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澳大利亞 > 澳大利亞共和為什麼公投失敗

澳大利亞共和為什麼公投失敗

發布時間:2022-07-17 14:40:41

⑴ 如何評價澳大利亞同性婚姻公投結果

私以為該問的是,同婚合法的結果!不到一個月就從公投到議會通過合法!看看人家文明多進步!多懂得尊重友愛人民!

⑵ 英國為什麼要同意澳大利亞獨立

1900年7月,英國議會通過「澳大利亞聯邦憲法」和 「不列顛自治領條例」。1901年1月1日,澳各殖民區改為州,成立澳大利亞聯邦。1931年,澳成為英聯邦內的獨立國家。1986年,英議會通過「與澳大利亞關系法」,澳獲得完全立法權和司法終審權。
也就是說直到1931年,澳大利亞才真正成為一個獨立國家。...1901年1月1日,澳大利亞各殖民區改制為州,組成澳大利亞聯邦,成為大英帝國的聯邦或自治領,歸類為君主立憲制國家。依其聯邦法律,英國君主是其國家元首,即「澳大利亞君主」。1914至1918年,澳大利亞參與主戰場在歐洲大陸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因此也是戰勝國之一。1927年,首次澳大利亞聯邦會議在堪培拉臨時國會大廈舉行,從此澳大利亞走向政治獨立。1931年,澳大利亞取得內政外交的獨立自主權,成為英聯邦的獨立國家。1933年,西澳公投通過脫離英國而獨立,但聯邦國會否決之。1986年,英王伊麗莎白二世前往澳大利亞簽署《與澳大利亞關系法》,規定澳大利亞最高法院擁有終審權,英國法律不再對澳大利亞有效。澳大利亞正式脫離英國而成為獨立國家。1999年,澳大利亞舉行全民公投,決定是否改采共和體製取代現有君主立憲制,並直選總統為國家元首,但被否決。2007年12月,工黨領袖陸克文上任,宣布將再舉行類似公投來改變現行體制並直選總統。

⑶ 澳大利亞如果退出英聯邦,澳元將會怎樣

老太太還在的時候,共和制投票的可能性比較低。
如果澳洲決定再次舉行「退英公投」,短期內勢必會給澳元匯率帶來負面影響。如果澳洲決定退出英聯邦,不排除澳元會在短期內遭到恐慌性拋售。但是,從中長期來看,由於澳大利亞經濟對中國和亞洲的依賴性遠高於對英國的依賴性,最終澳元匯率仍將回歸它的合理價值。屆時,大家關注的重點將不是匯率,而是摒棄了英聯邦元素的全新的澳元鈔票的設計!

⑷ 為什麼澳大利亞要以英女王為他們的君主

澳大利亞原來是英國殖民地,現在是英聯邦成員國,名義上英國女王為澳大利亞的國家元首。

英國女王任命總督為其代表,但總督實際上不幹預政府的運作。國旗的左上角為英國國旗圖案,表明澳大利亞與英國的傳統關系。

澳大利亞原為澳大利亞土著的居住地。

17世紀初,西班牙、葡萄牙和荷蘭人先後抵此。1770年淪為英國殖民地。

1900年全部六個殖民地的居民舉行了一人一票的全民公決,用投票決定是否把六個殖民地統一成一個聯邦國家,投票結果是六個地方要統一,建立共同的澳大利亞聯邦。7月,英國議會通過「澳大利亞聯邦憲法」和「不列顛自治領條例」。

1901年1月1日,澳各殖民區改為州,六個殖民區統一成為聯邦,成立澳大利亞聯邦,成為英國的自治領,同時通過第一部憲法。

1927年,澳大利亞首都遷往堪培拉。

1931年,英國議會通過《威斯敏斯特法案》,使澳大利亞獲得內政外交獨立自主權,成為英聯邦中的一個獨立國家。

1986年,英議會通過「與澳大利亞關系法」,澳獲得完全立法權和司法終審權。

在聯邦制下,澳大利亞君主同時也是各州的君主,在各州直接任命州督,而不由聯邦總督或政府指派。

根據現代的澳大利亞憲政慣例,君主除了在按照澳大利亞總理和各州州長的提名任命或撤換總督和州督時,不過問澳大利亞政治。

(4)澳大利亞共和為什麼公投失敗擴展閱讀:

但是在澳大利亞國內關於是否脫離君主立憲制而成立共和國一直存在很大的爭議。

有一本關於英國女王的新書出版,書中透露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認為澳大利亞政府目前的「臨終看護政策」是站不住腳的,應該盡早做個了斷。所謂「臨終看護政策」指的是澳大利亞政府認為要等到英國女王駕崩後再重新考慮是否成立共和國。

據英國《每日郵報》10月17日報道,《每日郵報》專欄作家羅伯特·哈德曼的新書《世界的女王》即將付梓,作者在書中透露,英國女王的觀點是澳大利亞政府不必等到她死了再考慮是否廢除君主製成立共和國,要做就趕緊做。

書中引用一名英國王室官員的話稱,澳大利亞的「臨終看護」政策對於女王陛下以及澳政府來說都是站不住腳的。他說很明顯,澳大利亞政府就在等著女王駕崩後,然後宣布是否廢除君主制,這樣的做法對雙方都是不負責任。

據澳大利亞《悉尼先驅晨報》報道,1999年澳大利亞曾經舉行是否實行共和制的公投,但是公投失敗了。然而白金漢宮對此並沒有很高興。英國王室甚至宣稱,該來的終究是要來的,如果一些英聯邦國家覺得執行君主立憲制不合適,完全可以趁早了斷,脫離英國王室,實行共和制。

1999年澳大利亞共和公投的結果也很有分裂性,當時54.87%的人反對脫離君主製成立共和國,但是也有47.13%的人支持共和。

⑸ 澳大利亞、加拿大這些國家有沒有發生過內戰

澳大利亞在5萬年前已有人類的足跡,今天澳大利亞原住民的祖先在當時已從東南亞移居澳大利亞。從17世紀開始,歐洲的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荷蘭人、法國人陸續到達此地。1770年英國人正式宣布擁有澳大利亞的主權。1788年1月26日,英國航海家阿瑟·菲利普率領首批移民在悉尼定居,並且在悉尼升起了英國國旗,澳大利亞正式成為英國的殖民地。在此後的一段時間里,澳大利亞一度是英國的罪犯流放地,直到1851年發現金礦後,自由移民才開始激增。到19世紀末,英國已先後在澳大利亞建立了6個殖民區。

1901年1月1日,澳大利亞各殖民區改制為州,組成澳大利亞聯邦,成為大英帝國內的聯邦或自治領,因此是一個君主立憲制國家。「澳大利亞君主」是國家元首。根據澳大利亞聯邦法律,澳大利亞君主就是「英國君主」。1931年,澳大利亞獲得內政與外交的獨立自主權,成為大英國協內的獨立國家。1986年,英皇伊麗莎白二世在澳大利亞簽署了《與澳大利亞關系法》,該法規定澳大利亞最高法院享有終審權,英國法律對澳大利亞不再有效。1999年澳大利亞舉行全民公投表決是否應改用共和體制來取代現有體制並且直選總統為國家元首,最後被否決。

澳大利亞歷史年表
1768年 英國庫克船長(Captain James Cook)乘坐「奮進號」從英國出發前往大溪地(Tahiti)

1770年 庫克船長發現澳大利亞東部,並佔領及命名為大英

霍巴特城1797年 麥卡琵(J. Macarthur)由好望角將美麗諾羊(Merino sheep)引進澳大利亞

1804年 霍巴特城建立

1813年 首次引進貨幣 - 有孔錢幣及銀幣(mp)

1829年 西澳被吞並,成為囚犯流放地

1851年 新南威爾士的貝瑟斯特及維多利亞的巴拉瑞特發現金礦

1862年 史都特(John Stuart)成為第一位穿越澳大利亞南至北的探險家

1868年 最後一批囚犯被運送至西澳

1873年 歐洲人首次見到烏魯汝,Uluru (Ayres Rock,愛麗斯岩)

1901年 澳大利亞聯邦(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成立,白澳政策及移民限製法被通過

1914-1918年 澳大利亞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

澳大利亞航空公司1920年 澳大利亞航空公司(Qantas)國內航線成立

1921年 伊迪斯科文(Edith Dircksey Cowan)成為澳大利亞首位女性國會議員

1927年 第一次澳大利亞聯邦會議於堪培拉臨時國會大廈舉行

1932年 悉尼海港大橋啟用

1933年 西澳公投表決脫離英國獨立,但遭國會否決

1939-1945年 澳大利亞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

1940年 第一輛澳大利亞製造的汽車面世

1948年 霍頓(Holden)為第一輛完全澳大利亞自製汽車

1956年 墨爾本奧運會

悉尼歌劇院1967年 經過公投後,通過廢除原住民法律歧視

1973年 悉尼歌劇院啟用

1976年「Advance Australia Fair」 成為澳大利亞國歌

1986年 宣布澳大利亞法案(Australia Act),正式脫離英國獨立

1988年 澳大利亞200周年國慶-堪培拉新國會大廈啟用

1996年 霍華德當選澳大利亞總理任職至今

2000年 悉尼主辦奧林匹克運動會

加拿大
從16世紀起,加拿大淪為法、英殖民地。1756—1763年期間,英、法在加拿大爆發「七年戰爭」,法國戰敗,將殖民地割讓給英國。1848年英屬北美殖民地成立了自治政府。1867年7月1日,英國議會通過「不列顛北美法案」,將加拿大省、新不倫瑞克省和諾瓦斯科舍省合並為一個聯邦,成為英國最早的一個自治領,稱加拿大自治領。此後的1870年至1949年,其他省也陸續加入聯邦。1926年英國承認加拿大的「平等地位」,加拿大始獲外交獨立權。1931年,加拿大成為英聯邦成員國,其議會也獲得了同英議會平等的立法權。1967年魁北克人黨提出了要求魁北克獨立的問題,1976年該黨在省選舉中獲勝。1980年魁北克就獨立一事舉行了公民投票,結果反對者居多,但該問題並未最後解決。1982年3月英國上院和下院通過《加拿大憲法法案》,4月法案經女王批准生效,加拿大從此獲得了立法和修憲的全部權力。[1]

⑹ 澳大利亞的政體和國家結構形式

澳大利亞聯邦是全球地理面積第六大國家、大洋洲最大國家。其國境東南鄰近紐西蘭,西北鄰近印度尼西亞,北邊靠近巴布亞紐幾內亞、西巴布亞和東帝汶。

「澳大利亞」一詞源於拉丁語「未知的南方大陸」(terra australis incognita)。其所在的地理學位置通常稱作澳大利亞大陸,是地球上最小的大陸板塊。其人民平均擁有國土面積乃世界最廣國家之一,經濟成就亦屬世界高度發達國家。國民生活水平很高,經濟的主要重點是高效率的能源和畜牧業。

澳大利亞有多樣的自然景觀,包括迷人的熱帶雨林、別稱「紅色中心」的乾燥貧瘠的沙漠,白雪皚皚的山峰、綿羊遍布的牧場、及引人入勝的海濱,和馳名遐邇的自然遺產大堡礁、烏魯汝。在每年世界最佳居住城市評選中,澳大利亞名列前茅的城市數目在全球國家之先。澳大利亞人均壽命排名世界第三,僅次於日本、香港。

澳大利亞在五萬年前已有人類蹤跡,如今澳大利亞原住民的祖先當時從東南亞移來。17世紀後,歐洲的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荷蘭人、法國人為了尋找香料而陸續到達。1768年,英國庫克船長乘「奮進號」由英國前往大溪地。1770年,英國正式宣布擁有澳大利亞主權。1788年1月26日,英國航海家亞瑟·菲利普率領首批移民定居悉尼,並升起英國國旗,澳大利亞正式成為英國殖民地。1797年,麥卡瑟(John Macarthur)由好望角引進美麗諾羊,澳大利亞畜牧業開始快速發展。

1901年1月1日,澳大利亞各殖民區改制為州,組成澳大利亞聯邦,成為大英帝國的聯邦或自治領,歸類為君主立憲制國家。依其聯邦法律,英國君主是其國家元首,即「澳大利亞君主」。1914至1918年,澳大利亞參與主戰場在歐洲大陸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因此也是戰勝國之一。1927年,首次澳大利亞聯邦會議在堪培拉臨時國會大廈舉行,從此澳大利亞走向政治獨立。1931年,澳大利亞取得內政外交的獨立自主權,成為英聯邦的獨立國家。1933年,西澳公投通過脫離英國而獨立,但聯邦國會否決之。1956年,澳大利亞舉行第一次的墨爾本奧運,此亦是英國本土外的英聯邦國家首次。1967年,國會以全民公投廢除對原住民的法律歧視,這是白人移居澳大利亞後的第一次改變。

1986年,英王伊麗莎白二世前往澳大利亞簽署《與澳大利亞關系法》,規定澳大利亞最高法院擁有終審權,英國法律不再對澳大利亞有效。澳大利亞正式脫離英國而成為獨立國家。1999年,澳大利亞舉行全民公投,決定是否改采共和體製取代現有君主立憲制,並直選總統為國家元首,但被否決。2007年12月,工黨領袖陸克文上任,宣布將再舉行類似公投來改變現行體制並直選總統。。2008年3月,陸克文在多名原住民代表、國會議員和社會賢達的見證下,於聯邦國會向原住民三聲道歉,代表政府向原住民為「失竊的一代」和有損原住民族文化的政策鄭重道歉。

澳大利亞政治體制是聯邦制度,設立一個聯邦議會、六個州議會、兩個代表理事會。國家元首為英國女王和女王的代表澳大利亞總督,後者依據行政委員會的意見處理政務。名義上,內閣施政必須總督批准才有法律效力,但聯邦政府總理和其內閣實際擁有大多數國家權利。

目前澳大利亞實行類似英國的西敏制,聯邦下議院有150個議席,每三年選舉一次。上議院代表各州利益,具有立法審議權,任期六年(註:首都和北方領地的上議員任期是三年)。澳大利亞選舉是義務投票制,公民年滿十八周歲必須參與投票選舉,原住民可以自由選擇是否選民登記和投票。

議會有執政黨和反對黨,最大黨為澳大利亞自由黨-澳大利亞國家黨聯盟和澳大利亞工黨。2007年12月,工黨領袖陸克文打敗前總理自由黨領袖霍華德贏得大選。贊成徹底脫離英聯邦獨立的聲音則來自兩個小黨-澳大利亞綠黨和澳大利亞民主黨。

澳大利亞聯邦的政體為君主立憲制和內閣制。現任英國女王伊莉沙白二世也是澳大利亞女王及澳大利亞國家元首。澳大利亞總督代表女王行使權力,有權解散國會,但實務上僅在總理建議下為之。歷史上最著名的憲政危機發生在1975年。

政府三大體系如下:

立法權:在聯邦議會(Parliament)。由上議院(The Senate)、下議院(House of Representatives)組成。
行政權:在內閣。成員有總理、各部會首長和各州州長。總督由內閣提名。
司法權:在最高法院和其他聯邦法院、州法院。
下議院目前共150個席位,基本以各個州人口數分配,實行單一選區制。上議院席位則無關人口數,每州12席,北方領地和首都特區各只2席,共76席。兩院每三年改選一次。下議員任期三年,上議員任期六年,故後者每次只改選半數。下議院多數黨組成聯邦內閣,其黨魁為聯邦總理。

⑺ 西澳為什麼突然提出要求獨立澳大利亞政府如何反應

與美國一樣,澳大利亞也是一個由歐洲移民建立的國家。1900年,澳大利亞的六個殖民地舉行全民公決,同意成立一個統一的國家。到當年七月,英國議會通過“澳大利亞聯邦憲法”和“不列顛自治領條例”。

到1901年1月1日,澳大利亞六塊殖民地正式轉變為六個州,共同成立澳大利亞聯邦,並通過第一部憲法。

在澳大利亞的六個聯邦州中,西澳大利亞州是面積最大的州,面積高達250萬平方公里,佔到了澳大利亞總面積的1/3。


(西澳資源豐富,僅憑這些資源就能衣食無憂,西澳的人均GDP高居聯邦之首,第排名第二的新南威爾士州的四倍)

對此澳大利亞政府也不傻,怎麼可能放棄一個印鈔機?這是絕對不可能的,澳大利亞政府說啥也不會同意西澳獨立。

而且西澳人口只有260多萬,僅相當於澳大利亞總人口的1/10,就這點人根本掀不起大浪來。

除此以外,西澳政府內部也不是鐵板一塊,很多人也是反對獨立的。畢竟獨立之後要自己負責國防事業,這對西澳政府的壓力還是很大的。

因此總的來說,西澳想在短期內獲得獨立幾乎是不可能的,近期西澳的獨立呼聲不過是想從聯邦政府那裡多要點好處,畢竟會哭的孩子有奶喝。

閱讀全文

與澳大利亞共和為什麼公投失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8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3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1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1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6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8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8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2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6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0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1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4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0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9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