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澳大利亞的地理資料
澳大利亞
國名 澳大利亞聯邦 The 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
面積 768.23萬平方公里
人口 1770萬
首都 堪培拉
國家元首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其代表為總督迪恩
政府首腦 總理約翰·霍華德
行政區劃 澳大利亞由6個州及2個特別區組成
主要報刊與通訊社 《澳大利亞人報》、《悉尼先驅晨報》、《堪培拉時
報》、《世紀報》。
通訊社:澳大利亞聯合新聞社。
自然地理
澳大利亞四周環海,東瀕太平洋的珊瑚海和塔斯曼誨,其它三面臨印度洋及其邊緣海一-阿拉弗拉海和帝汶海,由澳大利亞大陸、塔斯馬尼亞島及太平洋的一些小島組成。澳大利亞大陸的絕對地理位置可用4個點來說明,最北的約克角(南緯10°41′),最南的威爾遜角(南緯39°08′),最西的斯提普角(東經113°09′),最東的拜倫角(東經153°39′)。東西最大距離4007公里,南北最大距離3680公里,其面積相當於南亞次大陸的兩倍,居世界第六位。
澳大利亞不僅是世界上唯一一塊由一國獨占的大陸,而且還是一個全在南半球的大陸。這對澳大利亞自然條件的形成,特別是對生物界的孤立性和獨特性,具有很大的影響。
根據地形特徵澳大利亞可分為3個部分:東部山地、中部平原、西部台地。(1)東部山地沿東部邊境,北起約克角,經南邊的維多利亞州,渡過巴斯海峽,至塔斯馬尼亞島,南北長3860公里,東西寬80一320公里,佔澳大利亞總面積的15%。在這樣大的范圍內所有的山地統稱為澳大利亞科迪勒拉山系,其西側坡度較緩,逐漸沒入中部平原;東側坡度峻峭,緊逼海岸:沿海平原十分狹窄,形成布里斯班、悉尼、紐卡斯爾和墨爾本等重要港灣。山地北段為略高出於附近平地的丘陵地,往南麥克弗森山脈與拉明頓高原高達1500米以上。澳大利亞阿爾卑斯山是南北走向的山脈,阿爾卑斯山區內地勢較高,有些山峰冬季積雪。東部山地大致與海岸千行.構成了東部沿海與內地的天然屏障。另外,澳大利亞的重要河流都從這里發源,因而山地又成為內地與東部沿海水系的重要分水嶺。(2)中部平原北起卡奔塔利亞灣.南至墨累河口,自北而南可分為卡奔塔利亞灣低地、埃爾湖盆地和墨累河一達令河盆地三部分。卡奔塔利亞灣低地屬沿海地帶,高度在200米以下,南高北低,南部高度一般不及450米。埃爾湖是一片鹽灘,低於海平面12米,是全國的最低點。由於埃爾湖盆地中部的廣大地區積蓄有豐富的地下水,這種地下水因受壓力作用,往往會自動噴出,形成自流井。埃爾湖盆地是世界上最大的自流井盆地。(3)西部台地大致從東經136~140°與中部平原為界,面積約500萬平方公里。其北部高原區海拔較高,中部是廣大的沙漠區。約佔西部佔地面積的1/2。南部是納勒博平原,表面十分平坦,但地面缺乏河流與樹木。
澳大利亞存在熱帶、亞熱帶兩種氣候,炎熱乾燥,雨量較少,呈帶狀分布。由於澳大利亞基本上處於低緯度、中緯度地帶,位於南緯10°4l′~39°11′之間,南回歸線橫穿大陸中部稍北的位置,致使澳大利亞大部分地區太陽高度角大,日照時間延長,常常出現高溫。澳大利亞是乾旱少雨、降水量極不均衡的大陸,年降水量在250毫米以下的地區約佔大陸面積35%,年降水量在375毫米以下的地區佔57%,年平均降水量在500毫米以下的地區佔60%以上。
澳大利亞資源中,以動物資源最為突出,動物特有種類多,原始性明顯,缺少其他大陸占統治地位的有胎盤類哺乳動物。其中有袋類動物150種、袋鼠48種。澳大利亞的鳥類約650種以上,其中鴯鶓、琴鳥、食密鸚鵡、鴨嘴獸等百餘種是特種鳥。澳大利亞的植物約有1500個屬,12049種,特有屬約500個,特有種約9086個,這些典型的植物都集中在澳大利亞的西南部。澳大利亞礦產資源豐富,有鐵、錳、黃金、鋅、鉛、銅、錫、鎢、鋁土、金紅石、鋯石、鈾礦、煤等礦藏。其中鈾礦、鋁土礦、鋯石和金紅石的儲量居於世界前列。
② 澳大利亞有哪些特有動物呢
澳大利亞被稱為「世界活化石博物館」。據統計,澳大利亞有植物12000種,有9000種是其他國家沒有的;有鳥類650種,450種是澳大利亞特有的。全球的有袋類動物,除南美洲外,大部分都分布在澳大利亞。
袋鼠
袋鼠(kangaroo)原產於澳大利亞大陸和巴布亞紐幾內亞的部分地區。其中,有些種類為澳大利亞獨有。所有的澳大利亞袋鼠,動物園和野生動物園里的除外,都在野地里生活。不同種類的袋鼠在澳大利亞各種不同的自然環境中生活,從涼性氣候的雨林和沙漠平原到熱帶地區。 考拉
考拉
樹袋熊(koala)生活在澳大利亞,既是澳大利亞的國寶,又是澳大利亞奇特的珍貴原始樹棲動物,屬哺乳類中的有袋目樹袋熊科。分布於澳大利亞東南部的尤加利樹林區。
鴯鶓
鴯鶓,又名澳洲鴕鳥,它能堂而皇之地走上國徽,得益於它是澳大利亞最大的鳥,是澳大利亞的象徵性動物之一,鴯鶓是世界最大 澳洲獨有的鴨嘴獸
的陸地鳥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鳥種之一,是鳥綱鶴鴕目鴯鶓科唯一殘存種。 鴯鶓
鴨嘴獸
澳大利亞的單孔類哺乳動物,最奇特的要數鴨嘴獸。分布於澳大利亞東部約克角至南澳大利亞之間,在塔斯馬尼亞島也有棲息。它是最古老而又十分原始的哺乳動物,早在2500萬年前就出現了。它本身的構造,提供了哺乳動物由爬行類進化而來的許多證據。
木蠹蛾幼蟲
這種白色、高蛋白的小吃其實是蛾的幼蟲,它是澳大利亞沙漠地區一種重要的昆蟲菜餚,還曾是當地土著人的主食
③ 國鳥簡介
1782年,美國首先把瀕臨滅絕的白頭鷹定為國鳥,此後,不少國家競相效仿,將本國人民喜愛的一些鳥定為國鳥。
格查爾鳥 又稱彩咬鳥、自由鳥。該鳥羽毛為綠色,頭部為黃色,胸為紅色,十分美麗。瓜地馬拉於1879年將其定為國鳥。
蜂鳥 世界上最小的鳥,因飛行時發出酷似蜜蜂的嗡嗡聲而得名。蜂鳥仿如大黃蜂,以花蜜、小蟲為食。是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的國鳥。
辛巴威鳥 學名紅腳茶隼,此鳥形態像鴿子,但比鴿子小,有紅爪和灰褐色羽毛。是辛巴威的國鳥。
幾維鳥 學名鷸鴕,因「幾維—幾維」的叫聲而得名。是紐西蘭的國鳥。
孔多爾鳥 又稱安第斯鷹,是世界上最大的飛鳥,該鳥長1.2米、翼展達3米,定居於人跡難至的高山深洞。是智利的國鳥。
琴鳥 整個尾巴像一隻古式七弦琴,16條栗色尾羽鑲著黑邊。它鳴聲悠揚,能模仿種種鳥的叫聲。是澳大利亞的國鳥。
長尾雉 是野雞的一種。日本的長尾雉是人工特別培育出來的,雞尾可達7.3米,不能在地上活動,只能站在架子上。是日本的國鳥。
此外,還有一些國家的國鳥是———德國:白鸛;巴貝多:鵜鶘;斯里蘭卡:黑色原雞;法國:公雞;挪威:河鳥;瑞典:烏鶇;丹麥:雲雀;荷蘭:瑟鷺;冰島:白隼;比利時:紅隼;愛爾蘭:礪鷸;盧森堡:戴菊;烏干達:皇冠鳥;阿根廷:棕灶鳥;委內瑞拉:擬椋鳥;奧地利和愛沙尼亞:家燕;墨西哥、伊拉克、波蘭和尚比亞:雄鷹。
我國以特產的褐馬雞作為中國鳥類學會會徽的圖案,還沒有定出國鳥。(洲子)
④ 澳大利亞有哪些珍稀動物
澳大利亞珍稀動物如下:
鴯鶓(Emu)
鴯鶓是出現在澳大利亞國徽上的動物之一,是飛翔功能已經退化的大鳥,它是澳大利亞最大的鳥,鴯鶓是世界上最大的陸地鳥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鳥種之一,是鳥綱鶴鴕目鴯鶓科唯一殘存種。
樹袋熊(Koala)
又名樹熊或考拉,澳大利亞特有的動物之一,既是澳大利亞的國寶,又是澳大利亞奇特的珍貴原始樹棲動物,屬哺乳類中的有袋目樹袋熊科,分布於澳大利亞東南部的尤加利樹林區。
鴨嘴獸(Platypus)
澳大利亞的單孔類哺乳動物,鴨嘴獸是出現在澳大利亞20仙硬幣上的動物,它們分布於澳大亞東部約克角至南澳大利亞之間,在塔斯馬尼亞島也有棲息。
袋鼠(Kangaroo)
原產於澳大利亞大陸和巴布亞紐幾內亞的部分地區。其中,有些種類為澳大利亞獨有。所有澳大利亞袋鼠,動物園和野生動物園里的除外,都在野地里生活。不同種類的袋鼠在澳大利亞各種不同的自然環境中生活,從涼性氣候的雨林和沙漠平原到熱帶地區。所有袋鼠,不管體積多大,有一個共同點:長著長腳的後腿強健而有力。袋鼠以跳代跑,最高可跳到4米,最遠可跳至13米,可以說是跳得最高最遠的哺乳動物。
⑤ 澳大利亞的所有動物有那些
澳大利亞獨一無二的動物種群是吸引遊客們前來觀光的原因之一。
這里擁有超過 378 種哺乳類動物、828 種鳥類、4,000 種魚類、300 種蜥蜴、140 種蛇類、2 種鱷魚以及約 50 種海洋哺乳動物。其中超過 80%的哺乳動物、爬行動物和蛙類為澳大利亞所獨有。最著名的一些動物包括袋鼠、考拉、針鼴鼠、澳大利亞野狗、鴨嘴獸、沙袋鼠和袋熊。
拓展資料
哺乳動物
澳大利亞沒有大型食肉動物,澳大利亞野狗(又稱野狗)就是這里最大型的食肉性哺乳動物了。其它獨特的食肉動物包括袋食蟻獸、袋鼬和塔斯馬尼亞袋獾,但是這些動物的體型都不超過一隻普通家貓的大小。
西澳大利亞州,鯊魚灣世界遺產區(Shark Bay World Heritage Area),
蒙基米亞(Monkey Mia),海豚
參考資料:澳大利亞的動物_澳大利亞旅遊局
⑥ 在荷花上吸蜜的鳥叫什麼
所有吸密的鳥幾乎都叫蜂鳥,只是品種產地不同而已。
⑦ 澳大利亞有多少種特有生物
澳大利亞被稱為「世界活化石博物館」。據統計,澳大利亞有植物1.2萬種,有9000種是其他國家沒有的;有鳥類650種,450種是澳大利亞特有的。全球的有袋類動物,除南美洲外,大部分都分布在澳大利亞。澳大利亞由於環境穩定,所以特有地球演化過程中保留下來的古老生物種類,它們雖顯得原始,卻成為人類研究地球演化歷史的活化石。近幾十年來外來物種通過不同途徑進入澳大利亞,對本地生態環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
鴯鶓(Emu)
鴯鶓是出現在澳大利亞國徽上的動物之一,是飛翔功能已經退化的大鳥,它是澳大利亞最大的鳥,鴯鶓是世界上最大的陸地鳥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鳥種之一,是鳥綱鶴鴕目鴯鶓科唯一殘存種。
樹袋熊(Koala)
澳大利亞袋鼠
原產於澳大利亞大陸和巴布亞紐幾內亞的部分地區。其中,有些種類為澳大利亞獨有。所有澳大利亞袋鼠,動物園和野生動物園里的除外,都在野地里生活。不同種類的袋鼠在澳大利亞各種不同的自然環境中生活,從涼性氣候的雨林和沙漠平原到熱帶地區。
所有袋鼠不管體積多大,有一個共同點:長著長腳的後腿強健而有力,腹部表面都有一個育兒袋。袋鼠以跳代跑,最高可跳到4米,最遠可跳至13米,可以說是跳得最高最遠的哺乳動物。
澳大利亞本來沒有兔子,1788年,隨著英國人首次定居澳大利亞的船隊,幾十隻兔子被運到澳大利亞,最初是作為培養食用肉類而引進,後來一些富裕的人家把兔子放到大自然作為狩獵,讓兔子逃到草原上飛快繁殖。在1950年,全澳兔子估計達到6億只,它們破壞植被,致使水土流失,草原和畜牧業面臨長時間的破壞。澳大利亞動用了各種方法來減少兔子的數目,在1991年,全澳兔子數目下降到大約3億只。
⑧ 澳洲鳥類神秘墜亡,傳播猶如新冠病毒,澳專家:需禁止鸚鵡社交,可能嗎
繼澳洲火災、全球疫情、西伯利亞大火之後,澳洲的彩虹鸚鵡正遭受一場劫難,鸚鵡們熬過了大火,卻沒熬過一種神秘病毒!
回到本文虹彩吸蜜鸚鵡上來,如果鸚鵡癱瘓病毒傳播屬實的話,對澳大利亞的鸚鵡無疑是一場災難,澳洲作為一個孤懸南太平洋的大陸,其大量生態經過千萬年的演化,是獨立於其他大陸的,盡管虹彩吸蜜鸚鵡在東南亞也大量分布,但這種癱瘓病毒的影響與范圍尚未知,看來2020災難真是一個接著一個,森林、人類、鳥類都已經遭殃,不知道下個物種又該輪到誰!
⑨ 澳大利亞有哪些特有動物
袋鼠、考拉、鴯鶓、鴨嘴獸、木蠹蛾幼蟲
⑩ 澳大利亞特有動物都是什麼
澳洲界包括大洋洲各地,是兩個最小的動物地理區之一。澳洲界原本屬於岡瓦那大陸的一部分,很早以前就和其它大陸分離,並長期與其它大陸相隔離,是各界中獨立性最強的。澳洲界的動物主要是岡瓦那大陸原始動物的後裔和很多獨立隔離發展的特有類型,澳洲因而也以物種最為獨特而著稱。澳洲界現在隔一些島嶼而與東洋界相鄰,與東洋界之間也有一定的物種交流,因而與東洋界相關的另一批動物也在澳洲界占據有一定的地位,而不同類群與東洋界聯系的緊密程度有所不同。澳州界以澳洲大陸和新幾內亞島為中心,二者歷史上曾經長期連在一起,具有相當的一致性,但澳洲的氣候逐漸乾燥惡化,而新幾內亞仍保持以濕熱的熱帶雨林為主,同時,新幾內亞島雖然面積遠小於澳洲大陸,但自然條件的多樣性卻比較高,擁有崇山峻嶺,且與東洋界更加接近,物種滲透要強於澳洲大陸,所而二者的物種相似而又有區別。新幾內亞單代表一個面積較小但是物種非常豐富的動物區系,而澳洲大陸雖然面積要大很多,但是物種並不比新幾內亞更豐富。紐西蘭和太平洋島嶼比澳洲大陸和新幾內亞更加與世隔絕,擁有一些更加獨特的物種,物種也遠更貧乏,有時候被分別列為紐西蘭界和玻利尼西亞界,紐西蘭很早前就與大陸分離,長期孤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動物地理區,擁有一些珍貴的活化石。澳洲界和東洋界的交界地區稱為華萊士區,同時擁有二者的部分類型,同時也有本區內的特有類型,在生物地理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澳洲界的哺乳動物只有少數幾個目有代表,最有代表性的哺乳動物是單孔目和有袋目。單孔目是澳大利亞和新幾內亞的特產,共有三種,其中鴨嘴獸是澳大利亞特產,針鼴(左上)為兩地共有,原鼴原來也產與澳大利亞,但現在只見於新幾內亞。有袋目並非起源於澳洲界,而可能是在岡瓦那大陸尚未分離的時候從南美經南極到達澳洲的,但是因為在澳洲缺少有胎盤類的競爭,有袋目在澳洲界得到最大的繁盛。有袋目包括一些人們最熟悉的澳洲動物,考拉、大袋鼠等幾乎成了澳洲的象徵。有袋目在史前時期的南美洲占據了食肉性動物和食蟲性動物的生態地位,而在澳洲則幾乎占據了哺乳動物的各個生態位,成為澳洲的主宰,並且進化出了與其它大陸的不同真獸類相對應的不同類型,從小型的食蟲類型直到大型的草食類型,現在也有人將有袋目進一步劃分成幾個不同的目。澳洲界的哺乳動物缺少體形巨大的成員,現存體形最大的肉食有袋類是袋獾(左下),而最大的草食有袋類也是澳洲最大的陸生動物是大袋鼠。但是在史前時期動物的體型要大很多,肉食的袋獅體型和大型貓科動物相仿,而草食的雙門齒獸則大如犀牛。澳洲界原產的有胎盤類只有一些蝙蝠和嚙齒類,它們顯示出與東洋界的一些聯系。蝙蝠中大蝙蝠亞目和小蝙蝠亞目的成員均有分布,這些蝙蝠和東洋界的比較接近。嚙齒類中僅有鼠科,但種類比較多,是鼠科的分布中心之一,並且有獨特的水鼠亞科。紐西蘭和太平洋島嶼的哺乳動物尤其貧乏,僅有蝙蝠和嚙齒類,有些小島則甚至沒有哺乳動物。其中髭蝠科是紐西蘭的特產,原本有兩種,現僅存一種。髭蝠(右圖)是最適應地面行走的蝙蝠,在地面非常敏捷。
澳洲界的鳥類很有特色,多是些獨特的類群,有些東洋界有一定聯系,另外一些古北界的候鳥在澳洲界越冬。澳澳洲大陸澳洲界的鳴禽中按照西伯利的分類體系明顯以鴉小目的種類占絕對優勢,澳洲界絕大多數鳴禽都屬此類,而這里也是鴉小目的起源和分布中心。鴉小目鳥類中最著名的是澳大利亞特有的琴鳥和主要分布於新幾內亞的各種極樂鳥,琴鳥和極樂鳥也分別是澳大利亞和巴布亞新幾內的國鳥,這兩類鳥均以華麗的羽飾而著名,琴鳥還擅長模仿,而極樂鳥則有優美的炫耀舞姿。澳洲界比較常見的鴉小目鳥類還包括各種吸蜜鳥、園丁鳥、刺嘴鶯、細尾鷯鶯、鴝鶲、王鶲和鍾鵲等,這些鳥類為澳洲界最繁盛的類型,其中有些為澳洲界所特有,也不少也可見於鄰近的東洋界。澳洲界的攀禽以各種鸚鵡最為名,和新熱帶界同為鸚鵡的兩個分布中心,但新熱帶界只是種類多,而澳洲界遠更具多樣性。澳洲的鸚鵡中最有特色的是頭上有冠的各種葵花鸚鵡和色彩豐富的各種吸蜜鸚鵡,而虎皮鸚鵡則可能是世界上數量最多的鸚鵡。澳洲界另一類有特色的攀禽類翠鳥類,其中新幾內亞島是翡翠的大本營,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幾種美麗的極樂翡翠,而澳洲和新幾內亞的幾種笑翠鳥則更加有名。澳洲界的鳩鴿類種類繁多,並盛產大型和美麗的種類,其中新幾內亞的幾種美麗的鳳冠鳩是最大型的鳩鴿類,而一些小型的果鳩則甚至更加華麗。澳洲界的猛禽種類不是很多,其中晝行性猛禽中沒有舊大陸其它地區可見的兀鷲類,夜行性猛禽中只有鷹鴞和草鴞兩大類,這里也是鷹鴞的分布中心。澳洲界的夜鷹類比較多樣,其中耳夜鷹、蟆口鴟和裸鼻鴟可以算是澳洲界的特色類型,而其中一些在臨近的東洋界也能見到。冢雉科是澳洲界代表性的雉雞類,以獨特的繁殖習性而著稱,並不靠體溫來孵化而是用類似爬行動物那樣將卵埋在地下。澳洲界是不會飛的鳥類的大本營。走禽類是岡瓦納的特色鳥類,在澳洲界非常繁盛,分布於澳大利亞的鴯鶓(右圖)和分布於新幾內亞以及澳洲北部的鶴鴕是僅次於鴕鳥的大型鳥類,鴯鶓也是出現於澳大利亞國徽上的澳洲象徵性動物之一。紐西蘭特產的幾維是紐西蘭的國鳥,也是紐西蘭的象徵。紐西蘭已經滅絕的恐鳥比鴕鳥更加巨大,其滅絕相信和人類的捕捉有關。在紐西蘭和太平沿島嶼由於與世隔絕,還有一些非走禽類也失去了飛行能力,包括一些秧雞和其他鳥類。紐西蘭和太平洋群島的鳥類種類雖少,但是有一些特有的類群,其中最著名的是特產於紐西蘭的刺鷯、垂耳鴉;特產於新喀里多尼亞島的瀕於滅絕的鷺鶴(左圖)和特產於夏威夷的各種管舌鳥。這些與世隔絕的的鳥類適應能力比較差,目前有很多受到外來物種的侵擾而瀕於滅絕或者已經滅絕,如一些管舌鳥、吸蜜鳥、刺鷯和垂耳鴉。
澳大利亞和新幾內亞的爬行動物種類繁多,除特有類型外,多與東洋界有一定的聯系,而少數則和新熱帶界相關。其中最著名的是蛇類。澳大利亞是唯一毒蛇種類超過無毒蛇的地方,不少毒蛇毒性劇烈,其中內陸太潘蛇(左上)是世界上最毒的陸生蛇類,但是這些巨毒蛇全部屬於眼鏡蛇類,而沒有蝮蛇和蝰蛇類的成員,澳洲的那些樣子象蝰蛇的成員其實也是屬於眼鏡蛇類。其它各大陸均占優勢的無毒或微毒的游蛇類成員這里卻非常少。澳洲的蟒蛇類種類比較多,是澳洲比較常見的無毒蛇。而紐西蘭和多數較遠的太平洋島嶼則沒有原產蛇類分布,在斐濟等大陸性島嶼上則有少量蛇類出現,另外一些島嶼有隨著人類擴散的鉤盲蛇。澳洲界是巨蜥的分布中心,巨蜥也是澳洲最強大的食肉動物之一,在史前還有一些體型非常巨大的成員,是大陸上的頂極食肉動物,而在華萊士區內的科莫多龍是現存體形最大的蜥蜴,也是最著名的巨蜥。澳洲界的蜥蜴中以石龍子類、鬣蜥類和壁虎類種類最多,另有一個和壁虎有一定親緣關系的特有的鱗腳蜥類。石龍子是爬行動物的最大一科,澳洲界和東洋界是其分布中心,在澳洲界有些體型最大的石龍子,其中最大的是索羅門群島的猴尾石龍子,第二大的是澳洲和新幾內亞島的幾種藍舌石龍子。鬣蜥科也是以東洋界和澳洲界為分布中心,在澳洲界有一些最獨特的類型,如頭上有皮褶的傘蜥和身上有棘刺的魔蜥。斐濟等島嶼上的低冠蜥屬於在新熱帶界占優勢的鬣鱗蜥科的成員而不屬於澳洲界占優勢的鬣蜥科,對於研究動物的分布有一定價值。澳洲界的壁虎中也有一些大型成員,以新喀里多尼亞島的多趾虎體型最大,澳洲的一些壁虎有時被單列為澳虎科。鱗腳蜥科是澳洲界特有的類型,四肢退化而僅為鱗片狀,外形似蛇,多體型較小。澳洲的鱷魚種類不多,只有鱷亞科的成員,但名氣很大,其中灣鱷(左下)是現存最大的爬行動物,分布於東洋界和澳洲界,也是澳洲界最大的食肉動物。澳洲界的龜鱉類以蛇頸龜最有特色,顯示出和新熱帶界的一定聯系。兩爪鱉(右圖)則是形狀最奇特的龜鱉類,特產於新幾內亞和澳洲北部。紐西蘭和太平洋島嶼上爬行動物種類較少,其中紐西蘭的楔齒蜥是現存最原始的爬行動物,其祖先可以追溯到恐龍誕生之時。
澳大利亞的兩棲動物只有無尾類,其中最繁盛的龜蟾類和雨濱蛙類,二者分別與新熱帶界最繁盛的細趾蟾和雨蛙相對應,顯示出和新熱帶界的緊密聯系。龜蟾類中最奇妙的是在腹中孵化後代的胃育溪蟾,這種蛙在幾十年前不知什麼原因滅絕了。姬蛙科在澳洲界北部也非常繁盛,是新幾內亞島的優勢兩棲動物,那裡幾乎半數的兩棲動物都是姬蛙。滑跖蟾是紐西蘭唯一的兩棲動物,也是無尾類中最原始的成員。其它大陸常見的蛙科在澳洲界則僅見於北部地區,在一些太平洋島嶼上也能見到。
澳大利亞的淡水魚類特別稀少,在各界中是種類最少的,這一方面和澳洲界長期與世隔離有關,另一方面和澳洲大陸屬於世界上最乾旱的大陸,河網不發達有關。澳洲界真正的淡水魚多是非常原始的種類,如澳洲肺魚(左上)和一些鞏魚。澳洲肺魚和恐龍時代的角齒魚非常相似,屬於同一類群,比非洲和美洲的肺魚更加原始,相差也比較大。鞏魚屬於原始的骨舌魚類,為澳洲界和東洋界所共有,產於東洋界的俗稱金龍,而澳洲的稱為噴點金龍。澳洲界的淡水魚中還有不少為原本居住於海里後來移居到河流中的。
澳洲界以體型巨大的鳥翼蝶(左下)聞名於世。新幾內亞是鳥翼蝶的分布中心,其中亞歷山大鳥翼蝶是世界上最大的蝴蝶。其它的鳥翼蝶在澳大利亞和東南亞也能見到,澳洲界和東洋界的蝴蝶等昆蟲具有較大一致性,常被合稱為印澳界。澳大利亞的無脊椎動物中其它比較著名的有巨型蚯蚓、原始的山蝦和各種蜘蛛。澳洲有一些毒性很大的蜘蛛,如漏斗網蜘蛛(右圖),屬於澳洲最危險的動物之列,其危險不亞於澳洲的毒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