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世界上最珍貴的十種鸚鵡品種
世界上最珍貴的十種鸚鵡品種是:美冠鸚鵡、短尾鸚鵡、相思鸚鵡、金剛鸚鵡、長尾鸚鵡,澳大利亞鸚鵡、巴哈馬鸚鵡、地鸚鵡、紅眉鸚鵡、紅尾鸚鵡。
Ⅱ 鸚鵡的品種介紹是什麼
1、錐尾鸚鵡
暗色錐尾鸚鵡是綠頰錐尾鸚鵡的五個亞種之一。暗色錐尾鸚鵡:又被稱作黃邊錐尾鸚鵡,外型和綠頰錐尾鸚鵡非常類似,不同的是,他們的顏色比較淺。
分布於澳大利亞北部、東部及東南部至昆士蘭島西部,新幾內亞及北部、東部島嶼等地。因雪白而漂亮的羽毛,金黃色的冠羽及善學人語,深受朗鸚鵡愛好者喜愛。
Ⅲ 常見的鸚鵡有哪些種類
*軍用金剛鸚鵡 軍用金剛鸚鵡屬於鸚鵡科,分布於美洲的墨西哥和阿根廷。
軍用金剛鸚鵡通體羽毛草綠色,似軍隊士兵作戰服的保護色,故名軍用金剛鸚鵡。額羽鮮紅色初級飛羽藍色,嘴鉛灰色,基部肉色,腳鉛色。
軍用金剛鸚鵡是熱帶森林中的一種大型鸚鵡,喜成群活動,食物主要有植物的果實、種子、花等。繁殖時成對活動,巢築在樹洞中。
*葵花鳳頭鸚鵡 葵花鳳頭鸚鵡屬於鸚鵡科,亦稱葵花鸚鵡、琉璜冠大鸚鵡。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亞東部和北部、紐西蘭、新幾內亞。
葵花鸚鵡體羽潔白如玉,羽冠檸檬黃色,雄鳥眼的色彩呈暗棕色,雌鳥呈微紅棕色。
葵花鸚鵡喜成群活動,有時一群可達數百隻。食物以植物的果實、種子、嫩芽為主,繁殖時將巢營於樹洞內。
*非洲灰鸚鵡 非洲灰鸚鵡屬於鸚鵡科,主要分布在非洲的西部地區。
非洲灰鸚鵡是一種中型短尾鸚鵡,體長約為40厘米左右,全身羽毛灰色,腹部為灰白色,尾巴羽毛呈紅色。嘴為黑色,眼睛的虹膜是淡黃色。
非洲灰鸚鵡棲息於人跡罕至的原始森林中,喜歡成群活動,在它們活動的地區尖聲鳴叫從早到晚很少間斷,只有在黑夜它們才會安靜下來。它們的巢穴大多數都營於很高的樹上,主要以玉米為食。非洲灰鸚鵡每窩產卵3--4枚,卵為白色。孵化期約21--30天,雛鳥出殼後由雙親共同養育,70天後方能離巢。
*大白鳳頭鸚鵡 大白鳳頭鸚鵡屬於鸚鵡科,主要分布在印度尼西亞,是當地較珍貴的觀賞鳥。
大白鳳頭鸚鵡體長約為46厘米左右,全身羽毛乳白色,連冠羽也是白色,只有尾側白羽中稍帶淡黃。
大白鳳頭鸚鵡鳴聲十分響亮,經常成對或一小群活動,喜歡棲息於高樹的頂部。以植物種子、水果、漿果、昆蟲和少許蛹為食。將巢營於樹洞內,每窩產卵2枚,孵化期約28天左右,但親鳥往往只能帶活一隻雛鳥。雛鳥90天後方能離巢。
*雞尾鸚鵡
雞尾鸚鵡屬於鸚鵡科,亦稱高冠鸚鵡。原產於大洋洲的澳大利亞,現世界各地均有飼養。
雞尾鸚鵡體長約為26厘米左右,全身羽毛灰黑色,冠羽為淡黃色,臉龐有塊橙紅色的色斑,初級飛羽為灰黑色,次級飛羽為白色,尾羽較長,呈灰黑色。
雞尾鸚鵡棲息於森林邊緣地區,喜歡成群活動,善於鳴叫。主要以植物果實、種子、葉、芽等為食。將巢營於樹洞內,每窩產卵4--11枚,孵化期約20--22天左右,雛鳥出殼後由雙親共同養育。
*紅頂吸蜜鸚鵡 紅頂吸蜜鸚鵡屬於鸚鵡科,主要分布在印度尼西亞。
紅頂吸蜜鸚鵡體長約為31厘米左右,全身羽毛鮮紅色,具有金屬光澤,尾羽為赤棕色,嘴為橘紅色。
紅頂吸蜜鸚鵡棲息於沿海岸和1250米的山林地帶,常結成20隻左右的小群,以花蜜、花瓣、昆蟲為主,也食少量的植物種子。它們叫聲響亮,特別在月明之夜。紅頂吸蜜鸚鵡以高大樹洞築巢,每窩產卵2枚,孵化期約28--30天,雛鳥60天後方能離巢。
*黃頭亞馬遜鸚鵡 緋胸鸚鵡屬於鸚鵡科,亦稱海南鸚鵡、鸚哥。分布我國雲南、廣西、廣東、海南等省。
緋胸鸚鵡額有一黑紋,枕、頭灰色,頸至頸側黑色,背覆羽綠色,下腹羽灰棕色,胸部粉紅色。上嘴殼紅色,下嘴殼鉛灰色。腳鉛灰色,爪黑色。
緋胸鸚鵡棲於山地密林,性溫順,喜集小群活動。食物以植物種子、果實、嫩芽為主,兼吃稻穀。每年4-5月間進入繁殖期,營巢於樹洞中,每窩產卵3--4枚。
Ⅳ 澳洲有哪些鸚鵡品種
灰色澳洲鸚鵡(Grey)、雜色澳洲鸚鵡(Pied)、灰白色澳洲鸚鵡(Lutino)。
灰色是最接近野生澳洲鸚鵡的顏色。這種鸚鵡的腹部顏色略淺,額頭、面頰及喉部呈檸檬黃色,周圍是白色的,耳廓周圍呈橘色。相比於成年雌性澳洲鸚鵡,成年雄性澳洲鸚鵡的臉部顏色更加鮮明,冠羽的灰黃色更加明顯。冠羽在頭頂上是可以直立的。雌鳥比雄鳥顯得瘦小,尾羽腹側面有暗黃色的交叉斑紋。而未成年的雌雄澳洲鸚鵡在外觀上很相似,因此,很難做性別鑒定。
籠養澳洲鸚鵡最早出現的變種便是雜色澳洲鸚鵡。這種鸚鵡的被毛在灰色中有白色夾雜其間。
最常見的家養澳洲鸚鵡顏色是灰白色,其羽毛中不存在黑色素,所以體羽完全呈白色,而非灰色。與灰色澳洲鸚鵡不同的是,灰白色澳洲鸚鵡的雌鳥比雄鳥漂亮,其面部的黃色更深、更鮮艷一些。
Ⅳ 鸚鵡品種有哪些呢
鸚鵡品種有:虎皮鸚鵡、玄鳳鸚鵡、牡丹鸚鵡、太平洋鸚鵡、小太陽鸚鵡、和尚鸚鵡、亞歷山大鸚鵡等等。
1、虎皮鸚鵡
虎皮鸚鵡體長10-20厘米,翼展平均20厘米。前額、臉部黃色。頰部有紫藍色斑點。上體密布黃色和黑色相間的細條紋。腰部、下體綠色。喉部有黑色的小斑點。尾羽綠藍色。虹膜白色。嘴灰色。腳灰藍色。雄鳥鼻包為淡藍色,雌鳥為肉色。
虎皮鸚鵡頭羽和背羽一般呈黃色且有黑色條紋,毛色和條紋猶如虎皮一般,所以稱為虎皮鸚鵡。虎皮鸚鵡屬於鸚鵡科中的小型品種,其羽毛顏色光艷,性情活潑且叫聲清脆、易於馴養,在中國是大眾鳥友最喜歡的鳥種之一。
鸚鵡的四個特徵:
1、外觀上,鸚鵡的體型不是很大,但是羽毛的顏色很豐富,而且鸚鵡的顏色以綠色為主。
2、生活習慣,鸚鵡天生喜歡活潑。該物種主要生活在低地熱帶森林,經常飛往果園、農田等地。
3、表演能力強,訓練有素的鸚鵡可以學習各種技能。
4、模仿,鸚鵡最廣為人知的就是模仿人說話。這時,鸚鵡是一種條件反射和機械模仿。
鸚鵡不會飛,但翅膀不會退化。它們的翅膀可以用來滑行,也可以在攀爬時抓住身體平衡。羽毛因為不會飛,所以很柔軟,主要起到保溫的作用。鸚鵡害怕時會站著不動。不要以為他們膽小怕事,遇到危險腿就發軟。
Ⅵ 什麼是世界上數量最多的鸚鵡,原產至澳洲,又名嬌風
開門見山,見題回答。這是一道給分的題,答案其實已經在題目里了。「嬌鳳」是我們國內對虎皮鸚鵡的愛稱,虎皮鸚鵡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數量最多的鸚鵡之一。
上述僅僅是一家之言僅供參考,鳥友討論說錯莫怪,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Ⅶ 會說話的鸚鵡品種有哪些
在這個世界上,很多的鸚鵡物種,比如非洲灰鸚鵡、虎皮鸚鵡等,都以能模仿人類說話而著稱,下面讓我們來看看世界上最會模仿人類說話的十大鳥類。
10.青綠頂亞馬遜鸚鵡
青綠頂亞馬遜鸚鵡是一種受歡迎的寵物,主要生活在南美洲,青綠頂亞馬遜鸚鵡可以很好的模仿人類的聲音。如果訓練有素的話,他們可以談上幾個小時,青綠頂亞馬遜鸚鵡也以其甜美的歌曲而聞名。
9.黃冠亞馬遜鸚鵡
這種鳥生活在美國南部和北美的熱帶雨林中,它們是亞馬遜鸚鵡家族中最優秀的健談者之一,這個種類中的一些鸚鵡非常健談,有些則從不說話。
8.鳳頭鸚鵡
鳳頭鸚鵡的模仿能力很強,可以模仿各種各樣的聲音,但它們說話能力完全取決於訓練的質量,世界上有不同種類的鳳頭鸚鵡,其中,玫瑰色的鳳頭鸚鵡、黃色的鳳頭鸚鵡和長喙的鳳頭鸚鵡更能說話。
7.鷯哥
鷯哥是東南亞地區最能說話的鳥類之一,它們能以幾乎相同的音調和質量模仿人類的講話,同時還會發出各種各樣的口哨聲、哀號和尖叫。
6.和尚鸚鵡
和尚鸚鵡主要分布在歐洲、南美和北美,和其他會說話的鳥一樣,和尚鸚鵡也需要適當的訓練來模仿人類的聲音,和尚鸚鵡也可以模仿周圍環境發出的其他聲音。
5.環頸鸚鵡
環頸鸚鵡是鸚鵡種類中最傑出的鳥類之一,他們可以學習200-250個單詞,環頸鸚鵡常試圖模仿周圍環境中的人類聲音,他們也可以通過聽音樂來學習單詞。
4.折衷鸚鵡
折衷鸚鵡可以模仿人類說話和周圍環境的其他有吸引力的聲音,有些鸚鵡甚至可以學習和唱整首歌,在這種情況下,折衷鸚鵡甚至可以欺騙自己的主人。
3.黃頸亞馬遜鸚鵡
黃頸亞馬遜鸚鵡有能力模仿各種各樣的聲音,並且模仿得非常像。黃頸亞馬遜鸚鵡通常只與一個人聯系,因此,主人與寵物之間的互動是決定這只鸚鵡說話能力的最重要因素。
2.虎皮鸚鵡
虎皮鸚鵡是一種產於澳大利亞的會說話的鳥,虎皮鸚鵡擁有非常優秀的模仿能力和學習能力,虎皮鸚鵡有一種模仿主人反復使用的詞語的傾向,而當有兩只或以上的虎皮鸚鵡在一起的時候,他們永遠不會聽從主人的意見。
1.非洲灰鸚鵡
非洲灰鸚鵡被認為是世界上最聰明的會說話的鸚鵡,它們是西非和中非熱帶雨林特有的,非洲灰鸚鵡以更好地理解和模仿人類語言而聞名,它們很聰明,可以模仿不同的聲音來欺騙捕食者。
Ⅷ 澳大利亞特有的動物有哪些
短尾矮袋鼠、豪勛爵島竹節蟲、橙腹鸚鵡、鴯鶓、鴨嘴獸
1、短尾矮袋鼠(哺乳綱、有袋目、袋鼠科)
【分布范圍】:澳大利亞
【保護級別】:已被澳大利亞法律列為瀕危物種,並建立保護區
【基本情況】:是最小的袋鼠之一,體高不到60厘米。歷史上,短尾矮袋鼠有相當廣泛的分布,曾經遍布澳大利亞西南部整個沿海地區。
如今,短尾矮袋鼠僅限於在三個偏遠地區,其中只有一個實際上是在澳大利亞大陸,生活在圍繞城市珀斯的原始林區,最多數仍居於洛特尼斯島和鄰近的禿頭島。
2、豪勛爵島竹節蟲(昆蟲綱、有翅亞綱、竹節蟲目、竹節蟲科)
【分布范圍】:澳大利亞
【基本情況】:豪勛爵島竹節蟲成蟲長達15厘米,重達25克,一般雌蟲比雄蟲大。基於它們的體格及色彩,有「地上的龍蝦」(land lobsters)及「步行的香腸」(walking sausages)等別名。
3、橙腹鸚鵡(鳥綱、鸚形目、鸚鵡科)
【分布范圍】:澳大利亞
【保護級別】:列為華盛頓公約組織附錄一的一級保育類物種;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ver 3.1 2009年鳥類紅色名錄——極危(CR)
【基本情況】:橙腹鸚鵡體長20厘米,體重45 - 50克 ,又名黃腹長尾鸚鵡,是澳大利亞特有的一種鸚鵡。雄鳥的上身呈鮮草綠色,下身黃色,腹部橙色。
4、鴯鶓(今鳥亞綱、鶴鴕目、鴯鶓科)
【分布范圍】:分布於澳大利亞大陸,但是在開闊地區比較常見,而在山地和茂密的森林等地比較罕見。
【保護級別】: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6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
【基本情況】:體高150-185厘米,體重30-45千克,壽命10年。以擅長奔跑而著名,是澳洲的特產,是世界上第二大的鳥類,僅次於非洲鴕鳥,因此也被稱作澳洲鴕鳥。成年雌性比雄性大。
5、鴨嘴獸 (原獸亞綱、單孔目、鴨嘴獸科)
【分布范圍】:澳大利亞東部地區和塔斯馬尼亞州
【保護級別】:澳大利亞政府己制定保護法規;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
【基本情況】:成年鴨嘴獸長度有40~50公分,重量雌性在700~1600克之間,雄性在1000~2400克之間。鴨嘴獸棲息在河流、湖泊中,平時喜穴居水畔。
常把窩建造在沼澤或河流的岸邊,洞口開在水下,包括山澗、死水或污濁的河流,湖泊和池塘。它在岸上挖洞作為隱蔽所,洞穴與毗連的水域相通。
以上僅列舉部分。總之,澳大利亞被稱為「世界活化石博物館」。據統計,澳大利亞有植物12000種,有9000種是其他國家沒有的;有鳥類650種,450種是澳大利亞特有的。全球的有袋類動物,除南美洲外,大部分都分布在澳大利亞。
Ⅸ 世界上所有鸚鵡種類的名稱
*大緋胸鸚鵡*緋紅金剛鸚鵡緋紅金剛鸚鵡屬於鸚鵡科,亦稱紅金剛鸚鵡。分布於南美洲的亞馬遜河流域。*琉璃金剛鸚鵡食物主要是植物果實、種子和嫩芽,巢營於樹洞中。*虎皮鸚鵡虎皮鸚鵡屬於鸚鵡科,又叫嬌鳳、彩鳳。原產澳大利亞,後經人工培育,已成為世界性籠養鳥,各國都有飼養,這種鳥羽毛華麗,易於飼養,可大量繁殖供人們玩賞。*灰頭鸚鵡灰頭鸚鵡屬於鸚鵡科,產於四川、雲南。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灰頭鸚鵡屬於小型鸚鵡。全長約30厘米。體羽以綠色為主,上體草綠色。頭部鉛灰色;後頸和頸側有一銅綠色領環;*亞歷山大鸚鵡亞歷山大鸚鵡屬於鸚鵡科,主要分布在印度中部和北部、尼泊爾、不丹、巴基斯坦以及阿富汗的東部和南部。亞歷山大鸚鵡的嘴峰為玫瑰紅色,體羽大部分綠色,色澤鮮艷。。*小五彩鸚鵡小五彩鸚鵡屬於鸚鵡科,亦稱青海鸚哥。原產於馬來半島和南美群鳥。小五彩鸚鵡體長約20厘米,體重120-130克。額部、頭頂和頰部呈淡橄欖綠色,枕部和頸上部有紫褐色和黃綠色的環帶。背部、翼及尾綠色,胸部紅色,脅部綠色並有紅色橫斑。嘴紅色,腳暗灰色,足4趾,2趾向前,2趾向後,呈對趾形。*牡丹鸚鵡牡丹鸚鵡屬於鸚鵡科,亦稱情侶鸚鵡。計有9個品種,均產於非洲。我國常見的有黑頭牡丹鸚鵡和棕頭牡丹鸚鵡兩種。牡丹鸚鵡體長一般在15厘米左右,體重40-50克。嘴紅色,眼及蠟膜白色。頭部黑褐色,頸部有赤黃色的環帶。上胸淺綠色,背部和翼為綠色,翼端呈黑色,尾綠色,腳灰色。
Ⅹ 市場上常見鸚鵡種類有哪些
1、和尚鸚鵡
和尚鸚鵡共有3個亞種。是典型的攀禽,鳥喙強勁有力,喙鉤曲,上頜具有可活動關節,喙基部具有臘膜。肌肉質舌厚。腳短,強勁有力,對趾型,兩趾向前兩趾向後,適合抓握和攀援生活。雌鳥比雄鳥小10-20%。上體鮮綠色,前額和胸部淺灰色,腹部淡綠黃色,晚成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