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澳大利亞 > 七下地理澳大利亞某牧場是哪個

七下地理澳大利亞某牧場是哪個

發布時間:2022-06-30 08:14:26

⑴ 國外的牧場哪裡最大澳大利亞的牧場怎麼樣

當然是澳大利亞了,就我所知那裡最大的一處足足有天津市那麼大

⑵ 澳洲純凈牧場位於澳大利亞的哪個地區

我們在澳洲喝到的牛奶以及酸奶無一不是淳厚天然的,沒有香精味,喝得出青青大草原的味道。

北半球迎來最熱天氣的時候,南半球澳大利亞的秋天卻已來臨。一直很嚮往澳洲大陸美麗的秋天,因為那裡有繽紛的色彩和純凈的天空。
我一直憧憬著壯闊草原上真正的牧場生活,放牛、牧馬、擠奶、割草,因為沒有切身體驗過,所以總對這種生活異常嚮往。今年5月到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牧場的旅行,讓我體驗到了真實的牧場生活,也了解到高品質的牛奶到底是怎麼誕生的。

到澳大利亞看牧場

在到達牧場之前,我們就已經被公路旁大片的草原震撼了。那些在藍天白雲青青草原的背景下悠閑吃草的牛羊,是自然、生態、純凈的最好定義。
維多利亞州(Victoria)位於澳大利亞東南端,首府為墨爾本,一直有「花園之州」的美譽。因為緊靠海洋,氣候溫暖濕潤,所以擁有良好的植被和豐美的草原,維多利亞州也因此成為澳大利亞最大的奶源地和奶製品生產地,全澳大利亞2/3的新鮮牛奶、乳酪和其他奶製品都來自這里的牧場。
維多利亞州的牧場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區和穆理(Murray)河流域,這兩個區域除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還有良好的灌溉系統,這就從根本上保證了牧草的豐美和畜牧業的持續發展。我們在維多利亞州參觀了兩個牧場,一個位於瓦南布爾(Warrnambool),另一個是位於科布勒姆(Cobram)的邁高(Murray Goulburn)牧場。
在邁高牧場,我參觀了擠奶、集奶、運奶到工廠加工的全過程,對澳洲乳業的規模化、現代化和數字化印象深刻。
當天,我們一早五點多就從住地坐車前往牧場。路上,朝陽在地平線處露出點點光芒,灌木叢像剪影一樣。天還沒亮,入秋以後的澳洲早晚很涼,但對牧場的期待讓我很是激動。
我們參觀的只是邁高乳業旗下的一個普通牧場。邁高乳業集團始建於1950年,是澳大利亞最大的乳品加工企業,擁有2700個奶牛場和分布在維多利亞省以及塔斯馬利亞省的8個生產工廠。這些牧場的規模從幾十頭奶牛到幾千頭不等,我們這次去的牧場是規模比較大的。

「牛性化」的養殖

到達牧場時天還沒亮,四周寂靜,只有擠奶車間亮著燈。一進車間,就看到一個轉動的巨大圓盤上站滿了奶牛,頗為熱鬧,每隻奶牛的乳房上都裝了自動擠奶器。奶牛們排著隊進入圓盤里一格一格的擠奶位置,進入後柵欄門會自動關上。奶牛的面前擺放著配好的飼料,工作人員將吸奶器固定在牛的乳頭上,然後擠奶器就會自動擠奶,擠出的牛奶順著軟管流到冷藏儲奶罐中。
待奶牛的乳房被擠空後,由於壓力的變化,吸奶器會自動掉落,這時候圓盤差不多轉了一圈,奶牛面前的飼料也吃光了。之後柵欄門會自動打開,奶牛就會走出擠奶設備,順著一條通道走出。觀看了整個過程,感覺奶牛們舒服愜意,有條不紊,從容安詳,看來擠奶設備設計得很「牛性化」。
為了保證奶牛的乳頭不受污染,很多奶牛的尾巴都被剪短,這樣就不會掃到乳頭上,牛尾上的穢物也不會污染乳頭。自動化的擠奶設備和清潔的生活環境不僅保證了牛奶的質量,同時也減少了奶牛患乳腺炎的機會。
我們了解到,在邁高牧場里,不幸患上乳腺炎的奶牛不會輕易使用抗生素,打了抗生素就必須停掉一個月的奶。這些措施都由維多利亞乳品安全局負責監管實施,該體系是世界上最嚴格的監管體系之一。
牧場主告訴我們,願意的話可以親手體驗給奶牛安裝吸奶器,同行的一位美女主動請纓,我很擔心她會不會被「洗淋浴」——奶牛隨時都可能抬起尾巴「噓噓」。我問牧場的人:「你被尿澆過嗎?」他笑著說:「當然。」「什麼感覺呢?」他想想回答道:「很暖和……」
我們在邁高牧場見到的奶牛不是那種最常見的黑白花奶牛,而是另外的品種。這種奶牛的產奶量不如黑白花奶牛多,但是牛奶的蛋白質含量更高,而且奶牛吃的飼料也比黑白花奶牛少。
在這里擠奶的奶牛都在哺乳期內,在這9個月的時間里,奶牛有豐富的乳汁,而在9個月哺乳期以外的時間里,它們會得到充分的休息。每隻奶牛的耳朵上都有編號和電腦晶元,在經過機器設備的時候,牧場通過掃描晶元可以得到每頭奶牛每天的產奶量和其他數據。擠奶完畢的奶牛從專門的通道走出,安裝在牆上的掃描儀可以根據牛耳朵上的電腦晶元得出今天的產奶量,從而配比出明天的飼料量,每隻牛各不相同。

好牛奶的味道

不知不覺太陽已經升起,天亮了,周遭的風景清晰起來。牧場門口有一片綠油油的濕地,白色的鳥兒在濕地上飛翔,周圍是一片樹林,形態各異的樹木被朝陽染上了金黃色。而擠過奶也吃飽了的奶牛們在溫暖的陽光下悠閑地或站或卧,很是愜意。遠處是無盡的綠色草原,就像一幅風景畫,讓人感到溫暖恬淡。
在看完給奶牛擠奶後,我們抽空到牛圈看了小牛。小牛們很可愛,長得就像小鹿。我一伸手,小牛就湊過來舔我的手指,像幾個月大的嬰兒一樣,搞得我母性泛濫。看奶牛們的奶都被擠奶設備擠空,我們都有一個疑問:「小牛們吃什麼呢?」牧場工作人員回答:「其實小牛每天大約只需要11升牛奶,而母牛每天可產奶30升,所以,不必擔心母牛們的奶都被吸走,小牛會因而餓肚子。其實就和人一樣,母親的乳汁也是越吸越多的。擠奶越多產奶也就越多,這些奶小牛根本吃不完。每次擠奶完畢後,會專門放出一部分奶來喂小牛。」
正說著,收奶的灌裝車來了。邁高牧場運奶的罐裝車都是冷藏車,運奶車每天出發前和運奶結束以後都會進行徹底清潔,看起來鋥光瓦亮。
運奶車到達以後,要等待擠奶完全結束才能裝奶。給普通奶牛擠完奶,清潔完擠奶設備後,工人們還要給剛剛生完小牛的奶牛擠奶,這些奶會被單獨儲存起來,那就是珍貴的牛初乳。
等擠奶車間清潔完畢,收奶車的司機就開始工作了。司機先將運奶灌裝車的運輸管拉出,連接在儲奶罐上,然後通過儲奶罐中的標尺觀察儲奶罐中的奶量,再取出運奶車冷藏櫃中的樣品瓶,給牛奶取樣。
整個運輸過程是全程冷藏的,保證牛奶從擠出後就是全密封冷鏈。只有滿足了這種運輸儲存條件,才能將牛奶製成巴氏鮮奶。
這時,小牛們終於可以開始吃奶了。工人們將給小牛准備的牛奶倒入一個特製的大桶,大桶周圍有很多橡膠奶嘴,小牛們爭先恐後地湊近奶嘴吸奶,吸得噼啪作響,一臉歡快的表情。
澳大利亞的牧場大多是世代相傳的產業,牧民們也都是邁高集團的股東,一百多年的信譽、責任以及邁高的榮辱與他們息息相關。牧場從草種的選擇、牧草種植到奶牛的喂養、擠奶都在精心控制之下,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以及現代化的養殖技術使這些牧民們臉上洋溢著安詳和滿足。
中國國內牛奶頻頻曝光質量問題,搞得大家談奶色變,而這次澳大利亞之行卻讓我看到了真正讓人放心的牛奶,它是與良好的自然資源、政府資金以及政策的支持、嚴格的監管體系和先進的設備分不開的。
我們在澳洲喝到的牛奶以及酸奶無一不是淳厚天然的,沒有香精味,喝得出青青大草原的味道。我常常想,在中國什麼時候才能喝上這樣的牛奶?

⑶ 七年級下冊 地理復習提綱

七年級下地理復習提綱
第八章、東半球其他的國家和地區
第一節、中東
●范圍:中東地區主要包括除阿富汗以外的西亞各國(沙烏地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敘利亞、黎巴嫩、約旦、土耳其、巴勒斯坦、以色列、埃及),以及北非的埃及。
1、 重要的地理位置:中東處在聯系亞、歐、非三大洲,溝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樞紐地位。其周圍有五海,分別是地中海、黑海、裏海、阿拉伯海和紅海。(P51圖8.3中知道:一灣二洋三洲五海的位置)
2、 豐富的石油資源:
① 中東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儲量最大、生產和輸出石油最多的地區。這也是一些大國爭奪的原因。
②石油分布:主要分布在波斯灣及其沿岸地區。
③主要的產油國:沙烏地阿拉伯、伊拉克、科威特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伊朗等。
④大部分由波斯灣沿岸港口用油輪運往西歐、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對世界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③石油輸出路線:(P53活動3 )
a: 運向日本(東行航線):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印度洋→馬六甲海峽→太平洋→日本
b: 運向西歐、美國(最短西行航線):
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阿拉伯海→曼德漢峽→紅海→蘇伊士運河→地中海→直布羅陀海峽→大西洋→西歐、美國
C:運向西歐、美國(較遠的西行航線):
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阿拉伯海→印度洋→繞過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大西洋→西歐、美國
3、 匱泛的水資源:是戰爭的導火線,是本區發展農業的制約因素。中東地處北回歸線穿過的大陸西岸和內部,終年炎熱乾燥,以熱帶沙漠氣候為主,僅在地中海沿岸分布著狹小的地中海氣候。匱泛的水資源對中東各國的生產以至人們的生活帶來很大的影響。
中東地區氣候乾燥(主要有地中海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亞熱帶和熱帶沙漠氣候,其中熱帶沙漠氣候的特點是:全年高溫少雨)河流稀少,分布不均,多國共用。
4、 中東的人種主要是白色人種。伊斯蘭教、基督教、猶太教都把耶路撒冷看著聖城。
5、 中東多數國家和地區的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信仰伊斯蘭教,這些國家被叫著「阿拉伯國家」。波斯人主要分布在伊朗,信仰伊斯蘭教。猶太人主要分布在以色列,信仰猶太教
6、
§2、歐洲西部
1、 發達國家集中的地區:歐洲西部指歐洲的西半部,占歐洲面積的一半多,人口稠密,國家眾多,絕大部分是發達國家。
2、 歐洲西部有個區域性組織,叫歐洲聯盟(歐盟),其成員國有27個,都是發達國家,歐盟在世界經濟領域和國際政治舞台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人們使用統一的貨幣叫 歐元
3、 英國的首都是倫敦,法國的首都巴黎;德國的首都柏林,義大利首都羅馬。
4、 歐盟進出口居世界首位,是世界貿易最大的地區。歐洲西部的工業以製造業為主,製造業是把原料進行加工,製造成各種工業產品的工業部門。
5、 工業發達,以加工製造業為主。歐洲西部從事製造業的人口比例很高。工業中心多,分布密集,呈「十」字形分布。自英國向東到波蘭境內,自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到義大利,形成了世界上著名的工業密集地帶。
6、 歐洲畜牧業發達的原因是:氣候——地處中緯度大陸西岸,屬溫帶海洋性氣候(特點:全年溫和多雨) 形成多汁的牧草;地形——地勢低平,以平原為主.致使草場廣布 。歐洲西部的人稱牧草為「綠色的金子」。因此歐洲西部的畜牧業發達。
7、 歐洲西部的地形特點是:地勢低平,以平原為主,南北多山地,中部平原廣大。平原分布在中部,以萊茵河為界,以西為西歐平原,以東為波德平原。山地主要分布在南部和北部半島上。北部有斯堪的納維亞山脈,南部有阿爾卑斯山脈。阿爾卑斯山脈呈東西走向,有利於大西洋暖濕流深入內陸。
(參考P64圖8.23,記住:斯堪的納維亞山脈、比利牛斯山脈、亞平寧山脈、阿爾卑斯山脈、客爾巴阡山脈、西歐平原、波德平原、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伊比利半島、亞平寧半島、巴爾干半島、大不列顛島、冰島、多瑙河下游平原、大西洋、地中海、黑海、北海、波羅的海、直布羅陀海峽、英吉利海峽)
8、 荷蘭、丹麥等國是世界上主要的乳畜大國。
9、 繁榮的旅遊業:歐洲西部的自然和人文旅遊資源異常豐富。南歐陽光燦爛的地中海海邊風景區和沙灘浴場,北歐曲折、幽深的峽灣,引人入勝;中部高聳的阿爾卑斯山,是登山和滑雪運動的好場所;獨特的風土人情,古老的城堡,庄嚴的教堂、為數眾多的博物館,使歐洲西部成為世界旅遊業發達的地區。法國、西班牙和義大利成為歐洲著名的三大旅遊國。
10.主要的旅遊地其所在國家:倫敦塔橋(英國),風車(荷蘭),北歐峽灣風光(挪威),阿爾卑斯山滑雪(瑞士),巴黎埃菲爾鐵塔(法國),西班牙鬥牛,地中海沿岸風光(義大利),雅典巴特農神廟(希臘)。

§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位於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以南,東臨印度洋,西臨大西洋,處於低緯度地區。地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以高原為主。(P67圖8.26:印度洋、大西洋、衣索比亞高原、東非高原、南非高原、剛果盆地、幾內亞灣、撒哈拉沙漠、尼羅河、好望角、乞力馬扎羅山)
2、 本區90%以上是黑種人,故薩哈拉以南的非洲又有「黑非洲」之稱。
3、 非洲黑人的原始居住地主要分布在幾內亞灣沿岸和剛果盆地,即主要分布在本區的西部。
4、 非洲最高峰-------乞力馬扎羅山 ,稱為赤道雪峰。
5、 單一商品為主的經濟:出口物品主要有礦產、森林、畜產等初級產品:進口物品為機械、汽車等工業製品。這樣的經濟特點使非洲許多國家失去了市場主動權 。(掌握P70活動2,圖8.32)
①概念:過分依賴某一種或幾種產品生產的經濟;
②弊端:初級產品價格低廉,工業製成品價格昂貴,制約了本國經濟的發展;
③形成原因:長期受到殖民主義者的統治和控制;
④出路:發展多樣化農業,振興民族工業,建立出口加工區,發展旅遊業,以改變本國經濟依賴單一產品的局面。
6、 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長率在世界各大洲中居首位,(為2.2%,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更高達3.0%),人口增長過快,超過糧食及經濟增長速度,己構成了日益嚴重的人口問題和糧食問題。由於殖民主義的長期統治和控制,本區科學技術落後,農牧業生產水平很低,糧食始終不能自給。而人口增長過快,需要更多的糧食和肉類,於是人們砍伐森林,開墾草原,以擴大耕地面積,或過度放牧,導致土壤肥力下降、草原退化,加劇了土地荒漠化,使生態環境逐步惡化。解決措施:控制人口數量;提高農牧業生產水平;保護自然環境。
7、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主要的氣候類型有:熱帶草原氣候(分布最廣,特點是:全年高溫,降水季節差異大,分明顯的干濕季)、熱帶雨林氣候。在熱帶草原地區的國家常受到旱災的威脅
8、 糧食供應不足,生產水平落後,開墾草地和森林,致使環境惡化,成為本區各國普遍遇到的問題。
9、 本區氣候以熱帶氣候為主,因此是很多熱帶經濟作物的故鄉,如咖啡、可可;
10本區很多礦產資源在世界中佔有有重要地位,如金剛石、銅。

§4、澳大利亞
1、 澳大利亞的四個別稱:世界活化石的博物館、獨佔一塊大陸的國家、騎在羊背上的國家、坐在礦車上的國家。
2、 世界活化石博物館:澳大利亞位於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四面環海,是世界唯一獨佔一個大陸的國家。6500萬年以前,澳大利亞大陸同其它大陸分離,孤居一方,獨立發展。長期以來,自然條件比較單一,動物演化緩慢,又沒有大型食肉動物的侵擾,許多珍奇的原始動物生生不息,一直繁衍至今。特有的動物有:袋鼠、鴯鶓、樹袋熊、鴨嘴獸等。
3、 騎在羊背上的國家:澳大利亞是世界上綿羊數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國家。
4、 澳大利亞利用不同地區的自然條件,因地制宜地發展農業,形成了四個不同的農牧業區。(P74圖8.37,了解農牧業帶的分布。)
5、 澳大利亞是一個地廣人稀的國家,平均人口密度僅為2.5人/平方千米,大約為中國的1/46。農牧業生產機械化程度高,出口產品中,除羊毛之外,還是世界上重要的牛肉、小麥出口國。
6、 澳大利亞的地形:東部是山地,中部以平原為主,西部以高原為主。東部有自北向南縱貫的大分水嶺。全國最大的河流墨累河,從大分水嶺西則發源,向西南注入印度洋。東北部沿海有世界著名的大堡礁。西部廣闊的低矮高原,佔全國面積的一半左右。中部是大面積的平原,地勢最低處有艾爾湖。平原上河流很少,但地下水豐富,在平原中部地勢低的地區鑿井,地下水可以自動流出地面,成為自流井,因此人們也把那裡叫做「大自流盆地」。(在P75圖中了解澳大利亞的主要地理事物:大分水嶺、墨累河、澳大利亞盆地、北艾爾湖、太平洋、印度洋、塔斯馬里亞島。)
7、 坐在礦車上的國家:澳大利亞礦產資料十分豐富,許多礦產儲量居世界前列:如西部的鐵礦;東部沿海的煤礦和東北部的鋁土礦。澳大利亞礦產品的開采和出口也在世界上佔有重要地位。澳大利亞開採的礦石有一半以上用於出口,是世界礦產品的主要出口國之一。礦產分布:鐵礦(西部)、煤礦(東部)、鋁土(北部)。(P77圖8.40知道幾種礦產在圖中的位置)
8、 服務業成為澳大利亞的經濟支柱產業。
9、 澳大利亞的城市和人口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首都堪培拉,悉尼是全國最大的工業中心和港口城市,墨爾本是全國第二大城市。(P77圖8.40記住主要城市在圖中的位置)
10、 南回歸線穿過澳大利亞大陸的中部,澳大利亞位於熱帶和南溫帶,熱帶草原氣候和熱帶沙漠氣候分布最廣。(P76圖8.39 指導澳大利亞的氣候類型及分布)
11、地形與農牧業:西部海拔不足1000米的廣闊的低高原,中部是大面積的平原,地下水豐富,牧草優良,沒有大型肉食動物,適合露天圍欄放牧。
12、氣候與農牧業:澳大利亞的中、西部和北部地區為廣大的熱帶沙漠氣候和熱草原氣候區,較為乾燥,適宜牲畜過冬和繁殖。東南部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濕潤;西南部地區冬季溫和濕潤,夏季高溫乾燥,這樣的氣候特點既適宜畜牧業也同樣適宜耕作業,因此這些地區發展了混合農業。
13、澳大利亞70%以上的羊只集中在東南部沿海的混合經營地帶,其它廣大地區放養的羊只相對較少。因為東南部和西南部地區地形較為平坦,西南部地區氣候適宜,降水相對於其它地區較為豐富,東南部地區雖然處於大分水嶺的雨影區,但引水灌溉可以滿足其小麥種植和畜牧業的利用,因此這個地區發展混合農業比較有利。
第九章:西半球的國家
第一節 美國
一、美國的自然地理特徵、人口和農業
1、地理位置:
①緯度位置:美國本土大部分處在北溫帶,只有阿拉斯加大部分位於北寒帶,夏威夷州在熱帶。
②半球位置:美國位於北半球和西半球。
②海陸位置:美國本土三面臨海,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東南臨墨西哥灣,美國北與加拿大相鄰,西南與墨西哥相鄰;阿拉斯加臨北冰洋和太平洋;夏威夷位於太平洋北回歸線附近。
2、領土組成:本土由48個州和一個特區組成,海外州有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
3、地形:分南北三大縱列帶:西部是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主要山脈是落基山脈;中部為面積廣大的平原,東部是低緩的阿巴拉契亞山地。
4、人口:外來移民大匯集。美國是世界第三人口大國,人口構成主要有歐洲白人後裔(佔84%)、亞洲移民後裔(黃種人)、黑人(13%,祖先是被當作奴隸販賣來的),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黃色人種),數量已不多;華人和華僑在美國將近240萬,華人和華僑最多的城市是舊金山和洛杉璣和紐約。
5、美國發展農業的有利條件:
①地理位置:美國幅員遼闊,本土大部分處在溫帶和亞熱帶,夏威夷州位於熱帶,熱量充足,有利於發展農業生產。美國本土三面臨海,受海洋影響,氣候溫暖濕潤,對農業生產十分有利。
②地形:美國地形以平原為主,平原面積佔全國總面積的1/2以上,耕地廣大,約佔世界耕地面積的10%,土壤肥沃,對農業發展有利。
③氣候:美國氣候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又有多樣性的特點。溫帶大陸性氣候的高溫期與多雨期一致,美國年降水量從東南向西北遞減,落基山以東地區降水量在500mm以上,水分條件較好。
④美國河湖眾多,密西西比河是世界第四長河,它縱貫美國中部,水量大,流域面積廣,五大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為農業灌溉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美國在其優越的自然條件的基礎上,大力發展農業,成為世界上的農業大國,許多農產品的生產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美國是世界上出口家產品最多的國家,主要是由於美國農業具有兩大特點:機械化和專門化。
6、主要農業帶
農業帶 形成原因
乳畜帶 這里位置偏北,氣候冷濕,適宜牧草的生長。而且,這里是美國的製造業帶,城市和人口分
布密集,因此畜牧業非常發達。
玉米帶 這里是溫帶,地勢低平,土壤肥沃,春夏氣溫較高,適合玉米生長。
棉花帶 這里原為棉花帶,由於土壤肥力下降等原因,植棉業己經衰落。現己成為以畜牧業為主的多
種作物區
小麥帶 這里地勢低平,土質好,冬季冷而長,適宜耐寒能力強的小麥生長,密西西比河為灌溉提供
發良好的條件
畜牧和灌溉帶 這里地形多高原、高山,地勢起伏大,降水較少,適宜發展畜牧業和灌溉農業
亞熱帶作物帶 這里地處墨西哥灣沿岸,為亞熱帶季風氣候,終年高溫多雨,適宜亞熱帶作物的生長。
二、美國的工業
1、世界高新技術產業的基地:美國是世界第一經濟強國,工業現代化的強度高,工業部門齊全,產值世界前列,新產品種類豐富,產量大,許多工業產品量居世界前列,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工業國家,美國成為第一經濟強國有一關鍵因素,美國始終注重發展知識經濟,大力發展知識密集型為主的高新技術產業。「矽谷」是世界最大的高新技術產業區。
2、三大工業區

工業地區

主要資源

東北地區

煤、鐵

大西洋沿岸有許多良港,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水運便利

西部地區

森林、金礦

南部地區

石油

墨西哥灣的港口和便利的鐵路運輸

太平洋沿岸的良
港和貫穿美國東
西的鐵路等
運輸條件
石油、宇航、
飛機、電子等
鋼鐵、汽車、化學
主要部門
主要城市 紐約、華盛頓 休斯頓、亞特蘭大、 舊金山、洛杉磯
芝加哥、底特律 新奧爾良、達拉斯 西雅圖

3、資源消耗大國:美國是世界最大的資源消耗國和廢物排放國,應對世界資源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負主要責任。

第一節 美國
一、領土由三部分組成:本土48個州、阿拉斯加州、夏威夷州
二、.地理位置
1、海陸位置:美國主體部分:位於北美洲的中南部地區,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南臨墨西哥灣,北與加拿大為鄰,南與墨西哥相接。阿拉斯加州:位於北美洲的西北角,南北分別瀕臨太平洋和北冰洋,西面與加拿大領土相接,東面隔白令海峽與俄羅斯相望;夏威夷州:位於太平洋北回歸線附近,是由一系列島嶼組成的。
2、緯度位置:主體位於北溫帶,阿拉斯加大部分位於北寒帶,夏威夷位於熱帶
1、印第安人是美國的土著居民。人種構成中白種人佔84%,其次為黑種人佔13%,華人華僑約有160萬人。
2、各國移民移入美國後,經過長時期的融合,在文化、語言和生活方面漸趨一致,形成統一的美利堅民族。
4、美國地形:大致是南北縱列分布,西部是高大的落基山脈,東部是低矮的阿巴拉契亞山脈,中部是廣闊的平原,其中平原面積占整個美國總面積的一半以上(耕地廣大,約佔世界耕地面積的10%。)
5、美國的農業產品的生產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如:玉米、大豆的生產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位。
6、美國的農業生產實現了機械化和專業化。
7、記住P82頁圖9.5及圖上3個框內的內容(在圖中知道以下地理要素:太平洋、大西洋、墨西哥灣、加拿大、墨西哥、落基山脈、大平原、五大湖、密西西經河、阿巴拉契亞山脈、聖勞倫斯河);記住P85圖9.9主要農業帶在圖中的位置。
8、美國是世界上的農業大國,是世界最發達的工業國家,是世界高新技術產業的基地,是世界第一經濟強國,是世界最大的資源消耗國和廢物排放國。
9、舊金山東南的矽谷是美國興起最早、規模最大的高新技術中心。
10、記住P87活動1(2)的主要工業城市在圖9.12的分布。

第二節 巴西
1、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國家,人口和面積均居世界第五位。
2、巴西少種族偏見,在巴西,白種人佔一半多,黑白混血種約佔40%,黑種人佔6%,印第安人不到1%,有少數日本人和華人,因此,拉丁美洲是一個有大量混血種人的社會。
3、在巴西的世界之最:最大的平原亞馬孫平原;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世界最大的河流---亞馬孫河,其上覆蓋著地球一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其中60%在巴西境內。(記住P90圖9.18:馬孫平原、巴西高原、亞馬孫河、大西洋、巴拉那河、聖保羅、巴西利亞、里約熱內盧)
4、巴西大部分位於熱帶,是世界上國土廣大的熱帶國家,以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為主。
5、巴西鐵礦儲量大、質地優良,產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前列。主要分布在東南部,伊塔比拉露天鐵礦是巴西最大的鐵礦山。
6、在現代工業方面,鋼鐵、造船、汽車、飛機製造已經躍居世界重要生產國家的行列.
7、伊泰普水電站位於巴拉那河上,由巴西和巴拉圭合資修建,
8、咖啡(被稱為咖啡王國)、柑橘、甘蔗的產量居世界第一.
9、巴西政府在1990年提交了<巴西環境報告>,表明了改變以往以環境為代價的開發方式,轉向可持續發展的新開發方式的決心.
10、1992年6月,聯合國大會在巴西的里約熱內盧召開,通過了以可持續發展為核心的<21世界議程>
11、熱帶雨林的作用:1)為全球提供新鮮空氣2)涵養水源,保護淡水資源3)保護土壤,防止水土流失4)調節全球氣候5)提供木材6)提供良好的生境,維護生物多樣性.
12、巴西的城市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地區,而且大城市十分集中.城市人口佔到總人口的3/4,聖堡羅是巴西最大的城市和工業中心,也是世界特大城市之一.
13、巴西把首都從沿海的里約熱內盧遷至中部高原巴西利亞
●巴西的位置、人種和工農業
1、地理位置:大部分位於赤道和南回歸線之間,屬於熱帶;東臨大西洋。
2、民族大熔爐:巴西的土著居民人印弟安人,他們創造了燦爛輝煌的古代文明——瑪雅文明。巴西的人種復雜,白種人佔一半稍多。不同的人種匯集在巴西,他們之間相互通婚,他們的後代很多人成為混血種人。混血種人佔40%,黑人佔6%,拉丁美洲是一個有大量混血種人的社會,是一個「民族大熔爐」。
3、農業:是巴西重要的國民經濟基礎部門。巴西是熱帶經濟作物的重要出口國,咖啡、甘蔗、柑橘的產量居世界第一位,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產國和出口國。農作物集中分布在東部沿海一帶。
4、工業:巴西鐵礦、水能資源豐富。鐵礦石主要分布在東南部,因此,巴西的重工業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的聖保羅、里約熱內盧地區。因為這里有優質的鐵礦、豐富的水力和便利的交通,人口密集,市場廣闊。
四、巴西的環境問題和城市化問題
1、熱帶雨林的危機:亞馬孫河位於巴西北部,是世界上最大的河流——亞馬孫河流域覆蓋著地球上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其中60%在巴西境內。熱帶雨林一方面可以提供大量的自然資源,如木材,水果等;另一方面具有涵養水源、保護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凈化空氣等環境應。但是巴西廣闊的熱帶雨林正受到人們的嚴得破壞。熱帶雨林危機產生的原因主要是任意砍伐和掠奪式的遷移農業造成的。
由於熱帶雨林被大量砍伐,因此影響了巴西、甚至全球氣候,使生物資源減少,水土流失嚴重,全球生態環境受到破壞。1990年,巴西政府向聯合國環境發展大會提交了《巴西環境報告》,決心用持續發展的方式開發熱帶雨林。
2、城市化問題:巴西90%以上的人口和城市分布在東部沿海地區。在城市化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問題,如「資源緊缺、交通擁擠、住房困難、污染嚴重等。」
第十章 極地地區
1、北極地區位於地球的最北端,指北緯66.5(北極圈)以北的廣大地區,包括北冰洋的大部分,以及沿岸的亞、歐、北美洲的陸地和島嶼。(P100圖10.1:找出北冰洋、亞洲、歐洲、北美洲)
2、南極位於地球的最南端,指南緯66.5(南極圈)以南的廣大地區,包括南極大陸,以及周圍的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P101圖10.2:找出南極洲、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3、南極地區的氣候特點:嚴寒、乾燥、烈風。原因:南極地區處在高緯度地區,太陽高度很小,陽光微弱,一年之內地面接受的太陽光最少;海拔高,地表被冰雪覆蓋,反射了部分太陽輻射;低溫使南極大陸形成了強大的高壓中心,降水稀少而風力很大。
南極地區是地球上最冷的地方,素有「世界寒極」、「冰雪高原」之稱。此外還被稱為地球上的「白色沙漠」和「風庫」。冰山是南極大陸附近海面顯著的自然景觀。
4、北極地區氣候特徵:北極地區絕大部分為大洋,因此氣溫不像南極尋么寒冷,降水量比南極地區多,風速也遠不及南極。
5、企鵝是南極的象徵,北極熊是北極的代表。
6、在北極點,每個方向都指向南方;在南極點,每個方向都指向北方。
7、南極地區是一個自然資源的「大倉庫」:地下埋著豐富的礦產;地上儲存著大量的固體淡水資源;沿海棲息著無數的海洋生物;還有原始的自然環境。
8、目前,已有18個國家在南極建立了140多個科學考察站,1985年2月14日在南極洲喬治王島上建立了我國第一個南極考察站----長城站。1989年2月26日,建立中山站。(記住兩個考察站在P101圖10.2中上位置)。長城站在中山站的西北方,中山站在長城站的東南方。中山站有極晝極夜現象(因為中山站位於南極圈以內,而長城站位於南極圈以外)。中山站位於東半球(印度洋沿岸),長城站位於西半球(大西洋沿岸)。
9、為了保護南極的生態環境,和平利用南極,1959年12月,澳大利亞、阿根廷等12個國家簽訂了《南極條約》。我國於1983年正式加入《南極條約》。
10. 為什麼我國南極考察站都是在2月建站? (因為每年11月至次年3月為南極地區的暖季,氣溫高;其次這時正值極晝期,白天時間長,利於開展科學考察活動和建站。)

⑷ 七下地理 澳大利亞 那一課重點

澳大利亞的礦產資源、石油和天然氣都很豐富,礦產資源至少有70餘種。其中,鋁土礦儲量居世界首位,佔世界總儲量35%。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最大的鋁土、氧化鋁、鑽石、鉛、鉭生產國,黃金、鐵礦石、煤、鋰、錳礦石、鎳、銀、鈾、鋅等的產量也居世界前列。同時,澳大利亞還是世界上最大的煙煤、鋁土、鉛、鑽石、鋅及精礦出口國,第二大氧化鋁、鐵礦石、鈾礦出口國,第三大鋁和黃金出口國。已探明的有經濟開采價值的礦產蘊藏量:鋁礬土約31億噸,鐵礦砂153億噸,煙煤5110億噸,褐煤4110億噸,鉛1720萬噸,鎳900萬噸,銀40600噸,鉭18000噸,鋅3400萬噸,鈾61萬噸,黃金4404噸。澳原油儲量2400億公升,天然氣儲量13600億立方米,液化石油氣儲量1740億公升。森林覆蓋面積占國土的20%,天然森林面積約1.55億公頃(三分之二為桉樹),用材林面積122萬公頃

澳大利亞是一個後起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2011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全球排名第13,人均生產總值達到65477美元,排名世界第6,在2000萬人口以上的國家中排名第一,遠高於美國,英國等其他主要英語國家。澳農牧業發達,自然資源豐富,有「騎在羊背上的國家」,「坐在礦車上的國家」和「手持麥穗的國家」之稱,澳大利亞長期靠出口農產品和礦產資源賺取大量收入,盛產羊、牛、小麥和蔗糖,同時也是世界重要的礦產資源生產國和出口國。澳大利亞資源是很多國家極為羨慕的,英語中甚至有一個片語專門形容澳大利亞「The lucky country」,意思是說澳大利亞的氣候、歷史、生活方式個方面都比較幸運,國民不需要太辛苦勞動,只要讓牛羊隨便吃草,在地上挖礦就可過高水平的生活,而且沒有受到兩次世界大戰戰火的侵擾。[5] 農牧業、采礦業為澳傳統產業。澳大利亞的高科技產業近幾年有較快發展,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力有所提高。自1970年代以來,澳大利亞經濟經歷了重大結構性調整,旅遊業和服務業迅速發展,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逐漸增加,當前已達到70%左右。黃金業發達,已經成為世界屈指可數的產金大國。澳大利亞郵政是世界上少見的賺錢而不需要政府補貼的郵政系統。

澳大利亞的氣候比較乾燥,近70%的土地是旱地,草原平坦遼闊,適於大面積發展畜牧業。在牧區,經常可以看到成群放養的羊群和牛群。「羊比人多」是澳大利亞的真實寫照,澳大利亞原本沒有一隻羊,十八世紀後期,歐洲移民第一次帶了29隻綿羊進入澳大利亞。由於澳大利亞草原的條件良好,氣候乾燥,適於綿羊生長和繁殖,到了十九世紀二十年代,綿羊數量增加到6000萬之多。
澳大利亞地處中低緯度區,受海洋氣候影響。地勢平坦遼闊,草原面積遼闊,牧場分布廣、規模大、地廣人稀,機械化程度高。澳大利亞工業的現代化造就了現代化的大牧場;地下水資源豐富,為發展畜牧業提供了有利條件,在2011年,羊的數量約在1億7000萬只左右,澳大利亞的羊只數量佔全世界總數的六分之一,羊毛產量世界第一,人們形象地稱澳大利亞是一個「騎在羊背上的國家」。
澳大利亞農牧業發達,農牧業產品的生產和出口在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位置,是世界上最大的羊毛和牛肉出口國。2009/2010年度,農牧業產值274億澳元,占國內生產總值2.1%。主要農作物有小麥、大麥、油菜籽、棉花、蔗糖和水果。2009至2010年財政年度,小麥產值48億澳元,大麥14億澳元,羊毛19億澳元是現代混合農業——水稻綿羊業。

⑸ 想知道一些關於澳大利亞的知識,最基本的地理,風土人情就可以,屬於什麼氣候

國名: 澳大利亞聯邦(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
首都: 堪培拉
面積: 7,692,000平方公里
人口: 2956萬人(2009年1月)
語言: 英語,土著語言,澳大利亞的官方語言是英語。
貨幣: 澳元
民族: 英國及其它國家移民的後裔95.2%,亞洲人1.3%,土著人1.5%,其他2%。
宗教: 25%的國民沒有宗教信仰,聖公會教徒佔21%,羅馬天主教教徒佔27%,其他基督教教派佔21%,其他宗教信仰者佔6%。
國家元首:澳大利亞的名義國家元首是英聯邦元首,即英國國王(或女王),由英王任命澳大利亞總督為其代表。現任英王為伊麗莎白二世。
附圖是澳大利亞國旗、地圖、國徽、以及經常被作為澳大利亞地標的悉尼歌劇院(歌劇院背景為悉尼海港大橋)。
人類發展指數:世界排名第三,指數:0.957
[編輯本段]國家象徵
國旗:旗地為深藍色,國旗的左上角為英國國旗圖案,表明澳大利亞與英國的傳統關系。下面為一顆較大的白色七角星,象徵組成澳大利亞聯邦的六個州和聯邦政府。旗地右邊為五顆白色的星,其中一顆小星為五角,其餘均為七角。五顆小星代表南十字星座(澳大利亞能看得最清楚的星座)。
國徽:澳大利亞國徽左邊是袋鼠,右邊是鴯鶓,這兩種動物均為澳大利亞所特有,中間是一個盾,盾面上有六組圖案分別象徵國家的六個州。紅色的聖喬治十字形(十字上有一隻獅子、四顆星),象徵新南威爾士州;王冠下的南十字形星座代表維多利亞州;藍色的十字形代表昆士蘭州;伯勞鳥代表南澳大利亞州;黑天鵝象徵西澳大利亞州;紅色獅子象徵塔斯曼尼亞州。盾形上方為一枚七角星,象徵組成澳大利亞聯邦的六個州和聯邦政府,底部的綬帶上有英文的「澳大利亞」。
國慶日:1月26日(1788年)
國花:金合歡 (Golden wattle, 拉丁文學名:Acacia pycnantha)
不少以訛傳訛的資料說,澳大利亞的國樹是桉樹,國鳥是琴鳥,這些都是不正確的。澳大利亞外交部透過其官方網站聲明,澳大利亞至今(2008年)並無任何官方認可的國樹、國鳥或國獸。澳大利亞政府是晚至1988年8月才宣布金合歡為國花,至今為止並沒有作為國家象徵的動物和鳥類。
[編輯本段]歷史概況
澳大利亞一詞,原意是「南方大陸」,Australia 來自拉丁文 terra australis (南方的土地)。早在4萬多年前,土著居民便生息繁衍於澳大利亞這塊土地上,現在澳大利亞土著居民總數是41萬3千人(2001年人口普查的數據)。據有關史料記載,1606年,西班牙航海家托勒斯(Luis Vaez de Torres)的船隻駛過位於澳大利亞和新幾內亞島(伊里安島)之間的海峽;同年,荷蘭人威廉姆·簡士的杜伊夫根號(Duyfken)涉足過澳大利亞並且是首次有記載的外來人在澳大利亞的真正登陸。1770年,英國航海家庫克船長(Captain James Cook)發現澳大利亞東海岸,將其命名為「新南威爾士」,並宣布這片土地是英國的屬土。
英國人首先把澳大利亞作為一個流放囚犯的地方。1788年1月18日,由菲利普船長率領的一支有6艘船的船隊共1530人抵達澳大利亞的園林灣(Botany Bay),當中有736名囚犯。八天後的1788年1月26日,他們正式在澳大利亞傑克遜港(Port Jackson)建立起第一個英國殖民區,這個地方後來人口不斷增長而成為澳大利亞現在的第一大城市悉尼,這個名字是為了紀念當時的英國內政大臣悉尼(SYDNEY)。現在,每年的1月26日是澳大利亞的國慶日。
1790年,第一批來自英國的自由民移居澳大利亞,以悉尼為中心,逐步向內陸發展,至1803年,殖民區已拓展到今日的塔斯曼尼亞。初期的殖民地僅賴以農業生存,其後便利用天然條件發展畜牧業。至1819年,澳大利亞的畜牧業已有了較大發展。當時的麥卡瑟船長與妻子共同培育了澳大利亞最早的螺角羊。他們牧場的羊群總數達6000頭。殖民地生產的羊毛不僅自給,而且向英國出口,為澳大利亞換回日用生活必需品。至1850年,澳大利亞的牧羊業已很發達,羊只存欄總數達1800萬頭,當時英國進口羊毛總量的一半以上來自澳大利亞。悉尼和墨爾本已取代德國漢堡,成為世界上最著名的羊毛集散中心。
十九世紀五十年代,在新南威爾士和維多利亞兩州發現金礦。大批來自歐洲、美洲和中國的淘金者蜂擁而至。澳大利亞人口從1850年的40萬人激增至1860年的110萬人。其後許多重要的金礦被一一發現,同期還發現大量礦藏,這些發現,讓澳大利亞迅速致富和發展。
[編輯本段]聯邦政制
英國人不斷移民後,在澳大利亞逐漸建立起六個各自為政的殖民區(現在成為了澳大利亞六個州,可理解為六個省),繼新南威爾士、塔斯曼尼亞建立殖民區之後,西澳、南澳、維多利亞和昆士蘭四處相繼於1829年、1836年、1851年和1859年建立殖民區,到1900年之前,當時的六塊地方使用同樣的貨幣(英鎊與便士),但各自為政,甚至各自發行郵票,彷彿六個國家一般。各殖民區之間和睦相處,聯系也不斷加強,建立統一的聯邦勢在必行。
1900年,全部六個殖民地的居民舉行了一人一票的全民公決,用投票決定是否把六個殖民地統一成一個聯邦國家,投票結果是六個地方要統一,建立起一個單一的澳大利亞聯邦。1901年1月1日,六個殖民區統一成為聯邦,澳大利亞聯邦成立,同時通過第一部憲法。原來的六個殖民區遂成為聯邦下屬的六個州。
1927年,澳大利亞首都遷往堪培拉。1931年,英國議會通過《威斯敏斯特法案》,使澳大利亞獲得內政外交獨立自主權,成為英聯邦中的一個獨立國家。
澳大利亞名義上的國家元首是英王(或英女王),女王任命總督為其代表,但澳大利亞總督實際上不幹預政府的運作。澳大利亞政府為聯邦制,共有六個州及兩個領地(北領地和首都領地),各州設有州長,負責州內事務。澳大利亞政府由眾議院多數黨或黨派聯盟組成,每屆政府任期三年。內閣是政府的最高決策機關,現共有三十名部長。國家最高的行政領導人是總理。
澳大利亞現在有大小政黨幾十個,主要政黨是工黨和自由黨。澳大利亞工黨(Australian Labour Party)1891年成立,為澳最大政黨,與工會關系密切,主要代表勞工階層利益,自1940年以來曾12次執政,現任領袖陸克文(Kevin Rudd),也是現任的澳大利亞總理。自由黨(Liberal Party)1944年成立,前身是1931年成立的澳大利亞聯合黨。主要代表工商業主利益,曾多次執政。1996年至2007年,自由黨連續執政十一年半,並成功帶領澳大利亞從1990年代初的經濟衰退走向經濟繁榮。其他小黨有國家黨(National Party)民主黨、綠黨、家庭第一黨、無核澳大利亞黨、進步聯盟黨和澳大利亞共產黨等。
[編輯本段]首都趣史

聯邦成立的時候,澳大利亞尚未能確定首都的地點,在1901年至1927年,墨爾本是澳大利亞的臨時首都,聯邦議會在墨爾本舉行會議,很多的政府機構均設在墨爾本,在長達26年的時間里,墨爾本實際上擔當著澳大利亞首都的角色。早在討論成立一個統一的聯邦的時候,墨爾本和悉尼都各自積極爭取成為首都。19世紀中葉,墨爾本是一個比悉尼要繁榮的大都市,後來隨著悉尼的日益繁榮,悉尼市民十分希望悉尼成為澳大利亞的首都。1908年,即聯邦成立後的第七年,澳大利亞政府決定,在悉尼和墨爾本之間建造一個新的城市堪培拉,作為新首都。因堪培拉的建造需要時間,期間墨爾本繼續作為臨時首都。
1927年五月,隨著堪培拉臨時議會大廈的啟用,澳大利亞政府的辦公地點從墨爾本遷往堪培拉。有趣的是,新首都並非位於悉尼和墨爾本的正中央,它距離悉尼約四小時車程,距離墨爾本約七小時車程。由於堪培拉是一個新城市,規劃得非常好。堪培拉的都市設計通過一個公開的國際比賽而採納方案,比賽收到137個設計,結果由美國建築師格里芬(Walter Burley Griffin)贏出,這位設計師最初描繪的堪培拉街道圖是他和他的妻子(也是一位建築師)共同畫在一塊棉布上的,這份珍貴的原作至今仍保留在澳大利亞國家檔案館。
1911年1月1日,堪培拉及其附近地區被宣布為澳大利亞首都領地(Australian Capital Territory)。
[編輯本段]地理氣候
澳大利亞在地理上有一個世界之最:她是世界上最小的陸地。澳大利亞位於南半球,面積居世界第六,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和巴西,約相當於五分之四個中國。它東臨太平洋,西臨印度洋,海岸線長達37000公里。
澳大利亞的地形很有特色。西部和中部有崎嶇的多石地帶、浩瀚的沙漠和蔥郁的平頂山巒,東部有連綿的高原,在靠海處是狹窄的海灘緩坡,緩斜向西,漸成平原。沿海地區到處是寬闊的沙灘和蔥翠的草木,那裡的地形千姿百態:在悉尼市西面有藍山山脈的懸崖峭壁,在布里斯本北面有葛拉思豪斯山脈高大、優美而歷經侵蝕的火山頸,而在阿德雷德市西面的南海岸則是一片平坦的原野。
墨累河和達令河是澳大利亞最長的兩條河流。這兩個河流系統形成墨累-達令盆地,面積約100多萬平方公里,相當於大陸總面積的14%。艾爾湖是靠近大陸中心一個極大的鹽湖,面積超過9000平方公里,但經常長期呈乾涸狀態。

⑹ 七年級下冊地理復習提綱,急!!

看地理練習冊上的讀圖分析題就行了,畢竟復習書本里的知識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你想了解一些課外的建議看看地理網。

⑺ 在澳大利亞哪個地方有這個國家最富有的農田和最好的牧場

澳大利亞有個地方這個最富裕。

⑻ 七年級下冊地理知識點湘教版

【第一章】 認識大洲
* 第一節:亞洲及歐洲
1.亞洲大部分位於北半球和東半球,經度跨度大→氣候類型多(根本原因:地球自轉) 2.中國位於東八區。 3.亞洲的地形特徵:
①地形以高山、高原為主,平均海拔高。 ②地面起伏大,高低懸殊。 ③地勢中部高,四周低。
4.珠穆朗瑪峰——地球之巔。 青藏高原——世界屋脊。 5.亞洲的主要地形類型:
高原、山地。亞洲的氣候以大陸性氣候面積最廣,季風最顯著(海陸因素)。歐洲是海洋性氣候和地中海氣候最為顯著的。 6.河流落差大-急-水力資源 ; 落差小-慢-航運價值
7.亞洲長度和流量首位:長江。
湄公河(瀾滄江)是亞洲流經國家最多的國際性河流。
亞洲河網分布的特點:①大河多發源於中部的高原山地,順地勢呈放射狀奔流入海。②內流區面積廣大,錫爾河和阿姆河都是內流河,注入鹹海。 8.亞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佔世界總人口的60%。 * 第二節:非洲
1.第二次世界大戰前非洲的獨立國家:埃及、埃塞爾比亞、賴比瑞亞,其他都為英法等歐洲國家的殖民地。
2.非洲地形:東南高西北低,以高原為主——高原大陸。 3.①埃塞爾比亞高原——非洲屋脊 ②乞力馬扎羅山——非洲最高峰 ③非洲最大海灣——幾內亞灣 ④非洲最大島嶼——馬達加斯加島 ⑤非洲最大半島——索馬里半島
⑥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大沙漠 ⑦東非大裂谷——地球大傷疤
4.非洲氣候簡單,被稱為「熱帶大陸」,是世界上乾旱面積最大的洲。剛果盆地是世界三大熱帶雨林區之一,非洲熱帶草原面積在各大洲中最大,除發展畜牧業外還開墾為耕地。氣候以赤道(熱帶雨林氣候)為中心,南北對稱分布。 5.非洲——富饒大陸。
6.農業是非洲經濟的重要部門,玉米種植面積最廣,是農村居民的主食。 * 第三節 美洲
1.白令海峽是北冰洋和太平洋之間的唯一通道,
三線:1、亞洲、北美洲的分界線;2、俄羅斯和美國的國界線;3、國際日期變更線。 2.中美地峽:墨西哥以南,哥倫比亞以北的狹長陸地(中美洲)。香蕉占重要地位。 3.美國以南的美洲通行西班牙/葡萄牙語,被稱為「拉丁美洲」。

4.北美地形:
1、平均海拔高,地勢起伏大。
2、地形分為三大南北縱列帶: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是廣闊的平原,東部是低緩的高地。 3、不少湖泊是冰川作用的產物。(除南極洲外冰川分布最廣的地區)。 5.南美地形:①西高東低。②東部地區高原和平原相間分布。 6.南美洲是世界上最濕潤的大洲。 7.亞馬孫河河口年平均流量大的原因: 1、(地形上)亞馬孫平原三面海拔較高,使得周邊的河水容易往中央匯聚。 2、(氣候上)亞馬孫河主要流經熱帶雨林區,水流量大。 8.美國和加拿大是美洲的發達國家。
9.墨西哥是玉米原產地,首都墨西哥城是全國最大的經濟中心。 10.巴西是南美洲工農業最發達的國家。
項目/大洲 北美洲
南美洲
面積 2400多平方千米 1800萬平方千米 五帶中的位置 大部分位於北溫帶 大部分位於熱帶 最長的山脈 落基山脈 安第斯山脈 最長的河流 密西西比河 亞馬孫河 主要氣候類型 溫帶大陸性和亞寒帶針葉林 熱帶雨林和熱帶草原
面積最大的國家 加拿大 巴西
主要人種 白色人種為主
混血人種為主(人種大熔爐) 國家類型
美國、加拿大是發達國家
全部是發展中國家
【第二章】 了解地區
* 第一節:東南亞
1.中南半島農作物在雨季播種,旱季收獲;馬來群島可以隨時播種,一年到頭都有收獲。 2.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國家,有「火山國」、「千島之國」之稱。 3. 地區 地形特徵
氣候特徵
河流特徵 中南半島 山河相間、縱列分布、北高南低
熱帶季風為主 上游急、下游緩 馬來群島
地勢崎嶇、山嶺很多、多火山地震
熱帶雨林為主 河流短、水流急
4.東南亞處在亞洲與大洋洲、印度洋與太平洋的十字路口,是海洋和航空運輸的重要樞紐。馬六甲海峽是溝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天然水道,也是連接歐洲、印度洋沿岸港口與太平洋西岸港口的重要航道。
5.花園城市——新加坡。東南亞盛產熱帶經濟作物,普遍種植水稻。
6.泰國——天然橡膠、棕櫚油;菲律賓——椰子、椰油。馬來西亞——錫。
7.東南亞人口集中分布在大河兩岸的沖積平原、河口三角洲、沿海平原。是世界上海外華人分布最集中的地區。 * 第二節:南亞
1.南亞次大陸——南亞的大陸部分。
2.南亞地勢:南北高,中間低,分三大地形區。 3.南亞熱帶季風氣候:

1、3—5月:熱季,西南季風尚未來臨,高溫少雨;
2、6—10月:雨季,西南季風帶來大量雨水,濕熱多雨;
3、11—次年2月:涼季,盛行東北季風,涼爽宜人。受西南季風影響,南亞容易發生旱澇災害。
4.南亞農業以水稻種植為主,主要分布於印度東北和西部沿海、孟加拉國西部。 5.南亞是佛教、印度教的發源地,佛教流傳於斯里蘭卡、不丹;印度教盛行於印度、尼泊爾;伊斯蘭教流傳於巴基斯坦、孟加拉國、馬爾地夫。 6.印度是世界上擁有牛最多的國家,也是南亞經濟發展最快的,電腦軟體產業在世界上佔有重要地位。泰姬陵是印度的旅遊景點。 * 第三節:西亞
1.五海:黑海、裏海、紅海、阿拉伯海;三洲:亞洲、歐洲、非洲;二海峽:霍爾木茲、土耳其;二海灣:波斯灣、亞丁灣;一運河:蘇伊士。
2.紅海是世界上最狹長、最鹹的海;裏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 3.霍爾木茲海峽——西方的生命線。
4.西亞炎熱乾燥,沙漠面積廣大,發展畜牧業、灌溉農業。
5.土耳其——安卡拉羊毛。阿富汗——紫羊羔皮。羊毛地毯——阿富汗、伊朗等。 6.農業多分布在河谷平原和沙漠中的綠洲上。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兩河平原),是西亞主要灌溉農業區,以色列發展節水農業(滴灌、噴灌)取得很大成就。 7.伊拉克是棗椰的主要出產國。
8.南亞是世界上阿拉伯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基督教、猶太教、伊斯蘭教的發源地(阿拉伯人信仰伊斯蘭教)。沙烏地阿拉伯的古城麥加,是伊斯蘭教的第一聖地。麥加大清真寺是世界上最大的清真寺。三教都把耶路撒冷奉為聖城。
9.西亞是世界上石油最多的地區,主要輸往西歐、美國、日本,主要分布在波斯灣及其沿岸。
* 第四節:歐洲西部
1.歐洲西部沒有熱帶氣候類型,大部分是發達國家。 2.歐盟(EU)有15個成員國,使用共同貨幣——歐元。
3.集中有德國、法國、義大利、英國等工業大國,農業在歐洲西部經濟中比重較小,但生產水平高。 4.挪威峽灣、瑞士山峰、西班牙海灘、法國田園、千年古都羅馬、音樂之都維也納(奧地利)、藝術之都巴黎;法國、西班牙、義大利是歐洲三大旅遊國。
5.「鍾錶王國」—瑞士;歐洲的牧場和食品庫—丹麥;挪威—海洋漁業;荷蘭—花卉種植業。
* 第五節:北極地區和南極地區
1.北半球緯度最高的國家:歐洲的冰島 2.南極洲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洲,98%的陸地被冰雪覆蓋。是風力最大風暴最多的地方,也是降水最少的大陸,世界上68%的淡水以冰雪的形式儲存在兩極。 3.為什麼南極比北極冷:陸地
4.北極圈內的主要居民是因紐特人。
【第三章】走近國家
* 第一節:日本
1.日本的領土: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島。首都東京,主要是大和族,通用日語。 2.日本是一個多山島國,3/4的國土為山地丘陵,最大平原是關東平原,河流短小湍急。

3.日本主要屬溫帶季風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降水較多,冬季較溫暖,夏季涼爽。氣候的海洋性特徵明顯,夏秋季節經常受台風襲擊。 4.日本的貿易對象:美國、中國、歐洲。
5.日本工業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瀨戶內海沿岸。
6.交通運輸業發達,國際貨運以海運為主,國際客運以航空為主。 * 第二節:埃及
1.埃及是阿拉伯埃及共和國的全成,扼守著世界上重要石油運輸線的咽喉(蘇伊士運河),87%是阿拉伯人,首都開羅是埃及最大的城市。
2.農產品沿尼羅河分布,主要交通工具是輪船。主要生產長絨棉、玉米、小麥、水稻、洋蔥、豆類、水果。尼羅河是埃及的「母親河」。埃及被稱為「沙漠之國」。 3.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世界上最大、最高的金字塔是胡夫金字塔。 * 第三節:俄羅斯
1.俄羅斯是世界上跨經度最廣的國家,是唯一地跨兩大洲和東西半球的國家。 2.地形以平原為主,地勢東南高西北低。
3.大部分是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季漫長嚴寒,夏季短促涼爽。人口主要集中在東歐平原。 4.俄羅斯河川徑流總量世界第二,西伯利亞的貝加爾湖,是世界上最深、淡水最多的湖泊。 5.俄羅斯首都莫斯科,是全國最大的城市和綜合性工業中心,政治、文化和交通中心。 * 第四節:法國
1.法國地勢東南高,西北低,溫帶海洋性氣候,全年降水分配平均,基本沒有旱澇災害。 2.平原和丘陵佔全國面積的4/5。 3.發電量中核電比重達70%以上。 * 第五節:美國
1.構成:48州+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阿拉斯加、夏威夷(海外州) 2.唯一地跨熱溫寒三帶的國家。
3.美國是世界上的農業大國,但咖啡、可可、天然橡膠等熱帶農產品需要大量進口。 4.美國地形以平原為主(50%),東西高,中間低,縱列分布,東南部有阿巴拉契亞山脈。 5.五大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 6.書本p85農業帶分布圖。
7.美國農業十分依賴於國際市場,經常面臨農產品過剩的問題,曾多次發生「黑色風暴」,目前許多農場實行輪作制度和免耕法。
8.工業分布分三大地區:東北部:傳統工業。南部:是有、飛機、宇航、電子工業基地。西:宇航、電子、信息技術等新興工業。
9.美國人口分布不均,人口稠密地區是沿海平原和五大湖附近,西部高原山地人口稀疏。 10.華爾街摩天大樓林立;金融、保險機構眾多;洛杉磯是太平洋沿岸最大港口城市和經濟文化中心,好萊塢和迪斯尼樂園都在這里;聖弗朗西斯科又稱舊金山、三藩市,是美國金融、貿易、教育和文化的中心之一,天然良港,有唐人街、矽谷(高科技的代名詞,世界最大高新技術產業區。
11.芝加哥——交通中心;底特律——汽車工業中心。匹茲堡——鋼鐵工業中心。 * 第六節:巴西
1.巴西北低南高,是南美洲最大的國家,地形主要是平原和高原。有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區,有「世界動植物王國」之稱。亞馬孫平原是亞馬孫河(河海)沖擊而成。 2. 地區/氣候 氣候類型 氣候特徵 亞馬孫平原
熱帶雨林氣候
終年高溫多雨

⑼ 高一地理:大牧場放牧業,混合型農業和乳畜業在澳大利亞的分布情況

主要農牧區分布在東南部和西南部。『所以東南部和西部其實都有。只是看哪裡更典型了。

混合農業主要在墨累-達令盆地。 其實大牧場放牧(澳大利亞的就是以養羊為主)范圍也很廣,而且混合農業裡面不就是小麥和養羊么,所以這兩個是沒有明確的分界線的。是交叉的,只是看典不典型。

⑽ 初一下冊地理澳大利亞的知識點是那些

我是初三的,就照著我買的復習資料回答吧: 【澳大利亞】一、「世界活化石的博物館」1.獨有的物種:袋鼠、鴯鶓;2.形成原因:長期孤立的存在於南半球海洋中,阻斷了物種的交流,自然環境單一; 二、「騎在羊背上的國家」1.自然條件: 位置:東臨太平洋,西臨印度洋; 地形:西-高原,中-平原、盆地,東-大分水嶺; 氣候:熱帶面積廣,氣候帶呈半環狀分布;2.農業:世界上綿羊數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國家; 三、「坐在礦車上的國家」1.主要礦產:鋁土、煤、鐵、鎳(niè)、錳、鉛鋅等礦產品;2.特點:礦產資源品種多、儲量大、質量好;3.經濟支柱:采礦、冶金、機械製造業;(70年代以來)服務業;4.人口與城市: 分布:主要在東部沿海地區; 悉尼:全國最大的工業中心及港口城市; 堪培拉:首都; 墨爾本:全國第二大城市。

閱讀全文

與七下地理澳大利亞某牧場是哪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5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9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2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9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9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0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2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5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