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2015年澳大利亞主要鐵礦山有哪些
澳大利亞一是BHP鐵礦有限公司。BHP公司的礦山位於澳大利亞西部皮爾巴拉地區,分別是紐曼、揚迪和戈德沃斯。這三個礦區的總探明儲量約為29億噸,鐵礦年產量總和超過7000萬噸。在亞里南部,還有未開發的C采區,保有儲量45億噸。所有礦山生產的鐵礦石都通過長426公里的鐵路線運輸到黑德蘭和芬尼康島的港口混勻,再裝船外運到國際鐵礦石市場銷售。二是哈默斯利鐵礦有限公司。哈默斯利鐵礦有限公司是澳大利亞第二大鐵礦石生產公司,在西澳皮爾巴拉地區有五座生產礦山(即湯姆普賴斯鐵礦、帕拉布杜鐵礦、恰那鐵礦、馬蘭杜鐵礦、布諾克曼第二礦區),探明儲量約為21億噸,公司鐵礦年生產能力為5500萬噸。預計在建揚迪采礦工程完工後,該公司鐵礦年生產能力將達到6500萬噸以上。
❷ 澳大利亞的鋁土礦分布在哪裡
北部的約克角半島以及南部沿海地區
❸ 澳大利亞的煤和鐵等礦產資源主要分布在什麼地方
澳大利亞是世界上唯一獨佔一塊大陸的國家,位於大洋洲。四面環海。
該國資源十分豐富,有「坐在礦車上的國家」之稱。采礦工業,冶金工業,機械工業都十分發達。礦產資源有70多種,其中煤,鐵,鋁土礦特別豐富。是世界上少數幾個資源能夠自給的國家。
煤礦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鐵礦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區。鋁土礦分布在東北部。
❹ 澳大利亞的礦產有哪些
銅(Copper)
澳大利亞是世界上主要的銅生產國之一。在南澳的奧林匹克壩(Olympic Dam)和昆州的艾薩山(Mount Isa)擁有世界級的銅礦山和冶煉廠。在新州的北部放置場和卡的亞山(Northparkes and Cadia Hill),在昆州的奧斯本和高登山(Osborne and Mount Gordon),在西澳的黃金叢林和尼扶梯(Golden Grove and Nifty)也有重要的銅礦山和冶煉廠。
銅礦資源
據2002年評估,澳大利亞擁有銅礦資源65.4Mt,其中已證明有經濟意義的銅礦資源33Mt,亞經濟意義的銅礦資源10.8Mt,隱含銅礦資源為21.8Mt。隱含銅礦資源主要集中在南澳,佔50%,其次是昆州,佔26%,新州和西澳各佔9%。
生產
2002年澳大利亞生產銅88.3萬噸,比2001年的89.6萬噸,減少1%。其中昆州產出47.5萬噸,佔全澳總產量的54%;南澳產出17.8萬噸,佔全澳總產量的20%;新州產出13.5萬噸,西澳產出5.7萬噸,塔州產出3.7萬噸。
2002年澳大利亞出口精銅礦和精煉銅68.4萬噸,平均單價每噸2871澳元,出口額達20億澳元。
世界排名
澳大利亞佔有全球有經濟意義的銅礦資源的比率為10%,位列第三,僅次於智利(45%)和美國(11%)。
2002年澳大利亞生產出的銅佔全球總產量的10%,排名第四。第一名是智利(51%),第二名是美國(13%),第三名是印度尼西亞(13%)。
鐵礦石(Iron Ore)
除了氧、硅、鋁外,鐵是第四大豐富的原素。地殼含有5%的鐵元素。鐵礦是一種氧化物,用還原劑把它加熱可生產出金屬鐵。
澳大利亞各州均有鐵礦,最多鐵礦的州是西澳。西澳擁有澳全部已發現鐵礦資源的90%,主要集中在皮爾巴拉地區(Pilbara Region)。該地區共有13個礦場,其中6個由哈默斯利公司(Hamersley Iron)經營,2個屬於羅伯河公司(Robe River),5個由斷山公司(BHP Billiton)經營。此外,在西澳的苦力楊哪賓和白鸚鵡島(Koolyanobbing and Cockatoo Island)也有鐵礦場。在南澳的米多貝克山脈(Middleback Ranges)和塔斯馬尼亞的薩維奇河(Savage River)也有礦場。
澳大利亞新州的肯伯拉和外阿拉港(Port Kembla and Whyalla)既生產生鐵,同時還生產鋼鐵。新州的魯蹄山(Rooty Hill)、美費爾得(Mayfield)和維州的北拉韋爾頓(Laverton North)也產鋼鐵。在西澳的黑德蘭港(Port Hedland)附近,斷山公司擁有一個鐵提煉廠。
鐵礦資源
據2002年評估,澳大利亞擁有已探明有經濟意義鐵礦資源13Gt,可供開采70年。
生產
據澳大利亞農業和資源局報告,2002年澳共生產鐵礦石18720萬噸,其中97%產自西澳。2002年鐵礦石出口16580噸,出口額達52億澳元。
世界排名
澳大利亞佔有全球已探明有經濟意義的鐵礦資源的比率為9%,全球排名第四位。烏克蘭位居第一,佔有全球鐵礦石資源的比率為21%;俄羅斯位居第二,佔有全球鐵礦石資源的比率為17%;中國位居第三,佔有全球鐵礦石資源的比率為14%。
澳大利亞也是鐵礦石生產大國,年生產鐵礦石佔全球總產量的17%,僅次於中國(21%)和巴西(20%)。
鋁礬土(Bauxite)
鋁礬土是用來生產氧化鋁(alumina)和鋁(aluminium)的一種自然界存在的不均勻的物質。鋁礬土的主要成份包括三水鋁礦(gibbsite)、薄水鋁礦(boehmite)和水鋁石(diaspore)。
全球開采出來得鋁礬土,超過85%是用來生產氧化鋁,繼而生產金屬鋁。10%用於生產非金屬使用的氧化鋁,剩餘的用於非冶練鋁礬土應用。氧化鋁是通過濕化學腐蝕溶解處理從鋁礬土中提煉出來的。
澳大利亞鋁業包括5個鋁礬土礦山,6個氧化鋁提煉廠,6個主要鋁冶煉廠,12個擠壓廠和4個產品(薄片,金屬板和箔)滾壓廠。澳鋁業直接僱工16,000人。工業主要分布在昆士蘭北、獵人谷、維多利亞西南、西澳西南、北領地和塔斯馬尼亞北。
鋁礬土資源
澳大利亞鋁礬土資源主要集中在三個地區:一是昆士蘭北部,即卡奔塔利亞灣(Gulf of Carpentaria)附近的韋帕(Weipa)和戈夫(Gove)地區;二是西澳珀斯南面的達令山脈(Darling Ranges),上述兩地區是世界上最大的、已探明可以開發的鋁礬土?藏地;三是西澳北部的米切爾高地(Mitchell Plateau)和布干維爾角(Cape Bougainville),此地區開發目前尚不經濟。
據2002年評估,澳大利亞擁有已證明有經濟意義(economic demonstrated resources)的鋁礬土資源為8.8Gt,隱含(infered resources)鋁礬土資源為1.4Gt。
生產
2002年澳大利亞生產鋁礬土5400萬噸,氧化鋁1640萬噸,原鋁180萬噸。2001/02財年,澳大利亞出口鋁礬土、氧化鋁和原鋁總金額達82億澳元。
世界排名
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擁有鋁礬土資源最多的國家(8.8Gt),其後幾內亞,巴西,牙買加,中國,印度。澳大利亞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鋁礬土和氧化鋁出口國,2002年出口的鋁礬土和氧化鋁分別佔全世界總出口量的36%和30%。
❺ 澳大利亞基茲頓金礦床
1.地質背景
基茲頓(Kidston)金礦位於澳大利亞東北部昆士蘭州北部低山綿延起伏的地區,在湯斯維爾城西北260km處。該礦床產在石炭紀岩漿熱液角礫岩筒中,橫跨前寒武紀變質岩和侵入岩接觸帶。流紋岩岩牆有角礫化前的,也有角礫化後的。復合的流紋斑岩岩株含斑岩型鉬礦,被角礫岩筒切穿,但在深部主要產在岩筒的旁邊。岩筒含流紋岩和圍岩碎屑,地表面積1300×900m2(圖13-10),向下延伸至少500m。
金礦在岩筒邊緣周圍最為發育,尤其是在南端和北端(圖13-10),產在角礫岩基質以及岩筒中和岩筒外沿的同心的、被石英充填的席狀裂隙中。金礦帶及與其伴生的席狀裂隙在淺部變平,呈茶盤狀。金與黃鐵礦、磁黃鐵礦和少量閃鋅礦、黃銅礦、方鉛礦、毒砂和輝鉍礦共生,與絹雲母-碳酸鹽蝕變相伴。早期的蝕變-礦化作用,包括鉀硅酸鹽蝕變,也很明顯,但大部分被金礦形成階段的蝕變掩蓋。表生氧化作用下延的深度約25m。
圖13-10 澳大利亞昆士蘭州基茲頓金礦床的老窿、平硐、早期岩心鑽孔和礦體的平面圖
(引自R.W.Lewis,1990)
20世紀早期進行的開采和勘查工作表明,主要資源集中在西南部,即角礫岩筒的威斯山部分。埃爾德里奇礦體是新發現的
基茲頓礦床的產量加儲量共計9400萬t,平均品位為 Au 1.48×10-6,即含金139t。
2.勘查與發現
基茲頓區的採金記錄始自1907年晚期。此後3年,從流經角礫岩筒的三個沖溝中共採集砂金約20000盎司(0.622t)。後來開始注意到岩筒邊緣周圍被石英充填的席狀裂隙,從1915年到1921年挖了許多淺坑(圖13-10)開采。到1949年停產為止,一共開采了大約20.09萬t礦石,平均品位為Au 6.5×10-6。
1910年,一位政府助理地質師發現基茲頓區有可以大規模露採的潛力,但直到澳大利亞金礦公司在30年代初對老窿和三個新建的平硐進行刻槽取樣前並沒有進行評價。當時估算的可能資源量為1000萬t,平均品位為Au 3×10-6。
直至1965年安納康達公司購買這塊礦地前,實際上無人開采。1965~1967年,安納康達公司進行了地質填圖、河流沉積物地球化學取樣和土壤取樣、航空和地面磁測/放射性測量、VLF(甚低頻)電磁測量及梯度排列和偶極-偶極排列激發極化測量。結果顯示,角礫岩筒造成河流沉積物和土壤中的貴金屬和賤金屬異常,也造成不同的電阻率和極化率異常。後來打了14個岩心鑽孔,其中11個是在威斯山地區的一些地點打的,之所以在這些地點打岩心鑽孔,是因為這些地點有1934年得到的有利的地下取樣結果。安納康達公司的工作確定了基茲頓金礦是與古生代流紋岩侵入活動有關的角礫岩筒的一部分,但結論卻說,可露採的概略資源量僅為280萬t(品位為Au 3.77×10-6),是無經濟價值的。安納康達公司於1967年放棄了礦地購買權,但於1974~1977年又購買了這塊礦地,並在這段期間進行了進一步的地面勘查,對早期的鑽探結果進行了重新評價。雖說暫定的資源量增至400萬t(品位為Au 3.4×10-6),而且認識到威斯山還有潛力,但以當時的金價看,基茲頓礦地仍沒有經濟價值。
20世紀70年代早期,普萊瑟公司開始對基茲頓礦地感興趣,但並沒接受安納康達公司主張同它聯營的出價,因為當時澳大利亞政府規定的外國公司之間聯營的投資政策沒有吸引力。因此,普萊瑟公司一直等到1978年才購買了這塊礦地,並著手執行地質填圖和岩心鑽探計劃。以前挖的淺井、平硐和鑽孔清楚地表明金礦沿威斯山上的岩筒邊緣最為發育,因此無需再進行物化探工作。於是在威斯山地區打了17個鑽孔(總進尺5109m),鑽孔布置與安納康達公司一樣,有傾斜式的,也有輻射式的,結果擴大了金的資源量,同時也證實安納康達公司打的鑽孔求出的金品位是連續的。1979年中期,共求出金礦石資源量為2500萬t(品位為Au 2.3×10-6),其中包括品位較高(Au 3.4×10-6)的礦石1100萬t,如果金價上漲,顯然值得做進一步工作。
後來又制定了一項大計劃,一直執行到1980年底。除在岩筒北緣周圍進行地面和地下更詳細的地形和地質填圖,打螺旋鑽和用挖土機挖探槽外,還打了岩心鑽。1981年完成了得到肯定的可行性研究,但法律要求將項目中的外國股權降到55%這點很難做到,因為在20世紀80年代早期,在澳大利亞普遍認為像這樣低品位的金礦只有美國能進行商業開發。於是決定先開采品位較高的氧化礦石,進一步圈定氧化帶。到1983年底,共打了145個岩心鑽孔(總進尺22000m),水平間距約50m。到1984年底,當地投資者紛至沓來,最後決定用露天開采,用氧化處理。1985年初開始建設礦山。
自從開采以來,又打了530個鑽孔,總進尺130000m,結果使可采礦石儲量大增,到1994年底,從3700萬t(Au 1.86×10-6)增至9400萬t(Au 1.48×10-6)。儲量最後一次大的增長是在1994年初,即在發現了埃爾德里奇礦體(儲量2800萬t,金品位1.25×10-6)時宣布的。這個礦體由位於岩筒東北部一個大斷塊周圍下面150m處的5個連在一起的扁豆體組成(圖13-10)。這次發現是由於認識到高品位的金礦多產在席狀石英脈的「膝折處」。
3.小結
基茲頓露采礦山是在首次認識到它有巨大的潛力後約73年開發的。這個事實說明並不是什麼創新的地質思想使礦地變為礦山。反之,基茲頓礦地成為一個成功的礦山,是因為當時世界市場的金價上漲,加之具備了開發大噸位低品位礦石所需要的工程技術和經驗。
然而,雖說基茲頓角礫岩型礦床經過了漫長的勘查史,但有決定性意義的埃爾德里奇礦體只是在1994年,即在普萊瑟和基茲頓金礦公司勘查和開采了16年後才發現的。
基茲頓礦地的早期開采和後來的勘查活動導致可靠地圈出威斯山礦化帶,這意味著雖然物化探在勘查史上未起到突出的作用,但是這兩種方法在基茲頓礦地是有效的。
從確定了基茲頓礦地有大噸位低品位礦石到礦山投產只用了5年時間,而礦山建設本身只用了1年時間。
❻ 澳大利亞的煤炭資源主要集中分布在哪裡
澳大利亞礦產資源豐富,被稱為「坐在礦車上的國家」。
澳大利亞的煤炭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地區;
鐵礦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區;
鋁土礦主要分布在北部沿海地區。
❼ 澳大利亞礦產的分布特點是是什麼
澳大利亞的煤炭和鐵礦分布有兩大特點:
1、分布相對集中,開采便利(比如澳大利亞已探明的鐵礦石資源90%都集中在西澳州)
2、煤鐵礦的分布多靠近沿海,地理位置優越,有利於礦產的海陸運輸和出口
分布情況
煤:東部沿海地區(及南部的皮里港附近)
鐵:西部(及南部的皮里港附近)
鋁土:北部(及東南部的珀斯附近)
錳:北部。
希望對你有幫助。
❽ 澳大利亞最出名的礦產資源是什麼
澳大利亞是全球最大的礦產生產和出口國, 2019年礦產出口2900億澳元,其中鐵礦石和焦炭是澳大利亞的戰略資源,也是澳大利亞在國際礦產出口市場和外交上的強硬的底氣所在。
澳大利亞是全球第1大鐵礦石出口國,每年出口鐵礦石10.7億噸,幾乎壟斷了全球66%的鐵礦石出口量,出口金額1070億澳元。
世界4大鐵礦石礦業巨頭,3家在澳大利亞:BHP, RIO, FMG。
澳大利亞的鐵礦石真正可以稱得上是價廉物美。澳洲的有以下5個優勢:
1. 品位高,62%。
2. 開采成本為低。
其中FMG 為每噸13美元,BHP 和RIO 為每噸16美元。而中國的鐵礦石品位低,開采成本超過每噸70美元。
3. 國際售價低,出場價為每噸在78-81美元。在中國市場的到貨價約為105美元。
4.供應穩定可靠。
5. 出口到亞洲尤其是中國的運費低,時間短。
所以每當我看到要制裁澳大利亞或澳大利亞要斷供,印度笑了等等此類戰狼文章,我都為作者的愛國情懷和無知無謂而感動。
澳大利亞每年出口1.8億噸煉焦煤met coal or coking coal,佔全球50%,價值300億澳元。
澳洲的焦煤價廉物美,每噸出廠價100美元,在中國市場售價每噸1200人民幣,中間差價70美元。澳洲的焦煤算算廉價甩賣。
除了鐵礦石和焦煤以外,澳大利亞每年還出口 500億澳元的天然氣,超過卡達,全球第1。
澳大利亞每年生產黃金420噸,價值300億澳元,超過中國,全球第1。
澳大利亞每年出口發電煤2.1億噸,全球第1。
澳大利亞每年出口精銅93萬噸,96億澳元。排在智利,秘魯之後。
澳大利亞每年出口鎳28萬噸,45億澳元。
澳大利亞的鎳儲藏量2500萬噸,佔全球儲量的25%。
澳大利亞每年的鋰礦和鈾礦出口,全球第1。
澳大利亞的稀土儲量和產量,全球第2。
作為一個僅僅只有2550萬的人口小國,而陸地面積769萬平方公里,海域面積1700萬平方公里的龐大國家,澳大利亞也許是地球上最幸運的國家。
澳大利亞每年出口牛肉100億澳元,全球第1。
經常會看到澳大利亞人口少的原因是因為全澳可適宜人類居住的面積只有26萬平方公里,全澳70%是沙漠和半沙漠,我再次為作者的愛國情懷和無知無謂而感動。
事實是:澳大利亞的沙漠面積佔18%。全澳能夠容納的人口至少超過1個億。澳大利亞每年散養的農業GDP是600億澳元,而其中80%,約480億澳元是出口的。
澳洲的農業出口和GDP 20年來一直保持在450-600億澳元,幾乎沒有增長。
沒有增長的原因是澳洲每年的農業產量遠遠超過目前的人口需求,導致20多年來農產品幾乎沒有漲價。
2017年前,澳洲每年的100億澳元的牛肉出口
中,美國韓國日本佔了70%,而對中國的出口每年不到1億澳元。最近2年,澳洲對中的出口增加了50倍,達到了25億澳元。
❾ 認真讀圖,說一說澳大利亞兩種著名礦產的分布情況。
澳大利亞的礦產資源主要集中在佔地250萬平方公里的西澳大利亞,那裡的礦產資源極為豐富,儲量排在世界前列的有鐵礦、氧化鋁、黃金、鎳、鈾、鑽石、鈦鐵礦、天然氣等。其中氧化鋁產量在世界排名第一位,鈦鐵礦和鎳、鑽石排第二位,鐵礦石產量排第三位。
由於得天獨厚的條件,礦業和能源也成為西澳大利亞最主要的出口產業,而對華出口更是從2003年的42億澳元增加到2007年的143億澳元。對華出口的主要礦產品包括鐵礦、氧化鋁、液化石油氣、液化天然氣、鎳、黃金、銅、鉛和鹽等。其中,中國是西澳大利亞最大的鐵礦石、氧化鋁和鎳出口市場。
珀斯是位於澳大利亞西南地區的一個城市,擁有250萬人口,只有澳大利亞商業城市悉尼和墨爾本的一半,三年來,這里的房價卻上漲了一倍,超越墨爾本,成為繼悉尼之後房價第二高的城市。
在最近三年裡,越來越多的中國商人來到了珀斯,開發珀斯以北西澳大利亞土地上豐富的礦產。如今,珀斯居住的居民有70%從事著與礦業有關的工作。中國企業在這里購買資源的同時,也深深地改變了當地的經濟。
澳大利亞的礦產資源主要集中在佔地250萬平方公里的西澳大利亞,那裡的礦產資源極為豐富,儲量排在世界前列的有鐵礦、氧化鋁、黃金、鎳、鈾、鑽石、鈦鐵礦、天然氣等。其中氧化鋁產量在世界排名第一位,鈦鐵礦和鎳、鑽石排第二位,鐵礦石產量排第三位
鐵礦主要分布在西北部(或西部);煤礦主要分布在東部地區
❿ 澳大利亞奎河多金屬硫化物礦床
1.地質背景
澳大利亞奎河(Que River)多金屬硫化物礦床位於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島西部,地處南緯41° 36ˊ,東經145°42′附近(圖11-9)。1970年阿伯福伊爾勘探公司開始在這一地區進行勘查,1974年發現了奎河礦床。奎河礦床經詳細的鑽探、地下勘探之後,於1981年正式開采。目前,該礦山年產30萬t礦石。
開采之前,奎河礦床礦石總儲量410萬t。平均品位:Cu 0.4%、Pb 6.6%、Zn 11.6%、Ag 121×10-6、Au 2.7×10-6。計含銅1.64萬t、鉛27.06萬t、鋅47.56萬t、銀496.1t、金11.07t。
奎河礦床由幾個塊狀至浸染狀硫化物透鏡體組成。透鏡體及其周圍的含礦岩石位於一個500m寬的蝕變暈內。熱液蝕變作用使岩石發生了強烈的蝕變,從而使得岩石類型及原生結構模糊不清。蝕變暈內原生岩石類型的識別只得藉助於微量元素(Ti、Zr、Y和Nb)分析。
圖11-9 奎河-赫利爾礦區地質圖
(引自阿伯福伊爾資源有限公司,1990)
1—第三紀玄武岩;2—粒玄岩;3—侵入流紋岩;4—上流紋岩岩層;5—奎河頁岩;6—玄武岩、玄武岩質安山岩、熔岩、角礫岩;7—火山碎屑岩;8—英安質熔岩和角礫岩;9—強蝕變岩;10—安山質熔岩;11—雲母砂岩、少量酸性火山岩
最下部的地層單元為暗綠色的、局部多孔的玄武岩,它出露於礦區的東部和南部。玄武岩之上為鈣鹼性安山岩質熔岩和火山碎屑岩。安山岩經區域蝕變作用,形成一個復雜的礦物組合,其中包括鈉長石、石英、綠泥石、方解石、絹雲母、葡萄石、綠纖石、綠簾石、榍石和單斜輝石。火山碎屑岩亦發生了蝕變,其礦物成分與安山岩質熔岩的礦物成分類似。
多源火山碎屑岩(表生碎屑岩)與安山岩質火山碎屑岩互層。這些表生碎屑岩為磨圓的至次磨圓的碎屑,其大小從火山灰到直徑為15cm的碎屑顆粒,分選性差。其岩性亦是多變的,主要包括蝕變安山岩和英安岩質熔岩、燧石及塊狀硫化物。表生碎屑岩往往與含礦透鏡體密切相關。
硫化物礦體位於安山岩頂部附近。在局部,粗粒多源火山碎屑岩覆蓋在礦體之上。多源火山碎屑岩為次磨圓狀至稜角狀的安山岩、英閃岩、塊狀硫化物和杏仁狀玄武岩碎屑,基質為鉻雲母-鐵白雲石-黃鐵礦。
最年輕的岩石為蝕變英安岩質熔岩和碎屑岩,它們位於多源碎屑岩單元之上。
在含礦透鏡體周圍,大多數原生岩石受到了強烈的蝕變,透鏡體之下的岩石被蝕變為絹雲母、石英、碳酸鹽、綠泥石,而透鏡體之上的多源火山碎屑岩被蝕變為綠色的鉻雲母和碳酸鹽,蝕變帶向下一直延伸到含礦透鏡體以下約800m的深處。
奎河礦床包括了5個陡傾斜的含礦透鏡體(PQ、S、PN、N和QR32),這些透鏡體大致沿NNE方向一個800m長的地帶分布。S透鏡體位於最東側,主要由細脈狀硫化物、少量的浸染狀硫化物和極少量的塊狀硫化物組成,平均厚度5m。PQ透鏡體位於S透鏡體以西100m處,它是最大的塊狀和浸染狀硫化物礦體,長600m,向下延伸200m,平均厚度9m,位於地表以下約75m。PN透鏡體、N透鏡體和QR32透鏡體的平均厚度分別為5m、4m和3m。
2.勘查與發現
奎河地區的勘查活動始於20世紀初。1922年,一位名叫T.麥克唐納的勘探人員在Gold山丘打了一個6m深的豎井,該豎井位於見礦之後打的奎河礦區豎井以北約500m處。並且,他在周圍的小溪中發現了砂金和部分分解硫化物岩石的漂礫,但未能找到含礦透鏡體。在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該地區一直被認為是有遠景的,一些勘探公司投入了一定量的勘查工作,但都未果。
1970年,阿伯福伊爾(Aberfoyle)資源有限公司依據加拿大對與酸性火山岩有關的塊狀硫化物礦床的認識,意識到這類礦床一般具有成群產出的特點。並且,里德火山岩是許多已知礦床(如,羅斯伯里Zn-Pb-Cu礦床,萊爾山Cu-Au礦床等)的容礦岩石,故他們認定該區是有遠景的。因此,他們設法取得了在羅斯伯里東北約25km處的羅斯伯里含礦岩系(寒武紀里德火山岩)分布區的勘查許可證,初步踏勘面積60km2,雖然里德火山岩產出有許多已知礦床,且這些礦床已開采了大半個世紀,但是,由於該地區植被茂密,地形崎嶇,對火山岩的研究程度還很低。
阿伯福伊爾公司1970年在勘查區范圍內開展了區域地質填圖和區域水系沉積物測量。1970~1971年,採集了276個水系沉積物樣品,采樣密度為3~5個/km2,在通過-20目篩選後,將細粒礫石和粉砂磨碎,並在熱的高氯酸中浸提,然後用原子吸收光譜(AAS)分析Cu、Pb和Zn。奎河與赫利爾礦床周圍地區的測量結果示於圖11-10。
從區域上來看,在奎河礦床附近出現Cu、Pb和Zn異常,含量分別為45×10-6、300×10-6和340×10-6,而同類岩石樣品中Cu、Pb和Zn的背景值分別為20×10-6、80×10-6和100×10-6。該異常約1km長。
由於本地區植被茂密、地形惡劣,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區域地質和水系地球化學采樣的進度。鑒於這種情況,阿伯福伊爾公司實施了一項關鍵性的計劃,於1972年在400km2的范圍內進行了航磁/電磁綜合測量。總磁場測量是用巴林傑質子磁力儀進行的。電磁測量採用了加拿大進口的McPhar H400EM系統,該系統為雙頻(340和1070Hz),測量虛分量,水平發射、垂直接收,收發距130m,整套系統安裝在直升機(Jet Ranger 206B型)上,飛行間距320m。
航空電磁測量發現了一些異常響應,其中奎河異常(圖11-11)最為引人注目。該異常與區域水系沉積物地化異常幾乎重合,根據異常的幅值、形狀和低、高頻響應之比這三個參數,將該異常解釋為一個淺的、導電率「中等」的板狀體。
隨後,研究人員根據地質資料和老的找礦資料,將該異常作為重點研究對象。1973年開展了地面異常查證工作,完成了地面電磁測量和土壤地球化學測量。為了准確查證航電異常,在航電異常周圍布設了一個測網,每條橫向測線長400m,每隔50m一條,基線長600m。地面電磁測量沿測網進行,採用 McPhar 電磁儀。該儀器可採用水平和垂直線圈兩種測量方式,頻率為600和2400Hz。水平線圈測量的收發距為92m。
水平線圈電磁測量結果(圖11-12)表明,從7500N線到7250N 線確有一導體存在,在5250E到5300E附近的7450N和7400N線上響應最強,沿走向在7250N至7350N線上測得的響應顯示為一個不良導體。這些電磁異常顯然是由東面的(S透鏡體)礦化引起的。所有的測線均穿過了西面(P/Q透鏡體)的礦化,但是沒有明顯的響應,這一結果是出乎人們意料的。
土壤地球化學測量採用手動螺旋鑽從A層和C層土壤取樣,網度為50m×50m。經過乾燥和過篩後得到-80目的粒級組分。用與水系沉積物相同的方法浸提和分析樣品。做出的Pb、Zn異常等值線圖表明,化探異常與電磁導體之間無直接的相關性。不過,土壤異常明顯起伏說明,C層的數據反映了硫化物的賦存狀態。看來,50m×50m的間距對確定狹窄的礦源似乎顯得太大。此後,又加密了采樣間距,選用50m×10m的采樣網。圖11-13示出了C層土壤的Pb等值線。從圖中可明顯地看到幾條線性地球化學特徵,其中東側的異常與電磁導體基本吻合。
圖11-10 1970~1971年奎河-赫利爾礦床周圍地區區域水系沉積物測量結果
(引自阿伯福伊爾資源有限公司,1990)
圖11-11 航空電磁見礦測線(1972年)
(引自阿伯福伊爾資源有限公司,1990)
圖11-12 奎河水平線圈EM測量剖面(2400Hz)
(引自阿伯福伊爾資源有限公司,1990)
圖11-13 奎河C層土壤Pb等值線圖(10-6)
(引自阿伯福伊爾資源有限公司,1990)
這樣一來,地面電磁測量及土壤地球化學測量驗證了航電和區域水系沉積物異常。與此同時,地質填圖工作也發現了強烈蝕變的火山碎屑岩。綜合各方面的認識,於1974年7月實施了金剛石鑽探項目,共7個孔,第一個孔QR1便打到了11.4m厚的硫化物(S透鏡體),含2.1%Cu,5.1%Pb,7.4%Zn和105×10-6Ag。第二個孔QR2是為了評價西側的土壤地球化學異常,結果打到了富含鋅的PQ透鏡體。此後,又實施了圈定礦體的鑽探計劃,共108個孔,總進尺25000m,由此確定出了奎河礦床的總儲量。
3.小結
在奎河礦床的勘查經驗中,有以下幾點認識對找礦工作具有參考和借鑒意義。
(1)根據區域地質和火山成因塊狀硫化物礦床的知識正確選擇有遠景的靶區
找礦勘查工作的成敗與否首先取決於勘查區的選擇。阿伯福伊爾公司最初在里德火山岩地區取得勘查許可證劃定勘查區時,做了細致而又深入的研究。他們根據加拿大與酸性火山岩有關硫化物礦床的知識,認識到這類礦床具有成群產出的特徵,並且在塔斯馬尼亞里德火山岩中已經發現若干個硫化物礦床。而在奎河—赫利爾地區,只是由於地形條件差,有植被覆蓋,影響了勘查工作。但從區域地質及這類礦床產出的特徵來看,該地區是具有遠景的。因此,阿伯福伊爾公司將這一地區選作為勘查區不失為明智之舉。
(2)在地質普查中充分發揮區域物化探資料的作用
阿伯福伊爾公司在最初的地質普查工作中首先進行了區域物化探測量,將區域水系沉積物異常與航空電磁異常綜合起來分析研究,使勘查工作由整個面集中到特定的目標,從而大大縮小了勘查靶區,提高了針對性。奎河礦床發現最直接的有效標志莫過於區域物化探異常標志。
(3)注重地質、物化探的密切結合
從奎河勘查史來看,勘查人員始終注重地質與物化探的緊密結合。通過地質填圖,查明了重晶石是一種與多金屬礦床有關的礦物,而且鉻雲母、綠泥石、碳酸鹽蝕變是關鍵性的蝕變類型。因此,勘查人員在勘查過程中,對這些地質特徵給予了特別的注意,將其與物化探異常的成因聯系起來做綜合對比和分析。此外,勘查人員尤其重視物化探異常的結合,為隨後的鑽探見礦奠定了基礎。
圖11-14 奎河7400N剖面的UTEM響應(垂直分量)
(引自阿伯福伊爾資源有限公司,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