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澳大利亞 > 為什麼不禁止澳大利亞的葡萄酒

為什麼不禁止澳大利亞的葡萄酒

發布時間:2022-07-06 08:32:15

A. 為什麼澳洲紅酒沒做寶稅區

澳大利亞葡萄酒從2019年開始,中國海關就免除了它的關稅,所以設立保稅區就沒有什麼意義了

B. 澳大利亞紅酒不是限制進口了嗎為啥還有這么多在賣

澳大利亞酒不是限制進口,而是提高了關稅,國家並不限制進口。不限制進口就會有很多在銷售,並且現在市場上的澳洲酒基本都是提高關稅之前進口的,所以有很多都在銷售很正常

C. 商務部對澳大利亞葡萄酒發起反補貼調查,這是怎麼回事

眾所周知,我國一直都是葡萄酒消費大國。每年我國都需要消費巨額的葡萄酒,這也使得很多國外廠商都會向國內進口葡萄酒,無疑國內的葡萄酒市場已經成為了已經成為了國際市場上的香餑餑,很多海外企業都想藉此分一杯羹。

尤其是近年來國內消費者健康意識的不斷增強,葡萄酒也是被納入了養生品行列之中,這也進一步推動了葡萄酒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尤其是隨著中澳自貿協定簽訂以來,澳大利亞的葡萄酒也是不斷的擴大對國內進口。

其實在當前的自由貿易中,反補貼也是國家為了保護自己國家貿易發展所使用的一個非常常見的舉措,主要也是為了維護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貿易平衡和公平。不過如果我國對於澳大利亞葡萄酒的反補貼政策一旦成立,那麼這也可能導致澳大利亞葡萄酒市場失去超60億元的出口損失,這是澳大利亞不希望看到的。

D. 中國為什麼要對澳大利亞紅酒「出手」

中國為什麼要對澳大利亞紅酒“出手”?澳大利亞在近幾年和中國的經濟合作,發展越來越好,可是隨著時間的延長,也出現了很多不同的情況,造成了一些經濟方面的摩擦,特別是紅酒方面的情況,已經有了一些嚴重的經貿問題,下面給大傢具體介紹一下,朋友們可以參考:

三、澳大利亞和中國政治方面也存在沖突,對此也有很大影響:

中國和澳大利亞在政治方面也存在著很多的爭執,而且澳大利亞一直針對中國進行打擊,這對於中國是一種非常不尊重的行為,因此,中國政府針對他們的企業進行一些針對性的管理,也是非常正確的。

E. 澳大利亞和歐盟間葡萄酒地理標志之爭的歷史問題

今年7月,澳大利亞聯邦議會正式通過澳葡萄酒業最重要的法律修正案一——《澳大利亞葡萄酒及白蘭地局法1980》的修改案。這個修改案主要是回應 2008年12月1日澳大利亞與歐盟之間簽訂的《澳大利亞和歐共體間葡萄酒貿易協議》(這里暫且稱為08協議),這也是澳與歐盟間第二個類似的協議,本協議取代了1994年1月簽訂的老協議(這里暫且稱為94協議)。

事實上一直到1993年,澳大利亞在保護包括葡萄酒等農產品地理標志(geographical indications)方面的立法是一片空白。直到與歐盟簽訂94協議,才促使澳大利亞開始加快國內的立法保護本國和歐共體葡萄酒的地理標志。

本文試圖從梳理國際及其澳大利亞的葡萄酒地理標志立法的背景中,探究澳大利亞酒業如何在澳歐間地理標志之爭中,突破劣勢,反敗為勝。

地理標志定義和國際立法

首先我們有必要對國際立法在地理標志上定義做一個簡單梳理。地理標志產品一般適用於農產品,我們可以從三個層面來理解它。

第一個層面,我們可以從字面上理解,地理標志就是產品的來源標示,就是一個名字,表明其產自某個具體地點。比如在澳大利亞,莫爾頓灣(Moreton Bay)是全澳知名的海產品生產地。同樣道理,中國泰和生產的烏骨雞為當地特產。受不受保護,我們姑且不論,只要你願意,澳大利亞莫爾頓灣的海產品和中國泰和烏骨雞都可以稱作地理標志產品。

第二個層次可以追溯地理標志早期的國際立法來理解。比如與地理標志相近但早於它的另一個概念是原產地名稱(Appellations of Origin),在「里斯本協議」(即《保護原產地名稱及其國際注冊里斯本協議》)里,原產地名稱被定義為「一個國家、地區或地方的地理名稱,用於指示一項產品來源於該地,其質量或特徵完全或主要取決於地理環境,包括自然和人為因素」。這個定義可以認作是對第一層次理解的法律化。

第三個層次也是對地理標志最苛刻的理解。這里的地理標志產品是指那些產地環境、生產程式都在嚴格的法律規定下從某地生產的產品,此時的地理名稱標示是受到更多的法律保護,在生產質量控制上,比第二個層次的地理標志沿用更嚴格的規定。最經典的例子就是法國葡萄酒、烈酒名稱如波爾多、干邑、勃艮第等。

早期澳大利亞的地理標志保護

澳大利亞最早的有關葡萄酒的地理標志保護可以追溯到1981年法國香檳行業委員會(CIVC)試圖阻止酒標上有香檳字樣的西班牙菲斯奈特(Freixenet)起泡酒進入澳大利亞市場。爾後1987年,法國國家原產地名稱管理局(INAO)協同薄若萊(Beaujolais)新酒酒業協會及22個薄若萊新酒生產商起訴澳大利亞某些酒商在酒標上利用薄若萊地理標志的「搭便車」做法。當時有澳本地多家酒庄在酒標上直接標注「薄若萊」,或標注為 「薄若萊風格」、「澳大利亞薄若萊」、「澳大利亞薄若萊風格」等字樣。自薄若萊新酒案例後,法國國家原產地名稱管理局於1989年開始在澳大利亞開始了一系列的保護法國著名葡萄酒地理標志的行動,涉及原產地名稱包括久負盛名的波爾多、干邑等。

然而以上保護行為的效果是有限的。由於當時的澳大利亞缺乏從地理標志角度上的立法,上述案件澳大利亞法院大都從《貿易實務法》等一般性法律中涉及欺詐行為可能誤導消費者等方面進行審理。歐盟層面特別是以法國為代表開始醞釀政治層面的雙邊談判進而推動澳大利亞本國在葡萄酒工業貿易上的地理標志保護立法。於是就催生了澳大利亞與歐盟間的94協議。

94協議的簽訂及其影響

就在薄若萊案件審理期間,澳大利亞和當時的歐共體已經著手開始就葡萄酒的雙邊貿易談判。草案於1993年1月擬定,次年1月雙邊政府簽署94協議。 94協議中,歐洲方面移除或減少了大量的非關稅壁壘,從而為澳大利亞葡萄酒進入歐洲鋪平了道路;澳大利亞需要為此付出的代價就是它需要從此保護歐共體葡萄酒所有的法定地理標志,為此,協議的附件中,羅列了兩地政府認定的幾千個地理標志,其中包括少數澳大利亞的,絕大部分是歐洲的。明顯的例子包括,澳大利亞的巴羅薩谷(Barossa Valley)、庫諾瓦那(Coonawarra)、獵人谷(Hunter Valley)等;法國的勃艮第(Burgundy)、香檳(Champagne)、夏布利(Shablis)等;義大利的巴羅洛(Barolo)、基安蒂(Chianti)等;西班牙的雪利(Sherry/Jerez)、馬拉加(Malaga)等。當然這里還包括很多澳大利亞本地少有人知道的一些地理標志。

94協議中所列舉歐洲葡萄酒的地理標志保護名單中95%左右在澳大利亞是鮮為人知的,但就這些地理標志而言,對於澳大利亞酒業構不成實質的威脅。真正令人頭痛的是有大約20個歐洲地理標志當時在澳大利亞被當成酒類名稱廣泛被使用,典型的包括香檳(Champagne)、波特(Port)、夏布利(Chablis)、雪利(Sherry) 等。當然94協議里規定了一些過渡條款,澳酒業在一定的時限內逐步退出上述地理標志的表述。

由於在地理標志上的讓步使得澳大利亞獲得了更廣闊的歐洲市場,市場准入對澳酒業是個利好,因為相對來說貿易壁壘管制減少了。主要體現在:

地理標志保護是相互的,澳大利亞那時也在94協議中附錄了一些自己的產區,規定歐洲進行同等程度的保護,通過這種方式慢慢地建立起葡萄酒版圖的世界形象;

澳大利亞葡萄酒進入歐盟市場的技術分析檢測項目從8項減少到3項,這無疑減少了市場投入成本和進入市場的時間;

澳大利亞久為歐洲嗤之以鼻的不同葡萄品種混合、不同產區葡萄混合的釀造方式得到歐洲認可,這種方式生產的酒可以在酒標上進行標示,允許進入歐洲市場;

澳先前的餐後甜酒因為酒精度而被禁止進入歐盟,現在可以允許進入。

這對於澳大利亞擴張非常重要。在上世紀90年代,澳國內市場的葡萄酒已經飽和,人均葡萄酒消費增長率經年成靜止狀態。所以外銷市場成為主要的市場著眼點。從1985年到1993年,葡萄酒出口從2100澳幣增長到3.44億;而94協議簽訂後,澳葡萄酒的出口從2003年的21億澳幣上升到2008年的30億。其中2008年有13億的市場是歐洲驅動的,那麼也就是說澳出口葡萄酒中歐洲市場占據半壁江山,其影響力可想而知。

在94協議中,地理標志被定義為:「……被(本協議)簽署國法律法規認可的用來指代酒來源於簽署國某一特定的地理區域的表述……」其中的「法律法規認可的」是一大關鍵並且對澳大利亞後來的葡萄酒地理標志國內保護起了深遠的作用。因為直到94協議的簽訂,澳還沒有實質的法律對葡萄酒的地理標志進行保護。 94協議因此成為一個催化劑。

但是,94協議並沒有就葡萄酒相關的傳統表達達成一致意見,只是約定具體保護方案以雙方談判代表達成最後意見為准。

08協議

事實上,94協議簽訂後,留下了一些「尾巴」。比如,還有一些歐洲地理標志的退出過渡方案的談判還在進行著,只是到97年基本都結束了。但關於傳統表達的談判雙方分歧仍很嚴重。經年的談判改改停停,所以雙方最後決定乾脆將原94協議推倒重來,重新擬定一個新的一攬子協議,當然還加進去一些新的東西,比如關於釀酒技術層面的認可問題。這主要包括歐洲方面對澳大利亞一些創新技術的認可。很有意思的是,新的協議(即08協議)的受保護地理標志清單比94協議大為縮減。當然由於歐盟成員國此時已經東擴納入很多新的國家,地理標志的清單中隨之也增加了來自如捷克共和國、塞普勒斯、匈牙利、斯洛伐克、馬爾他等。

總結

歐盟顯然在澳歐有關葡萄酒的貿易協議中占盡天時地利人和。特別是在地理標志上,歐洲傳統的影響,很多相關理念就是歐洲人首創並由其向世界推銷。現今知名的葡萄酒地理標志幾乎都在歐洲,所以從這個意義上稈,歐洲更加熱切希望與澳方在保護葡萄酒地理標志上達成一致。歐盟是幾十個國家捆綁在一起與澳大利亞談判,從聲勢和實力上講,也是占據優勢的。

雖然澳大利亞在談判桌上的弱勢明顯,其明白這場戰役是遲早的事情。利用這個平台,澳酒業也得到許多。最首要的就是取得歐洲市場的入場券。此前,歐洲對澳葡萄酒抬高門檻,製造各種技術壁壘,後來通過這些個協議,歐洲對澳葡萄酒門戶放開,這對澳酒業以出口驅動的產業模式來講不啻天降甘霖。

此前,澳大利亞在葡萄酒地理標志保護上只能依靠反不正當競爭以及保護消費者層面上的一般性法律,費力不討好。後來澳歐這些個協議對澳大利亞在保護葡萄酒地理標志的立法而言,起了關鍵的催化作用。澳因此建立起專門的法律制度對地理標志進行保護。

■作者簡介

史蒂夫·斯特恩,澳大利亞康斯律師事務所(Corrs Chambers Westgarth)知識產權及技術法首席律今年7月,澳大利亞聯邦議會正式通過澳葡萄酒業最重要的法律修正案一——《澳大利亞葡萄酒及白蘭地局法1980》的修改案。這個修改案主要是回應 2008年12月1日澳大利亞與歐盟之間簽訂的《澳大利亞和歐共體間葡萄酒貿易協議》(這里暫且稱為08協議),這也是澳與歐盟間第二個類似的協議,本協議取代了1994年1月簽訂的老協議(這里暫且稱為94協議)。

事實上一直到1993年,澳大利亞在保護包括葡萄酒等農產品地理標志(geographical indications)方面的立法是一片空白。直到與歐盟簽訂94協議,才促使澳大利亞開始加快國內的立法保護本國和歐共體葡萄酒的地理標志。

本文試圖從梳理國際及其澳大利亞的葡萄酒地理標志立法的背景中,探究澳大利亞酒業如何在澳歐間地理標志之爭中,突破劣勢,反敗為勝。

地理標志定義和國際立法

首先我們有必要對國際立法在地理標志上定義做一個簡單梳理。地理標志產品一般適用於農產品,我們可以從三個層面來理解它。

第一個層面,我們可以從字面上理解,地理標志就是產品的來源標示,就是一個名字,表明其產自某個具體地點。比如在澳大利亞,莫爾頓灣(Moreton Bay)是全澳知名的海產品生產地。同樣道理,中國泰和生產的烏骨雞為當地特產。受不受保護,我們姑且不論,只要你願意,澳大利亞莫爾頓灣的海產品和中國泰和烏骨雞都可以稱作地理標志產品。

第二個層次可以追溯地理標志早期的國際立法來理解。比如與地理標志相近但早於它的另一個概念是原產地名稱(Appellations of Origin),在「里斯本協議」(即《保護原產地名稱及其國際注冊里斯本協議》)里,原產地名稱被定義為「一個國家、地區或地方的地理名稱,用於指示一項產品來源於該地,其質量或特徵完全或主要取決於地理環境,包括自然和人為因素」。這個定義可以認作是對第一層次理解的法律化。

第三個層次也是對地理標志最苛刻的理解。這里的地理標志產品是指那些產地環境、生產程式都在嚴格的法律規定下從某地生產的產品,此時的地理名稱標示是受到更多的法律保護,在生產質量控制上,比第二個層次的地理標志沿用更嚴格的規定。最經典的例子就是法國葡萄酒、烈酒名稱如波爾多、干邑、勃艮第等。

早期澳大利亞的地理標志保護

澳大利亞最早的有關葡萄酒的地理標志保護可以追溯到1981年法國香檳行業委員會(CIVC)試圖阻止酒標上有香檳字樣的西班牙菲斯奈特(Freixenet)起泡酒進入澳大利亞市場。爾後1987年,法國國家原產地名稱管理局(INAO)協同薄若萊(Beaujolais)新酒酒業協會及22個薄若萊新酒生產商起訴澳大利亞某些酒商在酒標上利用薄若萊地理標志的「搭便車」做法。當時有澳本地多家酒庄在酒標上直接標注「薄若萊」,或標注為 「薄若萊風格」、「澳大利亞薄若萊」、「澳大利亞薄若萊風格」等字樣。自薄若萊新酒案例後,法國國家原產地名稱管理局於1989年開始在澳大利亞開始了一系列的保護法國著名葡萄酒地理標志的行動,涉及原產地名稱包括久負盛名的波爾多、干邑等。

然而以上保護行為的效果是有限的。由於當時的澳大利亞缺乏從地理標志角度上的立法,上述案件澳大利亞法院大都從《貿易實務法》等一般性法律中涉及欺詐行為可能誤導消費者等方面進行審理。歐盟層面特別是以法國為代表開始醞釀政治層面的雙邊談判進而推動澳大利亞本國在葡萄酒工業貿易上的地理標志保護立法。於是就催生了澳大利亞與歐盟間的94協議。

94協議的簽訂及其影響

就在薄若萊案件審理期間,澳大利亞和當時的歐共體已經著手開始就葡萄酒的雙邊貿易談判。草案於1993年1月擬定,次年1月雙邊政府簽署94協議。 94協議中,歐洲方面移除或減少了大量的非關稅壁壘,從而為澳大利亞葡萄酒進入歐洲鋪平了道路;澳大利亞需要為此付出的代價就是它需要從此保護歐共體葡萄酒所有的法定地理標志,為此,協議的附件中,羅列了兩地政府認定的幾千個地理標志,其中包括少數澳大利亞的,絕大部分是歐洲的。明顯的例子包括,澳大利亞的巴羅薩谷(Barossa Valley)、庫諾瓦那(Coonawarra)、獵人谷(Hunter Valley)等;法國的勃艮第(Burgundy)、香檳(Champagne)、夏布利(Shablis)等;義大利的巴羅洛(Barolo)、基安蒂(Chianti)等;西班牙的雪利(Sherry/Jerez)、馬拉加(Malaga)等。當然這里還包括很多澳大利亞本地少有人知道的一些地理標志。

94協議中所列舉歐洲葡萄酒的地理標志保護名單中95%左右在澳大利亞是鮮為人知的,但就這些地理標志而言,對於澳大利亞酒業構不成實質的威脅。真正令人頭痛的是有大約20個歐洲地理標志當時在澳大利亞被當成酒類名稱廣泛被使用,典型的包括香檳(Champagne)、波特(Port)、夏布利(Chablis)、雪利(Sherry) 等。當然94協議里規定了一些過渡條款,澳酒業在一定的時限內逐步退出上述地理標志的表述。

由於在地理標志上的讓步使得澳大利亞獲得了更廣闊的歐洲市場,市場准入對澳酒業是個利好,因為相對來說貿易壁壘管制減少了。主要體現在:

地理標志保護是相互的,澳大利亞那時也在94協議中附錄了一些自己的產區,規定歐洲進行同等程度的保護,通過這種方式慢慢地建立起葡萄酒版圖的世界形象;

澳大利亞葡萄酒進入歐盟市場的技術分析檢測項目從8項減少到3項,這無疑減少了市場投入成本和進入市場的時間;

澳大利亞久為歐洲嗤之以鼻的不同葡萄品種混合、不同產區葡萄混合的釀造方式得到歐洲認可,這種方式生產的酒可以在酒標上進行標示,允許進入歐洲市場;

澳先前的餐後甜酒因為酒精度而被禁止進入歐盟,現在可以允許進入。

這對於澳大利亞擴張非常重要。在上世紀90年代,澳國內市場的葡萄酒已經飽和,人均葡萄酒消費增長率經年成靜止狀態。所以外銷市場成為主要的市場著眼點。從1985年到1993年,葡萄酒出口從2100澳幣增長到3.44億;而94協議簽訂後,澳葡萄酒的出口從2003年的21億澳幣上升到2008年的30億。其中2008年有13億的市場是歐洲驅動的,那麼也就是說澳出口葡萄酒中歐洲市場占據半壁江山,其影響力可想而知。

在94協議中,地理標志被定義為:「……被(本協議)簽署國法律法規認可的用來指代酒來源於簽署國某一特定的地理區域的表述……」其中的「法律法規認可的」是一大關鍵並且對澳大利亞後來的葡萄酒地理標志國內保護起了深遠的作用。因為直到94協議的簽訂,澳還沒有實質的法律對葡萄酒的地理標志進行保護。 94協議因此成為一個催化劑。

但是,94協議並沒有就葡萄酒相關的傳統表達達成一致意見,只是約定具體保護方案以雙方談判代表達成最後意見為准。

08協議

事實上,94協議簽訂後,留下了一些「尾巴」。比如,還有一些歐洲地理標志的退出過渡方案的談判還在進行著,只是到97年基本都結束了。但關於傳統表達的談判雙方分歧仍很嚴重。經年的談判改改停停,所以雙方最後決定乾脆將原94協議推倒重來,重新擬定一個新的一攬子協議,當然還加進去一些新的東西,比如關於釀酒技術層面的認可問題。這主要包括歐洲方面對澳大利亞一些創新技術的認可。很有意思的是,新的協議(即08協議)的受保護地理標志清單比94協議大為縮減。當然由於歐盟成員國此時已經東擴納入很多新的國家,地理標志的清單中隨之也增加了來自如捷克共和國、塞普勒斯、匈牙利、斯洛伐克、馬爾他等。

總結

歐盟顯然在澳歐有關葡萄酒的貿易協議中占盡天時地利人和。特別是在地理標志上,歐洲傳統的影響,很多相關理念就是歐洲人首創並由其向世界推銷。現今知名的葡萄酒地理標志幾乎都在歐洲,所以從這個意義上稈,歐洲更加熱切希望與澳方在保護葡萄酒地理標志上達成一致。歐盟是幾十個國家捆綁在一起與澳大利亞談判,從聲勢和實力上講,也是占據優勢的。

雖然澳大利亞在談判桌上的弱勢明顯,其明白這場戰役是遲早的事情。利用這個平台,澳酒業也得到許多。最首要的就是取得歐洲市場的入場券。此前,歐洲對澳葡萄酒抬高門檻,製造各種技術壁壘,後來通過這些個協議,歐洲對澳葡萄酒門戶放開,這對澳酒業以出口驅動的產業模式來講不啻天降甘霖。

此前,澳大利亞在葡萄酒地理標志保護上只能依靠反不正當競爭以及保護消費者層面上的一般性法律,費力不討好。後來澳歐這些個協議對澳大利亞在保護葡萄酒地理標志的立法而言,起了關鍵的催化作用。澳因此建立起專門的法律制度對地理標志進行保護。

■作者簡介

史蒂夫·斯特恩,澳大利亞康斯律師事務所(Corrs Chambers Westgarth)知識產權及技術法首席律師,前任全球葡萄酒法協會(International Wine Law Association)主席,現任副主席。史蒂夫專長於與葡萄酒有關的法律,有著25年的從業經驗,為法國、義大利、美國、印度等國的政府機構、行業協會代理過多個葡萄酒地理標志爭議案件。

肖平輝,澳大利亞南澳大利亞大學食品(葡萄酒)法博士, 獲管理學、歐盟法國際法雙碩士學位,曾受訓於歐洲公共管理學院(EIPA)。

.

.

F. 中澳都加入了crep,為什麼中國還可以對澳大利亞葡萄酒實施反傾銷稅

中國跟澳大利亞之間有協議,就是進口澳大利亞葡萄酒每年不能超過多少,現在中國發現每年從澳大利亞進口的葡萄酒已經超過了年度限額,所以中國開始對澳大利亞葡萄酒徵收反傾銷稅。

G. 澳大利亞紅酒近日將被中國征以重稅,釋放了哪些信號會產生哪些影響

首先在這里給大家科普一下,我們這一次給澳大利亞的葡萄酒增加它的進口關稅並不是一時之意。因為在我們的海關調查的時候發現澳大利亞的葡萄酒對我們的本土市場存在的傾銷的行為。所以為了抵制這種傾銷,保護我國的本土產業,所以就對其增加了反傾銷稅。反傾銷稅是各國為了保護本土產業經常使用的一種稅率,在各國都非常的常見,這一次我們之所以採用這樣的舉措也是非常正常的。提高對他們的保護,同時也見證了我國國力的提升。要知道在清朝的時候加收關稅這種事情是從來不敢想像的,一個國家想要保護自己的本土企業,那麼關稅就是最重要的一環,能夠控制住這一點,也就意味著國家的實力得到別人的認可。其實現在越來越多的國家都在進行反傾銷,用來保護自己的本土產業。特別是對於那些剛剛起步,處於發展軍政的產業,如果不加以保護的話,將會被外國的進口品牌扼殺於搖籃當中。

H. 民眾為什麼不抵制澳洲紅酒

因為把喝紅酒的人太少了 ,你問問您身邊的朋友每天都喝紅酒的有幾個!

I. 澳大利亞紅酒近日將被中國征以重稅,你怎麼看待這件事

每一個國家的工業鏈條不一樣,就會導致每一個國家生產的物品專注程度不同。我國人們並不喜歡喝葡萄酒,所以我國的葡萄酒行業十分薄弱,大部分葡萄酒都需要通過進口方式將國外的葡萄酒運到中國。澳大利亞的葡萄酒經常進入國內市場,可是澳大利亞的紅酒卻被中國征稅,我覺得這是一件十分正常的事情,每一個國家都要保證各自國家的市場規范,進口貨物必須繳納關稅啊!

澳大利亞紅酒將被中國徵收關稅,這也體現了國與國的貿易往來。並不是中國商品可以增加關稅,國外商品也要根據不同商品種類和國際環境增加稅收比例。

J. 如何看待 11 月 6 日起中國停止進口澳大利亞葡萄酒

澳洲酒最近十來年在中國市場做得好,有以下一些原因。
1,價格便宜,或許有人說澳洲酒也不便宜,看看奔富,看看一些紅五星酒庄,價格可都不低。是的,現在澳洲酒價格已經漲上來了,但是在十年前甚至四五年前,澳洲酒相對法國酒義大利酒的價格來說是非常低的,這幾年因在在中國市場做得非常好,自然水漲船高價格一路上漲,連一些低端產品也賣出了不屬於自已的價格。
2,口味適合中國人,嚴肅的歐洲紅酒很難讓人親近,但是味道濃郁,果味爆炸的澳洲酒很容易讓人接受,尤其是剛開始接觸紅酒的人。
3,生產相對自由,自由灌溉,加酸等在歐洲國家不可能用到的種植釀造技術在澳洲都可以使用,這也使得澳洲酒更容易大規模生產,相對舊世界國家更容易做出品牌。
4,人員交流密切,看看周圍有多少在澳洲留學的,是不是比其他國家的更多一點?所以做澳洲酒的基礎比其他國家更好,比如做澳洲移民,需要投資大概40萬澳幣,約合200萬人民幣,此時投資一個酒庄或者買一批葡萄酒就是很不錯的選擇,葡萄酒保質期長,還容易凸顯自己的逼格。
5,關稅較低,澳洲採取的是逐步減免關稅的政策,在2019年,關稅全免,相對同進口價位的歐洲酒來說,價格可以降低接近20%
當然還有一些其他的原因,我不再細說。
再說影響,第一,會釋放出大量需求,勢必增加其他替代產品的銷售增長,法國,義大利,智利,以及近幾年新興的喬治亞等。
第二,對澳洲的葡萄酒是個很嚴重的打擊,中國是澳洲葡萄酒除本土外最大的市場,前些年投資澳洲酒,買酒庄,買葡萄園的應該是欲哭無淚了。
第三,對中國葡萄酒葡萄酒利好,但是中國葡萄酒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現在國產葡萄酒質量一般,價格較高,相對進口產品競爭力還是不夠。但是隨著葡萄藤年份的增加以及中國釀酒人經驗的積累,一定會走出屬於自己的風格,寧夏產區有前途。
第四,中國白酒,利好肯定有,不過就中國葡萄酒的消費量來說,影響應該也沒多大。
最後從我自己角度來看,2016年開始做酒,開始做的喬治亞葡萄酒,我是覺得口感甜美,市面上不是很多(我在華東地區),後來做的也還不錯,隨著一帶一路戰略,中國在2018年給喬治亞免了關稅,算是一個利好。做了幾年,客戶越來越多,需求也越來越多,
這幾年陸續補充了義大利,法國酒,也從其他進口商處拿了智利酒,澳洲酒。在2019年的時候決定做澳洲酒,從選擇酒庄,選擇產品,到產品進口運營,還是花了一些時間的,因為疫情原因,
稍有滯後,大概2020年7月份還8月份做的進口,當時就出了消息,要對澳洲一些產品做的反傾銷調查,好在趕在政策落地之前到貨了,這批產品算是沒有大問題。但是後續應該不會再進口了。
之前一直從產品和市場考慮,今年的時候有個新同事是澳洲留學回來的,從她那邊了解了更多的澳洲的其他方面的信息,比如gd,td,zd,以及flg,澳洲就很多,很多澳洲人對華人並不友好,尤其是某些地區,反華嚴重,甚至高校里華人也得不到基本的尊重,越聽越不是滋味。
世界那麼大,好酒多的是,禁了就禁了吧,這點損失承受得了,端碗吃飯放碗罵娘也就算了,不能邊吃飯邊罵娘是不?
最後給自己打個廣告,想喝優質葡萄酒的可以聯系我,進口商給出的價格不會高,江蘇上海地區想學習葡萄酒的可以聯系我,在蘇州地區開課,wset1-3級都有。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不禁止澳大利亞的葡萄酒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5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9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2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9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9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0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2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5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