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澳大利亞的名人或科學家有哪些,要名字和簡介
penny wong,華人女同性戀,環境部長
『貳』 馬克林的澳大利亞學者 馬克林
馬克林(Colin Patrick Mackerras),澳大利亞格里菲斯大學榮譽教授,澳大利亞聯邦人文學院院士。現為中國人民大學講座教授,國家級文教專家。早年曾在墨爾本大學、劍橋大學、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學習,分別獲得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其研究領域主要包括中國少數民族、中國傳統戲劇、中國在西方的形象以及中澳關系等。
馬克林教授學術成果斐然,其中包括很多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論文和著作。他既是學者也是教師,同時還是世界知名網路全書的顧問。此外,他還在中國人民大學為研究生開設了兩門課程並協助培養中國人民大學澳大利亞研究中心的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叄』 200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澳大利亞學者巴里馬歇爾和羅賓沃倫,以表彰他們20年前發現了幽門螺桿菌
A、幽門螺桿菌屬於原核生物,其細胞中只有⑤核糖體一種細胞器,A正確;
B、幽門螺桿菌細胞因沒有核膜,只有結構③擬核,故稱為原核細胞,B正確;
C、幽門螺桿菌細胞與植物細胞都含有細胞壁,但植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和果膠,而幽門螺桿菌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C正確;
D、酵母菌屬於真核生物,D錯誤.
故選:D.
『肆』 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傑出校友有哪些
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傑出校友:
Peter C. Doherty:199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1997年澳大利亞傑出人物。
Barry James Marshall:2005年諾貝爾醫學與生理學獎得主。
政治界
Quentin Bryce:現任澳大利亞總督;曾任律師、昆士蘭州州督(2003–2008)。
Bill Hayden:澳大利亞總督(1989–1996);曾任澳大利亞財政部長、澳大利亞外交部長、澳大利亞工黨黨魁。
Kevin Rudd(陸克文):現任澳大利亞總理,曾任昆士蘭大學亞洲語言系副主任。
Penelope Wensley:現任昆士蘭州州督。
Leneen Forde:昆士蘭州州督(1992–1997)。
Matthew Nathan:前香港總督、昆士蘭州州督、昆士蘭大學校監。
Andrew Bartlett:澳大利亞參議院議員;澳大利亞民主黨黨魁(2002-2004)。
Andrew Laming:澳州自由黨眾議院議員。
Fred Paterson:前澳大利亞國會議員。澳大利亞史上唯一當選國會議員的澳大利亞共產黨黨員。
Wayne Swan:現任澳大利亞財政部長。
Anna Bligh:現任昆士蘭州長;曾任部長、國會議員。
Peter Beattie:昆士蘭州長(1998–2007)。
Wayne Goss:昆士蘭州長(1989–1996)。
Michael Ahern:昆士蘭州長(1987–1989)。
Jack Pizzey:昆士蘭州長(1968–1968)。
Sallyanne Atkinson:布里斯班市長;澳大利亞國際會議特使;昆士蘭旅遊業主席;2000年悉尼奧運組織委員會委員。
Peter Gration:澳大利亞國防部長(1987–1993);澳大利亞參謀總長(1984–1987)。
Lee Boon Yang:新加坡新聞、通訊、藝術內閣部長。
Abl Khalid Ibrahim:馬來西亞名的知名企業家、馬來西亞雪蘭莪州州務大臣(首長)。
司法界
Sir Walter Campbell:英國皇室御用大律師、昆士蘭州州督(1985–1992)、首席法官(1982–1985)和昆士蘭大學校監(1977–1985)。
William Webb,前澳大利亞最高法院法官、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法官團主席。
Gerard Brennan:澳大利亞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1995–1998),現任香港終審法院法官。
Harry Gibbs:澳大利亞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1981–1987)。
Noel Plunkett Power:香港司法部首席大法官、香港終審法院法官、汶萊上訴法庭的庭長。
Ian Callinan:澳大利亞最高法院七大法官之一(1998–2007);澳大利亞廣播公司董事;澳大利亞國防學院(ADFA)董事會主席。
Patrick Keane:澳大利亞聯邦法院首席大法官;昆士蘭最高法院法官。
Shan Tennent:現任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州最高法院法官。澳大利亞司法史上的女性第一人。
Ross Cranston:現任英國高等法院法官;前英國國會議員(1997-2005)。
Buri Ki:巴布亞紐幾內亞第一位國家首席大法官(1980-1993);大英帝國勛章爵級司令勛章得主。
其他領域
Aila Keto:自然資源保護學家;1992年接受Fred M. Parkard 國際功績獎、聯合國全球500佳環境獎獲獎人。
Martin Green:知名學者,世界太陽能之父。
Julie Hammer:澳大利亞皇家空軍電子學工程師、澳大利亞國防軍官學校指揮官,是第一位參加空軍的澳大利亞婦女。
Geoffrey Rush: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1996年得主,澳大利亞著名男演員。
Thea Astley:澳大利亞著名的女作家,曾多次獲得澳大利亞卓越文學獎,四次獲得邁爾斯?富蘭克林獎。
Peter Porter:詩人。曾獲達夫?庫珀紀念獎(1983);惠特布雷德詩歌獎(1987);澳大利亞文學協會金質獎章(1990);義大利 Ugo Foscolo獎章。
Andrew N. Liveris:全球第二大化學公司陶氏化學現任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CEO)。
Paul Twomey:全球互聯網名稱與數字地址分配機構(ICANN)執行長(CEO)兼董事長(2003-2009)。
Peter William Hendy:澳大利亞政商界巨子。澳大利亞工商會(ACCI)理事長;澳大利亞自由黨主席幕僚長。
David Theile:1956年墨爾本奧運會和1960年羅馬奧運會100米仰泳金牌、400米接力賽銀牌。
Natalie Cook:2000年悉尼奧運會沙灘排球金牌和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銅牌、2003年世界盃銅牌。
John Eales:澳大利亞英式橄欖球國家代表隊隊長、世界盃代表隊隊長。
John Roe:昆士蘭州英式橄欖球代表隊隊長、澳大利亞國家代表隊選手。
Virgil Brennan:皇家澳大利亞空軍中尉,獲頒飛行優異十字勛章、優異飛行勛章。二次世界大戰空戰英雄。
『伍』 為什麼稱麥考瑞總督為澳大利亞之父
拉克倫·麥覺理少將CB(英語:Lachlan Macquarie、蘇格蘭蓋爾語:Lachlann MacGuaire,1762年1月31日-1824年7月1日)是一位英國籍的軍官和殖民地行政長官。
他是英國派駐澳大利亞擔任最後一任全權新南威爾士總督的人,任期自1810年至1821年,任職期間對新南威爾士殖民地的社會、經濟與建築發展皆扮演著領導角色。
歷史學者認為,他使對新南威爾士州從早期一塊以收容犯下放逐罪者的殖民地,發展至能吸引自由移民,當中的轉變和諸多措施,對19世紀前葉的澳大利亞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力。在他位於蘇格蘭老家的墓碑上形容麥覺理是澳大利亞之父(The Father of Australia)。
『陸』 澳大利亞和紐西蘭歷史上比較著名的作家和文學作品有哪些
澳大利亞作家也許不如本國運動員那樣出名,但他們所取得的成就毫不遜色。從國際暢銷書作者毛里斯·威斯特、科林·麥卡羅、布拉斯·科特奈,到布克獎得主彼得·加雷和國際著名詩人萊斯·摩雷,澳大利亞作家為理解和定義本國文化作出了主要貢獻。
澳大利亞出了大量詩人和小說家,如亨利·勞森,A.B.(「班卓」)佩特森、A.D.霍普、克莉絲婷娜·斯黛德和女王詩歌金獎(1992年)第一位澳大利亞獲得者朱蒂絲·懷特。然而直到70年代,澳大利亞仍存在作為殖民地市場的問題,那就是文學輸入遠遠多於文學輸出。
也許受帕特里克·懷特1973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這一事件的鼓舞,在過去30年裡澳大利亞出版界出書不斷增多,至今價值超過10億澳元,其中50%以上的書籍為澳大利亞作家所著。
在過去20年裡,許多澳大利亞散文作家在國際上建立了自己的聲譽,如提姆·溫頓、凱特·格倫維爾、珍尼特·特納·霍斯皮托和大衛·馬洛夫等。兒童文學也很繁榮,如圖畫書作者-插圖作家阿里森·萊斯特和巴美拉·艾倫在他們的作品裡描繪了澳大利亞獨特的生活方式和地形地貌。澳大利亞作家在世界學術界亦不乏舉足輕重的人物。最著名的有批評家哲邁內·格里爾、學者德爾·斯賓德和歷史學家英格·克蘭丁南。
作家奧傑魯·努納科爾和薩莉·摩根等則為非土著澳大利亞人異常清晰地描繪了土著人的生活畫面。
澳大利亞電影業取得如此卓著的國際聲譽,應感謝澳大利亞的作家們。僅舉一例,斯皮爾伯格的票房重磅炸彈《辛德勒的名單》就是以托馬斯·肯尼利的布克獎獲獎小說《辛德勒的方舟》為腳本。同時,在利用新型傳播媒介如網際網路和多媒體進行創作方面,澳大利亞作家亦走在前列。
諾埃爾·希利亞德(1929—)紐西蘭作家,曾就學於惠靈頓維多
利亞大學和師范學院,先後當過「南方十字架」勞動黨報的記者、教師和「新西
蘭聽眾」雜志的副編輯。1971年獲奧塔戈大學羅伯特一伯恩斯獎金。他早期創作
以短篇小說為主,六十年代開始轉向長篇,主要的長篇作品有《毛利姑娘》(1960)
《歡樂的權力》(1966)《綠河之夜》(1969)《毛利婦女》(1974)和《光榮
與夢想》(1978)。他的作品大多描寫了毛利人,反映他們的痛苦和願望,他們
的所思和所想,涉及了紐西蘭社會突出的種族歧視問題,很具有現實意義,在國
內產生了相當的影響。他的這種創作思想和他的生活經歷是分不開的。他從小生
長在毛利人集居的吉斯伯思,和毛利人有過廣泛的接觸,耳聞目睹的樁樁事實喚
起了他對毛利人的同情,加深了對他們的理解,也觸發了他的文思。作為一個白
人作家,他能站在毛利人一邊,用文學的形式為他們伸張正義,揭露、譴責社會
對毛利人的世俗偏見和種族歧視,表達了「膚色不同,人格平等」的進步觀念,
這確實是一難能可貴之舉,在他之前還沒有一個白人作家能如此打破禁忌,大膽
地描寫這一令人敏感的題材。這也是小說發表後引起轟動的主要原因之一。許多
評論家贊譽小說是「一部」紐西蘭的生活曲,……一部敏感的,有思想性的作品。
著名紐西蘭華裔作家:鄧榮進博士
1944年生於南京市,是一位生在南京長在台灣的中國人,先後曾在「空中大學」、「實踐大學」、「崇右技術學院」、「明新技術學院」等所學校擔任過講師及副教授。旅居紐西蘭之後,先後出版了「輕描淡寫紐西蘭」、「紐西蘭奇異奇案錄」、「奇異紐西蘭」、「千禧年的紐西蘭」、「紐西蘭社會傳真」上集與下集、「南京人寫紐西蘭」、及「印象之旅」「藍天白雲下的小故事」第一集、第二集、第三集、「紐西蘭時論」「紐西蘭扎記」「大選年的紐西蘭」等書。
僑居紐西蘭之後,曾任紐西蘭「中文一族」的專欄作家;「進報」及「紐西蘭周報」的社務顧問及專欄作家、「東方時報」的社長兼總編輯等職。
現任「中文先驅報」「紐西蘭鏡報」專欄作家,每日為紐西蘭各大媒體及網路撰寫「鄧博士談時事」、「鷸鴕新聞」、「白雲故鄉的歲月」等專欄。
2003年、2004年均被紐西蘭的網路媒體評為:「紐西蘭十大風雲人物」之一,是「紐西蘭最有名望的的時事評論家及作家」。
鄧榮進博士熱衷宣揚中華文化,樂於助人,經常協助許多僑胞了解及適應紐西蘭的生存環境,並代為解決許多難題,亦參與大量的社區工作,極獲大眾及社區的推崇。
『柒』 澳洲的Frank Macfarlane Burnet 老先生1960年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相關文獻都有哪些啊感謝!
弗蘭克·麥克法蘭·伯內特爵士,OM,AK,KBE(Sir Frank Macfarlane Burnet,1899年9月3日-1985年8月15日),澳大利亞微生物學家,主要研究免疫學。他在微生物研究上獲得重大突破,發現了它們的特點和復制以及在免疫系統的相互作用。 他與彼得·梅達沃一起獲得了1960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1899年生於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的特拉拉爾貢。從傑隆學院畢業後進入墨爾本大學醫學院深造,他於1924年在墨爾本大學獲得碩士學位,此後在墨爾本醫院進修二年。1926年赴英留學,1928年在倫敦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之後他在沃爾特伊麗莎醫學研究所專注噬菌體和病毒的研究。
在1944年到1965年期間擔任研究所主任。同時任墨爾本大學醫學講座主任教授。他是英國皇家協會特別會員、皇家外科醫學會會員,1951年英國皇室授予他爵士勛位,劍橋大學授予他名譽博士學位。
伯內特早期研究傷寒凝集反應問題,以後一度研究病毒,曾鑒定了A型流感病毒。最後著重研究了肌體免疫反應問題,他經過研究,否定了鮑林的「直接膜板學說」,提出了「間接膜板學說」。
後來,他發現這種學說也有不完備之處,於是作了修正,提出了「無性細胞選擇學說」迄今醫學界對這一學說雖存在很大爭論,但他的這一研究成果將原來的免疫化學發展到近代生物學和免疫病理學的領域,貢獻還是很大的。 另外他還獲得了英國皇家獎章、葛布雷獎章等其它多種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