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力拓案後我國制裁澳大利亞了嗎
中國沒有對澳大利亞採取任何制裁措施,但是從力拓案之後,中國和澳大利亞的關系逐漸轉淡了,關系逐漸不好了。
⑵ 澳大利亞封國了嗎
澳大利亞宣布2020年3月20日起全面封國。
澳大利亞政府3月19日通告:自3月20日21:00起,禁止外國公民入境,全面進入封國鎖境狀態,只允許澳大利亞公民、永久居民及直系親屬入境。
澳大利亞維珍航空隨機宣布,停飛所有國際航班,直至6月14日。國內航班也會削減50%。事實上澳大利亞並未出現大規模群體傳染事件,目前來看只是為了防止歐洲和其他重疫情國家的病例輸入。所以相信隨著國際疫情逐漸控制,4月份會有新規定出來。
《環球時報》記者了解,澳大利亞自3月25日中午12時起開始實施一項新的邊境管制措施:所有澳大利亞公民和永久居民都被禁止出境。但上述「從飛機上趕華人」的消息其實是對澳大利亞最新防疫舉措的誤讀。
「禁止本國公民出境」的舉措是澳總理莫里森24日才宣布的,突如其來的禁令確實打亂了很多人的出行計劃。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報道,澳政府部門在實施這項舉措時,採取了「一刀切」的方式。
⑶ 美國曾制裁過哪些國家如何制裁的(包括政治、經濟、軍事)
主題:經濟制裁的效力。
意義:冷戰結束之後,國際關系中的經濟制裁出現的越來越頻繁。這就引出了一個問題:經濟制裁在什麼情況下能夠奏效、其原因何在。
分析:經濟制裁與抵制的歷史很漫長。就當代而言,美國是動用這兩種手段最為頻繁的國家。據國際經濟研究所統計,1945年以來,大約三分之二的制裁都有美國參與。
制裁增加?冷戰的結束消除了制約制裁行為的政治因素,因此經濟制裁的出現頻率急劇增加。冷戰期間,聯合國安理會僅僅實施了2次制裁;而1990年至今,安理會至少實施了12次制裁。國際經濟研究所指出,上世紀90年代共發生了50餘次經濟制裁事件,比前一個十年增加了67%。
成功率。值得關注的是制裁的成功率,這里的成功是指制裁對象至少接受制裁國的部分要求。
――基本估計。通行度最高的數字是國際經濟研究所的研究結論,即制裁的成功率為33%。
――低端估計。芝加哥大學的羅伯特·佩普認為,制裁的成功率只有5%。許多情況下,制裁對象確實改變了政策,但並非出於制裁國的經濟壓力。舉例來說,如果制裁對象擔心遭到入侵而作出妥協,就會被錯誤的視為經濟制裁成功。
――高端估計。同是芝加哥大學的丹尼爾·德雷茨納則認為,33%的數字低估了制裁的成功率,原因有兩方面:首先,許多人以為經濟制裁僅僅用於「高層次政治」領域,如核擴散和領土爭端等。事實上,經濟制裁是「低層次政治」中的常用工具,在環保問題、勞動力標准問題以及反洗錢等領域都有應用,而在「多層次政治」中的成功率接近55%。其次,大多數研究只涉及付諸實施的制裁。但在許多情況下,制裁威脅發出之後,尚未實施,目標國就迅速讓步了。舉例來說,上世紀90年代初,美國曾要求以色列停止在西岸地區的定居點工程,否則就收回金額為100億美元的貸款擔保。以色列在美國實施制裁之前就讓步了。
成功條件。研究表明,五方面的先決條件可以提高經濟制裁的成功率:
1、目標明確、有限。一些情況下,制裁國的目的是在沖突中占據有利地位,但由於目標不明或要求過高,往往不能如願。相反,如果制裁國提出了明確而有節制的目標,就會增大成功的機率。正因為如此,由於貿易爭端或法規爭端而進行的制裁的成功率較高。
對比聯合國和美國對利比亞和伊拉克實施的兩項制裁,就可以就說明這一點:
――制裁利比亞的要求很明確:交出恐怖襲擊的嫌疑人,停止所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開發計劃。雖然卡扎菲的態度非常強硬,但利比亞實際上執行了聯合國的要求。
――相比之下,制裁伊拉克的目標就不夠明確。這項制裁的表面理由是終止該國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計劃,但還有一個沒有明言的真實目的是推翻薩達姆政權。這項制裁未能顛覆薩達姆政權,但確實阻止了該國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研究。
2、誰承擔代價?一個國家要使經濟制裁的威脅具備可信度,一方面需要使制裁對象付出巨大代價,另一方面則要盡可能縮小自身受到的損害。舉例來說,伊朗威脅說對那些反對其核計劃的國家進行制裁,然而,伊朗中斷石油供應雖然能夠對全球經濟構成相當壓力,但對自己的損害將甚於制裁對象受到的損害,因此這種威脅就缺乏可信度。
對於美國等國而言,最有效的制裁方式是減少援助,而非貿易制裁。任何貿易制裁都會自動對雙方造成損害。而援助制裁通常只會打擊制裁對象,制裁國幾乎不會受到損害。
3、多邊合作。很容易想見,幾國聯合實施制裁的效果往往會大於單獨一國進行制裁的效果。此外,如果聯合國或南方共同市場等國際組織支持某項特定的制裁,其效果會更好。如果沒有國際組織的正式支持,臨時的制裁聯盟就會非常脆弱,很容易瓦解。1979年的對蘇糧食禁運就是一個經典的例子。起初,阿根廷、澳大利亞和西歐都承諾參與制裁,但後來又紛紛毀約,因為它們都認為其他國家也會毀約。
4、盟國與敵國。制裁盟國往往比制裁敵國有效。例如,就未來可能爆發沖突的國家而言,任何一方的政府都很難退讓。現在作出讓步,敵國就會認為你將來也會讓步。盟國之間的利弊權衡則全然不同。以涉及核不擴散問題的制裁為例,美國對韓國、巴西和阿根廷等盟國實施或威脅的制裁就獲得了成功,對伊朗和朝鮮等國的制裁卻收效甚微,這並非巧合。
5、瞄準精英。制裁成功的關鍵在於使受到制裁的政府感受痛苦。然而,制裁對象國的政府精英常常能夠把經濟痛苦轉嫁給普通國民,伊拉克的情況就是如此。相比之下,一些制裁就能夠有效地打擊精英階層,例如凍結金融資產或旅行禁令等。
結論:經濟制裁的歷史非常漫長,但未必總是有效。越是近乎「無形」的制裁,效果往往越好,換言之,有助於提高制裁成功率的條件包括:「低層次政治」領域的制裁,實質性的威脅,針對盟國的制裁,以及明確的制裁目標。
⑷ 多次得罪中國,澳大利亞面臨2000億美元損失如今怎樣
引子
人類社會無時無刻不伴隨著貿易行為的開展,在古代人們以貨幣為媒介進行商品交換,這就是一場貿易。隨著貿易的不斷擴大貿易雙方的主體也隨之發生轉變,從早先的民間貿易過渡到國際貿易,比如說我國漢朝時期開辟的絲綢之路,就推動了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
隨著經濟全球化以及貿易全球化的開展,國與國之間的貿易越來越重要,然而有貿易就會產生風險,國際貿易的進行隨時都可能出現摩擦,如何妥善的處理這些問題至關重要。在中國的外貿夥伴中,澳大利亞並不是一個安分的角色,在《澳洲金融評論報》中有這樣一篇文章寫道:中國商務部與澳大利亞進行協商是在浪費時間,之所以會有這樣一句話是因為澳大利亞一直以來始終對來自中國的商品保持高關稅,通過設置貿易壁壘的手段遏制中國商品流入澳大利亞市場,使我們的經濟受損。
結語
雖說澳大利亞多次得罪中國,但針對澳大利亞的種種示好政策,我們不可能還那麼不給面子,第一時間對他們表示了歡迎,並重新推動兩國的貿易往來。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鋼鐵出口國,而澳大利亞本國擁有數量眾多的鐵礦石,與他們進行貿易往來對我們也有很多好處,可以幫助我們緩解鋼鐵產能過剩的局面,因此中澳彼此貿易是互助共贏的,只要國家之間能夠友好協作和平貿易,就能實現互利共贏的結局,推動國內經濟發展,讓國內人民過得更加安定富足。
⑸ 如何看待 11 月 6 日起中國停止進口澳大利亞葡萄酒
澳洲酒最近十來年在中國市場做得好,有以下一些原因。
1,價格便宜,或許有人說澳洲酒也不便宜,看看奔富,看看一些紅五星酒庄,價格可都不低。是的,現在澳洲酒價格已經漲上來了,但是在十年前甚至四五年前,澳洲酒相對法國酒義大利酒的價格來說是非常低的,這幾年因在在中國市場做得非常好,自然水漲船高價格一路上漲,連一些低端產品也賣出了不屬於自已的價格。
2,口味適合中國人,嚴肅的歐洲紅酒很難讓人親近,但是味道濃郁,果味爆炸的澳洲酒很容易讓人接受,尤其是剛開始接觸紅酒的人。
3,生產相對自由,自由灌溉,加酸等在歐洲國家不可能用到的種植釀造技術在澳洲都可以使用,這也使得澳洲酒更容易大規模生產,相對舊世界國家更容易做出品牌。
4,人員交流密切,看看周圍有多少在澳洲留學的,是不是比其他國家的更多一點?所以做澳洲酒的基礎比其他國家更好,比如做澳洲移民,需要投資大概40萬澳幣,約合200萬人民幣,此時投資一個酒庄或者買一批葡萄酒就是很不錯的選擇,葡萄酒保質期長,還容易凸顯自己的逼格。
5,關稅較低,澳洲採取的是逐步減免關稅的政策,在2019年,關稅全免,相對同進口價位的歐洲酒來說,價格可以降低接近20%
當然還有一些其他的原因,我不再細說。
再說影響,第一,會釋放出大量需求,勢必增加其他替代產品的銷售增長,法國,義大利,智利,以及近幾年新興的喬治亞等。
第二,對澳洲的葡萄酒是個很嚴重的打擊,中國是澳洲葡萄酒除本土外最大的市場,前些年投資澳洲酒,買酒庄,買葡萄園的應該是欲哭無淚了。
第三,對中國葡萄酒葡萄酒利好,但是中國葡萄酒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現在國產葡萄酒質量一般,價格較高,相對進口產品競爭力還是不夠。但是隨著葡萄藤年份的增加以及中國釀酒人經驗的積累,一定會走出屬於自己的風格,寧夏產區有前途。
第四,中國白酒,利好肯定有,不過就中國葡萄酒的消費量來說,影響應該也沒多大。
最後從我自己角度來看,2016年開始做酒,開始做的喬治亞葡萄酒,我是覺得口感甜美,市面上不是很多(我在華東地區),後來做的也還不錯,隨著一帶一路戰略,中國在2018年給喬治亞免了關稅,算是一個利好。做了幾年,客戶越來越多,需求也越來越多,
這幾年陸續補充了義大利,法國酒,也從其他進口商處拿了智利酒,澳洲酒。在2019年的時候決定做澳洲酒,從選擇酒庄,選擇產品,到產品進口運營,還是花了一些時間的,因為疫情原因,
稍有滯後,大概2020年7月份還8月份做的進口,當時就出了消息,要對澳洲一些產品做的反傾銷調查,好在趕在政策落地之前到貨了,這批產品算是沒有大問題。但是後續應該不會再進口了。
之前一直從產品和市場考慮,今年的時候有個新同事是澳洲留學回來的,從她那邊了解了更多的澳洲的其他方面的信息,比如gd,td,zd,以及flg,澳洲就很多,很多澳洲人對華人並不友好,尤其是某些地區,反華嚴重,甚至高校里華人也得不到基本的尊重,越聽越不是滋味。
世界那麼大,好酒多的是,禁了就禁了吧,這點損失承受得了,端碗吃飯放碗罵娘也就算了,不能邊吃飯邊罵娘是不?
最後給自己打個廣告,想喝優質葡萄酒的可以聯系我,進口商給出的價格不會高,江蘇上海地區想學習葡萄酒的可以聯系我,在蘇州地區開課,wset1-3級都有。
⑹ 中國和澳大利亞什麼時候開打
1月22號晚上6點
⑺ 1. 中國對澳大利亞進行反傾銷的制裁,對國際的影響
中國對澳大利亞進行反傾銷的制裁對國際的影響嗎?中國跟澳大利亞進行的這種反傾銷的制裁,對國際市場的影響是很大的,因為推動了中國跟國際市場的這種貿易。
⑻ 中國霸氣拒絕澳大利亞請求,各國紛紛點贊,到底發生了什麼
一:事件的回顧中國霸氣拒絕澳大利亞請求,各國紛紛點贊,事件原因是我國拒絕了澳大利亞的醫療物資求助。
澳大利亞自身地域遼闊,擁有十分豐富的礦產資源,我國與澳大利亞也開展了各種礦產資源的商業合作貿易。但隨著中美兩國進行雙邊貿易戰,澳大利亞國家深受美國方面的影響,也開始向我國進行貿易壁壘,收取我國出口商品的大量關稅,影響我國的出口貿易經濟。一批來自澳大利亞的豬肉,被我國檢測出含有大量瘦肉精,為了保障國家人民的利益選擇退回這批豬肉,而澳大利亞則認為我國不講貿易規則,最終這批豬肉只能爛在倉庫中。隨著全球新冠病毒疫情的不斷擴散,澳大利亞也深受新冠疫情的影響,澳大利亞由於本國的醫療物資緊缺,大約有500萬居民缺少足夠的醫療物資,最終澳大利亞只能向我國求助,希望我國能支援他們一定數量的醫療物資,但我國霸氣拒絕了澳大利亞的這個請求,許多國家對此也紛紛點贊。
⑼ 為什麼制裁澳大利亞,請從政治、經濟、軍事方面分析原因
最近一段時間,澳大利亞國內的多個行業都人心惶惶。隨著中澳兩國貿易沖突的持續,越來越多行業處於「高度戒備的狀態」。莫里森以一人之力坑了整個國家,現在澳大利亞也需要為自己的魯莽付出一定的代價。
可主動權掌握在中國手中,現在的澳大利亞各行業都在猜測,下一個會遭中國打壓的行業是什麼。
澳大利亞媒體12月8日發表了一篇文章,分析接下來會受波及的澳大利亞行業會有哪些。
因為大麥、牛肉、木材、龍蝦以及葡萄酒等行業已經遭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所以,澳大利亞相關人士猜測,中國下一步的目標很可能是在一些在中國熱銷的澳大利亞產品。
高級行業分析師亞姆·哈里森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因為澳大利亞農業對中國的嚴重依賴,所以中國只要對澳大利亞農產品動手,就足以讓澳大利亞的農民們尖叫。哈里森還表示,現在很多澳大利亞企業正在考慮尋找替代市場,但是想要找到像中國如此龐大的消費群體實在不容易。
哈里森猜測,下一個會遭受制裁的很可能是澳大利亞的蜂蜜。澳大利亞蜂蜜在中國頗受歡迎,中國佔澳大利亞總蜂蜜出口額的25%。但是,蜂蜜這種產品又不是僅澳大利亞獨有,其他國家完全可以成為澳大利亞蜂蜜的替代品。再加上過去的五年時間里,澳大利亞蜂蜜出口年均增長4.1%,由此可以看出澳大利亞蜂蜜對中國市場的依賴性有多強。
哈里森也表示,如果真的對澳大利亞的蜂蜜採取一系列措施,那該行業在澳大利亞必然會遭受重創。
除了蜂蜜就是澳大利亞的乳製品。在過去的十年時間里,中國對澳大利亞奶粉尤其是嬰兒配方奶粉的需求猛增。據不完全統計,僅2020年的前9個月里,澳大利亞對中國出口19.726噸奶粉。但哈里森認為,如果中國對澳大利亞乳製品採取制裁手段,很可能會影響到中國國內的消費者。在乳製品方面,澳大利亞也不是唯一的出口國,只不過其他國家是否能夠滿足中國的需求就值得商榷了。
哈里森認為,澳大利亞的農業很可能會再度遭到中國的針對,水果行業或將受到更大的威脅。澳大利亞柑橘、堅果以及其他水果種植業的中國出口額占總出口額的45%以上,蘋果、梨以及其他核果的中國出口額占總出口的30%以上。
如果失去了中國市場,哈里森認為,澳大利亞的水果行業將會被毀滅。
哈里森還強調,這些產品很容易找到賣家,所以澳大利亞並不佔據優勢。而且很多國家一直虎視眈眈地盯著中國市場。曾經的他們垂涎於澳大利亞獨佔中國市場,如今這些國家都有進入中國市場的可能。澳大利亞多年的努力都白費了。
但澳大利亞認為,中國或許不會在澳大利亞礦產業開刀,尤其是鋁土礦和鐵礦石。哈里森在內的多名專家認為,澳大利亞的礦產出口量能滿足中國需求,但中國想要找到代替澳大利亞的國家或許會很難。如果中國真的選擇放棄澳大利亞礦產業,那造成的很可能是兩敗俱傷的局面。
中澳貿易交鋒的後果,必然是澳大利亞慘敗。中國取消對澳大利亞農產品的進口,將導致澳大利亞國內農產品供大於求,價格必然會暴跌,到時候農民的生活水平將急劇下降。同時,澳大利亞也需要從中國進口大量日常用品。如果全面爆發中澳貿易戰,那澳大利亞其他生活用品的價格會增加。這對澳大利亞而言自然是百害而無一利。
如此來看,也難怪澳大利亞民眾哀聲哉道,迫切希望澳大利亞政客們能盡快與中國消除誤會。澳大利亞的經濟已經經受不起再一次的重創了。
⑽ 為什麼不制裁澳大利亞
這跟中國跟澳大利亞的貿易結構決定的,中國從澳大利亞進口量最大的是鐵礦石、天然氣等礦物產品,還有奶粉等農產品,這些都是國內缺少卻又必須的,制裁傷了澳大利亞,對我們自身傷害也很大,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