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澳大利亞混合農業區的農民在什麼季節剪羊毛
澳大利亞混合農業區的農民在冬春季節剪羊毛。
澳大利亞的混合農業農事安排比較合理,把飼養綿羊和種植小麥交叉安排,有效利用農事。澳大利亞農民在8、9月份剪羊毛,從氣候學上來北半球此時是夏末秋初,而地處南半球的澳大利亞是冬末春初,剪羊毛實際上是度夏,為了迎接炎熱的夏季。
且澳大利亞的牧羊區分布在熱帶草原氣候區,即使是冬春季節也不會很冷。
混合農業生產特點:
1、形成良性的農業生態系統,農場內的土地交替種植小麥、牧草或休耕,充分保持麥田的肥力。此外,種植的飼料飼養綿羊,羊糞可成為麥田的肥料。
2、農民可以有效地利用時間安排農業活動,小麥的耕作活動和牧羊活動在一年內交替進行。小麥種植的忙季在秋春兩季,冬季為小麥生長季節,農事較閑。而冬季正好是牧羊活動的忙季。
3、較好的靈活性和市場適應性農民可以根據市場的需求決定是多種植小麥還是多牧羊,農業生產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和對市場的適應性。
4、規模大,機械化水平高,易於種植、採收。
(1)澳大利亞一年四季有哪些農業活動擴展閱讀
澳大利亞混合農業特點:
1、在西南和東南地區(含墨累-達令盆地)以小麥和養羊業混合為主,其中東南沿海地區以經濟作物和乳肉畜牧業為主;
2、北部地區混合性小,以肉牛業為絕對主要飼養類型。
澳大利亞由於動植物的不同地域分布,以及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條件的地域差異,世界上形成了在一定地域內的較穩定的、區域性的多種農業地域類型。
㈡ 關於澳大利亞混合農業的特點和區位特點(自然、社會)!在線等!給好評!
澳大利亞混合農業的特點:1、多為家庭大農場經營 2、普遍應用現代科技,還有如:劃區輪牧、種植優質牧草、輪作制等 3、專業化程度高 4、堅持「土-草-畜-市場」的混合農業模式,東南部墨累-達令盆地是典型的小麥-牧羊地區。5、農場是一個良性生態系統(種植穀物和放牧牲畜兩種生產方式互惠互利,這樣土地交替種小麥、休耕和放牧可以充分保持土壤的肥力) 6、兩種生產方式在時間上是互補的,可以有效地利用時間安排農業生產活動(秋——播種小麥;冬:剪羊毛;春末——收小麥)
澳大利亞混合農業的區位特點:
自然因素:地勢較平坦(中部平原)、灌溉條件較好(墨累-達令河水、東水西調)
社會因素:地廣人稀,生產規模大,競爭優勢大、交通發達便利(靠近主要公路,距海港近)、有固定的銷售市場(國際市場)、機械化程度高、政府扶持鼓勵
㈢ 澳大利亞的農業農時安排
澳大利亞位於南半球,一切季節與我們相反。也就是說,我們是春節,他們是秋季,我們是夏季,他們是冬季。
他們春節剪羊毛,夏季種小麥,秋季放牧,冬季種小麥。
㈣ 澳大利亞農業特點
由於動植物的不同地域分布,以及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條件的地域差異,世界上形成了在一定地域內的較穩定的、區域性的多種農業地域類型。
一、熱帶雨林遷移農業
遷移農業是一種古老的、比較原始的農業生產方式。這種耕作方式沒有固定的農田,耕地選擇在森林和草地茂盛的地區,農民通過砍伐、焚燒,在森林中清理出一片土地,用原始的方法種植農作物。當這片土地土壤的肥力減退,不能再生長植物時,農民就放棄它,去開發另一片土地,所以稱為遷移農業。這種農業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導致生態平衡的破壞。如今,遷移農業主要分布在熱帶雨林地區的低地、丘陵地區。
遷移農業種植的農作物各不相同。
二、季風水田農業
季風水田農業是潮濕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一種獨特類型的農業。主要集中在東亞、東南亞、南亞的季風區以及東南亞的熱帶雨林區。季風水田農業是一種需要投入大量勞動力的精耕細作的集約農業。
亞洲的季風水田農業有以下特點:一是小農經營;二是單位面積產量高,但商品率低;三是機械化水平低;四是水利工程量大;五是科技水平低;六是種植經驗豐富。
解決措施:加大科技投入,適度擴大種植規模等。
三、種植園農業
種植園農業是熱帶地區種植單一經濟作物的大規模的密集型商品農業,廣泛分布在拉丁美洲、東南亞、南亞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我國海南島的國營橡膠農場,生產形式雖然與種植園相似,但性質、規模、管理方式都與種植園有很大差別。種植園農業往往從事的是大規模生產。園內擁有一套完整的生產、生活設施,不少種植園不僅有農業和運輸機械,還有園內的道路系統、農產品加工廠、農機具維修廠、供電供水以及教育、衛生設施。
在這些地區有許多特殊的植物資源,如咖啡、可可、茶;香蕉、菠蘿、芒果;油棕、劍麻、煙草、棉花和黃麻,它們在世界的經濟作物中佔有重要地位。
生產特點:種植單一經濟作物的大規模的密集型農場。
問題:生產、銷售多受發達國家市場和資本控制,在國際貿易中處於不利地位。
四、商品穀物農業
商品穀物農業是世界上生產商品糧的主要地域類型,是一種面向市場的農業類型,種植的作物以小麥和玉米為主。主要分布區有美國(主要在中部平原)、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亞、俄羅斯、烏克蘭等國家。這些國家的商品穀物農業一般是家庭經營,而我國的一般是國營的(主要在東北和西北部)。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穀物生產國。
生產特點:生產規模大,機械化程度高。
問題:農業成本高,能耗大。
五、大牧場放牧業
大牧場放牧業是一種進行大規模商品畜牧業生產的農業地域類型。這種農業往往分布於乾旱、半乾旱氣候區,地廣人稀,地表主要為草原植被,因而形成了大牧場放牧業這種農業地域類型。主要分布區有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阿根廷、南非等國家和地區。
生產特點:商品率高,生產規模大,經濟效益好,專業化程度高。
解決措施:改善交通運輸條件、培育良種、開辟水源、種植飼料等。
六、乳畜業
乳畜業是隨著城市的發展而產生的一種面向市場的農業地域類型,其生產對象是奶牛;產品主要是牛奶及其製品,如奶粉、黃油和乳酪。市場的遠近和飼料的供應是影響乳畜業生產的兩個重要因素。
世界乳畜業主要分布在北美五大湖周圍地區、西歐、中歐以及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等地。我國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周圍也發展了乳畜業,產品主要是新鮮牛奶。
七、混合農業
混合農業是一種在同一農場中將種植業和畜牧業有機結合在一起的農業生產地域類型。
混合農業的形式多樣,但生產形式較穩定、分布較廣泛、商品生產有一定規模的,只有經濟發達國家的穀物和牧畜混合農業。因此通常所說的混合農業指穀物和牧畜混合農業。
主要分布區:歐洲、北美洲、南非、澳大利亞以及紐西蘭等地。我國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產是一種新穎的混合農業。
生產特點:良性的農業生態系統,有效安排生產,商品化程度高,市場適應性強。
解決措施:合理安排勞動力、修建水利工程等。
八、游牧業
游牧業是指靠放牧性畜為主的一種自給性農業,為典型的粗放農業,這種生產方式適於難以進行定居農業的氣候乾旱地區。
九、園藝業
園藝業是為城市提供蔬菜、水果、花卉等的商品性農業。這種農業的興起和發展與現代世界城市化的速度加快有關。從事園藝業的農民實行的是密集型、專業化的生產。他們有的只生產蔬菜,有的甚至只生產一種專門用途的產品。這種農業一般分布在大城市的周圍,後來隨著交通運輸和保鮮技術的發展,在遠離城市但氣候條件適宜的地區,也發展了園藝業。
世界主要的農業地域類型有六種:
1.水稻種植業:分布在東亞、東南亞和南亞的季風區,以及東南亞的熱帶雨林區
2.大牧場放牧業:分布在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阿根廷、南非等國家和地區,有大面積的乾旱、半乾旱氣候區
3.種植園農業:分布在拉丁美洲、東南亞、南亞、美國南部以及薩哈拉以南非洲
4.商品穀物農業:分布在美國、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亞、俄羅斯、烏克蘭
5.混合農業:分布在歐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亞、紐西蘭
6.乳畜業:分布在北美五大湖地區、西歐、中歐、以及澳大利亞、紐西蘭
[編輯本段]農業地域類型
農業生產的地域類型,是農業長期歷史發展的產物。
到目前為止,世界農業大體可以劃分為13種不同的地域類型。他們代表著環境條件、動植物類型、發展階段與生產方式的不同組合。
1、游牧業;2、遷移農業;3、初步定住農業;4、稻作農業;5、傳統旱作穀物農業;6、傳統混合農業;7、地中海式農業(穀物、果品園藝業);8、種植園農業;9、現代旱作穀物農業;10、現代混合農業;11、乳畜業;12、市場園藝業;13、大牧場畜牧業。
從發展階段來看,1、2、3、大體屬於原始農業;4、5、6、7屬於傳統農業;8、9、10、11、12、13屬於現代農業
㈤ 澳大利亞混合農業農事是如何安排的
由於澳大利亞面積遼闊,人口稀少,耕地才有可以在某些時候種牧草、休耕。
分布:西南部和東南部的草原地區,普遍採用同時種植小麥和牧羊的混合經營方式。
⑵墨累-達令盆地的小麥-牧羊帶的優點:
合理安排勞動力、修建水利工程
㈥ 澳大利亞什麼季節飼料豐富
生產特點
編輯形成良性的農業生態系統
農場內的土地交替種植小麥、牧草或休耕,充分保持麥田的肥力。此外,種植的飼料飼養綿羊,羊糞可成為麥田的肥料。
農民可以有效地利用時間安排農業活動
小麥的耕作活動和牧羊活動在一年內交替進行。小麥種植的忙季在秋春兩季,冬季為小麥生長季節,農事較閑。而冬季正好是牧羊活動的忙季。
較好的靈活性和市場適應性
農民可以根據市場的需求決定是多種植小麥還是多牧羊,農業生產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和對市場的適應性。
規模大,機械化水平高
易於種植、採收。
澳大利亞小麥-牧羊帶區位的因素
自然角度:
地形:地勢較平坦
水分:灌溉條件較好
社會經濟角度:
人口密度:地廣人稀,生產規模大
政策:政府扶持獎勵
技術:機械化程度高
市場:有固定的銷售市場
交通:交通發達便利。
㈦ 澳大利亞現代混合農業農事安排
小麥—牧羊農場的農事安排表
㈧ 澳大利亞牧羊業
澳大利亞牧羊帶分為牛羊與經濟作物混合帶(特點:1.農牧場面積小 2.放羊、牛數量偏多,經濟作物生產穩定 3.以肉用羊為主;條件:這一帶地區土壤肥沃,牧草質量好、產量高,且人工草場廣布、天然資源多,最重要的是此地區年降水量高於1000毫米,使得這一帶的牧草質量好、產量高;地區:澳大利亞東南部狹小的沿海低窪處和平原、及澳大利亞西南沿海地區;該帶生產極為穩定)、綿陽與小麥混合帶(特點:1.農牧場規模中等 2.放養數量居中,小麥等作物產量穩定 3.肉用羊佔45-50%,毛用羊佔50%以上;條件:該地區科技較發達,灌溉技術好,使農作物生產穩定,而且該地區人工草場較多,年降水量為550-1000毫米,讓這一塊地區牧草品質較好、產量較高且穩定;地區:東南墨累河平原及西南沿海高原;該帶生產較為穩定)以及粗放牧羊帶(特點:1.牧場規模較大,無農場 2.放養數量少 3.以毛用羊為主 4.生產不穩定;生產不穩定的原因:人工草場少,多為天然草場,且年降水量不到450毫米,有時不足300毫米,使得該帶牧草質量差、產量低且不穩定)
澳大利亞養羊業發達的原因:(個人自己寫的,有可能不太好)
澳大利亞大陸地處南緯11~39度,除東南一小部分地區(溫帶)外,大都處於熱帶及亞熱帶,氣溫普遍較高,適合一年四季露天放羊。
澳大利亞南部及東部地區年降水量較高,最高可達1000毫米,最少不低於250毫米,形成大片草場,有的地區牧草品質極好、產量又高。
澳大利亞部分地區(東部及東南部)科技水平較高,灌溉技術好、機械化養羊水平較高、人工草場質量好,使得毛用羊有地方發展。
樓主問澳大利亞機械化水平高不高?
答:僅東部及東南部還有部分西部地區機械化水平高(也不算太高),其實就是發達城市那邊機械化水平高,主要體現在:機械養牛、機械灌溉、機械種植等等。
·~
㈨ 澳大利亞農牧業發達度假澳大利亞農牧業分布圖可以農民農事活動時間分配圖回答
讀圖可知,澳大利亞自然環境具有明顯差異,草場資源十分豐富.根據題意.
故選:B.
㈩ 澳大利亞的農業地域類型
農業地域類型是由於動植物的不同地域分布,以及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條件的地域差異,而形成的在一定地域內較穩定的、區域性的多種農業地域類型。世界主要的農業地域類型有六種:水稻種植業、大牧場放牧業、種植園農業、商品穀物農業、混合農業、乳畜業。澳大利亞屬於大牧場放牧業。
大牧場放牧業是一種進行大規模商品畜牧業生產的農業地域類型。這種農業往往分布於乾旱、半乾旱氣候區,地廣人稀,地表主要為草原植被,因而形成了大牧場放牧業這種農業地域類型。主要分布區有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阿根廷、南非等國家和地區。
生產特點:商品率高,生產規模大,經濟效益好,專業化程度高。
解決措施:改善交通運輸條件、培育良種、開辟水源、種植飼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