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最近中國和澳大利亞關系惡化的原因有哪些
1、澳洲這地方,地廣人稀,高度發達,早己去工業化,國民經濟主要靠服務業,另外就是農牧業,還有點采礦業。民眾生活水平高,聚合度低,沒什麼政治熱情。政治家要上位,必須要製造熱點,煽動民意。近幾年中國影響力越來越大,大城市中華人越來越多,爭奪了中低端服務業就業崗位。所以中國是很好的政治攻擊目標了。
2、澳大利亞跟許多其他亞太國家一樣喜歡使用自己的地緣位置價值游離於中美兩邊以討取利益。
3、澳大利亞是一個白人至上主義的國度,無法容忍一個黃種人國家超越它,甚至超越它的宗主國,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強權。換句話說,在澳大利亞白人的世界觀里,世界權力金字塔的上層就不應該有中國的空間。
(1)中國和澳大利亞關系為什麼惡化擴展閱讀:
中澳經貿合作的真相:
中澳關系這些年極其密切,尤其進入21世紀以後,中澳經濟的互補性、中國快速的工業化和城市化拉動了澳大利亞的鐵礦石等商品的出口。所以我們能看到,很快澳大利亞就成為了中國主要的一個原材料供應地,中國從2009年開始就成為澳大利亞最大的貿易夥伴、第一大的出口目的地,包括商品和服務這兩種,可見中澳關系的密切性。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時候,很多人都在唱衰澳大利亞經濟,但也是因為中國需求的提振,使澳大利亞成為當時唯一未現衰退的西方發達國家。所以當時澳大利亞國內都在說:澳大利亞之所以幸運全靠中國。
當然,貿易的繁榮已經持續十幾年了。2020年確實是一個特殊的年份,因為2020年初的時候澳大利亞經歷了全國性的大火,經濟上很受打擊,緊接著是新冠疫情,導致一些社會管控,這些舉措其實也在干擾它的經濟發展。這也導致了澳大利亞整個經濟的表現今年確實是極其的不好。
⑵ 澳媒稱中國投資者迅速放棄澳大利亞,背後究竟有何原因
根據國外媒體報道,很多中國投資者已經放棄了澳大利亞市場,對於這個事情澳大利亞官方也表示很驚愕,如果澳大利亞失去了中國投資者,那麼對於澳大利亞的經濟來說影響是很大的。畢竟國內的投資者資金雄厚,能夠撐起澳大利亞的很多民營企業,如果中國投資者撤出澳大利亞這個市場,同時經濟也會受到一定的波及。對於中國投資者放棄澳大利亞這個市場,原因就在於兩個方面,第1個方面就是澳大利亞某些企業背信棄義,傷害投資者的感情;第2個方面就是國際形勢變化多端,中國投資者為了保全資金,所以撤出澳大利亞市場。
一、澳大利亞的某些企業背信棄義
想必很多人都知道澳大利亞這個國家,這個國家的人民還是非常好的,而早期中國和澳大利亞之間的關系也只是合作關系,所以中國投資者也進入了澳大利亞市場進行投資,而澳大利亞的某些公司為了更大的利益謀取轉而放棄中國投資者,更傾向於像西歐國家的投資者開放,而原本已經簽訂的各種合同都已經作廢,所以中國投資者看到此情形後紛紛撤出澳大利亞市場。
⑶ 中國和澳大利亞關系
澳大利亞前貿易部長安德魯·羅布(Andrew Robb)不再就任中國嵐橋集團顧問職位。做出此項決定的原因是,澳大利亞《外國影響透明法》將於3月1日生效。根據這部法律,凡為外國政府工作的人,都應被列入到澳大利亞外國代理人清單。
據《悉尼先驅晨報》報道,安德魯·羅布對此決定的解釋是,澳大利亞和中國之間的關系"惡化了"。羅布是中澳自由貿易協議的設計師。從部長崗位退下後,他曾為山東楓橋集團工作。這家公司主要從事基礎設施和能源領域工作。據安德魯·羅布本人介紹,他做的研究內容是,澳大利亞一流健康產業經驗能否在中國適用。"在我的報告准備正式呈遞給中國政府之際,楓橋公司突然接受建議,不要做這個事情了,因為中澳關系已經嚴重『惡化'。不管怎樣,報告最終還是要被扔入紙簍。"《悉尼先驅晨報》援引羅布的話寫道。
中國敦促澳大利亞克服「信任赤字」
© AP PHOTO / THOMAS PETER
中國敦促澳大利亞克服「信任赤字」
目前,中澳關系正經受不妙階段。所有這些,都源於反對派 — 工黨議員主席鄧森(Sam Dastyari)的離職。他被指控,在澳大利亞為親中國路線進行院外活動。但是,並未提供鄧森與中國政府部門有關系的確鑿證據。只是中國商人黃向墨曾為工黨提供過獻金。這引發鄧森反對派的置喙。其結果是,這位年輕的政治家不得不離職。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商人黃向墨對澳大利亞兩大黨派都有資金上的支持,並和時任總理特恩布爾以及反對派領袖比爾·肖騰都照過相。最終,黃向墨被禁止進入澳大利亞,獲得公民身份的申請也被駁回。政府開始推動法律修正案,禁止外國為政治機構提供獻金。此外,還制定了《外國影響透明法》。這部法律,很大程度上重復了美國的《外國代理人登記法》。按照法律規定,不允許外國介入澳大利亞的政治進程。文件要求,建立外國代理人清單。
恰恰是為了不被列入這份清單中,除了安德魯·羅布外,其他一些澳大利亞前政治家也不再與中國公司、包括私企進行合作。維多利亞州前部長約翰·布隆比不再擔任華為澳大利亞公司經理一職。原因是,處於國家安全考慮,華為公司被禁止參與5G項目。再有,前外長鮑勃·卡爾也從澳中關系研究院離開了。而這家智囊中心,也同樣由黃向墨提供資金。似乎,前政治家都在撇清與中國機構的關系。但這種減少接觸,首先受打擊的是澳大利亞。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周戎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采訪時這樣指出。
專家:2019年中國有能力對澳大利亞施加現實影響以頂住西方的壓力
© AP PHOTO / THOMAS PETER
專家:2019年中國有能力對澳大利亞施加現實影響以頂住西方的壓力
他說:"澳大利亞過去把重心放在日本,現在可能會加強與印度、韓國和東盟之間的貿易往來。但是這四家和澳大利亞的貿易額加起來大概也只是剛剛與中澳的貿易額齊平。所以,要想替代中國是比較艱難的。能夠看到,近期,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領導人在談到華為問題時的態度已經不像開始時那樣強硬了,口風都有一些松動。這就說明澳大利亞也開始效仿紐西蘭,不再一味追隨美國。英國、加拿大的態度也在發生這樣的變化,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我們不必過多解讀或擔心澳大利亞是否會一味追隨美國。"
但問題在於,一旦與中國關系交惡,美國是否能夠支撐澳大利亞的經濟。澳大利亞大多數出口運往中國,且多為原材料商品,很容易找到替代來源。北京給出明確信號,完全有可能做到這點。比如,據路透社資料,中國已在延遲澳大利亞煤炭的海關辦理工作。澳大利亞發出的貨輪,似乎在中國港口都要停留45天。而在之前,辦理速度要起碼快一倍。中國為煤炭進口實施配額制。此外,這些產品還有經過專門的生態標准檢測。周戎補充道。
他說:"中國在煤炭進口對澳大利亞設置了一些限制,澳大利亞優質硬焦煤現貨價格也的確會因此受到很大的下行壓力。但是,沒有必要將此事與政治問題聯系在一起。因為中國對相關國家煤炭進口採取限制措施,很大程度上是出於環保原因,我們並不是針對澳大利亞。只能說,進口哪些國家的煤炭是中國自己說了算,我們限制誰或不限制誰也是根據國內需要而定。因此,至於澳方有些聲音稱,『中國寧可煤炭出現供給不足,也不再與澳大利亞維持貿易關系'這個說法,是不太准確的。因為,目前為止,中國依然是澳大利亞最大的貿易夥伴、第一大出口市場和第一大進口來源。唯一一個變化是,去年中國對澳大利亞投資額被美國所超過,現在美國取代了中國成為澳大利亞最大的投資國。而且中國並沒有說不再進口澳大利亞的煤炭,有些限制並不是永久性的。中國和澳大利亞之間的煤炭往來還會持續下去。"
另外,中國考慮到外部政治分歧,正極力對進口實施多元化。比如,同樣的高質量焦煤,可從俄羅斯大量進口。而葡萄酒類產品,可從拉丁美洲國家進口。但澳大利亞,想要找到可替代的貿易夥伴,卻是一個大問題了。據畢馬威資料,澳大利亞超過38%的出口是前往中國的。
⑷ 中國投資者正在迅速放棄澳大利亞,與哪些因素有關
隨著中澳關系陷入僵局,中國投資者正在迅速放棄澳大利亞。澳大利亞媒體報道,中國投資者已經放棄了澳大利亞,但依然在基礎設施、土地和水資源方面持有一定的數量。數據顯示,中國去年在澳投資迅速下降,跌幅達到70%,已經降到了最低水平。
澳大利亞經濟學專家分析,中國在過去的十年已經成為了世界最大的投資者之一。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的投資領域已經從資源轉向了其他領域,包括科技領域。隨著中美地緣競爭激烈加劇,中企對澳大利亞投資的方向也隨之轉變,從大宗收購轉向安全的資產。統計稱,在過去的兩年中,有三分之一的投資領域是來自商業房產。中國公司的投資方向歐洲以及「一帶一路」倡議相關的國家。專家稱,如今澳大利亞雖然在努力減少對華依賴,但中國已經開始減少對澳投資,努力實現投資渠道的資源化。
⑸ 澳洲始終不悔改,澳高官想辦法報復中國,什麼原因
這是因為澳洲特別記仇中國,一定程度上就是對那幅畫耿耿於懷,所以還想盡辦法去報復中國,真的是相當小心眼。
⑹ 多次得罪中國,澳大利亞面臨2000億美元損失如今怎樣
引子
人類社會無時無刻不伴隨著貿易行為的開展,在古代人們以貨幣為媒介進行商品交換,這就是一場貿易。隨著貿易的不斷擴大貿易雙方的主體也隨之發生轉變,從早先的民間貿易過渡到國際貿易,比如說我國漢朝時期開辟的絲綢之路,就推動了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
隨著經濟全球化以及貿易全球化的開展,國與國之間的貿易越來越重要,然而有貿易就會產生風險,國際貿易的進行隨時都可能出現摩擦,如何妥善的處理這些問題至關重要。在中國的外貿夥伴中,澳大利亞並不是一個安分的角色,在《澳洲金融評論報》中有這樣一篇文章寫道:中國商務部與澳大利亞進行協商是在浪費時間,之所以會有這樣一句話是因為澳大利亞一直以來始終對來自中國的商品保持高關稅,通過設置貿易壁壘的手段遏制中國商品流入澳大利亞市場,使我們的經濟受損。
結語
雖說澳大利亞多次得罪中國,但針對澳大利亞的種種示好政策,我們不可能還那麼不給面子,第一時間對他們表示了歡迎,並重新推動兩國的貿易往來。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鋼鐵出口國,而澳大利亞本國擁有數量眾多的鐵礦石,與他們進行貿易往來對我們也有很多好處,可以幫助我們緩解鋼鐵產能過剩的局面,因此中澳彼此貿易是互助共贏的,只要國家之間能夠友好協作和平貿易,就能實現互利共贏的結局,推動國內經濟發展,讓國內人民過得更加安定富足。
⑺ 澳大利亞和中國關系為什麼不好
澳大利亞和中國關系不好,有很大很大的關系,是歷史原因,因為澳大利亞一直以來都中國的外交都不是特別的友好
⑻ 為何中國不再信任澳大利亞了
「為何中國不再信任澳大利亞?」面對日益緊張的澳大利亞與中國關系,澳大利亞新聞網5月1日在文章中提出了這個疑問。
一名澳大利亞前駐華大使給出了回答。
「隨著中國的崛起,全球秩序發生了變化,堪培拉方面應對起來正面臨巨大困難。」芮捷銳寫道。「想要理解(中澳)雙邊關系的急劇惡化,需要結合相關背景,即,當今地緣政治秩序迅速變化,同時堪培拉政策制定者帶有意識形態先決條件,希望以美國為首的舊秩序回歸。」
在芮捷銳看來,這些正在損害澳大利亞的利益。
芮捷銳表示,那些倡導與中國建立密切關系、「針對中國崛起與國際秩序改變採取更有建設性和平衡的方式」的人們在澳大利亞遭到了抨擊。他們被稱為「中國的辯護者、旅伴、雇傭兵,甚至熊貓擁抱者」。
「這樣的舉動目的在於扼殺合法的政策討論和發展。澳大利亞的中國政策所處的混亂狀態現在正在證明這一點。」芮捷銳寫道。
以上內容來自:環球網
⑼ 澳大利亞為什麼和中國不友好
多半他又覺得跟老美有搞頭吧。實際在20年前左右。參考消息上多次登過相關新聞。那時澳大利亞和美國,頗像今天和我國的關系。一直不對付。和我國到友善。不知為啥現在又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