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澳大利亞和中國氣候類型並不相似,澳大利亞的羊駝為什麼在中國的繁衍速度超過原產地
羊駝外貌萌態可掬,憨厚可愛,奔跑時步態輕盈、姿勢優美,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是一種經濟價值高且具有環保型的家畜。根據新思界發布的《2017-2021年羊駝市場發展前景分析及供需格局研究預測報告》,2002年我國首次從國外引進羊駝,至今我國羊駝的存欄量有5000多隻。
3、飼養范圍小,社會認知程度低
目前,我國羊駝僅在山西、新疆、山東、北京等地區有小范圍飼養。山西陽曲縣七峰山種養殖基地是全國羊駝養殖規模最大的基地,但僅有700餘只。
從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家的發展歷程來看,中國羊駝產業還有較大的成長空間。新思界產業分析師認為,隨著人們對羊駝特性和價值以及羊駝產業發展前景認識的不斷深入,我國羊駝行業市場規模將不斷擴大。
Ⅱ 羊駝的別名是什麼
羊駝的別名是草泥馬。
羊駝的別名叫做草泥馬,草泥馬」因為日常使用最廣泛而最為流行,羊駝也就成為了草泥馬的形象代言。
羊駝是偶蹄目、駱駝科的動物,外形和我們熟悉的綿羊、駱駝有點相似,喜歡在海拔比較高的地方生活。
羊駝原產於亞馬遜河上游海拔3000米-6500米的安第斯山脈的秘魯中部,曾廣泛分布於南美大陸。現在羊駝主要引進和分布於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英國。
羊駝簡介:
羊駝(拉丁學名:Vicugna pacos,英文名:alpaca)為偶蹄目、駱駝科的動物,體重55-65千克,頭體長度1200-2250毫米。
外形有點像綿羊,一般棲息於海拔4000米的高原。每群十餘只或數十隻,由1隻健壯的雄駝率領。以高山棘刺植物為食。發情季節爭奪配偶十分激烈,每群中僅容1隻成年雄駝存在。雌性羊駝妊娠期11.5個月,每胎1仔。春夏兩季皆能繁殖。
羊駝性情溫馴,伶俐而通人性,除野生種外,還有相當數量的馴良種,被印第安人廣泛地用作馱役工具,適於圈養,是南美洲重要的畜類之一。
羊駝的毛比羊毛長,光亮而富有彈性,可製成高級的毛織物。世界現有約300萬只左右,約90%以上生活在南美洲的秘魯及智利的高原上,其餘分布於澳洲的維多利亞州以及新南威爾士州。
草泥馬(惡搞中式英語:Grass Mud Horse)是中國網民惡搞的十大神獸之一,其原型為原產於南美洲的羊駝,起源於網路魔獸世界吧。包括草泥馬在內的十大神獸最初發布於網路(2009年),之後迅速躥紅,在聊天室、論壇中廣為流傳。
羊駝體重55-65千克,體長約1200-2250毫米,頭部較小,很像是駱駝,耳朵比較大比較尖,兩耳豎立,脖頸細長。
羊駝的性情溫順,聽覺很敏銳,膽子比較小,以群體生活為主,屬於食草性動物。
羊駝,這個名字會使人想到它的長相,既有某些和駱駝相似的地方,也有某些和綿羊相仿的特點。的確,羊駝有點像駱駝,例如它的頸較長,蹄子是肉質的,走路的姿態也類同,胃裡也有水囊,可以數日不飲水。
Ⅲ 羊駝到底是怎麼來的,羊和駱駝之間雜交的產物嗎
羊駝是原駝和小羊駝雜交的後代,人工馴化已有 6000 多年的歷史。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早期的印加帝國。在歐洲人發現美洲大陸之前,羊駝及其表親是南美洲唯一馴化的家畜。它們是安第斯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其文明生活方式的體現。羊駝被用來提供食物、燃料、衣服和運輸動物動力。西班牙佔領印加後,許多羊駝和美洲駝像印第安人一樣死去。然而,這個物種在不適合人類居住的高原上倖存下來。羊駝毛以其獨特的品質和顏色而聞名。其韌性是綿羊毛的兩倍,不含脂肪,雜質少,凈絨率達90%。由羊駝毛製成的時裝輕盈柔軟。,穿著舒適,懸垂性好,不起皺,不變形,深受歐美日消費者青睞。
平均壽命:15年。
原產地:南美洲。
產量:每個頭在其一生中可以生產 10 只美洲駝。
平均身高:背高1米。
平均體重:60-80公斤。
纖維特性:比羊毛頸更柔軟、更輕、更結實。
纖維產量:每頭3-4公斤(一年只剪一次)。
顏色:22種基本自然色。
妊娠期:11.5個月。
出生率:每 14-15 個月一隻美洲駝。
主食:草、乾草和偶爾的飼料。
牧草用途:每畝4-5頭,視土壤質量而定。
蘇利羊駝。蘇利羊駝具有獨特的毛纖維特性,駝毛不僅細長,而且猶如絲綢般光滑,均勻柔順的下垂,猶如捲曲的長發,一綹一綹的。質地上乘的蘇利毛具有很強光澤度,在陽光下會閃閃發光,手感就像絲綢。駝毛纖維中含髓量極少,因而手感較好,而且光澤度較高,纖維組織中不含鱗片,更適於精紡織物的加工。 世界上蘇利羊駝相當稀有,而白色品種則更為稀有,全世界僅有100,000多頭,美國2000、澳大利亞500、紐西蘭還不到30頭。蘇利羊駝毛有著羊絨般的柔軟,絲綢般的光澤度,極強的保暖功能,經久耐穿,適於染成多種顏色。可用於:高檔男女時裝、外套、運動衫和展覽品以及專業用的內部織物和紡織品。
瓦卡亞羊駝。瓦卡亞羊駝是世界上主要的羊駝品種,全世界瓦卡亞總量達94%。瓦卡亞羊駝絨毛更易於加工處理;瓦卡亞絨毛可分成許多級別,由於絨毛的捲曲度使得華卡約羊駝看似圓圓動物,給人一種毛絨絨的感覺。瓦卡亞羊駝毛類似於美利奴羊毛,但手感更要柔軟,可跟羊絨媲美。瓦卡亞絨毛被廣泛應用於多種纖維加工業,最適於精細的西裝面料,以及針織衣物、毛毯、編織和與其他天然纖維混紡成紗線。瓦卡亞羊駝毛是當今世界流行最廣的羊駝面料的原料來源。
羊駝可以食用,但是羊駝的價格非常高。羊駝毛具有良好的保溫性和耐磨性。其保溫性能比美利奴羊毛高30%,耐磨性是美利奴羊毛的4倍。羊駝毛有22種自然色,染色後不會失去原有的光澤,適用於毛紡或精紡。
Ⅳ 什麼是羊駝
羊駝英文名:Alpaca學 名:Lama pacos科學分類:界: 動物界 Animalia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綱: 哺乳綱 Mammalia目: 偶蹄目 Artiodactyla科: 駱駝科 Camelidae屬: 小羊駝屬 Vicugna種: 羊駝 V. pacos生物學特徵羊駝原產於南美洲的海拔3000-4800米的安第斯山。屬駱駝科,無駝峰,有彈性很好的肉趾,耳稍尖長、直立,貌似羊,故稱為羊駝。其壽命長達20-25歲。公羊駝體高1米,體重達70公斤(母羊駝略小)。母羊駝無發性周期,通過交配而誘發排卵,妊娠期為11.5個月,一年只產1胎,單羔。 羊駝性情溫馴,伶俐而通人性,適於圈養。採食量不大,耐粗飼,以草為主。羊駝適應性較強。保護狀況偶蹄目駱駝科無峰駝(羊駝)屬的1種。 別名美洲駝、無峰駝。體型頗似高大的綿羊;頸長而粗;頭較小,耳直立;體背平直,尾部翹起,四肢細長;被毛長達60~80厘米,呈純白,淺灰、棕黃、黑褐,純黑等22不同色型;雄性略大於雌性。產於南美的秘魯和智利的高原山區。 當今羊駝大國秘魯已立法禁止羊駝的出口,因此智利、玻利維亞進而成為南美洲羊駝出口的主要國家。但是由於南美洲的羊駝幾乎完全處入原始放養,自然繁育,並由於國際市場對羊駝製品的 高需求量,南美洲原產地的羊駝品種的總體質量已明顯下降。 南美洲以外的羊駝產業是以品種提純繁育為主要目的和經營手段。現在南美洲以外的羊駝主要分布在美國、澳洲和紐西蘭。經過這些國家近二十年科學繁育,系統優化,這些國家的羊駝品質已明顯優於南美洲自然繁育的羊駝。起源羊駝是原駝和小羊駝的雜交的後代,被人工馴養超過6000年。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印加帝國早期,羊駝和他們的表親大羊駝是在歐洲人發現美洲大陸之前在南美洲僅有的被馴化的家畜。他們是安地斯文明的整體的一部分和也是其文明的生活方式的體現,羊駝被用於提供食物、燃料、衣物和運輸畜力。在西班牙佔領印加後,許多羊駝、大羊駝和印第安人一樣死亡了。但在不合適人類居住條件的阿爾蒂普拉諾高原(Altiplano),這個物種倖存了下來。 如今這些動物數量超過了三百萬,但在南美洲境外,這個數量是非常小的(約4萬)。 羊駝非常聰明,是高度群居的動物,容易飼養和照看。羊駝的外表看起來是很有趣的。他們主要通過身體擺姿勢和一個柔和的哼唱聲音進行交流。大羊駝的重量典型範圍在大小從大約100-200kg,但是羊駝是大約70-90kg。經濟價值羊駝毛以其質量與色澤獨一無二的特點而聞名於世.其韌性為綿羊毛的兩倍,無毛脂,雜質少,凈絨率達90%.用羊駝毛製成的時裝,輕盈柔軟,穿著舒適,垂感好,不起皺,不變型,深受歐美、日本消費者的青睞。 羊駝的皮毛可作為羊毛的更高檔替代品。在20-21世紀之交,羊駝毛紡織品在國際市場上走俏。 每隻羊駝一年可產絨毛3-5公斤,一年剪毛1次。絨毛售價每公斤64-256美元。種羊駝每頭身價高達3萬美元。目前國際市場對羊駝毛的需求量增加。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羊駝毛消費國,其進口數額已超過傳統的歐洲市場,並付出最高的買價;韓國、香港也是大消費市場。故許多養殖者看好羊駝的發展前景。 但種羊駝貨緊缺,主要是原產地限制出口。秘魯有羊駝300多萬只,佔全世界總數的70%-80%,但限制出口。智利每年只允許出口300隻。而澳大利亞、美國等少數產地每年只能投放少量供應國際市場。其次是羊駝繁衍較慢,每年母羊只產一隻羊羔,且胎胚移植技術末獲成功。據預測,羊駝毛及種羊供不應求的狀況將會持續相當長的時間。我國農業專家赴澳大利亞實地考察後認為,羊駝也能適應我國的自然環境。歷史羊駝原產於南美國家秘魯、玻利維亞、智利,與大羊駝、原駝、小羊駝同屬駱駝科,已經存在了六千餘年。這四個品種互相可以雜交,被稱作「新世界駝馬」,從這個稱法就有「舊世界駝馬」,有趣的是「新世界駝馬」發源地後來就成了北美,駱駝可最後的移居地後來就成了南美,駱駝然後移居到非洲和歐亞大陸而「新世界駝馬」留在南美,後來就進化成了大羊駝、原駝、羊駝和小羊駝。 現在,在南美它們的原產地已經不存在野生的羊駝了,在秘魯人們提到「羊駝」,除了想到高級運動衫之外,很少有人了解更多。現在羊駝已經在北美確立了他們的地位,更多的人知道了這種高品質的產毛動物,並且一直關注有關羊駝的問題。 南美駝馬屬的歷史追溯到兩千年前。現代理論認為羊駝是小羊駝在六七千年前被馴養後的後代。羊駝的飼養和管理水平在印加帝國時代11、12世紀是達到一個高峰。在這個時期,羊駝和大羊駝的飼養都是由貴族組成的一個特別的國家機構來管理。羊駝是當時最有價值的家畜,集中選育它們可以生產出更多品種的好羊毛,並且保持品種的傳續。羊駝也被用於食用,同時在他們信仰中扮演守護神的角色。16世紀西班牙征服者的到來產生兩個結果。第一是歐洲的家畜以及在秘魯的采礦業的發展。使得羊駝不再具有印加帝國時期的基礎地位。羊駝的數量下降;並且掙扎在貧困中的安第斯山脈放牧人,他們掌握的放牧經驗也逐漸消失了。直到20世紀20年代羊駝纖維才又一次復甦。到80年代羊駝產業成為秘魯成為戰略經濟資源。今天秘魯的羊駝數量佔世界總量的8 5%,成為一個值得保護的自然經濟資源。 直到20世紀80年代,還只有很少的羊駝,這些都在動物園或是私人的寵物。 上帝賦予了南美印加人為了提高羊駝纖維質量做出了大量的工作,在印加部落中,稀有的小羊駝毛是為皇室准備的,而羊駝則是為皇室或高級官員專用。普通老百姓則只能用大羊駝毛皮做衣服,然而大羊駝毛本身也有跟羊駝毛一樣細柔,但是羌毛的大量存在使得它不能夠大規模的生產。大羊駝最初用來作運輸工具,皮毛、肉、皮革均可用來製成衣物。在南美羊駝也可食用,但不能做運輸工具,今天在印加人看來,飼養羊駝更在意的是羊駝毛纖維的密度,而縮小它的直徑,並且進可能的保證羊駝毛的牢度。西班牙殖民者不僅征服了一切,而且破壞了數年來印加人辛勤換來的高質量的羊駝。早在西班牙侵略之前,羊駝和大羊駝的數量達到數百萬計。短短的100年裡,西班牙將數量減少了90%,取而代之的是羊、牛和馬匹。飼養計劃一直持續了後來的數百年,但都沒能達到印加人那時的數量,印加人將羊駝列入他們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文化。 1969年的秘魯軍事政變也使羊駝養殖計劃受到重創,有錢的庄園主所擁有一律被新政府充公,而新的政府對如何運作這項業務一無所知。到了20世紀90年代初,羊駝的數量已經跌到2500,000。如今政治環境已經改善,秘魯的飼養主又可以背起包袱闖天下了,但是大多數的牧場不能夠有效控制羊駝的飼養,而且很少有關於血統的記錄。常見種類蘇利羊駝蘇利羊駝因其獨特的毛纖維特性,在羊駝中顯得出類拔萃。蘇利羊駝毛不僅細長,而且猶如絲綢般光滑,均勻柔順的下垂,猶如捲曲的長發,一綹一綹的。質地上乘的蘇利毛具有很強光澤度,在陽光下會閃閃發光,手感就像絲綢。華卡約與蘇利羊駝毛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 蘇利羊駝毛纖維中含髓量極少,因而手感較好,而且光澤度較高,纖維組織中不含鱗片,更適於精紡織物的加工。 世界上蘇利羊駝相當稀有,而白色品種則更為稀有,全世界僅有100,000多頭,美國2000、澳大利亞500、紐西蘭還不到30頭。蘇利羊駝不僅具有超強的魅力,而且更聰明,易於養殖,對寒熱氣候,都有著更強的適應性。蘇利羊駝纖維被親切的稱作絲綢,受到世界時裝界的關注,而且備受手工編織的寵愛。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因素:有著羊絨般的柔軟,絲綢般的光澤度,極強的保暖功能,經久耐穿,適於染成多種顏色。 蘇利羊駝毛可用於:高檔男女時裝,比如說高檔服裝,外套,運動衫和展覽品以及專業用的內部織物和紡織品。華卡約羊駝華卡約羊駝是世界上主要的羊駝品種,占羊駝總量的90%以上,在紐西蘭蘇利羊駝只有3%,而97%的都是華卡約羊駝,全世界華卡約總量達94%。近幾年來,世界市場上蘇利羊駝纖維的價格已經上升到華卡約羊駝纖維的3倍,這種趨勢刺激了南美蘇利羊駝的飼養的增長。 對於許多人來說,華卡約因其絨絨的體形、可愛的面龐而更有吸引力。而且華卡約羊駝絨毛更易於加工處;而另一方面,蘇利羊駝主要用來編織或針織,也可與其他纖維混紡。然而蘇利羊駝纖維總量較少,還不夠大規模的加工成高檔面料。 華卡約絨毛可分成許多級別,由於絨毛的捲曲度使得華卡約羊駝看似圓圓動物,給人一種毛絨絨的感覺。華卡約羊駝毛類似於美利奴羊毛,但手感更要柔軟,可跟羊絨媲美。華卡約絨毛被廣泛應用於多種纖維加工業,最適於精細的西裝面料,以及針織衣物、毛毯、編織和與其他天然纖維混紡成紗線。目前,華卡約羊駝毛是當今世界流行最廣的羊駝面料的原料來源。]
Ⅳ 羊駝學名叫什麼
羊駝學名即為羊駝。羊駝為偶蹄目、駱駝科的動物,體重55-65千克,頭體長度1200-2250毫米。外形有點像綿羊,一般棲息於海拔4000米的高原。
羊駝是南美洲安第斯山區典型的動物,主要分布於秘魯、玻利維亞和厄瓜多等地。除野生種外,還有相當數量的馴良種,在1980年代,羊駝開始出口到其他國家用於耕種。
羊駝的毛比羊毛長,光亮而富有彈性,可製成高級的毛織物。羊駝的性情很溫順,膽子小,如果人去喂它,羊駝一定要等人走開後才去吃,即使是很熟悉它的主人也是如此。
羊駝和草泥馬:
草泥馬是中國網民惡搞的十大神獸之一,其原型為原產於南美洲的羊駝,起源於網路魔獸世界吧。包括草泥馬在內的十大神獸最初發布於網路(2009年),之後迅速躥紅,在聊天室、論壇中廣為流傳。關於「草泥馬」的視頻、卡通和商品也成為世界范圍關注的對象。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羊駝
Ⅵ 羊駝來自澳大利亞嗎
羊駝不是來自澳大利亞。
羊駝原產於亞馬遜河上游海拔3000米-6500米的安第斯山脈的秘魯中部,曾廣泛分布於南美大陸。羊駝主要分布於秘魯、玻利維亞和厄瓜多等地。除野生種外,還有相當數量的馴良種,主要引進和分布於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英國。
從熱帶海岸到高寒山地,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有羊駝。特別惡劣的自然環境和無處藏身的野外條件培育了羊駝極強的適應性能與耐粗飼性能,一般生活在-18℃到22℃的氣溫環境中,棲息於海拔4000米的高原,以高山棘刺植物為食。
(6)澳大利亞羊駝是什麼擴展閱讀
羊駝既不是羊,也不是馬,而是一種貨真價實的駱駝。祖先為原始蹄類動物,是原駝和小羊駝的雜交的後代,被人工馴養超過6000年。早在四千多萬年前,原始的駱駝在北美大陸起源,而後隨著諸如巴拿馬地峽等一系列的大陸聯通,分別擴散到了南美和亞、非洲。
羊駝以草料為食,不會和人類爭奪口糧,也有比較不錯的飼料轉化率;它們是群居動物,只要抱團取暖,就不會出現很強烈的應激反應;它們比較實用,可以提供毛料、肉食。
肉食供應是羊駝飼養的另一個重要目的。成年羊駝的體重在48~84公斤之間,飼料轉化率也比較不錯。在傳統的羊駝牧區,羊駝肉是重要的肉食來源。羊駝肉幾乎沒有羊肉那樣的膻味,又不像豬肉一樣肥膩,還擁有牛肉近似的紋理
Ⅶ 動物羊駝的性格
常年吃素,性情相當溫順。
羊駝祖籍澳大利亞,常年吃素,性情相當溫順。若是放到人類社會之中,它肯定是被發「好人卡」的那種類型——不管你怎麼擁抱它、撫摸它、要求它,它都不會說「不」,即使是發點小性子,也只是揚一揚毫無殺傷力的小蹄子。
羊駝以群體生活為主,在安第斯山的山林中經常能看到200頭以上的羊駝生活在一起。它有高度的警覺性,在吃草時,總要派一隻或數只擔任警衛,而且它還能預知天氣變化,每次遇到暴風雨來臨,「警衛員」就會攜帶全群向安全的地方轉移。
(7)澳大利亞羊駝是什麼擴展閱讀:
羊駝的歷史起源:
羊駝最早起源地在北美洲,原產於南美國家秘魯、玻利維亞、智利,祖先為原始蹄類動物。是原駝和小羊駝的雜交的後代,被人工馴養超過6000年。
它們是安地斯文明的整體的一部分,也是其文明的生活方式的體現,羊駝被用於提供食物、燃料、衣物和運輸畜力。
在西班牙佔領印加後,許多羊駝、大羊駝和印第安人一樣死亡了。但在不合適人類居住條件的阿爾蒂普拉諾高原(Altiplano),這個物種倖存了下來。
Ⅷ 羊駝又名叫什麼並產於哪些地區
羊駝(拉丁學名:Vicugna pacos,英文名:alpaca)為偶蹄目、駱駝科的動物,體重55-65千克,頭體長度1200-2250毫米。外形有點像綿羊,一般棲息於海拔4000米的高原。每群十餘只或數十隻,由1隻健壯的雄駝率領。以高山棘刺植物為食。發情季節爭奪配偶十分激烈,每群中僅容1隻成年雄駝存在。雌性羊駝妊娠期11.5個月,每胎1仔。春夏兩季皆能繁殖。
羊駝性情溫馴,伶俐而通人性,除野生種外,還有相當數量的馴良種,被印第安人廣泛地用作馱役工具,適於圈養,是南美洲重要的畜類之一。羊駝的毛比羊毛長,光亮而富有彈性,可製成高級的毛織物。世界現有約300萬只左右,約90%以上生活在南美洲的秘魯及智利的高原上,其餘分布於澳洲的維多利亞州以及新南威爾士州。
別稱草泥馬(惡搞中式英語:Grass Mud Horse)是中國網民惡搞的十大神獸之一,其原型為原產於南美洲的羊駝,起源於網路魔獸世界吧。包括草泥馬在內的十大神獸最初發布於網路(2009年),之後迅速躥紅,在聊天室、論壇中廣為流傳。關於「草泥馬」的視頻、卡通和商品也成為世界范圍關注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