值嗎
中文名老鼠魚(Corydoras)在分類上屬於鯰目(Siluriformes)、甲鯰亞科(Corydoradinae)的甲鯰屬(Corydoras)的魚類,到目前為止,大約有120-150種已經被發現,但真正被定名的卻只有80%左右,有許多老鼠魚的個體其分類與名稱混淆不清。老鼠魚和異型魚類一樣,體披骨板,胸鰭與背鰭的第一鰭條為硬棘,可藉以保護自己,但不同於異型魚的是老鼠魚身軀兩側的骨板是由上下均等的硬鱗,緻密且有規則的排列而成。
此外,老鼠魚還可以利用血管豐富的腸後端呼吸水面上的空氣(intestinal respiration),以度過乾旱或者水中溶氧不足等困厄的環境,而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可以時常看到老鼠魚突然游到水面吞咽空氣的原因。 老鼠魚是屬於非常典型的底棲性和群游性的魚類,延長的吻端和鯰科魚類特有的三對吻須有助於它們在砂地里尋找食物,至於老鼠魚的食性則為雜食性,個體相當溫馴,是水族箱中極佳的混養魚種。
耗兒魚屬干海鮮的一種,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有肉質肥厚刺少的特點。選個頭較小容易入味的耗兒魚,洗凈後加少許鹽和料酒腌漬片刻以去腥氣。 鍋內放略多的油,燒熟後把火關掉,等油溫降低後再開小火。下干辣椒、花椒、姜絲和耗兒魚同炒。用溫油慢慢把辣味麻味浸進魚肉。待魚肉收緊外觀呈現金黃色時開中火,翻炒片刻放少許味精裝盤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