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誰知到上甘嶺戰役是哪個軍打了
上甘嶺戰役是十五軍打的;
1952年10月14日,中美兩國的交戰史冊上永久記載了這一天。
凌晨3時30分,敵軍炮火瘋狂傾瀉在上甘嶺的597.9和537.7高地,對我守軍進行火力打擊。
炮火過後,凌晨5時左右,美軍第七師三十一團全部,南朝鮮軍第二師三十二團及十七團1個營,共7個步兵營,在300餘門火炮、27輛坦克、40餘架飛機支援下,分6路向597.9高地和537.7高地發動猛烈進攻。
堅守597.9高地的是第十五軍四十五師一三五團九連,其前哨11號陣地最先與敵人交上火。
從5時至13時30分,九連先後擊退敵人20餘次進攻。
17時,志願軍因傷亡過大,且第二梯隊在反沖擊道路上被敵炮火嚴密封鎖,難以及時支援戰斗,597.9高地除1號陣地外均被敵攻佔,防守部隊隨即轉入坑道作戰。
(1)澳大利亞陸海空三軍多少人擴展閱讀
盡管上甘嶺開戰的第一天,十五軍軍長秦基偉以及上級兵團領導和志司領導都未能判明敵軍的真實企圖,前沿部隊未能得到有效的炮火支援,傷亡較大。
但是,秦基偉以自己豐富的戰場經驗及智慧,很快判明出敵人主攻方向,並迅速調整部署,抵擋住了敵人隨後更猛烈的沖擊。
14日晚,十五軍將准備用於反擊注字洞南山的兩個炮兵營調至上甘嶺地區,以第一三四團2個營和第一三三團1個營分別增強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防禦。同時調來82迫擊炮10門支援537.7高地。
15日起,連續三天,敵人以兩個團又4個營的兵力,在強大炮火支援下,對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兩個陣地輪番進攻。
志願軍以頑強阻擊和積極的反沖擊與敵人進行爭奪。在這三天的戰斗中,天空陰雲密布,敵軍照明支援效果不佳,白天奪去陣地,志願軍在蒙蒙夜雨中又反擊奪回陣地,形成反復拉鋸的狀態,戰斗十分激烈。
18日,敵人憑借已佔領的部分表面陣地繼續猛攻。
激戰後,志願軍兩個高地守備部隊全部退守坑道。為了全殲進犯的敵人,四十五師以5個步兵連,在103門火炮支援下,於19日17時對佔領兩高地表面陣地的敵人實施反擊。
就是在這次激烈的反擊戰中,涌現出了志願軍革命英雄主義的傑出代表、聞名於世的特級英雄黃繼光。
至20日凌晨,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表面陣地被全部收復。
2. 各國軍事實力排名
現在是核武時代,首先要是核國家。
核國家有:美國 俄國 中國 法國 英國 印度 巴基斯坦 以色列 日本 伊朗 朝鮮
其中常規軍事力量主要是陸海空三軍
陸軍排名:1中國,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陸軍,而且是陸軍為主的國家,軍費多數投入到了陸軍,世界第一陸軍名副其實。
2俄國,傳統陸軍強國,繼承了蘇聯時代的強大陸軍,也是陸軍為主的國家,但是仍未恢復到蘇聯水平,被中國超越。
3美國,傳統海軍強國,陸軍一直是從屬地位,軍費投入過少,但也僅次於中俄。
4朝鮮,軍事型國家,陸軍為主,擁有規模世界第二的陸軍,完全照搬毛主席時代的解放軍,實力可以想像。
5印度,陸軍估摸龐大,身經百戰
6巴基斯坦,陸軍僅次於印度,也是身經百戰。
7法國,傳統陸軍強國,僅僅局限於領土人口。
8英國,傳統海軍強國,陸軍實力有限。
9伊朗,伊斯蘭政教合一的精神力量十分可怕。
10.日本,傳統海軍強國,受制於條約陸軍實力受限。
11以色列,美式軍隊的翻版,受限於領土人口。
海軍排名:1美國,規模世界第一的海軍,海上霸主。
2俄國,蘇聯的遺產實在龐大。
3日本,傳統海軍強國,八八艦隊僅次俄國。
4印度,正在打造海軍大國,規模龐大。
5法國,除美國外唯一能獨立建造核動力航母的國家。
6英國,日薄西山的日不落帝國。
7中國,海軍落後太多,現在慢慢追趕中。
其他核國家海軍實力過於弱小,暫不排名。
空軍排名:1美國,規模世界第一的空軍。
2中國,規模第二的空軍,隨著殲20的出現,超越了俄國。
3俄國,蘇聯的長子,吃老本也差不到哪去。
4以色列,微型的美國空軍。
5法國,「陣風」戰機,軍工實力全面體現。
6英國,靠著歐盟聯合造戰機「台風」。
7巴基斯坦,中國幫助下實現獨立造三代機JF-17。
8日本,造出F16戰機本土化的F2戰機。
9印度,沒有獨立製造戰機能力,歷史上印巴戰爭空軍被壓制。
其他核國家空軍實力過小,暫不排名。
綜合排名:1美國2中國3俄國4法國5英國6印度7巴基斯坦8日本9朝鮮10伊朗11以色列
3. 抗美援朝的時候所謂的聯合國軍有幾個國家
抗美援朝的時候所謂的聯合國軍有16個國家的作戰部隊和5個國家的醫療隊組成。
根據聯合國安理會第84號決議,聯合國組建「聯合國軍」。 「聯合國軍」由美國、英國、法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希臘、土耳其、哥倫比亞、泰國、菲律賓、南非、衣索比亞共16個國家的作戰部隊及義大利、挪威、瑞典、丹麥、印度5個國家的醫療隊組成。
值得指出的是,當時不屬於聯合國會員國的韓國(南朝鮮)部隊也受「聯合國軍」指揮。當時,台灣蔣介石政權(中華民國)亦參與了部分聯合國軍戰俘營管理工作。
(3)澳大利亞陸海空三軍多少人擴展閱讀:
這支部隊並不是在秘書長的權力之下,而是在美國的統一指揮下。關於其在戰斗時期中行動的報告並未提交給聯合國的任何機構。1975年,聯大通過第3390號決議,要求解散「聯合國軍司令部」。」
聯合國在當時無法對這只部隊進行任何控制,其指揮權完全由美國操縱。消息最後提供了更加詳盡的資料,其中透露的信息表明,至今仍在朝鮮半島存在的「聯合國軍司令部」早已被聯合國要求解散,但這一決議在執行過程中遭到了美國的拖延和抵制。
4. 澳大利亞人口面積與軍隊
澳大利亞聯邦,簡稱澳大利亞。其領土面積7692024平方公里,四面環海,是世界上唯一國土覆蓋一整個大陸的國家。擁有很多獨特的動植物和自然景觀的澳大利亞,是一個奉行多元文化的移民國家。
澳大利亞是典型的移民國家,被社會學家喻為「民族的拼盤」。自英國移民踏上這片美麗的土地之日起,已先後有來自世界120個國家、140個民族的移民到澳大利亞謀生和發展。例如歐洲的德國、希臘、義大利和一些亞洲國家和地區,如日本、中國、台灣地區和越南。其人口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多民族形成的多元文化是澳大利亞社會一個顯著特徵。據統計,澳大利亞的亞裔人口正在迅速增長。
澳大利亞最早的原住民如今不及總人口的1%。2006年人口普查中,白人佔92%,多數澳大利亞人的祖先是19、20世紀的英國移民,來自其他國家者也很多。有37.13%的人自稱為澳大利亞人,接著是英格蘭裔澳大利亞人的31.65%、愛爾蘭裔澳大利亞人9.08%、蘇格蘭裔澳大利亞人7.56%、義大利裔澳大利亞人4.29%、德裔澳大利亞人4.09%、華裔3.37%以及希臘裔1.84%。根據澳大利亞移民局的數據,2006年澳大利亞公民海外出生地前三名的國家為:英國1153264、紐西蘭476719和義大利220469。居民中63.9%信奉基督教,5.9%信奉佛教、伊斯蘭教、印度教和猶太教等。無宗教信仰或宗教信仰不明人口佔30.2%。
2009年11月1日,澳大利亞人口為2203萬9500人。2013年6月,人口約達2305萬。其中英國及愛爾蘭後裔佔74%,亞裔佔5%,土著居民佔2.7%,其他民族佔18.8%,英語為官方語言。約63.9%的居民信仰基督教,5.9%的居民信仰佛教、伊斯蘭教、印度教等其他宗教。無宗教信仰或宗教信仰不明人口佔30.2%。
2013年2月13日,澳大利亞正式承認澳大利亞土著人和托雷斯海峽島民是澳大利亞的第一代居民。這是澳大利亞為修改憲法承認土著澳大利亞居民准備的過渡性法案。從20世紀初到70年代初,澳大利亞政府實行白澳政策,認為土著居民是低賤無知的,將他們的孩子強行帶走交給白人撫養或送到白人學校寄宿,希望同化土著人。那些被帶走的土著孩子後來被稱為「被偷走的一代」。
澳大利亞總督兼任澳大利亞武裝部隊總司令。國防部為軍隊行政管理機構。國防委員會為三軍最高決策機構,主席由國防部長擔任。國防軍司令為國防部長的首席軍事顧問。
澳大利亞實行志願兵役制。國防軍由陸、海、空三軍組成 。2007/2008年度,常規軍兵力為51476人,預備役兵力為19550人,文職人員為19506人,共計90532人。
常規軍中,陸軍25486人,編成地面部隊司令部、特種作戰司令部和訓練司令部;海軍12700人,編成海軍司令部和海上作戰司令部,下轄海軍防空兵及7個海軍基地,裝備各類艦船70餘艘;空軍13290人,編成空戰司令部,裝備F/A-18、F-111、P-3C等各類飛機280餘架。
2013年5月,澳大利亞正式發布2013年國防白皮書,闡述當前狀況下澳大利亞的國防策略。根據白皮書,澳大利亞將設置國防采購及建設「長期目標」,在財政允許的時候把國防支出恢復到國內生產總值的2%,本財年的國防預算支出將佔到國內生產總值的1.56%。
截至2009年12月,被派往海外執行任務的共計3228人,包括1550人派往阿富汗參加北約領導的反恐多國部隊執行反恐任務,811人派往中東,82人派往伊拉克,654人派往東帝汶,80人參加地區援所(所羅門)團等。
5. 加拿大和澳大利亞哪個國家強一些
加拿大
GDP總計: 1.436萬億美元(2007年)
人均GDP: 43,674美元(2007年)
加拿大正規軍總兵力約為5.9萬人,其中包括陸軍約1.8萬人,海軍0.9萬人,空軍1.35萬人。
澳大利亞
GDP總計: 7730億美元(2007年度)
人均GDP: 37,300美元(2007年度)
澳大利亞國防軍由陸、海、空三軍組成。2007/2008年度,常規軍兵力為51476人。
綜合來看,加拿大強一些,因為軍事上加拿大是投向 美國的。
6. 抗美援朝 有多少國家參與了戰爭
中國、南北朝鮮、聯合國軍
聯軍有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荷蘭、法國、土耳其、泰國、菲律賓、希臘、比利時、哥倫比亞、衣索比亞、南非、盧森堡共16個國家的軍隊。美國經常保持7個師的地面部隊。作戰飛機1000多架,艦艇近300艘,占「聯合國軍」兵力的90%以上。英國派出兩個旅,加拿大和土耳其各派出一個旅,其他國家只是象徵性地派出一個排到一個營或一個空軍中隊。南朝鮮不是聯合國成員國,但7月中旬,李承晚把南朝鮮軍交給了「 聯合國軍」指揮。美國軍隊在「聯合國軍」成立之前就已入朝,海軍和空軍於6月27日到達朝鮮,陸軍於7月1日到達。其他國家的軍隊從7月7日開始入朝,最遲的1951年6月15日才到達朝鮮。此外,還有瑞典、印度、丹麥、挪威、義大利為「聯合國軍」派出了醫院和醫療船。1950年7月13日,麥克阿瑟命令美國第8集團軍司令官沃克中將負責指揮在朝鮮的「聯合國軍」地面部隊和李承晚軍。
美國軍隊————與我軍三次交戰均損失慘重
在人民解放軍的歷史上,我軍曾與美軍三次交戰,而且都是在國外,第一次是朝鮮戰爭,第二次是援越抗美戰爭,第三次是支持寮國抗美防空作戰。
朝鮮戰爭是美軍與我軍首次交鋒。1950年10月19日,彭德懷率志願軍開赴朝鮮,與"聯合國軍"進行了近3年的浴血奮戰。整個朝鮮戰爭期間,美軍損失兵力162708人,其中戰死54246人,傷103284人,失蹤、被俘5178人。其死亡人數占侵朝"聯合國軍"死亡總數的94*9郾16%。聯合國在《紐約公報》上公布的數字是美軍傷亡14萬多人,日平均傷亡數遠遠超過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國人民志願軍在世界戰爭史上留下了驚天動地的一筆。
我軍與美軍的第二次交鋒是1965年6月至1973年8月的援越抗美戰爭。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援越抗美戰爭中,先後派高炮部隊分5批開赴越南輪戰,連同配屬援越工程支隊的高炮支隊,共有16個支隊(師),轄63個大隊(團)及部分獨立營、高射機槍連和勤務分隊,共計15萬餘人。在與美軍作戰的時間里,我軍共對空作戰2153次,擊落美機1707架,擊傷1608架,俘虜美軍飛行員42名。與此同時,中國人民解放軍派出鐵道兵、工程兵部隊10多萬人,幫助越南搶修被美軍炸毀的橋梁、鐵路、公路、涵洞等。在援越抗美戰爭中,中國人民解放軍付出了很大代價,4200多人負傷,1100名官兵壯烈犧牲,長眠在越南國土。美軍在中越軍隊的聯合打擊下,終於以敗軍的身份撤出了越南。
我軍與美軍的第三次交鋒是1969年至1973年的支持寮國抗美防空作戰。在寮國期間,我軍對空作戰95次,擊落飛機35架,擊傷24架。在援老抗美防空作戰中,中國人民解放軍有269人獻出了生命,其中210人被安葬在寮國孟塞和班南舍烈士陵園中。
法國軍隊————與我軍兩次交戰均慘敗收場
我軍與法軍的第一次交鋒是建國初期在越南進行的。1950年底,中國顧問團協助越南軍隊准備進行邊界戰役,在中國境內裝備和訓練了一大批越南主力部隊。邊界戰役舉行前,越共中央又要求中國派一位高級軍事指揮員,協助整個戰役的組織指揮。陳賡以中共中央代表的身份,趕到越南,經過戰場調查,很快擬訂出邊界戰役的作戰方案,得到了武元甲等越軍前線指揮部高級指揮員的一致同意。隨後,中國師、團、營三級軍事顧問成員,分別深入到越南各參戰部隊,協助越軍各級指揮員做戰前准備。
按照陳賡擬訂的作戰方案和中國軍事顧問團的精心指揮以及越南軍民的奮勇作戰,經過七晝夜連續激戰,越軍全殲法軍兩個精銳兵團3000餘人,解放了高平,並乘勝攻佔了七溪,同登、諒山、亭立、安州等地的法軍望風而逃。邊界戰役後,陳賡回國。後來,越南軍隊與法軍的紅河戰役、東北戰役、寧平戰役、西北戰役、上寮戰役等,都是由韋國清帶領的軍事顧問團協助展開的。特別是奠邊府戰役,宣告了法國侵略戰爭的徹底失敗。
朝鮮戰爭期間,我軍與法軍交戰不再是間接的顧問團,而是兩軍真槍實彈的短兵相接。1950年7月22日,法國派遣一艘驅逐艦前往南朝鮮,加入"聯合國軍"海軍行列。8月25日,又創建1個獨立營,番號為"聯合國軍法國營",萊米勒中校為營長。整個朝鮮戰爭期間,法國營戰死262人,傷病、失蹤、被俘1127人,共計1389人。
南朝鮮軍隊————與我軍交戰最多的部隊
在朝鮮戰爭中,我軍與南朝鮮軍交戰的次數最多,抗美援朝第一仗是與南朝鮮軍打的;抗美援朝最後一次戰役————金城戰役也主要是與南朝鮮軍打的。
朝鮮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先後進行了五次戰役以及上甘嶺、金城等戰役:
第一次戰役,志願軍殲滅南朝鮮第六師、七師大部,殲滅第一師、三師、八師各一部,共計7584人,俘敵4741人。第二次戰役,志願軍消滅南朝鮮第七師、八師5962人,俘敵5568人。第三次戰役,志願軍殲滅南朝鮮第一師、二師、五師4593人,俘敵5967人。第四次戰役,志願軍殲滅南朝鮮第一師、三師、五師、六師、八師共計8861人,俘敵7769人。第五次戰役,志願軍殲滅南朝鮮第三師、五師、六師、七師、九師60537人,俘敵5233人。另外,在1951年防禦作戰、1952年鞏固陣地作戰和上甘嶺防禦作戰、1953年反擊戰役等戰役、戰斗中,志願軍殲滅南朝鮮軍25萬多人,俘敵8354人。
整個朝鮮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共消滅南朝鮮軍313500多人。並重創了南朝鮮軍"王牌"首都師,徹底搗毀首都師的"王牌團"("白虎團")團部,使該團團旗至今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中展出。
與志願軍交戰的其它"聯合國軍"
1951年,比利時派出一個步兵營入朝,比利時營隸屬於美軍第一軍團指揮。在整個朝鮮戰爭期間,比利時營與中國人民志願軍多次交鋒,都以失敗告終,先後損失440人,其中死傷395人,被俘5人。要不是不斷補充新兵,比利時營幾乎不復存在了。
朝鮮戰爭期間,土耳其投入一個步兵旅,配屬在美軍第一軍團的序列中。朝鮮戰爭期間,中國人民志願軍先後與土耳其旅作戰十餘次,土耳其旅死傷、被俘、失蹤3216人,其損失的兵力在"聯合國軍"中居第3位。
泰國陸軍二十一團是從泰軍中精選出來的混成部隊,美式裝備、美式訓練,但在鐵原以西190*9郾8高地戰斗中,被志願軍消滅一個加強連。後來又屢戰屢敗,共損失1273人,超過了入朝時的1057人。
朝鮮戰爭中,澳大利亞由陸、海、空三軍組成精銳加入"聯合國軍",有兩個步兵營,三艘驅逐艦,一個戰斗機中隊和一個空中運輸中隊,出兵人數居"聯合國軍"第5位。
"聯合國軍"中有5個國家在朝鮮戰爭中出動了陸、海、空三軍,澳大利亞是其中之一,其它4個國家分別是美國、英國、加拿大、泰國。澳大利亞還是追隨美國,主張突破"三八線"吞並北朝鮮的9個國家之一,其它8個國家分別是英國、加拿大、菲律賓、荷蘭、挪威、巴西、巴基斯坦、古巴。
朝鮮戰爭期間,澳軍戰死746人,傷病、失蹤、被俘1112人,共計1416人。
朝鮮戰爭中,加拿大出兵人數居"聯合國軍"第3位,1953年7月增兵到6146人。但加拿大出兵不出力,仗打的寥寥無幾。規模最大的戰斗是1953年5月2日在下勿閑北山與志願軍四十六軍三九七團3個排交鋒。這次戰斗,加軍動用了二十五旅3個連隊,被殲220人。另一次是芝浦里戰斗,加軍動用二十五旅配合美軍第三師、二十五師與志願軍十五軍二十九師交鋒,也以失敗告終。此外,加拿大海軍還參加了運輸美軍和南朝鮮軍的大逃亡。朝鮮戰爭中,加拿大軍戰死312人,傷病、失蹤、被俘1244人,共計1556人。
朝鮮戰爭中,衣索比亞派遣1個步兵營參加"聯合國軍",配屬在美軍第九軍團的序列中。朝鮮戰爭期間,埃軍僅在上甘嶺戰役與志願軍交戰一次,就死121人,傷病536人,共計657人。上甘嶺成了埃軍的"傷心嶺"。
朝鮮戰爭中,紐西蘭沒有出動短兵相接的步兵,只派炮兵十六團和兩艘護衛艦參加"聯合國軍"。雖然沒和志願軍面對面交戰,但也有23人在炮火中喪生,79人傷病、失蹤,共計102人。
1951年,哥倫比亞派遣1艘護衛艦、1個步兵營,共計1153人來到朝鮮半島。中國人民志願軍先後在上甘嶺戰役、老禿山戰斗和漢江地區防禦戰中,給哥倫比亞營以沉重打擊,擊斃哥軍163人。哥軍在朝鮮戰爭中傷病、失蹤、被俘476人。
朝鮮戰爭中,希臘派遣皇家空軍十三大隊和一個步兵營參加了"聯合國軍",其空軍擔任運輸任務,步兵營配屬給美軍"王牌"騎一師對志願軍作戰,但美軍"王牌"沒能挽救希臘營的失敗命運,192名官兵成了美軍的替死鬼。朝鮮戰爭中,希軍有545名官兵傷病、失蹤、被俘,加上戰死者共計737人。
朝鮮戰爭爆發後,菲律賓追隨美國,對我國實行"封鎖"、"禁運",致使兩國直接貿易中斷。1950年10月,菲律賓派遣一個由1143人組成的步兵第十營參加"聯合國軍"。朝鮮戰爭中,菲律賓軍戰死112人,傷病、失蹤、被俘356人,共計468人。朝鮮戰爭後,菲律賓仍未接受歷史教訓,強行佔領我國南沙群島的部分島嶼,並信口雌黃地把強占的島嶼說成是菲律賓領土。
朝鮮戰爭中,荷蘭出動1個步兵營和1艘驅逐艦,共725人參加"聯合國軍"。朝鮮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與荷蘭軍隊在漢江地區防禦戰和上甘嶺戰役中交鋒,荷軍戰死120人。此外,還有648人傷病、失蹤、被俘。
1951年1月31日,盧森堡用濫竽充數的一個步兵排44人參加了"聯合國軍",盡管出兵最少,但比例卻最大,因為盧森堡全軍僅有一個營550人。雖然它傷亡僅有15人,但傷亡的比例最大,占出兵總人數的34%。
1950年11月14日,南非聯邦派遣空軍第二大隊的25架飛機參加"聯合國軍",該大隊有"飛豹部隊\"之稱,是南非的飛行勁旅。在朝鮮戰爭中,南非"飛豹\"盡管享受了美軍的"空中優勢",但也未能逃脫志願軍布下的"空中墳場",34名飛行員命喪藍天,8人跳傘生還,但最終還是成了志願軍的俘虜。
7. 澳大利亞的軍事實力怎麼樣有什麼依據嗎
澳大利亞軍隊從實力角度來說並不強大,它的強大是有一個特殊身份帶來的光環,一個最為合格的「協警」,是美國這個世界警察身邊最賣力的「協警」。澳大利亞已經成為美國手裡牽著的一條「汪汪」,美國要干什麼壞事,澳大利亞總是先張口「汪汪」起來。
8. 世界上著名的海軍陸戰隊
近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宣布了美軍在澳大利亞的永久駐軍計劃。從明年中期開始,美軍將在澳大利亞部署200人至250人的海軍陸戰隊,並計劃在5年內增加到2500人。美澳還將擴大軍事活動,開展兩軍聯合訓練和演習。
奧巴馬表示,美國在澳大利亞部署海軍陸戰隊的決定,顯示了美國對整個亞太的承諾。而上一次澳大利亞在美國軍事部署上扮演重要角色還是在二戰初期,當時麥克阿瑟將澳大利亞達爾文港作為打擊日軍、收回太平洋的軍事基地。可以肯定的是,隨著美國重返亞太步伐的加快,其海軍陸戰隊「急先鋒」的角色將日益突出。
從美國獨立戰爭開始,脫胎於「殖民地海陸戰隊」的美國海軍陸戰隊,就開始作為一個獨立軍種登上戰爭舞台
從世界范圍來看,海軍陸戰隊一般隸屬於海軍或海軍艦隊,作為遂行陸地作戰任務的海軍兵種,它既有海軍的特性,也保留著陸軍的傳統特徵。
但是,在美軍的戰斗序列中,海軍陸戰隊已經不是海軍的兵種,而是與陸海空軍平等的第四大軍種。同時,為了適應全球戰略的需要,近年來,美國海軍陸戰隊不斷改進裝備、調整體制編制,全面提高了預先部署、快速突擊、高度機動和整體作戰能力。
美國海軍陸戰隊是美國武裝力量中唯一無須經國會批准,總統就可直接動用的武裝力量。所以對美國而言,世界上任何地方一旦有事,首先出動的就是擅長兩棲作戰的海軍陸戰隊。只要和美國利益發生任何沖突,便可看見船錨、地球、白頭鷲的陸戰隊隊徽,它幾乎已成為美國實力的象徵。
美國海軍陸戰隊的發展可以追溯到獨立戰爭時期,最初成立於費城的「殖民地海陸戰隊」。1775年11月l0日,美國國會頒布法令,正式創建海軍陸戰隊並將其納入美國武裝部隊。經歷了200多年戰火洗禮的美國海軍陸戰隊,參加了美利堅合眾國幾乎所有戰爭和遠征,早已成為美軍精銳的表率。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作為太平洋戰場先頭部隊的海軍陸戰隊就更為大家所熟悉。在經過硫磺島、沖繩島等一系列戰役後,海軍陸戰隊的規模擴大到近50萬人。自1945年起,美國海軍陸戰隊成為隨時可調動的兩棲快速反應部隊。
二戰之後,由於駐扎在世界各地的美國大使館急需有力的保護。1954年,響應美國國務院請求,美國海軍陸戰隊警衛學校正式成立。現役海軍陸戰隊員自願接受6個星期的保衛政要訓練,成為正式陸戰隊警衛並且執行為期30個月的保衛使館任務。此舉也使美國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往駐外使館派遣軍隊進行保護的國家。
此外,美國海軍陸戰隊還擁有獨立於其他美國軍種的指揮、作戰、裝備和後勤體系以及徵召標准。美國海軍陸戰隊同美國其他軍種一樣在社會上徵召新兵,但訓練和裝備都不同於普通的美國陸海軍部隊,可以說是訓練更嚴、裝備更好。因而,公眾普遍認為美國海軍陸戰隊的戰鬥力要強於一般的美國陸軍部隊。
也正因為如此,無論是1958年的黎巴嫩,還是1965年的多米尼加,都有美國海軍陸戰隊的身影。在朝鮮戰爭中,海軍陸戰隊是美國最早投入戰斗的一支部隊。1965年,海軍陸戰隊又是首先被派往越南戰場的。在1968年北越方面的新春攻勢中,美國海軍陸戰隊成功地防守了順化和溪山,此戰更賦予其諸多傳奇色彩。
近年來美國大多數作戰行動都是憑借海空軍完成的,海軍陸戰隊的作戰功能因此受到質疑
軍種是按主要作戰任務和兵種,對軍隊構成成分劃分的基本種類。軍種的出現、發展與人類戰爭的歷史緊密相連。自成立之日起,美國海軍陸戰隊就是登陸作戰的主力,也在戰爭中建立了完整的兩棲戰法和訓練、編制、裝備體系。可以說,美國海軍陸戰隊最大的強項就是在強敵防禦面前實施登陸戰。
也正是因為擁有獨立的裝甲部隊、空運能力、海上能力、海上固定翼作戰飛機等等,才使美國海軍陸戰隊這個微縮版的「陸海空三軍」成為登陸作戰的拳頭,成為超越其他軍種的獨立軍種。
但問題是在信息化戰爭中,再強大的單一軍種,要獨立完成作戰任務的可能性越來越小,特別是在強調信息快速合理流動的未來武裝斗爭中,海軍陸戰隊遂行單純的大規模登陸作戰任務也越來越少。
事實上,由於美國近年來的作戰大多憑借海空軍完成打擊任務,海軍陸戰隊的作戰功能受到質疑,甚至有失去獨立軍種的苗頭。
其實,縱觀軍種發展史,新興作戰力量起初總是依附於一定的軍種,等到逐漸發展壯大並成熟後,再從寄生軍種中剝離出來,從而成為新的軍種。而一個軍種的消亡,必然是其不能適應未來戰爭發展的需要。加之,當前的美國海軍陸戰隊與陸軍內部作戰職能或多或少表現出一定的交叉性和重復性,也在客觀上使「軍種優化論」有了一定的市場。
9. 領土遼闊的澳大利亞,他想成為強國有多大機會哪些因素限制了
領土遼闊的澳大利亞,他想成為強國有多大機會,哪些因素限制了,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分析一下澳大利亞不能成為超級大國的原因,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內容,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1、一個國家要成為大國,人口水平必須達到10億。千萬級和億級都不行。畢竟,這不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澳大利亞只有2569萬人口,這太小了。沒有人口,自然就沒有市場。一個國家的崛起總是需要人口的支持。畢竟,我們不能單靠戰爭。軟實力也非常重要。在移民初期,澳大利亞錯過了最好的機會。直到1972年,澳大利亞才廢除了《移民限製法》。這些都限制了人口的增長,自然達不到所需的人口水平。
4、缺乏強大的軍事力量。澳大利亞軍隊由陸、海、空三軍組成,總兵力約5萬人。由於缺乏強大的軍事製造能力,各種武器主要是采購的。澳大利亞的軍事實力排名從未躋身世界前十。這可能與澳大利亞的地理環境有關。它壟斷了澳大利亞大陸,周邊缺乏具有威脅性的國家。與此同時,它與美國保持著相對密切的軍事合作。保持大規模的軍事力量是絕對沒有必要的。然而,強大的軍事實力是成為超級大國的必要條件,澳大利亞的軍事實力很難與超級大國匹敵
綜上所述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全部內容了,你了解清楚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