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澳大利亞為什麼會野兔成災
澳大利亞,的地理位置,沒有大型的以獵免為主要肉食的肉食動物。澳大利亞的環境地廣人稀,利於野兔的繁殖。
㈡ 澳洲兔子為什麼不能吃
澳洲兔子可以吃的。
澳大利亞兔子雖然泛濫成災,但並不是因為這里的兔子不能吃,而是當地人的日常都是以牛羊肉為主,牛羊肉的味道要比兔子更好,並且兔子繁殖速度和生長速度都極快,從出生到成熟僅需6個月,數量太多,他們每天吃都吃不完。
(2)為什麼澳大利亞兔子被認為有害的擴展閱讀:
場主托馬斯·奧斯汀從歐洲引進了一些兔子,放到了自己位於吉朗的農場裡面,他的想法很簡單,就是讓兔子在這片兔子上繁衍開來,這樣自己和朋友在澳洲就能夠狩獵野兔了,當時的歐洲人很喜歡狩獵,而兔子則是它們最喜愛的獵物之一。
只是當時的他們也沒有想到,來到了澳洲的野兔,就像是進入了天堂一般,不僅紮下根來,還瘋狂地繁殖,盡情地享受鮮美草場,又缺乏天敵捕殺,到了世紀末的時候,情勢已經無法控制了。
野兔們最開始在奧斯汀的農場周圍擴散,然後遍布吉朗,接著往四周擴散,其速度之快,用誇張的話來說簡直就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1896年時,昆士蘭已經被野兔佔領了;到了20世紀初,野兔幾乎占據了整個澳洲大陸,在澳大利亞的東西海岸上,隨處可見密密麻麻的兔子。其繁殖能力之強,擴張速度之快,遠遠超過了人們的想像,到了1926年時,整個澳洲的兔子加起來超過了100億只。
澳洲兔子好多都是穴兔,其繁殖能力非常強。它們在哺乳動物中並非以體格、速度或智慧取勝,但它們以極高的生育效率在生態系統中取得重要位置:雌兔一交配就排卵。在澳洲,1859年時自外地帶進了24隻兔子,在一個世紀的時間內就發展至超過六億只。
㈢ 澳大利亞100億只野兔泛濫,當地人為啥不敢吃
世界上曾經發生過或很多生物入侵,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20世紀十七,澳大利亞的野兔就曾泛濫成災,野兔作為一種非常溫和的動物。為什麼會對澳大利亞的生態環境造成如此巨大的影響?
野兔吃東西的速度非常快,所以他們不會給其他的野生動物留什麼糧食,這就使得其他的野生動物。沒有東西可以吃,自然也就走向了滅絕,而且這些野兔非常喜歡在農場附近挖洞。這就直接影響了整個農牧行業,整個國家的經濟也因此瀕臨崩潰,所以當時的人們對於野兔是非常痛恨的。
㈣ 澳大利亞人為什麼覺得兔子是不吉祥的動物
兔子把澳大利亞的草原啃食殆盡,許多優良的牧場都消失了,而且兔子在當時的澳洲沒有天敵,所以兔子泛濫成災,而澳大利亞又是靠牧場來發展經濟,兔子破壞了生態平衡,侵犯了當地人的權益
㈤ 動物數量低會出現功能性滅絕,為何澳洲野兔泛濫成災
當一個物種由於自然環境的變化或者其它原因,導致數量不斷降低,當降低到一定程度之後,就會失去保障繁殖順利進行的能力,這種情況在生物學上稱之為功能性滅絕。功能性滅絕是從一個生物體的個體出發,在遺傳性狀發生重大改變,並且優秀基因不能正常傳遞給子代時,從個體的角度逐漸蔓延至整個種群,形成負面的種群化效應。這種群體的功能性,不但適用於本土生物在自然環境變化中的適應表現,同樣也適用於外來物種對新環境的適應,如果對環境適應能力都不強,則不可避免地會被自然所淘汰。由此可見,澳大利亞外來的野兔適用於第二種情況,但是為何沒有發生功能性滅絕呢?
那麼引進澳大利亞的野兔為何沒有出現這種因近親繁殖帶來的問題呢?主要原因我想有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繁殖數量過多,一定概率上降低了功能性滅絕的風險。最開始引進的野兔,不可避免地會出現近親繁殖問題,但是隱性致病基因純合子的形成是有一定概率的,並非只要是近親繁殖子代就一定會出現問題,那些出現隱性致病基因純合子的後代肯定因不適應環境或者生理機能受到影響而逐漸死亡,只不過野兔的繁殖能力太強,出現隱性致病基因純合子而死亡的後代數量,遠遠要小於新增加的子代數量。
二是異體繁殖對象的問題,剛才提到了,在引過5隻野兔和12隻穴兔之前的近100年間,這里已經有飼養家兔的先例了,而且數量也應該不少,那麼逃離到自然環境中的家兔也應該有一定的數量基礎,再加上後來引進的這些野兔和穴兔,構成了一個可以維持種群繁衍的種群系統,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功能性滅絕的可能性。
總結一下
出現生物功能性滅絕的一個前提是,該種生物的繁殖速率,要低於因出現近親繁殖引發隱性致病基因純合子後代的死亡速率,使得後代無論是從數量還是質量上都出現退化,從而逐漸滅絕。而引進澳大利亞的野兔,一方面由於它們能夠與之前已經在此存在的若幹家兔構成一個種群系統,降低了出現隱性致病基因純合子後代的幾率。另一方面,兔子的繁殖能力超強,進一步抵消了因遺傳性疾病致死對種群數量的拉低作用,因此從整體上看種群數量一直處於不斷增長的趨勢。
㈥ 澳洲兔子為什麼不能吃
澳洲兔子可以吃,但是澳大利亞的飲食習慣當中,牛羊肉是最主要的肉類來源,兔子肉他們根本不懂得該如何去烹飪。
另外,澳洲的人口較少,即便是全員出動吃兔子,也不會影響兔子的數量,因為這種野兔每個月都能生一窩小兔子,每窩大概在5~6隻,而野兔的壽命在10年左右。目前野兔的數量已經超過100億只,澳洲居民已經跟兔子斗爭了100多年的時間,可野兔泛濫的問題還是沒能解決。
(6)為什麼澳大利亞兔子被認為有害的擴展閱讀:
穴兔是一種原產於西南歐(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兔子。它被廣泛地引進其他地方,常為當地的生物多樣性帶來災難性的後果,但其種群在原產地的衰減(成因是黏液瘤病、兔杯狀病毒、過度捕獵和棲地喪失)也導致極度依賴它的捕獵者,包括伊比利亞猞猁和西班牙帝雕的數量下降。
家兔是由野生穴兔馴化而成的,通過兩者頭骨的對比,可以看出家兔頭骨翼內窩(後鼻孔)極窄,其兩側壁(翼蝶骨的翼突)向里彎曲,而顎橋卻相對較長,這些和穴兔的頭骨非常相似,說明家兔是由穴兔衍生的典型後裔。
家兔與中國的野兔的頭骨相比,在某些構造上明顯有別,說明家兔不是起源於中國的野兔,由於中國和亞洲各地均無野生穴兔和穴兔化石的報道,說明穴兔是由亞洲之外引入的。
㈦ 為什麼兔子的生活方式會給澳大利亞草原帶來那麼大的危害
澳大利亞氣候本來劉比較乾旱,兔子在澳大利亞沒有天敵,大量繁殖,這些繁殖的兔子大量啃食澳大利亞有限的草原,消耗澳大利亞有限的水源,讓澳大利亞草原沙漠化,氣候更加乾旱,這都是因為兔子大量繁殖,而且他們在澳大利亞也沒有任何天敵造成的。
㈧ 兔子是一種哺乳動物,為什麼澳洲兔子曾經泛濫成災
在很多人眼裡,澳大利亞是一個非常神奇的國度,彷彿任何生物到了這里,都會泛濫成災。比如:在許多地方人畜無害的小兔子,到了這里卻泛濫成災,不僅沒有任何動物可以壓制它們,就連人類都束手無策。
那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最後,科學家們想到的辦法是釋放專門針對兔子的黏液瘤病毒,該病毒不會感染其他生物,只感染兔子。在最開始這種方式確實有效,但隨著一部分兔子對該病毒演化出抗體,以至於用不了多久這里的兔子數量又會恢復到泛濫成災的程度。
目前,當地只能控制兔子的數量,無法徹底清除兔災。當然,我們也不要嘲笑澳大利亞,畢竟我國也在飽受水葫蘆、羅非魚等入侵生物泛濫之苦。
㈨ 野兔根本沒什麼殺傷力,為什麼會讓澳洲人如此頭痛
放眼全世界,像澳大利亞暴殄天物的國家實在是不多,先是因為野兔泛濫成災,澳洲的草原上到處都是野兔挖的洞,嚴重破壞了草原!然後引進了狐狸抓野兔,完美的天敵食物鏈,但事與願違,狐狸並沒有抓野兔!結果是野兔沒搞定,狐狸又開始泛濫了!
澳大利亞將粘液瘤病毒,超過90%的兔子被殺死,但是剩餘的10%的兔子在病毒中堅持下來,並且成功對粘液瘤病毒免疫,產下的後代也不會因為粘液瘤病毒死亡,兔子數量再次瘋長。
澳大利亞沒有兔子的天敵,而且澳大利亞人主要居住在東南沿海地區,對兔子的影響不大,加上澳大利亞氣候溫暖,適宜兔子生存,最終導致泛濫成災。
㈩ 澳大利亞兔子入侵造成的危害是什麼
1859年,英國人奧斯汀給澳大利亞的維多利亞州帶去了24隻兔子,放養了13隻。另一種說法是,帶去的兔子是5隻,1863年一場火災使它們從籠中「勝利大逃亡」,成為野兔。由於當地的優越條件,例如牧草豐美,加上兔子的繁殖力強——一對兔子3年可繁殖1300隻,使澳大利亞南部2/3的土地被它們佔領,1950年已經發展到7.5億只。10隻兔子可吃掉一隻綿羊的草,使新威爾士州的羊從1360萬只減少到360萬只。為了防止兔子的危害,昆士蘭州築建了長1.3萬千米的防兔鐵絲網,但無濟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