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汽車TPMS產品在澳大利亞和紐西蘭需要獲得哪些認證才能銷售。
澳洲和紐西蘭是兩個人口較稀少的國家,目前人口只有2300萬人口,但消費能力非常強。被人們普遍認識的SAA()其實是一個標准研究所,主管標準的制定和修訂。進入澳洲(包括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電子電器等產品必須通過該認證,在產品上打上認證證書編號,才能合法地進入澳洲銷售。
澳洲的產品安全檢測由國家認可的實驗室---NATA()實驗室,或CB會員實驗室測試,將測試報告提交各州的認證受理機構申請證書。目前,有資格受理認證申請的機構有7家(包括紐西蘭):
1)DepartmentofFairTrading,NewSouthWales(NSW)
2)DepartmentofMinesandEnergy,Queensland
3),Victoria
4)OfficeofEnergyPolicy,SouthAustralia
5)OfficeofEnergy,WesternAustralia
6)OfficeofElectricity,StandardsandSafety,Tasmania
7)MinistryofCommerce,NewZealand
經過以上其中之一認證受理機構頒發證書後,打上認證公司縮寫代碼和登記證號即為」安全標示」,例如「N12345」,表示由NSW頒發的證書,登記號為「1234
SAA認證有兩種標志,一種是形式認可,一種是標准認證。形式認可只對樣品負責,標准認證既要對樣品負責,又要對工廠的品質保證系統進行考核。
SAA認證的申請方式有兩種:一種是直接申請、一種是通過CB報告去轉。
『貳』 汽車銷售怎麼做
你考駕照是為主要!做汽車銷售要會開汽車!對汽車不了解這不是問題,每家公司的汽車不一樣,如果有機會上了,他們會培訓!
汽車銷售顧問必備素質:要做好汽車銷售,至少要做到「六懂」,即:
一 懂汽車 掌握構造、性能、性價比分析工具 二 懂市場 掌握行業背景市場大局與市場動態
三 懂營銷 掌握和恰當地運用市場營銷的精髓 四 懂銷售 掌握銷售流程銷售話術與銷售技巧
五 懂服務 掌握銷售過程服務與售後服務方法 六 懂客戶 掌握客戶心態消費心理與決策方式
要把汽車銷售做優秀,還需要「三有」,即:
一 有計劃 遵循銷售規律有計劃扎實推進工作 二 有技巧 遵循客戶心理針對性採取攻心戰術
三 有恆心 遵循成功規律不斷改進工作和提升
汽車銷售顧問以形象好、收入高、發展潛力大而廣受關注。有的人認為銷售顧問一個月只拿幾百元底薪,賣一台車才提成一兩百元,覺得銷售顧問職業沒什麼「錢途」;也有的人認為銷售汽車根本不需要什麼專業知識和技能,長得好會說話就能賣車。---這樣的觀念,是對汽車銷售工作的極度誤解!首先,關於從事汽車銷售工作的收入,我們不能停留在一個月拿多少底薪,賣一台車提成幾百元的層面上。如果抱著這個概念去賣車,是怎麼樣都不容易進入「高薪」階層的。汽車消費是連帶式的、終身的消費,客戶買車不可能僅僅只要買一台裸車(法律也不允許),購車客戶買車時都要涉及到金融、保險、裝潢、精品、附件、保養等領域,在使用汽車的過程中還將產生其他需求,而這些領域的業務,在4S店內部都是可以單獨獲得提成的,前提是銷售顧問除了賣車之外,還要掌握相關領域的銷售技能。如果裸車銷售提成只有100元/台,加上其他銷售提成,賣一台車的提成總數做到500元以上,並不太成問題。很多月收入過萬元的銷售顧問,並不是一個月能銷售超過100台車,而是其他工作做到位了,月銷售量也就是15台左右。另外,從事汽車銷售工作,不僅需要專業知識,還需要較高的綜合素質。一般4S店招聘汽車銷售員,都會要求應聘者應具備從業經驗,或者要有專業背景。因為很簡單,汽車銷售顧問銷售的是汽車和汽車相關產品、服務,汽車產品和服務具備很強的專業性(汽車是昂貴耐用消費品,不夠專業怎麼賣得出去?),汽車銷售的流程、方法和技巧,與傳統行業的銷售方法存在本質上的差異,沒有經歷過專業的訓練,4S店是肯定不敢讓新人上崗的。而恰恰是這么需要培訓的行業,95%的4S店 卻不具備自行組織系統培訓的能力。聘請專業培訓機構實施培訓的費用高達15000元/天,培訓一周的成本高達10萬元!如此高昂的培訓成本,致使多數汽車企業不願在培訓上投入。一旦人員流失,培訓投資就 送給他人了。因此,絕大多數人員進入4S店,因未能接受專業培訓,而內部人員亦多不願意教(因帶新人可能威脅自身利益),三個月內沒有業績而不得不主動放棄。上述原因,導致了汽車銷售人員流失率高,也給汽車銷售行業造成了一些負面影響:如「是人都能賣汽車」、「汽車銷售不需要培訓」、「銷售汽車不賺錢」、「干汽車銷售沒前途」等錯誤觀念被廣為流傳。上述說法從質的層面上理解是沒有錯的,但從量的層面上就無法理解。這也是造成為什麼有的人能做好,也的人被淘汰,有的人月收入過萬,有的人生存不下去的本質原因。
因此,系統的、專業的學習和培訓,對於做好汽車銷售工作,是十分重要和關鍵的
『叄』 想做汽車銷售,可是沒做過,怎麼開始
入門,首先你要對你應聘企業是什麼品牌的汽車有個了解,應聘成功後剛開始主要是對汽車參數的了解,而且要熟記,大概要花1~2個月時間背這些參數。然後企業會培訓你如何銷售(銷售技巧等等),最後就是考核,考核你對汽車參數的熟悉度和模擬演練。
其實汽車銷售入門很簡單,一點都不難.去汽車銷售公司應聘就行了,我當初進入汽車行業時應聘了三家公司.兩家沒要我,第三家要我了.當時我一不會開車.二沒任何汽車知識.連哪個是剎車哪個是油門都不清楚.但並不防礙我成為一名合格的銷售顧問.第三個月的時候通過我的努力賣了22台車,當時突破了我們店四年的銷售記錄.做了三四年的老員工都沒我賣得好.不排除有運氣的成份.但我認為自身的努力很重要.說真的,要做一名銷售顧問很簡單,但要做一名優秀的銷售顧問相當不容易,要懂的知識很多.很雜,很全面,比如金融保險知識.汽車專業知識,競爭品牌知識,二手車,精品以及汽車租賃,只要和車相關的都需要了解,比如音響.,輪胎等.還要懂其他的比如房地產,證券知識奢侈品知識,事時政治等等,我現在做了四年了越做越感覺自己知道的太少了,感覺這行業有自己學不完的東西.越做越喜歡這行業..至於經驗,能力我覺得起步時並不是特別重要.我們招人的時候就更看重他是否有一個學習的心態.是否努力,是否希望以這行業里創造出屬於他的天地.只要有這些,慢慢的很多知識,參數這些都會慢慢來,但勤奮努力一定要堅持,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只要你有這良好的心態.相信你一定會成功的!還有汽車銷售沒有些人想像的那麼高收入那麼舒服,加班是三天兩頭的事,也許一周下來有五個晚上在加班.晚上做夢還想著怎麼樣才能賣車,一周一天的休息都保證不了.說不定一個客戶電話你就等去公司接待客戶了,你要有這心理准備.但慢慢的老客戶維護好了,你就會相對來說輕松很多.靠老客戶介紹也許一個月的任務就完成了.
『肆』 如何銷售汽車
1了解客戶。知曉你的客戶為什麼要購買汽車,是自己用還是其他需求,在了解客戶動機的基礎上再行動,每個人都想成為購買者,但卻不希望別人向自己推銷。顧客的選擇取決於理性的分析及感性方面被你及你的產品所影響的程度,感性方面是為了讓自己感覺更好些,理性方面是要用車。
2精通汽車銷售技巧。基於對客戶的了解,正確的汽車銷售技巧是:相信自己並假設成功,然後站在客戶的立場上用自己的專業能力提供給客戶各種解決方案。
3調整心態。其實,你的態度和情緒都能被你顧客或合作者感受到。當你樂觀並且希望與他人的交流取得成功時,你就傳遞了一種積極的態度,而對方通常也會作出對你有利的回應。當你很消極,又想著最壞的結局時,你的態度就是消極的,顧客也很可能會躲開你。一切都從你的意識中流出,態度決定高度,是不變的事實。
4給出優質服務。現在眾多車企都會打出一個管理旗號:員工第一、客戶第二、股東第三,而所有的事實都表明一切以股東的意願出發,客戶最最重要。因為客戶不用依靠我們,而我們必須依靠客戶。當客戶找汽車銷售顧問時是幫汽車銷售顧問的忙,當汽車銷售顧問為客戶服務時卻不是在幫客戶的忙。
注意事項
汽車銷售顧問的自身提升
銷售汽車要熟悉汽車,至少要對汽車的基本結構和原理的精通。即使是接受過大學汽車專業的教育,也不一定對汽車熟知。所以連介紹都不行的話,怎麼去給顧客推薦汽車?其次,汽車消費與其他消費很不一樣,汽車屬於昂貴消費品,客戶往往是拿著積了很久的錢來一次性消費買車,所以客戶心理會相當復雜。銷售做的就是客戶心理的工作,不懂客戶心理的銷售員必定賣不好車。
再次,汽車的銷售和服務,有其特定的模式和流程,不熟悉的這些規則的話,根本無法再汽車公司內辦事,而最為關鍵的問題是,汽車企業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培養員工,企業需要的是基本功扎實到位的「成品」人才。銷售是做客戶工作的,銷售人員的素質是決定銷售業績與成敗的關鍵。當客戶認為您不符合他或她的要求時,您的客戶就變成了他人的客戶。
在這樣的競爭激烈的市場,如果要取得好的業績,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就需要扎實的功底,專業的技能,這樣才能得到客戶認可,得到公司中用,獲得發展機遇。目前4S店中20%的現有汽車銷售人員將被無情淘汰出局,因為他們不長進,而客戶卻在飛速地學習!如果被客戶超越,銷售人員顯然是多餘的!汽車銷售行業不缺人,但是十分需要懂車、懂銷售、東客戶的人才。而這一切如果用三五年時間去積累的話時間成本實在太高,因此,參加系統培訓和學習,全面完善各方面的基礎和能力,相當的必要。
『伍』 在澳大利亞如何找工作
澳洲的職位可以分成兩大類, 一類就是普通的公司職位private sector, 一般的申請只要一封cover letter 和一份簡歷就夠了。
另一類是public sector, 就是政府, 公共機構和慈善機構等. 這類工作申請比較麻煩, 耗時較長, 兩個月以上極普遍. 除了cover letter& resume, 至少還需要一份針對所有selection criteria 的陳述. 比如我申請的一份queenland州的職位就是這三個文件, 加一份簡單的申請表格OK了, 但很多NSW的職位就麻煩的多, 要先聯系索要information package, 收到後填寫n多表格, 包括最重要的 selection criteria addressing和personal statement, 再寄回去, 等等. 需要提醒你的是, 不要輕易的申請不太符合你經歷的public sector職位, 因為public sector application極耗時間, 一兩天一般是搞不定的(我指純粹填表格時間). 如果你草草揮就, 那是浪費大家的時間. 我第一次申請public sector 就被中介將申請退了回來, 曰: 太短!!呵呵, 極糗, 又花費兩天時間重新寫.
另一種分類方式是permanent position , contract position or casual/part-time position. casual/part-time一般是給labour工准備的, permanent position就是常見的長期職位, 而contract position就是」合同工」, 嘿嘿. contract position一般3個月到一年, hourly rate比較高, 經常比同級permanent position高出50%以上, 但一般沒有假期等福利. 在IT業, 總量的30%, 新職位的50%以上是contract position, 並且比例還在逐漸升高. 這種職位國內基本見不到, 因為大家都是一拍兩散. 這邊不同, 如果你理由不充分的要開除雇員, 被告上法庭就極麻煩了, 而contractor簡單多了, 按contract來, 一般多陪點錢就是了.
澳洲的被廣告出來的大部分職位 (絕大部分private和一些public) 都是通過中介走的. 中介從僱主那裡收錢, 不收你的, 如果收你的, 那肯定是chinatown的中國人中介, 勸你別去. 工作廣告主要是通過兩個媒體: 報紙和internet. 對於IT, 一般在jobnet.com.au也就夠了; 對於accounting, SydneyMorningHerald是需要的, 再加上seek, careerone等網站就差不多.
重要的是, 被廣告出來的工作只佔總量的約30%, 剩下的就是hidden market. 不用驚訝, 原因很簡單: 成本. 自己發廣告招工是極耗時間和精力的, 遠比很多人想像的更耗, 這個俺深有體會; 找中介代勞很費錢, 至少是職位的幾個月工資, 如果是contract職位, 那15%-30%就會落到中介口袋. 所以僱主們僱工一般是這樣: 首先內部promotion, 不成就從自己的network中尋找(老闆或雇員介紹), 再不成就看自己收集的簡歷中有沒有合適的(job seeker 主要聯系得來), 最後不得已才打廣告或找合作中介. 好好思考一下這個裡面你能研究出點兒什麼??
2 求職材料
簡歷的重要性就不用俺多說了. 遺憾的是, 很多人恰恰就不夠重視這個. 這可是敲門磚啊, 酒香還怕巷子深呢!!
教你寫簡歷的文章一抓一大把, 我就說一些關鍵的.
一, 篇幅, 4頁左右, 如果你的經歷實在很豐富, 就看著延長好了, 6到7頁也就最多了
二, 格式清晰工整, 內容重點突出. 別指望僱主費這個精神在你的簡歷中來回搜尋興趣點, OK?
三, 不僅需要experience, 還要achievement, 盡量量化
四, 按重要順序排列, 比如我的簡歷的sections順序如下: Career Profile, Professional Skills, Professional Certificates & training, Working Experience, Ecation, Hobbies, Referee List 舉個例子, 不一定適合你.
五, Referee很重要, 至少要有一個本地人. 如果條件不允許, 也不一定非要你的manager/supervisor不可. 甚至朋友都行, 但千萬別放上一個連英語都說不好的」本地人」. Referee的數量一般2-3個, 不要超過4個.
3 找工最佳時間
受聖誕節影響, Job Market 從每年的12月初開始進入低潮, 中介在網上的虛假廣告猛增. 澳洲人的聖誕假期至少要三周, 好公司就更多了, 所以一直到來年的1月底, 市場才復甦, 同時2月和3月成為尋找新雇員的高峰期. 所以, 在國內過春節可不是一個好主意, 嘿嘿.
另外, 還有很多公司在7月份報稅期結束後, 在8, 9 月份就開始招工, 也是一個小高潮.
其它的月份就相差不多了
4 招工廣告與中介
前面講了Hidden Market, 結論是說, 你能見到的job ad只佔總量的30%甚至更少, 並且這部分工作被掌握在中介手中, 你必須與大量的競爭者爭奪一個名額. 而我們稍加研究就知道, job ad多為中高級職位, 適合我們的junior職位少的可憐.而事實情況是, 很多中高級職位在被廣告的同時, 基本上已經被中介手中的長期合作夥伴或者中介的contractor拿走了
於是我們不得不在這個狹小的范圍內爭得頭破血流…..
用實際的數據舉例. (我以前從BrainBox看到的, 憑記憶寫出來, 可能與原文稍有出入) 一個job ad平均會收到80到200份申請, 其中合格者比例已經由30%下降到15%左右(大概是新移民逐漸增多吧), 這是第一個十選一過程, 剩下幾十個; 中介在這個縮小的范圍內篩選, 首先聯系申請人, 這時如果你的英語詞不達意, 那就對不起了; 通過中介的面試, 范圍被縮小到3至5人, 被推薦給僱主面試, 由僱主做最後決定.
不幸的是, 俺們多數被兩座大山擋在了層層篩選之外: 英語和本地經驗.
一言以蔽之, 大量的工作在尋找圈內人, 同時大量的圈外人在爭搶少量的職位. 幸運者寥寥.
話說回來, 我的意思可不是說中介沒有用, 我的意思是說, 中介對圈內人的作用無可替代, 不過對我們的作用就小了很多. 我還是有幾個朋友通過中介找到理想工作的.
5 工作申請步驟
不要浪費你的時間在不太符合你經歷的廣告上. 經常看見有人說已經發了300封500封甚至上千封申請的, 這個數量夠俺發上個幾年的, 因為我每天最多才發出過5封申請. 當然, 多多益善, 但我不贊成撒網式的做法, 就是發出1000封我也不會有任何成就感, 只會有失敗感. 如果你跟我感覺相反, 那你就是在重復申請這個工作, 而不是真的找工作.
正確的工作申請過程應該是這樣的:
1, 找到適合自己的job ad, 對國人來說, 通常要比你國內的職位低一兩個檔次;
2, 發郵件申請;
3, 過幾刻鍾或者幾小時, 打電話確認, 有機會的話就盡量多說, 像你的相關經驗啦, 職業資格啦, 過去項目與這個工作的相關性啦等等, 總而言之就是try to make a deep impression but don』t annoy people.
4, 幾天後, 如果沒有收到回信, 再打電話
5, 再打電話…
6, ……
7, 咱還是放棄算了, 專攻下一個。
希望回答對你有幫助,望採納。
『陸』 2021中國汽車流通行業年會聚焦新銷售模式
12月3日,由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主辦的「2021中國汽車流通行業年會(博覽會)」在海口國際會議中心隆重舉辦。作為本次大會的特色亮點和重要組成部分,大會國際圓桌會議同期舉行。
受全球范圍內的疫情影響,本次國際圓桌會議使用視頻形式雲上進行,中國、歐盟、美國、法國、德國、澳大利亞、日本、義大利等國家和地區的行業領導者通過視頻形式對大會的成功召開致以問候和祝福,共同聚焦汽車新銷售模式,為行業發展注入國際觀點。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會長 沈進軍
沈進軍指出,未來五年,經銷商在業態環境、經營模式等方面,都將面臨極大的轉變,有一些變化甚至是根本的、顛覆的,直銷模式是諸多變化中最為關鍵的。「在中國,《汽車銷售管理辦法》明文規定,現有經銷商網路的廠商,必須和經銷商經過探討並形成一致意見,才能直接銷售車輛給消費者」。
在海口年會中,商務部消費促進司二級巡視員宋英傑表示:從汽車流通模式來看,授權銷售仍是汽車銷售的主渠道,汽車電商、直營等非授權銷售也不斷發展,其影響無疑有積極的一面,促進了汽車市場競爭、提升汽車流通效率;「同時,我們也非常關注,模式變化帶來的其他方面影響,希望模式創新盡量給汽車市場各參與方帶來共贏,使廠商關系更加和諧,各方應嚴格遵守《汽車銷售管辦法》等法律法規,避免任何一方不合理地利用優勢地位,傷害其它相關方的利益。」
沈進軍會長在本次會議中重申了對於新銷售模式的重視態度,他表示: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對於經營模式的探討,一直保持開放的態度,並積極地探索對消費者、經銷商、廠家等主體有益的、可持續發展的模式。
協會將積極、踴躍地參與到國際國內關於新銷售模式的探討中。在銷售模式多元化的趨勢下,廠家應該本著誠信、公平原則,秉承誠懇、開放的態度,與全體經銷商共同協商,充分溝通。協會反對任何罔顧合作者利益、只考慮一方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為。
面對全球范圍內的行業轉型與市場挑戰,大會國際環節為各國行業經驗的交流提供了一個高質量平台,各國代表對汽車新銷售模式的深入探討引起與會嘉賓和參會成員的一致關注與好評。在未來,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將繼續秉持發展理念、踐行行業責任,與全球同行業夥伴一道,直面挑戰,為新格局、新機遇、新挑戰下的汽車行業發展全力以赴。
『柒』 汽車怎麼做銷售
、據說從事汽車銷售的人是最早擁有汽車的人。因為在這個行業,會有一些特價車,會有一些獎勵車,或者一些特別好的機會,能以較低的價格買到一台好車,其他行業的人是沒有的!
2、汽車行業的培訓最專業,可以說是其他行業都沒有辦法比的,銷售就有9大流程,而且流程的每一個環節都非常講究,只要從事過汽車行業,其他行業的銷售很輕松就能勝任。
3、汽車行業升職快!只要你努力,很有可能2年後你就會成為領導,甚至有更快的。這是其他行業難以替代的。
4、汽車行業的從業人員收入在當地收入水平處於中等偏上水平!收入上不封頂!很多人一個月過萬很正常。
5、從事汽車行業人脈廣,因為能買車的都是有錢的人,你賣的車越多,人脈越廣,人脈越廣,路越好走。為未來自己創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6、從事汽車銷售沒有太高的門檻,只要努力,只要認真,你就能成為銷售冠軍!學歷不是問題,重要的是能力。
7、從事過汽車銷售的人,即使轉行,適應能力超強!其他行業的都是搶著要!跨界也是英雄!
『捌』 澳大利亞產險公司NRMA如何做車險品牌行銷
看看NRMA的例子,它不只讓你知道它的產品特色,還用很有創意的方式,來告訴消費者「我有哪裡比較好」。 一、《NRMA Car Creation》 一輛車,有成百上千的零件組成,但澳大利亞的消費者卻以為保了車險,這些就全保了,卻不知道有許多的汽車保險,並沒有涵蓋例如:輪胎、避震器或是方向盤的零件在內,只承保了車體,而NRMA的保險范圍,則是包含了這些別的產險公司所沒有承保的零件。這個看似合理,卻被消費者忽略的差異,NRMA把它突顯出來。 NRMA不是用傳統的方式,拍一支廣告片,或是製作美美的DM,而是選擇了用別人不承保的,各個廠牌大大小小的零件,由消費者挑選、組成一輛拼裝車,一輛真的可以開上路的車。 這個活動整合了網站、臉書app、戶外互動裝置、還有實體,讓消費者可以透過這些平台挑選「你的保險想要包含哪些零件?」的訊息或是選擇「你想要皮椅還是冷氣?」,最後,票選的零件,就組成了可能是「豐田的車頭、雷諾的車尾、日產的車門、本田的方向盤…」,一輛史上獨一無二的拼裝車,這部長相怪異的車,甚至還上了車迷心中最權威的汽車殿堂節目──Top Gear。 二、《NRMA My Car is Your Car,我的車就是你的車》如果你跟我一樣,以為保了保險,任何人開你的車都可以獲得理賠的話,你可能要好好查查你的保險范圍了。 NRMA找了一個普通人Tom,給他一輛經過重新塗裝,貼滿大頭貼的VW Golf,開著它在全澳大利亞到處趴趴走。當你在路上看到這輛一眼就可以認出的車,舉手招呼,他就會停下來讓你開。 更特別的是,在車內裝了攝影機,把每一位駕駛者與Tom聊天過程的畫面錄下來,成為網站內容的一部分,甚至某些片段還被剪輯成廣告片,在電視上播出。同時,Tom也會隨時利用google map、在facebook上check in,或是利用twitter告知你這輛車目前的行蹤,你看,是不是很貼心。 除此之外,如果你在臉書上分享這個活動訊息,就有機會得到一輛貼著你和朋友大頭貼的VW Golf。保險,是一種不講人情只講法的行業,你以為你該有的保障,如果沒有清楚載明在合約條文上,即使當初幫你承保的業務,是從小跟你一起穿開襠褲長大的鐵哥們,很抱歉,你一個蹦子兒也別想從保險公司那兒拿到。但對普通老百姓來說,偏偏法律又全都是艱澀難懂,差一個字,意思就全部相反的條文,實在讓人很難以親近。
『玖』 澳大利亞的汽車品牌
提到霍頓,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是孫楊的手下敗將,那個無恥的澳大利亞游泳運動員?
但是,對於車迷來說,曾經制霸澳大利亞汽車市場的老牌汽車生產製造商霍頓(HOLDEN),才配叫這個名字。在澳大利亞,霍頓汽車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個獅子LOGO的霍頓汽車是澳大利亞人最為熟悉的汽車品牌。
另外,盡管Commodore曾經是動力充沛且富有駕駛樂趣的代名詞,是無數車迷心目中的一代神車。但抵不住時代在變化。小排量車型地位漸長,油價上漲,SUV車型流行起來,新能源汽車大勢所趨。霍頓沒有跟上時代變化,時代便拋棄了霍頓。
『拾』 澳大利亞人怎麼工作
澳大利亞人大都肥胖,尤其是婦女。
在街頭的咖啡座,默數胖婦的比例,細算之下,如果是中年婦女,三人行必有一胖婦;至於青少年,大概五、六個之中也有一個。以至於象我這樣的中國胖子在澳大利亞是「小巫見大巫」了,只能算是標准身材;而中等身材的中國人來到這里簡直好像是營養不良。
走在澳洲街頭,見一個極其肥胖的女士穿著非常寬大的裙子,形似一個巨大的圓形的鳥籠。而那些穿著T恤、沙灘褲,頂著大肚子的男子,肥胖得連走路都困難。看那身材兩頭尖尖、中間胖胖的,極像澳大利亞的「袋鼠」。
傳說昆士蘭州有一個肥婆重330公斤,平時行動都十分困難,有一次在家中小心摔折了腿,不能動彈,當醫務人員趕到她家,都無法把她從家裡抬出來,最後無奈只得拆掉一面牆。可到了醫院又找不到一張合適她的床,只能躺在地上進行治療,可見這個肥婆的厲害。
澳大利亞人運動機會甚多,遠足、游泳、風帆、球類活動,照理應該人人健康,不致痴肥。導游說,澳大利亞肥胖者多,主要與飲食習慣有關。澳大利亞人喜愛吃雪糕和甜食,常見街頭肥胖的少女、女童,以至中年婦女,都手持一雪糕筒或雪糕條,吃得津津有味。有的人還手持兩筒,吃完一筒再來一個。此外,薯條、漢堡包、炸雞塊等高脂肪、高熱量的食品,都是致肥胖之物,他們樂此不疲;另外,長期以來,澳大利亞人還有不用早餐、狂吃晚餐的習慣,難怪肥婆之多了。澳洲優質的乳製品和啤酒讓澳洲成為醉漢的天堂,也是肥胖人士的數目一直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據說另有澳大利亞人種的基因關系,人體中缺少一種氨基酸的成分,所以怎麼節食也瘦不下來。
澳大利亞似乎對於「纖體」並不熱衷。澳大利亞街頭,報章雜志不見大量「纖體廣告」,也不見街頭有健身商店,大都順其自然。據說這里180斤以上的女人有「亞級美女」之稱。然而澳洲人根本不在乎別人的看法,他們不以肥胖為恥。即便是「亞級美女」,在海灘上依然會穿上艷麗的比基尼曬太陽,依然會瀟灑自信地走在街上。
據說澳大利亞人是世界上最肥胖的。由於澳洲是個高稅收高福利的國家,優越的生活條件使得這里的胖人非常多。這里社會福利制度健全,上學不花錢、生孩子不花錢、買新房有補貼,其醫療、養老、生育等生老病死一系列大事都由政府或保險公司負擔。所以澳大利亞人生活得很安逸,隨之而來的是很多人非常懶惰。一些年青人不能吃苦,往往學沒有上完就輟學,以打工為生。即使人們沒有工作,澳大利亞政府也會保障他們有基本的生活水平,每月提供150澳元的救濟金,並安排參加培訓,然後介紹到相應的單位作雙向選擇。澳大利亞,地大人稀,政府鼓勵生育。小孩越多領取的救濟金就越多。但是一般家庭大都是2個或者3個小孩。
可以這么說,澳大利亞人工作並非為了糊口,他們掙錢只是為了更好地享受,對「存錢」一詞,自然是沒必要;說政府鼓勵人民消費,以增加就業為目的。假若你不花錢的話,存錢則需交利息稅。所以澳大利亞人沒必要存很多錢。
澳大利亞實行的是周薪制,據非專家數字,澳大利亞工人最低收入每周約400澳元。澳大利亞人每星期工作五天,通常在周四、周五發薪,更多的人們往往會在發薪的前一兩天就沒了錢用。本著這掙了錢不花也沒用的思維方式,自然會有掙了錢便及時花掉的普遍現象存在。像在澳大利亞這種司空見慣的生活方式,對有著根深蒂固的中國文化傳統習俗的中國人來講,恐怕是難以一時接受的現實。
澳大利亞工人最低收入每周約400澳元,即平均每天80澳幣,約合人民幣400元;中國工人最低收入每月約800人民幣,即平均每天27元人民幣。買一雙耐克球鞋,澳大利亞120澳幣,按最低收入,澳大利亞工人需工作1天半;中國230元人民幣,中國工人需工作8天半,1:6。買一台1.5匹的松下空調,澳大利亞1080澳幣,澳大利亞工人需工作13天半;中國3000元人民幣,中國工人需工作111天,1:8。買一套普通辦公套裝,澳大利亞120澳幣,工人需工作1天半;中國400元人民幣,工人需工作12天,1:8。買一台東芝手提電腦,澳大利亞2800澳幣,工人需工作35天;中國22000元人民幣,工人需工作815天,1:23。買一台29寸索尼全平彩電,澳大利亞699澳幣,工人需工作9天;中國6000元人民幣,工人需工作222天,1:24。去醫院生一個嬰兒,澳大利亞免費,政府額外獎勵7000;中國2000元人民幣,工人需工作74天……數字很枯燥,但說明問題: 普通人在澳大利亞生活比在中國生活容易, 況且澳大利亞人年均收入為41000澳幣,是最低收入的兩倍。
在澳大利亞買汽車,價格相當便宜,中國的普通老百姓也能享受。比如一輛奧迪八成新,或豐田八成新的轎車,僅需人民幣1萬元左右;如果是買桑塔納這一檔次的轎車,就更便宜了,僅需五、六千元即可。買一輛新豐田佳美小車,約25000澳幣,澳大利亞工人最多需工作312天半;而在中國則需450000元人民幣,工人需工作16667天。
從住房情況看,幾乎所有家庭都居住在郊外的別墅,有自己的汽車、花園。都是一套一套的,用柵欄或花木隔開,干凈整潔。一般家庭都有2-3輛汽車,交通相當發達。因此,就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每到下午5點過後車來人往,大街小巷十分繁忙。不一會,整個城市尤其是鬧市中心,就歸於平靜。沒有燈火輝煌,沒有卡拉OK,呈現出一片寧靜。這是因為,城市裡就只是辦公的地方,只有白天才感覺到城市這部機器的轉動。下班後,就小鳥歸巢,一片寧靜。
澳大利亞是人們能想出來的最安逸社會中的一種,是一個很福利的國家。這個國家最突出的特點,就是「中間大兩頭小」,也就是極富的人和極窮的人都少,中產階級多,國家超穩定,和平,不動亂,搞起文明的勾當極為方便。世界上任何國家要想成為一個穩定、安寧、社會治安良好、犯罪率低的國家,都必須加大中產階級的比例,使社會財富在民眾中成一種均衡存在的狀態,貧富之間沒有陡峭的山谷,人心間沒有不平的憤恨和仇視。如果社會財富分配懸殊很大,就會暗示天理「不公」,人心裡就會有刀劍。澳大利亞實行的是「資本主義的社會主義」,人到了18歲就有一個稅號,收入2萬元,交稅15%;收入4萬元,交稅21%;收入10萬元,交稅40%。掙的越多納稅越多。而窮,你絕不會「不聊生」,別說是質朴的良民,就是一個無賴和懶漢也一樣沒事兒,國家會養著你。這里有一個人性的基點,不是說不餓死人,而是要「養好人」。
中國經濟正在迅猛發展, 但法規卻跟不上, 成了「冒險家的樂園」。據報道13億人口的中國已有了五千萬的千萬富豪, 千萬富豪們在國內不可一世,有些現在已「沖出亞洲,走向世界」嘲諷起「海外的朋友」來。令人沮喪的事實是貧富懸殊急劇拉大,甚至富人迅速地一步步擠壓窮人的生存空間。有千萬富豪本來是好事, 可中國的千萬富豪有哪一個敢公開他的致富歷程? 有幾個千萬富豪可以公開傳授他的成功經驗?
澳大利亞也有億萬富翁,但最低收入的工人在當地也有足夠的生存消費能力,不致於望富哀嘆。澳大利亞沒有社會棄兒,街上的乞丐不是閑得無聊就是吸毒酒鬼,單身母親帶一小孩在家無須找工作,澳大利亞政府每周會准時自動匯她帳戶五百多澳幣,竟然比澳大利亞工人每周最低收入還多。也許帶大一個小孩的工作在澳大利亞政府眼裡比最低收入的工人要貢獻大。
現代澳大利亞已經發展成為世界上最為富有的國家之一。隨便問一個澳大利亞人,他們都會告訴你,這是世界上最好的國家。他們自豪地把自己的祖國稱為:「幸運之國」或者「上帝的土地」。
旅澳匆行中,的確感受了澳大利亞人放鬆、歡樂、悠閑的舉止心態,這與該國的高稅收高福利國策,國民享有的高福利待遇不無關系。而我們似難以真正放鬆下來,要面對太多的生存競爭,生老病死之憂!但我想,在內心營造一個放鬆、寧靜的心態,營造一片綠茵,不也是應對競爭、焦慮的良方嘛,或許真正的放鬆,才是釋放想像力、創造力的自由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