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20世紀50年代澳大利亞著名詩人和劇作家有哪些
20世紀50年代澳大利亞詩人中最著名的是阿歷克·德溫特·霍普(1907—),此外還有著名詩人朱迪思·賴特(1915—)、戴維·坎貝爾(1915—1979)、詹姆斯·麥考萊(1917—1976)、道格拉斯·斯圖爾特(1913—)等。澳大利亞戲劇自20世紀50年代以後有了較快的發展,最主要的劇作家有亞歷山大·布佐(1944—)、戴維·威廉遜(1942—)、傑克·希伯德(1940—)、巴利·歐克萊(1931—)、約翰·羅默里爾(1945—)等。
⑵ 20世紀30-40年代澳大利亞文學風格和代表作品有哪些
20世紀30—40年代在澳大利亞文壇上有一些關於文學流派和文藝觀點的論爭。20世紀30年代初期,與諾曼·林賽有關的「幻影派」詩人反對文學藝術中的狹隘民族主義傾向,他們有意識地探求一種表現形式,以取代風行一時的「叢林歌謠」,在詩歌創作上過於追求形式美。代表詩人有肯尼斯·斯萊塞(1901—1917)、羅伯特·菲茨傑拉爾德(1902—)等。1938年雷克斯·英格默爾斯(1913—1955)發起了「津狄沃羅巴克運動」。「津狄沃羅巴克」是土語「合並」、「融合」的意思。英格默爾斯認為文藝家只有和澳洲本土融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創作出具有美感的好作品;主張作家、詩人應該從土著民族的藝術、詩歌和傳說中汲取營養。這一運動是他們首先從新的角度提出民族文學的口號,也是他們首先把人們的注意力引向土著民族文化的。20世紀40年代初期,馬克斯·哈里斯(1921—)創辦詩刊《憤怒的企鵝》,提倡先鋒派詩歌,即在詩歌創作上襲用英美的超現實主義表現方法。
同時,意識流小說開始傳入澳大利亞。帕特里克·懷特(1912—)在小說創作上著意運用意識流手法,並取得了突出成就。《人類之樹》(1955)、《暴風眼》(1973)等都是他的成功之作。他的小說注重挖掘人物的內心世界,在語言運用上也有獨到之處。因此,懷特於1973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金,成為澳大利亞第一個得到這種榮譽的作家。其他著名的作家還有:克里斯蒂娜·斯特德(1902—),著有《悉尼的七個窮漢》(1934)等;哈爾·波特(1911—)具有獨特的風格,用詞刻意求新,除短篇小說外,詩歌創作也很突出;倫道夫·斯托(1935—)的小說在寫法上接近懷特,但多以西部生活為題材;托馬斯·基尼利(1935—)是一位多產作家,共有14部小說和3個劇本;克里斯托弗·考什(1932—)的作品雖然數量不多,但風格清新,被認為是近年來一位優秀作家。
⑶ 澳大利亞左翼文學作家和作品主要有哪些
從戰後到20世紀60年代初將近20年的時間里,左翼文學蓬勃發展,涌現出了一批非常優秀的作家和作品。如弗蘭克·哈代(1917—),他的長篇小說《不光榮的權力》(1950)抨擊了社會的黑暗;艾倫·馬歇爾(1902—)擅長刻畫兒童心理,以自傳體小說《我能跳過水坑》(1955)著稱;工人作家約翰·莫里遜(1904—)則主要反映工人生活,著有短篇小說集和長篇小說《蔓延中的城市》(1949)等。澳共的創始人之一、重要左翼作家普里查德,寫過多部反映勞動人民生活和斗爭的小說和劇本,小說《庫納爾都》(1929)是最早的一部反映白種人和土著人關系,並對土著人寄予深切同情的小說。戰後他發表的金礦3部曲《沸騰的九十年代》(1946)、《黃金的里程》(1948)和《有翼的種子》(1950)描繪了19世紀末期至20世紀上半葉澳大利亞歷史的一個側面。
⑷ 澳大利亞民族主義運動時期有哪些有影響力的歌謠創作的著名作家
歌謠創作的著名作家代表是安德魯·巴頓·帕特森(1864-1941),他搜集整理並創作了大量的歌謠,有些在譜曲以後廣為流傳,《雪川來客》(1895)等詩至今為人傳誦。其他著名詩人有瑪麗·吉爾摩(1865-1962)和克里斯托弗·布倫南(1870-1932)等。前者的詩具有明顯的民主性,而後者的詩作中較多地表現出了法國象徵主義的影響。
⑸ 澳大利亞文學的作家
約瑟夫·弗爾菲 (1843~1912)和亨利·勞森(1867~1922)是這個時期創作成就最大而且最有影響的兩個作家。弗爾菲是工人出身的小說家和詩人。他的長篇小說《如此人生》(1903)以日記的形式描述了叢林風光和勞動人民的悲慘境遇,有明顯的民主精神,語言生動幽默,生活氣息濃郁。勞森既寫詩也寫短篇小說,出版過詩集《在海闊天空的日子裡》(1896)和短篇小說集《當罐里的水沸騰的時候》(1896)等14部作品。他的詩充滿愛國主義激情,表達了人民反抗壓迫和要求民主、自由的強烈願望;他的小說反映下層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塑造普通勞動者的形象,歌頌他們的優秀品質。語言多用勞動人民的口語,朴實生動。這兩位作家的作品都從現實出發,具有澳大利亞特色。他們對澳大利亞現實主義文學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⑹ 澳大利亞的代表人物
女高音歌唱家奈麗·梅爾巴:
傑出軍事將領約翰·莫納什爵士:
澳大利亞著名的土著人作家和發明家戴維·烏奈龐:
澳大利亞歷史上的第一位女議員艾蒂絲·科恩:
世界上第一個飛行醫生服務機構的創始人約翰·弗林:
作為罪犯被流放澳洲、最後成為船運大亨和慈善家的瑪麗·萊蓓女士:
澳大利亞歷史上著名的作家和詩人班卓·帕特森:
澳大利亞歷史上著名的女作家和詩人瑪麗·吉爾默女爵:
澳大利亞早期的著名政治家、被稱作是澳大利亞聯邦之父的亨利·帕克斯爵士:
著名女記者、社會改革活動家和小說家凱瑟琳·海倫·斯彭斯: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
⑺ 澳大利亞民族主義運動時期有哪些有影響力的作家
著名作家約瑟夫·弗爾菲(1843-1912)和亨利·勞森(1867-1922)是這個時期創作成就最大而且最有影響的兩個作家。弗爾菲是工人出身的小說家和詩人。他的長篇小說《如此人生》(1903)以日記的形式描述了叢林風光和勞動人民的悲慘境遇,有明顯的民主精神,語言生動幽默,生活氣息濃郁。勞森既寫詩也寫短篇小說,出版過詩集《在海闊天空的日子裡》(1896)和短篇小說集《當罐里的水沸騰的時候》(1896)等14部作品。他的詩充滿愛國主義激情,表達了人民反抗壓迫和要求民主、自由的強烈願望;他的小說反映下層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塑造普通勞動者的形象,歌頌他們的優秀品質。這兩位作家的作品都從現實出發,具有澳大利亞特色。他們對澳大利亞現實主義文學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⑻ 澳大利亞的名作家
1、帕特里克·維克托·馬丁代爾·懷特
帕特里克·維克托·馬丁代爾·懷特(Patrick Victor Martindale White 1912年5月28日-1990年10月30日),澳大利亞小說家、劇作家,20世紀最重要的英文作家之一,1973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1912年5月28日出生於英國倫敦。他的小說可以在情節性描寫和意識流間自由切換。他所創作小說是只有他自己才明白的天書。
但他在小說中嫻熟的運用了敘述角度自由切換及意識流等的手法,使得作品成為超越平庸,獲得極大成功。評論界一致公認他是當今世界上富於才華並卓有成就的作家之一。
懷特因病於1990年9月30日在悉尼市郊百歲公園寓所去世。享年78歲。
代表作品有《人樹》、《風暴眼》等。
2、亨利·勞森
亨利·勞森(1867年6月17日- 9月2日1922) 是澳大利亞殖民地時期的著名詩人和散文作家,生於工人家庭。他從十七歲從事勞動,同時酷愛文學藝術。
他學習刻苦,寫作勤奮,著有《亨利·勞森詩集》、《通俗詩和幽默詩》、《在路上》、《喬·威爾遜和他的夥伴們》、《叢林兒童》、《把帽子傳一傳》等詩和散文集十四部。
(8)澳大利亞著名作家有哪些擴展閱讀:
作品風格:
1、帕特里克·維克托·馬丁代爾·懷特
帕特里克·懷特的作品,盡管有其獨特的一面,不容否認,它們同時體現了澳大利亞文學的某些典型特徵,這主要表現在採用了澳大利亞的社會背景、自然歷史和生活方式。
同時必須強調指出的是,懷特並不像他的某些具有代表性的同行那樣,只把目光盯在澳大利亞特有的事物上。
雖然他的小說大多以澳大利亞為背景,但他主要關心的是寫人,寫那些超越地區和民族界線、其面臨的問題和生活環境都極不相同的人。
即使在他最有澳大利亞特色的史詩《人樹》中,盡管自然和社會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他的主要目的仍然是刻畫人物的內心世界;小說中的人物,與其說是以其典型或不典型的移民生涯,不如說是以其獨特的個性而躍然紙上。
當懷特陪同他的探險家福斯進入澳大利亞大陸的荒野以後,那荒野就首先成了演出沉迷於尼采式意志力並為之自我獻身的戲劇的一個舞台。
2、亨利·勞森
勞森的作品題材廣泛,充滿愛國主義激情,表達了澳大利亞人民要求獨立反對壓迫的願望,情節動人,語言平易、通俗、幽默,生活氣息濃厚。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帕特里克·維克托·馬丁代爾·懷特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亨利·勞森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澳大利亞文學
⑼ 求澳大利亞的作家羅莎莉 哈姆 的小說《裁縫》
《裁縫》網路網盤免費資源下載:
鏈接:
《裁縫》為作家羅薩萊·哈姆(RosalieHam)的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