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澳大利亞 > 澳大利亞的動物有什麼特長

澳大利亞的動物有什麼特長

發布時間:2022-07-19 11:38:43

『壹』 奇特的動物

鴨嘴獸
澳大利亞的單孔類哺乳動物,最奇特的要數鴨嘴獸。所謂單孔類動物,是指處於爬蟲類動物與哺乳類動物中間的一種動物。它雖比爬蟲類動物進步,但尚未進化到哺乳類動物。兩者相同之處在於都用肺呼吸,身上長毛,且是熱血;而單孔類動物又以產卵方式繁殖,因此保留了爬蟲類動物的重要特性。它雖被列入哺乳類,但又沒有哺乳類動物的完整特徵。是最原始最低級的哺乳類,在動物分類學上叫做「原獸類」或稱為單孔類卵生哺乳動物。它的體溫很低,而且能夠迅速波動。
雄性鴨嘴獸後足有刺,內存毒汁,噴出可傷人,幾乎與蛇毒相近,人若受毒距刺傷,即引起劇痛,以至數月才能恢復。這是它的「護身符」,雌性鴨嘴獸出生時也有毒距,但在長到30厘米時就消失了。鴨嘴獸為水陸兩棲動物,平時喜穴居水畔,在水中時眼、耳、鼻均緊閉,僅憑知覺用扁軟的「鴨嘴」覓食貝類。其食量很大,每天所消耗食物與自身體重相等。母體雖然也分泌乳汁哺育幼仔成長,但卻不是胎生而是卵生。即由母體產卵,像鳥類一樣靠母體的溫度孵化。母體沒有乳房和乳頭,在腹部兩側分泌乳汁,幼仔就伏在母獸腹部上舔食

『貳』 袋鼠有什麼特點

袋鼠的特點有:

1. 袋鼠是食草動物,通常以群居為主。
2. 袋鼠屬夜間生活的動物,通常在太陽下山後幾個小時才出來尋食。
3. 袋鼠不會行走,只會跳躍,或在前腳和後腿的幫助下奔跳前行。
4. 袋鼠的尾巴又粗又長,長滿肌肉。它既能在袋鼠休息時支撐袋鼠的身體,又能在袋鼠跳躍起幫助袋鼠跳得更快更遠。
5. 袋鼠用下肢跳動奔跑速度非常快,時速可達50公里以上。
6. 袋鼠以跳代跑,最高可跳到4米,最遠可跳至13米,可以說是跳得最高最遠的哺乳動物。
7. 母袋鼠長著兩個子宮,左右子宮輪流懷孕,如果外界條件適宜的話,袋鼠媽媽會一直繁殖。

袋鼠簡介:
袋鼠是任一種屬於袋鼠目的有袋動物 ,主要分布於澳大利亞大陸和巴布亞紐幾內亞的部分地區。
袋類動物是發育不完全的動物,屬早產胎兒,所以需要在育兒袋中發育,母袋鼠有四個乳頭,兩個高脂肪,兩個低脂肪,母袋鼠一般每胎產3至4個仔,袋鼠出生後即要入袋。
品種分類
1. 紅袋鼠,體型最大,生活在澳大利亞乾燥地帶。
2. 大赤袋鼠,是最大的有袋動物,生活在澳大利亞東南部開闊的草原地帶。
3. 東部灰大袋鼠,是最常見的,生活在較為肥沃的地區。
4. 西部灰大袋鼠,生活於澳洲西南海岸和達令河盆地。
5. 麝香袋鼠,是世界上最小的袋鼠,在熱帶雨林已生活2000多萬年。

『叄』 卵生動物有哪些

1 鳥類,爬行類,魚類,昆蟲類,基本都是卵生,有些是體內孵化的,生出來就是幼體,有些則是體外孵化的,像雞..
2 脊椎動物門:鳥類、兩棲類、爬行類、魚類;
無脊椎動物門:昆蟲類、多足類。
以上動物基本涵蓋了卵生的動物。
3 鳥類、兩棲類、爬行類、魚類、昆蟲類。
另外還知道一種不在上面幾類的:鴨嘴獸。
4 哺乳類(除了鴨嘴獸)以下,細菌以上的絕大部分生物都是卵生的

來自http://..com/question/8265966.html

卵生動物小資料

動物的受精卵在母體外獨立發育的過程叫卵生。
卵生的特點是在胚胎發育中,全靠卵自身所含的卵黃作為營養。卵生在動物中很普遍,如鳥類、爬行類、魚類。

鳥類——雞

雞是人類飼養最普遍的家禽。家雞源出於野生的原雞,其馴化歷史至少約4000年,但直到1800年前後雞肉和雞蛋才成為大量生產的商品。
原雞是雞形目雉科原雞屬的1種。又名茶花雞。為家雞的始祖,現產於中國的雲南、廣西壯族自治區及海南省。東南亞、印度、馬來半島及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島等也有分布。原雞體型近似家雞。頭具肉冠,喉側有一對肉垂,是本屬獨具的特徵。雌雄異色。雄性羽色很像家養的公雞,最顯著的差別是頭和頸的羽毛狹長而尖,前面的為深紅色,向後轉為金黃色。這些狹尖的長羽,從頸向後延伸,覆於背的前部,比家雞更為華麗。尾羽和尾上覆羽均黑,並具金屬綠色反光,羽基白色,飛時特別明顯。雌性與家養的母雞相似,體形較雄性小,尾亦較短。頭和頸項黑褐綴紅;頸羽亦特長,軸部黑褐而具金黃色羽緣。棲於熱帶和亞熱帶山區的密林中,常至林緣的田野間覓食植物種子、嫩芽、穀物等,兼吃蟲類及其他小形動物。巢營於地面稍凹隱處,鋪以落葉和雜草等。在雲南南部2月開始產卵,3~5月為高潮期,有的持續到10月。
雉雞是雞形目雉科雉屬的1種。又名野雞,山雞,雉,環頸雉,項圈野雞。在中國,除青藏高原的大部分以外,分布遍於全國。體長90~100厘米米。雄鳥羽色華麗。在華東所見的雉雞,頭頂黃銅色,兩側有白色眉紋。頦、喉、後頸均黑,有金屬反光。頸下有一顯著的白圈,所以通稱為環頸雉。背部前為金黃色,向後轉栗紅,再後為橄欖綠,均具斑雜。尾羽甚長,主為黃褐色,而橫貫以一系列的黑斑。胸呈金屬帶紫的銅紅色,羽端具錨狀黑斑;下體余部亦多斑雜。平時棲息於有草叢和樹木的丘陵,嚴冬遷至田野間,覓食昆蟲、植物種子、漿果和穀物。腳強善走,翅短,不能高飛和久飛。叫聲單調而低沉。繁殖時期,在丘陵的草叢間隨地營巢,把枯草、落葉等鋪在地面凹處。每窩產卵6~14枚,通常1年孵2窩。雉雞在中國有19個亞種。

爬行類——海龜

Chelonia mydas Linnaeus
別名綠海龜,英文名 Green turtle

海龜 :hǎi ɡuī
爬行綱,海龜科。長可達1米多。頭頂有一對前額鱗。四肢如槳,前肢長於後肢,內側指、趾各有一爪。頭、頸和四肢不能縮入甲內。主要以海藻為食。生活在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中,到陸地上產卵,孵出幼體。肉可食,脂肪可煉油。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海龜是龜鱉目海龜科的1種。因脂肪呈綠色,又稱綠色龜。廣布於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中國產的屬於日本海龜,北起山東、南至北部灣近海均有分布。海龜上頜平出,下頜略向上鉤曲,顎緣有鋸齒狀缺刻。前額鱗1對。背甲呈心形。盾片鑲嵌排列。椎盾5片;肋盾每側4片;緣盾每側11片。四肢槳狀。前肢長於後肢,內側各具1爪。雄性尾長,達體長的二分之一。前肢的爪大而彎曲呈鉤狀。背甲橄欖色或棕褐色,雜以淺色斑紋;腹甲黃色。生活於近海上層。以魚類、頭足綱動物、甲殼動物以及海藻等為食。每年4~10月為繁殖季節,常在礁盤附近水面交尾,需3~4小時。雌性在夜間爬到岸邊沙灘上,先用前肢挖一深度與體高相當的大坑,伏在坑內,再以後肢交替挖一口徑20厘米、深50厘米左右的「卵坑」,在坑內產卵。產畢以砂覆蓋,然後回到海中。每年產卵多次,每產91~157 枚。卵白色,圓形,徑41~43毫米,殼革質,韌軟。孵化期50~70天。

魚類——鯽魚

鯽魚,又稱鮒魚,鯽瓜子。
鯽魚(鯉科)Carassius auratus
[地方名]鯽瓜子、鮒魚、鯽拐子、朝魚、刀子魚、鯽殼子。
[形態特徵]一般體長15~20厘米。體側扁而高,體較厚,腹部圓。頭短小,吻鈍。無須。鰓耙長,鰓絲細長。下咽齒一行,扁片形。鱗片大。側線微彎。背鰭長,外緣較平直。背鰭、臀鰭第3根硬刺較強,後緣有鋸齒。胸鰭末端可達腹鰭起點。尾鰭深叉形。一般體背麵灰黑色,腹面銀灰色,各鰭條灰白色。因生長水域不同,體色深淺有差異。
[產地、產季]全國各地水域常年均有生產,以2~4月份和8~12月份的鯽魚最肥美。
[經濟價值]為我國重要食用魚類之一。肉質細嫩,肉味甜美,營養價值很高,每百克肉含蛋白質 13克、脂肪 11克,並含有大量的鈣、磷、鐵等礦物質。鯽魚葯用價值極高,其性味甘、平、溫,入胃、腎,具有和中補虛、除濕利水、補虛贏、溫胃進食、補中生氣之功效,尤其是活鯽魚氽湯在通乳方面有其他葯物不可比擬的作用。鯽魚氽冬瓜,鯽魚熬蘿卜,不僅味道鮮美,而且可以祛病益壽。條小的鯽魚可做酥魚。據分析,每100 克鯽魚肉含蛋白質13克,脂肪1.1克,糖0.1克,硫胺素6.6毫克,核黃素0.07毫克,尼克酸2.4毫克,鈣54毫克,磷203毫克,鐵2.5毫克。臨床實踐證明,鯽魚肉防治動脈硬化、高血壓和冠心病均有療效。
家庭常見的金魚就是由野生鯽魚演變而來。

特殊的卵生哺乳動物——鴨嘴獸(platypus)

澳大利亞的鴨嘴獸是澳大利亞特有的非常特殊乳汁單孔目動物。它的嘴和腳像鴨子,尾部像海狸,是世界上僅有的三種生蛋的哺乳動物之一(另兩種是刺蝟),鴨嘴獸沒有奶頭,但在肚子上有一小袋,內分泌乳汁,小鴨嘴獸靠添乳汁長大。
成年鴨嘴獸長度有 40-50公分,重量母的在 700-1600克之間,公的在 1000-2400克之間。
鴨嘴獸生長在河,溪的岸邊,它的大多時間都在水裡,它的皮毛有油脂能保持它身體在較冷的水中仍保持溫暖。在水中游泳時它是閉著眼的,靠電信號及其觸覺敏感的鴨嘴尋找在河床底的食物。它以軟體蟲及小魚蝦為食。
鴨嘴獸生殖是在它的岸邊所挖的長隧道內進行的。她一次可最多生三個蛋。六個月後的小鴨嘴獸就得學會獨立生活,自己到河床底覓食了。

來自http://www.qbaobao.com/forums/viewthread.php?tid=226413

『肆』 袋鼠的特長是什麼

袋鼠的特點如下:外形特徵:所有雌性袋鼠都長有前開的育兒袋,但雄性沒有。幼崽或小袋鼠就在育兒袋裡被撫養長大,直到它們能在外部世界生存。袋鼠在跳躍過程中用尾巴進行平衡,當它們緩慢走動時,尾巴則可作為第五條腿。袋鼠的尾巴又粗又長,長滿肌肉。它既能在袋鼠休息時支撐袋鼠的身體,又能在袋鼠跳躍起幫助袋鼠跳得更快更遠。生活習性:袋鼠通常以群居為主,有時可多達上百隻。但也有些較小品種的袋鼠會單獨生活。袋鼠不會行走,只會跳躍,或在前腳和後腿的幫助下奔跳前行。袋鼠屬夜間生活的動物,通常在太陽下山後幾個小時才出來尋食,而在太陽出來後不久就回巢。袋鼠是食草動物,吃多種植物,有的還吃真菌類。它們大多在夜間活動,但也有些在清晨或傍晚活動。分布范圍:主要分布在澳洲和南北美洲的草原上和叢林中。大多數袋鼠都是澳大利亞的特產,但是有些樹袋鼠則生活在新幾內亞。廣為分布在澳洲的各個地區,從寒冷的塔斯曼尼亞到乾旱炎熱的北領地,從國家公園到城市近郊,都可以發現袋鼠的蹤影。

『伍』 有什麼有趣的生物,有特別之處。中國很少人知道的。比如,考拉,特別;是澳大利亞的國寶。特長:是世界上

袋鼯。生活在維多利亞州南部海邊森林。最大特點是持續交配時間可長達5~14小時,其性慾在動物世界裡幾乎無人能敵。

『陸』 求助各種動物的特長(越多越好)

1、毛蛙:當受到威脅的時候,他腳掌前緣就會像金剛狼一樣伸出骨頭來保護自己。

2、海參:他們可以瞬間將身體液態化,還可以通過非常狹窄的地方。

3、狗狗:狗狗的嗅覺好到可以聞出癌症。而人類正在學習如何將狗狗的這種能力應用在醫學上。

4、烏賊:他是動物界的變裝達人,幾乎所有顏色都難不倒他。

5、樹蛙:他可以忍受極寒冷的天氣,就算被結凍也沒關系,等要春天一到,又是一尾活蛙。

6、阿爾卑斯長角山羊:他們為了尋找鹽礦床,發展出可以在峭壁間通行無阻的能力。

7、真渦蟲:什麽都記得,即使頭被切掉了,還會再生出一顆新頭,而這顆新頭還是會有舊頭的記憶。

8、水熊蟲:他是永遠不死的怪物!無論是超強輻射還是極高溫度、真空都殺不死。

9、鴿子:過目不忘看過的每一張臉,在動物界裡面只有六種動物可以在鏡子裡面認出自己,鴿子是其中之一。

10、角蜥:他會超殺的攻擊方式,當他進入防禦模式時,他會從眼睛噴射出血柱攻擊敵人。

11、跳囊鼠:不需要喝水也可以生存,最高紀錄是五年不用喝水。

12、洞穴小龍蝦:正常一般的小龍蝦可以活六到七年。但是洞穴小龍蝦可以活175年!

『柒』 你知道哪些動物有趣的是

這個世界上最有趣的動物是——女人。很多時候女人連自己是什麼都不是很清楚。 這個世界上最奇怪的動物是——女人,她每天都在思考著今天要幹些什麼,直到睡覺前都沒能想清楚,於是盤算著明天要干什麼,還沒想好就睡過去了。 這個世界上生命力最頑強的動物是——女人,你很難想像還有別的什麼物種像女人這樣,每個月都要流幾天血確死不了。 介紹完女人介紹下其他的。 皇帶魚(學名:Regalecus glesne) 皇帶魚被認為是最長的魚類,有些標本據說長達17米。這種魚比較少見,但在世界各地的溫帶及熱帶地區,特別是太平洋海域,有時候會看見它被水沖到海灘上來。據說這種魚大部分時間都生活在20至200米深度之間,以魚和無脊椎動物為食。由於皇帶魚身體很長,而且在靠近水面時會擺動身體前進,因此有些人認為它是海蛇神話故事的起源。 洪堡烏賊(學名:Dosidicus gigas) 洪堡烏賊因其具有高度攻擊性和兇猛的捕食方式而聞名,有時候又稱為「紅色惡魔」。它一般棲息在太平洋里的加利福尼亞灣 (Gulf of California) 700米深的水下,能長到1.8米長,四肢和觸須強勁有力,能夠輕松地捕獲和殺死其他魚類。它出名是因為其極佳的水下視力,以及在興奮的時候會發光並變換顏色。 深海琵琶魚(學名:Melanocetus johnsoni) 琵琶魚的名字源自從它們的鼻子處長出來的形狀如釣魚竿的器官。這個充滿生物發光細菌的器官能夠發光,用來引誘小魚成為其獵物。這種深海琵琶魚生活在1,000米深的水下,對其他魚類來說,它是一個貪婪的掠食者,能吞下比它長一倍以上的魚。 鸚鵡螺(學名:Nautilus sp.) 這種章魚的遠古親戚在長達1.5億年的時間里基本上沒有多大改變。鸚鵡螺的大眼睛實際上對光非常不敏感,反而是依靠它大約90根觸須的觸覺來感受周圍的世界和尋找食物。鸚鵡螺白天在600米深的水下度過,晚上則回到水面附近的礁石上進食。它的殼經常被海水沖到太平洋熱帶地區的海灘上,被拾獲者視若珍寶。 獨角鯨,屬於齒鯨類,一般體長4米~5米,體重900公斤~1600公斤獨角鯨最誘人之處,是被稱為「角」的獠牙,它在人們眼中很有神秘色彩。古代歐洲的王公貴族把它看成寶物,用鯨牙做成酒杯以檢驗酒是中否有毒,或用它做傢具、飾物以顯示華貴和富有。更有人把它看成靈丹妙葯,用它醫治百病。其實,最終其使用價值的,還是北極地區的愛斯基摩人,他們用它做魚杈和矛頭,用來捕獵。 水滴魚生活在澳大利亞和塔斯馬尼亞沿岸的深水當中,由於很難達到這種魚的棲息地,所以很少被人類所發現。 水滴魚,生活的地方,壓力比海平面要高出數十倍,飽了保持浮力,水滴魚渾身主要成凝膠狀,密度比水稍輕,這使得這種魚可以不需花費體力從水底浮起。缺乏肌肉對於水滴魚來說也不是什麼大問題,因為它主要靠吞食麵前的可食用物質為生。 指猴 ,馬達加斯加特有物種,一種夜間才出來活動的猴子,體型象大老鼠,體長36~44厘米,尾長50~60厘米,體重2千克;體毛粗長,深褐至黑色,臉和腹部毛基白色,頸部毛特長有白尖;尾比身體長,尾毛蓬鬆,形似掃帚,毛長達10厘米,黑或灰色;體纖細;頭大吻鈍;耳朵非常大,膜質;除大拇指和大腳趾是扁甲外,其他指、趾具尖爪;牙齒結構象鼠,只有20 枚;四肢短,腿比臂長。 羊駝,非常可愛的小動物。偶蹄目駱駝科無峰駝(羊駝)屬的1種。別名美洲駝、無峰駝。體型頗似高大的綿羊;頸長而粗;頭較小,耳直立;體背平直,尾部翹起,四肢細長;被毛長達60~80厘米,呈純白,淺灰、棕黃、黑褐,純黑等22不同色型;雄性略大於雌性。產於南美的秘魯和智利的高原山區。 小飛象章魚,一種深海章魚,和淺海的章魚長的不一樣,實在可愛,只有深海潛水艇才能看到它,它不象別的親戚般用噴水前進,它靠頭部的兩只「翅膀」象小鳥般撲打前進。這種章魚生活在極深的海下,是最珍貴稀少的章魚種類 雪蟹 種名為雪蟹的生物,如絲般雪白,看起來似乎生活在喜馬拉雅山區,但這種獨特的生物卻是最近在南太平洋的深海中被發現的。這種蟹的前臂和腳上長滿的那種纖細如發絲般的毛的作用很神秘。一些科學家認為這種纖纖細毛能夠捕獲細菌作為它們的食物,但也有一些科學家認為這些細毛能夠過濾掉深海處噴湧出的有毒礦物質 星鼻鼴 最不象地球生物的小動物,甚至比我們想像的外星人還要奇怪,它的鼻子周圍有22條肉質的附器環繞成一圈,當它在自家環境間穿梭時,這鼻子常因快速顫動而讓人看不清楚。再加上生著巨爪的前肢,你遇到的就是一個令人興奮難抑的生物學之謎。這種生物是怎麼演化出來的?那個星星是什麼?它如何作用,又是用來做什麼的?對於這不尋常的哺乳動物,這些都是我想要解開的謎題。結果星鼻鼴不僅有一張好玩的臉,它還有著相當特化的腦,也許有助於解答哺乳動物神經系統的構成與演化這些長久以來的問題。

『捌』 世界上的奇特動物有

望塵莫及 回答採納率:30.1% 2010-07-18 13:56 您已經評價過!好:0 您已經評價過!不好:1 皇絹毛猴

皇絹毛猴這種靈長類動物的得名,是因為鬍子酷似德國君主威廉二世。雖然名字來源於一個笑話,不過還是變成了官方名稱。 這種絹毛猴在西南亞馬遜盆地、東秘魯、玻利維亞北部和巴西西部的阿克里及亞馬孫州都有發現。他門生活在熱帶雨林的密林深處。

白面粗尾猿 白面粗尾猿生活在巴西、法屬蓋亞那、蓋亞那、蘇利南和委內瑞拉。它們採食幾乎所有的水果、堅果、種子和昆蟲,擁有無可匹敵的消化能力,能對付各種各樣的毒汁毒液。



貘科是現存最原始的奇蹄目,保持前肢4趾後肢3趾等原始特徵。貘體型似豬,有可以伸縮的短鼻,善於游泳和潛水。貘科現存僅貘屬的4個種,分別分布於東南亞和拉丁美洲兩地。馬來貘分布於東南亞從緬甸、泰國南部經馬來半島到蘇門達臘島,體型較大,身體黑白兩色,易於辨認。 貘是食草動物,體形像豬,但比豬大,在距今100萬年到1萬年之間廣泛生存於溫暖潮濕的環境,在我國主要分布於華南地區。但由於環境的變遷,巨貘在1萬年前滅絕。目前,除了東南亞尚存其「近親」——馬來貘外,貘的其他物種已經全部滅絕。

太陽熊

太陽熊主要棲息在南亞的熱帶雨林中,它們站起來也僅僅大約1.2米高,是熊家族中最小的類型。一般而言,太陽熊的重量不會超過65公斤。 作為一種夜行生物,太陽熊白天大部分時間都待在距地面不高的樹枝上。

盲鰻

鑽腹魚。盲鰻屬圓口類動物,雌雄同體。在交配時它先充當雄體,一段時間以後,又充當雌體。受精卵不經變態可直接發育成小鰻。 盲鰻身體象河鰻,但頭部無上下頜,口如吸盤,生著銳利的角質齒。鰓呈囊狀,內鰓孔與咽直接相連,外鰓孔在離口很遠的後面向外開口,使身體前部深入寄主組織而不影響呼吸。盲鰻憑借吸盤吸附在大魚身上,然後尋機從鰓鑽入魚腹。由於長期在魚體內過著寄生生活,眼睛已退化藏與皮下。它的嗅覺和口端4對觸須的觸覺非常靈敏,能迅速感知大魚的到來。 盲鰻口的周緣有三至四對觸須,它採用孫行者鑽入鐵扇公主肚內的辦法,先在大魚身上咬個洞,或從大魚的鰓孔直接鑽進大魚腹中,先吃內臟後吃肉,吃得大魚只剩下皮和骨頭。人們曾在一條雪魚體內發現竟有123條盲鰻,人稱其為魚盜賊。 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圓口綱。盲鰻目的代表,和七鰓鰻同屬於現生最原始的無頜類脊椎動物。成體營寄生生活,是脊椎動物中唯一的體內寄生動物。均為海產。以魚為食,常由魚的鰓部鑽入魚體內,吸食血肉及內臟,最後魚被吃成只剩下骨架和空的皮囊,是漁業上的一大害。無口漏斗,口在最前端圍以軟唇,有4對口須。鰓囊6對,多數種類外鰓裂不直接通體外,而通入一長管,以一共同的開口通體外。眼退化隱於皮下,不具晶體,故名盲鰻。生殖腺單個,雌雄同體,但在生理功能上兩性仍是分開的,在盲鰻幼體中,生殖腺的前部是卵巢,後部為精巢,如前端發達後端退化,則為雌性;反之,則為雄性。分布於印度洋、太平洋及大西洋的溫帶及亞熱帶水域。常見的種類有大西洋盲鰻(Myxine gluti-nosa),分布於大西洋沿岸海中,我國產的蒲氏粘盲鰻(Eptatretus burgeri),外鰓孔6對,分布於東海、黃海等海域。

7樓

星鼻鼴

星鼻鼴是小型動物,只能讓磅秤的指針傾斜為50公克,大約是小鼠的兩倍。它們生活在濕地的淺層地道中,遍及美國東北與加拿大東部,獵食的環境涵蓋地下及水下。如同鼴鼠科其它30種左右的成員,星鼻鼴屬於哺乳動物的食蟲目,這類生物新陳代謝極快,隨時飢腸轆轆,所以這胃口奇大的小小星鼻鼴必須要能找到足夠的獵物,以度過寒冷的北國冬天。和其它鼴鼠一樣,它在土壤中尋覓蚯蚓;不過它還會在濕地棲境里營養豐富的泥巴與爛葉中,取食多種小型無脊椎動物和昆蟲幼蟲,也會潛游到池塘與溪流的渾濁水底,把獵物給揪出來。尋找獵物正是「星鼻」上場的時候。星鼻並不是負責嗅聞的嗅覺系統的一部分,也不是用來捕捉食物的第三隻手,而是一個無比敏感的觸覺器官。它的鼻子周圍有22條肉質的附器環繞成一圈,當它在自家環境間穿梭時,這鼻子常因快速顫動而讓人看不清楚。再加上生著巨爪的前肢,你遇到的就是一個令人興奮難抑的生物學之謎。這種生物是怎麼演化出來的?那個星星是什麼?它如何作用,又是用來做什麼的?對於這不尋常的哺乳動物,這些都是我想要解開的謎題。結果星鼻鼴不僅有一張好玩的臉,它還有著相當特化的腦,也許有助於解答哺乳動物神經系統的構成與演化這些長久以來的問題。

長鼻猴

是東南亞加里曼丹的特有動物。這們的鼻子大得出奇,其中雄性猴子隨著年齡的增長鼻子越來越大,最後形成像茄子一樣的紅色大鼻子。它們激動的時候,大鼻子就會向上挺立或上下搖晃,樣子十分可笑。而雌性的鼻子卻比較正常。長鼻猴喜群居,常10-30隻集為一群,活動范圍不到2平方公里。善游泳,常在河中一邊找東西吃,一邊打鬧著玩樂,但有時它們也能靜下來一動不動地呆上好幾個小時。雄性的鼻子可以發出獨特的喇叭般的叫聲。雄長鼻猴的體重可達25公斤,雌的不足雄的一半。在猴類中,長鼻猴是對飲食非常講究的一種,它們的胃口也很大。幼猴很調皮,常戲弄父母,一會兒擰它們的鼻子,一會兒搖它們的尾巴。它們被人類捉住往往過不了一周就會死去,目前已經瀕臨絕種。

粉精靈犰狳
粉精靈犰狳是犰狳家族中個頭最小的種類,大約有90-115毫米長(不包括尾巴),體色為白玫瑰或者粉紅色。棲息在阿根廷中部的乾燥草原以及被覆荊棘和仙人掌的沙漠中。遇到危險的時候,它能在數秒的時間內把自己完全掩埋起來。粉精靈犰狳在蟻穴附近打洞,它們靠捕食螞蟻為生。

褶傘蜥

褶傘蜥的個頭較大,成年褶傘蜥的體長可達到80~100厘米,以昆蟲、蜘蛛和小哺乳動物為食。褶傘蜥頸部周圍的鱗狀膜皺褶很寬,被激怒時皺褶會豎起,好像頭部突然擴大了好幾倍,同時張開大口。發出憤怒的「嘶嘶」聲。這種突如其來的虛張聲勢的行為,往往會把許多兇猛的動物都嚇上一大跳。如果這一招還不能退敵,褶傘蜥便會逃跑,跑時單靠兩條後腿,由尾巴起著平衡作用。

蒙犬

被毛濃密,具有保護性的被毛是這一品種的典型特點。成年狗的被毛有兩層,一層柔軟、濃密、絮狀的底毛,一層粗糙、高低不平、捲曲的外層披毛。粗糙的披毛陷在柔軟的底毛中。披毛為結實的繩索狀,觸摸的感覺象是氈制的。成年的可蒙犬完全被大量的、象穗子一樣的繩索狀被毛所覆蓋。需要記住一點,其長度必須滿足可蒙犬被毛的功能需求。顏色為白色,但也不總是白色。有時,幼犬會出現少量乳酪色或淺黃色,隨著其逐漸成熟,顏色會褪去。

13樓

指猴
體型象大老鼠,體長36~44厘米,尾長50~60厘米,體重2千克;體毛粗長,深褐至黑色,臉和腹部毛基白色,頸部毛特長有白尖;尾比身體長,尾毛蓬鬆,形似掃帚,毛長達10厘米,黑或灰色;體纖細;頭大吻鈍;耳朵非常大,膜質;除大拇指和大腳趾是扁甲外,其他指、趾具尖爪;牙齒結構象鼠,只有20枚;四肢短,腿比臂長。分布於馬達加斯加東部沿海森林。棲息於熱帶雨林的大樹枝或樹幹上,在樹洞或樹杈上築球形巢。單獨或成對生活,夜間活動。喜食昆蟲,還吃甘蔗、芒果、可可,在飼養條件下亦吃香蕉、棗和雞蛋。孕期不詳,2~3月產仔,每胎 1仔。取食時常用中指敲擊樹皮,判斷有無空洞,然後貼耳細聽,如有蟲響,則用門齒將樹皮嚙一小洞,再用中指將蟲摳出。吃漿果時也是用中指將水果摳一個洞,從中挖出果肉。由於指猴的體型似大老鼠,跳躍的姿勢象袋鼠,取食方式又極特殊,曾被列為松鼠或跳鼠一類,甚至另立一目。 指猴和其他動物都不想像。它和狐猴有親緣關系,但事實上,由於那特別的長相和習性,指猴是單種生物(指粟鼠猴科)。指猴只生活在非洲東南沿海的馬達加斯加島。

安哥拉兔

安哥拉兔(Angora),根據國際ARBA組織數據記載,安哥拉兔是源於土耳其的安哥拉省; 另一種說法是起源於英國,由法國人培育而成,因其毛細長,有點像安哥拉山羊而取名為安哥拉兔。安哥拉兔有四個品種安哥拉,以英國安哥拉最受歡迎,其餘分別是法國安哥、緞毛安哥拉和巨型安哥拉。

羊駝
偶蹄目駱駝科無峰駝(羊駝)屬的1種。 別名美洲駝、無峰駝。體型頗似高大的綿羊;頸長而粗;頭較小,耳直立;體背平直,尾部翹起,四肢細長;被毛長達60~80厘米,呈純白,淺灰、棕黃、黑褐,純黑等22不同色型;雄性略大於雌性。產於南美的秘魯和智利的高原山區。

獨角鯨

獨角鯨屬於齒鯨類,一般體長4米~5米,體重900公斤~1600公斤,腹白背黑,是小型鯨類。它的繁殖率較低,一般3年產一仔,孕期15個月,哺乳20個月。在胚胎中,一角鯨本有16枚牙齒,但都不發達,至出生時,多數牙齒都退化消失了,僅上頜的兩枚保留下來。而雌鯨的牙始終隱於上頜之中,只有雄鯨上頜左側的一枚會破唇而出,像一根長桿伸出嘴外。不過也有人偶然發現有兩枚同時長出的,但數量極少。 獨角鯨常是雌雄和幼鯨一起活動。從數頭到十幾頭不等,有時也有數百乃至數千頭一起的大群。每年當冰雪消融以後,獨角鯨會成群結隊進入海灣覓食、交尾、嬉戲。也正是此刻,它們往往要遭到當地人的捕獵。 獨角鯨最誘人之處,是被稱為「角」的獠牙,它在人們眼中很有神秘色彩。古代歐洲的王公貴族把它看成寶物,用鯨牙做成酒杯以檢驗酒是中否有毒,或用它做傢具、飾物以顯示華貴和富有。更有人把它看成靈丹妙葯,用它醫治百病。其實,最終其使用價值的,還是北極地區的愛斯基摩人,他們用它做魚杈和矛頭,用來捕獵。由於人們對鯨牙的迷信,從而使鯨牙價格昂貴,求之難得,同時也成了獨角鯨災難的根源。許多人為得到獠牙,對獨角鯨大肆獵捕,使其數量大減,以至有關國家不得不採取措施加以保護。

17樓

跗猴
又叫菲律賓眼鏡猴,生活在亞洲熱帶森林中。它們身長僅15厘米,而尾巴則長達25厘米。它們長有特別長的腳踝和長腿,極能適應攀附和跳躍,手指和腳趾上還長有吸盤似的圓盤,抓物非常牢固。它們沒有窩,睡覺時就緊抱直立的樹干。它們雖然只有15厘米長,卻可以跳180厘米的距離,跳躍時,線狀的尾巴左右擺動,以保持平衡。它們的兩只大眼睛能准確地判斷距離,所以能夠在跳躍中捕食昆蟲。雌猴懷胎6個月便生產,幼猴一出世便能抓住母親或緊抱樹枝。跗猴數量很少,是瀕臨絕種的動物。

小飛象章魚
這種章魚生活在極深的海下,是最珍貴稀少的章魚種類。

吸盤足蝙蝠

吸盤足蝙蝠,特產於馬達加斯加島,也是蝙蝠中僅有的兩個分布限於一個島的科之一。吸盤足蝠科和盤翼蝠科一樣,拇指和腳側處各有一個吸盤,其生活方式也和盤翼蝠科相似。吸盤足蝠比盤翼蝠體型略大,耳朵和尾巴均長,耳屏方型,和耳朵前緣相融合。

20樓

侏儒狨

侏儒狨是一種生活在巴西西部、哥倫比亞南部,厄瓜多東部和秘魯東部雨林當中的一種猴子。它是世界上最小的靈長類動物,體長大約14-16厘米,雄性重大約140克,雌性120克。

小熊貓

浣熊科小熊貓屬的唯一種。俗名九節狼、金狗、小熊貓。體形肥胖體長40~60厘米,體重約6千克,全身紅褐色,四肢棕黑色,體毛長而蓬鬆,臉圓,具白色斑紋,吻、耳緣和頰白色,臉上有白斑,眼鮮艷;尾粗,長超過體長之半,具9個棕黑與棕黃色相間的環紋,頗顯著,因此,中國四川省稱為九節狼。小熊貓四肢粗短,背部毛色為紅棕色,其眼眶和兩頰甚至連嘴周圍及胡須都是白色。最好看的是一條蓬鬆的長尾巴,其棕色與白色相間的九節環紋,非常惹人喜愛,「九節狼」的別名因此而得。在第四紀更新世時期,小熊貓曾廣泛分布於歐亞大陸,歐洲中部和英國都有化石紀錄。

樹懶

樹懶因行動緩慢而得名,已高度特化成樹棲生活,而喪失了地面活動的能力。平時倒掛在樹枝上,毛發蓬鬆而擬向生長,毛上附有藻類而呈綠色,在森林中難以發現。三趾樹懶分布較廣,北到宏都拉斯,南到阿根廷北部,二趾樹懶分布略狹窄,北到尼加拉瓜,南到巴西北部。

樹懶的適應范圍與同屬貧齒目的食蟻獸十分不同,它是嚴格的樹棲者和單純的植食者。頭骨短而高,鼻吻顯著縮短,顴弓強但不完全。科頸椎數偏離一般哺乳動物的七椎模式,二趾樹懶為6一7個,三趾樹懶有9個。這種變化不僅發生在種間,甚至同種不同個體之間的頸椎數也不同。外表能見的趾不超過3個,並趾足。三趾樹懶三趾等長,跤骨基部及附骨癒合,爪強而成鉤狀,體型較小,體重4一7公斤,體毛長而粗,毛被為藻類提供了生存條件,雨季時,藻類在毛表的凹陷處生長,使淺色毛皮變成綠色。 樹懶是唯一身上長有植物的野生動物,它雖然有腳但是卻不能走路靠得是前肢拖動身體前行 所以它要移動2公里的距離需要用時1個月,盡管如此,在水裡它卻是游泳健將。對於樹懶來說最好的食物是低熱量的樹葉,吃上一點要用好幾個小時來消化。

23樓

雪蟹

這種名為雪蟹的生物,如絲般雪白,看起來似乎生活在喜馬拉雅山區,但這種獨特的生物卻是最近在南太平洋的深海中被發現的。這種蟹的前臂和腳上長滿的那種纖細如發絲般的毛的作用很神秘。一些科學家認為這種纖纖細毛能夠捕獲細菌作為它們的食物,但也有一些科學家認為這些細毛能夠過濾掉深海處噴湧出的有毒礦物質。

這種被稱作「雪蟹」生物是如此獨特,科學家們經過一年的研究後對其還有眾多不甚了解之處,只好重新劃分出一個種類來對其進行歸屬,正式命名為KIWA HIRSUTA。

禿猴

卷尾猴科幾種晝行性猴類的統稱,美國唯一的短尾猴。體長35-50厘米,尾長15-20厘米。面部赤裸,興奮時發紅。毛長而粗。有三種:一種呈灰色,麵粉紅;另一種毛帶紅色,面鮮紅色;第三種毛呈淺褐色,面為黑色。禿猴為稀有動物,分布限於亞馬遜河流域的某些森林地區。據說以小群活動,常棲息於高枝。四腳行走,以果實和植物的其他部分為食。三種禿猴在《紅皮書》中都列為瀕險種。亞馬遜河流域的印第安人常捕捉禿猴。

25樓

水滴魚

水滴魚生活在澳大利亞和塔斯馬尼亞沿岸的深水當中,由於很難達到這種魚的棲息地,所以很少被人類所發現。 水滴魚生活的地方,壓力比海平面要高出數十倍,飽了保持福利,水滴魚渾身主要成凝膠狀,密度比水稍輕,這使得這種魚可以不需花費體力從水底浮起。缺乏肌肉對於水滴魚來說也不是什麼大問題,因為它主要靠吞食麵前的可食用物質為生。

鯨頭鸛

鯨頭鸛是一種非常大的鸛科鳥類,其英文名Shoebill就來源於其貌似鞋狀的啄。

這種鳥能夠長到1.2米高,5.5公斤重,翼展2.5米。成年鸛主要為灰色,幼年呈棕色。其分布於從蘇丹到尚比亞的東非熱帶地區。

27樓

枯葉龜

最大甲長40公分,背甲為長方形,背甲是粗糙、多瘤節的。這種龜背甲的最大直線長度可長到18英寸。每個盾板都是圓錐形的,並具有明顯的同心生長環。頭和頸部大而扁平,並覆蓋著無數的小肉瘤、結節和褶皺。嘴非常寬,鼻子很長。眼睛很小並非常靠近鼻子。幼年時期背甲和頸部的顏色為茶褐色至紅褐色,腹甲通常為鮮艷的橙紅色。當這種龜長大時,腹甲上的橙紅色褪去變成黃色或褐色。頸部呈紅褐色,但最終會變成棕褐色或茶褐色。喉部具有兩條暗色帶狀條紋,且腹甲呈暗色。雖為完全水棲性,卻很少游泳。為適應棲息於水底,具有長頸及呼吸管狀的吻部,籍以伸出水面呼吸。

椰子蟹

屬於節肢動物門、甲殼綱、十足目、抱卵亞目、異尾類下目、陸寄居蟹科、椰子蟹屬,椰子蟹是椰子蟹屬中所僅有的物種。與典型的蟹(短尾次目)有許多不同。分布於日本南部及南太平洋諸島。中國僅產於台灣省南部。體很大,頭胸甲長度可達16厘米以上。體軀和附肢甲殼鈣化,堅厚,頭胸甲及步足表面有波狀皺紋。頭胸甲的鰓區特別擴大。額角呈三角形,眼鱗小。左螯大於右螯。腹部的背甲與側甲皆鈣化,部分彎折在頭胸甲之下。僅一側保留著已退化的腹肢。椰子蟹生活於海邊附近的熱帶樹林中,善於爬樹。喜食椰子或露兜樹的果實、腐肉或各種植物。繁殖季節回到海里,其幼體在海水中變態成長。

椰子蟹的體型碩大,外殼堅硬,配上兩只強壯有力的巨螯,讓它的模樣看起來又凶又蠻橫,所以在台灣,人們都叫它做「山霸」;又因為它頭部和胸部的紋路十分接近八卦圖樣,又被稱為八卦蟹。它也是個爬樹高手,尤其善於攀爬筆直的椰子樹,而且它可以用強壯的雙螯剝開堅硬的椰子殼,然後享用裡面香甜的椰肉。所以它還有一個在國際上通用的名字-椰子蟹。

閱讀全文

與澳大利亞的動物有什麼特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8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3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1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1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6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8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8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2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6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0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1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4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0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9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