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澳大利亞 > 澳大利亞西澳省有哪些礦區

澳大利亞西澳省有哪些礦區

發布時間:2022-06-14 05:30:03

A. 2015年澳大利亞主要鐵礦山有哪些

澳大利亞一是BHP鐵礦有限公司。BHP公司的礦山位於澳大利亞西部皮爾巴拉地區,分別是紐曼、揚迪和戈德沃斯。這三個礦區的總探明儲量約為29億噸,鐵礦年產量總和超過7000萬噸。在亞里南部,還有未開發的C采區,保有儲量45億噸。所有礦山生產的鐵礦石都通過長426公里的鐵路線運輸到黑德蘭和芬尼康島的港口混勻,再裝船外運到國際鐵礦石市場銷售。二是哈默斯利鐵礦有限公司。哈默斯利鐵礦有限公司是澳大利亞第二大鐵礦石生產公司,在西澳皮爾巴拉地區有五座生產礦山(即湯姆普賴斯鐵礦、帕拉布杜鐵礦、恰那鐵礦、馬蘭杜鐵礦、布諾克曼第二礦區),探明儲量約為21億噸,公司鐵礦年生產能力為5500萬噸。預計在建揚迪采礦工程完工後,該公司鐵礦年生產能力將達到6500萬噸以上。

B. 礦床基本特徵

一、礦床類型

鋁土礦床依其下伏基岩性質大體可分為3種類型:紅土型鋁土礦床、岩溶型鋁土礦床、沉積型(也稱齊赫文型)鋁土礦床。紅土型鋁土礦床,是由下伏鋁硅酸鹽岩在熱帶或亞熱帶氣候條件下,經深度化學風化(即紅土化)作用而形成的與基岩呈漸變過渡關系的殘積礦床(包括就近搬移沉積的鋁土礦),這類礦床是鋁土礦的主要礦床類型;岩溶型鋁土礦床,是覆蓋在灰岩、白雲岩等碳酸鹽岩凹凸不平岩溶面上的鋁土礦床;沉積型(齊赫文型)鋁土礦床,是覆蓋在鋁硅酸鹽岩剝蝕面上的碎屑沉積鋁土礦床。

二、礦床分布

在大地構造位置上,紅土型鋁土礦礦床主要形成於大陸板塊內穩定的地塊上。在地理位置上,紅土型鋁土礦床主要分布在南、北緯30°(熱帶、亞熱帶)范圍內的高原台地、圓丘、長形單面山、山嶺斜坡、大陸邊緣的近海平原和島嶼上。據G·巴爾多西意見(Bardossyetal.,1990),全世界紅土型鋁土礦床可劃分為8個成礦省:南美成礦省、巴西東南部成礦省、西非成礦省、東南非成礦省、印度成礦省、東南亞成礦省、西澳及北澳成礦省、東南澳成礦省(圖13-1)。Bardossyetal.(1990)曾統計得出世界鋁土礦資源大於1億t的有28個國家,其中有20個國家的鋁土礦為紅土型,這些礦床主要分布於澳大利亞、幾內亞、巴西、喀麥隆、越南和印度等國。我國的紅土型鋁土礦主要分布在福建、海南及廣東一些地區(如漳浦鋁土礦),礦床規模較小。紅土型鋁土礦床儲量佔世界鋁土礦總儲量的85%左右,其礦石產量佔世界鋁土礦產量的65%。

三、形成時代

世界鋁土礦床的形成時代,自新元古代以來的各個地史時期都有產出,但主要在晚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3個成礦期。紅土型鋁土礦成礦時代主要是新生代古近紀和新近紀,其次是中生代,古生代或太古宙的紅土型鋁土礦礦床極少(Bardossyetal.,1990;劉中凡,2001)。

晚新近紀—第四紀的紅土型鋁土礦礦床全部都出露於現代地球表面,並且以岩性各異的鋁土礦礦層為特徵,如越南南方和哥倫比亞的考卡及巴列礦集區。

早古近紀—晚新近紀的礦床主要為地表礦床,少部分被始新統和漸新統的沉積物覆蓋。表現為一層相當均勻的鋁土礦層,發育比較理想的紅土剖面,多處保留有母岩的殘留組構。絕大多數這類礦床都與現代地球表面的大規模夷平運動有關。

晚白堊世以前的礦床幾乎全是隱伏礦床,這些礦床不同程度地遭受後期地殼運動的影響,與古近紀或更年輕的礦床相比,通常含較多硅質。

圖13-1 全球紅土型鋁土礦分布示意圖

四、地質特徵

(一)紅土型鋁土礦的外部特徵

控制紅土化和鋁土礦化作用的主要條件是氣候及水文條件、地形條件、構造條件和母岩條件(Bardossyetal.,1990;顧皓民等,1994):

氣候及水文條件:在氣候炎熱、雨量充沛、排泄條件良好的條件下,含鋁硅酸鹽風化是形成鋁土礦的必備條件。

地形條件:高原台地是盛產鋁土礦最常見的地形,大多數紅土型鋁土礦產於海拔0~400m之間,其次在400~800m之間。如印度南部的尼爾吉里丘陵和帕爾尼丘陵、辛巴威的東部、巴西的帕薩誇特羅山等。

構造條件:紅土型鋁土礦的形成需要穩定的大地構造條件。在構造活動強烈的造山帶中,不斷發生的碎屑沉積阻礙了大多數低窪地區的鋁土礦化作用,而在高山地區,強烈的侵蝕作用又破壞了新形成的紅土型風化產物。為此,形成並保存在造山帶中的紅土型鋁土礦礦床的大多數是在造山期後穩定的構造條件下形成的。盡管如此,地殼的升降運動仍對紅土型鋁土礦礦床的形成起著重要的作用,如幾內亞的桑加雷迪礦床伴隨著多次的構造升降運動形成了很厚的優質鋁土礦礦床。

母岩條件:紅土型鋁土礦礦床的母岩最重要的是玄武岩,其次是粒玄岩、長石砂岩、高嶺石砂質粘土、頁岩和板岩、花崗岩和麻粒岩相的變質岩。除此之外的其他各種岩石形成鋁土礦的可能性很小。

(二)紅土型鋁土礦的內部特徵

1.礦床范圍大小及形狀

紅土型鋁土礦成礦區的范圍大小相差很大。最大的礦區可至數千平方千米,例如澳大利亞Darling Range地區、韋帕、越南南方高地和幾內亞成礦區等,而較小的礦區范圍只有數十平方千米,單個礦床的范圍從幾公頃到幾十平方千米,已知最大的連續礦床產在澳大利亞的韋帕和戈夫、幾內亞和印度的東加茨。

在同一成礦區內,鋁土礦床的分布也有很大差別,有些地區礦床分布均勻,但在大多數成礦區,鋁土礦礦床往往是密集分布的,如蓋亞那成礦省和澳大利亞成礦省。

紅土型鋁土礦礦體的幾何形狀通常較為簡單,常表現為橫向輪廓極不規則的平伏礦層。

2.紅土剖面

發育完整的紅土型鋁土礦礦床具有如下風化殼剖面(Bardossy et al.,1990;顧皓民等,1994;圖13-2):自下而上依次為風化母岩(或基岩)、腐泥土層、鋁土礦層、硬殼層、土壤層。實際中,許多鋁土礦由於氣候和環境的變化,紅土剖面發育不規則,會缺失一部分層位。

圖13-2 理想的紅土型鋁土礦剖面

(1)風化母岩:主要為超基性岩石,包括風化而成的礫核、風化岩石。該層厚度不大,向下過渡到新鮮基岩。通常母岩物質只有20%~25%用來形成鋁土礦,母岩的化學成分中大部分以真溶液或膠體溶液形式從風化剖面中流失。

(2)腐泥土層:由含鋁硅酸鹽的母岩風化而成,呈淺色,土質松軟,主要是高嶺土、局部為蒙脫石、綠脫石、伊利石。綠泥石和混合層狀粘土物質,厚度范圍在0~100m之間,常見10~30m。

(3)鋁土礦層:由富Al(Fe)的去硅岩石組成,常呈黃至褐色,極少紅褐色和紅色,具殘余狀、結核狀、塊狀、豆狀、膠狀結構,鋁土礦礦層較薄,厚1~54m,主要集中在4~8m之間。

(4)硬殼層:是鐵質成分,顏色鮮艷,紅至深紅和棕色,質地堅硬,常呈多孔狀並且有膠狀、團塊狀和結核狀結構,層厚0~4m,常見0.5~2m。

(5)土壤層:以腐殖質和有機質為主,厚0~2m,主要為0.3~1m,土壤層在地表常被熱帶植物所覆蓋,在植被消失的地方,土壤層一般被剝蝕掉。

(三)鋁土礦的岩性特徵

紅土型鋁土礦礦床的礦石構造主要為殘余狀、結核狀、團塊狀、塊狀、柱狀,以及「充填」或「灌漿」構造;結構主要有豆狀、膠狀、隱晶質、鮞狀、殘余狀及他形結構。

礦石礦物以三水鋁石(Al(OH)3)為主,少量一水軟鋁石,屬於三水鋁石型和三水鋁石-一水軟鋁石混合型。三水鋁石含量范圍為10%~90%,通常為40%~70%,其他礦物為勃姆石(一水軟鋁石)、一水硬鋁石、剛玉、鐵礦物(針鐵礦、磁鐵礦、赤鐵礦等)、鈦礦物(鈦鐵礦、金紅石等)及硅酸鹽礦物(高嶺石、蒙脫石、綠脫石、綠泥石等),這些礦物通常含量很少。

礦石化學成分主要是Al2O3,SiO2,Fe2O3,TiO2和H2O。其中Al2O3的含量變化很大,為20%~70%,大多數在40%~45%之間,SiO2含量基本小於4%,Fe2O3多在10%~25%之間,TiO2含量多為1%~4%,個別礦床TiO2>6%。各化學成分之間的相互關系不明顯。

(四)鋁土礦礦化

前已述及,影響鋁土礦化的重要因素有氣候條件、地形地貌、母岩的滲透性和水文條件。南北緯30°內炎熱的季風氣候是形成紅土型鋁土礦的必備條件。

對鋁土礦化而言,母岩的滲透性也是一個決定性的因素。具高滲透性的母岩容易發生紅土化作用。母岩的節理、裂隙及構造斷裂帶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母岩的滲透性,甚至地層的傾斜和變質岩的葉理也影響母岩的滲透性。

地形地貌條件對紅土型鋁土礦的形成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紅土化一般發生在廣闊的準平原上,而鋁土礦化則發生於該準平原遭受河谷切割期間。紅土型鋁土礦礦床只有當鋁土礦化速率高於侵蝕速率時才能形成。鋁土礦礦床的表面不僅沿著台地懸崖下降,隨著風化、淋濾作用的進行,風化剖面的頂部也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下降,這種運移使得被溶解的部分氧化鋁和鐵再次在下伏岩層中沉澱,導致風化剖面的局部位置鋁土礦化聚集。

水文地質條件,在良好的泄水條件下鋁土礦化作用只能在潛水面以上才能發生,而地下水位的季節性波動,會導致一些成分溶解、局部遷移和再沉澱,引起鋁土礦發育一些新生結構和構造,從而形成了鮞狀、豆狀、膠狀、團塊狀和結核狀的結構。

在一些情況下,母岩的鋁硅酸鹽礦物可直接形成氧化鋁礦物,即發生直接鋁土礦化作用。在直接鋁土礦化作用下,鋁土礦與母岩之間不發育腐泥土層。鋁土礦和母岩之間的接觸界線非常清晰,鋁土礦常沿母岩的節理和裂隙呈不規則狀產出。另一些情況下,在淋濾過程中,當被溶解的氧化硅疏散得不夠快時就發生間接的鋁土礦化,首先以腐泥土層為標志,接著以鋁土礦層為標志。在間接鋁土礦化的情況下,鋁土礦的結構和構造可保留殘余特點,但常見的是發生重新組合作用,形成隱晶質和膠狀結構。與直接鋁土礦化相比,間接鋁土礦化比較常見。

鋁土礦與硬結層形成的關系,硬結層的形成是三氧化二鐵和氫氧化鐵的聚集,由於風化剖面上鐵被活化,並隨地下水作橫向遷移,最後在異地發生沉澱作用。在硬結層中,赤鐵礦較為穩定,而三水鋁石相對不太穩定,其中一部分被溶解並沉澱在下伏的鋁土礦層中。這種選擇性溶解使硬結層中的鐵比鋁更富集。

從全球對比來看,結構均勻的礦床是在一個鋁土礦化階段,或是在外部條件相似的幾個階段形成的,例如印度的東加茨;而具有復雜的垂直剖面和結構,組成變化較大的礦床則具有較為復雜的形成史,例如幾內亞的桑加雷迪礦床(顧皓民等,1994)。

(五)鋁土礦化後的次生作用

受氣候條件的影響,鋁土礦在形成之後常發生機械崩解和再沉積作用(Bardossy et al.,1990)。在氣候乾燥的地區,可以見到硬結層的塊狀崩解。在以季風氣候為主的地方礦床被侵蝕作用所破壞。如果鋁土礦沒有硬結層保護,則向源侵蝕作用很快,大塊的鋁土礦從台地懸崖上崩落,滾向斜坡(圖13-3)。由於礦床常被土壤層等掩埋,會出現鋁土礦壓實作用和重結晶作用,但其化學成分不發生根本變化。對於一些隱伏的礦床,當覆蓋物的氧化硅被溶解後常被帶入鋁土礦層,由於Al和Si的化學親和力,氧化硅與氧化鋁礦物容易發生反應,形成次生的鋁硅酸鹽礦物,主要是高嶺石、變埃洛石及埃洛石。此外,還發生一些除鐵作用、碳酸鹽化、菱鐵礦化、黃鐵礦化及明礬石化作用。

圖13-3 喀麥隆某鋁土礦床的地質剖面示意圖

五、成礦模式

紅土型鋁土礦主要形成於氣候炎熱、雨量充沛、排泄條件良好的條件下,成礦母岩主要為一些基性岩石,如玄武岩。新鮮玄武岩中的基性長石由於風化作用變為含水的粘土礦物,主要是高嶺石。高嶺石繼續風化,硅質被地表水溶解而淋失,少量硅質形成氧化硅凝膠,鋁質變為游離的氫氧化鋁凝膠,即Al(OH)3,結晶成三水鋁石,少量脫水成勃姆礦,部分氫氧化鋁凝膠與氧化硅凝膠結合仍形成粘土礦物。與此同時,玄武岩中的鐵鎂礦物如橄欖石、輝石等由於風化作用分解為含水的鐵礦物,如針鐵礦、褐鐵礦、赤鐵礦等,鎂質被地表水溶解淋失,部分硅質被地表水溶解淋失,部分氧化硅凝膠形成石英(中國礦床編委會,1989)。玄武岩經風化形成三水鋁石和少量勃姆礦的成礦模式如下(圖13-4)。

圖13-4 紅土型鋁土礦礦床成礦模式圖

C. 澳大利亞的礦產有哪些

銅(Copper)

澳大利亞是世界上主要的銅生產國之一。在南澳的奧林匹克壩(Olympic Dam)和昆州的艾薩山(Mount Isa)擁有世界級的銅礦山和冶煉廠。在新州的北部放置場和卡的亞山(Northparkes and Cadia Hill),在昆州的奧斯本和高登山(Osborne and Mount Gordon),在西澳的黃金叢林和尼扶梯(Golden Grove and Nifty)也有重要的銅礦山和冶煉廠。

銅礦資源

據2002年評估,澳大利亞擁有銅礦資源65.4Mt,其中已證明有經濟意義的銅礦資源33Mt,亞經濟意義的銅礦資源10.8Mt,隱含銅礦資源為21.8Mt。隱含銅礦資源主要集中在南澳,佔50%,其次是昆州,佔26%,新州和西澳各佔9%。

生產

2002年澳大利亞生產銅88.3萬噸,比2001年的89.6萬噸,減少1%。其中昆州產出47.5萬噸,佔全澳總產量的54%;南澳產出17.8萬噸,佔全澳總產量的20%;新州產出13.5萬噸,西澳產出5.7萬噸,塔州產出3.7萬噸。
2002年澳大利亞出口精銅礦和精煉銅68.4萬噸,平均單價每噸2871澳元,出口額達20億澳元。

世界排名

澳大利亞佔有全球有經濟意義的銅礦資源的比率為10%,位列第三,僅次於智利(45%)和美國(11%)。
2002年澳大利亞生產出的銅佔全球總產量的10%,排名第四。第一名是智利(51%),第二名是美國(13%),第三名是印度尼西亞(13%)。
鐵礦石(Iron Ore)

除了氧、硅、鋁外,鐵是第四大豐富的原素。地殼含有5%的鐵元素。鐵礦是一種氧化物,用還原劑把它加熱可生產出金屬鐵。
澳大利亞各州均有鐵礦,最多鐵礦的州是西澳。西澳擁有澳全部已發現鐵礦資源的90%,主要集中在皮爾巴拉地區(Pilbara Region)。該地區共有13個礦場,其中6個由哈默斯利公司(Hamersley Iron)經營,2個屬於羅伯河公司(Robe River),5個由斷山公司(BHP Billiton)經營。此外,在西澳的苦力楊哪賓和白鸚鵡島(Koolyanobbing and Cockatoo Island)也有鐵礦場。在南澳的米多貝克山脈(Middleback Ranges)和塔斯馬尼亞的薩維奇河(Savage River)也有礦場。

澳大利亞新州的肯伯拉和外阿拉港(Port Kembla and Whyalla)既生產生鐵,同時還生產鋼鐵。新州的魯蹄山(Rooty Hill)、美費爾得(Mayfield)和維州的北拉韋爾頓(Laverton North)也產鋼鐵。在西澳的黑德蘭港(Port Hedland)附近,斷山公司擁有一個鐵提煉廠。

鐵礦資源

據2002年評估,澳大利亞擁有已探明有經濟意義鐵礦資源13Gt,可供開采70年。

生產

據澳大利亞農業和資源局報告,2002年澳共生產鐵礦石18720萬噸,其中97%產自西澳。2002年鐵礦石出口16580噸,出口額達52億澳元。

世界排名

澳大利亞佔有全球已探明有經濟意義的鐵礦資源的比率為9%,全球排名第四位。烏克蘭位居第一,佔有全球鐵礦石資源的比率為21%;俄羅斯位居第二,佔有全球鐵礦石資源的比率為17%;中國位居第三,佔有全球鐵礦石資源的比率為14%。
澳大利亞也是鐵礦石生產大國,年生產鐵礦石佔全球總產量的17%,僅次於中國(21%)和巴西(20%)。
鋁礬土(Bauxite)
鋁礬土是用來生產氧化鋁(alumina)和鋁(aluminium)的一種自然界存在的不均勻的物質。鋁礬土的主要成份包括三水鋁礦(gibbsite)、薄水鋁礦(boehmite)和水鋁石(diaspore)。
全球開采出來得鋁礬土,超過85%是用來生產氧化鋁,繼而生產金屬鋁。10%用於生產非金屬使用的氧化鋁,剩餘的用於非冶練鋁礬土應用。氧化鋁是通過濕化學腐蝕溶解處理從鋁礬土中提煉出來的。
澳大利亞鋁業包括5個鋁礬土礦山,6個氧化鋁提煉廠,6個主要鋁冶煉廠,12個擠壓廠和4個產品(薄片,金屬板和箔)滾壓廠。澳鋁業直接僱工16,000人。工業主要分布在昆士蘭北、獵人谷、維多利亞西南、西澳西南、北領地和塔斯馬尼亞北。

鋁礬土資源

澳大利亞鋁礬土資源主要集中在三個地區:一是昆士蘭北部,即卡奔塔利亞灣(Gulf of Carpentaria)附近的韋帕(Weipa)和戈夫(Gove)地區;二是西澳珀斯南面的達令山脈(Darling Ranges),上述兩地區是世界上最大的、已探明可以開發的鋁礬土?藏地;三是西澳北部的米切爾高地(Mitchell Plateau)和布干維爾角(Cape Bougainville),此地區開發目前尚不經濟。
據2002年評估,澳大利亞擁有已證明有經濟意義(economic demonstrated resources)的鋁礬土資源為8.8Gt,隱含(infered resources)鋁礬土資源為1.4Gt。

生產

2002年澳大利亞生產鋁礬土5400萬噸,氧化鋁1640萬噸,原鋁180萬噸。2001/02財年,澳大利亞出口鋁礬土、氧化鋁和原鋁總金額達82億澳元。

世界排名

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擁有鋁礬土資源最多的國家(8.8Gt),其後幾內亞,巴西,牙買加,中國,印度。澳大利亞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鋁礬土和氧化鋁出口國,2002年出口的鋁礬土和氧化鋁分別佔全世界總出口量的36%和30%。

D. 西澳大利亞州岩心庫礦產岩心篩選方法及其啟示

易錦俊 高鵬鑫

(國土資源實物地質資料中心)

摘要 本文介紹了西澳大利亞州卡爾古利岩心庫和珀斯岩心庫的收藏范圍、篩選條件、篩選方法。

關鍵詞 西澳大利亞州;卡爾古利;珀斯;岩心;篩選

實物地質資料是寶貴的信息資源,是地質資料或地球信息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以岩心、標本、化石、樣品等實物為載體的地質資料(張業成等,2002;茹湘蘭,2002;倪春曉等,2002;李寅,趙世煌,2003;崔立偉等,2012)。實物地質資料保管利用需要有一定容量的實物庫以及專門用於整理、保存、觀察、取樣等的設施,而這些設施設備的建設和維護需要佔用土地和較大量的經費支持,因此實物地質資料館藏管理比成果地質資料需要更大的投入。岩心庫的庫容量相對於每年產生的海量岩心來說顯得微不足道,因此,礦產岩心的篩選對於館藏體系的建設和服務成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夏浩東等,2005;劉曉文等,2006)。實物地質資料館的建立是為了給普通公眾提供服務,特別是為了向地質行業和礦業界提供服務,從實物地質資料館館藏建設和成本效益來考慮,廣義上來說,只有對國家建設有價值的岩心才會被收藏歸檔。

世界上的礦業大國,如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對實物地質資料的管理都非常重視,建立了比較完善和先進的管理體制,在礦產岩心的篩選入庫方面更是形成了規范(李寅,2003)。西澳大利亞州(以下簡稱西澳州)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逐步建立了一套適用於當地的、行之有效的礦產類岩心篩選方法,這一篩選方法對於建立我國的實物地質資料篩選採集標准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一、西澳州岩心庫簡況

西澳州岩心存儲系統的建立始於西澳州政府頒布的一項決議,該決議明確了西澳州地質調查局作為主管部門著手建立涉及全州的岩心存儲系統,以使那些珍貴的實物地質資料能夠得到妥善保管,同時能夠被礦業界便捷利用,從而提高西澳州礦產資源的發現率和開發率。

該岩心存儲系統由卡爾古利(Kalgoorlie)岩心庫和珀斯(Perth)岩心庫組成。其中,卡爾古利岩心庫始建於1999年11月,並於2000年7月正式開放,該庫坐落在卡爾古利西部的漢特(Hunter)大道和布洛德伍德(Broadwood)大道交匯處;珀斯岩心庫於2002年興建,坐落在卡萊爾城(Carlisle)的哈里斯(Harris)大道和布里格斯(Briggs)大道交匯處。

卡爾古利岩心庫收藏30% 的已保留的實物地質資料,而珀斯岩心庫作為較大的岩心檔案館收藏大約70% 的已保留的樣品,包括卡爾古利地區以外的所有的石油行業、水文、煤炭、地球化學標本和礦產勘探資料,二者各自的岩心採集范圍如圖1所示。

圖1 卡爾古利和珀斯岩心庫的岩心採集范圍

地名的中英文對照如下:艾斯珀蘭斯(Esperance);諾斯曼(Norseman);里奧諾拉(Leonora);傑拉爾頓(Geraldton);馬內特山(Mt Magnet);威盧納(Wiluna);米卡薩拉(Meekatharra);紐曼(Newman);卡拉薩(Karratha);黑德蘭港(Port Hedland);布魯姆(Broome);德比(Derby);霍爾茲克里克(Halls Creek);庫能諾拉峽谷(Kununurra)

二、礦產岩心篩選條件和類別劃分

1.篩選條件

西澳州地質調查局對入庫岩心的篩選條件進行了初步規定,大致原則與目前國內礦床篩選類似,入選的礦產岩心以類型典型、成果突出、岩心完整為總原則。根據礦產岩心的特點以及西澳州岩心庫的館藏定位,具體篩選條件如下:

1)來自已經關閉的或近期即將關閉的重要礦山的岩心。

2)來自一些重要成礦類型,並能闡明如下重要地質特徵的岩心:①礦種類型;②成礦類型;③構造背景。

3)代表了本州內分布廣泛的一類礦床的岩心。

4)今後再次鑽取比較困難或花費昂貴的岩心,如取自市區、國家公園和偏遠地區的鑽孔,也包括超深鑽孔。

5)能夠展示當地精彩(典型)地層特徵、重要構造特徵、獨特地質現象的岩心。

6)來自礦產行業比較感興趣的區域或成礦遠景區的岩心——包括那些吸引了勘探和礦業公司大量關注、適於驗證找礦新理論和新方法的岩心。

2.類別劃分

根據西澳州地質勘探活動特點以及礦產岩心來源的不同,西澳州地質調查局將礦產岩心劃分為歷史遺存岩心和每年需要歸檔的岩心兩大類,而每年需要歸檔的岩心又分為6個類型(表1)。值得稱道的是,對於花費代價昂貴或獲取較為困難的岩心,該類型更是作為幾個單獨的類別予以列出,這一做法將岩心獲取難易程度這一要素提高到重要位置,體現了西澳州政府為客戶服務、節約勘探成本的原則,實現了重要資源共享,避免在地質勘探中高昂的重復投入。

表1 礦產岩心的篩選類別

三、西澳州岩心庫的收藏計劃

實物地質資料的篩選與岩心庫的館藏定位和收藏數量息息相關,確定了收藏范圍、內容和數量,制定篩選准則和方法也就有了依據。

西澳州地質調查局對當地岩心庫的發展定位是:利用卡爾古利和珀斯的岩心庫建立涉及全州的岩心存儲系統,按照一定的原則篩選收集全州每年產生的重要岩心,並向礦產勘查業界提供可靠的岩心資料,為其使用岩心提供便捷條件。

根據這兩個岩心庫的庫容和設施情況,計劃收藏最近10~15年的岩心,並考慮了未來擴建後再收藏後續15~30年岩心之需。根據西澳州礦業勘探程度以及岩心量的產生情況,預計每年累計進入西澳州各岩心庫儲藏的岩心總量大約為35km,約占產生岩心的2%~5%;除此之外,還有大約100 km的來自過去勘查活動和主要采礦區的歷史遺存岩心也將收藏入庫,其中卡爾古利岩心庫的設施可以收藏35 km的歷史遺存岩心,而珀斯岩心庫可以收藏65 km岩心(表2)。各類岩心的收藏比例是根據不同勘探活動的頻繁程度、岩心獲取的難易程度、岩心的珍貴性來確定的,其中,以找礦勘探(開發)項目的岩心比例最高,其次為偏遠或環境惡劣地區的岩心。

表2 卡爾古利和珀斯岩心庫岩心儲存計劃

續表

四、礦產岩心的篩選方法

1.總體原則

原則上來說,西澳州產生的岩心都有可能入庫內存檔。目前來說,由於庫容能力和館藏設施的限制,每年入庫的岩心按照一定的篩選原則進行確定,但是,當年未入庫的岩心也可能在今後作為入庫目標。

具體礦產岩心的入庫優先順序是按礦山或項目形式、通過一定的篩選公式計算出的優先評分來確定。一旦某種岩心已經從某一特定礦床或地點採集到,該礦床或地點就要從採集目錄中刪除,只有這個礦床或地點產生的岩心確實比庫藏的同一地點的岩心要好得多時才需要追加收集。

篩選公式以地質和其他一些重要參數為基礎確立,通過加權計算,按照分數大小進行排序,把最合適的岩心進行歸檔,以便未來公眾查看和研究。真正能夠檢驗這些標準的是據此遴選歸檔的岩心能否被西澳地質調查局的客戶所接受。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地質礦產行業的發展需要,篩選參數和它們的權值可能會相應發生改變,以便能反映上述客戶需求的變化。

2.篩選參數權重及各參數不同等級的賦值

具體某類岩心的篩選過程是通過篩選公式進行評分計算來確定的,這些篩選公式由一系列篩選參數組成(表3),7類岩心的評判要素不完全一致,不是所有的篩選參數都與每個岩心類別相關。為了准確地得出某類岩心的評分,需要給篩選參數賦予一定的權重,另外,某些篩選參數在某一類岩心中要比在其他類別的岩心中重要,因此賦予它們更大的權重(表4)。由於一定類別的岩心的各參數等級不一樣,如礦山規模分小型、中型、大型、特大型等4類,因此,篩選公式還需要計入合適的參數賦值(表5)。

表3 篩選參數

表4 不同類別的篩選參數的權重

表5 各篩選參數不同等級的賦值

3.各類別篩選公式

歷史岩心:已知礦床中擬將歸檔的岩心的數量在某種程度上應該能反映過去礦業生產的價值,其他應該考慮到的方面還包括歸檔的岩心要能夠代表一系列的成礦類型、構造背景,以及礦種類型的多樣性。根據以上要求,確定用來給歷史岩心計算優先評分的公式如下:優先評分=礦產產量等級×4+成礦作用類型等級×2+構造背景等級+礦種類型等級。

其餘幾類岩心的評分公式如下:

找礦勘探項目:優先評分=項目規模等級×3+成礦作用類型等級×2+構造背景等級+礦產種類等級+礦山狀況等級×3+地理分布等級×2。

科學鑽探岩心:優先順序評分=有明顯地質現象意義的等級×4+岩心不足量存儲、易損毀可能性的等級×2+再次鑽取的可能性的等級。

礦山生產活動產生的岩心:優先評分=礦山規模等級×3+成礦作用類型等級×2+構造背景等級+礦產種類等級+礦山現狀等級×3+礦產的地理分布等級×2。

來自於未來不允許再次進入區域的岩心(如國家公園、城區和保護區):優先評分=礦產種類等級+具明顯地質意義的特徵等級×2+岩心不足量存儲及損毀的可能性等級×4+該地區前期勘探或開采程度等級×2+使用岩心開展科學研究的數量等級。

超深鑽:優先評分=礦種的類別+明顯的地質特徵的意義的等級×4+岩心不足量存儲及損毀的可能性的等級×2+利用岩心完成科學研究的數量等級。

來自於偏遠、環境惡劣地區的岩心:優先評分=項目或勘探規模等級×3 +成礦作用類型等級×2+構造背景等級+礦產種類等級+礦山現狀等級×3+明顯的地質特徵的意義的等級×4+岩心不足量存儲或易於損毀的可能性等級×2+岩心再次鑽取的可能性等級+利用岩心完成科學研究數量的等級。

4.示例

西澳州的礦產資源居澳大利亞全國之首,較為重要的有金、鎳、鈾、金剛石和煤等,近年來找礦勘探活動更是較為活躍,產生的岩心數量極其龐大,因此,特選取勘探類和科學研究類岩心作為示例,按礦種和工作類型分類進行篩選。表中具體各個參數的分值由礦業界、學術界和政府部門組成的專家組進行評判,並依照篩選公式計算優先得分(表6至表10)。

表6 卡爾古利地區重大鎳礦項目優先評分表(基於1986年以來的礦產勘探、開發項目)

表7 卡爾古利地區多金屬礦重大項目優先評分表(基於1986年以來的礦產勘探、開發項目)

表8 卡爾古利地區未來不允許再次進入地區岩心優先評分表

表9 卡爾古利地區超深鑽岩心優先評分表

表10 卡爾古利偏遠、環境惡劣地區(難以進入或無法進入)岩心的現行優先評分表

五、對我國實物地質資料庫藏體系建設與篩選工作的啟示

1)從以上可以看出,西澳州在礦產岩心的選擇方面與國家實物庫有相通之處,均按礦種、規模、成因類型和科研成果等進行篩選;不同之處是西澳州將這些篩選參數賦予適當權重和分值從而對礦產岩心進行定量排序,而國家實物地質資料庫僅僅做了定性選擇。國家實物庫是基於我國的實際情況而採取的較為可行做法。

2)省級館需要盡快確立符合各省自身條件和庫容量的庫藏體系,即確定省級館的實物收藏類型、各類實物的構成比例,以及每年實物入庫的目標數量;地域遼闊、礦產資源特別豐富的省(自治區),如新疆、西藏,實物地質資料可以通過劃分區塊,建立(利用)多個岩心庫進行分區保管或分區委託保管,從而解決每年產生的海量岩心和省級館岩心庫庫容有限的矛盾,將最有價值的岩心收藏入庫。

一般來講,岩心庫應以礦產岩心和樣品為主;礦產資源小省(市)可建立特色岩心庫,如上海幾乎沒有礦產資源,則主要以水文地質和工程地質鑽孔為主,並收藏一些近海海底樣品。

3)我國幅員遼闊,礦產資源豐富,成礦類型復雜,國家實物庫在全國范圍內對礦產岩心進行定量篩選,不僅工作量較大,而且給篩選參數賦予的分值和權重也難以涵蓋所有情況。因此,西澳州的做法並不一定適合我國國家庫,而應該根據自身的條件和國家對礦產資源的整體布局統籌安排國家實物庫年度收藏計劃和長遠收藏規劃。

然而,對於省級實物地質資料館(以下簡稱省級館)來說,其礦產岩心的收藏范圍大大縮小,可以嘗試性選擇部分省級館參照西澳州模式建立礦產岩心篩選准則,並按照篩選准則收藏礦產岩心,一旦形成較為成熟的工作模式,則可以形成規范加以推廣。

4)建立的篩選准則以指導性意見和確立篩選因子為主,各省級館需要根據各省不同條件,結合每年礦產項目和找礦活動情況,選擇適當的篩選參數和參數權重值,進而建立符合本省館藏和服務需求的篩選准則和公式,並根據每年的不同情況和社會對服務需求的變化,不斷調整篩選因子和權值。

E. 世紀~ 年代澳大利亞的礦產遠景調查工作

20世紀50年代中期以來,特別是60年代,澳大利亞的礦產資源勘查工作曾取得比較顯著的效果,而自70年代起,又明顯面臨衰退的危機,勘查投資迅速下降,找礦「熱潮」轉入沉寂。現就澳大利亞20世紀50~70年之間近二十年來地質勘查工作的特點進行簡單介紹和分析,然後再介紹當前澳大利亞的礦產遠景調查工作。

(一)20世紀50~70年代澳大利亞地質勘查由國際壟斷資本的控制

20世紀50~70年代澳大利亞的地質勘查工作的最主要特點是國際壟斷資本的控制。據報道,1956~1966年期間,澳大利亞地質勘查工作的年投資額僅1億~1.3億美元,但是,據1963~l968年資料,國外投資平均每年達9000萬美元以上,即幾乎80%~90%的投資均來自國際壟斷資本,特別是美國資本。因此,澳大利亞的地質勘查工作不得不服從於國際壟斷資本集團的利益。本國所急需的石油資源搞了半個世紀只滿足其需要的60%。農肥資源,到70年代仍靠進口,而適於國外需要的鎳、鈾、鐵、鋁土礦等礦產的勘查和開發,卻在外資約控制下形成所謂「熱潮」。

國際壟斷資本,在澳大利亞的地質勘查工作中採用了許多新的技術。加之,澳大利亞開發程度較低,地表露頭礦較多,因此,在短期內發現了較大量的礦物原料。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在整個資本主義世界都盛行了凱恩斯主義,即由國家干預經濟生活。澳大利亞政府也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干預地質勘查工作,如解除某些礦產資源禁止出口的法令,鼓勵外國投資,提供地質勘查補貼金等等,特別是由政府系統地進行區域地質調查,都大大刺激了地質勘查工作的發展。

(二)澳大利亞的國家地質機構曾隸屬礦業部門

澳大利亞的國家地質勘查工作由中央和地方兩級地質機構分擔。中央一級的地質機構主要是隸屬於聯邦政府礦產和能源部(原為國家發展部)的礦產資源、地質、地球物理局(即現在的澳大利亞地學局GA,在GA之前稱澳大利亞地質調查機構AGSO);地方一級的地質機構是直屬各州礦業部的地質調查局。

礦產資源、地質、地球物理局的主要職能是:負責全國地質填圖,收集、研究和提供為勘探和開發國家礦產資源所需要的地質、地球物理基礎資料,並在適於同州或地方有關單位協作的地區進行上述工作;承擔便於完成前一項工作的實驗研究及地質、地球物理研究;從事地磁、重力場、地震和火山的基礎研究;承擔水資源的地質和地球物理調查,以補充州或地方有關部門的工作;承擔采礦工程和石油工藝的研究;收集、研究和提供有關國際、聯邦和地方礦產資源開發動向的基礎資料,為政府制定礦業政策准備意見。澳大利亞礦產資源、地質、地球物理局還有一定的管理職能,可協調礦業部門的探采計劃。

該局建於1946年,歷經20餘年的發展,職工人數已由最初的55人增到600多人(據1971年資料為627人),其中有地質和非地質專業人員約500名(1971年有專家217名)。該局按業務范圍下設5個處(即地質處、地球物理處、礦產資源處、石油勘查處和事務處),並有化學、岩石、電子3個裝備較好的實驗室,有規模較大的圖書館和制圖機構,有一個火山觀察所,有若干個地震和磁力觀測站,有自己的一套出版物。

地方一級地質機構,有7個州地質調查局。他們各自分管本州范圍內的地質勘查工作,對其上級機構州礦業部負責,與中央一級地質機構有協作關系。州地質調查局,依本地區地質礦產資源條件不同而各有特色,但均以區域地質調查和基礎地質工作為主。編制一般不過百人,其中最大的新南威爾士地質調查局,人員117人,其中地質58人、物探9人、制圖13人、其他37人。

總的來看,澳大利亞的國家地質機構,不論中央一級或地方一級,在當時都置於礦業部門,主要從事區域性基礎地質調查工作,為礦業開路。

(三)廣泛採用航空地質方法進行區域地質調查

20世紀50~70年代澳大利亞地質勘查工作的發展,與政府大力進行的區域地質調查有密切關系。1930~1950年間,整整20年裡,澳大利亞的礦產幾乎沒有什麼重大發現,甚至有人認為大多數的露頭礦均已找光了。但是,自1946年開展較系統的區域地質調查以來,卻發現了許多大型露頭礦床,如格魯特的錳礦,達切斯的磷礦等。澳大利亞以較少的人力(當時全澳地質人員僅1000多名,領土面積約770×104km2)在當時已完成全國面積的85%的中比例尺(1∶25萬)區域地質調查工作,在這方面已超過美國、加拿大等地質勘查工作比較發達的國家。這主要是由於在區域地質調查工作中採用了航空地質方法的結果。澳大利亞有人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垂直航空攝影,改進的航空照片解譯方法、汽車以及直升飛機的綜合運用,使澳大利亞區域地質填圖「發生了一場革命」,從而給礦產勘查工作找到了一條新的途徑。

充分地、有效地利用航空照片,認真地進行解譯,大大地加速了區域地質調查工作。在澳大利亞,一個地質隊去野外工作之前,通常要有一名攝影地質人員研究測區的航空照片,即對岩層產狀、構造與岩相特徵、岩層順序、相對年代、不整合等進行初步研究,繪制出攝影地質圖。根據這個圖,對野外工作進行總體設計,確定重點工作地區,從而大大提高了地質工作效率。據報道,1個擁有3~4名地質人員的區測小隊,綜合運用航空攝影地質、航空物探資料,藉助機動性交通工具,大致5個月時間,做1∶25萬地質填圖,可完成多至13000~15500km2的面積。平均來說,完成130000km2的區域填圖,則需要50名野外地質人員、50名輔助人員、25名專業人員(岩石、古生物工作人員)、15名管理人員實際工作1年。

除航空地質攝影以外,澳大利亞還進行了航空、海洋磁測、重力測量(陸上多採用直升飛機)和航空放射性測量。到20世紀70年代澳大利亞本土及周邊大陸架的絕大部分已做完了區域性重力測量和磁測。綜合運用這些所得的資料,配合以航空目測和地面地質—物化探工作,使得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地質填圖任務。雖然所編制的地質圖條件比較粗略,但仍然足以進行礦產預測,劃分成礦遠景區。

澳大利亞區域地質調查的另一特點,則是採用了比較靈活的工作程序。雖然在多數情況下,他們也是採取了先進行中比例尺調查的做法,但是在某些情況下,也有先在有利地區進行大比例尺研究,然後再補做部分工作,編制中比例尺地質圖的,如澳大利亞北區卡塞林—達爾文地區的南阿利格特鈾礦就是這樣發現的。它是先在生產礦區外圍做1∶63360的地質填圖,但只發現了一些礦點和遠景區,後經研究已有資料,決定在全區結合已有的大比例尺調查成果,充分利用航空照片進行地質解譯,展開1∶25萬填圖工作,並同時進行礦床控制因素的分析,結果發現了4個鈾礦床和幾個鈾礦遠景區。

(四)運用地質理論指導找礦

在澳大利亞20世紀50~70年代的重大礦產發現中,有些大礦床最初的發現有很大的偶然性(西澳鐵礦和鎳礦,昆士蘭州韋帕呂土礦等),有些礦床是運用現代地質科學技術找到的,但也有許多礦床則是地質預測的結果。

澳大利亞達切斯磷礦床的發現,就是運用岩相古地理分析方法和古洋流上升學說進行預測而獲得成功的一個實例。20世紀60年代初,美國有人從研究古緯度出發,總結了世界磷塊岩的分布規律,發現其分布似乎無規律可循的磷塊岩,卻受著古緯度的控制,位於古洋流上升的地方,而且磷塊岩往往產在一套暗色燧石—碳質頁岩—白雲質灰岩—磷塊岩的岩石組合中。通過收集分析研究澳大利亞一些盆地的資料,有人根據這個理論預測澳大利亞北部喬治納盆地是一個可能的含磷遠景區。於是對該區石油鑽井的岩心和岩屑進行化驗,果然發現了含磷層位。不久之後,就發現了達切斯及其附近的磷礦床,總儲量達數十億噸。

大型格魯特錳礦床,雖然發現甚早,但因基礎工作不夠,一直誤認為它是古近紀-新近紀-現代的地表沉積物中的局部富集,未予重視。到20世紀60年代初,在系統區測的基礎上,通過較深入的地質研究,發現該層含早白堊世有孔蟲,為早白堊世海相沉積物,後據錳礦石的結構,發現錳礦石並不是紅土作用形成的,而是沉積成因的,這才引起人們的重視,經勘查終於找到了這個錳礦床,探明儲量達5000萬噸。

著名的布干維爾島潘古納斑岩銅礦的查明,固然系統的化探工作起了作用,但就該礦床發現而言,仍是科學預測的結果。該區的淺色侵入體和安山質火山岩中廣泛見有輝銅礦痕跡和黃鐵礦細脈。根據這一線索並與菲律賓托萊多的阿特拉斯銅礦進行地質類比所做的預測,後來終於得到了證實。

這些事實說明,科學地研究地質現象,認真總結礦產分布規律,應用地質理論並配合以物化探等方法來指導生產實踐,這對於礦產預測和提高礦產勘查工作效率仍具有重要意義。

(五)結合本國特點大力採用物化探技術

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在澳大利亞的地質勘查工作中日益廣泛地採用了物化探技術,效果和作用較為明顯。據報道,1950~1965年發現的31個礦床中,有22個是採用地質—物化探方法發現的。

在物探方法中,用得最廣的是磁法。它不僅用於勘查鐵礦,而且在尋找含有鐵磁性礦物的有色金屬礦床(如布羅肯希爾鉛鋅礦和萊伊爾多金屬礦的擴大等)中,在圈定岩體(如圈定超基性岩體找鎳等)方面都有明顯的效果。此外,用放射性法找鈾礦,用地震法勘查砂礦,用重力法找煤,用地震—重力法找含油構造,也取得良好效果。但這些技術方法本身並沒有什麼值得重視的發展。值得一提的是電法,由於澳國地處熱帶和亞熱帶,風化強烈,除個別地區外,風化殼厚度平均達50m,最厚達170m,而且普遍含鹽分較高的地下水,在地表淺處形成一層良好的導電體,給電法的運用帶來了嚴重困難,以致礦異常和非礦異常很難識別,鑽探驗證效果十分不穩定。後來他們改進了激發極化法,減少地表非礦良導體的干擾,已在一些礦床的普查勘探中獲得良好效果。但同樣由於上述原因,電磁法的應用尚未成功,還有很多問題有待解決。

澳大利亞化探工作進展更為顯著,水平堪與其他西方國家比擬,據稱高於加拿大和美國。以1971年度化探樣品量計,澳大利亞取樣總數高1516415個,加拿大僅879660個,美國621984個。化探中次生暈法運用較廣,在一些有色金屬礦床的普查和勘探階段作用明顯。微跡元素的地球化學研究有所發展,如根據銅、鎳、鋅、鉛、錳、鉻元素比值的統計分析,成功地區分了澳大利亞西部耶爾岡地盾硫化鎳礦鐵帽與其他含鐵岩石。澳大利亞化探工作,主要工作量集中在各礦業公司。聯邦政府地質機構僅開展一些帶普遍性或全局性的專題研究,如昆士蘭東北部含礦花崗岩體地球化學特性、澳大利亞北區麥克阿瑟河區(鋅—鉛—銀礦床)元古代沉積岩成礦地球化學標志、西澳地盾區(卡姆巴爾達硫化鎳礦區)及昆士蘭北部(芒特—艾薩組)銅礦區的原生暈等問題的研究和總結,以提高化探效果和水平。但目前澳大利亞在綜合整理化探數據方面,尚不及北美和西歐,地質調查機構正面臨著如何整理近十年間各礦業公司積累的大量化探數據問題。

此外,一些現代化的儀器和裝備也在地質工作中得到了較普遍的應用,如在處理物化探、鑽探數據方面使用電子計算機,實驗室多採用自動化程度較高的儀器,金剛石鑽探已是常用的鑽探手段,直升飛機已較普遍用於運輸,礦產資源、地質、地球物理局就有飛機兩架(一架為雙獺式,一架為空中司令式)、各種車輛300輛、鑽機7台。這些都為加速地質勘查工作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六)抓住礦區(帶)關鍵,迅速鋪開工作

隨著區域性基礎地質工作的廣泛展開,一般地說,澳大利亞地質勘查工作上得較快,一旦發現經初步證實有希望的含礦遠景區,就立即進行詳查工作,綜合運用各種方法和手段適時抓住並突破測區的關鍵,依據區域地質和其他有利條件,迅速鋪開工作,擴大戰果。但應當指出的是,這種迅速鋪開工作往往是私人公司(其中不少是外資的公司)為追求高額利潤蜂擁而上所造成的,並無統一的計劃和組織。

哈默斯利鐵礦區為一長500km、寬160km的鐵礦盆地,在其整個勘查過程中,大力採用航空地質測量,重點放在迅速踏勘受地層控制的1個含鐵建造上,僅4年時間,就大體上得到了查明。該鐵礦區位於西澳北部半沙漠地帶,地質工作基本上空白。該區因長期受風化侵蝕,地形切割較深,鐵礦體大多裸露地表,易於發現。據說,首先是牧人在尋找牧場和水源時在哈默斯利山偶然見到的,後於1961年才引起地質勘探部門的重視。稍後,康辛里奧廷托公司(必拓公司的前身之一)的勘探部門正式進入該區工作,最初著眼的是古近紀-新近紀褐鐵礦礦床,採用的是地面地質詳查、航空照片解譯和大比例尺航空調查,結果除了證實褐鐵礦礦床的分布范圍和品級外,還發現一些當時看來規模較小的、但品位高而與下元古界碧玉鐵質岩建造相伴生的赤鐵礦礦床,並同時確定了主要的含礦層位和含礦層的性質。接著,1962年僅由3名地質人員利用航空照片,以直升飛機和汽車為交通工具,對12000km2的面積做1∶4萬(與航空照片比例尺相同)的地質填圖。工作重點放在迅速踏勘明顯受地層控制的一個含鐵建造上,同時也包括對所有鐵質角礫岩以及赤鐵礦礦床的圈定。隨後,1962年10月又發現了芒特—湯姆—普賴斯鐵礦。自1963年2月至1964年7月,僅1年多的時間,經對該礦床評價,獲得含鐵64.1%礦石儲量5.5億噸。僅康辛里奧廷托公司自1961年進入該區到1964年,大致4年就總計查明鐵礦石49億噸,包括品位50%~57%的褐鐵礦和品位60%~67%的赤鐵礦。

又如,西澳卡姆巴爾達鎳礦原是一個老的金礦區,雖然早年有人在區內廢石堆中找到兩塊鎳礦標本,但一直未予重視。到1964年,有人又從金礦老峒的廢石堆中揀到一些含鎳褐鐵礦樣品,經檢查,也只發現了一些錫鐵礦帽的小而孤立的露頭。後來,由於進行系統的填圖工作,發現這些褐鐵礦露頭位於超基性岩體與其下面的變玄武岩的接觸帶上,經研究推測深部可能有原生硫化物礦化。於是,1965年8月開始物化探工作,結果發現了許多激發極化異常和含鎳的地球化學異常。緊接著根據這些異常進行鑽探,1966年1月底第一個鑽孔打到了厚近3m,含鎳8.3%的硫化鎳礦石,到6月探明礦石儲量72.4萬噸,1976年6月即已投產。此外,在該礦床發現後,他們還對該礦床所在的綠岩帶進行了大規模的找鎳工作,4年內已在澳連續找到了20餘個鎳礦床。

F. 在澳大利亞關於采礦的公司

澳大利亞礦源豐富,特別是西澳。但澳洲的大礦場很多是由國際大公司操縱的,比如BHP ,RIO TINTO,有很多礦場。
也有很多中小型的,所有的礦區工作基本多是高新的,因為都在偏遠地帶。
國內學的采礦和澳洲的采礦有很大的區別,澳洲非常機械化。
樓主想出國工作的話最主要要學好英文,然後上礦區網站找工作吧,相對還是比較容易的。

G. 澳大利亞有多少家礦企在西澳的Perth 珀斯

幾乎所有澳洲的礦企在珀斯都有辦公室或分公司,世界五大油企也在珀斯設立分公司。你可以直接上西澳政府的能源與礦業部分查找。

閱讀全文

與澳大利亞西澳省有哪些礦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6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0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2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0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0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0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2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5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