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澳大利亞氣候類型及詳細成因
澳大利亞的氣候特點及成因
一、澳大利亞氣候特徵
澳大利亞氣候的基本特徵是乾旱區面積比例最大、年降水量成半環狀分布和全大陸普遍暖熱。
(1)乾旱區面積廣大、比例最高。全大陸平均年降水量為470 毫米,除南極洲外在各洲中是最少的,比非洲還少許多,只相當於全球各大洲平均年降水量的五分之三。年降水量不足250 毫米的地區 (276.5萬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35.9%。 250~500 毫米的地區(249.14 萬平方公里)佔32.4%,兩者合計佔大陸總面積的68.3%;超過1,000 毫米的地區(51.36 萬平方公里)僅佔6.5%,遠小於非洲和南美洲,七大洲中除南極洲外也是最小的。
(2)澳大利亞年降水量的地區分布呈向西開口的半環狀圖式,即自北、東、南三面向內陸和西部沿海減少。北部多雨,年降水量在1,000~2,000 毫米之間,東北部的凱恩斯最多,年平均降水量為4,206 毫米,最大達5,360 毫米,中部平原的埃爾湖附近最少,不足100 毫米,甚至在50毫米以下。這種分布圖式在各大洲中是獨一無二的。
(3)全大陸普遍暖熱,特別是夏季內陸地區炎熱程度不亞於撒哈拉沙漠區。最熱月一月平均氣溫在內陸中西部十分之三的地區在30℃以上,塔斯馬尼亞島中部為16℃,東南部高山地區最低,但也在10℃左右。至於一月平均最高氣溫,除大陸北部受季風調節很少超過38℃外,全大陸南北皆在40℃以上。極端最高氣溫更高,如馬布爾巴為49.4℃,克隆卡里為53℃,中部的斯丟阿特(東經135°,南緯23.5°)達55℃,成為大洋州最熱的地方。全大陸夏季不僅炎熱,而且熱的時間也長,南緯20°~23°的內陸,日平均氣溫連續超過32.2℃的日數達150 天以上,其中有的地區連續37.7℃的高溫達64 天之久。澳大利亞的冬季與同緯度的非洲、南美洲比較也相當暖熱。七月平均氣溫全大陸絕大部分在10℃以上,15℃等溫線橫穿大陸中部,北部在25℃以上,東南部山地氣溫最低,也為8°~10℃,僅個別山頭可達0℃以下。極端最低氣溫,內陸地區夜晚可見霜,甚至降到0℃以下(如阿利斯泉曾有-3.8℃的記錄),其餘即使南部海岸也少見霜。
總之,澳大利亞的氣候特點在三個熱帶大陸中,既不同於南美洲,又有別於非洲,具有其獨特性,這是在其所處緯度位置及大陸輪廓、地形、洋流、氣壓與風等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下形成的。
二、澳大利亞氣候成因
澳大利亞介於南緯10°45′~39°08′間,南北跨28°23′,是跨緯度最少的一個大陸,南北間溫差小,氣溫分布比較簡單。南回歸線橫貫大陸中部,99%的面積屬於熱帶和亞熱帶,使全年氣溫都比較暖熱,少雨區和沙漠的面積特別廣。澳大利亞大陸輪廓比較完整,增加了內陸離海的距離,最大達1,500 公里以上,影響了海洋氣流之深入內陸。
另外整個輪廓又是東西長、南北窄,擴大了東南信風帶控制的面積,內陸又無廣大河湖等水面調節,使大部地區更加乾熱。在地形上,廣大的中西部地區較低平,起伏不大,氣旋迴轉少,天氣穩定,很難致雨,使廣大的中西部氣候差異變小。
另外,東部高大的山地南北長4,500 公里、高1,000 多米,東坡陡西坡緩,又緊逼東海岸,阻擋了東南信風從東面太平洋上帶來的暖濕氣流,使東坡多雨、西坡乾旱少雨,縮小了東部多雨區的面積,擴大了西部內陸乾旱區的范圍。中部平原縱貫南北有利於南北氣流之運行,使中部內陸盆地並不是滴雨不下的沙漠之地。
澳大利亞周圍的洋流,在大陸北部沿岸為北澳暖流,東部為東澳大利亞暖流,影響大陸北部和東部沿岸增溫增濕成為多雨區。南部沿海為西風漂流,西部沿海為西澳大利亞寒流,影響了澳大利亞南部沿岸的少雨和西部沙漠的形成。
從大氣環流來看,澳大利亞大陸夏季氣壓帶南移,大陸北部為熱低壓中心,南回歸高壓帶位於大陸南部,故北部吹西北季風,炎熱而多雨;大陸中部和南部都吹東南信風,炎熱而乾旱;只有大陸東部山地東坡為迎風坡,有較多的降水。冬季氣壓帶北移,與陸上冷高壓相結合,高壓中心位於大陸北部內陸,大陸上大部分地區為高氣壓所籠罩,風從高壓中心向外吹,所以乾燥少雨,只有大陸西南角和東南角吹海上來的西風,多氣旋,天氣濕潤多雨。東部山地東坡仍為迎風坡,有較多降水。塔斯馬尼亞島因位於南緯40°以南,終年吹西風,屬溫帶海洋性氣候。
所以,從年降水量的分布來看,就成了北、東、南三面多雨,向內陸和西部逐漸減少的圖式。
三、澳大利亞雨區的移動與降水季節分配
澳大利亞的雨區在各季中皆呈一新月形分布圖式。夏季雨區位北部沿岸,兩尖端伸向西北和東北部沿岸。冬季雨區位南部沿岸,兩尖端伸向西南和東南沿岸。春秋兩季雨區位於東部沿岸,兩尖端伸向東北部和東南部沿岸,故澳大利亞在年降水量的季節分配上北部屬夏雨型,(達爾文港11~4 月降水占年降水量的95%);南部屬冬雨型(佩思5~10 月降水量占年總量的85.3%);東部沿海為全年有雨型,惟北部夏雨稍多、南部秋雨較多;廣大的內陸和西部地區終年乾旱少雨,越往北夏雨比例越大,越往南冬雨越多。
--
且小知不及大知,固其宜也。
『貳』 (地理題)庫克海峽比巴斯海峽風浪大的原因
庫克海峽比巴斯海峽風浪大的原因是:庫克海峽兩邊是懸崖,巴斯海峽兩邊是島嶼,懸崖更易使風浪反復潮湧。所以庫克海峽比巴斯海峽風浪大。
庫克海峽海岸邊地形各異,澳大利亞沿岸山地逼近海岸,沿岸平原狹窄,局部地段有平原和較寬的海灘,多數為溺谷型海岸,塔斯馬尼亞島南岸和紐西蘭南島的西北岸為曲折的峽灣海岸,北島西岸岸線曲折,多半島和港灣,其他海岸大都較為平直。
海區沿岸大陸架大多較狹窄,一般不足10千米,只有巴斯海峽和庫克海峽附近有較寬廣的大陸架。在海域西部和南部深於4000米的海盆佔了全海域面積的一半,其他地勢平坦。
海盆東北海域水深由東北方向的淺海逐漸向西南加深至4000米,最深處5943米。在超過600米至1000米深的海下有起伏的海底山丘和陡峭的死火山。
(2)為什麼澳大利亞風浪大擴展閱讀
巴斯海峽位於澳大利亞東南端突出部分與塔斯馬尼亞島之間。英國航海家G.巴斯曾於1798年率領航海隊第一次穿過海峽,因而得名。
東連塔斯曼海,西通印度洋,是溝通南太平洋和印度洋間的重要航道。海峽東西長約300千米,南北寬128-240千米。面積7.8萬平方千米,水深50-97米,平均水深70米。
巴斯海峽以及塔斯馬尼亞島原來同澳大利亞古陸塊連成一體,第三紀新構造運動中相對陷落,沒入海中而成海峽。海峽兩端橫列著兩列島嶼,西邊最大島名金島,東端最大島名弗林德斯島,雄居兩端構成海峽的天然屏障。
『叄』 紐西蘭的庫克海峽與澳大利亞的巴斯海峽所處的緯度差不多,但前者的風浪遠大於後者,為什麼
東澳大利亞暖流正好穿過庫克海峽,巴斯海峽處在暖流的西邊。
『肆』 澳大利亞風浪最大的海域是什麼海域
應該是在澳大利亞南部海域,因為這里是屬於西風帶,常年盛行西風,而且誒澳大利亞南部海域幾乎島嶼、陸地以減弱西風,所以這一帶的海域風浪在澳大利亞比較大。。。
『伍』 澳大利亞出現咖啡色泡沫海浪,這些海浪是怎樣形成的
之所以會出現泡沫海浪的話,主要是因為在當地14號的時候,在澳大利亞的東海岸的話。
出現了非常強烈的一個風暴,那麼在風暴的一個帶動之下的話,就會有很多的海浪被沖到海灘上。而且在海浪沖擊的過程當中的話,也將一些看上去像咖啡一樣的泡沫沖到了沙灘面上。
然後這些咖啡色的泡沫之所以會有這樣的顏色,其實是因為在像暴雨的過程當中的話,有一些有機的物質被倒帶到了海水面上。
所以的話其實之所以會造成這些海浪還有泡沫的話,也是因為當地的一個海浪還有風暴的兩方面的影響因素之下才造成的。因為其實現在隨著進入冬季的話,每個地區的這種寒冷天氣的話,風暴也越來越強盛。
『陸』 澳大利亞出現咖啡色泡沫海浪,這種奇怪現象是怎麼形成的
海外網12月15日電 澳大利亞暴雨來襲,引發山洪和特大潮汐,海邊捲起大量泡沫,一些當地居民玩起新花樣,自發組織劃船、游泳等活動,甚至還有居民裸跑。據英國《每日郵報》15日報道,惡劣天氣導致澳大利亞多地道路封閉,小型社區被隔離,大約有1000棟房屋受到影響。國家應急服務局(SES)已發出洪水疏散警報,300多名應急人員已被派往新南威爾士州北部,與當地救援人員一起進行支援行動。
它預告沿海居民該地方將會出現糟糕的天氣,盡早讓他們及時的做好准備。這大概也是海洋生態系統自我排污能力。不過,在面對海洋氣泡的時候還是盡量的不要在裡面玩耍。因為大家也分不清裡面的物質是不是有害。如果你不小心碰觸,危害了人體健康,反而得不償失。不過大家面對這種現象也可能會新奇,也就跑進去遊玩一下,但還是不要待太久吧。
『柒』 關於澳大利亞颶風的地理知識
1. 定義:發生在熱帶或副熱帶東太平洋和大西洋上中心附近風力達12級或以上的熱帶氣旋。俗稱台風,而台風如果是發生在大西洋、墨西哥灣、加勒比海、北太平洋東部和印度洋就稱為颶風。颶風和台風的區別就在於發生的海域不同
2.危害:澳大利亞的緯度較低,能量足,南回歸線從國土中間穿過,為颶風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動力。南半球受地轉偏向力左偏的影響,颶風呈順時針方向旋轉。它一般伴隨強風、暴雨,風暴潮等。澳大利亞沿海的城市遭受的影響最大。
3.防禦:澳大利亞沿海往往種植一些防護林,有效抵禦颶風威脅,同時對颶風的預報,提高公民防災減災意識。
『捌』 庫克海峽常年風浪較大,受海陸輪廓影響形成了什麼效應
降水。輪廓破碎有利於海洋水汽深入,降水多。
庫克海峽比巴斯海峽風浪大的原因是:庫克海峽兩邊是懸崖,巴斯海峽兩邊是島嶼,懸崖更易使風浪反復潮湧。所以庫克海峽比巴斯海峽風浪大。庫克海峽海岸邊地形各異,澳大利亞沿岸山地逼近海岸,沿岸平原狹窄,局部地段有平原和較寬的海灘,多數為溺谷型海岸,塔斯馬尼亞島南岸和紐西蘭南島的西北岸為曲折的峽灣海岸,北島西岸岸線曲折,多半島和港灣,其他海岸大都較為平直。
『玖』 簡述澳大利亞的氣候 特點和成因
澳大利亞氣候以炎熱乾燥為主要特徵,整體呈半環狀分布,東濕西干,大陸西岸南回歸線附近是熱帶沙漠氣候,向外是熱帶草原,西南角和東南角是地中海氣候。大自流盆地橫貫中部,大陸東側,大分水嶺以東,大分水嶺阻擋了來自太平洋的濕潤氣流,受澳大利亞暖流影響,北端是熱帶雨林,中段是亞熱帶濕潤性氣候(也可以簡單認為是亞熱帶季風),南段是溫帶海洋性氣候,延伸到塔斯馬尼亞島。大陸西側以高原為主,副熱帶高壓控制,沿海有西澳大利亞寒流流經,形成沙漠氣候。
澳大利亞氣候呈半環狀的原因:
①北部西北季風與東南信風影響,降水季節性變化。-熱帶草原氣候
②東部東南信風的迎風坡且受東澳大利亞暖流的增溫增濕作用的影響,降水豐富,低緯度形成熱帶雨林氣候,南部為亞熱帶濕潤氣候;背風坡降水減少,草原向沙漠過渡。西風帶控制區形成溫帶海洋性氣候。
③南部副熱帶高氣壓帶與西風帶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氣候,向內陸過渡為草原、沙漠,草原景觀地區屬熱帶草原氣候(又屬亞熱帶草原氣候)。
④西部常年受副高影響,降水稀少,形成沙漠氣候。
望採納!
『拾』 紐西蘭的庫克海峽與澳大利亞的巴斯海峽所處緯度差不多,但前者的風浪遠大於後者,這是為啥
澳大利亞大陸與塔斯馬尼亞島相隔遠,風浪相對平緩。而巴斯海峽,兩邊大中間小,海浪正好有放大的作用。
巴斯海峽為東西向,冬季的偏北風和夏季的偏南風與東西向的海峽有較大的夾角;澳大利亞大陸與塔斯馬尼亞島對盛行風有阻礙作用,故風浪小。
庫克海峽地處西風帶位置,且為西北—東南走向,再加上海峽兩端為開闊的海面,強勁的西風暢通無阻,西風激起海面的巨大的風浪。
(10)為什麼澳大利亞風浪大擴展閱讀
紐西蘭北島的西南以庫克海峽與南島相隔,北自北角,南至帕利瑟角,相距816公里。東西最大寬度320公里,面積11.48萬平方公里。北島的總人口為3,102,500(2006年3月),占紐西蘭總人口的75%。土著居民毛利人,大部分在北島。
紐西蘭首都惠靈頓,位於該島南端;最大城市奧克蘭,位於其中北部。
島形曲折,多半島和海灣。沿岸有肥沃平原。中部山嶺起伏,多火山,以魯阿佩胡火山、埃格芒特火山和塔拉韋拉火山最有名。島上最大湖泊陶波湖,四周有厚層火山物質,形成海拔400-700米的高原。懷卡托河為最大河流。林木繁茂,多湖泊、溫泉,風景優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