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澳大利亞的歷史
澳大利亞歷史是從距今4萬-4.5萬年前人類第一次在澳洲大陸北岸定居開始的。這段時間被定義為澳大利亞史前時期。有文字記載的澳大利亞歷史開始於歐洲探險家第一次達到這片土地。這段時期又分為兩個階段:這兩個階段以1901年成為大英帝國領地前後為分界點。
史前時期
從人類到達澳洲後,至歐洲人於1606年第一次踏足澳洲期間的大約四萬年,被稱為「澳大利亞史前時期」。把這段時期歸為史前而非歷史是因為1606年以前,澳大利亞沒有人類生活的文字記載。
1606至1901年
第一次歐洲探險家到達澳洲是在17世紀早期。1606年,荷蘭導航員Willem Janszoon的Duyfken號船第一次在卡奔塔利亞灣航行,約克角半島在西岸第一次登陸。隨後別的歐洲國家探險家(大部分來自荷蘭,法國,英國)相繼來到澳洲。18世紀初,「新荷蘭」的西岸和北岸被繪於地圖。可是,當時並沒有人嘗試在這里定居。
18世紀中葉,庫克船長繞行澳大利亞。1788年,英國殖民者在澳大利亞東南建立第一個殖民地,為本土犯人的流放地。
1901年後
在經過長達10年的計劃,討論,投票後,1901年1月1日,幾個英國的殖民地組成了第一個棣屬於英國的「澳大利亞」聯邦。 1927年前,澳大利亞的首都是墨爾本;1927後遷都至堪培拉。澳大利亞在兩次世界大戰中跟英國並肩作戰。二次大戰以後,大規模的移民計劃讓澳大利亞產生了很大的改變。在澳大利亞政府的「白澳政策」被廢除後(—1970年),很多亞洲及世界各地的人移民到至澳大利亞。成功地改變了澳大利亞的人口組成,文化和形象。
1931年,英國頒布的《西敏寺法令》基本讓澳大利亞聯邦擁有獨立憲政(終止了與英國的憲政聯系), 但澳大利亞直至1942年才採納該法規。1942年由於澳大利亞受到日本的潛在威脅和英國在亞洲節節敗退,讓澳大利亞的政策開始轉向美國。自1951年,澳大利亞成為美國的正式盟友,並簽訂美澳新條約 (ANZUS)。1986年,因為澳大利亞通過了「澳洲法案」,使澳大利亞正式結束了對英國的從屬關系,英國的最高法院-樞密院司法委員會從此不再是澳大利亞的終審法院。現在,澳大利亞仍然是君主立憲制國家,伊麗莎白二世女王仍是澳大利亞的女王。1999年,澳大利亞人否決了轉變為共和國的全民公投。從1972年的大選後,越來越多澳大利亞國民認為,未來他們的國家會成為亞洲的一部分。
澳洲重要記事
1768年 - 英國庫克船長(Captain James Cook)乘坐「奮進號」從英國出發前往大溪地(Tahiti)
1770年 - 庫克船長發現澳洲東部,並佔領及命名為大英
1797年 - 麥卡瑟(J. Macarthur)由好望角將美麗諾羊(Merino sheep)引進澳洲
1804年 - 霍巴特城建立
1813年 - 首次引進貨幣 - 有孔錢幣及銀幣(mp)
1829年 - 西澳被吞並,成為囚犯流放地
1851年 - 新南韋爾斯的貝瑟斯特及維多利亞的巴拉瑞特發現金礦
1862年 - 史都特(John Stuart)成為第一位穿越澳洲南至北的探險家
1868年 - 最後一批囚犯被運送至西澳
1873年 - 歐洲人首次見到烏魯汝,Uluru (Ayres Rock,愛麗斯岩)
1901年 - 澳洲聯邦(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成立,白澳政策及移民限製法被通過
1914-1918年 - 澳洲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
1920年 - 澳洲航空公司(Qantas)國內航線成立
1921年 - 伊迪斯科文(Edith Dircksey Cowan)成為澳洲首位女性國會議員
1927年 - 第一次澳洲聯邦會議於堪培拉臨時國會大廈舉行
1932年 - 雪梨海港大橋啟用
1933年 - 西澳公投表決脫離英國獨立,但遭國會否決
1939-1945年 - 澳洲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
1940年 - 第一輛澳洲製造的汽車面世
1948年 - 霍頓(Holden)為第一輛完全澳洲自製汽車
1956年 - 墨爾本奧運
1967年 - 經過公投後,通過廢除原住民法律歧視
1973年 - 雪梨歌劇院啟用
1976年 - 「Advance Australia Fair」 成為澳洲國歌
1986年 - 宣布澳洲法案(Australia Act),正式脫離英國獨立
1988年 - 澳洲200周年國慶-堪培拉新國會大廈啟用
1996年 - 霍華德當選澳洲總理
2000年 - 雪梨主辦奧林匹克運動會
2007年 - 陸克文當選澳洲總理
❷ 澳大利亞歷史,誰知道
澳大利亞一詞,原意是「南方大陸」,Australia 來自拉丁文 terraaustralis (南方的土地)。早在4萬多年前,土著居民便生息繁衍於澳大利亞這塊土地上,現在澳大利亞土著居民總數是41萬3千人(2001年人口普查)。據有關史料記載,1606年,西班牙航海家托勒斯(Luis Vaez de Torres)的船隻駛過位於澳大利亞和新幾內亞島(伊里安島)之間的海峽;同年,荷蘭人威廉姆·簡士的杜伊夫根號(Duyfken)涉足過澳大利亞並且是首次有記載的外來人在澳大利亞的真正登陸。1770年,英國航海家庫克船長(Captain James Cook)發現澳大利亞東海岸,將其命名為「新南威爾士」,並宣布這片土地是英國的屬土。
英國人首先把澳大利亞作為一個流放囚犯的地方。1788年1月18日,由菲利普船長率領的一支有6艘船的船隊共1530人抵達澳大利亞的園林灣(Botany Bay),當中有736名囚犯。八天後的1788年1月26日,他們正式在澳大利亞傑克遜港(Port Jackson)建立起第一個英國殖民區,這個地方後來人口不斷增長而成為澳大利亞現在的第一大城市悉尼,這個名字是為了紀念當時的英國內政大臣悉尼(SYDNEY)。現在,每年的1月26日是澳大利亞的國慶日。
1790年,第一批來自英國的自由民移居澳大利亞,以悉尼為中心,逐步向內陸發展,至1803年,殖民區已拓展到今日的塔斯曼尼亞。初期的殖民地僅賴以農業生存,其後便利用天然條件發展畜牧業。至1819年,澳大利亞的畜牧業已有了較大發展。當時的麥卡瑟船長與妻子共同培育了澳大利亞最早的螺角羊。他們牧場的羊群總數達6000頭。殖民地生產的羊毛不僅自給,而且向英國出口,為澳大利亞換回日用生活必需品。至1850年,澳大利亞的牧羊業已很發達,羊只存欄總數達1800萬頭,當時英國進口羊毛總量的一半以上來自澳大利亞。悉尼和墨爾本已取代德國漢堡,成為世界上最著名的羊毛集散中心。
十九世紀五十年代,在新南威爾士和維多利亞兩州發現金礦。大批來自歐洲、美洲和中國的淘金者蜂擁而至。澳大利亞人口從1850年的40萬人激增至1860年的110萬人。其後許多重要的金礦被一一發現,同期還發現大量礦藏,這些發現,讓澳大利亞迅速致富和發展。
英國人不斷移居後,在澳大利亞逐漸建立起六個各自為政的殖民區(現在成為了澳大利亞六個州,可理解為六個省),繼新南威爾士、塔斯曼尼亞建立殖民區之後,西澳、南澳、維多利亞和昆士蘭四處相繼於1829年、1836年、1851年和1859年建立殖民區,到1900年之前,當時的六塊地方使用同樣的貨幣(英鎊與便士),但各自為政,甚至各自發行郵票,彷彿六個國家一般。各殖民區之間和睦相處,聯系也不斷加強,建立統一的聯邦勢在必行。
1900年,全部六個殖民地的居民舉行了一人一票的全民公決,用投票決定是否把六個殖民地統一成一個聯邦國家,投票結果是六個地方要統一,建立起一個單一的澳大利亞聯邦。1901年1月1日,六個殖民區統一成為聯邦,澳大利亞聯邦成立,同時通過第一部憲法。原來的六個殖民區遂成為聯邦下屬的六個州。
1927年,澳大利亞首都遷往堪培拉。1931年,英國議會通過《威斯敏斯特法案》,使澳大利亞獲得內政外交獨立自主權,成為英聯邦中的一個獨立國家。
澳大利亞名義上的國家元首是英王(或英女王),女王任命總督為其代表,但澳大利亞總督實際上不幹預政府的運作。澳大利亞政府為聯邦制,共有六個州及兩個領地(北領地和首都領地),各州設有州長,負責州內事務。澳大利亞政府由眾議院多數黨或黨派聯盟組成,每屆政府任期三年。內閣是政府的最高決策機關,現共有三十名部長。國家最高的行政領導人是總理。
澳大利亞現在有大小政黨幾十個,主要政黨是工黨和自由黨。澳大利亞工黨(Australian Labour Party)1891年成立,為澳最大政黨,與工會關系密切,主要代表勞工階層利益,自1940年以來曾12次執政,現任領袖陸克文(Kevin Rudd),也是現任的澳大利亞總理。自由黨(Liberal Party)1944年成立,前身是1931年成立的澳大利亞聯合黨。主要代表工商業主利益,曾多次執政。1996年至2007年,自由黨連續執政十一年半,並成功帶領澳大利亞從1990年代初的經濟衰退走向經濟繁榮。其他小黨有國家黨(National Party)民主黨、綠黨、家庭第一黨、無核澳大利亞黨、進步聯盟黨和澳大利亞共產黨等。
聯邦成立之後,澳大利亞的首都是墨爾本(1901 – 1927),當時的墨爾本比悉尼要繁華。隨著悉尼的日益繁榮,悉尼市民十分希望悉尼成為澳大利亞的首都。澳大利亞政府後來決定,在悉尼和墨爾本之間建造一個新的城市堪培拉,作為新首都。1927年,澳大利亞遷都堪培拉。有趣的是,新首都並非位於悉尼和墨爾本的正中央,它距離悉尼約四小時車程,距離墨爾本約七小時車程。堪培拉由於是一個新城市,規劃得非常好。堪培拉的都市設計通過一個公開的國際比賽而採納方案,比賽收到137個設計,結果由美國建築師格里芬(Walter Burley Griffin)贏出,這位設計師最初描繪的堪培拉街道圖是他和他的妻子(也是一位建築師)共同畫在一塊棉布上的,這份珍貴的原作至今仍保留在澳大利亞國家檔案館。
❸ 世界上抗疫最成功的國家排名
中國。
世界10大抗疫國家排名如下:1中國、2俄羅斯、3德國、4法國、5巴基斯理、6伊朗、7土耳其、8巴西、9印度、10美國。
這10大抗疫國家,均受到新冠病毒的大規模進攻,有的損失最輕,有的損失最重。筆者把損失最輕的國家往前排名,而把損失最重的國家往後排名。排名越向前,就表明它的抗疫能力越強,這造成的損失最小;排名越向後,就表明它的抗疫能力越弱,由此造成的損失最大。
這10個抗疫大國,盡管它們各自製定的抗疫策略所實施的抗疫快速化、機動化、網路化、封鎖化、時間化、統一化、調控化以及命令化等不相同,但它們擁有的資源、人力、醫療技術等在第一時間里基本控制疫情並逐漸消滅新冠病毒的做法是幾乎相同的。
只要它們制定出高效的抗疫策略並及時地到達國家的深層結構中給予實施,就可使疫情損失最小。但有些國家的最高層,對國家與人民完全不負責任,不是積極制定出高效的抗疫策略並及時地送到自己國家的深層結構中給予實施。
而是使用政治去干擾而制定出低效的抗疫策略,這使人民不懂科學地打著「還我自由」的旗號進行遊行示威,也不懂科學地不戴口罩。
❹ 澳大利亞簽證被拒簽後要多少時間可以再申請繼續簽證
被拒簽後什麼時候再簽和時間沒有關系,關鍵要看您約束力是否比上次有所增強,如果約束力相對於上次增加了,隨時都可以再簽的。
如果您什麼都不改變,也就是約束力相對於上次沒有任何改變,就算再過10年去簽,結果還是要被拒簽的,所以被拒簽後什麼時候可以再進去簽和時間沒有關系,主要看您的約束力是否比上次有所增加。只要增加了立即就可以馬上再簽。
簽證官主要是考察以下幾個方面:是否有發達國家出境記錄出境記錄?例如; 歐洲、日本或新馬泰等國家;是否有穩定家庭?例如已婚有孩子;個人資產和現金流如何?是否有穩定的工作?戶籍是否處於敏感區域;
其實多次拒簽並不可怕,拒簽2次和拒簽5次沒有任何區別,拒簽後只要您約束力比上一次大大提升了,完全可以通過的。
拒簽只是代表您哪個歷史階段約束力達不到使館的要求,就像我們考托福,滿分一百,及格60,您上次拒簽是因為您的約束力沒有達到使館的最低及格線60分而已,哪我們努力提高自己約束力,提高自己約束力的分值就可以了。
❺ 澳大利亞什麼時候對中國解封
澳大利亞對188類投資移民從來沒有封閉過,一直敞開的。
由此可見他們對帶著錢來的客人是不會拒絕的,最近有說11月會開放邊境,留學生之類的會允許入境,移民是否開發還要等通知。旅遊估計是不會開放的,也許明年三月。
❻ 澳大利亞航班什麼時間解禁
1小時前要到了。
但可以早一些時間在網上check in。
這樣更審時間。
❼ 澳洲600簽證,每三個月需要出境一次。已經第二次准備出境了,回來是否會被拒絕入境
你指的是一年多次往返,每次停留3個月的旅遊簽證,你第一次到澳洲後停留滿3個月不回國嗎?這樣的話算是違反了簽證條款,你不可能永遠留在那裡的,只要你出境,護照上就會蓋章,顯示你的出境日期。這樣你下次再要入境的話,海關有可能就不讓你入境,並且你以後申請澳洲的各種簽證都會有嚴重的影響,因為你一次違反了簽證條款,簽證官完全有理由拒簽你以後的申請。所以,千萬不要逾期滯留,哪怕是一天!同理,如果你每次都按時回國,那麼下次再申請簽證時,之前的良好記錄會很有幫助,需要准備的材料沒有那麼嚴格,簽證也會很快獲批的。
❽ 墨爾本啥時候解禁
澳大利亞墨爾本目前Stage 3 restriction到5月11日,如果目前狀況保持或者更加好轉就會轉到Stage 2, 完全恢復正常目前沒有具體時間。學校開學要等第二學期結束。
❾ 墨爾本市爆發了新一波疫情,政府將採取什麼措施
澳大利亞在解封之後新增患者人數激增,所以不得不馬上進行封州處理,把本地的660萬人與外人隔離開來。
而這個被隔離的是就是澳大利亞的墨爾本市,就是由於解封之後,可能人民降低了警惕性結果導致,本來已經遏制住的疫情突然開始復發,新一輪疫情開始爆發,所以澳大利亞政府馬上採取了嚴格的防護措施,直接把奧爾本維多利亞州的660萬人與全國其他人隔離開來。
就在大約10日前疫情,本以為多利亞州當天新增病例就多達127例,整個周總計感染人數為2000600人,其中有22人死亡,死亡率大約佔1%。而在第2天,整個澳大利亞州就有大約8500人患上新冠性肺炎,其中有100餘人因此而死亡。
❿ 目前可以入境的國家
亞洲
日本:入境需3日內核酸檢測證明
7月29日,日本外務省宣布一項放寬外國人入境限制的新政。根據新政,持有日本長期簽證且在2020年4月3日之前離開日本的中國人,8月5日開始可以再次入境日本。也就是說,留學生可以去念書了。
此處的長期簽證主要指技術人文知識、留學、家族滯在等可在日本長期工作、學習生活的簽證。永住、永住者配偶、日本人配偶等長期簽證繼續沿用此前的政策,4月3日之前離開日本的人可以入境日本。
考慮到長期在日本居住的外國人出現暫時離境後不能返回日本的情況,日本政府決定,以出國前實施核酸檢測等為條件,將依次允許其再次入境。入境人須持有日本使領館出具的《再入國關聯書類提出確認書》及出國前72小時以內的PCR檢查證明。
韓國:韓企出差全面開放
韓聯社7月29日報道,韓國中央災難安全對策本部當天將中國、越南、柬埔寨指定為疫情低風險國家,並從當天起對14天內前往上述國家出差的韓企人士撤銷入境隔離措施。原則上,入境韓國的所有人員都應接受14天隔離,且入境後3天內要接受核酸檢測。
8月10日起,韓國解除對中國湖北省採取的限制入境及簽證措施。
泰國:再批4種類人員入境
從7月17日起,國際航班入境泰國的旅客必須出示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及口罩,否則不予辦理登機證。人員抵泰後,需在入境口岸接受核酸檢測、接受14天隔離檢疫,以及下載使用App以追蹤在泰境內行蹤等。
早在7月初,泰國特許包含泰國公民、外交使團人員、泰國公民的非泰國籍直系親屬等11類人員入境泰國。
為推動泰國經濟快速恢復,7月22日,泰國官方再次批准4類外籍人士入境泰國,包括舉辦會展活動、拍攝電影、醫療健康及精英卡等群體,還批准緬甸、寮國和柬埔寨三國的勞工入境,並對不同群體入境後的隔離場所、標准都做了詳細說明。
緬甸:開啟來緬「快速通道」
7月14日,為進一步恢復中緬兩國間貿易往來、經濟合作與重大項目開展,經協調,已開辟來緬「快捷通道」(Fast Track),保障中方人員來緬需求。確出於緊急事項或相關公務需要急需通過「快捷通道」來緬的中國公民可通過如下方式提出申請:
1. 聯系緬甸中國企業商會提出申請,由商會秘書處初步審核後,通過中國駐緬甸大使館聯系緬方相關部門辦理。
2. 聯系緬甸駐華大使館提出申請,緬甸駐華大使館將在審批通過後辦理簽證業務和「快捷通道」手續,詳細流程請參見後附緬甸駐華大使館公告。
近來有個別機構和人員聲稱其能協助代辦「快捷通道」手續,我館駐緬甸大使館提醒中國公民通過上述兩種途徑申請來緬,切勿聽信謠言,避免上當受騙。
馬來西亞:入境前3天需核酸檢測
因近期馬來西亞輸入病例增多並導致本地傳播,馬來西亞政府日前宣布,重新實施新的入境措施。
所有從國外入境者,無論是公民或非公民,都務必在進入馬來西亞前3天接受RT-PCR(實時聚合酶鏈反應)檢測。同時,這些人抵達後都必須前往隔離中心,接受長達14天的強制隔離。
柬埔寨:入境前3天核酸檢測
柬衛生部大臣兼抗疫跨部門委員會主席曼本亨8月5日簽發通告,宣布調整持外交和公務簽證入境接受核酸檢測的規定。
通告稱,新規定要求持外交簽證和公務簽證人員必須出發前72小時內開具未感染新冠肺炎的健康證明。在抵達柬埔寨後,必須接受核酸檢測,在酒店或指定地點等待24小時,即接受第一次核酸檢測,隔離第13天接受第二次檢測,其檢測費用由政府承擔。
通告表示,如檢測結果呈陽性,必須在金邊皇家醫院或由大使館申請、衛生部批準的醫院接受治療。治療費用由所屬國家使館或國際組織承擔。
阿聯酋:入境或轉機需4天內核酸檢測
據阿聯酋政府最新要求,自8月1日起,所有來阿航班乘客,包括在機場內過境轉機乘客,必須憑96小時之內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陰性證明登機,12歲以下兒童和有中度、重度殘疾人員可免於檢測。
綜合阿現行入境和轉機政策,駐迪拜總領館提醒計劃來阿或在迪拜機場內中轉的中國公民行前做好相關准備:
1、已持有迪拜居留簽證的,需在預定來阿機票同時,向居留與外國人事務總局 (GDRFA) 申請返回許可,網站是:
https://smart.gdrfad.gov.ae_OTCServicesPortal/ReturnPermitServiceForm.aspx。
其他中國公民,可在迪拜機場免簽入境。
2、應在起飛前 96 個小時內接受核酸檢測,並在值機時提交陰性證明。如在出發國未進行檢測,須在抵達迪拜時接受檢測並自我隔離,直至收到陰性檢測結果。
3、旅行前必須投保旅行保險(保險范圍涵蓋新冠肺炎),並在值機時提供保單;如未投保需在值機櫃台聲明自行承擔涉新冠肺炎病毒的治療費用和隔離費用。
4、所有來阿乘客必須填寫健康申報表
(https://c.ekstatic.net/ecl/documents/-health-declaration-form.pdf),
並把該表交給值機櫃台工作人員;還需在航班上填寫隔離承諾表,在抵境時交迪拜衛生局工作人員。
特別提醒:
從部分國家(目前不包含中國)出發來迪拜或在迪拜轉機的乘客,核酸檢測須在阿政府指定或認可的機構進行。具體機構名單可查詢阿聯酋航空等航司官網:
https://c.ekstatic.net/ecl/documents/health-screening-documents/approved-laboratories.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