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南宋為何不擴張海權,把東南亞拿下,大洋洲拿下,輸入一半的百姓,可以作為抗元海外基地。再者可以靠海軍
歷史不是想當然的。再說了東南亞 , 大洋洲也就是澳大利亞 ,當地土著並不會把你當天朝上國供起來。 也許南宋很強但打敗與征服是不同的, zai北方強敵環視的情況下 你認為應該花費大量de人力物力在那些古人所謂的蠻夷之地上嗎? 移民一半, 南宋人口多則萬萬 國人故土難離古今一樣, 幾千萬人移民不毛之地,你以為是幾千萬個大米粒說帶走就帶走嗎 現如今移民幾千萬都絕對是個爛攤子何況當時 所以用不著金兵南下 皇帝已經不姓趙了
❷ 為何中國人這么多年來,都沒有發現澳大利亞
因為隔著大大小小的島嶼與半島。
澳大利亞離中國非常近,並不是隔海相望,而是橫跨東南亞地區的大大小小的島嶼和半島,中國人可以遠渡重洋。同時,中國古代的導航技術也很發達,在地理距離和導航技術上都沒有問題,中國人只是沒有發現澳洲大陸。
最後,澳大利亞缺水,是世界上最乾旱的大陸,飲用水主要來自自然降雨,依靠水壩供水。現任澳大利亞政府還禁止居民開采地下水,因為一旦開采出來,就很難恢復。當中國大陸的漢人移民到一個地方時,他們需要耕種土地。大部分在南海的中國人來自中國南部。當他們到一個地方,他們耕種稻田和水稻。
❸ 南宋三次北伐都失敗了,可能是哪些原因導致的
南宋三次北伐都失敗了,可能是哪些原因導致的?對於南宋的北伐,對於南宋歷代的君臣來說,可以說是欲罷不能,但也不能說是百害而無一利的事情,又是想休息的事情。那簡直是南宋上下銀通、花環,一代人想戴上眼睛,一代人又白搭,一代人又回來,不僅白搭,甚至還損失一倍,在金州面前跪下,跪得更低。那麼北伐作為南宋軍民的集體夢想,為什麼唯一的三次北伐一律失敗呢?
宋寧宗北伐昌黃北區。1206年,宋寧宗王朝在宰相韓卓的推動下發動了北伐。韓卓是北宋的冥想韓基五世孫,外戚恩音入官,宋寧宗爭奪皇位時有功,備受偏愛,成為宋寧宗權臣。開熙元年(1205年),宋寧宗任命他為宰相。當時蒙古逐漸崛起,多次侵略金國,大喜的韓卓認為這是個好機會,鼓勵宋寧宗開始北伐。但是這次北伐、朝野因為實力不足,正在草率准備。我認為,如果輕率地使用北伐意志堅定的神奇品質,就能戰勝「昌皇北區」。果然,北伐最終因准備不足和就業不足而失敗。然而,失敗後,南宋法院為了得到梅津,殺害北伐發起者韓卓柱,並「致函」。
宋力宗把狼引進房間。蒙古崛起後,在金國節戰敗的情況下,蒙古向宋理宗提出了延松滅金。與此同時,金國也以嘴唇錘漢為由,向宋力宗提議聯合抗戰。在這一選擇中,宋力宗當時以北宋養老金使用費完全忘記了北宋滅亡的教訓,拒絕了金國的提議,派兵北伐,與蒙古一起包圍了金軍。1234年,在宋蒙聯軍的夾擊下,金國滅亡了。32年後,蒙古軍隊來到杭州市,南宋投降了。1279年,南宋殘兵在崖山與蒙古決戰,最終失敗,南宋滅亡。
❹ 澳大利亞離東南亞很近,為何鄭和下西洋未曾發現
澳大利亞離東南亞很近,鄭和下西洋未曾發現,是因為澳大利亞當時情況和鄭和下西洋的目的相關。
澳大利亞是原始森林的狀態,吸引不了鄭和。澳大利亞大部分的國土都是比較乾旱,並不適合人類居住。我國歷史上很早就已經對海外進行了探索,在秦朝的時候,徐福就已經發現了日本島國。南宋人陸自立帶著一幫民眾到了爪哇國,也就是現在的印度尼西亞。而鄭和下西洋並不是為了開拓疆土,他的主要目標就是一個個成熟的城市。就算鄭和偶然發現了澳大利亞,看到的是原始森林的狀態,一片森林和未知名的動物和蟲,並不會想著去征服,而是直接改變方向,繼續航海,不會停留太久。
在第一次尋找鄰國成功以後,後面幾次他的心裡比較有數,路線也更加明確,鄭和總共出海七次,踏步的都是印度洋沿海的多個國家,最遠是到非洲國。這些路線基本沿著岸邊,並且是往同個方向,就離澳大利亞越來越遠。當時的風力和洋流,也都讓船隻往澳洲漂去,跟澳大利亞不太順路。
❺ 南宋為什麼重視海外貿易
第一.宋太祖建立宋朝,解除唐朝時的仿市界限,大大的發展了商業貿易 第二,指南針的出現.指南針出現,大大提高和促進了人類航海技術的發展,所以有很多中國商人通過指南針航海前往世界各國貿易. 第三,當時南宋已經喪失了中原,財政明顯比北宋少了很多,於是南宋皇帝就以海外貿易來增加國家財政收入.
❻ 澳大利亞人主要人種是
白人。
2006年人口普查中,白人佔92%,多數澳大利亞人的祖先是19、20世紀的英國移民,來自其他國家者也很多。
有37.13%的人自稱為澳大利亞人,接著是英格蘭裔澳大利亞人的31.65%、愛爾蘭裔澳大利亞人9.08%、蘇格蘭裔澳大利亞人7.56%、義大利裔澳大利亞人4.29%、德裔澳大利亞人4.09%、華裔3.37%以及希臘裔1.84%。
澳大利亞人口突破2400萬,海外凈移民成增長動力
據澳洲網報道,澳大利亞統計局2016年02月公布了該國人口多年來的變化趨勢,以及新移民對人口多樣性帶來的貢獻。數據顯示,澳大利亞人口近日突破2400萬大關,而海外移民對人口增長貢獻巨大。
據報道,澳大利亞統計局人口統計主管貝達爾(Beidar Cho)指出,澳大利亞在1901年成為聯邦國家,當時的人口為370萬。澳大利亞花了整整58年時間,才突破了1000萬人口。截至1964年,澳人口每隔4到5年增長100萬人。
貝達爾表示,在2003年末,澳人口達到2000萬,自那時起,每3年增長100萬人。據最新的數據顯示,2015年6月,在所有增長的澳人口中,海外凈移民數就佔了53%之多,而剩餘的47%屬於自然增長。
貝達爾還指出,自2006年起,海外凈移民就成為澳每年人口增長的主要動力。在2009年,移民對人口增長的貢獻達到峰值,占人口增長總數的66%。
澳大利亞統計局的數據還揭示了人們定居地點的變化軌跡。1901年,澳大利亞僅有兩個州的人口突破了100萬。其中,新南威爾士州140萬,維多利亞州120萬。2015年,新州仍是澳大利亞人口最多的州,共有人口760萬,緊隨其後的維州有590萬。
❼ 南宋為什麼滅亡
1、原因
一是宋朝沒有完整的長城防線,無法防守北方強大的騎兵。
二是宋朝面臨著有史以來最強大的敵人,並且一夥強與一夥。
三是宋朝接手的是一個國內四分五裂,動亂了二百多年的爛攤子。
四是宋朝的敵人接連不段,一個敵人剛剛把野蠻戰鬥力衰退下去。另外一個更加兇狠強大的敵人又崛起了。
五是偏偏強大的敵人崛起之時,剛好是宋朝主昏臣庸之時。以強大對手英明君主統帥的強大鐵騎。對付宋朝昏庸君主的軍隊。
2、簡介
宋朝(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是中國歷史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兩個歷史階段,歷十八帝三百二十年。
公元960年,後周大將趙匡胤黃袍加身,建立宋朝。北宋初期為了避免唐代末朝以來藩鎮割據和宦官亂政的現象,採取重文抑武的施政方針,一方面加強了中央集權,另一方面經濟文化空前繁榮。宋真宗、宋仁宗時期步入了盛世,1127年金兵大舉南侵,造成了靖康之恥,北宋滅亡。趙構在應天府南京即位建立了南宋。 後期抗蒙戰爭連年,到1276年,元朝軍隊攻佔臨安,1279年,8歲的小皇帝趙昺被大臣陸秀夫背著跳海而死,厓山海戰後,宋朝徹底滅亡。
❽ 鄭和下西洋的時候,為啥沒發現澳大利亞
鄙人認為鄭和沒有發現澳大利亞的原因在於以下幾個方面;
1、沿線大陸,駭浪驚濤
公元1606年杜伊夫根號,首次被記載登陸澳大利亞北部,而1770年庫克船長,首次發現澳大利亞東海岸,由此澳大利亞成為英國殖民地。所以從時間看,1606年到1770年,164年間,這些航海者有足夠的時間,利用航海時代的歐洲航船,獨特的適合遠洋的設計,以及朗姆酒價值的發現。海圖星圖的使用諸等。走出一條在駭浪驚濤的大洋里,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航路。
而庫克船長們則是在茫茫大洋中,亡命尋找黃金和珠寶,進而給歐洲的工業革命提供全球資源支持,給歐洲皇室提供揮霍的財富。所以就使命而言,庫克們更易發現澳大利亞。
❾ 為什麼古代中國一直沒有發現澳大利亞
1,鄭和下西洋都是成熟的路線,南宋時期的海圖就已經完全走完了鄭和的路線,包括最遠到達的肯亞。鄭和沒有開辟任何一條新的路線。
2,鄭和下西洋也好,之前的海上絲路也好,目標都是其他國家,怎麼知道外面國家在哪兒呢?很簡單,到了一個新的國家問鄰國有啥就可以了。當到了爪哇島,可以知道東方沒有什麼國家了,就算是有,也是摩鹿加群島那裡有倆小部落島國。至於澳大利亞,就算爪哇島的滿者伯夷國知道有那麼一塊陸地並告訴了中國人,就憑那裡是荒原一片沒有人煙,中國人就不會去。
3,哥倫布到達美洲其實並沒有多久。雖然第一次航行一共花了70多天,但是有多半是在已知的安全地區進行的航行,從西班牙的最後一塊屬地加那利群島到發現新的陸地,一共只有一個月而已。
4,哥倫布西航是有目的的,也就是根據他粗淺的地理知識推斷,在三個月之內應該可以跨越西部的大西洋到達亞洲,這是因為他算錯了地球半徑,而且前置條件是地球是圓的。而中國則沒有這樣的理論支持,這樣就很難發現孤立在外的地區,澳大利亞就是這樣。實際上發現澳大利亞是挺晚的過程,而之所以大家都去探索澳大利亞,恰恰是因為如果那部分沒有陸地,地球就難以平衡,所以一定有一塊南方大陸。而中國人不可能會根據這些就跑去探索新的陸地。
5,中國人就算發現了澳大利亞,也不可能會啟動殖民的歷史,因為明朝連大小、肥沃土地堪比一省的台灣都沒有殖民,這可是已經發現了超過一千年的土地。同樣的還有大小呂宋等。
❿ 南宋時北方人口大量南遷的原因
南宋末年,客家人參加了抗元起義,失敗後為逃避追捕,只得上山入林,形成了「逢山必有客,無客不住山」的格局。而在19世紀中葉,以客家人為主體的太平天國運動失敗後,大批客家人逃往東南沿海一帶,並進一步遷徙至東南亞、澳大利亞、南北美洲等地,開始了四海為「客」的生活。
(10)南宋為什麼澳大利亞擴展閱讀:
歷史大遷徙
元末,紅巾軍中以湖北人為主體的明玉珍部率十多萬軍隊入川,不少農民也隨之入川,拉開了「湖廣填四川」的序幕。到了明朝,政府也曾有意安排湖廣移民入川。
真正的移民高潮出現於清代。鑒於四川的殘破不堪,康熙皇帝頒布了《康熙三十三年招民填川詔》,下令從湘、鄂、贛、粵等地大舉向四川移民,這次移民持續了100多年,100多萬人湧入四川。在成都及川西平原各縣,外地移民占總人口的90%以上,而整個四川的移民人數則占總人口的7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