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鵝苗遷移過後為何大量死亡
常言道:「鵝好養,雛難育。」在生產中,0~21日齡的雛鵝死亡率較高,其中因環境條件惡劣、管理不科學所造成的死亡佔60%以上。現將易引起雛鵝死亡的因素簡要分析如下,以使養殖戶吸取經驗,提高養殖水平。
1.溫度。鵝是恆溫動物,而雛鵝個體小,絨毛稀薄,體溫調節機能差,對低溫和溫度驟變的適應力很弱。雛鵝在26℃以下會擁擠扎堆,常造成窒息而死。人工撥散擠堆的雛鵝,出汗多的雛鵝很容易著涼感冒,人走後鵝群重新紮堆、出汗。如此反復,不僅感冒的雛鵝增多,而且雛鵝多次出汗後易引起叼毛,形成僵鵝。鵝舍溫度超過32℃,雛鵝即精神不振,吃食少,喝水多,體溫升高,體熱散發受阻,從而影響生長發育,誘發疾病。長期高溫還可引起雛鵝大批死亡。養育雛鵝適宜溫度要求:0~7日齡雛鵝要求舍溫28℃左右,隨其日齡的增加每周下降2℃,但晝夜溫差不能超過2℃。
2.濕度。實踐證明,當濕度超過80%,同時伴隨溫度不適時,雛鵝即出現精神不振、食慾減退、擠堆、呼吸困難、拉稀、絨毛松亂等症狀,突出表現是叼毛,嚴重時雛鵝整個頭、頸和背部的絨毛全部被叼光,外觀好像用熱水燙過後拔凈了一樣。這樣的雛鵝大多發育不良,生活力、抗病力減弱,日後容易成為僵鵝。高溫高濕的環境下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蟲容易孳生,飼料和墊料容易霉變,鵝群的發病率也隨之增高,同時還會引發雛鵝的熱射病。
3.飼料和飲水。雛鵝的胃腸容積小,消化能力差,所以要求所供應的飼料品質好、易消化。飼養過程中要合理分群,料槽或料盤的大小、高低要適宜,擺放位置要適當,保證每隻雛鵝都能吃得好、吃得適中(七八成飽)。剛出殼的雛鵝機體含水分75%左右,若24小時內不給雛鵝飲水,雛鵝就會因嚴重失水而迅速出現精神沉鬱、兩翅下垂、嗜睡、眼球下陷、局部皮膚皺縮等症狀。因此,對幼雛來說,及早供給清潔適溫的飲水比喂料更重要,而且一旦開始飲水,就不能無故中斷。
4.有害氣體。雛鵝對育雛室內的二氧化碳、氨氣、硫化氫等有害氣體十分敏感。當環境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超過0.51毫克/公斤、氨氣的含量超過21毫克/公斤、硫化氫的含量超過0.46毫克/公斤時,雛鵝就會出現精神沉鬱、呼吸加快、口腔黏液增多、食慾減退、羽毛松亂無光澤等症狀。若有害氣體繼續蓄積,雛鵝則會出現眼角膜混濁、眼瞼水腫、流淚、流鼻涕,進而食慾廢絕,並出現動作失調等神經症狀,最後仰頭、抽風、癱瘓而死。造成雛鵝二氧化碳中毒的主要原因有室溫較高、育雛舍通風不良、雛鵝飼養密度過大等。引起雛鵝氨氣和硫化氫中毒的主要原因有育雛舍潮濕、通風不良、污穢的墊料和糞便等有機物沒有被及時清除等。
5.葯物中毒。由於多用葯、濫用葯造成雛鵝中毒傷亡在養鵝過程中很常見。其主要原因是飼養戶缺乏現代飼養觀念,不少養殖戶就抱有不用葯不放心,用了就一定能防病的錯誤認識,從雛鵝開食起就盲目地使用硝基呋喃類(痢特靈等)、抗生素類、磺胺類葯物等,引起葯物急性或蓄積性中毒。鵝屬草食水禽,有獨特的生物學特性和生理特點。由於習慣於人們長期的傳統粗放飼養,鵝對葯物比較敏感,尤其是雛鵝。實踐證明,只要能經常保持育雛環境清潔、衛生、乾燥,溫度、濕度、光照、飼養密度適宜,個體分群合理,通風換氣良好,並定時定量喂給新鮮干凈的飼料和飲水,雛鵝就能健康成長,且不易發病。至於小鵝瘟、雛鵝新型病毒性腸炎、鵝副粘病毒病等傳染病,採用葯物防治均無濟於事,惟有按照規定的免疫程序對種鵝和雛鵝定期進行免疫,才能避免發病。
6.擠壓和鼠害。育雛室保溫條件不好、雛鵝突受驚嚇、雛鵝在裝運過程中遭受顛簸、不定時喂料飲水、飼養密度過大等都會引起雛鵝擠壓致死。
鼠害對3周齡內的雛鵝影響最大,不僅會引起雛鵝死傷,還會傳染疾病,危害其他畜禽,必須嚴加防範。重點要堵塞育雛室的鼠洞,注意關閉門窗,嚴防老鼠進入。
2. 鵝苗出殼後死亡原因
鵝苗個體小,絨毛稀薄,體溫調節機能不健全,對外界溫度變化的適應力差;鵝苗生長快而胃腸容量小,消化力弱,同時生活力、抗病力較弱,容易患病。影響鵝苗死亡的主要環境因素如下:
一、溫度
鵝是恆溫動物,07日齡尤其是3日齡的鵝苗因低溫造成的傷亡多。鵝苗在28℃以下的低溫環境中會相互擁擠扎堆,扎入堆裡面的鵝苗容易出汗窒息死亡,如果人工撥散擠堆的鵝苗,出汗鵝苗在低溫環境中又會著涼感冒,並且人走後又扎堆,反復多次後,不只感冒多,而且多次出汗後引起叨毛形成僵鵝。若不及時調整室溫,就會引起死亡和造成大批弱雛。造成低溫的主要原因是育雛室的保溫設備不當和管理不力。
低溫危害大,但溫的危害也不能輕視,鵝體溫達到35℃以上,鵝苗精神不振,吃食少,喝水多,體溫升,體熱散發受阻,影響生長發育,誘發疾病,臨時溫可引起大批死亡。造成溫的主要原因是管理疏忽和忽視溫度的調節。
養育鵝苗的溫度要求是適宜而均衡,即07日齡鵝的育雛溫度以33℃為宜,7日齡後,每周下降2℃。晝夜24小時堅持均衡,低溫差不能超過30℃,尤其是凌晨時間、寒潮、雨雪天要保持均衡。
二、濕度
許多人認為育雛階段濕度比低好,忽視控濕措施,使育雛室內相對濕度維持在80%以上,這是錯誤的其實在溫(30℃以上)濕或低溫(24℃以下)濕的環境中,鵝苗精神萎頓,食慾減退,不想活動,擠堆,呼吸困難,拉稀,絨毛松亂,突出表示是叨毛,嚴重時整個頭頸、背部的絨毛全部被叨光。嚴重導致生活力、抗病力減弱,容易發病死亡。適宜的環境溫度范圍(即等熱區內)相對濕度應在55%70%適於鵝體正常生理活動的需要。溫濕的環境,有利於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蟲的滋生,使飼料和墊料容易霉變,鵝群發病率也隨之增,特別是黴菌毒素中毒會造成嚴重的傷亡,溫濕環境還會引發熱射病。
低溫濕環境中鵝的體熱散失增加,會引起感冒、腸炎等疾病,甚至造成傷亡。若鵝苗在相對濕度40%以下溫乾燥環境中,不能及時供給飲水,48小時左右即可發生脫水症,使黏膜乾裂,引發呼吸道病,臨時乾燥會抑制絨毛生長。
三、飼料或飲水
13日齡的鵝苗,由於體內有剩餘卵黃提供營養,對飼料要求不。但3日齡以後,溫度、濕度、光照適宜和清潔衛生、通風良好的環境中,鵝苗的新陳代謝機能日益旺盛,生長快,而其胃腸容積小,消化力弱,因此要求
3. 鵝苗價格多少錢一隻
2018年鵝苗市場價格大約多少錢一隻?
鵝有黑天鵝、安慶鵝、滁州鵝、獅頭鵝等不同品種,它們的價格也是不一樣的,下面就來介紹下著幾種鵝的價格情況。
1.黑天鵝鵝苗價格:野生的白天鵝是國家保護動物,是禁止捕殺和養殖的,但現在有人工特種養殖的是可以進行售賣的。黑天鵝的價格多在幾百上千元。
2.安慶鵝鵝苗價格:安慶鵝苗的價格多是11-15元/只。
3.滁州鵝苗價格:滁州鵝苗的價格在5-7元/只。
4.獅頭鵝鵝苗價格:獅頭鵝苗的價格多在12-35元/只,它是世界上的大型鵝之一。
4. 20天的小鵝晚上不開燈行么
20天的小鵝晚上不開燈不行。
從單純的養殖業來看的話還是給他開一點比較好,因為小鵝晚上冷,這個燈是由一種有一定的熱度,暖暖的作用,對於這個小鵝的一個體溫的保持還是比較好的。
鵝的簡介
鵝是食草禽,全身都是寶,羽毛是富貴華麗的服裝,鵝肝是高等餐桌的美味,鵝肉營養豐富、氨基酸完全、脂肪是單一不飽和脂肪酸,價值敢與羊肉相媲美,是高檔餐館的必備。
鵝作為一種常見的家禽,其生活習性比較特殊,例如,具有喜水性、警覺性、耐寒性、生活規律性等。鵝抗病能力強,飼養污染小,作為綠色食物,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
鵝是食草動物,鵝肉含蛋白質,其組成接近人體所需氨基酸的比例,從生物學價值上來看,鵝肉是全價蛋白質、優質蛋白質。
鵝肉中的脂肪含量也較低,而且品質好,單一的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高,特別是亞麻酸含量超過其它肉類,鵝肉的脂肪熔點亦很低,質地柔軟,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還含有相當量的鈣、磷、鉀、鈉等十多種微量元素,對人體健康有利。
5. 鴯鶓怎麼念
鴯鶓érmiáo澳大利亞產的一種大型走禽,是僅次於鴕鳥的最大鳥,棲息於開闊森林與平原,羽毛發育不全,具纖細垂羽,副羽甚發達,頭、頸有羽毛、無肉垂
6. 如何辨別獅頭鵝苗與其他鵝苗的區別,獅頭鵝苗有什麼特徵
獅頭鵝苗和普通鵝苗在顏色、形態和外貌上有區別。
獅頭鵝苗:其羽毛及翼羽的顏色都是棕褐色,並且邊緣的顏色較淺(呈鑲邊羽);腹部的毛一般為白色或者灰白色,背部具有深褐色的羽毛帶;頭部的前額的肉瘤較發達,且向前突出覆蓋於喙上;兩頰具有1-2對較為對稱的黑色肉瘤,尤其是公鵝的肉瘤更加明顯。
普通鵝苗:身上的絨毛一般為黃色(通常不含雜色的毛),且全身的絨毛比較稀薄,同時其嘴根部比較整齊;額部有肉瘤,頸部較長,嘴扁而闊,腿高尾短,腳趾間有蹼色。
獅頭鵝苗養殖方法:
1、育雛准備
鵝舍中還需要包括食槽水槽等基本用具,密度太大會影響鵝舍的通透性,不利於鵝的正常生長發育。將鵝舍內配備好一定的保溫設施,可以用籮筐或者是稻草編製成鵝窩,在裡面放入一定的乾草或者是被褥。
2、用具設置
鵝舍的基本用具都要經過嚴格的檢查才能給鵝使用,也要考慮其放置的密度,每3-5平方只能防止3個飲水用具、2個飲食用具,要將鵝苗分開使用。放置之前要將所有給鵝使用的用具全面消毒,並且還要將鵝舍清掃干凈,進行消毒。
3、幼苗管理
剛破殼出生沒有好久的鵝苗對溫度有著非常高的要求,這個階段的鵝苗是最脆弱的時候,應該使用網格飼養的方法。將鵝苗適量的全部分開飼養,減少由於數量過多引起互相踩踏,差不多一周之後,當幼苗長得比較健壯的時候,就可以將所有的鵝苗全部放在一起飼養。
4、溫度濕度
在幼苗的時候要將溫度控制在30度左右。長大到兩周的時間要開始隨著鵝的年齡逐漸降低溫度。鵝是一種喜水動物,對鵝舍的濕度也有一定要求,濕度要求需要根據鵝苗的嘴腳判斷,如果發現嘴角光滑並且腳面有輕微的裂痕,這時就要開始增加濕度。但是濕度不宜過大,過大對鵝的生長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7. 有對養鵝懂的嗎養鵝有哪些注意事項養鵝前景如何
鵝的品種現在非常因為有很多新品種通過改良加上以前土品種遺忘,現在市場比較受到歡迎主要有三個,另外還有獅頭鵝、陽江鵝、馬崗鵝、漵浦鵝等。我們養鵝考慮的經濟效益,所以普遍的人認為鵝個體大的出肉多的就適合,其實不然,這個一定要根據當地情況,當地養哪種鵝的常見比較多就選擇哪種,養鵝競爭力比較小,如果你能按照當地情況選擇品種,可以在今後養鵝當中互相交流,主要就是為了好賣。
2.鵝苗管理
因為前期養鵝都是先進鵝苗進行育肥飼養,但是鵝苗抵抗力比較低,傷亡率也比較高,一般都是防控要做的好,一個溫度另一個就是衛生,最後是飼料搭配。這三點主要做好基本鵝苗就成功一大半,有個小竅門,天氣好的時候一定要將鵝苗趕出去嗮,好處是增加鵝苗的抵抗力,還有補鈣,太陽照射補鈣這不是什麼奇怪事情,這在很多醫學上早已經證明,有的養殖戶很少有讓鵝苗曬太陽結果都是精神萎靡非常多,經常曬太陽的鵝苗實驗發現精神狀態都非常好。
3.注意溫度飼養
鵝多數因為有一層保暖的外衣不怕寒冷,但是不代表就抗凍,鵝適應力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氣溫一旦比較冷自身就會行動緩慢,精神狀態不好,非常容易得病,抵抗力下降,當然如果從小是在比較冷的環境生長並且慢慢習慣了,鵝苗一般太小還沒有保暖的外衣需要在20度以上空間飼養。
4.飼養方法
其實現在養鵝混群養鵝的幾乎非常少,一般下蛋的和育肥都會分開養殖就是為了生長速度,鵝屬於雜食動物,肉類植物都吃,比如玉米秸稈這么硬雞鴨可能不會吃,但是鵝不同,玉米秸稈揉絲之後添加玉米面然後攪拌均勻,前提是一定把秸稈粉碎到0.3-1公分,甚至更細,黃貯一般沒辦理用影響鵝的生長,大豆秸稈細粉麩皮等等都可以作為粗飼料。鵝屬於水禽,水源每天一定不要少,在育肥中段和後期最好選擇全精料,因為後期生長就比較緩慢了,再喂粗料和精料搭配生長會更慢。
5.買鵝苗
這一點是最重要的,已經有不少人因為買鵝苗方式不對損失,很多人第一時間養鵝就會考慮去網上找,但是網上並非都是真正的鵝苗廠家,多數都虛假的中介,不少網友留言都因此受騙,網上誘惑性的廣告,價格低,給出的承諾非常多,這都最後成了泡影,那麼買鵝一定要注意選擇一些正規的廠家,要親自多考察,考察費用寧可多花,也不要為了貪圖便宜最後損失慘重。鵝苗是關乎整個養鵝事業成功與失敗。
8. 鵝苗的養殖技術
鵝苗飼養主要要注意溫度和喂養。 1 O~21日齡雛鵝的飼養管理 1.1雛鵝的潮口與開食雛鵝出殼後的第一次飲水俗稱潮口,第一次吃料俗稱開食。開食時間是否適宜,直接關繫到雛鵝的生長發育和成活率。雛鵝出殼24h左右,當大多數雛鵝站立走動、伸頸張嘴、有啄食慾望時,就可進行潮口。具體方法:將雛鵝放入籃中,將鵝籃浸入清潔的淺水中(以不淹到雛鵝的頸部為宜),讓雛鵝自由活動和飲水3~5min,然後,將鵝籃提出水面放到溫暖的地方,讓鵝理干絨毛。也可在室內用小盆盛水潮口。經幾次調教,便可以自由飲水。天氣炎熱、雛鵝數量較多時,可人工噴水於雛鵝身上,讓其互相吮吸絨毛上的水珠。或用飲水器直接給雛鵝初飲;初次飲水可以刺激雛鵝的食慾,促使胎糞排出。 潮口後即可開食。開食料採用青飼料如苦蕒菜、萵筍葉、黑麥草等,將其洗凈切碎,與碎米、米飯或全價配合小鵝料拌在一起開食。精青飼料1~3日齡按1:3,4~10日齡1:lO,10日齡以上按l:15的比例摻合。每日飼喂的次數按日齡的增長適當提高,1~4日齡每天飼喂5~6次,4~10日齡每天飼喂6~8次,10日齡以上再從每天5~6次降至3~4次正常喂養。飼料的變化由熟到生、由軟到硬,慢慢過渡,不可突然大幅度變化。飼喂方法應採用「先飲後喂,定時定量,少給勤添,防止暴食」。雛鵝以開食後的第2天起便可按時飼喂。3日齡後適當補飼砂礫,以幫助消化。從11日齡起可開始適當放牧,飼料以青綠飼料為主,精料逐步從熟喂過渡為生喂。 1.2保溫 由於雛鵝體溫調節能力差,溫度對雛鵝的生長發育和成活率有很大的影響。大群飼養可利用煤爐加熱或暖氣供熱來進行,密度控制在20~30隻/m2。1.-25日齡溫度26~28 0C,濕度60%~65%;6~lO日齡24~26℃,相對濕度65%;11~15日齡22~24℃,相對濕度65%~70%;16~20日齡20~22℃,相對濕度70%左右。這樣經過10~20日齡後,選擇晴朗天氣就可將雛鵝進行放牧飼養。 育雛保溫應遵循下列原則:群小稍高,群大稍低;弱雛稍高,強雛稍低;夜間稍高,白天稍低;冷天、陰天稍高,熱天、晴天稍低。雛鵝一般保溫2~3周,保溫期的長短因品種、季節、地理位置不同而調整。 保溫結束時的脫溫應非常慎重,要做到逐漸脫溫,特別當氣溫突然下降時不要急於脫溫而應適當補溫。 1.3防濕潮濕對雛鵝的健康和生長發育有不利的影響。育雛鵝舍適宜的相對濕度為60%~70%。因此要經常打拇衛生,及時清除潮濕墊料,換上干凈、乾燥的新墊料,保持室內乾燥。 1 .4分群與防堆雛鵝在開水、開食之前,應根據出雛時間的遲早和雛鵝的強弱,進行第1次分群,給予不同的保溫制度和開水、開食時間。開食後的第2天,可以根據雛鵝採食情況,進行第2次分群,將那些不吃食,或吃食量很少的雛鵝,分出來另外餵食。一般每群以100~150隻為宜,分群時還應注意密度,一般每平方米雛鵝飼養數為:1~5日齡20~25隻,6~10日齡15~20隻,11~15日齡12~15隻,15日齡以後8~10隻。雛鵝喜歡聚集成群,如果溫度低時更是如此,易出現壓傷、壓死現象。 1.5放牧與放水 雛鵝在10日齡以後,條件適宜即可放水和放牧。 1.6衛生防疫雛鵝育雛階段易發生的疾病有:小鵝瘟,小鵝流感,禽出敗,胃腸炎,鵝球蟲病等,重點要防治小鵝流感和小鵝瘟。在飼料中添加O.05%的復方敵菌凈或O.05%~O.10%的土黴素,可有效防止禽出敗、胃腸炎、鵝球蟲病的發生。 2 22~70日齡肉用仔鵝的飼養管理 這一階段鵝的覓食能力增強,消化道容積增大,採食量日益增加。為適應這些特點應加強仔鵝飼養管理,滿足生長發育所需要的各種營養物質,為轉入育肥期或為選留後備種鵝打下良好的基礎。 22~70日齡仔鵝可採用全舍飼和放牧結合補飼兩種方式,其中以後者較多見。一般全舍飼飼養每隻鵝需要全價飼料lOkg左右,放牧結合補飼飼養每隻鵝需要全價飼料5.6 kg。體重可達到3.2~3.5 kg以上。 2.1 放牧飼養 2.1.1 放牧時間 春秋季雛鵝10日齡在氣溫暖和,天氣晴朗時可在中午放牧;夏季時可提前到5~7日齡,剛開始時1 h左右,以後逐步延長,到30~40日齡可採用全天放牧,並盡量早出晚歸。放牧時可結合放水,時間從15 rain逐漸延長到O.5~1 h,每天2~3次,再過渡到自由嬉水。 2.1.2放牧場地的選擇 放牧場地要有豐富優質的鵝喜食的牧草。鵝喜食的草類很多,一般只要無毒、無刺激、無特殊氣味的草都可供鵝採食。牧地要開闊,可劃分成若干小區,有計劃地輪牧。牧地附近應有湖泊、小河或池塘,給鵝有清潔的飲水和洗浴清洗羽毛的水源。牧地附近應有蔽蔭休息的樹林或其他蔽蔭物(如搭臨時蔭棚)。 2.1.3放牧時注意事項:①放牧群一般以250~300隻為宜,由2人放牧,放牧地開闊時可增至500隻左右,甚至可達1 000隻,由3~4人管理;②放牧時應注意觀察採食情況,待大多數鵝吃到7~8成飽時應將鵝群趕入池塘或河中,讓其自由飲水、洗浴;③防驚群,防止其他動物及有鮮艷顏色的物品、喇叭聲的突然出現引起的驚群;④放牧時驅趕鵝群速度要慢,防止踐踏致傷;⑤避免在夏天炎熱的中午、大暴雨等惡劣天氣放牧。 2.2全舍飼飼養採用專用鵝舍,應用全價配合飼料飼養,日糧中代謝能11.7 MJ/kg,粗蛋白質18.O%,粗纖維6.O%,鈣1.2%,磷O.8%。育肥鵝育肥期間的日糧組成:前期精飼料60.O%,粗飼料40.O%;後期精飼料80.0%,粗飼料20.O%。全舍飼鵝生長速度較快,但飼養成本較高。全舍飼法也是放牧鵝後期快速育肥的一種方法,育肥期約1周。 鵝的育肥還可採用強制育肥的辦法,強制育肥又稱填飼育肥,分人工填飼和機器填飼兩種。 3鵝疫病的防制 3.1加強管理,科學飼養 3.2科學免疫 3.3定時驅蟲和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