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澳大利亞是什麼人種
澳大利亞土著人為棕色人種,是澳大利亞最早的居民,鼻子較為寬塌,頭發多呈波浪形。
B. 澳大利亞大陸的西北部分布的是什麼人種
原住民,黑色人種,也就是以前的棕色人種
C. 澳大利亞在地球的什麼位置官方語言貨幣單位主要人種
澳大利亞聯邦(英文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是全球面積第六大國家,也是大洋洲最大的國家。澳大利亞本身是地球上最小的一塊大陸,叫做澳洲大陸,在其東南部是紐西蘭、北部則有巴布亞紐幾內亞、西巴布亞和東帝汶,印度尼西亞位於澳大利亞的西北部。「澳大利亞」一詞來自拉丁語中的「terra australis incognita」(「未知的南方大陸」)。 澳大利亞全國有多種自然景觀,其中包括迷人的熱帶雨林,被稱為「紅色中央」的乾燥貧瘠的沙漠,白雪皚皚的山峰,綿羊遍野的牧場以及引人入勝的海濱,還有馳名遐邇的天然遺產大堡礁和烏盧魯嶺(原稱艾爾斯嶺)。
澳大利亞在5萬年前就已經有人類的足跡,今天澳大利亞原住民的祖先在當時就從東南亞移居澳洲。從17世紀開始,西班牙、葡萄牙以及荷蘭人、法國人到達此地,尤其是十七世紀末,英國人進入澳大利亞後,澳大利亞土著人對這片大陸長達5萬年的占據宣告結束。1770年英國宣稱擁有澳大利亞的主權,1788年1月26日,英國航海家阿瑟·菲利普率領首批移民在悉尼定居,並且在悉尼升起了英國國旗,澳大利亞正式成為英國的殖民地。而此後一段時間里,澳大利亞一度為英國的罪犯流放地(penal colony),直到1851年發現金礦後,自由移民激增。到19世紀末,英國先後在澳大利亞建立了6個殖民區。
1901年1月1日,澳大利亞各殖民區改為州,組成澳大利亞聯邦,成為英帝國內的聯邦或自治領。澳大利亞是一個君主立憲制國家,「澳大利亞君主」是國家元首。根據澳大利亞法律,英國的君主就是澳洲君主。1931年,澳大利亞獲得內政外交獨立自主權,成為英聯邦內的獨立國家。1986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在澳大利亞簽署了《與澳大利亞關系法》,該法規定澳大利亞最高法院享有終審權,英國法律對澳大利亞不再有效。1999年澳大利亞舉行全民公決是否要用共和體制來取代女王,最後結果是否定的。
[編輯]
地理
請參見:澳大利亞地理
澳大利亞位於南半球,由澳大利亞大陸(澳大利亞大陸是大洋洲唯一的一塊大陸)和塔斯馬尼亞等島嶼組成。面積佔大洋洲絕大部分,東瀕太平洋的珊瑚海和塔斯曼海,北、西、南三面臨印度洋及其邊緣海。與印度尼西亞、巴布亞紐幾內亞、索羅門群島、新喀里多尼亞、紐西蘭隔海相望。
雖然大陸四面環水,但是沙漠和半沙漠卻佔全國面積35%。全國分為東部山地、中部平原、西部高原三個地區。東北部沿海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大堡礁。
位於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由澳大利亞大陸和塔斯馬尼亞等島嶼組成。澳四面臨海,東南隔塔斯曼海與紐西蘭為鄰,北部隔帝汶海和托雷斯海峽與東帝汶、印度尼西亞和巴布亞紐幾內亞相望。面積769.2萬平方公里。佔大洋洲的絕大部分。海岸線長36735公里。雖四面環水,沙漠和半沙漠卻佔全國面積的35%。全國分為東部山地、中部平原和西部高原3個地區。全國最高峰科修斯科山海撥2230米,最長河流墨爾本河長3490里。中部的埃爾湖是澳大利亞的最低點,湖面低於海平面12米。在東部沿海有全世界最大的珊瑚礁——大堡礁。北部屬熱帶,大部分屬溫帶。年平均氣溫北部27℃,南部14℃,內陸地區乾旱少雨,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東部山區500—1200毫米。
政治
澳大利亞聯邦是一個君主立憲制國家,英國女王就是國家元首,總督是女王的代表。但是事實上君主是象徵性的。行政權力由一個選舉產生的內閣控制,總理是內閣的領導人。總理一般還是眾議院多數黨領袖。
聯邦議會由兩個議院組成:眾議院(150席)和參議院(76席)。兩個議院每3年舉行一次換屆選舉。
澳洲政黨
澳洲自由黨 (Australian Liberal Party,簡稱LIB)
澳洲工黨 (Labour Party,簡稱ALP)
澳洲民主黨 (Australian Democrats, 簡稱DEM )
團結黨 (Unity Party,簡稱UP)
澳洲綠黨 (Green Party)
一國黨 (One Nation Party),又譯「單一民族黨」
國家黨 (National Party of Australia)
行政區
澳大利亞地圖請參見:澳大利亞行政區
澳大利亞被劃分為6個州和兩個地區。6個州是:
西澳大利亞:州長畢迪
昆士蘭
南澳大利亞
新南威爾士:州長鮑勃·卡爾(Bob Carr)
維多利亞
塔斯馬尼亞
兩個地區則是:
首都直轄區
北領地
首都直轄區位於選定的首都堪培拉(坎培拉)地區。堪培拉是兩大城市,墨爾本和悉尼(雪梨)爭執不下後首都城市的折中選擇。
經濟
澳大利亞擁有繁榮的西方式的混和型經濟,人均GDP與歐洲四大經濟體不相上下。然而最近澳大利亞的經濟隨著全球經濟放緩的影響而回復到平穩增長的水平。
人口
大多數澳大利亞人的祖先是19世紀或20世紀來自英國的移民,但是之後有更多的人來自許多不同的國家,其中很多人來自希臘、義大利或一些亞洲國家。澳大利亞最早的原住民只佔總人口的不到1%。澳大利亞與很多發達國家一樣,目前人口日趨老齡化。
英語是澳大利亞的通用語言,但是還有一些原著民族群保留了自己的語言,而一些移民的第二代則往往會說自己的母語和英語。澳大利亞基本上是一個世俗國家,很少人上教堂,但是大約有四分之三的人口是基督教徒,主要是天主教或英國國教。
D. 非洲中部和南部以及澳大利亞西北部,居民主要是什麼人種,這是因為什麼影響人種分布在
當然是黑色人種呀。書上第33頁有的,你可以看看,確認一下 ,
是賣買奴隸形成的
E. 下列關於人種分布的說法,錯誤的是()A.印度居民主要屬於黃色人種B.澳大利亞西北部分布著黑色人種
印度由於歷史上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因此北部以白色人種為主.
故選:A.
F. 澳大利亞土著人的起源是什麼
在澳大利亞發現的人類化石及較早的人類骨骼明顯地有兩種類型,一類是骨骼粗壯、身材魁梧的人群,如科薩克、塔爾蓋、莫斯吉爾、科阿沼澤等;另一類是骨骼較為細致、身材纖細的人,如凱洛、芒戈湖等。兩者的文化也不相同。
澳大利亞的人類化石中年代最早的不過距今3萬多年,以後可能會發現更早一些的人類化石,但不可能太早,應該不會比5萬年多多少。因此,可以肯定,澳大利亞的土著人是由其他地區的早期人類遷入的。但對他們究竟來自何方這個問題,長時期來有著不同的意見。
1922年,人類學專家在分析爪哇發現的瓦賈克頭骨性狀時,就曾指出它與澳大利亞土著人的關系。1946年根據爪哇發現的特里尼爾和桑吉蘭直立人化石以及昂棟頭骨的性狀,提出爪哇的材料與澳大利亞的人類化石和現代人有著明顯的相似性,表明澳大利亞的現代人是由爪哇的直立人經昂棟、瓦賈克發展而來的,因為澳大利亞的塔爾蓋、科休納頭骨等保留了一些類似猿人的原始的粗壯性狀。但也有人認為爪哇的人類化石與澳大利亞的人類化石在形態上沒有明顯的聯系。
伯塞爾在1949年、1967年和1977年一再倡導三次混合說。他根據現代人形態的變異,提出過去發生過形態上不同的人群,三次經過印度尼西亞到澳大利亞的理論。第一次為大洋洲小黑人,其來源地點不明;第二次為默雷伊人,其來源與阿伊努人有關;最後一次遷入的人群是以印度為其進化中心的卡彭塔里人。弗里德曼、洛弗格倫在1979年,索恩在1980年,提出兩種來源的理論。他們認為,在澳洲曾經有過兩次互不相乾的遷移。一是南路,一批以粗大骨骼為代表的體格魁梧的人來自東南亞,可能從爪哇經過帝汶而進入澳大利亞西北部,然後沿西海岸南下;另一是北路,可能是從中國華南來的體態較為纖細(根據骨骼)的人群,經過印度支那、加里曼丹和新幾內亞進入澳大利亞東北部,隨後沿東海岸南下,其中一部分也許最後越過陸橋而到達塔斯馬尼亞。這兩批不同來源的人群互相混雜,產生了現代澳洲土著人,其形態介於這兩種祖先類型之間。
對澳大利亞近鄰地區發現的人類化石的形態分析,也有助於我們了解澳大利亞土著人的起源。
柳江頭骨是在我國南方形成中的蒙古人種的最早代表,同時其許多性狀在一定程度上處於蒙古人種與澳大利亞人種之間。
爪哇的瓦賈克頭骨,一方面有一些性狀與澳大利亞土著人相似,如明顯的齒槽突頜,鼻腔下緣不明顯,頭骨壁很厚,牙齒巨大等;另一方面又有一些與蒙古人種相似的性狀,如寬闊和平扁的面部,平扁而不凹陷的鼻根等。但瓦賈克頭骨的年代一直未能確定。最初從其石化程度判斷,認為可能屬更新世晚期;後來得知骨的成分以及同相關動物群的對比,表明其年代較晚,可能屬全新世。
菲律賓塔邦洞發現的頭骨,一方面具有與澳大利亞土著人相似的一些性狀,如額骨長,眶間寬度小,眶上脊部分盟顯前突等;另一方面又與周口店的山頂洞101號頭骨有相似的性狀,如很發達的眉間區和寬闊的眶上溝等。
加里曼丹的尼亞頭骨和新幾內亞的艾塔普頭骨也有類似的情況。
從以上所作的比較中,表明柳江人、瓦賈克人、塔邦人、尼亞人和艾塔普人是蒙古人種與澳大利亞人種之間的過渡型,這也暗示,存在著原始人類從我國華南地區逐漸遷徙到澳洲的可能性。
G. 世界上所有的人種都有什麼啊
世界居民主要由黃色人種,白色人種,黑色人種,灰色人種(澳大利亞西部,可被認為是黑色人種)
黃色人種主要分布與亞洲,和南美洲的印第安人。
白色人種是世界最主要的人種,人口最多,幾乎分布全世界,以歐洲,北美洲,南美洲,
亞洲西部,非洲北部,以及中國西北部也有少量白色人種。
黑色人種主要集中在非洲以及美國一些發達國家。
灰色人種(澳大利亞西部,可被認為是黑色人種)
種族是具有形態上和生理上的特點和語言習俗等歷史文化因素組成的有區域性特點的群體。
全世界種族的劃分,在蒙古利亞、歐羅巴和尼格羅等三大人種之內,既有不少的過渡類型,又有許多區域性的變異,情況錯綜復雜。目前流行的是地理分類方法,既按地理區域劃分為亞洲人、非洲人、美洲印第安人、歐洲人、東印度人、澳大利亞人等等。
H. 澳大利亞人是什麼色人種
傳統的澳大利亞土著人為棕色人種,英裔澳大利亞人為白種人,英裔澳大利亞人是澳大利亞人口佔多數的民族,佔全國人口的82%。
澳大利亞土著人是澳大利亞最早的居民,他們屬游牧民族。澳大利亞土著人的基本外貌特徵與巴布亞人相仿,通常為長顱型,深棕膚色,眉弓隆起,突頜厚唇,所不同的是澳大利亞土著人鼻子較為寬塌,頭發多呈波浪形。澳洲土著人平均身高1.72米,屬中等身高,身材一般比較粗壯。
英裔澳大利亞人屬歐羅巴人種,通用英語文,屬印歐語系日耳曼語族。多數信基督教,部分信天主教。主要由英國和愛爾蘭移民的後裔結合而成。
(8)澳大利亞西北部是什麼人種擴展閱讀
澳大利亞棕色人種的特徵
棕色人種包括澳大利亞土著人、美拉尼西亞人、巴布亞人和維達人(原始澳大利亞人)等支系。棕色人種是大洋洲、南亞次大陸和南洋群島地區最早的居民。
澳大利亞人種在同其他三大人種相比,有著最粗壯的眉弓 ,通常為長顱型、黑色卷發、下顎粗大、突頜、巧克力色膚色、眼睛深棕色或者黑色 。
澳大利亞棕色人種的基本外貌特徵與巴布亞人相仿,通常為長顱型,深棕膚色,眉弓隆起,突頜厚唇,所不同的是澳大利亞土著人鼻子較為寬塌,頭發多呈波浪形。澳洲土著人平均身高1.72米,屬中等身高,身材一般比較粗壯。
I. 澳大利亞土著是什麼人種
澳大利亞土著的人種為尼格利陀人種,此人種歸屬在大洋洲諸島和東南亞一帶。土著人傳統上以打獵和採集為生,屬於游牧人口,游牧地域寬廣,在水源附近搭起臨時帳篷,食物耗盡後便再次遷移。土著人主要靠獵取袋鼠等動物為生,以野生植物、堅果、漿果等為輔助食物。
澳大利亞土著是於四萬多年前定居澳大利亞大陸的澳洲原住民。他們與世界上的其它地方完全隔絕,以打獵和採集為生,十八世紀時,歐洲人來到這里,強迫土著人離開他們的領土。許多土著在白人社會里感到孤立,但他們仍努力維護他們部族的個性。澳大利亞土著人是澳大利亞最早的居民,但卻並不是真的「土」生「土」長,也是外來移民,他們屬游牧民族,沒有固定的居住點,分散在整個澳大利亞,在歐洲人佔領澳大利亞之前,共有500多個部落。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加入了其它人種的基因,包括高加索暗色人種、斯里蘭卡的唯達人、日本的阿伊努人、印度的托達人,甚至中國的苗族也融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