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澳大利亞GDP靠什麼產業支撐的
澳大利亞的主要經濟來源是靠國際貿易。澳大利亞是世界十大農產品出口國和六大礦產資源出口國之一。小麥出口量高居在於世界第二位。主要出口商品有煤、黃金、鐵礦石、原油、天然氣、鋁礬土、牛肉、羊毛、小麥、糖、飲料等。主要進口商品有航空器材、葯物、通訊器材、車輛、原油、精煉油和汽車配件等。
澳大利亞的主要貿易對象有中國、日本、台灣、美國、紐西蘭、香港、德國、英國、南非、沙烏地阿拉伯、印度、韓國、新加坡、印度尼西亞、巴西等。其中,日本、美國、紐西蘭、中國及新加坡為澳大利亞最重要的貿易夥伴。
2. 在歷史進程中,澳大利亞的民族經濟是如何形成的
澳大利亞的民族經濟是如何形成的?以下內容將為大家講述澳大利亞的民族經濟的形成過程。
19世紀50年代的「淘金熱」,使澳大利亞的民族資本主義經濟開始了第一次起飛,並通過這次經濟起飛從根本上改變了它的殖民地面貌,更進一步向著獨立方向前進。它吸引大批移民,其中有不少人是企業家、銀行家、工程師、熟練技術工人、農業家、牧業家、教育工作者和各種知識分子、專門人才。這樣就把英國的先進生產技術和先進管理經驗又一次帶到了澳大利亞,與此同時,也把巨額的資本帶了進來。
為了適應經濟政治和軍事發展的需要,澳大利亞在19世紀下半葉還大力發展通訊事業,到70年代末,各大城市間都互通電報。到19世紀90年代形成了以悉尼和墨爾本為中心的全澳電訊網,並統一了各殖民區的郵電業務的管理。澳大利亞也建立了自己的全國性的商業網和銀行網。全澳統一市場的出現以及鐵路網、通訊網、商業網和金融網的形成,標志著各殖民區之間內在經濟聯系極大地增強了,使澳大利亞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有機經濟體。
以上就是澳大利亞的民族經濟形成的主要過程。
3. 澳大利亞地理因素對經濟的影響
澳大利亞
1) 位置:120`W-150`W`
2)地形:東部(大分水嶺) 西部高原 中部平原(大自流盆地和北艾爾湖,地下水資源豐富)
東部:大分水嶺,全國最大河流墨累河發源在其西側,注入印度洋。
西部:低矮高原,佔全國面積一半。
中部:平原,有大自流盆地和地勢最低處艾爾湖。
3)氣候:呈半環狀分布(乾燥面積廣) 冬季溫暖利於牲畜安全過冬,南回歸線穿過大陸中部,受副熱帶高壓影響,廣大內陸和兩部乾旱,為草原和沙漠,天然草場約佔全國總面積的3/5
地中海氣候:西風帶和副熱帶高壓的交替控制
熱帶沙漠氣候:正常(副熱帶高壓控制)
不正常(西澳大利亞寒流,大分水嶺東南信風的背風坡)
熱帶雨林氣候:東南信風迎風坡 東澳大利亞暖流
樹林-草原-荒漠 降水沿海向內陸遞減
註:澳大利亞氣候呈半環狀的原因:
①北部西北季風與東南信風影響,降水季節性變化。
②東部迎風坡降水豐富,低緯度形成熱帶雨林氣候,南部為亞熱帶濕潤氣候;背風坡降水減少,草原向沙漠過渡。西風帶控制區形成溫帶海洋性氣候。
③南部副熱帶高氣壓帶與西風帶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氣候,向內陸過渡為草原、沙漠。
④西部常年受副高影響,降水稀少,形成沙漠氣候。
大陸乾旱面積廣其原因主要是:南回歸線橫穿大陸中部,終年受副熱帶高壓控制,下沉氣流
東部大分水嶺的屏障作用縮小了東南信風和東澳大利亞暖流影響,西部寒流影響。
澳大利亞的氣候特點,植被帶分布及形成原因:半環狀 降水由東南北三方面向內陸呈半環狀遞減
由沿海的森林向內陸逐漸過度為荒漠帶
4)經濟
有現代化的農牧業和工礦業,羊毛、小麥著名世界,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煤和鐵礦石出口多,被稱為「坐在礦車上的國家」,目前,服務業大大超過農牧業和工礦業成為經濟支柱。
分布:國土東南部和西南部草原地區
經營方式:種植小麥和牧羊混合經營
主營牧羊帶:墨累—達令盆地
農場是一個良性的農業生態系統。有利於保持土壤的肥力
農民可有效地利用時間安排農業活動,小麥耕作活動與牧羊活動交替進行
農業生產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和對市場的適應性
混合農業特點:主要是家庭農場、農場規模大、機械化水平很高,主要出口到英國
墨累—達令盆地農業不利條件及解決措施:處於大分水嶺西部,屬雨影區,降水
稀少,灌溉成為農牧業的限制性條件,政府實施西水東調促進發農業發展
城市:首都堪培拉,最大城市和港口悉尼。
農牧業
類型:混合農業 特點:以家庭農場為單位,農業規模大,機械化水平和專業化程度高,商品率
高,小麥和牧羊混合經營
優點:1.農場就是一個良性的農業生態系統,土地種小麥,牧草和休耕交替,有利保持土壤肥力
2.農民可有效地利用時間安排農業活動,小麥耕作活動與牧羊活動交替進行
3.農民可根據市場需求決定多種小麥還是多牧羊,生產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和市場的適應性
註:發展畜牧業有利的自然條件
1) 引水灌溉 地下水豐富 氣候適宜
2) 地形 澳大利亞中部平原地勢低平,土壤肥沃
3)氣候 冬季溫暖利於牲畜安全過冬,南回歸線穿過大陸中部,受副熱帶高壓影響,廣大內陸和兩部乾旱,為草原和沙漠,天然草場約佔全國總面積的3/5
4)河流中部平原 地下水豐富
5)無食肉猛獸,牲畜少天敵侵害
補: 特有動物
種類:具有古老性和獨特性,如袋鼠、鴯鶓、鴨嘴獸。
原因:位置孤立,自然條件單一,動物演化緩慢。
人口分布與環境的關系
人口城市分布在東部沿海地區,中部和西部內陸地區人口少,東南沿海氣候溫和濕潤、宜人,交通便利,開早工農業發達;內陸和西部氣候乾燥,東北部濕熱,有大堡礁不利建設港口。
4. 二次疫情沖擊澳大利亞經濟復甦,疫情之下經濟如何復甦
澳大利亞經濟學家李微11日說,目前,中國經濟正在發展,並將迅速反彈。在新的流行病之後,中國是經濟復甦的關鍵。她是悉尼大學商學院的講師,她曾在世界銀行從事水資源保護和可再生能源領域的研究,她還在中國環境保護部和中國人民大學工作。二次疫情沖擊澳大利亞經濟復甦,疫情之下經濟如何復甦?
在最近的一段時間內她說在全球金融危機期間,我們國家是澳大利亞經濟復甦的最大捷徑。現在,中國的消費者已成為澳大利亞消費產品最大市場,這些消費裡麵包括了食品,美容和保健產品以及醫療,旅遊和教育等服務。
中國的消費支出是中國GDP增長的最大推動力,中國依靠數字技術和分散的經濟政策來刺激消費,而不是直接通過存款或債務融資擔保來刺激像澳大利亞這樣的支付。在今年5月1日的假期中,中國的國內消費強勁反彈,這將給國家的小企業帶來直接利益,所以李薇認為這次疫情帶來的金融危機只有中國能夠幫助澳大利亞經濟恢復。
5. 初中地理澳大利亞和美國經濟增長主要依靠服務業嗎
美國經濟主要靠國內市場、其次是新興高科技產業、戰略儲備物資壟斷以及操控世界金融市場。
一、國內市場
經濟增長決定於市場的增長,美國的經濟增長87%來自國內市場,只有13%依賴國際貿易,保證國內市場的繁榮穩定是美國經濟保持了20年快速增長的最重要因素。舉個例子,比如市場需要1萬台電腦,如果你生產了2萬台,那就不叫增長100%,而是叫浪費了。(中國卻把生產量作為衡量經濟的參數,這是社會主義國家的特色)只有一個繁榮穩定的社會,人民才對未來有希望,才有消費的慾望,才能帶來經濟的增長。
二、壟斷地位
新興高科技產業壟斷集團,代表是美國的微軟、新興互聯網企業、RB的高新機電生產企業,他們制訂標准與申請專利,然後向其他國家收取巨額的」知識產權稅」;
傳統的戰略儲備物資(包括能源、礦產)、軍火壟斷集團,他們掌握著操縱世界石油、礦產市場價格的能力,也就是所謂的世界定價權,石油漲價、鐵礦石漲價等等都是他們的傑作;
第三產業,也就是金融、文化產業壟斷集團,代表是巴菲特、花旗、軟銀、對沖基金、好萊塢、索尼唱片,他們操縱著世界的金融市場和流行文化趨勢,在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這一部分佔GDP的比例已經遠遠超過了50%,達到了60%-80%。高額的利潤來自對世界市場的壟斷。西方是對外壟斷,對內反壟斷。
三、經濟構成
美國經濟,75%是金融,廣告,出版,娛樂,運輸等服務行業,16%是汽車,電子,軍工等製造業,6%是農業,3%其他。
論在哪個行業,無論是農業,工業和服務業,美國都是用最新的科技,最新的知識來保持發展的勢頭,來吸引消費。所以美國也被稱為世界經濟的帶頭。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識經濟體系。
所以,美國的經濟增長靠國內市場的繁榮穩定發展,靠高科技來吸引國內消費增長,中國在知識經濟層面超越美國【不是單純數字GDP】還任重而道遠。
6. 澳大利亞經濟復甦按被迫下暫停鍵,是哪些原因導致的
澳大利亞政府原本將經濟復甦定在7月份,結果由於第2次疫情的再次到來,使得政府的經濟復甦計劃全面的暫停,使得澳大利亞的經濟本來已經遭受了重創,現在更是陷入了黑暗時刻。
沒錯,第2輪疫情爆發就是在維多利亞,而維多利亞這個周在8月初就已經進入了災難狀態,所有的防控措施全面升級,直接成了緊急戒備狀態,並且還對維多利亞州的首府墨爾本實行了宵禁。
7. 澳大利亞和紐西蘭,是靠什麼成為發達國家的
澳大利亞和紐西蘭都是白人統治的國家,前者是靠農業畜牧業,後者是靠高科技。
8. 澳大利亞是靠什麼發展經濟的
華人社團對澳社會的貢獻,希望未來兩國能夠共同前進,兩國人民友誼能夠不斷加深。
中國是澳大利亞第一大貿易夥伴、第一大出口市場和第一大外資來源國。中澳兩國在多個經濟領域存在互補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