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澳大利亞 > 澳大利亞哪個洲適合種植大米

澳大利亞哪個洲適合種植大米

發布時間:2022-06-16 09:53:15

① 澳大利亞主要農業地域類型

很經典的就是大牧場放牧業,很顯然啊,不然怎麼被稱為「羊背上的國家」
還有就是商品穀物農業,混合農業。
下面的我直接給你從網路上粘貼來的。很詳細。另外,如果想要對地理有更多的了解,為高考服務的話,建議買一本叫做精編地圖冊的書,很詳細的。
農業地域類型
[編輯本段]概述

由於動植物的不同地域分布,以及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條件的地域差異,世界上形成了在一定地域內的較穩定的、區域性的多種農業地域類型。
一、熱帶雨林遷移農業
遷移農業是一種古老的、比較原始的農業生產方式。這種耕作方式沒有固定的農田,耕地選擇在森林和草地茂盛的地區,農民通過砍伐、焚燒,在森林中清理出一片土地,用原始的方法種植農作物。當這片土地土壤的肥力減退,不能再生長植物時,農民就放棄它,去開發另一片土地,所以稱為遷移農業。這種農業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導致生態平衡的破壞。如今,遷移農業主要分布在熱帶雨林地區的低地、丘陵地區。
遷移農業種植的農作物各不相同。
二、季風水田農業
季風水田農業是潮濕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一種獨特類型的農業。主要集中在東亞、東南亞、南亞的季風區以及東南亞的熱帶雨林區。季風水田農業是一種需要投入大量勞動力的精耕細作的集約農業。
亞洲的季風水田農業有以下特點:一是小農經營;二是單位面積產量高,但商品率低;三是機械化水平低;四是水利工程量大;五是科技水平低;六是種植經驗豐富。
解決措施:加大科技投入,適度擴大種植規模等。
三、種植園農業
種植園農業是熱帶地區種植單一經濟作物的大規模的密集型商品農業,廣泛分布在拉丁美洲、東南亞、南亞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我國海南島的國營橡膠農場,生產形式雖然與種植園相似,但性質、規模、管理方式都與種植園有很大差別。種植園農業往往從事的是大規模生產。園內擁有一套完整的生產、生活設施,不少種植園不僅有農業和運輸機械,還有園內的道路系統、農產品加工廠、農機具維修廠、供電供水以及教育、衛生設施。
在這些地區有許多特殊的植物資源,如咖啡、可可、茶;香蕉、菠蘿、芒果;油棕、劍麻、煙草、棉花和黃麻,它們在世界的經濟作物中佔有重要地位。
生產特點:種植單一經濟作物的大規模的密集型農場。
問題:生產、銷售多受發達國家市場和資本控制,在國際貿易中處於不利地位。
四、商品穀物農業
商品穀物農業是世界上生產商品糧的主要地域類型,是一種面向市場的農業類型,種植的作物以小麥和玉米為主。主要分布區有美國(主要在中部平原)、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亞、俄羅斯、烏克蘭等國家。這些國家的商品穀物農業一般是家庭經營,而我國的一般是國營的(主要在東北和西北部)。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穀物生產國。
生產特點:生產規模大,機械化程度高。
問題:農業成本高,能耗大。
五、大牧場放牧業
大牧場放牧業是一種進行大規模商品畜牧業生產的農業地域類型。這種農業往往分布於乾旱、半乾旱氣候區,地廣人稀,地表主要為草原植被,因而形成了大牧場放牧業這種農業地域類型。主要分布區有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阿根廷、南非等國家和地區。
生產特點:商品率高,生產規模大,經濟效益好,專業化程度高。
解決措施:改善交通運輸條件、培育良種、開辟水源、種植飼料等。
六、乳畜業
乳畜業是隨著城市的發展而產生的一種面向市場的農業地域類型,其生產對象是奶牛;產品主要是牛奶及其製品,如奶粉、黃油和乳酪。市場的遠近和飼料的供應是影響乳畜業生產的兩個重要因素。
世界乳畜業主要分布在北美五大湖周圍地區、西歐、中歐以及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等地。我國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周圍也發展了乳畜業,產品主要是新鮮牛奶。
七、混合農業
混合農業是一種在同一農場中將種植業和畜牧業有機結合在一起的農業生產地域類型。
混合農業的形式多樣,但生產形式較穩定、分布較廣泛、商品生產有一定規模的,只有經濟發達國家的穀物和牧畜混合農業。因此通常所說的混合農業指穀物和牧畜混合農業。
主要分布區:歐洲、北美洲、南非、澳大利亞以及紐西蘭等地。我國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產是一種新穎的混合農業。
生產特點:良性的農業生態系統,有效安排生產,商品化程度高,市場適應性強。
解決措施:合理安排勞動力、修建水利工程等。
八、游牧業
游牧業是指靠放牧性畜為主的一種自給性農業,為典型的粗放農業,這種生產方式適於難以進行定居農業的氣候乾旱地區。
九、園藝業
園藝業是為城市提供蔬菜、水果、花卉等的商品性農業。這種農業的興起和發展與現代世界城市化的速度加快有關。從事園藝業的農民實行的是密集型、專業化的生產。他們有的只生產蔬菜,有的甚至只生產一種專門用途的產品。這種農業一般分布在大城市的周圍,後來隨著交通運輸和保鮮技術的發展,在遠離城市但氣候條件適宜的地區,也發展了園藝業。
世界主要的農業地域類型有六種:
1.水稻種植業:分布在東亞、東南亞和南亞的季風區,以及東南亞的熱帶雨林區
2.大牧場放牧業:分布在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阿根廷、南非等國家和地區,有大面積的乾旱、半乾旱氣候區
3.種植園農業:分布在拉丁美洲、東南亞、南亞、美國南部以及薩哈拉以南非洲
4.商品穀物農業:分布在美國、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亞、俄羅斯、烏克蘭
5.混合農業:分布在歐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亞、紐西蘭
6.乳畜業:分布在北美五大湖地區、西歐、中歐、以及澳大利亞、紐西蘭
[編輯本段]農業地域類型

農業生產的地域類型,是農業長期歷史發展的產物。
到目前為止,世界農業大體可以劃分為13種不同的地域類型。他們代表著環境條件、動植物類型、發展階段與生產方式的不同組合。
1、游牧業;2、遷移農業;3、初步定住農業;4、稻作農業;5、傳統旱作穀物農業;6、傳統混合農業;7、地中海式農業(穀物、果品園藝業);8、種植園農業;9、現代旱作穀物農業;10、現代混合農業;11、乳畜業;12、市場園藝業;13、大牧場畜牧業。
從發展階段來看,1、2、3、大體屬於原始農業;4、5、6、7屬於傳統農業;8、9、10、11、12、13屬於現代農業

② 大面積水稻生產對澳大利亞水稻種植區的不利影響有哪些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據聯合國世界糧農組織統計,水稻提供的食物能量占總能量的20%,全世界每年水稻生產總量約4億t。2004年是國際稻米年,為全世界提供了一個發展水稻的良好機遇。本文重點介紹澳大利亞的水稻生產狀況。
中國的金礦開采工人在19世紀60年代把水稻帶到了澳大利亞,但是澳大利亞的現代水稻產業直到20世紀30年代才發展起來。目前澳大利亞水稻產業包括2500多個農庄,其中大多數位於新南威爾土州西南部,澳大利亞溫暖、乾燥的氣候條件適合水稻的生長。澳大利亞有超過80%的水稻品種屬於中粒型的粳稻品種,如Amaroo品種2001、2002年種植面積占總種植面積的56.6%;也有相當數量的長粒型水稻品種,如Langi品種2001、2002年種植面積占總種植面積的15.9%;還有少量的短粒型水稻品種,如Koshikari專門用於出口海外市場。每年9~11月播種水稻,約6個月後收獲水稻。即使澳大利亞人在最近10年的消費量增加了1倍,目前每個澳大利亞人平均每年僅消費1lkg的大米。
2 澳大利亞水稻生產經濟狀況
澳大利亞是一個水稻種植面積較小的國家,2001、2002年水稻種植面積約15萬hm2,水稻總產約為120萬t。由於旱災,2002年比2001年水稻減產了27%。比較而言,中國是世界上生產水稻最大國家,在同一時期中國水稻生產超過1.66億t。
盡管澳大利亞的水稻產業規模較小,但卻是世界上效益最好的水稻產業之一。自從1988年以來,澳大利亞水稻產量超過7t/hm²,其產量明顯高於同時期世界平均產量,每公頃高出世界平均產量3t多。2003年澳大利亞是世界上第一個也是惟一的一個平均水稻產量達到10t/hm²的國家,同時在過去10多年裡,澳大利亞水稻生產對水的利用效率提高了60%。實際上,與大多數海外水稻生產者們比較而言,澳大利亞的農民生產lkg的水稻所需要的水少於5kg。
水稻是澳大利亞第9大農業出口產品,同時也是第3大谷類作物出口產品。2002年澳大利亞出口水稻58.8萬t,獲得利潤2.82億澳元。根據澳大利亞水稻栽培協會統計,約有85%的澳大利亞大米出口到70多個地區,包括日本、香港和中東,估計全世界有超過4億人口吃澳大利亞大米。盡管澳大利亞水稻生產總量少,但澳大利亞大米出口量佔到了全世界大米出口4%的份額。
澳大利亞水稻產業由所有種植戶被稱為澳大利亞水稻栽培協會組成,受新南威爾士州水稻管理理事會的監督。Sunrice公司促進了水稻產業的發展,是世界上第4大大米公司,並成為澳大利亞水稻產業的海外上市公司。Sunrice公司由於在澳大利亞水稻出口方面的突出貢獻,最近獲得了由澳大利亞工商業聯合會頒發的「年度先進國家出口商」榮譽。
3 澳大利亞水稻生產現狀
為了維持高效率的水稻生產,澳大利亞水稻種植戶利用非常現代的工業技術,如約有90%的水稻是由飛機播種(包括飛機將萌芽的水稻種子播種到水田)。飛行員利用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精確導航並准確地將水稻種子播撒到恰當的位置,種子在泥土中2~3天就會長根長葉,10天之後秧苗就會露出水面。用這種方法,每公頃水田需要水稻種子120kg,每平方米大約有300棵秧苗。此外,還有其它的播種方法,如用拖拉機直接播種。播種後施用化學農葯,以減少由於雜草和害蟲帶來的損失。水稻成熟後,用大型水稻收割機收獲,然後將水稻乾燥後儲存在巨大的倉庫中,以備進一步加工和包裝。
澳大利亞的種植戶根據現代化的設備和技術進行田間設計和灌溉系統的設計,比如激光技術和電腦輔助設計系統,這些設計能夠讓農產完全控制和指導田間水的用量,提高水的利用效率。水稻種植戶利用從信息系統獲得關於管理水稻的詳細信息,如Ricecheck;他們還利用電腦軟體程序,如利用Manage來幫助他們種植水稻和鑒定潛在的問題。事實上,全世界有許多國家參考澳大利亞的Ricecheck體系,以提高他們本國的水稻產量,如菲律賓、智利等國家。
4 澳大利亞水稻發展趨勢
澳大利亞積極研究水稻儀器設備,提高水稻生產效益和產品的競爭力,增加澳大利亞水稻的儲備能力和出口能力,同時確保澳大利亞水稻產業的持續發展。主要研究項目有發展早熟水稻品種,這樣可以在相同的產量下節約用水;發展高抗害蟲和雜草的水稻品種,以減少化學農葯的施用量。澳大利亞水稻產業每年投入1800萬澳元用於研究水稻生產更加有效的新方法。

③ 南美洲和澳大利亞的農業地域類型分別是什麼

南美洲典型的農業地域類型有熱帶雨林遷移農業,熱帶種植園農業、大牧場放牧業,商品穀物農業等。分布比較少的還有水稻種植業、乳畜業、時鮮業等。
澳大利亞最典型的是混合農業,墨累達令盆地是典型的小麥牧羊帶,大城市周邊也分布有乳畜帶。

④ 世界主要糧食產區有哪些

最主要的三個國家分別是俄羅斯,烏克蘭和巴西。

僅僅在幾年以前,俄羅斯的糧食生產還遠遠落後於美國,加拿大,不過如今俄羅斯的小麥出口量已經連續三年位居世界第一,2018年小麥出口量達到4400萬噸,已經超過美國50%。對於俄羅斯來說,糧食已經是僅次於石油的第二大出口產品。中國雖然小麥的進口量不是很大,不過對於中國糧食進口來源的多元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此外,中國已經開始從俄國開始進口大豆,與美國的轉基因大豆不同,俄羅斯的大豆是非轉基因產品,更受消費者的歡迎。

烏克蘭是歐洲傳統農業大國,被稱為「歐洲糧倉」,2018年,中國從烏克蘭進口的玉米達到300萬噸,烏克蘭已經取代美國,成為中國最大的玉米進口來源。作為最主要的進口農作物,大豆的作用不可替代,是我國食用油生產的主要原料,過去這一市場主要屬於美國,如今變成了南美的巴西,2018年我國從巴西進口了6600萬噸大豆,占國內進口總量的75%。巴西,俄羅斯,烏克蘭已經成功取代美國,加拿大,成為我國的三大糧倉,糧食儲備更加多元化,未來糧食安全確保無憂。

⑤ 世界大米生產國排行

1、中國是水稻生產的故鄉,擁有悠久的種植傳統,以大米作為飲食的基本組成部分。根據土地面積,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國家之一。因此,它提供大面積的農業用地,特別是用於種植的土地。中國三分之二的人口喜歡以大米為食。

2、印度憑借著年降雨量,季節變化,季風季節和大面積種植面積等基本因素成為世界第二大稻米生產國,佔世界總產量20%。印度是世界上生產白米和糙米最大國家。由於農業在印度經濟中起著重要作用,大米產量較大。

3、印度尼西亞種植大面積水稻,種植面積遍布全國1000萬公頃土地。現在,印度尼西亞政府正在採取許多措施來提高大米產量,以及提倡種植優質生產品種。

4、越南種植面積為3300萬公頃,大部分用於種植水稻。湄公河三角洲是越南大部分水稻生產地。越南有1700萬人口,其中近18%參與種植水稻,因為水稻生產是國民經濟的主要支柱。

5、泰國是一個稻米高產而聞名的國家,種植面積為920萬公頃。據估計,2017年間大米產量將超過2500萬噸。泰國以優質茉莉香米而聞名,茉莉香米在國際市場上以雙倍的速度出口,但茉莉香米產量相對較小。

6、孟加拉國以大米生產和消費而聞名。孟加拉國非常適合種植,年降雨量很高,並擁有流經這些農田的河流。在孟加拉國,75%農業用地用於種植。

7、緬甸土地高度灌溉和肥沃,環境非常適合水稻生產。盡管緬甸農業部門缺乏資源和投資,但水稻生產表現出色。根據去年最新統計數據,緬甸已生產3425.5萬噸大米。

8、菲律賓在世界稻米總產量中所佔比例為2.8%,呂宋島和西瓦薩亞斯是生產大米的主要地點,大米生產有助於菲律賓經濟增長。

9、巴西是南美洲唯一擁有豐富水稻產量的國家,佔世界稻米總產量1.7%。巴西生產約251種不同類型的大米。

10、日本是一片滿是稻田的土地。但由於農田短缺,日本無法像其他國家那樣產出足夠的產量。日本有230萬個農場,其中將近85%農場種植大米。最近數據顯示,日本去年產量為1157.3萬噸。

(5)澳大利亞哪個洲適合種植大米擴展閱讀:

大米中含碳水化合物75%左右,蛋白質7%-8%,脂肪1.3%-1. 8%,並含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等。大米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澱粉,所含的蛋白質主要是米穀蛋白,其次是米膠蛋白和球蛋白,

其蛋白質的生物價和氨基酸的構成比例都比小麥、大麥、小米、玉米等禾穀類作物高,消化率66.8%-83.1%,也是谷類蛋白質中較高的一種。

大米蛋白質中賴氨酸和蘇氨酸的含量較少,所以不是一種完全蛋白質,其營養價值比不上動物蛋白質。但在午餐和晚餐時食用大米,較麵食而言更有利於人們減肥。在我國南方地區人們一般食用大米作為主食,而在北方就有很大的不同。

脂肪含量約1.3-1.8%,其脂肪中所含的亞油酸含量較高,一般佔全部脂肪的34%,比菜籽油和茶油分別多2-5倍。

⑥ 澳大利亞主要出產什麼糧食作物

澳大利亞素有「騎在羊背上的國家」之美譽。近200年來,養羊業一直是澳大利亞經濟的主要支柱和大宗出口創匯行業。目前澳大利亞有羊約1.6億只~1.7億只,人均佔有羊只數約為9隻~10隻,佔世界羊只總數的1/6左右,是世界上人均佔有羊只最多的國家。澳大利亞的羊毛年產量在10億公斤以上,佔世界羊毛總產量的1/3,僅毛羊一項年收入就達60億澳元。澳大利亞羊肉出口僅次於紐西蘭居世界第二,活羊出口名列世界前茅,每年約有700萬只活羊出口到中東、北非地區的穆斯林國家。
現代化的牧場管理
在澳大利亞,養羊業是個古老而又有巨大活力的行業。在整個畜牧業中,養羊業占首位。養羊業主要分為兩大類,一是羊毛加工業,由於澳毛以質優價廉在國際市場上享有盛譽。因此90%的澳毛用於出口創匯,澳大利亞向世界提供約3/4可以用做成衣服的羊毛,在國際市場上出售的澳毛及製品均有國際羊毛局監制的優質免檢標志。二是羊肉加工業,澳羊肉質嫩味美,主要用於國內消費(佔2/3),部分出口創匯。在澳大利亞肉類加工業中,羊肉加工也是僅次於牛肉加工的大宗。用柵欄將方圓很大的一塊草地圍起來,牧人在圈內修建一些羊棚供羊只躲避風雨、休息。由於草場廣闊,不必擔心羊群把草吃光,澳大利亞許多牧區地下水源豐富,牧場內有許多人工水井,有水泵把水抽出供羊只飲用。只要沒有瘟疫、疾病流行,牧場人員大可放心地坐享其成。也有些牧場靠人工放牧,但規模較小,加上澳大利亞沒有像狼一類傷害羊只的猛獸,牧人只需藉助牧羊犬的幫助便可完成放牧。對牧場的管理是現代化的,飛機灑葯、播種草籽,除了雜草,屠宰、加工、剪毛等均由機械來完成,因此牧人勞動強度並不大。
殖民者帶來最早的羊群
200多年以前,當歐洲白人首次踏上澳大利亞大陸時,當地並沒有羊。1788年,菲利普船長率船隊從英格蘭前往澳大利亞殖民區的途中經過南非時,把當地的一隻公羊和幾只母羊帶到了悉尼。當時菲利普船長只是為了吃鮮肉並沒有想到羊毛有什麼可以利用的價值。1797年,英國海軍上校亨利·沃特豪斯奉命率領一批移民到澳大利亞殖民墾荒,在朋友們的再三勸說下,從商人手中買下26隻西班牙產的美利奴羊,這批美利奴羊成為澳大利亞有史以來最早的羊群。1791年,英國軍人麥克阿瑟中尉來到了悉尼。他不僅是名軍人,而且還是位頗有眼光和頭腦的商人和養羊專家。他來到澳大利亞以後,發現那裡有許多天然優質牧草,氣候溫和,陽光充足,又沒有大型食肉猛獸,是非常適合放牧的良好場所。1797年,麥克阿瑟從一名商人手中買了一批大約30餘只美利奴羊,在新南威爾士殖民區開始放養。從此,羊在澳大利亞迅速繁殖起來並逐漸成為向英國不斷輸送廉價羊毛的供應地。到1850年,澳大利亞出產的羊毛已經取代西班牙成為英國最大的海外羊毛市場和供應地。有資料記載,1810年,英國從澳大利亞進口羊毛只有23包,而到1850年已達13.7177萬包。
養羊業的三種經營方式
澳大利亞養羊業的經營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種:第一種是放牧區的粗放。在新南威爾士、昆士蘭、南澳大利亞和西澳大利亞州的部分內陸乾旱地區均採取這種放牧形式。這些地區氣候炎熱乾燥、季節溫差小,有自流井供羊只飲用,所以以天然草場粗放為主,特點是草場面積廣大,平均為2.35萬公頃,但載羊數量低,有的牧草每40公頃才有一隻羊,而且產量不穩定,受自然條件制約大。第二種是放牧與種植作物兼營區,即在牧區與高雨量區之間形成農牧兼營區。這些地區的牧場多為人工草場,土壤條件、降雨均優於前一種地區,可以種糧,也可以種草養羊。這種經營方式的草場面積約有1000多公頃,主要分布在昆士蘭、維多利亞、新南威爾士及南澳大利業州小部分自然條件較好的灌區和丘陵地區。特點是這里羊只產量和糧食作物的產量受市場影響大於自然環境,並隨國外市場變化而變化。當養羊業疲軟時,可轉而擴大種糧面積或改為飼養肉牛,經營方式比較靈活。第三種是高雨量放牧區,主要分布在除了昆士蘭州以外的澳大利亞大陸沿海地帶和塔斯馬尼亞島部分地區。這些地區全年降水豐富,土壤肥沃,適合人工草場,而且廣泛實現機械化飼養。特點是雖然面積不太大,但產羊量卻很高且穩定,受氣候條件影響小。這些地區出產的羊,佔澳大利亞總數的30%以上,就技術條件而言也居澳大利亞第一。

⑦ 歐洲哪些國家產大米

水稻在世界上分布非常廣泛,世界各大洲,亞洲、歐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都有水稻種植.世界水稻面積和總產的約90%集中在亞洲,非洲、美洲和歐洲水稻面積分別佔6.0%、4.3%和0.4%,大洋洲面積較小,主要在澳大利亞.水...

⑧ 世界五大洲的每個大洲哪種糧食(高粱,大米,糯米,小麥,玉米)是最好的

亞洲的泰國大米好!歐洲荷蘭小麥最好,非洲的埃及小麥最好,大洋州澳大利亞小麥最好,美州美國的小麥、玉米最好

⑨ 澳大利亞有大米和玉米嗎

澳大利亞農業部預計2011/12年度水稻種植面積101000公頃,玉米也增長得很快,與美國爭奪外貿市場,就是鼠害很猛。

⑩ 為什麼澳大利亞沒有水稻的種植

澳大利亞是有種水稻的。雖然種植面積較少,澳大利亞溫暖、乾燥的氣候條件其實非常適合水稻生長。

澳大利亞大概有2,000 多個家庭擁有水稻農場,家庭水稻農場的平均面積大約為400公頃。 大部分集中在南緯34-36度之間,年降雨量350-480毫米的新南威爾士州西南部的馬里畢基河,新南威爾士和維多利亞州的墨累河谷一帶。

由於此地區夏季非常乾燥,水稻完全依賴河水灌溉。如果某一年降雨少、水配額低,水稻種植就會受到極大影響。一般來講,一公斤稻穀約需500-800公升水,灌溉水的多少與有無,成為限制水稻種植的關鍵因素。據統計,澳大利亞水稻種植共消耗總灌溉水量的11%,水的花費佔到了生產稻米總可變支出的20-30%。

水稻是澳大利亞唯一必須經過有關許可方能種植的農作物。土壤質量和水供應條件必須符合當地機構的標准。

由於澳大利亞水的極度匱乏,澳大利亞水稻科研機構勵志利用世界上最有效的水稻種植管理技術,研究最節水,單位產量最高的品種。目前澳大利亞的水稻種植在節水灌溉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從田間到飯桌,澳大利亞種植的水稻只相當於世界平均用水的一半。而且隨著科技的發展和進步,每公頃水稻用水還在不斷減少。

受自然條件的限制,澳大利亞的水稻均為單季稻,生長期約為165天。澳水稻種植的勞動生產率較高,豐收時期每人可收割70公頃的稻田,每年水稻種植面積約為15萬公頃(相當於225萬畝),年產100-150萬噸,年平均每公頃產量為9噸(每畝約產600公斤),最高記錄為14噸/公頃的單產。

澳稻米種植採用多種播種技術。80%的稻米利用飛播技術播種,10%為干播,8%為草播,剩下的2%為條播。播種率為每公頃120-180公斤。

澳洲大米中80%的是中粒日本粳稻。剩下的小部分是長粒秈型品種,包括香米。

值得指出的是,在昆士蘭海岸高降雨區,及新南威爾士州北部沿海高降雨區,已經開始了旱地水稻的小規模商業化生產。雖然單產不如灌溉水稻,但生產成本遠低於灌溉水稻,種植區域也不再局限於灌溉區。

我們大洋洲際代理出售的一個位於新南威爾士北部巴里納地區1800畝農場就種植了旱稻,甘蔗等。有興趣可以過來看看。

閱讀全文

與澳大利亞哪個洲適合種植大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6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0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2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0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0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0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2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5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