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迴旋鏢怎麼扔
不管是何種造型的回力標,大部分的截面都如傳統機翼般下部平坦上部呈弧形,飛行時手執回力標的前端豎起,面向右,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握住,回力標的末端一無名指支撐並將向右傾斜20-45度左右,具體傾斜角度要根據每一個不同的回力標性能而定。
舉起回力標至肩膀的上方投擲時運用腕力(使其回力標能高速旋轉) 如投棒球般向前方,手臂與地平面平行或略微抬高擲出。在強風中不宜投擲,如果是微風,則人先面對方向,再右轉45度擲出。
扔時不要用力過猛,若飛不回來,可以調整硬卡紙上折的長度和角度,左高右低。
(1)澳大利亞迴旋飛鏢怎麼玩擴展閱讀:
科學原理:
回力標的飛行現象,可以用回力標與空氣、重力的作用來解釋。若在真空中,由於缺少空氣的作用,只需要考慮重力對回力標的作用,其飛行軌跡是個拋物線。
若在空氣中,需要考慮空氣和重力對回力標的共同作用,其飛行軌跡是個接近閉合的曲線,與轉動慣量、相對速度、伯努利原理、向心力作用等物理原理有關。
回力標有兩面,一面平坦,一面圓滑突起。如果以水平方向投擲回力標,依據伯努利原理,流經回力標的空氣會在回力標平坦的一面對回力標產生一個垂直方向的推力。
被投擲出去後,回力標上的各點與空氣的相對速度均不相同。回力標的向前速度,加上或減去各點由於回力標自轉所產生的不同速度,才是各點與空氣的相對速度。
如果以水平方向投擲回力標,依據伯努利原理,流經回力標的空氣會在回力標與空氣相對速度較小的一側對回力標產生一個水平方向的推力。
如果以垂直方向投擲回力標,其飛行時力的作用和以水平方向投擲回力標的情況一樣。
回力標回飛的原因,主要在其自轉。回力標繞自轉軸高速旋轉,形成其較高的穩定性。由剛體定點轉動動力學知道,回力標和陀螺一樣,其自轉軸也繞鉛直線旋轉,進而使回力標回飛。
㈡ 迴旋鏢怎麼做怎麼使用
飛去來器(Boomerang),又稱回飛棒、飛旋鏢、迴旋鏢或回力鏢,一種擲出後可以利用空氣動力學原理飛回來的打獵用具,曾作為一些地區土著的狩獵工具。其中澳大利亞原住民的最為著名,此外在東非、印度的原住民和美洲的印第安人中也有使用。飛去來器繞著弧形軌道飛行,在不使用其他的工具的情況下,以最短的時間飛出最長的距離。
中文注釋在: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9B%9E%E5%8A%9B%E9%8F%A2&variant=zh-cn,但是沒有詳細介紹製作和使用。
英文注釋在:http://en.wikipedia.org/wiki/Boomerang,其中有較詳細的使用與製作介紹。
㈢ 迴旋鏢怎麼飛才能飛回來
三葉迴旋鏢右手拿回力標,四十五度左右,合理力度發出。
腕往身體方向傾斜。傾斜按四十五度左右扔出去。不要太大力,也不能太小力。回力標正常的落地點在發出點的兩米左右。回力鏢是一種擲出後可以利用空氣動力學原理飛回來的打獵用具。
迴旋鏢的支翼的切面使迴旋鏢所受的空氣升力方向為上升方向,令迴旋鏢器身穩定。迴旋鏢和陀螺一樣,其轉軸繞著直線旋轉。升力及穩定性使迴旋鏢上升,旋軸的轉動令迴旋鏢回飛。
關於迴旋鏢的飛行現象:
可以用迴旋鏢與空氣的交互作用來解釋。若在真空中由於缺少了空氣的作用,迴旋鏢的飛行軌跡,應該僅是個拋物線。然一旦考慮空氣,則情況就顯得復雜,不過我們仍可用比較淺顯的方式來了解,大致而言,迴旋鏢的飛行現象與力矩、角動量、轉動慣量及伯努利原理、向心力等物理原理有關。
以水平方向(轉軸垂直地面)投擲迴旋鏢時,兩翼的特殊結構使得空氣流經翼的兩側時,依據伯努利原理,空氣會有個朝上的凈力作用在較低、平坦的一側進而產生浮力。如果用右手垂直投擲迴旋鏢,則浮力的方向是由右至左,不過單由這浮力並不足以解釋迴旋鏢的飛行軌跡。
㈣ 迴旋鏢怎麼玩
1、首先創建一個迴旋鏢(迴旋鏢攻擊較低,對於新手來說比較難接)
㈤ 澳洲土著最先進的殺傷性武器,武器迴旋鏢,到底能不能飛回來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對於現在世界上的各種武器裝備,可謂是五花八門千奇百怪,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一種名字叫做「迴旋鏢」的武器,大概就是「(」型,發射出去還能飛回來,特別神奇,其實這種東西我有幸見過,而且上手玩過,其實在以前算是一種殺傷性武器,到了現在來看更多的性質算是娛樂器具了。
所以對於這種武器還是有一定的威脅的,畢竟因為他的隱藏性十分好,便於攜帶而且殺傷力大,所以在當時還是一種比較受歡迎的武器的。這東西也是確實可以收回來,但是這也是扔空的情況下,對於打到人能不能回來我還沒有試過,不太清楚。
㈥ 十字迴旋鏢怎麼飛
摘要 迴旋飛標的折法
㈦ 「迴旋鏢」扔出去後真的可以飛回來嗎
當然會飛回來了!
迴旋鏢原理與實作
談起迴旋鏢,通常一般人的心中便會浮起一幕動畫∶原始的土著(或者是傳說中的泰山)目視遠方的獵物,舉起迴旋鏢朝右前方(假如他是右撇子的話)用力一擲,迴旋鏢便以優美的曲線飛行,擊中獵物後,迴旋鏢持續這優美的曲線回轉至心愛的主人身邊,此時主人只需一伸手便能將鏢接住.這麼神奇的工具,它到底是誰發明的 是甚麼原因讓它自動飛回來的
歷史:
可溯至一萬五千年以前的石器時代.也許是當時人類常用石棒或骨頭丟擲獵物,在無意間發現某些特殊形狀的石棒或骨頭具有迴旋的能力,……………
使用迴旋鏢:
澳洲的原住民,古埃及人,南美原住民…
——但最古老出土的迴旋鏢:波蘭發現,年代約距今兩萬年前!
分類:
迴旋鏢的英文名稱為"Boomerang",分為兩種:
(1)可迴旋(即所謂的迴旋鏢)
旋轉鏢通常較重且較長,以增加殺傷獵物的能力.
(2)不可迴旋(姑稱之"旋轉鏢")
為什麼迴旋鏢可以飛回來呢
——螺旋槳與陀螺儀的混合體
仔細觀察兩翼面的厚薄,發現兩翼並非以中心線鏡面對稱的.一般稱較厚的一端為前緣,而較薄的一端為尾端.由剖面圖知,(右手)迴旋鏢的厚薄配置為:右翼外緣及左翼內側為前緣,右翼內側及左翼外緣為尾端.故右手擲鏢後,如圖迴旋鏢將逆時針旋轉,此時較厚一端將永遠在前,而較薄一端則是永遠追隨其後.
若將迴旋鏢彎曲的兩翼拉直,中心鑽個小洞,再插入一根竹棒竹蜻蜓
—直升機螺旋槳旋鏢想像成竹蜻蜓的翼面.的螺旋槳或飛機翼的剖面皆如同圖三的剖面圖,當翼面穿過空氣時,上面的空氣流被排擠偏離較遠,但又與下端空氣流同時於尾端結合,如圖四所示.以相對於翼面靜止的觀察者而言,這意味著上面的空氣流流速較快,而下面的空氣流流速較慢.通常流速快的氣壓較流速面的氣壓來得低,此即所謂的"白努利原理 (Bernoulli's principle )"[3],因此翼面感受到一向上的凈提升力(lift force).
不過我們都只有見過掉下來的竹蜻蜓,從未見過回轉一圈回來的竹蜻蜓,可見此一類比只能解釋迴旋鏢的漂浮能力,而無法完全說明其回轉的動力.與迴旋鏢相似,本身自轉而且同時繞著某個中心軸回轉的例子,其實大家應不陌生,陀螺(gyroscope)便是這樣的典範:當陀螺的中心軸不是鉛直而是傾斜時,我們不是常見陀螺整體繞著通過支點的鉛直線打轉嗎 這便是所謂的"進動(precession)"[3],如圖五所示.又若陀螺本身沒有自轉,則當陀螺傾斜時,重力不再與中心軸平行,陀螺便會有傾倒的趨勢.另一
圖五,陀螺的進動
方面,重力所造成的傾倒運動又可視為陀螺質心以支點為圓心的轉動,故我們又可稱此時有一轉動的趨勢,物理學則將此趨勢量化為所謂的"力矩(torque)".此轉動方向以右手四指圈住,則拇指的方向即為力矩的方向.一般而言,力矩與物體的轉動軸平行,其所驅動的轉動會與物體原轉動同向或反向,故使轉動加速或減速.然而如圖五的情況,力矩與物體的轉動軸垂直,則自轉轉速不變,取而代之的是自轉軸的方向改變.由於無論自轉軸方向做多少改變,力矩方向始終與之保持垂直,故自轉軸不斷地改變方向,最終繞一圈回來,而有所謂的進動產生 [3].
了解白努利原理讓直升機螺旋槳產生的提升力以及力矩垂直於陀螺轉動軸所造成的進動後,將二者混合為一,即成迴旋鏢的飛行原理.不
圖六,白奴利原理對迴旋鏢的影響
過此時的螺旋槳不是水平擺置而是垂直放置,而其相對應的陀螺自轉軸與鉛直線成九十度角.如圖六左邊之側視圖所示,由於迴旋鏢一邊飛行一邊自轉,故上半邊的速率較下半邊快.根據白奴利原理,上半邊會有大於下
半邊的側向力,如圖六右邊之後視圖所示.若迴旋鏢沒有自轉,則此力會圖七,垂直於自轉軸的力矩產生迴旋動力
造成鏢體側向翻轉,即有一力矩作用於迴旋鏢.然而迴旋鏢具有自轉,且自轉軸與此力矩垂直,如圖七所示,故自轉軸會不斷地轉動,迴旋鏢則是相對地繞圓圈回轉.由於丟擲者即位於回轉的圓圈上,故迴旋鏢必飛回丟擲者.
迴旋鏢DIY
由上一節的討論知,迴旋鏢之所以能夠迴旋的重點是在於:其翼面是否具有如機翼一般,能使兩側流動的氣流流速不平衡,進而產生側向轉動的力矩.今日迴旋鏢的設計相當多樣,圖八即是一些有別於傳統式的迴旋鏢.
這里我們要介紹的方法,是由國立高雄師范大學周建和教授實驗室所發展的,一種適於室內飛行的迴旋鏢製作方法[5]:
如圖九,將500磅以上的灰紙板裁成長13.7 cm,寬2.7 cm大小三張.
每一張長方形紙板的一端,由中央剪一道長約1cm,寬約0.1 cm的細縫.
各翼的夾角盡量為120o,以釘書針組合如圖九的形狀.
圖九,簡易三翼型迴旋鏢
稍微將翼面凹折,以增加其回轉的動力.
試射時請按下列原則進行:
射迴旋鏢時必先確保沒有任何人會位於飛行路徑上.
手持鏢體使其面垂直.慣用右手者,凸面向左;慣用左手者,凸面向右.
以腕力水平射出即可.
若場地有風,請面向風吹來的方向.慣用右手者,以偏右45o射出;慣用左手者,以偏左45o射出.
試著在翼面外緣均勻地增加重量(如貼上膠帶),再試射一次並與先前的飛行路徑比較.
迴旋鏢高爾夫大賽
據說,澳洲原住民曾將迴旋鏢拋出近 100 m遠,高度亦近50 m高,並且來回繞了五圈之多![6] 雖然這里所示範的迴旋鏢不可能飛得這麼神奇,但其短射程的特性適於室內及較小場地里飛行.這里介紹一種有趣的迴旋鏢玩法:在幾個適當距離上擺置一些標竿,分令競賽者擲鏢迴旋過桿,每過一桿便算進洞得分.此種玩法頗類似於高爾夫比賽,因此稱之為迴旋鏢高爾夫.另一種迴旋鏢過關的方式,則是選取枝葉茂密之灌木作為標竿,將迴旋鏢射入樹中即算進洞得分.由於迴旋鏢具有曲線飛行的能力,若在標竿之間適當選取一些障礙物,可提高過關的難度及增加趣味性.
迴旋鏢 [/b]
顧名思義就是飛出去以後會再飛回來。它的形狀有三葉型、「十」字型、多葉型,以及其它的各種造型。我國早在新石器時代便已出現了用硬木片削製成的十字型獵具,原始部落的獵手們常用這種迴旋前進的武器打擊飛禽走獸,在不斷的拋擲中他們發現不同的十字交叉,在風力的影響下能夠迴旋來去。雜技學術界認為中國最早的雜技節目便是迴旋鏢。相信你們很多人在電視中曾見過雜技表演者將迴旋鏢飛出去以後繞觀眾的頭頂盤旋一圈在一片驚呼聲中又飛回表演者的手中並獲得滿堂喝彩。(其實只要多加練習你們也可以做得到)獵手向獵物發出迴旋鏢以後,如果沒有擊中目標飛去來器會神奇般的返回發出者的手中。現在迴旋鏢成了今日澳洲人的寵兒,人們把它看作玩具和運動器械開展投擲比賽,這項運動已風行歐美,在德國北部城鎮基爾定期的舉行世界性的迴旋鏢錦標賽。不僅如此,它甚至深入到澳洲的主流文化中,於是出現了一種特殊的風俗,當客人離別時主人買一個迴旋鏢作為臨別贈品。禮物含有祝福的意思,即祝他飛去了再飛回來。
迴旋鏢非常適合現代人作為一種戶外休閑健身運動,在飛行的過程中可充份體會那種獨特的飛行樂趣。當飛行水平日趨提高後會更加產生濃厚的興趣,令人久玩不厭。
澳洲土著人
大約在四萬年前,土著人就在澳洲定居。
在歐洲移民到達之前,土著部落分散居住在澳洲大陸的大部分地區,他們善於適應環境,富於創造性,掌握簡朴而有效的技術。他們的物質文化雖然比較簡單,但是他們已經創造、保存和傳播了許多翔實的知識和技能,「迴旋鏢」即是其中一種。
「迴旋鏢」專利屬於澳洲土著人,它是土著人在漫長的狩獵實踐中最偉大的發明之一。早先,土著人只會用木製的棍棒狩獵或捕獲飛禽,棍棒種類很多,有粗細、長短、尖鈍之分,但大致分為兩種:一類是打擊用的,另一類是投擲用的,,土著人在使用這些棍棒的過程中,逐步進行發明創造,以適應生存需要,使土著人生存質量邁上一個新台階。「迴旋鏢」因而成為土著人的標志,在土著人的歷史上大放光輝。
1770年,英國皇家海軍的「努力號」船長詹姆斯.庫克在澳大利亞約克島附近的一個島嶼登陸,升起了英國國旗,1788年,阿瑟.菲力普船長率領1500人組成的第一艦隊在悉尼灣登陸,開始了英國新殖民地的歷史,遭到當地土著人的拚死抵抗,在殘酷血腥的戰爭中,落後的土著人無法跟文明人的槍炮火葯相抗衡,但是,土著人手中一種神秘的、極具殺傷力的武器-------「迴旋鏢」,卻使歐洲人付出了慘重代價,他們對這種神秘武器仔細研究,發現這種神秘之物竟然也利用了非常先進的空氣動力學原理,酷愛體育的歐洲人開始對這種神秘之物進行精心改造,於是,有了今天風行歐美的大眾戶外健身玩具-----迴旋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