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分水嶺的典型例子
大分水嶺
大分水嶺是澳大利亞東部新南威爾七州以北山脈和高原的總稱,位於新南威爾士州以北與海岸線大致平行,自約克角半島至維多利亞州,綿延約 3 000公里,寬約 160公里~320公里。它的最高峰科修斯科山海拔2 230米,是全國的最高點。在此以西發源的河流注入卡奔塔利亞灣和印度洋,以東發源的河流注入太平洋的珊瑚海和塔斯曼海。
大分水嶺南北走向,縱貫澳大利亞東部,它的北部處於熱帶氣候區,中部處於副熱帶氣候區,南部地處溫帶氣候區。這綿長的大山系像一座天然屏障,擋住了太平洋吹來的暖濕空氣,使山地東西兩坡的降水量差別很大,生長的植物也迥然不同。東坡地勢較陡,沿海有狹長平原,降水充分,生長著各種類型的森林。西坡地勢緩斜,向西逐漸展開為中部平原,這里降水較少,長年乾旱,呈現一片草原與矮小灌叢的景象。
大分水嶺南段悉尼西郊的藍山是一處著名的觀光勝地。大分水嶺的主峰科休斯科峰又稱大雪山,這里有一處巨大的水利工程,被稱為世界奇跡之一。大雪山水利工程就是建築大小水壩,控制融化的雪水。在大雪山水利工程的施工范圍內共建造了16座大小水壩,7所水利發電廠,為人類開創了變荒漠為綠洲的奇跡。
秦嶺分水嶺
秦嶺位於中國中部的東西走向的古老褶皺斷層山脈。西起甘肅省南部,經陝西省西南部到河南省西部。為黃河支流渭河與長江支流嘉陵江、[[漢江]]的分水嶺。長1100千米。甘肅境內的秦嶺西段山勢較低,山峰海拔2000米左右。叢山之間夾有成縣、徽縣、兩當盆地。嘉陵江上游以東的東秦嶺山脈走向為正東西向 ,褶皺緊密 、山體碩大 ,谷地窄小 ,平均海拔 2000 ~ 3000米左右 。主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為中國東部超過3000米的少數山峰之一,山頂有古冰川遺跡。
秦嶺北部渭河平原,其間有大斷裂,為北仰南傾的斷塊構造。主脊偏居北側,北坡陡而短,南坡緩而長。水系不對稱。山間多橫谷,為南北交通要道。寶成鐵路沿嘉陵江河谷穿過山地。秦嶺山地是中國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線。對氣流運行有明顯的阻滯作用。夏季濕潤的海洋性氣流不易深入西北,使北方氣候乾燥;冬季阻滯寒冷空氣的南侵,使漢中盆地、四川盆地少受冷空氣的侵襲。因此,秦嶺成為亞熱帶與暖溫帶的分界線。秦嶺以南河流不凍、植被以常綠闊葉林為主,土壤多酸性 。以北為黃土高原,1月均溫0℃以下,河流凍結,植物以落葉闊葉樹為主 ,土壤富鈣質 。
⑵ 澳大利亞的大分水嶺屬於什麼氣候
熱帶雨林,大分水嶺以東北段,常年受赤道低壓控制,高溫多雨,東澳大利亞暖流增溫增濕,延安有大堡礁。 亞熱帶濕潤性氣候(也可以簡單認為是亞熱帶季風),分布在大分水嶺以東中段。 溫帶海洋性氣候,分布在大分水嶺以東南段,延伸到塔斯馬尼亞島,受西風帶影響,以及東澳大利亞暖流增溫增濕的作用。
⑶ 澳大利亞東部分布著自南向北的什麼山嶺
澳大利亞東部的山脈叫大分水嶺,它為南北走向,對氣候分布等具有重要影響力。
⑷ 澳大利亞大分水嶺是怎麼形成的東部算是在板塊內部吧
大分水嶺是由於印度洋板塊和太平洋板塊長期作用擠壓形成的。印度洋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板塊邊界屬於相互俯沖型的消亡界,邊界處以海溝為主。大分水嶺確實位於印度洋板塊內部,是由於地殼擠壓形成的褶皺山,跟喜馬拉雅山脈那種板塊抬升型是不同的。
⑸ 澳大利亞西部的大分水嶺是屬於什麼地形那為什麼叫大分水嶺呢
澳大利亞西部的大分水嶺分西、中、東三大地形區,西部是高原,中部為平原,東部為山地,其名稱是大分水嶺。大分水嶺是澳大利亞東部新南威爾七州以北山脈和高原的總稱。
大分水嶺,位於新南威爾士州以北與海岸線大致平行,自約克角半島至維多利亞州,由北向南綿延約3000公里,寬約160公里至320公里,海拔一般約800至1000米,其中最高峰科修斯科山海拔2230米,是全國的最高點。
地貌
山脈東坡較陡,降水豐富,氣候濕潤;西坡較緩,處於背風位置,氣候乾旱。它是澳大利亞大陸太平洋水系和印度洋水系的分水嶺,其北部處於熱帶氣候區,中部處於副熱帶氣候區,南部地處溫帶氣候區。這綿長的大山系像一座天然屏障,擋住了太平洋吹來的暖濕空氣,使山地東西兩坡的降水量差別很大,生長的植物也迥然不同。東坡地勢較陡,沿海有狹長平原,降水充分,生長著各種類型的森林。西坡地勢緩斜,向西逐漸展開為中部平原,這里降水較少,長年乾旱,呈現一片草原與矮小灌叢的景象。它的最高峰科修斯科山海拔2230米,是澳大利亞全國的最高點。
水利工程
澳大利亞東部有自北向南縱貫的大分水嶺(海拔一般為800米~1000米),墨累--達令盆地處於大分水嶺的西部。從東部海洋吹來的濕潤氣流在大分水嶺的東側降下豐富的地形雨。在大分水嶺的西側,氣流下沉,降雨稀少。而墨累--達令盆地正處於大分水嶺的背風坡,因此,較為乾旱。為此,澳大利亞政府不惜餘力地修建水利工程,在雪河及其支流上修建水庫,通過自流或抽水,經隧洞或明渠。將南流入塔斯曼海的雪河水調入墨累--達令盆地。這就是澳大利亞文明世界的雪河調水工程。調水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其一是大大促進了墨累--達令盆地農牧業的發展;其二是產生了巨大的發電效益,電能輸送到堪培拉、悉尼等重要城市;其三是為調水建造的16座大大小小的水庫,點綴於綠樹雪山之間,形成了旅遊勝地;其四是西部的水質大為改善,生態環境宜人。
⑹ 澳大利亞的大分水嶺是怎麼形成的
大分水嶺,澳大利亞東部新南威爾七州以北山脈和高原的總稱,位於新南威爾士州以北與海岸線大致平行,自約克角半島至維多利亞州,綿延約3000千米,寬約160千米~320千米。它的最高峰科修斯科山海拔2230米,是全國的最高點。在此以西發源的河流注入卡奔塔利亞灣和印度洋,以東發源的河流注入太平洋的珊瑚海和塔斯曼海。
大分水嶺,是印度洋板塊和太平洋板塊長期作用擠壓形成的。
⑺ 澳大利亞大分水嶺東西兩側分別體現什麼地帶性
澳大利亞大分水嶺東西兩側氣候不同,自然帶不同,體現了非地帶性分異規律。大分水嶺阻擋水汽,西部氣候乾燥,形成草原帶和荒漠帶。
⑻ 澳大利亞有哪三大地形區,它們是怎樣分布的各自的主要特徵是什麼
澳大利亞大陸也可分為三個地形區:第一,東部山地。大分水嶺縱貫南北,海拔約800~1000米,東坡較陡,西坡平緩;第二,西部高原。是一片低矮廣闊的高原。面積約佔全國面積1/2以上,沙漠和半沙漠面積很大;第三,中部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最低處是埃爾湖(—12米)。地面河流很少,但地下水豐富,形成世界著名的大自流井盆地
⑼ 澳大利亞的大分水嶺是什麼樣子的地形 為什麼會促使悉尼夏季降水更多
大分水嶺是澳洲東部海岸附近自南向北的一系列山脈的合稱,長約3000千米,但並不是緊緊連在一起的,中間也有平地.高度不是很高,它的最高峰科修斯科山海拔才2230米.大分水嶺離著東部海岸線並不遠,所以夏季的雨水多在迎風坡,在澳洲東部,無論是布里斯班還是凱恩斯,或者悉尼墨爾本,幾乎都是上午海邊見到很多的雲,下午就移動到大分水嶺迎風坡一側形成降水.另外澳洲夏季東部沿海,受東南信風以及西北季風的交匯,降水很多,雨水充足.所以在昆士蘭北部還會形成一些雨林,在凱恩斯附近,有時還會有洪水.
⑽ 我們所說的分水嶺和澳大利亞的風水嶺有什麼關系嗎
毫無關系。。。。。。 分水嶺是指分隔相鄰兩個流域的山嶺或高地,河水從這里流向兩個相反的方向。在自然界中,分水嶺較多的是山嶺、高原,但也可以是微緩起伏的平原或湖泊,甚至有的河流成為兩個流域的分水嶺,分水線是分水嶺的脊線。它是相鄰流域的界線,一般為分水嶺最高點的連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