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澳大利亞 > 澳大利亞如何保護水資源

澳大利亞如何保護水資源

發布時間:2022-06-20 10:43:09

① 澳大利亞遭遇到百年一遇的洪水,遇到洪水時,我們該如何保護好自己

澳大利亞遭遇到百年一遇的洪水,遇到洪水時,如果時間比較寬裕的情況下,應當按照預定好的路線,向山坡或者是高地等等這些地方轉移。如果是在非常緊急的情況下,人已經被洪水給包圍了,要想盡辦法用門板、木床,甚至是船隻來做水上的轉移。如果洪水來得實在是太快了,沒有轉移的時間,這個時候千萬不要慌亂,要想辦法爬上屋頂、高牆或是大樹,先暫時躲避洪水帶來的危險,靜靜等待救援人員的來臨。如果是在山區,在連續下大雨的情況下,是很容易爆發山洪的,在這種環境下,要切記避免渡河,一旦渡河有被山洪沖走的危險。

② 保護水資源論文

水是人類生存必不可少的條件之一,沒有水,也就沒有生命的存在,可見水資源的重要性。
地球的儲水量是很豐富的,共有14.5億立方千米之多。地球上的水,盡管數量巨大,而能直接被人們生產和生活利用的,卻少得可憐。首先,海水又咸又苦,不能飲用,不能澆地,也難以用於工業。其次,地球的淡水資源僅占其總水量的2.5%,而在這極少的淡水資源中,又有70%以上被凍結在南極和北極的冰蓋中,加上難以利用的高山冰川和永凍積雪,有87%的淡水資源難以利用。人類真正能夠利用的淡水資源是江河湖泊和地下水中的一部分,約佔地球總水量的0.26%。全球淡水資源不僅短缺而且地區分布極不平衡。面臨這嚴峻的水資源形勢,我們應該做些什麼去保護水資源呢?
1、要有惜水意識。長期以來,人們普遍認為水資源是 「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不知道愛惜水資源,有的甚至將水白白浪費。例如:洗手、洗臉、刷牙時,讓水一直流著;設備漏水,不及時修好等等。這使水資源越來越緊缺,自來水更加來之不易。愛惜水資源是節水的基礎,只有意識到「節約水光榮,浪費水可恥」,才能時時處處注意節水。
2、不污染水資源。現在生活上總是存在著污染水資源的情況:如農葯、重金屬、化學物質、油類以及各種垃圾被人為的排入水中;大量的生活污水也被排入河流,造成水域的污染,就連地下水也難逃厄運,而且排放的生活污水還大大超出了水本身的自凈能力,於是水污染就越發的嚴重。因此,為了防止水污染,我們應該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比如:使用無磷的洗衣粉、……當我們看見破壞水資源的行為時,還要積極的向有關部門舉報。
3、使用節水器具。家庭節水除了注意養成良好的用水習慣以外,採用節水器具很重要,也最有效。可是為了省錢,很多人寧可放任自流,也不肯更換節水器具。其實,據統計:一個使用節水器具的家庭,比不使用節水器具家庭平均一年內所節省的水,足夠1億個成年人喝2~3個月!所以,我們也應該盡可能的把家裡都換上節水器具!
4、多宣傳。長期以來,大多數人有節約用水的理念,但缺少具體的行動,大手大腳的現象還比較普遍。因此,我們更要大力宣傳水資源的保護知識,並樹立起好榜樣,讓廣大市民都模仿去做!
保護水資源從我做起,因為保護水資源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③ 水是不可再生資源嗎

不是,是可再生資源,水資源由於水循環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可再生性,但是再生周期普遍較長,人類的活動又造成了水污染,所以要節約用水。

不可更新資源即不可再生資源,指經人類開發利用後,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資源。不可更新資源的形成、再生過程非常的緩慢,相對於人類歷史而言,幾乎不可再生。如礦石資源,土壤資源,煤,石油等。也叫「非可再生資源」。

可再生資源是指能夠通過自然力以某一增長率保持或增加蘊藏量的自然資源。對於可再生資源來說,主要是通過合理調控資源使用率,實現資源的持續利用。可再生資源的持續利用主要受自然增長規律的制約。

我國淡水資源總量較多,但按人口、耕地平均佔有水平很低與世界上許多國家相比,我國淡水資源問題比較嚴重,盡管我國河川徑流總量居世界第六位,但是由於我國國土遼闊,人口眾多,人均和畝均佔有量均低於世界平均水平。

(3)澳大利亞如何保護水資源擴展閱讀

水污染的來源

水污染主要是由人類活動產生的污染物造成,它包括工業污染源,農業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三大部分。

1、工業廢水

水域的重要污染源,具有量大、面積廣、成分復雜、毒性大、不易凈化、難處理等特點。

2、農業污染源

包括牲畜糞便、農葯、化肥等。農葯污水中,一是有機質、植物營養物及病原微生物含量高,二是農葯、化肥含量高,造成藻類以及其他生物異常繁殖,引起水體透明度和溶解氧的變化,從而致使水質惡化。

3、生活污染源

主要是城市生活中使用的各種洗滌劑和污水、垃圾、糞便等,多為無毒的無機鹽類,生活污水中含氮、磷、硫多,致病細菌多。

④ 世界各國的節水措施有那些

國外先進的節水措施

(一)美國節水措施

在美國的水資源的開發利用中採取的主要措施包括:減少水源消耗和流失,進行合理用水、節約用水。包括:保護水源,防止水土流失;水源重復利用,側重於對城市污水進行處理,再作為灌溉水源;調節河川徑流;選育抗旱品種;引水補給地下水;減少蒸發,應用植物生長調節劑;調整作物種類和市場供應等。當前,美國發展節水灌溉農業主要採用先進的節水灌溉技術和農業技術相結合,以取代傳統的單一的地面灌溉技術,農田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已達70—80%。

(1)美國圖森市的節水措施

圖森市位於亞利桑那州的中南部,夏季炎熱,氣溫常超過37.8攝氏度。該市的高峰用水是由夏季的高溫期決定的。該市年平均降水量為245毫米,其中約有一半發生在夏季,而年平均蒸發量卻高達1524—1778毫米。

在圖森市水廠的許多門類的用水戶中,有些用水戶從性質上講屬於季節性用水:冬季用水很少,用水量也較穩定;夏季用水量較大,且隨氣溫和降雨情況而達到高峰。1974年夏季,圖森市經歷了歷史上最炎熱的旱季,市內水井已無法滿足高峰用水的要求,供水系統在局部地段停水,送水壓力下降。為了正常送水,圖森市削減了高峰用水量,使用水量不受季節的影響。推行這項計劃後各類用水戶逐步調整了他們的室外用水方式,每人每天的總用水量已由1974年的776.5升下降到目前的約549.2升。

(2)美國加州居民的雨水收集系統

1975—1977年,美國加州發生了乾旱,迫切地需要探求適當的供水方案。一般說來,在農村居民用水的最可行辦法是從屋頂收集雨水,使其匯集存儲到一些容器內,而後提供使用。雨水的收集,完全可以滿足低限度的家庭用水需要。

(二)以色列節水灌溉措施

以色列地處乾旱半乾旱的沙漠地帶,北部降雨量為700—800mm,中部為400—600 mm,南部僅有25 mm。為克服降水不足問題,以色列大力開發灌溉地。目前43.7萬hm2耕地中,19.3萬hm2(約占總耕地面積的44.2%)為水澆地,每年農業灌溉用水達11.8億m3,其中有9億m3為可飲用水。農業灌溉方法是壓力灌溉,主要是滴灌和噴灌,水的利用率分別可達95%和80%,而且全部採用電腦管理,利用水分感應器自動調節灌溉,包括灌溉時間、次數、間隔、灌溉量等。根據以色列水法,國家境內所有水均為國有,由水委員會統一管理,包括制定政策、確定水使用配額和制定水資源的開發計劃等。為了鼓勵農民節約用水,一方面要求農民交付水費,另一方面規定在配額范圍內後一半配額的水價高於前一半。目前灌溉業的主要研究方向是:開發非飲用水資源,如廢水、洪水、鹽鹼水等,保證不斷增加農業用水。

在90年代初期,噴灌和滴灌技術已分別應用於全國種植面積的25%和75%。農田和草坪一般使用噴漠和滴灌,且高度自動化,全部由電腦控制,每台中心電腦控制周圍幾十甚至幾百公頃的土地。滴灌技術已廣泛應用到全國各地。噴灌和滴灌的應用極大地提高了水資源的利用率,使每公頃土地的灌溉用水量減少了1/3。而且,全國70%的污水經過處理用於農業灌溉。

( 三) 澳大利亞節水措施

澳大利亞有70%的地區雨量在500毫米以下,易發生旱災。全國地面水源不多,平均年徑流量僅有3454億立方米。雖然地下水豐富,但60%是自流井區,可利用的水源只有176萬平方公里。澳大利亞不斷採用新的節水灌溉方法。把12厘米的滴水管埋入地下,把水和肥料溶液直接滴灌在西紅柿等作物的根部,不但節省大量水肥,而且可收獲90%的優質蔬菜,而傳統的灌溉方法只能收獲到60%—70%,這種灌溉方法使多餘的肥料不致污染水渠。又如在果園中,春季落葉對果樹不澆水或少澆水,抑制果樹生長,進入夏季則多灌水以促進水果的生長。這種方法使果樹長得矮小,不需過多澆水和修剪,但水果產量卻增加了。試驗表明,可節省用水20%,增產水果20%。多數果園已採用了這項措施。

(四)前蘇聯節約用水的措施

前蘇聯各加盟共和國單位土地面積上的水量和人均水源量的分配極不均衡,數字差距多達數十倍。前蘇聯有11萬億立方米的大氣降水,其中約有40%被轉化為河川徑流。但地區分布極不均衡,在佔耕地面積90%和占工業產值80%的一些發達地區只有全前蘇聯水資源的24%,而其中一些對水資源有特大需求的南部地區卻只擁有約16%的可用水資源。除了以上這些不足外,前蘇聯河川的重要特徵是時間上的分配也不平衡。為了解決這些不足,只有通過大型引水調水渠道實現從其它流域調水和修建許多季節性調節水庫來解決嚴重的缺水問題。

為了水資源的合理利用,前蘇聯制定了一系列節水措施:(1)對城市污水作三級處理而後加以利用;(2)將地表徑流處理後使用(3)研究利用工礦企業的排水;(4)抽用礦坑水和工礦區地層水;(5)沿海地區開發利用海水;(6)有些設備採用空氣冷卻,不使用水冷;(7)加大發電單機容量;(8)加強水管理和處理工作;(9)採取累進水費制等。

(五)印度節水與合理用水措施

在印度的許多地區,地表水比地下水豐沛,但很多渠道中地表水的供應常常是不穩定的,有時甚至嚴重不足,所以地下水補充地表水顯得越來越必要。地下水補充渠道水增加了渠水的供應量,在渠道水供應低峰期或在進行年度維修渠道關閉期間,地下水可直接用於灌溉。在許多地區,潛在的地下水可以有效地與地表水結合進行集約灌溉。

由於降水時間過於集中,為控制雨水流失,印度採取利用農田集水區的水塘攔蓄地面徑流,使乾旱地保存雨水,以便在旱季時進行補充性灌溉。這種作法可節省灌溉用水,並可對旱季時灌溉用水不足給予補充,以保證作物的正常生長和穩產、高產。

在灌溉技術方面,印度為提高水資源利用率,防止土壤鹽漬化,要求根據地區水位深度確定灌溉方式。由於水資源季節性供應不平衡,研究部門提出在雨季到來之前,在各河流附近抽取大量地下水進行灌溉的方案,以達到降低地下水位,使雨季洪水能更多滲入地下之目的。這就要求在旱季到來之前,採用定量供水,循環灌溉等方式,力求節約水資源。

⑤ 在生活中如何保護環境的相關論文

生活中的環境問題
日常生活中有許多與環境有關的事情,讓我們從環境保護者和關注環境問題的角度去考量,可以發現:我們社會的環境意識的確需要進一步提高。舉幾個日常生活中的例子,看起來的小事實際上聯系著全球的環境問題。
1亮化城市和能源
亮化城市是許多城市的進步目標之一,也是官員政績之一。然而城市亮化需要消耗能源,「過度亮化」需要消耗額外能源,這是應當考慮的。我居住的城市在長江邊上,夜晚,城市的主幹道上路邊幾乎任何位置都可以看書看報,交叉路口至少四對特大號燈,幾乎可以用「亮如白晝」來形容,加上各種建築景觀燈,廣告射燈,綠化帶中的特製綠色燈,如此為城市增色不少。但據計算,每盞路燈僅每年花費的電費一項,遠超過一個下崗工人打工一年的收入,有人形象得說「每根電線桿下站著一個下崗工人」。環境保護並不反對城市亮化,「過度亮化」會引出一系列問題。在煤電緊張的時候據說見到長江上的運輸煤的船隻,首先要留下然後談價格,可見能源的緊張程度。高等學校教室燈火「與日同輝」的場景也隨處可見。當鋪張成為時尚,節約成為人們不屑一顧的行為時,一切浪費包括能源的浪費已經成為一個嚴重的環境問題。
2門窗大開吹空調
在寒冷季節室內沒有取暖設備,或炎熱而漫長的夏日裡,高樓之間回盪著山洪爆發般空調的聲浪。假如沒有空調沒有電,沒有廉價方便的新的取暖或製冷技術的廣泛應用,我們如何度過這樣的日子?國家有關部門提倡夏天空調不能開太低,冬天不能開太高。這是節約能源的手段之一。我們周圍經常見到開著窗戶吹空調的辦公室,這樣我們需要多少電能才能溫暖或涼爽我們的小空間?多消耗的電能有多少大氣溫室氣體排放?難道我們需要規定不可以大開門窗吹空調嗎?
3一次性和「不兼容」
一次性產品的使用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一次性的塑料袋到處需要:飯碗、飯盒、筷子、水杯、圓珠筆、鞋套、手套、帽子、桌布、雨衣、幾乎所有商品的包裝袋等等,真是不可勝數。一次性產品的使用無形中產生了很多垃圾,浪費了大量資源。比如一次性圓珠筆,筆芯和筆桿存在「兼容」的問題(以前不存在這個問題),單買筆芯不是隨便可以裝到任意筆桿里去的。有時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光買筆芯和連筆桿一套的價格幾乎沒有差別,而原來的筆桿又沒有專門的筆芯零售,因此大把大把的廢圓珠筆不知如何處置。一個小學生一學年大約需要40多根這樣的圓珠筆,而一個初中生需要100多根,一個高中生需要的數量多於初中生。用傳統的統計方法,全國僅中小學生僅廢圓珠筆一項浪費大量資源。一次性筷子消耗木材,砍伐森林資源,造成水土流失和沙塵暴,已經被廣泛宣傳。買菜自帶布袋和籃子,拒絕用塑料袋,也曾經有宣傳報道。一次性產品開發和使用,對於我們這樣的資源貧乏、人口眾多的國家實在是一個誤區。
4洗汽車用自來水
汽車成為時尚,「買車了嗎?」代替「吃過飯了嗎?」的問候語,汽車成為日用品,洗汽車自然成為日常事務。洗汽車的水哪裡來?自來水是也。我國缺水人人皆知,南方水鄉缺水是缺干凈的水,很多水溝都是排放出來的污水;北方雨水少,本來缺水,地下水成為開發對象,水成為緊缺的資源,而「水是生命之源」,不可一日無水。汽車需要清洗,如人需要洗臉一樣,以飲用水洗車是需要盡快解決的大問題。澳大利亞近期遭遇百年不遇、甚至千年不遇的乾旱,多條河流乾涸,政府嚴禁用水管向草坪灑水,不準拉水管洗車,隔日供水,並設立舉報熱線,鼓勵市民舉報浪費水資源者。澳大利亞第一大州昆士蘭州成為第一個把循環水作為飲用水的州,昆士蘭州總理彼得·貝蒂說,如果乾旱持續下去,澳大利亞所有居民都將被迫飲用凈化污水。「你要麼喝水,要麼就得死,我們沒有選擇。這是黃金液體,這是關乎生死的問題」(引自:揚子晚報2007-1-30)。
列舉上述四者只是講國人的環境意識在某些方面還存在問題,用時尚的語句叫「細節成就未來」,日常小事其實並非微端末節,從哪裡做起才能解決問題?其實相比之下並不是重要,重要的是首先要正視問題的存在——提高國人環境意識。
保護措施
人類對環境的保護歸根結底是基於保護地球上日益枯竭的資源,保護人類生存發展的最起碼條件——保護水資源首當其沖。下面筆者就現代生產和生活中如何保護水資源談一些粗淺的認識。

首先,要樹立惜水意識,開展水資源警示教育。長期以來,大多數人們普遍認為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聚寶盆」,使用中揮霍浪費,不知道自覺珍[被屏蔽廣告]惜。其實,地球上水資源並不是用之不盡的,尤其是我國的人均水資源量並不豐富,地區分布也不均勻,而且年內變化莫測,年際差別很大,再加上污染嚴重,造成水資源更加緊缺的狀況,黃河水多處多次斷流就是生動體現。國家啟動「引黃工程」、「南水北調」等水資源利用課題,目的是解決部分地區水資源短缺問題,但更應引起我們深思:黃河水枯竭時到哪裡「引黃」?南方水污染了如何「北調」?所以說,人們一定要建立起水資源危機意識,把節約水資源作為我們自覺的行為准則,採取多種形式進行水資源警示教育。

其次,必須合理開發水資源,避免水資源破壞。水資源的開發包括地表水資源開發和地下水資源開發。水資源屬於國家所用,因此,生產和生活用水的開發必須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的有關規定,作到全面規劃,統籌兼顧。在開采地下水的時候,由於各含水層的水質差異較大,應當分層開采;對已受污染的潛水和承壓水不得混合開采;對揭露和穿透水層的勘探工程,必須按照有關規定嚴格做好分層止水和封孔工作,有效防止水資源污染,保證水體自身持續發展。

現代水利工程,如防洪、發電、航運、灌溉、養殖供水等在發揮一種或多種經濟效益的同時,對工程所在地、上下游、河口乃至整個流域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都會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也可能造成一定范圍內水資源破壞,因此,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許多國家對水利工程進行環境評價。我國要求在水利工程可行性研究階段即進行環境評價,大型工程和一般中型工程要編寫環境影響報告,對環境影響較小的中型工程和小型工程要編寫環境影響評價表。另外,一些采礦行業對水資源的破壞不容忽視,如煤炭開采中每采一噸煤要排漏0.88立方米水,按我省年採煤3億噸計算,每年僅因採煤損失地下水資源高達2.5億立方米,並對地下水體地質構造造成極大的破壞。又如,無限度的亂砍亂伐,造成植被嚴重破壞,對水土保濕及水資源的地表埋藏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

第三,提高水資源利用率,減少水資源浪費。有效節水的關鍵在於利用「中水」,實現水資源重復利用。如果中水利用能在全社會范圍內通行,不僅能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又能令社會形成一種珍惜水資源的良好風氣。目前,許多大中型企業已經開發利用中水,如霍州煤電集團各個礦井都利用中水返回井下灑水和地面沖廁,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另外,利用經濟杠桿調節水資源的有效利用。由於水管理不到位,很多地方有長流水現象發生,而有些地方會「捧碗祈天」,因此,必須安裝有效的水計量裝置,執行多用水多計費的原則,達到節約用水的目的。城市用水定額管理是國際上通行的辦法,它是在科學核定用水量的前提下,堅持分類對待的原則,市民生活用水、工商企業用水、機關事業團體用水實行不同的水價,定額內平價,超額部分適當加價,以培養公民節約用水的習慣。

在節約用水資源的同時應避免無效浪費。北方的冬季,水管很容易凍裂,造成嚴重的漏水,應特別注意預防和檢查;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為了緩解水資源緊張的情況,除了大力抓好節約和保護水資源工作外,跨流域調水已經成為我國北方城市的必然選擇,跨流域調水必然帶來水資源供需關系的變化,所以水權交易必在實行;由於我國一直實行「福利水」制度,水沒有被當作一種經濟商品對待,所以,在水資源的配製上,市場機制通常被管制方法所替代,當前應當轉變觀念,認識到水資源的自然屬性和商品屬性,遵循自然規律和價值規律,確實把水作為一種商品,合理應用市場機制配置水資源,減少資源浪費。

第四、進行水資源污染防治,實現水資源綜合利用。水體污染包括地表水污染和地下水污染兩部分,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工業廢水、工業垃圾、工業廢氣、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都能通過不同滲透方式造成水資源的污染,長期以來,由於工業生產污水直接外排而引起的環境事件屢見不鮮,它給人類生產、生活帶來極壞影響,因此,應當對生產、生活污水進行有效防治。在城市可採取集中污水處理的途徑;工業企業必須執行環保「三同時 」制度;生產污水據其性質不同採用相應的污水處理措施。總之,我們必須堅決執行水污染防治的監督管理制度,必須堅持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嚴格執行環保一票否決制度,促進企業污水治理工作開展,最終實現水資源綜合利用。

水是地球生物賴以存在的物質基礎,水資源是維系地球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首要條件,因此,保護水資源是人類最偉大、最神聖的天職。
法之一:探尋新的水源
一個大部分被水覆蓋的星球面臨著水資源危機,這似乎是一種自相矛盾的說法。然而在地球上,這的確是事實。地球上97%的水是海水,既不能飲用解渴也不能灌溉農田。中東、加勒比海和地中海地區一些缺少淡水的國家常用海水淡化的辦法(即從鹹海水中提取可以飲用的淡水)來解決缺水問題。隨著海水淡化費用的降低及淡水需求量的攀升,溫帶地區的國家也越來越多地把目光轉向大海。
大型海水淡化設備出現在世界上淡水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美國。作為旨在減少從枯竭的地下蓄水層抽水計劃的一部分,佛羅里達州的水利官員計劃建立一個日生產2500萬加侖淡化水的工廠,依靠海水淡化來補充這個地區未來的淡水需求。休斯頓市也在尋求從墨西哥灣提取淡化水,以防將來淡水匱乏。
很多世紀以來,人們就曾採用蒸發等技術從海洋中提取淡水。人們將鹹海水加熱以促進蒸發,再收取和蒸鎦蒸發後形成的水。海水蒸發後遺留下鹽和其他雜質。這一工藝並不復雜,只是需要大量的熱能,成本高昂,除少數像科威特和沙烏地阿拉伯等富裕的國家,其他國家都難以承受。為降低成本,現代海水淡化廠都在蒸發過程中回收熱能。
一種叫作薄膜海水淡化的技術具有降低成本的潛能,可能會擴大海水淡化在世界范圍內的影響。目前淡化水只佔從自然中汲取淡水量的0.2%。薄膜海水淡化靠反向滲透作用:在此過程中,一層半滲透性薄膜被置於一定量的鹹水和淡水之間;鹹水在施加的高壓作用使水分子(而不是鹽和其他雜質)滲透到純水的一面。就實質而言,這一方法是把淡水從鹹水中"擠"出來。
在過去的幾年中,大多數有關海水淡化的研究都集中在反向滲透方面,因為反向滲透淡化廠佔用空間小並且節約能源。
盡管反向滲透水淡化廠可以節約能源,但最初使用的薄膜是由聚醯胺纖維或醋酸纖維素薄片製成的。它們不耐用,經常不到3年就報廢了。這些材料極易遭受未處理水中所含污染物的腐蝕,特別是氯,它會使薄膜變硬;還有一些微生物,會堵塞薄膜。另一個問題是,過濾沉積物和細菌的預處理機制必須極端嚴格。目前的新一代超薄合成膜是由聚醯胺膜製成的,盡管仍會遭受污染物的腐蝕,但這種新薄膜更結實,過濾效果更好,可以使用10年之久。
技術改進固然重要,但這還不足以在全世界范圍內推動海水淡化。未來10年內,無論能否繼續實現技術改進,隨著城市和其它消費者認識的深入,海水淡化都極有可能持續健康地增長。
現在,最樂觀的估計是世界上約1%的飲用水不得由12500個海水淡化廠提供。毫無疑問,這只是個開端。不久,你杯中的水就可能源自大海。 方法之二:海上淡水輸送
陸地上,管道可以低成本遠距離運輸淡水。要是在海洋上也能這樣做就好了。一種可以在海上運水的辦法是,使用拖船拖運密封的塑料或纖維水袋。
從1997年開始,英國的淡水貿易和運輸有限公司就使用巨型聚氨酯袋從希臘大陸向附近的旅遊島嶼運水,以滿足旅遊旺季遊客對淡水的需求。總部設在挪威奧斯陸的淡水供應公司也使用纖維袋子從土耳其向塞普勒斯北部運水。
Aquarius公司已生產出8個790噸重和2個2200噸重的大袋子,後者每個可裝50萬加侖水,另外還生產了比現在使用的袋子大10倍的樣品袋。Nordic公司也於去年開始生產容量為800萬加侖的大袋子。
水袋比水箱價格低廉,但還存在一些技術問題,特別是生產如此巨大並能抵禦海上航行碰撞的袋子很困難。向希臘的島嶼和寒浦路斯運送淡水只需拖運水袋不到60英里,但迄今已發生好幾起水袋在運輸途中破裂的事故。
另一家水袋製造商是美國加州的Spragg公司,它用加一種思路來解決水袋體積過大和海上拖運中的問題。該公司獲得了一種拉鎖的專利,鎖齒超過1英寸,能將水袋像有棚拖車那樣連接起來。這家公司已演示過這一技術,只是還未實現商業化。
迄今,這種方法只在向極度缺水、需求穩定並肯出高價的沿海地區運送淡水時使用過。對那些別無選擇的地區來說,水袋也不失為一種很好的解決方法。

1、節約資源 減少污染
(1)節水為榮,隨時關上水龍頭,防止滴漏。
(2)慎用清潔劑,盡量用肥皂,減少洗滌劑中的化學物質對水的污染。
2、綠色消費 環保選擇
(1)用無鉛汽油、無鎘鉛電池、無磷洗滌劑,減少水與空氣的污染。
(2)購買低砩家用製冷器具、無砩發用摩絲,減少對臭氧層的污染。
3、重復使用 多次利用
盡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多使用耐用品。如不使用一次性塑料和餐盒,減少白色污染;不使用一次性筷子;自備購物口袋或提籃。
4、分類回收 循環再用
不亂丟棄廢電池、廢塑料等垃圾、廢物;將垃圾分類投放,變廢為寶,使資源循環再生,造福人類。
5、保護自然 萬物共存
不獵殺、使用珍稀動物和受保護的動物,關愛與保護野生動植物;植樹造林,愛護我們身邊的每一寸綠地、每一株花草、每一片樹木。
3. 節約用紙紙漿需求量的猛增是木材消費增長的原因之一。全國年造紙消耗木材1000
萬立方米,進口木漿130萬 噸,進口紙張的大量消費不僅造成森林毀壞,而且因生產紙漿排放污水江河湖泊受到嚴重污染(造紙行業所造成的污染占整個水域的30%以上。),用過一面的紙可以翻過來做草稿紙、便條紙,或自製成筆記本使用;過期的掛歷可以包書皮。

4. 廢物利用,如:糖紙可折成燈飾或門簾,舊衣服可做成拖把等等。支持和參與廢紙、
廢玻璃、廢塑料和廢金屬的回收利用。

5. 減少生活垃圾,自覺將垃圾分類。

6. 少用化學制劑,購買使用無磷、生物可降解的洗滌用品;

7. 盡量不使用個人轎車。為減少空氣污染,節約能源盡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自行車或
步行;使用無鉛汽油,購買小排氣量的轎車。

⑥ 如何保護水資源

中國地表水年均徑流總量約為2.7萬億立方米,相當於全球陸地徑流總量的5.5%,佔世界第5位,低於巴西、前蘇聯、加拿大和美國。中國還有年平均融水量近500億立方米的冰川,約8000億立方米的地下水及近500萬立方千米的近海海水。目前中國可供利用的水量年約1.1萬億立方米,而1980年中國實際用水總量已達5075億立方米,占可利用水資源的46%。 建國以來,在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江河整治及防治水害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較大的成績。 在城市供水上,目前全國已有300多個城市建起了供水系統,自來水日供水能力為4000萬噸,年供水量100多億立方米;城市工礦企業、事業單位自備水源的日供水能力總計為6000多萬噸,年供水量170億立方米;在7400多個建制鎮中有28%建立了供水設備,日供水能力約800萬噸,年供水量29億立方米。 農田灌溉方面,全國現有農田灌溉面積近8.77億畝,林地果園和牧草灌溉面積約0.3億畝有灌溉設施的農田佔全國耕地面積的48%,但它生產的糧食卻佔全國糧食總產量的75%。 防洪方面,現有堤防20萬多千米,保護著耕地5億畝和大、中城市100多個。現有大中小型水庫 8萬多座,總庫容4400多億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積約150萬平方千米。 水力發電,中國水電裝機近3000萬千瓦,在電力總裝機中的比重約為29%,在發電量中的比重約為20%。 然而,隨著工業和城市的迅速發展,需水不斷增加,出現了供水緊張的局面。據1984年196個缺水城市的統計,日缺水量合計達1400萬立方米,水資源的保證程度已成為某些地區經濟開發的主要制約因素。 水資源的供需矛盾,既受水資源數量、質量、分布規律及其開發條件等自然因素的影響,同時也受各部門對水資源需求的社會經濟因素的制約。 中國水資源總量不算少,而人均佔有水資源量卻很貧乏,只有世界人均值的1/4(中國人均佔有地表水資源約2700立方米,居世界第88位)。按人均佔有水資源量比較,加拿大為中國的48倍、巴西為16倍、印度尼西亞為9倍、前蘇聯為7倍、美國為5 倍,而且也低於日本、墨西哥、法國、前南斯拉夫、澳大利亞等國家。 中國水資源南多北少,地區分布差異很大。黃河流域的年徑流量只佔全國年徑流總量的約2%,為長江水量的6%左右。在全國年徑流總量中,淮、海河、灤河及遼河三流域只分別約佔2%、1%及0.6%。黃河、淮河、海灤河、遼河四流域的人均水量分別僅為中國人均值的26%、15%、11.5%、21%。 隨著人口的增長,工農業生產的不斷發展,造成了水資源供需矛盾的日益加劇。從本世紀初以來,到70年代中期,全世界農業用水量增長了7倍,工業用水量增長了21倍。中國用水量增長也很快,至70年代末期全國總用水量為4700億立方米,為建國初期的4.7倍。其中城市生活用水量增長8倍,而工業用水量(包括火電)增長22倍。北京市70年代末期城市用水和工業用水量,均為建國初期的40多倍,河北、河南、山東、安徽等省的城市用水量,到70年代末期都比建國初期增長幾十倍,有的甚至超過100倍。因而水資源的供需矛盾就異常突出。 由於水資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銳,產生了許多不利的影響。首先是對工農業生產影響很大,例如 1981年,大連市由於缺水而造成損失工業產值6億元。在中國15億畝耕地中,尚有8.3億畝沒有灌溉設施的乾旱地,另有14億畝的缺水草場。全國每年有3億畝農田受旱。西北農牧區尚有4000萬人口和3000萬頭牲畜飲水困難。其次對群眾生活和工作造成不便,有些城市對樓房供水不足或經常斷水,有的缺水城市不得不採取定時、限量供水,造成人民生活困難。其三,超量開采地下水,引起地下水位持續下降,水資源枯竭,在27座主要城市中有24座城市出現了地下水降落漏斗。

⑦ 節約水資源的資料

地球的儲水量是很豐富的,共有14.5億立方千米之多。地球上的水,盡管數量巨大,而能直接被人們生產和生活利用的,卻少得可憐。首先,海水又咸又苦,不能飲用,不能澆地,也難以用於工業。其次,地球的淡水資源僅占其總水量的2.5%,而在這極少的淡水資源中,又有70%以上被凍結在南極和北極的冰蓋中,加上難以利用的高山冰川和永凍積雪,有87%的淡水資源難以利用。人類真正能夠利用的淡水資源是江河湖泊和地下水中的一部分,約佔地球總水量的0.26%。全球淡水資源不僅短缺而且地區分布極不平衡。按地區分布,巴西、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印度尼西亞、印度、哥倫比亞和剛果等9個國家的淡水資源佔了世界淡水資源的60%。約佔世界人口總數40%的80個國家和地區約15億人口淡水不足,其中26個國家約3億人極度缺水。更可怕的是,預計到2025年,世界上將會有30億人面臨缺水,40個國家和地區淡水嚴重不足。
中國水資源總量為2.8萬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7萬億立方米,地下水0.83萬億立方米,由於地表水與地下水相互轉換、互為補給,扣除兩者重復計算量0.73萬億立方米,與河川徑流不重復的地下水資源量約為0.1萬億立方米。按照國際公認的標准,人均水資源低於3000立方米為輕度缺水;人均水資源低於2000立方米為中度缺水;人均水資源低於1000立方米為嚴重缺水;人均水資源低於500立方米為極度缺水。中國目前有16個省(區、市)人均水資源量(不包括過境水)低於嚴重缺水線,有6個省、區(寧夏、河北、山東、河南、山西、江蘇)人均水資源量低於500立方米。中國水資源總量並不算多,排在世界第6位,而人均佔有量更少,2240立方米,在世界銀行統計的153的國家中排在第88位。中國水資源地區分布也很不平衡,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國土面積只佔全國的36.5%,其水資源量佔全國的81%;其以北地區,國土面積佔全國的63.5%,其水資源量僅佔全國的19%。面臨這嚴峻的水資源形勢,我們是該做些什麼了:
1、要有惜水意識,長期以來,人們普遍認為水 「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不知道愛惜,有的甚至將水白白浪費。應當知道我國水資源人均量並不豐富,地區分布也不均勻,而且年際差別很大,年內也變化莫測,再加上污染,使水資源緊缺,自來水更加來之不易。愛惜水是節水的基礎,只有意識到「節約水光榮,浪費水可恥」,才能時時處處注意節水。
2、養成好習慣,據分析,家庭只要注意改掉不良的習慣,就能節水70%左右。與浪費水有關的習慣很多,比如:用抽水馬桶沖掉煙頭和碎細廢物;為了接一杯熱水,而白白放掉許多冷水;先洗土豆、胡蘿卜後削皮,或沖洗之後再擇蔬菜;用水時的間斷(開門接客人,接電話,改變電視機頻道時),未關水龍頭;停水期間,忘記關水龍頭;洗手、洗臉、刷牙時,讓水一直流著;睡覺之前、出門之前,不檢查水龍頭;設備漏水,不及時修好。
3、使用節水器具,家庭節水除了注意養成良好的用水習慣以外,採用節水器具很重要,也最有效。為了省錢,很多人寧可放任自流,也不肯更換節水器具,其實,交這么多水費長期下來是更不合算的。使用節水器具,既省錢,還能保護環境,豈不是一舉兩得?節水器具種類繁多,有節水型水箱、節水龍頭、節水馬桶等。隨便用上幾個就為節水做出了不少貢獻啊!
4、查漏塞流,在家中「滴水成河」並非開玩笑。要經常檢查家中自來水管路。防微杜漸,不要忽視水龍頭和水管節頭的漏水。發現漏水,要及時請人或自己動手修理,堵塞流水。一時修不了的漏水,乾脆用總開關暫時控制水流也好。管好水龍頭,把水龍頭的水門擰小一半,漏水流量自然也小了,同樣的時間里流失水量也減少一半。
就生產而言,特別對一些高消耗水的行業,我們要圍繞如何優化水系統的運行,如何提高循環水的濃縮倍數,如何提高水資源的循環利用等作為節水工作的重點,積極組織技術攻關,提高水的綜合利用率;同時制定切實可行的操作制度,對產品水消耗實行定額管理,並作為一項技術經濟指標進行考核,減少浪費現象。
長期以來,大多數人有節約用水的理念,但缺少具體的行動,大手大腳的現象還比較普遍。一些人認為家大業大,再加上身處長江邊,總認為這源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缺少節水的緊迫感和憂患意識。如果真正到了「水比油貴」之時,我們再抓節水工作就悔之晚矣

⑧ 澳大利亞關於環保的措施

澳洲制定了《國家生態可持續發展戰略》、《澳大利亞環境保護與生物多樣化保護法》、《國家野草控制戰略》、《澳大利亞瀕危動植物和生態區域保護戰略》等.

閱讀全文

與澳大利亞如何保護水資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5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0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2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0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0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0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2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5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