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長脖子的恐龍是什麼龍
雷龍(Brontosaurus),正式名稱迷惑龍(學名Apatosaurus),是蜥腳下目梁龍科下的一個屬,生活於侏羅紀的啟莫里階到提通階之間,約1億5000萬年前。它們是陸地上存在的最大動物之一,身長約26米,體重介於24到32噸。它們的屬名在希臘語意為「騙人的蜥蜴」,這是因它的人字形骨很像滄龍。 雷龍有著長頸、及鞭狀尾巴。與身體相比,頭部相當小。牙齒成匙狀,是草食性恐龍。前肢略短於後肢。它們的頸椎比梁龍較短、較重,而腿部骨頭較梁龍的結實、較長,被認為是比梁龍更粗壯的恐龍。在正常的移動時,尾巴會離開地面。雷龍的前肢有一個大指爪,而後肢的前三個腳趾擁有趾爪。
梁龍是最容易確認的恐龍之一,有著巨大的體型,長頸及尾巴,及強壯的四肢。很多年來它都被認為是最長的恐龍。它的體型足以阻嚇於同一地層發現的(有可能是同時代的)異特龍及角鼻龍等獵食動物。梁龍是有史以來陸地上最長的動物之一,比迷惑龍、腕龍都要長,但是由於頭尾很長,身體很短,因此體重並不重,梁龍脖子雖長,但由於頸骨數量少且韌,因此梁龍的脖子並不能像蛇頸龍一般自由彎曲。腕龍、雷龍、梁龍的鼻孔都是長在頭頂上的。
蛇頸龍該屬動物長約4.5公尺(米),具有寬而扁的身體、較短的尾,頸部長而可彎,鼻孔遠在後面,位於眼附近,齶幾乎是硬的,齶生有長的尖齒。很可能通過擺動頭,穿過魚群而攝食,顯然能使用其橈足,向前或向後游泳,甚至以身體為軸而側旋。其演化歷史的早期,分成兩個主要類群︰上龍短頸類型,頸短、頭細長;薄片龍,頭較小,頸長似蛇,可以作很大彎曲。後來的演化,以體積極度增大為標志。 長頭龍屬(Kronosaurus)為來自澳大利亞的早白堊世上龍,長約12公尺(米),僅頭骨即佔去約3.7公尺(米)。薄片龍屬(Elasmosaurus)其頸部有76個頸椎,長達13公尺(米)左右,頭和頸約占體長的一半。
❷ 澳洲星點龍的外形有哪些特點
澳洲星點龍(詳情介紹)
澳洲星點龍也是龍魚,所以也屬於大型魚,並且澳洲星點龍的性情殘暴,能咬傷比它自身大許多的魚類。澳洲星點龍屬於夜行魚類,幼魚非常漂亮。
龍體長可達50公分,產於澳大利亞東部,和星點斑紋龍很相似,幼魚極為美麗,頭部較小,體側有許多紅色的星狀斑點,臀鰭、背鰭、尾鰭有金黃色的星點斑紋,澳洲星點龍魚(詳情介紹)成魚體色為銀色中帶美麗的黃色,背鰭為橄欖青,腹部有銀色光澤。各鰭都帶有黑邊。 屬夜行性魚類。近年澳大利亞政府大量放養此魚魚苗所以數量不會少。此魚性情凶爆,能咬傷比它大許多的魚類。
澳洲星點龍產於澳大利亞東部,和星點斑紋龍很相似,幼魚極為美麗,頭部較小,體側有許多紅色的星狀斑點,臀鰭、背鰭、尾鰭有金黃色的星點斑紋,成魚體色為銀色中帶美麗的黃色,背鰭為橄欖青,腹部有銀色光澤。各鰭都帶有黑邊。屬夜行性魚類。近年澳大利亞政府大量放養此魚魚苗所以數量不會少。
❸ 世界上所有恐龍的名字
二疊紀:(初龍不算龍)棘齒龍,靈鱷,蛇齒龍,(上龍類,迷龍類,鱷類)……三疊紀 :始盜龍(最早的恐龍),芙蓉龍,純信龍,十字龍,加斯馬吐龍(古鱷),南十字龍,埃雷拉龍,腔骨龍,原角鼻龍,金塔龍,原美頜龍,板龍(三疊紀最大的原始蜥腳類,長約5~7米),美頜龍(最小的恐龍,只有0.2米),跳龍,豎尾龍,槽齒龍,躍步龍(三疊紀最迷你的肉食恐龍),黑丘龍(生活在三疊紀末期至侏羅紀早期),黑瑞龍(三疊紀最兇猛的肉食恐龍),黑瑞拉龍,肩角龍,幻龍,沙尼魚龍(目前最大的魚龍,長約14~18米(薩斯特魚龍可能更長)),泰曼魚龍,卵皮龍(一種海龜型的水生動物),達爾文翼龍,蓓天翼龍(可能是最早的翼龍),真雙齒翼龍(原始蜥臀目,鳥臀目)…… 侏羅紀 :合踝龍(三疊紀末期至侏羅紀早期),安琪龍(被稱為「最美麗的恐龍」),扭椎龍,優椎龍(大型肉食恐龍,長約7米),盤足龍,叉龍,小盾龍(身上有像犰狳一樣的盾甲,因此得名),沱江龍,雙脊龍(分布廣,中國雲南、美國,加拿大都發現了化石),樹龍(也叫樹棲龍),單脊龍,大椎龍,青島龍,巨椎龍,里奧哈龍,異齒龍(有三種不同的牙齒,因此得名),曉龍,橡樹龍,賴索托龍,華陽 龍,胄甲龍(可能是最早的甲龍),斑龍,異龍,異特龍(侏羅紀最大,最兇猛的肉食恐龍,身長9~11米),劍龍(最著名的恐龍之一),永川龍(中國己發現的最大肉食恐龍),巨棘龍(劍龍類,不是肉食恐龍),角鼻龍(鼻上有一個角,因此得名,梁龍,腕龍,地震龍(侏羅紀最大的恐龍,可長35~40米),虛骨龍,超龍,竊鳥龍,圓頂龍,釘狀龍,勒梭維龍,梭背龍
,嗜鳥龍,馬門溪龍(脖子最長的龍),建設氣龍(在中國,被一個石油考察隊發現,因此得名。只有一個屬),巨齒龍(最早有名字的恐龍),蜀龍(尾巴上有尾錘的長頸恐龍),翼龍
(翼龍類的通用名),魚龍(通用名),翼嘴翼龍(鳥臀類,蜥臀類等30多種類)…… 白堊紀 :暴龍(也叫霸王龍),始暴龍,特暴龍,薩斯克霸王龍(最大的暴龍),澳大利亞霸王龍(要遷徙的暴龍),惡暴龍(頭上有和異特龍一樣的v型角),警暴龍,凶惡龍(屬暴龍類),惡龍,冠龍(暴龍的近親,發現於中國),恐手龍(肉食的鐮刀龍類),恐爪龍(十分兇猛,腳上有彎鉤,鐮刀龍(恐龍中前肢最長),合尾龍,慢龍(也屬鐮刀龍類),懶爪龍,單爪龍,始祖暴龍,西母霸龍,欒川暴龍,奔龍,奔山龍,角龍,三角龍(最著名的恐龍),尖角龍,原角龍,開角龍(也叫隙龍),牛角龍,小角龍,戟龍(角最多的龍),中國角龍,祖尼角龍,北極龍(並非生活在北極,而生活在阿根廷和南極),尤他龍(也叫薩爾塔龍),巴洛龍(有許多個心臟),雷龍(原叫迷惑龍),似鯨龍,鯨龍,荒漠龍(跑得最快的龍之一),鷲龍(長有羽毛),內烏肯盜龍(我們了解最少的馳龍),南方盜龍,猶他盜龍(最大的馳龍,長約7米),爪龍,欒川盜龍,天宇龍(長有羽毛),天宇盜龍(長有羽毛),斑比盜龍,馳龍,似馳龍,古角龍,巨龍(分布廣,中國,蒙古,非洲,北美洲都有分布)鴿龍,西爪龍(最小的龍),阿馬加龍(也叫阿瑪加龍),泰南吐龍(來自中國的巨龍類),劍角龍,龍王龍,冥王龍,腫頭龍,伶盜龍(長有羽毛),傷齒龍(最聰明的龍),中華盜龍,中華麗羽龍,棘龍(最大的肉食恐龍,長達15~18米,可能食魚),似鱷龍(食魚),激龍(僅發現一頭骨化石)似雞龍,阿拉善龍(唯二來自中國的鐮刀龍類),纖角龍(不是小角龍),冰河龍,北票龍(最早發現有羽毛的龍),中華龍鳥(可能有毒),中華鳥龍(唯一確定顏色的恐龍),鸚鵡嘴龍(長著鸚鵡嘴般的嘴,因此得名),火山齒龍(發現於火山附近,因此得名),阿普吐龍,蝴蝶龍(不是翼龍,是巨龍),葡萄園龍(發現於葡萄園,因此得名),副櫛龍(頭冠可以發聲),櫛龍(同前),真板頭龍(一種晚期甲龍),扇冠大天鵝龍,甲龍,包頭龍,鴨嘴龍(牙齒最多的龍),埃及龍,鯊齒龍(第三大的肉食恐龍),彎龍(布氏彎龍,全型彎龍,侏儒彎龍等6種彎龍的聯合名),狂君顱龍,瑪君龍,禽龍(第二早發現的化石,第一是斑龍,比禽龍早100年,不過當時還沒有發現恐龍。直到發現禽龍,所以,禽龍被默認為最早發現的龍),雪松山龍,埃德蒙頓龍,埃德蒙頓甲龍,阿爾伯塔龍,食肉牛龍(前肢短小),林龍(也叫森林龍,海拉爾龍),山東龍,小盜龍(長有四個翅膀的龍),寐龍(發現它時顯寐(睡覺)狀,因此得名),烏爾禾龍(有方骨板的晚期劍龍),穆塔布拉龍(鼻子上有個「紅燈籠」),滿洲龍(中國第一個被發現的龍),錦江龍,竊蛋龍(被誤為偷蛋,但不能改名),葬火龍,,神眼龍,皮拉坎龍,邁亞龍,大鴨龍,帕克斯龍,熱河龍,擬鳥龍,古擬鳥龍,鴯鶓龍,似鴯鶓龍,似鳥龍(跑得最快的龍),准噶爾翼龍,海王龍,滄龍,菊石(鸚鵡螺的遠古近親,長約1米)大眼魚龍(眼睛最大的魚龍),泥泳龍,薄片龍,滑齒龍,飛龍,無齒翼龍,風神翼龍(最大的
❹ 澳洲南方龍是不是草龍
南方龍在昆州發現的
現在在昆州博物館
是以植物為食的
❺ 澳大利亞海龍的介紹
澳大利亞海龍屬脊椎動物亞門,澳大利亞海龍生長在澳洲海底的海草中,成年海龍大約有一尺長,不仔細看還當它們是浮在水裡的海草,但仔細一看會發現它們還真有些龍的形態。
❻ 有哪些龍,請說出二十個。
始盜龍、西風龍、棱齒龍、禽龍、穆塔布拉龍、無畏龍、馬鬃龍、穆塔布拉龍、高吻龍、南陽龍沉龍、康納龍、荒漠龍、福井龍、錦州龍、腱龍、原巴克龍、雷利諾龍、阿特拉斯科普柯龍絲路龍、快達龍、閃電獸龍、熱河龍、孔椎龍、宣化龍、狹盤龍、祖尼角龍、古角龍等等。
1、始盜龍:截止到2021年8月,在目前已發現的諸多恐龍中,始盜龍是最原始的一種。1993年,始盜龍發現於南美洲阿根廷西北部一處極其荒蕪不毛之地——伊斯巨拉斯托盆地,該地屬於三疊紀晚期地層。始盜龍是小型肉食動物,長約1.5米,能夠兩足行走。
❼ 澳大利亞迄今最大恐龍被發現,它的生活習性是怎樣的
小編在小的時候就對於恐龍是十分的嚮往認為這是一種十分神秘而霸氣的生物。但是隨著恐龍的滅絕我們今天只能在化石上面來了解一些恐龍。而近日澳大利亞發現了迄今為止最大的恐龍。那麼這一個恐龍又是哪一種恐龍呢它的生活習性和生活年代又在哪裡呢接下來小編就詳細地跟大家說一下。
可能說到現在,大家也不不太清楚世界上最大的恐龍是什麼,小編在這里想跟大家說一句,最大的恐龍是稱之為地震龍的恐龍。接下來小編就會著重的介紹一下。
但即使是這樣還是有一批又一批的考古學家和恐龍愛好者在他們所走過的路上尋找著恐龍的足跡,也正是因為如此小編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有很多迷題都將會揭開
❽ 澳大利亞有一種葉龍很像中國古代中的龍,誰知道這種葉龍的名字
那叫葉海龍
❾ 海島巨龍是怎樣的
幾個世紀以來,人們一直傳說在印尼的科摩多島上有一種「巨龍」。它力大無比,尾巴一擺能擊倒一頭牛;它的胃口非常大,一口氣能吃下一頭100多斤重的野豬。而最令人不解的是,它的口中能夠噴火!
1912年,一位荷蘭飛行員由於飛機發生故障,被迫將飛機降落在科摩多島。在島上,他見到了那種傳說中的動物。不久,他返回駐地爪哇島,寫了一份關於發現一種怪獸的報告,說是在科摩多島的確有當地人傳說中的怪獸,但它們不是「巨龍」,而是一種巨大的蜥蜴。
荷蘭飛行員的報告引起了人們的興趣。一位名叫安尼尤寧的荷蘭軍官登上了葛摩島,打死了兩頭怪獸,將兩張完整的獸皮運到了爪哇。其中一張獸皮長達3米。經科學家們鑒別,確定是一種巨型蜥蜴,並把這種巨型蜥蜴命名為「科摩多龍」。
無獨有偶。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不久,古生物學家在澳大利亞發現了科摩多龍的化石,經測定,是6000萬年前的史前生物。同時,地質學家發現,科摩多島是海底火山噴發形成的海島,形成時間不到100萬年。
這兩個發現,使人們陷入了迷宮:科摩多島誕生以前,澳大利亞的這種龍早已經滅絕。那科摩多島上的巨蜥是從哪裡來的?它們怎麼能夠活到今天?難道它們真是從天而降的「龍」嗎?幾千萬年以來,它們是怎樣生活的呢?這在當時成了一些難解的謎。
為了解開科摩多龍之謎,1962年,蘇聯學者馬賴埃夫率領的探險隊,在科摩多島實地考察了幾年。在發表的考察報告中說,科摩多龍體長可達3米,它們有令人恐怖的巨頭,兩只閃爍逼人的大眼,頸上垂著厚厚的皮膚皺褶,尾巴很大,四肢粗壯,嘴裡長著26顆長達4厘米的利齒。遠遠望去,能看到它們口中不停噴火,但走近一細看,那口中噴出的「火」,不過是它們的舌頭。它們的舌頭鮮紅,裂成長長的兩片,經常吐出口外,乍一看,的確像熠熠閃動的火焰。
科摩多龍以海島上的野鹿、猴子、鳥、蛇、老鼠和昆蟲為食。它們會游泳,當然也會下到海邊捕食一些海洋生物。它們生性不好動,很少追捕獵物,多採用「伏擊」的辦法獵食,待獵物靠近,猛地用尾巴一掃,將獵物擊倒,然後撲上去將其咬住、吞下。科學家們看到一頭科摩多龍把一頭野豬擊倒後,竟像吃肉丸。「龍」會突然竄進猴群,乘眾猴被嚇得呆若木雞,舉起尾巴猛掃,猴子們被紛紛擊倒,一眨眼功夫,一隻猴子已成了巨龍的腹中物了。
如今,人們已解開了科摩多龍的許多疑謎,如雌性龍每次可產5-25枚鵝蛋似的卵,8個月後小龍便破殼而出,它們的壽命為40-50年。
但是,對於這種巨龍,至今仍有許多尚未解開的謎。例如,在自然界,有生必有死,而科摩多龍卻只有生者,不見死者。人們走遍整個海島,也未見過一具科摩多龍的屍體,就連一根殘骨也沒找到。難道是死者被生者吃掉了嗎?可它們對任何動物屍體都厭而不食,怎麼會偏偏吃自己同類的屍體呢?還有,科摩多龍的祖先是在澳大利亞發現的,它們是怎麼來到科摩多島的呢?盡管它們會游泳,但大海汪洋,水路漫漫,要游過這樣遙遠的距離,是難以想像的。
至今,神秘的科摩多龍仍然在科摩多島上生活著。一些有興趣的科學家,仍在繼續探索這種海島巨龍之謎。
❿ 澳洲魔龍的介紹
1968年10月12日,澳洲昆士蘭(Queensland)有人目擊40英尺的蜥蜴。古巨蜥(Megalania)是文獻記載中最大型的蜥蜴。1977年,澳洲湯斯維爾(Townsville)露營客宣稱被龐大爬蟲類嚇到。由幾位少年所發現的足跡與30英尺長的爬蟲類一致,體型遠比科莫多龍(Komodo Dragon)還要大。古老的原住民傳說中提到,有一隻來自高山的肉食性巨蜥曾造成村民恐慌。他們所指的很可能就是史上最大型的蜥蜴,古巨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