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澳大利亞的工業農業簡述
1).農業概況 小麥是澳最主要的農作物, 產量約1,400萬噸, 產值約30億澳元, 約占農業部門總產值 的13%左右。小麥也是澳最主要的出口農產品, 全國產量的85%皆用於出口。澳是世界 第四大小麥出口國, 出口至5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最主要的出口市場為蘇聯, 中國,中 東及日本。澳大利亞的主要油料作物有葵花籽、大豆、油菜籽、紅花和亞麻籽等等。棉花是澳主要農作物之一。其年產量約為80多萬噸, 產值約為5.5億澳元。產棉區主要集中在新南威爾士州,產值約佔全國四分之三
B. 澳大利亞農牧業發達的原因
分兩種原因
自然:氣候條件好,中部地區地形平坦,有充足的水源。
社會經濟:地廣人稀,交通便利,機械化程度高,農業科技水平先進。
澳大利亞主要發展的是混合農業,即小麥---牧羊經營模式。
C. 澳大利亞的農牧業與地形的關系
澳大利亞東部是大分水嶺縱貫南北,中部是低平的平原(大自流盆地),西部是廣闊的緩高原。農牧業以羊毛、小麥為主,主要集中於墨累-達令盆地,為混合農業。
1.自然條件優越:地勢平坦開闊,氣候溫和,土地肥沃,灌溉便利(降水不足,引大分水嶺東部的水和開挖西部的自流井畜牧用水)
2.地廣人稀:農場面積大,適合機械化生產
3.市場廣闊,交通運輸便利,大量出口,臨近港口
D. 澳大利亞的東部和西南部是什麼農業類型
由題中圖,結合課本知識,澳大利亞東南部和西南部農牧業比較發達,主要種植小麥,飼養綿羊,所屬農業地域類型是混合農業.
故選:C.
E. 澳大利亞的農業部門主要以什麼為主
澳大利亞農業以工礦業和畜牧業為主,主要出口的農牧產品為小麥和羊毛。
澳大利亞農業有明顯的特點:
一是畜牧業在農業中占明顯優勢。50年代,種植業產值占農業生產總值的32%,肉類產品產值佔18%,其他畜產品值佔50%。40年來,種植業產值所佔比重有較大幅度增長,肉類產值的比重也有所上升,而其他畜產品產值的比重大幅度下降。但是,畜牧業仍佔有明顯的優勢。種植業、肉類、其他畜產品三者的比重,80年代分別為46%、25%和29%,90年代則為48%、27%和25%。從產品來看,1989年小麥、羊毛、牛和牛奶的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60%左右,小麥為28.8億澳元,占農業總產值的12%;羊毛為57.3億澳元,佔24%;牛肉和小牛肉為36.2%億澳元,佔16%;牛奶為11.4億澳元,佔5%。
二是以專業化的大型農場為主體,兼營農場日益增加。澳大利亞農業實行高度專業化、社會化生產。1988年,共有農場12.65萬個,其中年總產出在2萬澳元以上的大農場佔94%,64%的大農場從事穀物種植業、養羊業、羊牛業或兼營以上兩種或三種。從70年代中期到1987年,由干農場合並、規模擴大和技術進步,農場總數平均每年減少6.3%,但農場平均產出以每年2.6%的速度增長。農場的平均規模為4670公頃(1987年),但差異很大。其中,作物農場為1300公頃,麥羊兼營農場為1450公頃,養羊農場為7270公頃,養牛農場為17470公頃。94%以上是家庭農場,其餘為公有或私營公司所有。獨家所有和合夥所有是主要的所有制形式。農場主使用自家的勞動力並參加經營。需僱傭勞動力的大農場,也通常僱傭本家親戚。農場兼營和兼業的趨勢日益明顯。
F. 澳大利亞的農業地域類型是什麼
混合農業——小麥牧羊業。
混合農業的代表—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是世界上出口羊毛最多的國家,也是世界上重要的小麥出口國之一。羊毛和小麥主要產於國土東南部和西部的草原地區。這兩片地區的農業生產普遍採用同時種植小麥和牧羊的混合經營方式。其中,東南部的墨累——達令盆地是主要的小麥——牧羊帶。
這里的混合農業主要是家庭農場,農場規模大,農業生產的機械化水平很高。農場主一般只需僱傭一兩名工人即可完成農場的農事,但是,剪羊毛工作需要僱用專業的剪羊毛工人進行。一個農場的剪羊毛工作一般只需要幾天便可完成。農場一般靠近主要公路,農場生產的羊毛、小麥,可以用火車盡快運往沿海一帶的市場。澳大利亞地廣人稀,所產農產品多數供出口,英國是主要的出口對象。
墨累——達令盆地處於大分水嶺的西部。從東部海洋吹來的濕潤氣流,在大分水嶺的東側降下豐富的地形雨。在大分水嶺的西側,氣流下沉,降雨稀少。這種山地背風坡降水稀少的情況,稱為山地的雨影效應。墨累——達令盆地正處於大分水嶺的雨影區,灌溉成為這里農牧業發展的限制性條件。為此,澳大利亞政府不遺餘力的修建水利工程,將大分水嶺東部豐富的水資源調入墨累——達令盆地,大大促進了墨累——達令盆地的農牧業的發展。
澳大利亞小麥-牧羊帶區位的因素
地形:地勢較平坦
水分:灌溉條件較好
人口密度:地廣人稀,生產規模大
政策:政府扶持獎勵
技術:機械化程度高
市場:有固定的銷售市場
交通:交通發達便利
G. 澳大利亞的農業發展狀況是怎樣的
澳大利亞農牧業發達,素有「騎在羊背上的國家」之稱。農牧業產品的生產和出口在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位置,是世界上最大的羊毛和牛肉出口國。農牧業用地4.4億公頃,佔全國土地面積的57。主要農作物有小麥、大麥、油籽、棉花、蔗糖和水果。
H. 澳大利亞農業特點
由於動植物的不同地域分布,以及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條件的地域差異,世界上形成了在一定地域內的較穩定的、區域性的多種農業地域類型。
一、熱帶雨林遷移農業
遷移農業是一種古老的、比較原始的農業生產方式。這種耕作方式沒有固定的農田,耕地選擇在森林和草地茂盛的地區,農民通過砍伐、焚燒,在森林中清理出一片土地,用原始的方法種植農作物。當這片土地土壤的肥力減退,不能再生長植物時,農民就放棄它,去開發另一片土地,所以稱為遷移農業。這種農業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導致生態平衡的破壞。如今,遷移農業主要分布在熱帶雨林地區的低地、丘陵地區。
遷移農業種植的農作物各不相同。
二、季風水田農業
季風水田農業是潮濕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一種獨特類型的農業。主要集中在東亞、東南亞、南亞的季風區以及東南亞的熱帶雨林區。季風水田農業是一種需要投入大量勞動力的精耕細作的集約農業。
亞洲的季風水田農業有以下特點:一是小農經營;二是單位面積產量高,但商品率低;三是機械化水平低;四是水利工程量大;五是科技水平低;六是種植經驗豐富。
解決措施:加大科技投入,適度擴大種植規模等。
三、種植園農業
種植園農業是熱帶地區種植單一經濟作物的大規模的密集型商品農業,廣泛分布在拉丁美洲、東南亞、南亞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我國海南島的國營橡膠農場,生產形式雖然與種植園相似,但性質、規模、管理方式都與種植園有很大差別。種植園農業往往從事的是大規模生產。園內擁有一套完整的生產、生活設施,不少種植園不僅有農業和運輸機械,還有園內的道路系統、農產品加工廠、農機具維修廠、供電供水以及教育、衛生設施。
在這些地區有許多特殊的植物資源,如咖啡、可可、茶;香蕉、菠蘿、芒果;油棕、劍麻、煙草、棉花和黃麻,它們在世界的經濟作物中佔有重要地位。
生產特點:種植單一經濟作物的大規模的密集型農場。
問題:生產、銷售多受發達國家市場和資本控制,在國際貿易中處於不利地位。
四、商品穀物農業
商品穀物農業是世界上生產商品糧的主要地域類型,是一種面向市場的農業類型,種植的作物以小麥和玉米為主。主要分布區有美國(主要在中部平原)、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亞、俄羅斯、烏克蘭等國家。這些國家的商品穀物農業一般是家庭經營,而我國的一般是國營的(主要在東北和西北部)。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穀物生產國。
生產特點:生產規模大,機械化程度高。
問題:農業成本高,能耗大。
五、大牧場放牧業
大牧場放牧業是一種進行大規模商品畜牧業生產的農業地域類型。這種農業往往分布於乾旱、半乾旱氣候區,地廣人稀,地表主要為草原植被,因而形成了大牧場放牧業這種農業地域類型。主要分布區有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阿根廷、南非等國家和地區。
生產特點:商品率高,生產規模大,經濟效益好,專業化程度高。
解決措施:改善交通運輸條件、培育良種、開辟水源、種植飼料等。
六、乳畜業
乳畜業是隨著城市的發展而產生的一種面向市場的農業地域類型,其生產對象是奶牛;產品主要是牛奶及其製品,如奶粉、黃油和乳酪。市場的遠近和飼料的供應是影響乳畜業生產的兩個重要因素。
世界乳畜業主要分布在北美五大湖周圍地區、西歐、中歐以及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等地。我國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周圍也發展了乳畜業,產品主要是新鮮牛奶。
七、混合農業
混合農業是一種在同一農場中將種植業和畜牧業有機結合在一起的農業生產地域類型。
混合農業的形式多樣,但生產形式較穩定、分布較廣泛、商品生產有一定規模的,只有經濟發達國家的穀物和牧畜混合農業。因此通常所說的混合農業指穀物和牧畜混合農業。
主要分布區:歐洲、北美洲、南非、澳大利亞以及紐西蘭等地。我國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產是一種新穎的混合農業。
生產特點:良性的農業生態系統,有效安排生產,商品化程度高,市場適應性強。
解決措施:合理安排勞動力、修建水利工程等。
八、游牧業
游牧業是指靠放牧性畜為主的一種自給性農業,為典型的粗放農業,這種生產方式適於難以進行定居農業的氣候乾旱地區。
九、園藝業
園藝業是為城市提供蔬菜、水果、花卉等的商品性農業。這種農業的興起和發展與現代世界城市化的速度加快有關。從事園藝業的農民實行的是密集型、專業化的生產。他們有的只生產蔬菜,有的甚至只生產一種專門用途的產品。這種農業一般分布在大城市的周圍,後來隨著交通運輸和保鮮技術的發展,在遠離城市但氣候條件適宜的地區,也發展了園藝業。
世界主要的農業地域類型有六種:
1.水稻種植業:分布在東亞、東南亞和南亞的季風區,以及東南亞的熱帶雨林區
2.大牧場放牧業:分布在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阿根廷、南非等國家和地區,有大面積的乾旱、半乾旱氣候區
3.種植園農業:分布在拉丁美洲、東南亞、南亞、美國南部以及薩哈拉以南非洲
4.商品穀物農業:分布在美國、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亞、俄羅斯、烏克蘭
5.混合農業:分布在歐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亞、紐西蘭
6.乳畜業:分布在北美五大湖地區、西歐、中歐、以及澳大利亞、紐西蘭
[編輯本段]農業地域類型
農業生產的地域類型,是農業長期歷史發展的產物。
到目前為止,世界農業大體可以劃分為13種不同的地域類型。他們代表著環境條件、動植物類型、發展階段與生產方式的不同組合。
1、游牧業;2、遷移農業;3、初步定住農業;4、稻作農業;5、傳統旱作穀物農業;6、傳統混合農業;7、地中海式農業(穀物、果品園藝業);8、種植園農業;9、現代旱作穀物農業;10、現代混合農業;11、乳畜業;12、市場園藝業;13、大牧場畜牧業。
從發展階段來看,1、2、3、大體屬於原始農業;4、5、6、7屬於傳統農業;8、9、10、11、12、13屬於現代農業
I. 澳大利亞出口的農產品主要是什麼和什麼其中什麼的出口量佔世界第1位
澳大利亞是世界上農牧業發達的國家,加之澳大利亞國內人口比較少,農產品大量出口。澳大利亞大量出口羊毛和小麥。其中羊毛出口量是世界第一位的。
世界上出口小麥最多的國家是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