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澳大利亞金剛石/鑽石礦區地質背景
北澳內部的金伯利克拉通發現了含金剛石的金伯利岩,但比較重要的金剛石礦床卻位於該克拉通邊界的早元古代活動帶,且含礦母岩為鉀鎂煌斑岩,包括:金伯利克拉通東南邊界的Halls Creek活動帶(地理上稱東金伯利)以及西南邊界的King Leopold活動帶(地理上稱西金伯利)。
東金伯利地區分布著澳大利亞最主要的阿蓋爾金剛石礦,其橄欖鉀鎂煌斑岩岩筒AK1位於Halls Creek斷層以西約7 km處。在Halls Creek活動帶中,結晶的基底岩石由於褶皺和斷層而強烈變形,活動帶的北部由北傾的沉積岩和火山岩所覆蓋,年代在15億年前至5億年前之間。阿蓋爾岩筒沿著一個早期就存在的斷層,大約在11億到12億年前侵入到年代較晚的岩石中,岩筒上部和火山口嵌在抗風化能力較強的岩石露頭中,從而使金剛石礦免遭侵蝕(Shigley et al.,2001;Bevan et al.,2005)。
西金伯利地區在Canning盆地的東北部邊界和King Leopold活動帶的南部邊界分布著100多個鉀鎂煌斑岩岩體(Jaques et al.,1986),從北到南主要有艾倫代爾、Calwynyardah和Noonkabah三個岩區。這些鉀鎂煌斑岩體侵入Oscar剪切系的頂壁,將King Leopold活動帶與Lennard岩床聯系起來,根據地震探測法火山岩可溯源到上地幔。艾倫代爾鉀鎂煌斑岩岩筒出露於King Leopold活動帶。
南澳大利亞Echunga砂礦金剛石發現於含金的第三紀礫岩中,未見金剛石的指示礦物,金剛石源區未知。Springfield Basin是一個小型的沉積盆地(面積約9km2),不整合地沉積於Adelaidean超岩群的褶曲岩石之上;金剛石只見於二疊紀的基底礫岩中,與其他指示礦物一同出現,包括鎂鉻鐵礦、鎂鈦鐵礦、鎂鋁榴石和鉻透輝石(Tappert et al.,2009a)。南澳大利亞的Orroroo (Eurelia) 金伯利岩產少量金剛石,侵位於侏羅紀,位於當時岡瓦那大陸的東南部,而岡瓦那大陸的南部邊緣正是活躍的俯沖帶(Tappert et al.,2009b)。有學者(Tappert et al.,2009b)根據Eurelia金剛石中出現的獨特包裹體礦物,認為其部分金剛石為超深部起源(來源於下地幔)。而Springfield Basin砂礦金剛石與Eurelia原生金伯利岩型金剛石在物理性質、包裹體成分上有很強的相似性,推測兩者具有相同或相似的超深地幔起源。但Eurelia金伯利岩的年代較晚(侏羅紀),與Springfield Basin砂礦二疊紀的年齡不符,因此,Springfield Basin砂礦金剛石的源區仍未最後確定。
表8.7 澳大利亞金剛石/鑽石資源的分布Table 8.7 Distribution of diamond resources in Australia
新南威爾士北部的Bingara礦和Copeton礦是出露於中古生代-早中生代New England褶皺帶之上的金剛石沖積砂礦(Davies et al.,2003)。Wellington礦金剛石出現於Macquarie河水系,位於早古生代-中古生代Lachlan褶皺帶上,又被沖積搬運再造(Davies et al.,1999)。澳大利亞東部金剛石發現於新生代玄武岩流附近及其下面的沖積層或古沖積層中。含金剛石的沖積物一般成熟度較高,有其他抗風化的重砂礦物出現(如金、錫石、剛玉、托帕石、鐵鋁榴石、鋨銥礦、磁鐵礦和鋯石),但缺乏傳統的金剛石指示礦物(如鉻尖晶石、鈦鐵礦和含鉻鎂鋁榴石),由於無法追索到原生礦而被稱為「無頭砂礦」(Davies et al.,2003)。這些砂礦金剛石可分為兩個顯著不同的組別:(1)A組金剛石與世界上其他地區發現的金伯利和鉀鎂煌斑岩產出的金剛石不易區別,為傳統的克拉通地幔成因;(2)B組金剛石以表面特徵、內部結構、重C同位素組成以及主要含榴輝岩型/碳質硅酸鹽型包裹體共生序列的特徵組合而區別於其他金剛石,這些特徵表明B組金剛石可能形成於晚古生代(石炭紀,也可能是二疊紀)的俯沖環境,由構造期後的岩漿活動運移至地表所致(Davies et al.,2003;Davies et al.,1999;Davies et al.,2002;Barron et al.,2008)。
圖8.31 阿蓋爾(Argyle)金剛石/鑽石原石,右為稀有的粉紅和白色金剛石/鑽石
Figure 8.31 Rough diamonds from Argyle,rare pink and white diamond on the right
(據 Argyle diamonds. http://www.argylediamonds.com.au)
圖8.32 切磨好的 Argyle「香檳」金剛石/鑽石和粉紅金剛石/鑽石
Figure 8.32 Polished champagne diamonds and pink diamonds from Argyle
(據 Argyle diamonds. http://www.argylediamonds.com.au)
圖8.33 Argyle粉紅色金剛石/鑽石
(據Chapman,2011)
Figure 8.33 Pink diamonds from Argyle
(Chapman,2011)
圖8.34 Ellendale特徵黃色毛坯金剛石/鑽石和切磨好的黃色金剛石/鑽石,具有非常好的光澤
Figure 8.34 The characteristic rough and polished yellow diamonds of Ellendale,with very strong luster
(http://www.israelidiamond.co.il/english/showPicEng.aspx?name=idc-683-8486698.jpg 和 The Australi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Corporate Communications website. http://www.abc.net.au/)
圖8.35 澳大利亞Merlin 晶形完好質量較好的金剛石/鑽石毛坯
Figure 8.35 Rough diamonds with perfect crystal shapes and good qualities from Merlin,Australia
❷ 在哪個地方可以挖到鑽石
地球上,理論上只要高溫缺氧的環境下,有C就能形成鑽石!
建議去火山地帶看看!
南非最多了!在中國遼寧,山東都能挖到!澳大利亞可以挖到彩鑽哦!
當然要是能踏出地球!那你的機會就更多了!
❸ 澳大利亞金剛石/鑽石產地情況
在過去的25年裡,澳大利亞經過勘探共發現450多個金伯利岩、鉀鎂煌斑岩和相關鹼性岩岩體的出露點。澳大利亞有三個顯著的克拉通(圖8.30):西澳克拉通、北澳克拉通和南澳克拉通。其中,幾個主要的前寒武紀克拉通(Yilgarn、Pilbara和Gawler克拉通)的內部及邊緣處以及北澳克拉通(包括金伯利克拉通)內部都有發現金伯利岩,而鉀鎂煌斑岩僅出現在金伯利克拉通東南和西南邊界的Halls Creek活動帶、King Leopold活動帶和Fitzroy Trough。
圖8.30 澳大利亞克拉通分布
( 據 Janse et al.,1995 改編 )
Figure 8.30 Craton distribution in Australia
(After Janse et al.,1995)
AR--Argyle,Western Australia; AS--Aries,Western Australia; BR-- Bow River,Western Australia; CB--Coanjula/Batten,Northern Territory; CP--Copeton,New South Wales; EL--Ellendale,Western Australia; N--Nullagine,Western Australia; NB--Nabberu,Western Australia; O--Orroroo,South Australia.
澳大利亞豐富的金剛石資源主要是由西澳的阿蓋爾(Argyle)礦山貢獻的。2009年,由於阿蓋爾礦山逐漸由露天開采轉入地下開采,使澳大利亞寶石級或近寶石級金剛石和工業級金剛石的儲量分別漲至104.8 Mct和109.1 Mct(McKay,2010)。此外,西澳的艾倫代爾(Ellendale)礦山和北部地區的梅林(Merlin)礦山分別擁有5 Mct的金剛石儲量。這三個礦山具有經濟開采價值,而目前澳大利亞運營開採的金剛石礦山只有阿蓋爾和艾倫代爾。其中,Argyle礦山的露天開采於2010年結束,並開始大規模的地下開采,使礦山的開采壽命延長到2018年,地下開採的估計產量為20~25Mct/y。Ellendale岩區有48個侵入體,其中34個含有金剛石/鑽石,最大的兩個橄欖鉀鎂煌斑岩岩筒為Ellendale 4 和 Ellendale 9(Jaques et al.,1986)。Ellendale的金剛石/鑽石品位不到1ct/t,比Argyle礦的品位低得多(5~6ct/t),但由於產出金剛石/鑽石質量較高而同樣認定為具經濟價值(Smit et al.,2010)。以E9岩筒的開采量計算,Ellendale礦山還有3年半的開采壽命(McKay,2010)。
其他一些低品位的金剛石/鑽石原生礦包括:西澳大利亞金伯利克拉通北金伯利地區年代約800Ma的金伯利岩區(Jaques et al.,1986;B. A. Wyatt et al.,1999),Yilgarn克拉通北部邊界年代為1900~1700 Ma的 Nabberu金伯利岩體(Shee et al.,1999)和1300Ma的Jewill金伯利岩體(Graham et al.,1999),Pilbara克拉通1900 Ma的Brockman金伯利岩脈(Wyatt et al.,2004)。北部地區Victoria River盆地的Timber Creek(Berryman et al.,1999;Belousova et al.,2001),以及Carnarvon盆地約164 Ma的Wandagee岩筒(Jaques et al.,1989)。南澳大利亞有150多個金伯利岩體出現,但含金剛石/鑽石的金伯利岩只出現在距Orroroo北部20km Adelaide褶皺帶的Eurelia地區,礦山品位較低(Scott-Smith et al.,1984)。
澳大利亞還有一些在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沖積砂礦。南澳大利亞的金剛石/鑽石砂礦有兩處,分別位於Echunga地區(Adelaide東南方向約30km)和Springfield Basin (Orroroo西北方向約50 km)(Tappert et al.,2009b)。新南威爾士的金剛石/鑽石沖積砂礦,從北到南分布在Cape York至Tasmania之間(Davies et al,2002)。最主要的金剛石/鑽石產地Bingara和Copeton分別發現於1872年和1875年,兩者品位分別為8.5Cpht和5Cpht(Cooper,1999),產量約為0.125Mct(Brown,1995)和0.35Mct(MacNevin,1977)。其他一些金剛石/鑽石產地包括Wellington和Airly Mountain,歷史記載產量分別為4000ct和100ct(MacNevin,1977)。
澳大利亞金剛石/鑽石資源分布見表8.7。
❹ 鑽石在哪裡開采
露天開采。這是鑽石礦山開采最常用的方法。露天開采是先將覆蓋在礦體上面的土石剝掉(剝離),直接在露天進行采礦的方法。由於開采工作在露天進行,它比地下開采具有建設速度快、開採的機械化、自動化程度高、勞動生產率高、生產成本低、礦石的損失貧化小、勞動條件好等優點。
露天開采通常包括:
礦區的地面准備、礦床的疏干、礦山基本建設、剝離工作和采礦工作。露天開采通常是把礦岩劃分成一定厚度的水平分層,逐層自上而下地開采,並使各分層保持一定的超前關系,在開采過程中露天礦場形成了階梯狀,每一個階梯就是一個台階或者稱為梯段,梯段是露天礦場的基本構成要素,是用獨立的採掘與運輸設備開採的礦岩分層。
鑽石的形成
在數十億年前地殼大約200公里的深處,在1000℃到1600℃的高溫下,在4萬到6萬個大氣壓的作用下,在碳元素集中的地方,鑽石形成。伴隨著地殼運動、火山噴發。
熔岩流將含有鑽石的岩漿帶至地球近地表處,並附存在金伯利岩和鉀鎂煌斑岩中,形成鑽石原生礦;或是在地表經過長途遷徙、沉澱於河流砂土之中,形成次生礦(砂礦),從而被人類發現。
❺ 價值百萬澳元!澳大利亞兄妹挖出稀有歐泊石,按照該國的法律需要上繳嗎
價值百萬澳元!澳大利亞兄妹挖出稀有歐泊石,按照該國的法律需要上繳。澳大利亞全程澳大利亞聯邦,他的地理位置位於南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兩部分地區,他也是全世界唯一一個有完整陸地的國家,四周都是海洋,所以澳大利亞也被人稱作澳洲。同時澳大利亞也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是全球南半球的第十二大經濟體,有著非常豐富的林業資源和礦產資源,期中有著非常多的石油、天然氣各種稀有金屬礦石等等。
所以在澳大利亞本土,兄妹挖出了價值百萬澳元的鑽石是需要上交給國家的進行博物館陳列展示的。
❻ 澳大利亞的礦產等資源是怎樣的
澳大利亞的礦產資源、石油和天然氣都很豐富,礦產資源至少有70餘種。其中,鋁土礦儲量居世界首位,佔世界總儲量35%。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最大的鋁土、氧化鋁、鑽石、鉛、鉭生產國,黃金、鐵礦石、煤、鋰、錳礦石、鎳、銀、鈾、鋅等的產量也居世界前列。同時,澳大利亞還是世界上最大的煙煤、鋁土、鉛、鑽石、鋅及精礦出口國,第二大氧化鋁、鐵礦石、鈾礦出口國,第三大鋁和黃金出口國。已探明的有經濟開采價值的礦產蘊藏量:鋁礬土約31億噸,鐵礦砂153億噸,煙煤5110億噸,褐煤4110億噸,鉛1720萬噸,鎳900萬噸,銀40600噸,鉭18000噸,鋅3400萬噸,鈾61萬噸,黃金4404噸。澳原油儲量2400億公升,天然氣儲量13600億立方米,液化石油氣儲量1740億公升。森林覆蓋面積占國土的20%,天然森林面積約1.55億公頃(23為桉樹),用材林面積122萬公頃。被稱為「坐在礦車上的國家」。
鴨嘴獸,澳大利亞的單孔類哺乳動物,鴨嘴獸是出現在澳大利亞20仙硬幣上的動物,它們分布於澳大利亞東部約克角至南澳大利亞之間,在塔斯馬尼亞島也有棲息。
木蠹蛾幼蟲,這種白色、高蛋白的小吃其實是蛾的幼蟲,它是澳大利亞沙漠地區一種重要的昆蟲菜餚,還曾是當地土著人的主食。
袋鼠,原產於澳大利亞大陸和巴布亞紐幾內亞的部分地區。其中,有些種類為澳大利亞獨有。所有澳大利亞袋鼠,物園和野生動物園里的除外,都在野地里生活。不同種類的袋鼠在澳大利亞各種不同的自然環境中生活,從涼性氣候的雨林和沙漠平原到熱帶地區。
所有袋鼠不管體積多大,有一個共同點:長著長腳的後腿強健而有力,腹部表面都有一個育兒袋。袋鼠以跳代跑,最高可跳到4米,最遠可跳至13米,可以說是跳得最高最遠的哺乳動物。
野兔。澳大利亞本來沒有兔子,1788年,隨著英國人首次定居澳大利亞的船隊,幾十隻兔子被運到澳大利亞,最初是作為培養食用肉類而引進,後來一些富裕的人家把兔子放到大自然作為狩獵,讓兔子逃到草原上飛快繁殖。在1950年,澳大利亞的兔子估計達到6億只,它們破壞植被,致使水土流失,草原和畜牧業面臨長時間的破壞。澳大利亞動用了各種方法來減少兔子的數目,在1991年,澳大利亞的兔子數目下降到大約3億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