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下次日全食什麼時候能看到
今年(2012年)只剩下11月14日有一次日全食,中國各地均不可見。本次日食的全食帶西起南太平洋,穿過一些島嶼後,結束於南美洲智利與阿根廷南端。全食帶整體位於南半球(包括澳大利亞東北部),且掃過地帶90%是大海。
樓主沒有說在什麼地方,那就只能自己查一下這個表咯。
以下是2012年至2100年中國可見日全食和日環食時間表:
類型 時間 可見日全食和日環食的地點(中國其餘地方大多能看到日偏食)
環食2012年05月21日 海南,廣東,福建,台灣北部,帶食而出。
環食 2020年06月21日西藏普蘭,那曲,昌都,四川南部,貴州中部,廣西東北部,廣東北部, 東北部,江西,福建,台灣中南部,下午。
環食2030年06月01日 內蒙古根河,黑龍江黑河,伊春,鶴崗,撫遠等地,下午。
全食 2034年03月20日西藏西南部,帶食而沒。
全食2035年09月02日 新疆葉城,若羌,甘肅玉門,內蒙古烏海,呼和浩特,河北張家口,北京,天津薊縣,遼寧西南部,遼東半島大部,上午。
環食 2041年10月25日內蒙古呼錫林浩特,通遼,遼寧沈陽,撫順,本溪,吉林通化等地,上午。
全食 2042年04月20日曾母暗沙,上午環食。
環食 2057年07月02日新疆東部,哈密,甘肅極北部和內蒙古西部極少地區,帶食而出。
全食 2060年04月30日新疆喀什,庫爾勒,甘肅玉門,蘭州,青海西寧,陝西西安,帶食而沒。
環食2063年02月28日 曾母暗沙南安礁
全食 2063年08月24日新疆塔克拉馬干沙漠腹地,哈密,內蒙古霍林郭勒,二連浩特,通遼,吉林長春,延吉,上午。
環食2064年02月17日 西藏東南部,林芝,昌都,青海西寧,甘肅中部金昌,武威,寧夏,內蒙大部,山西,吉林,黑龍江中南部,帶食而沒。
全食2070年04月11日 西沙群島,台南南部,上午。
環食 2074年01月27日廣西北海,廣東雷州半島至中部,東北部,江西南部,福建中南部,傍晚。
環食2074年07月24日 南海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之間,上午(不經過任何島嶼),
全食 2082年08月24日曾母暗沙,帶食而出。
環食2085年06月22日 雲南西雙版納,思茅,個舊,貴州都勻,貴陽,湖南中南部,江西中部,浙江東南部,福建北部,上午。
全食 2088年04月21日新疆阿克蘇,庫爾勒,甘肅中部,帶食而沒。
全食2089年10月04日 四川南部宜賓,重慶,湖南,江西,福建,帶食而出。
環食 2095年11月27日遼寧沈陽,大連,帶食而出。
環食2096年11月15日 曾母暗沙,帶食而出。
樓主沒有說在什麼地方,這樣回答還滿意嗎?
⑵ 2020年什麼時候有月食日食 時間表
對於新的一年有新的氣象,對於天文愛好者肯定想了解一下在2020年有什麼新的天象,發生的時間分布在什麼時候?那麼下面就由 星座知識 為大家揭曉下2020年什麼時候有月食日食?2020年日食月食時間表?
2020年什麼時候有月食日食
2020年共有2次日食和4次月食。不過其中,2020年的所有月食都是較弱的半影月食。
2020年日食月食時間表
半影月食,1月10日,最大月食遮蓋率88%,在歐洲、非洲、亞洲和澳大利亞可見;
半影月食,6月5日,最大月食遮蓋率59%,在歐洲、非洲、亞洲和澳大利亞可見;
日環食,6月21日,環食最大可持續38秒,在非洲中部、南亞、中國和太平洋可見;
半影月食,7月5日,最大月食遮蓋率36%,在美洲、歐洲西南和非洲可見;
半影月食,11月30日,最大月食遮蓋率74%,在亞洲、澳大利亞、太平洋和美洲可見;
日全食,12月14日,全食最大可持續2分10秒,在南太平洋、智利、阿根廷和南大西洋可見。
什麼是日環食、日偏食、日食?
日環食是日食的一種。發生時太陽的中心部分黑暗,邊緣仍然明亮,形成光環。這是因為月球在太陽和地球之間,但是距離地球較遠,不能完全遮住太陽而形成的。
日偏食也是日食的一種,當月球運行到地球與太陽之間,地球運行到月球的半影區時,地球有一部分被月球陰影外側的半影覆蓋的地區,在此地區所見到的太陽有一部分會被月球擋住,此種 天文現象 就叫日偏食。
日食是一種天文現象,只在月球運行至太陽與地球之間時發生。這時,對地球上的部分地區來說,月球位於太陽前方,因此來自太陽的部分或全部光線被擋住,看起來好像是太陽的一部分或全部消失了。日環食發生時,月球並沒有完全遮住太陽,日環食發生時太陽的中心部分黑暗,邊緣仍然明亮,形成美麗光環。
⑶ 金環日食奇觀,是不是每個地方都能看到幾點開始的
在地球上,天文奇觀可以說是不計其數,例如流星雨,超級月亮等等,而在6月我們迎來最好的一次日環食天文奇觀,本次「金環日食21日上演」,所以是倒計時之中。
本次日環食不能錯過了,錯過了就要等10年,同時由於這次「金環日食」我國是主要的觀察區域,多省市地區都可以觀察到,但是天氣的變化影響也較大,所以該提前准備的就准備,需要更換地區可能才會觀察到很好的效果,所以這里要先給大家提醒一下,後面我們也會說天氣情況,先提醒下大家不要直眼觀測,可能會給眼睛帶來不好影響,需要提前做好防護措施。
綜合情況來說,「金環日食」即將到來,大家提前做好准備就行,本身來說,這次的日環食也是本世紀以來最好的一次,雖然10年後還能看到,但是效果也不會這么好,你家鄉在日環食路線上,會遇到降雨問題嗎?
⑷ 什麼時候日食
2018年什麼時候什麼地方會出現日月食啦?
今年全球發生3次日食,2 次月食。
日食
首先,我們來看看日食的情況。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是日食啦?→簡略點說,當我們的月亮(月球)位於地球與太陽之間,並且月球的陰影剛好落在地球上時,在陰影區內的人將看到太陽全部或部分被月球遮掩了,這就是日食。
日食可分為三種:
日全食-在月球本影區內,可以看到太陽全部被月球遮掩。
日環食-當月球距離地球較遠時,月球的視直徑比太陽還小,亦即月球無法遮住整個太陽,因此在偽本影區內,可以看到太陽未被月球遮掩的部分形成一圈明亮的光環。
日偏食-在月球半影區內,只能看到部分的太陽被月球遮掩。
2018年8月11日我國可見日偏食區域圖及遮蓋慮分布圖,圖片來自timeanddate
⑸ 日食的發生時間
2009年將發生2次日食和4次月食,如下:
1月26日: 日環食
2月09日: 半影月食
7月7日: 半影月食
7月22日: 日全食
8月6日: 半影月食
12月31日:月偏食
1月26日日環食
2009年第一次日食發生在摩羯座西部,月亮的升交點上。在橫貫印度洋及印度尼西亞西部的一條寬闊的路徑上可以看到日環食。在更為廣闊的月亮半影區域將看到日偏食,這一區域包括非洲南部的1/3,馬達加斯加、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除外)、印度的東南部、東南亞和印度尼西亞。
日環食於世界時06:06開始於南大西洋,地球偽本影與地球相接,形成寬達363公里寬的環食帶。影子在向東運行中,快速掃過非洲以南地區,距離大陸約為900公里。繼而緩慢轉向東北方,橫貫南印度洋。極大食(Greatest eclipse)發生在07:58:39 UT,此時食分達0.9282.此刻,環食持續時間為7分54秒,環食帶寬度為280千米,開闊洋面上太陽在地平線以上73°。
環食帶繼續向東北方向運行,最終在科科斯群島(椰樹群島 澳)接觸到陸地,並前行至蘇門答臘島南端和爪哇島西部(圖2)。世界時 09:40 ,日食中心帶上環食持續時間為6分18秒,此時太陽地平高度為25°。在最後時刻,偽本影經過加里曼丹島(婆羅洲)中部,掃過蘇拉威西島的北緣,在到達菲律賓的棉蘭老島前結束,時間為世界時09:52 。在持續3小時46分的環食過程中,月亮偽本影大約運行14500千米,覆蓋了地球表面積的0.9%。表1中給出了日食帶參數及中心線上的見食情況。
在非洲南部、澳大利亞、東南亞和印度尼西亞等地可以看到日偏食。表2中給出了多個城市見食情況。時刻均為世界時。同時給出的還有食甚時的食分、太陽高度、方位及食麵積。
此次日食是沙羅周期131的第50次。這一日食族開始月1125年8月1日,長達22次日偏食在日食族中是很少見的。在這一日食族中,北半球第一次中心食發生於1522年3月27日。在1630至1702年間,在5次日全環食之後形成了5次日全食。第一次日環食開始於1720年6月18日。這一系列日食中還將包括29次日環食,最後一次在2243年6月18日。沙羅周期131將在2369年9月2日,歷經7次日偏食後結束。
⑹ 2012年有日全食嗎
有。
2012年11月13日日食為2012年兩次日食的第二次,也是唯一一次日全食。日食於當天UTC時間19時37分58秒開始,至次日0時45分36秒結束。是次日食在地球的南部地區可見,而全食最長可達4分2秒,在紐西蘭的查塔姆群島東北約1300公里的海域。
日全食產生原因
太陽的體積比月球大400倍,不過碰巧的是,月球離地球的距離比太陽近390倍,兩者體積上和與地球距離的差距會相互抵消,使月球和太陽看上去幾乎一樣大。
每次月球繞地球轉的時候都要花上27.3天,它都要穿過地球與太陽之間,這個階段叫做新月。而每次月球經過的時候,新月都有可能擋住太陽。
而大部分時候,月亮都只擋住太陽上部,或下部小部分區域。但如果兩者完全重疊,月球的陰影就會完全擋住太陽光對地球的照射,而所呈現出的陰影就成為了日全食。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2012年11月13日日食
⑺ 全球將迎來2021年最後一次日全食盛況,哪些地區可以看到
經過南極洲,並且在太平洋南部結束,唯一能見到日全食的大陸就只有南極洲。對於南極洲來說,這里天寒地凍,人煙稀少,除了航線和科考站等有少量人類外,這次日全食實地目擊者可謂寥寥可數,甚至有網友吐槽:這是給企鵝定製的日全食吧?看到日全食的企鵝可能比看到的人多得多了。
月球公轉軌道雖接近圓形,但並非是以地球地心作為中心點的絕對圓形,所以,月球與地球的絕對距離也是時遠時近,地月平均距離為38.44萬公里,但最遠距離超過40萬公里,最近距離又不到36萬公里。
然而大距並不是金星最亮的時候,因為此時金星距離地球還比較遠。在東大距之後,金星慢慢接近地球,亮度增加,但是由於金星位相變化,在地球上看到它被太陽照亮的部分越來越小,因此在這中間有一個時刻,金星達到最亮。
⑻ 全世界上共有過幾次日全食,分別在什麼時候
20世紀(1901-1999)發生全世界范圍內日食的次數
種類 次數
日偏食 78
日環食 73
日全食 71
混合食 6
總計 228
日食和月食的周期性
由於地球繞太陽和月亮繞地球的公轉運動都有一定的規律,因此日食和月食的發生也具有其循環的周期性。
早在古代,巴比倫人根據對日食和月食的長期統計,發現了日食和月食的發生有一個223個朔望月的周期。這個223個朔望月的周期便被稱為「沙羅周期」,「沙羅」就是重復的意思。
223個朔望月等於6585.3天(223×29.530588),即18年零11.3天,如果在這段時間內有5個閏年,那就是18年零10.3天。在這段時間內,太陽、月亮和黃白交點的相對位置在經常改變著,而經過一個沙羅周期之後,太陽、月亮和黃白交點差不多又回到原來相對的位置,因此便會出現同上一次情況相類似的日、月食,但見食的地點會有所變化,這里就不再細述了。
在我國漢代也發現日、月食具有一個135個朔望月的周期。135個朔望月等於3986.6天,約等於11年少31天,也就是說日、月食每過11年少31天重復發生一次。這個循環周期記載在漢代的「三統歷」中,因此也稱為「三統歷周期」。
此外,人們還發現日、月食還有其他的循環周期。比如以358個朔望月為周期的紐康周期(合29年少20日),以235個朔望月為周期的米頓周期(合19年)等等,但這些周期都是非常粗略的,只能粗略地推算出日、月食發生的日期,並不能確定日、月食發生的准確時刻,食分的大小和見食的地區。准確的日、月食發生的時間以及交食情況,需要經過專門的嚴格推算,這已經是屬於相當專門的歷書天文學中「食論」的研究范圍了。我國紫金山天文台就擔負著日、月食預報的工作。
日全食基本知識
[編輯本段]
一次日全食的過程可以包括以下五個時期:初虧、食既、食甚、生光、復圓。
初虧由於月亮自西向東繞地球運轉,所以日食總是在太陽圓面的西邊緣開始的。當月亮的東邊緣剛接觸到太陽圓面的瞬間(即月面的東邊緣與月面的西邊緣相外切的時刻),稱為初虧。初虧也就是日食過程開始的時刻。
食既從初虧開始,就是偏食階段了。月亮繼續往東運行,太陽圓面被月亮遮掩的部分逐漸增大,陽光的強度與熱度顯著下降。當月面的東邊緣與日面的東邊緣相內切時,稱為食既。此時整個太陽圓面被遮住,因此,食既也就是日全食開始的時刻。
日食發生規律
每年日食最多出現5次,如果出現5次,那麼一定都是偏食。地球上每年至少有2次日食。在南北極地區只能看到日偏食。日全食大約1年半發生一次。每次日食都是在日出時從某一點開始,然後沿著日食帶在日沒時結束。從開始點到結束點大約繞地球半圈。
沙羅周期
同樣的日食(全食、環食和偏食)每18年零11天或者6,585.32天(沙羅周期)會發生一次,但能觀測得到的地區並不一樣,只是日食時間一樣而已,並且日食類型也不一定一樣。因為沙羅周期的長度是6,585.32天,並不是整數,所以,如果在地球同一個地點再出現一次日食(並不一定是同一類型日食),要等待3個沙羅期。在每次日食發生後的三分之一個沙羅周期會發生下一次日食,在3個沙羅期大約54年零33天之後,日食會在同一個地區重新出現。現在有12個不同的大沙羅周期出現,一個出現在1937,1955,1973,1991和2009(中國長江流域、武漢、杭州)的連續的大約7.5分鍾的日食。
日食帶及月球影子
日食帶(月球影子)在赤道地區每小時移動約1,100英里,兩極則達到每小時5,000英里。最寬的日全食帶為167英里。在日全食經過的地區,可以看到偏食的范圍最高達3,000英里。日全食帶一般經過的地區是在海洋或荒無人煙的地方。
日食原理
發生日全食是因為太陽靠近月球軌道與地球軌道的的一個交點,而同時月球在距此點的最近的點上。發生日環食是因為太陽靠近月球軌道與地球軌道的的一個交點,而同時月球在距此點的最遠的點上。食既從初虧開始,就是偏食階段了。月亮繼續往東運行,太陽圓面被月亮遮掩的部分逐漸增大,陽光的強度與熱度顯著下降。當月面的東邊緣與日面的東邊緣相內切時,稱為食既。此時整個太陽圓面被遮住,因此,食既也就是日全食開始的時刻。
之所以會發生日全食,是因為存在一種神奇的對稱性。太陽的直徑是月亮的400倍,而它距地球的距離正好也是月亮的400倍。結果,當月亮完全處於地球和太陽之間時,對那些完全處於月亮陰影中的人來說,太陽的表面便被完全遮擋了。太陽變成了黑色,只留下一個金色的光環,天空變成了靛青色。鳥兒此時會失去方向,或者會飛回巢中,蝙蝠和其它夜行動物則可能睡眼惺忪地出來活動。
日食發生時的影響及現象
發生日全食時,光線穿過樹葉的縫隙投影出新月的影子。發生日全食時,動物常常准備睡覺,或行為異常。發生日全食時,當地的溫度通常會下降至少20度以上。當99 %的太陽表面被覆蓋時,能看到的晨昏蒙影現象。在日全食期間,地平線的周圍會有一個窄的光帶,這是因為觀察者並不是直接站在月亮的影子下面,地球和月亮有一定的距離。在現代的原子鍾出現之前,天文學家通過對日食的古代記錄進行研究,發現地球旋轉的周期每個世紀變慢了0.001秒。
日食過程
一次日全食的過程可以包括以下五個時期:初虧、食既、食甚、生光、復圓。
初虧
由於月亮自西向東繞地球運轉,所以日食總是在太陽圓面的西邊緣開始的。當月亮的東邊緣剛接觸到太陽圓面的瞬間(即月面的東邊緣與月面的西邊緣相外切的時刻),稱為初虧。初虧也就是日食過程開始的時刻。
食既
從初虧開始,就是偏食階段了。月亮繼續往東運行,太陽圓面被月亮遮掩的部分逐漸增大,陽光的強度與熱度顯著下降。當月面的東邊緣與日面的東邊緣相內切時,稱為食既。此時整個太陽圓面被遮住,因此,食既也就是日全食開始的時刻。
食甚
食既以後,月輪繼續東移,當月輪中心和日面中心相距最近時,就達到食甚。
生光
對日偏食來說,食甚是太陽被月亮遮去最多的時刻。月亮繼續往東移動,當月面的西邊緣和日面的西邊緣相內切的瞬間,稱為生光,它是日全食結束的時刻。在生光將發生之前,鑽石環、倍利珠的現象又會出現在太陽的西邊緣,但也是很快就會消失。接著在太陽西邊緣又射出一線刺眼的光芒,原來在日全食時可以看到的色球層、日珥、日冕等現象迅即隱沒在陽光之中,星星也消失了,陽光重新普照大地。
復圓
生光之後,月面繼續移離日面,太陽被遮蔽的部分逐漸減少,當月面的西邊緣與日面的東邊緣相切的剎那,稱為復圓。這時太陽又呈現出圓盤形狀,整個日全食過程就宣告結束了。
倍利珠/鑽石環
在太陽將要被月亮完全擋住時,在日面的東邊緣會突然出現一弧像鑽石似的光芒,好像鑽石戒指上引人注目的閃耀光芒,這就是鑽石環(Diamond Ring),同時在瞬間形成為一串發光的亮點,像一串光輝奪目的珍珠高高地懸掛在漆黑的天空中,這種現象叫做珍珠食,英國天文學家倍利最早描述了這種現象,因此又稱為倍利珠(Baily Beads)。這是由於月球表面有許多崎嶇不平的山峰,當陽光照射到月球邊緣時,就形成了倍利珠現象。倍利珠出現的時間很短,通常只有一二秒鍾,緊接著太陽光就全部被遮蓋住而發生日全食了。
食分
用來表示日食的程度。對於日食而言,食分並不表示太陽圓面被遮俺的面積,而是表示日面直徑的被遮部分與太陽直徑的比值。以太陽的直徑作為1,如果食分為0.5,這就表示太陽的直徑被遮去了一半;如果食分為1,那就是太陽的整個圓面被遮住,那就是日全食。很顯然,食分越大,日面被遮掩的程度就越大。日偏食的食分是小於1.0的,日全食的食分是1.0。
食帶
由於月亮的影錐又細又長,所以當它落到地球表面時,所佔的面積很小,至多不會超過地球總面積的萬分之一,它的直徑最大也只有二百六十多千米。當月球繞地球轉動時,影錐就在地面上自西向東掃過一段比較長的地帶,在月影掃過的地帶,就都可以看見日食。所以這條帶就叫做「日食帶」。帶內發生日全食的,就叫全食帶;帶內發生日環食的,就叫環食帶。可以看到偏食的范圍很廣闊,已經不像一條帶子,而是很大的一片地區。
全食帶是一條寬度不過二三百千米,長約數千到10000千米的狹窄路徑(有時全食帶的寬度甚至只有幾千米),只有在全食帶掃過的地區才能看見日全食或日環食的發生。全食帶的兩旁是較廣闊的半影掃過的地區,在這些地區內可見偏食。離全食帶愈近的偏食區,所見偏食程度愈大;離帶愈遠,可見偏食程度愈小;半影區以外的地方是看不見日食的。
由於月球是由西向東運行,所以它的影子也是沿同一方向運行,因此各地看到日食的時間是不同的。當地面上的西部地區已經處在黑影區域內,這一地區的人已經看到日食時,東部地區的人卻不能同時看到日食,得在月影向東移來後才能看到日食。所以,西部地區的人總是比東部地區的人先看到日食。
日食每年都有發生,但由於全食帶是一條狹窄的影帶,據估計,平均每200~300年,某一地區或城市才有機會被全食帶掃過,所以,對住在一個城市的人來說,一生可能未看到過一次日全食。
日食持續時間
日食的時間長短,同月球影錐在地面上移動的速度以及地球的自轉方向有關。以日全食來說,由於月球的視直徑僅略大於太陽,同時月影在地面移動速度很快,因此日全食的時間是很短暫的。在全食帶的某個地點所看到的日全食時間通常只有兩三分鍾,最多不超過7分鍾。如果全食帶經過赤道附近地區,日全食時間就可延續到7分40秒,這時是觀測日全食的最好機會。
在發生日環食時,月亮總是位於遠地點附近,這時月亮運行的速度較慢,因此日環食的時間比較長,如果日環食發生在赤道附近,那麼在赤道附近觀測日環食的時間可長達12分42秒。
就全球范圍來說,如果把月亮半影開始遮掩日面的時間計算在內,日食時間的長度由初虧至復圓的整個過程可長達三個半小時。
日偏食的時候,由於月影范圍大於其本影,食相經過的時間長短要視食分的大小而定,食分愈大,時間也就愈長。
=================================================================================
2009年7月22日 上午9點35分 華東日全食
2009年7月22日的日全食是人類近百年裡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達到6分鍾。
後年可觀時間最長日全食
中國在2009年將各有一次日全食。其中2009年7月22日的日全食是人類近百年裡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達到6分鍾。這次日全食在長江流域如上海、合肥、蘇州杭州等地都能夠觀看,其中銅陵是最佳觀測點。如果天氣晴朗,我們就能感受天一下子變黑的感覺。有文獻指出若發生日全食,若天氣晴朗,甚至將可以在日全食期間觀測到天上的星星!
因為那次日全食帶橫掃整個中國人口稠密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備受關注。
2008年8月1日
這次日食的食分為1.039,全食最長持續時間為2分27秒,北美洲東北部、歐洲和亞洲部分地區可見,其中加拿大北部、格陵蘭、俄羅斯新西伯利亞、蒙古和中國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甘肅省、寧夏回族自治區、陝西省、山西省、河南省部分地區可見全食。
在中國境內,考慮到太陽高度、地理和交通等綜合因素,甘肅省金昌市是一個較佳的觀測地點,月球本影中心將從金昌市市中心以北僅12千米處經過,可以獲得長度約1分45秒的日全食時間
⑼ 2021年唯一一次日全食即將上演,哪些地區肉眼可見
2021年唯一一次日全食,全球大部分地區的人都無法看到,僅僅在南極洲部分地區可以觀測到。
此時正處在夏季的南極地區可以看到日全食的現象,而非洲南部,澳大利亞等部分地區可以看到日偏食,有許多網友聲稱這是專門為南極企鵝表演的一次日全食。
1、什麼是日全食?
日全食只是日食之中的一部分,日食分為四個部分,日偏食、日環食、日全食、全環食。此次出現的日全食是指地球上的部分地點太陽光被月亮全部遮住的一種天文現象,也就是民間所稱的天狗食日。日全食最大的亮點就是地球上的部分地點會出現一個巔峰時刻,會看到一個不一樣的黑色天體,而整個日全食又分為初虧、食既、食甚、生光、復原五個過程,當到達食甚階段的時候就已經達到了日全食的巔峰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