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英國到澳大利亞距離距離是多少公里
英國到澳大利亞有
2.17萬公里,澳洲和歐洲相差大約3萬公里。
英國——倫敦(London)
與澳大利亞
——悉尼(Sydney)
直線距離為:18874公里。
Ⅱ 是誰首先發現澳大利亞,其過程怎麼樣
澳大利亞一詞,原意是「南方大陸」,來自拉丁文 terra australis (南方的土地)。早在4萬多年前,土著居民便生息繁衍於澳大利亞這塊土地上,現在澳大利亞土著居民總數是41萬3千人(2001年人口普查的數據)。據有關史料記載,1606年,西班牙航海家托勒斯(Luis Vaez de Torres)的船隻駛過位於澳大利亞和新幾內亞島(伊里安島)之間的海峽;同年,荷蘭人威廉姆·簡士的杜伊夫根號(Duyfken)涉足過澳大利亞並且是首次有記載的外來人在澳大利亞的真正登陸。1770年,英國航海家庫克船長(Captain James Cook)發現澳大利亞東海岸,將其命名為「新南威爾士」,並宣布這片土地是英國的屬土。
英國人首先把澳大利亞作為一個流放囚犯的地方。1788年1月18日,由菲利普船長率領的一支有6艘船的船隊共1530人抵達澳大利亞的園林灣(Botany Bay),當中有736名囚犯。八天後的1788年1月26日,他們正式在澳大利亞傑克遜港(Port Jackson)建立起第一個英國殖民區,這個地方後來人口不斷增長而成為澳大利亞現在的第一大城市悉尼,這個名字是為了紀念當時的英國內政大臣悉尼(SYDNEY)。現在,每年的1月26日是澳大利亞的國慶日。
1790年,第一批來自英國的自由民移居澳大利亞,以悉尼為中心,逐步向內陸發展,至1803年,殖民區已拓展到今日的塔斯曼尼亞。初期的殖民地僅賴以農業生存,其後便利用天然條件發展畜牧業。至1819年,澳大利亞的畜牧業已有了較大發展。當時的麥卡瑟船長與妻子共同培育了澳大利亞最早的螺角羊。他們牧場的羊群總數達6000頭。殖民地生產的羊毛不僅自給,而且向英國出口,為澳大利亞換回日用生活必需品。至1850年,澳大利亞的牧羊業已很發達,羊只存欄總數達1800萬頭,當時英國進口羊毛總量的一半以上來自澳大利亞。悉尼和墨爾本已取代德國漢堡,成為世界上最著名的羊毛集散中心。
十九世紀五十年代,在新南威爾士和維多利亞兩州發現金礦。大批來自歐洲、美洲和中國的淘金者蜂擁而至。澳大利亞人口從1850年的40萬人激增至1860年的110萬人。其後許多重要的金礦被一一發現,同期還發現大量礦藏,這些發現,讓澳大利亞迅速致富和發展。
Ⅲ 澳大利亞是怎麼來得有什麼歷史
來源:澳大利亞一詞,原意是「南方的大陸」,來自拉丁文terraaustralis(南方的土地)。
歷史:
1、1606年,荷蘭人威廉姆·簡士的杜伊夫根號涉足過澳大利亞並且是首次有記載的外來人在澳大利亞的真正登陸,並命名此地為「新荷蘭」。
2、1770年,英國航海家庫克船長發現澳大利亞東海岸,將其命名為「新南威爾士」,並宣布這片土地屬於英國。
3、1790年,第一批來自英國的自由民移居澳大利亞,逐步向內陸發展。
4、1900年居民舉行了一人一票的全民公決,用投票決定是否統一成一個聯邦國家,投票結果是六個地方要統一,建立起一個單一的澳大利亞聯邦。
5、1931年,英國議會通過《威斯敏斯特法案》,使澳大利亞獲得內政外交獨立自主權,成為英聯邦中的一個獨立國家。
(3)英國如何到的澳大利亞擴展閱讀
澳大利亞國家象徵:
1、國花:澳大利亞國花是金合歡,按照生物學分類,金合歡花來自金合歡樹。金合歡多年來是澳大利亞民間公認的國花,於1988年被正式宣布為國花。
2、國鳥:根據澳大利亞外交部常年的公告,澳大利亞沒有官方認定的國鳥,也沒有任何官方認定的象徵澳大利亞的動物,但澳大利亞民間普遍把鴯鶓認為是象徵澳大利亞的鳥類,並把袋鼠認為是象徵澳大利亞的動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澳大利亞
Ⅳ 從英國到澳大利亞旅遊簽證
你在英國當地找旅遊的agent就行了。他們會幫你辦簽證的。- 嫌錢多想被旅行社賺錢, 如果你自己會流利英文, 自己去澳大利亞大使館看個清楚就明白了.
http://www.uk.embassy.gov.au/lhlh/Visas_and_Migration.html 澳大利亞大使館
我需要准備什麼材料呢 - 護照, 在英的長期居留簽證(你就是學生簽證), 足夠的資金證明, 你在英國肯定有存款的, 給人看看的STATEMENT的復印件, 信用卡沒有意思(都是銀行借得錢), 不要辦理簽證前存一大筆進去, 要每個星期點點的進帳. 例如這個星期是200鎊, 下個星期是300鎊, 後個星期是200鎊, 不過如果你已經夠錢多了, 就沒有必要做了.
叫學校印張紙, 說你是本校學生, 這個簡單.
最好咨詢一下你的銀行。- 鬼知道要帶多少錢去澳大利亞? 人家英國護照去是不用簽證的, N多英國青年欠信用卡賬還不到處去看世界盃.
如果你在倫敦的話更爽, 准備好以上的, 去大使館申請就可以了. 不想去倫頓的話寄去囖.
Ⅳ 英國是如何把充軍的囚徒更多更好地運送到澳大利亞的
18世紀末,英國原始資本主義「貧富兩極分化」的弊端越來越突出。一些貧民甚至成為到處流浪的「流民」。其中有些|「流民」以一些極端方式報復社會,最後被政府抓起來,變成了犯人。為了懲罰這些犯人,英國政府決定把他們發配到澳大利亞去。從英國到澳大利亞,遙遙千萬公里。英國政府為了方便省事,便把運送這些犯人的工作「外包」給私人商業船隻,由一些私人船主承包從英國往澳大利亞大規模運送犯人的工作。剛開始,英國政府在船隻離岸前,按上船的犯人人數支付船主運送費用,船長則負責途中犯人的日常生活,負責把犯人安全地運送到澳大利亞。當時,那些運送犯人的船隻大多是由一些破舊貨船改裝的,船上設備簡陋,也沒有多少醫療葯品,更沒有醫生。船主為了牟取暴利,盡可能地多裝人,致使船倉擁擠不堪,空氣渾濁。私人船主在船隻離岸前就按人數拿到了錢,對這些犯人能否遠涉重洋活著到達澳大利亞並不上心。有些船主為了降低費用,追逐暴利,千方百計虐待犯人,甚至故意斷水斷食。這是一個好制度將壞人變成好人的典型案例
幾年後,英國政府驚訝地發現,運往澳大利亞的犯人在船上的平均死亡率高達12%,其中有一艘船運送424個犯人,中途死亡158個,死亡率高達37%!鑒於犯人的高死亡率,英國政府決定向每艘運送船隻派一個政府官員,以監督船長的運送行為,並給隨行官員配備了當時最先進的勃朗寧手槍。同時,還對犯人在船上的生活標准做了硬性規定,甚至還給每艘船隻配備了一個醫生。上述措施實施的初期,船主的虐待行為受到了遏制,政府官員的監督好像有效。但是,事情很快就發生變化了。長時間遠洋航行的險惡環境和金錢誘惑,誘使船長鋌而走險。他們用金錢賄賂隨行官員,並將不願同流合污的官員被扔到大海里。據說,有些船上的監督官員和醫生竟然不明不白地死亡。面對險惡的環境和極具誘惑的金錢,隨行官員大多選擇了同流合污。於是,監督開始失效,船長的虐待行為越發變本加厲。據說,英國政府還採取了道德教育的新辦法。他們把那些私人船主集中起來進行培訓,教育他們不要把金錢看得比生命還重要,要他們珍惜人的生命,認識運送犯人的重要意義(即運送犯人去澳大利亞,是為了開發澳大利亞,是英國移民政策的長遠大計)。但是情況仍然沒有好轉,犯人的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後來,英國政府發現了運送犯人的制度弊端,並想到了巧妙的解決辦法。他們不再派隨行監督官員,不再配醫配葯,也不在船隻離岸前支付運費,而是按照犯人到達澳大利亞的人數和體質,支付船長的運送費用。這樣一來,那些私人船主為了能夠拿到足額的運費,必須在途中細心照料每個犯人,不讓犯人體重少於出發前。若是死了一個犯人,或者犯人的體重減輕,英國政府都會少支付一些運費。據說,有些船主主動請醫生跟船,在船上准備葯品,改善犯人的生活條件,盡可能地讓每個犯人都能健康地到達澳大利亞。有資料說,自從實行「到岸計數付費」的辦法以後,犯人的死亡率降到了1%以下,有的船隻甚至創造了零死亡記錄
Ⅵ 澳大利亞作為英國殖民地時期,英國對其的統治是什麼
1768年,英國海軍部委任航海家詹姆斯·庫克以觀摩金星凌日為名,到位於「南方大陸」以東的塔希提島,然後探尋南方大陸。庫克在塔希提島完成觀察任務後,越過該島繼續西航。1769年,他的船隻到達了紐西蘭,環繞紐西蘭一周,並穿過紐西蘭南北兩島之間的海峽(今庫克海峽),判定該島由兩島組成。庫克決定經由爪哇、好望角返回英國,因而不停地西航。這樣便碰上了澳大利亞東海岸。與他同行的還有植物學家約瑟夫·班克斯和博士索蘭德等。這些英國人沿澳大利亞東海岸北航,1770年4月到達了一個巨大的海灣。他們登陸上岸,花了8天時間進行探察,見到了許多奇觀。因植物茂密繁多,便給這個巨大的海灣命名為植物灣,他們還給見到的各種地形取了名字。離開植物灣後,庫克一行沿岸繼續北航達1,800英里,途中曾三次登陸勘察,最後到達了澳大利亞最北角,在今佔領島登陸。他們以英王喬治三世的名義宣布澳大利亞東部為英國領土,並取名為新南威爾士。
庫克在航海日記里詳細地描述了他們在澳大利亞東部的見聞。他寫道,在這里「景色愉快宜人,旖旎多變,有崇山峻嶺、平原峽谷,還有小片草地」;「我們在好幾處望見裊裊炊煙,肯定有人居住」。他在談到那個巨大的海灣時說:「在這個地方發現大量𫛟魚,使我想到要把它命名為𫛟魚灣」,但是「在這個地方,班克斯先生和索蘭德博士發現大量植物,使我想到要把它命名為植物灣」。
庫克等人於1771年回到倫敦,向海軍部做了報告。1774年,海軍部再次派他出航澳大利亞進一步探險。庫克率領「努力號」和「發現號」揚帆西航,1779年在夏威夷島上被土人殺死。
庫克對解開「未知南方大陸」之謎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史家們一般認為,庫克是發現澳大利亞大陸的「哥倫布」。從上面的史實中,可以清楚地看出,荷蘭人揚茨才是真正的「哥倫布」,而庫克只不過是「亞美利哥」。這樣的評價應當說是實事求是的,公正的。
淪為英國殖民地
英國從1717年開始,一直把本國重罪犯人流放到北美殖民地去。1783年,北美殖民地贏得了獨立,英國喪失了北美流放地。這時,英國社會因工業革命和圈地運動大規模地進行而陷於動盪的局面,犯罪率日益升高。擁擠在囚船上和監獄中的犯人發生了瘟疫,並有向農村蔓延之勢,而犯人暴動又屢屢發生。如何處置犯人成了當時執政的皮特政府急待解決的問題。
1779年,曾經隨同庫克發現東澳大利亞的約瑟夫·班克斯向下議院的一個委員會建議,把東澳大利亞的植物灣地區作為流放地。英國政府採納了班克斯的建議。1786年8月,內務大臣悉尼勛爵宣布東澳大利亞為刑事犯和政治犯的流放地,並指示海軍部做准備,以便把第一批犯人運往澳洲。接著,英王任命阿瑟·菲利普上校為新殖民地的第一任總督兼駐地司令官。
1787年5月13日,菲利普總督率領212名海軍陸戰隊員,押送575名流放犯離開英國,於1788年1月到達澳洲的植物灣。從此,澳大利亞淪為英國的殖民地。
英國變澳大利亞為自己的殖民地化費了半個多世紀的時間,經歷了流放犯殖民地和公民殖民地兩個歷史時期。
(1)流放犯殖民地時期(1788-1823年)
從1788年開始,英國把大批犯人陸續流放到澳洲。1788-1795年間,流放來的犯人為5,765人;1795-1810年間為6,525人;1816-1820年間為11,250人。最初30多年,被放逐到澳洲來的犯人總數達33,508人。據統計,在澳大利亞的白人總人口中,犯人、釋放犯及其後裔佔3/4以上①。
Ⅶ 在歷史發展過程中,英國是如何在澳大利亞建立殖民區的
在1770年的時候,英國的航海家,名字叫做庫克船長,意外的發現了澳大利亞的東海,後來就將這個地方命名為新南威爾士,宣布這片土地變成了英國的殖民地。英國打敗了西班牙的無敵戰隊之後變成了霸權,國家開始向海外殖民地擴張,在1840年的時候佔領了紐西蘭。
Ⅷ 連載13:(故事十)英國犯人是怎樣到達澳洲的
先講一個有趣的歷史故事。17、18世紀英國經常要把大量犯人運送到澳大利亞,起初是按照上船時犯人的人頭給私營船主付費。私營船主為了牟取暴利,便不顧犯人的死活。每船運送人數過多,造成生存環境惡劣,加之船主剋扣犯人的食物,囤積起來以便到達目的地後賣錢,使得大量犯人在中途就死去。更為嚴重的是,有的船主一出海就把犯人活活丟進大海中。英國政府極力想降低犯人的死亡率,但遇到兩大難題:如果加強醫療措施,多發食物改善營養,就會增加運輸成本,同時也無法抑制船主的謀利私慾;如果在船上增派管理人員監視船主,除了大大增加政府開支外,也難以保證派去的監管人員在暴利的引誘下不與船主進行合謀,這樣一來政府就賠了夫人又折兵。 其一,把經營者的特殊利益與企業的整體利益聯結起來,使兩者產生正相關的關系。通過產權這一核心紐帶,把經營者的個人利益納入到企業利益中,這樣一來,經營者在進行決策時必然就把企業利益放到第一位。� 其二,建立有效的法人治理結構。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是公司制的核心。要明確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的職責,形成各負其責、協調運轉、有效制約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董事會要對公司發展目標和重大經營活動統一決策。要規范董事會決策的程序、決策的責任,做到誰決策誰負責。有了這樣一種法人治理結構,就可以把「內部人」的特殊利益約束起來,使個人的特殊利益不能對企業決策產生決定性影響。� 其三,充分發揮監事會對企業決策的監督與約束作用。監事會是監督機構,接受出資者的委託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和經營者的行為進行有效的監督,並提出工作建議。監事會的監督包括對企業決策的監督。監事會有責任建立企業重大決策的監督機制,把事關企業發展全局的決策納入監事會日常監督工作之中。� 有了這樣一種制度,才能使企業發展有比較深厚的基礎,使企業的發展自動地找到自己的利益區域,避開各種陷阱。
Ⅸ 在英國留學如何申請去澳洲的旅遊簽證
可以去使館中心,也可以找旅行社代辦。澳洲簽證基本是3個月的,你的旅遊簽證最好是辦成訪友簽證,也就是要你在澳洲的朋友邀請你,需要你的護照,簽證,在英的銀行信,在讀證明,銀行流水單以及你澳洲朋友的在讀證明,銀行流水等等,最好提供機票和賓館的預定,這樣簽證的幾率會高一點。
Ⅹ 澳大利亞是什麼時候成為英國的殖民地的
早在1606年,已有兩位荷蘭航海家抵達並登陸過澳大利亞,他們是最早發現澳大利亞的外來人或者白人。1770年8月22日,英國航海家詹姆斯�6�1庫克和他的一艘船抵達澳大利亞東海岸,這位英國船長根據當時的英王喬治三世的《英王制誥》,宣布澳大利亞為英國殖民地,並首先採用了澳大利亞這個稱呼。澳大利亞現在有一家大學叫詹姆斯�6�1庫克大學(James Cook University),澳洲各地也有很多馬路和街道以詹姆斯�6�1庫克命名,很多地方也有他的塑像,紀念此人。
1788年1月26日,英國首批移民1350人乘坐11艘船抵達澳大利亞,之後,英國人逐漸建立起六個各自為政的殖民區(現在成為了澳大利亞六個州,可理解為六個省)。到1900年之前,當時的六塊地方使用同樣的貨幣(英鎊與便士),但各自發行郵票,彷彿六個國家一般。
1900年,全部六個英國殖民地的居民舉行了一人一票的全民公決,用投票決定是否把六個殖民地統一成一個聯邦國家(很有現在「網路知道」投票選答案的味道呢),投票結果是六個地方要統一,建立起一個單一的澳大利亞聯邦。1901年1月1 日,澳大利亞聯邦成立,同時通過第一部憲法。
由於1788年1月26日是首次有英國移民正式大批登陸的時間,且1月26日也是現在澳大利亞的國慶日,這個日子是澳大利亞官方和民間一致認定的澳大利亞建立時間。1988年1月26日,澳大利亞全國舉行過各種盛大的慶祝活動,紀念建立200周年,該年澳大利亞郵政發行的郵票的主題就是「澳大利亞200周年」。
但如果以何時成為一個統一的聯邦國家來算,澳大利亞的建立時間是1901年1月1日。2001年一月,澳大利亞發行的郵票和各種紀念幣的主題是「我們成為聯邦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