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雞腿瘸站不起來用什麼葯治療
一、遺傳因素:肉雞快速生長和體重日益增加與腿部問題日漸增多有直接關系。
二.某些疾病也會引起雞腿瘸病。
1、病毒疾病
(1)、新城疫。病雞腿翅麻痹、跛行、站立不穩,頭向後仰或向一側扭轉,有的單腿麻痹以跖部著地,有的兩腿均麻痹。
(2)、傳染性腦脊椎脊髓炎。如果你的雞寶寶還能用腳走路的話就只是受傷了,沒有斷骨,不用管它,一般7天就會自己好的。如果是雞寶寶不用那隻腳了,而且腫大了就是骨頭傷害了,用2個創可貼,把受傷的部分抱起來,塗點活血化瘀的葯物,再去葯房買點諾氟沙星膠囊,一般人吃一顆,雞寶寶只能吃十分之的計量投喂她,一般一個月就會安全恢復。
2. 我的小雞養的好好的,突然四肢無力,站不起來,怎麼辦
1、感染病毒,比如傳染性脊椎腦髓炎,感染後,流傳快,先是頭顫抖,後就是腳軟癱瘓不能動,最後就會死亡。馬立克病感染之後就,傷害坐骨神經,會形成劈叉式偏癱,腳不能動。或者是新城疫,感病表現是跛行,站不穩,看起來像腳軟的表現。
2、感染細菌,感染傳染性滑液囊炎,雞的關節會腫大,行不便。患禽結核的雞會出現跳躍行動,-邊腳行動不了。被沙門氏桿菌、葡萄球菌感染後會引起關節炎,也會造成腳軟,無法行動,或行動不便的現象。
3、寄生蟲,卡氏白細胞原蟲病,出現這種病,會造成行動失調,腳輕微癱瘓,很少走動。還有雞膝蟎蟲病,這種病害常常寄生在腳的鱗皮內,嚴重時造成腳骨壞死,癱瘓,輕微的就會無法站立,腳軟。
4、缺乏營養,主要表現為缺維生素,缺維生素B1、B2,就會造成雞腳癱軟,直,行動困難,兩腳擴展行走。缺鈣,骨骼不強健。
生活習性
1、抗寒力差。初出殼的雛雞,體溫比成年雞低3℃,要10天後才能達到正常體溫,加上雛雞絨毛短而稀,不能禦寒,所以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不強,必須依靠人工保溫,雛雞才能正常生長發育。1-30天的雛雞都要保溫,並放在清潔衛生的環境中飼養。
2、體溫高,發育快。一般雞的體溫在40.8-41.5℃之間,所以必須在冬暖夏涼、通風良好的環境中飼養,另外雞的消化道短,新陳代謝旺盛,生長發育快,因此要喂給營養充足,易消化的飼料才能滿足需要。
3、抵抗力弱。特別是雛雞,很容易受到有害微生物的侵襲。因此,除做好環境的清潔衛生外,還要做好預防工作。如雞舍嚴禁外人進出,環境和籠具要消毒,各種雞都要定期注射各種預防針。
4、易驚群。雞膽小,特別是雛雞很容易驚群,輕者擁擠,生長發育受阻,重者相互踐踏引起傷殘和死亡。因此,要在安靜的地方養雞。粗暴的管理,突來的噪音,狗貓闖入,撲捉等都能導致雞群騷亂、影響生長。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小雞
3. 雞腿瘸站不起來用什麼葯治療
雞腿瘸站不起來使用支原體感染特效葯萬呼寧+抗菌消炎特效葯桿立克+高效抗病毒提升免疫力的呼獨康飲水,連續使用5天以上,可以控制全群感染並且病情得到控制。
溫馨提示:當出現這種情況要及時處理。
1、及時淘汰患病嚴重雞只;
2、種雞場要搞好雞群的凈化,控制垂直感染;
3、搞好雞舍內外環境衛生和消毒工作,使用稀戊二醛和聚維酮碘進行消毒,控制水平傳播;
4、在雞群的30日齡、60日齡、90日齡、120日齡分別用敏感葯物預防,可減少應激和疾病的發生。
4. 小雞站不起來了怎麼辦
在家禽養殖過程中或在家禽屠宰過程中,常發現一些雞只趾、跗關節存在腫脹現象,這些雞只雖然死亡率不高,但存在的關節炎症往往會使其生產性能下降,淘汰率增高,嚴重時也會造成一定死亡,給養雞生產造成損失。在家禽養殖過程中能夠引起雞只關節發生炎症問題的因素有多種,因此需要及時做好鑒別診斷和防治。
一、疾病診斷特點
1.病毒性關節炎
雞病毒性關節炎是由禽呼腸孤病毒引起的以跗、趾關節腫大、腱鞘發炎、腓腸肌斷裂為特徵的一種病毒性傳染病。主要發生於4-7周齡的雞只。剖檢可看到跗關節腫脹、充血或有點狀出血,關節腔內有淡黃色或血樣滲出物,如存在繼發感染可見大量膿性分泌物或乾酪物。感染早期可見附關節附近的腓腸肌肌腱明顯水腫,後期可見其斷裂和出血。
4.雞葡萄球菌型關節炎
治療雞葡萄球菌型關節炎時,可選擇敏感性較高葯物進行針對治療。如使用慶大黴素進行飲水給葯,每日2次,連用5天,病重者可直接肌注慶大黴素;也可上午使用慶大黴素飲水給葯,下午使用頭孢類葯物進行飲水給葯,連用5天。
5.大腸桿菌型關節炎
治療大腸桿菌型關節炎葯物較多,如可使用阿莫西林、氟苯尼考、恩諾沙星、阿米卡星、頭孢噻肟、新毒素等葯物進行飲水給葯,也可使用慶大黴素、丁胺卡那黴素進行飲水給葯,連用5天。
在針對病因治療的同時,還需要加強飼養管理。挑出病重雞只隔離管理或淘汰,添加額外的多維飲水或拌料,保持雞舍適宜的溫度、濕度,保持良好的空氣流通,控制雞群的飼養密度,保持定期消毒。
5. 雞出現站不穩是什麼病,吃什麼葯
引起雞癱瘓的疾病有很多下面給你說幾種症狀做參考,建議請專業的技術老師來確診。
1.新城疫(ND)病雞常出現腿麻痹、跛行或站立不穩、頭頸扭轉等神經症狀,發病後緊急免疫常有較好的效果,但是緊急接種還得考慮有無溫和型流感病毒混合感染,謹慎免疫!治療使用東東商城的新流恨,純中葯配方安全高效
2.馬立克氏病(MD)當發生神經型MD時,病雞開始只是走路不穩,逐漸發展到一側或兩側腿麻痹,嚴重時癱瘓不起,典型症狀是呈現一腿向前、一腿向後的「大劈叉」姿勢。病雞肌肉萎縮,爪子多彎曲。本病還伴有腫瘤、瞳孔邊緣不齊、身體消瘦、胸骨薄如刀刃等症狀,較易確診。一般在1日齡免疫,發病後無太大治療價值,建議及早淘汰病雞,加強管理。
3.傳染性腦脊髓炎(AE)最初表現為行動遲鈍,繼而表現為雛雞不願走動而蹲坐在自己的跗關節上,或出現一側或雙側腿麻痹,有時在腿、翼、頭部可見明顯的陣發性震顫。剖檢變化不明顯,個別雞小腦水腫,腺胃肌層有小灰白區。本病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可將病雞隔離,給予舒適的環境和充足的飲食,注意消毒。
4. 球蟲病 病雞糞便呈水樣稀薄,長期稀便造成體內微量元素代謝失衡。病雞表現為共濟失調,昏迷抽搐。解剖可見腸道有斑點狀慢性出血,腸壁擴張、鬆弛肥厚和壞死。防治一般以葯物為主,不能長期使用一種抗球蟲葯,兩種或幾種葯物交替使用效果更佳。治療使用大紅袍或者小青衣
5.滑液囊支原體(MS)病雞被感染的關節、爪墊腫脹,跛行,常伴有胸骨囊腫,飲食慾下降。解剖可見發病的關節內有粘稠的乳酪狀白色滲出物。該病可垂直傳播,種雞應定期檢疫,接種疫苗。
6.病毒性關節炎病雞表現跛行,小腿肌腱腫脹,有的斷裂,伴有皮下出血。剖檢跗關節或肘關節含有黃色或血色滲出液,預防可在種雞開產前接種病毒性關節炎滅活疫苗,發病後無有效治療方法,建議對症治療。
7.葡萄球菌感染(關節炎型)病雞關節腫脹,呈紫紅或紫黑色,有的破潰,並形成黑色結痂,有的雞出現跐瘤,腳掌腫大,有的雞跐端壞疽、干脫,解剖關節囊內有漿液,或有黃色膿性或漿液狀纖維素性滲出物。治療可用磺胺類葯物,個別雞可肌注慶大黴素。
6. 雞站不起來是什麼病
家養雞禽站不起來,可能是以下幾種病症,即病毒性關節炎、滑液囊支原體性關節炎、雞白痢型關節炎、雞葡萄球菌關節炎、大腸桿菌型關節炎。那麼,對於這幾種可能的家養雞禽的疾病,應該如何防治?事實上,想要防治也是很簡單的,下面我就給大家一一介紹一下:
最後是大腸桿菌型關節炎。治療這種疾病的葯物也是非常多的,比如阿莫西林、氟苯尼考、阿米卡星等等,只需要飲水給葯即可,同時,也可以是一個慶大黴素、丁胺卡那美素進行飲水給葯,連續使用五天即可。
總而言之,針對不同的疾病,應該使用不同的葯物。
7. 雞站不起來給它吃什麼葯
雞為什麼站不起來
1.脫腱症:脫腱症病因復雜,飼料中的錳、膽鹼、煙酸、葉酸、生物素、尼克酸缺乏或不足都可能引發本病。病雞骨骺生長板發育受阻,脛骨縮短彎曲,軟骨營養不良,骨幹骺端增粗,跗關節腫大,脛骨遠端與跗骨近端向外彎曲,排腸肌腱脫離變位,造成腿部向外彎曲或扭曲,腿腳畸形,病雞不能站立,靠跗關節著地移動,最後因採食飲水困難死亡。
2.脛軟骨發育不良:該病發生與雞體內離子平衡有關。飼料中補充大劑量的磷、氯或硫時,陰離子水平提高,本病發病率也提高,而補充鈣、鈉、鉀、鎂時,飼料中陽離子水平提高,本病發病率則降低。脛軟骨發育不良是由脛骨近端和跗趾骨、股骨遠端異常引起的。病雞跗關節腫大,行走搖擺,重者不能站立行走。縱切病雞陰關節,因未鈣化和未血管化的軟骨會從生長板延伸至骨幹能端,在切面上可見到一塊白色透明的「軟骨栓」,其形狀、大小隨病情而定。
3.腿扭曲:本病的病因尚未明了,有報道認為可能與飼料中的氨基酸和單寧含量有關。腿扭曲症包括內翻和外翻兩種,內翻是跗關節向外彎曲,呈弓形腿,外翻是跗關節向內彎曲靠在一起。腿扭曲是由脛骨近端與跗骨遠端彎曲所致,但病雞長骨生長正常,骨骺生長板發育良好。
4.佝僂病:本病是由於飼料中維生素D3或鈣、磷缺乏或其比例失調引起的。病雞表現兩腿無力,步態不穩,跛行,常蹲下,重者側卧或伏卧不起,兩腿叉開呈八字形。有的關節腫大,骨骼變形,骨軟易彎,骨骺生長板增寬。嘴變軟如「橡皮喙」,龍骨變形呈S形,肋骨與脊柱結合處呈串珠狀梭形腫大。
5.維生素缺乏引起的腿軟症:
(1)維生素b1缺乏:患雞腿軟無力,行走不穩,趾向內捲曲,初期昂頭高抬腳行走,隨病情發展以跗關節著地移動,重者兩腿麻痹或癱瘓,卧地不起,兩腿伸直,呈典型「觀星狀」姿式。(2)維生素B2缺乏:病雞行走或以跗關節著地行走,為維持平衡而常兩翅展開,關節腫大變形,周圍有增生的結締組織硬塊,腳趾向內彎曲,呈半握拳式,重者兩腿叉開卧地,或一腿向前,一腿向後。剖檢跗關節腔內有淡黃色粘液,關節間隙有增生的結締組織,兩側坐骨神經比正常腫大3—5倍。
(3)維生素E缺乏:維生素E缺乏與缺硒症狀相似。初期走路困難,站立不穩,後期兩腿麻痹,倒地側卧,腿外伸,一側性角弓反張,兩腿發生痙攣性抽搐。有時這些症狀間歇發作。出現這種症狀的雞不久死亡。
6.缺鋅性腿軟症:因飼料中有效鋅含量不足引起。病雞兩腿軟弱,運動失調,長骨短粗,跗關節腫大,腿腳皮膚磷片狀,重者發生壞死性皮炎。
雞軟腳病,日糧中缺少鈣或維生素D造成。治療在日糧中添加些魚肝油。喂些磷酸氫鈣片定期讓雞多曬曬太陽。
維生素缺乏,特別是VA、VB族、礦物質不平衡等也可引起雛雞癱瘓,可給雞群補充多種維生素,在飲水中長期添加「東東維他2000」,並使用0.01%~0.02%的高錳酸鉀飲水
8. 母雞站不起來了,什麼原因
主要以下幾個原因:
1、脫腱症:脫腱症病因復雜,飼料中的錳、膽鹼、煙酸、葉酸、生物素、尼克酸缺乏或不足都可能引發本病。病雞骨骺生長板發育受阻,脛骨縮短彎曲,軟骨營養不良,骨幹骺端增粗,跗關節腫大,脛骨遠端與跗骨近端向外彎曲,排腸肌腱脫離變位,造成腿部向外彎曲或扭曲,腿腳畸形,病雞不能站立,靠跗關節著地移動,最後因採食飲水困難死亡。
2、脛軟骨發育不良:該病發生與雞體內離子平衡有關。飼料中補充大劑量的磷、氯或硫時,陰離子水平提高,本病發病率也提高,而補充鈣、鈉、鉀、鎂時,飼料中陽離子水平提高,本病發病率則降低。
母雞抗寒力差,初出殼的雛雞,體溫比成年雞低3℃,要10天後才能達到正常體溫。體溫高,發育快,一般雞的體溫在40.8-41.5℃之間,所以必須在冬暖夏涼、通風良好的環境中飼養。抵抗力弱,特別是雛雞,很容易受到有害微生物的侵襲。
易驚群,雞膽小,特別是雛雞很容易驚群,輕者擁擠,生長發育受阻,重者相互踐踏引起傷殘和死亡。因此,要在安靜的地方養雞。粗暴的管理,突來的噪音,狗貓闖入,撲捉等都能導致雞群騷亂、影響生長。
(8)澳大利亞雞突然站不起來怎麼治擴展閱讀: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馴養雞的國家,至少有四千多年的歷史。在湖北、江西、山東、河南、甘肅等省都發現有四千多年前的雞骨或陶雞。中國家雞由野雞馴化而成,有許多優良品種,其中九斤黃和狼山雞十分有名。
九斤黃,又叫浦東雞,產於上海南江、奉賢、川沙一帶,是一種大型肉雞,羽毛、喙、腳皆為黃色,因此又名三黃雞。九斤黃,個體特大,肉味鮮美,因此受到世界人民的歡迎,對世界家雞的品種改良起了很大作用。1843年首先引入英國,1847年輸入美國。
美國洛克雞是1865年由中國九斤黃與黑白斑的美國雞雜交而成。日本在隋朝時引入中國雞種,到幕府末期,引入上海的九斤黃雞,培育成著名的名古屋卵肉兼用雞。狼山雞主要產於江蘇一帶,此種雞抗病能力強,胸部雞肉發達。1872年輸入到英國,英國的有名品種奧品頓雞由狼山雞與當地雞雜交而成。後來狼山雞又輸入到美國和德國。可見,中國古代家雞品種對世界影響是非常大的。
9. 小雞站不起來是什麼病 怎麼救
很有可能患新城疫。
慢性型新城疫症狀:
多發生於流行後期的成年禽。耐過急性型的病禽,常為以神經症狀為主,初期症狀與急性型相似,不久有好轉,但出現神經症狀,如翅膀麻痹、跛行或站立不穩,頭頸向後或向一側扭轉,常伏地旋轉,反復發作。在間歇期內一切正常,貌似健康。但若受到驚擾刺激或搶食,則又突然發作,頭頸屈仰,全身抽搐旋轉,數分鍾又恢復正常。最後可變為癱瘓或半癱瘓,或者逐漸消瘦,終至死亡,但病死率較低。
防治措施:
①病鶉無治療價值,目前也無法治療,必須及早淘汰。發病初期,在淘汰病鶉的基礎上,對其他假定健康鶉立即用雞新城疫Ⅳ系苗進行緊急免疫接種,每鶉肌肉注射2頭份。注意經常更換注射針頭(農村可用多支針頭用開水煮過輪流著用)。金蟾毒敗每袋拌料100斤。
②平時要重視免疫接種,新城疫的免疫程序,科學的方法是通過HI抗體檢測後才能確定。一般來講,首次免疫在10日齡進行(Ⅳ系苗點眼、滴鼻),經過10~15天後進行二次免疫(Ⅳ系苗飲水),若是蛋鶉或種鶉,於產蛋前2周用新城疫油乳劑苗皮下注射0.2毫升,可獲得較有效的免疫力,並含有較高的母源抗體,使該種鶉孵出的幼鶉,在2周內可獲得被動免疫。本病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鵪鶉及禽類均可感染,多在流行後期發生於鵪鶉。本病常年可發生,死亡率較高。
③雞發病多呈急性、亞急性和慢性經過,在臨床治療多是亞急性病例,治療常用西葯利巴韋林抗病毒,安乃近退燒解表,β-內醯胺類抗生素防止繼發感染;中葯治療方案: 生石膏1200g 生地黃300g 水牛角600g 黃連200g 梔子300g 丹皮200g 黃芩250g 赤芍250g 玄參 250g 知母300g 連翹300g 桔梗250g 甘草150g 淡竹葉250g 地龍200g 細辛5g 乾薑10g 板藍根150g 青黛100g共同粉碎0.5%到1%拌料或煲水,葯液飲水,葯渣拌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