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澳大利亞弗雷澤島山火持續7周仍難控制,山火為何難以撲滅
澳大利亞可能是山火最易發的國家之一了,而且一旦發生就很難被撲滅。12月,澳大利亞的昆士蘭州弗雷澤島的山火已經持續燃燒了數個星期了,依然難以控制。這次山火面積超過800平方公里,幾乎等於整個弗雷澤島總面積的一半。這場燃燒了兩個多月的山火,最終因為12月13日的洪水才被緩解。那麼,如果沒有洪水呢?這場山火將持續到什麼時候誰都無法預料,以另一場災難來抵抗前一場災難,這聽上去未免太過悲壯。那麼,山火為什麼這么難撲滅呢?
另外,澳大利亞地形復雜,地廣人稀,也給救火帶來了很大的不便。再加上當地高溫強風等天氣因素,都是使大火難以被撲滅的因素。而據相關報道稱,這次的大火是由於一次非法營火才引發的。
⑵ 澳大利亞各個城市介紹
城市介紹:
布里斯班:澳大利亞第三大城市,昆士蘭州首府和港口。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市內現代化的建築和古老典雅的舊屋相間,接到筆直縱橫,多以昔日英國皇家成員命名。這里拓荒時代的建築有哥特式約翰英國教堂、市政廳大廈、鍾樓等。
⑶ 弗雷澤島沙堤主要分布在東部海岸的原因
浪潮的沖刷。弗雷澤島位於昆士蘭州首府布里斯班(Brisbane)以北的澳大利亞東海岸。屬於亞熱帶濕潤氣候,氣候會一直形成西風,西風不停的刮向弗雷澤島的東部海岸,浪潮也被風帶動不停地沖刷,日積月累就形成了沙堤
⑷ 弗雷澤島
弗雷澤島綿延於澳大利亞昆士蘭州東南海岸,長122千米,面積1620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沙島。高大的熱帶雨林的雄偉殘跡就矗立於這片沙土之上。移動的沙丘、彩色的砂石懸崖、生長在沙地上的雨林植物、清澈見底的海灣與綿長的白色海灘,構成了這個島嶼獨一無二的景觀。1992年,弗雷澤島作為自然遺產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弗雷澤島是由數百年前大陸南方的山脈受風雨剝蝕而開始形成的。風把細岩石屑刮到海洋中,又被洋流帶向北面,慢慢沉積在海底。冰河時期海面下降,沉積的岩屑露出海面,被風吹成大沙丘。後來海面回升,洋流帶來更多的沙子。植物的種子被風和鳥雀帶到島上,並開始在濕潤的沙丘上生長。植物死後形成了一層腐殖質,使較大的植物可以紮根生長,沙丘便被固定住了。現在,全島均是金黃色的沙灘和沙丘。有些地方聳立著紅色、黃色和棕色的砂岩懸崖。砂岩懸崖被風浪沖刷成錐形和塔形的岩柱。
弗雷澤島的雨量異常充沛,年降雨量可達1500毫米。因此在島下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淡水湖,蓄水量約2000萬立方米。沙丘之間還有40多個淡水湖,其中包含了世界上一半的靜止沙丘湖泊,這大大促進了沙丘植物的興衰循環。布曼津湖,這個世界上最大的靜止湖泊是弗雷澤島最美麗的地方之一。
弗雷澤島原名「庫雅利」,意思是「天國」。這里一直美得很超然。1836年,一場暴風雨使「尋金」號輪船撞上了庫雅利島北部的斯溫群暗礁。於是,船長詹姆斯·弗雷澤、妻子愛麗莎·弗雷澤和船員們劃著小舟漂流到庫雅利。庫雅利的土著人抓住了他們。幾個月後,只有愛麗莎·弗雷澤逃了出來。她利用這段特殊的經歷,以動人的語言,向人們講述庫雅利島,結果這個世外桃源一樣的小島引得許多漁民、傳教士和伐木者大舉遷移,島名也因此變為「弗雷澤」。後來船長夫人的經歷成為一部電影和幾本小說的創作主題,弗雷澤島從此聞名於世。
弗雷澤島上,在高達240米的沙灘和懸崖後面生長著種類繁多的植物。上面森林茂密,喜歡潮濕的棕櫚和千層樹在積水的地方生機蓬勃;柏樹、高大的桉樹、成排的杉樹以及非常珍貴的考里松也都適意地在此安家落戶。這些林地為很多動物提供了家園。世界上有超過300種原生脊椎動物,而生活在這個島上的就多達240種,其中包括極為珍貴的綠色、黃色雉鸚哥。這種鸚鵡科鳥類,喜歡活動在靠近海岸的窪地和草原上。以花和蜜為食的紅綠色金猩猩鸚哥,為密林增添了艷麗的色彩。地鸚鵡、葵花鳳頭鸚鵡和大地穴蟑螂也是島上的常住居民,因為在這里它們少有天敵。島上的哺乳動物數量很少,但是這里卻是澳洲野狗在澳大利亞東部的唯一棲息地。島上的沙丘湖由於純凈度高、酸性強、營養含量低而鮮見魚類和其他水生生物,但一些蛙類卻非常適應這種環境,特別是一種被稱為「酸蛙」的動物,它們能忍受湖中的酸性而悠閑地生活。弗雷澤島的高潮與低潮之間有大片的淺灘,這些淺灘為過往的遷徙水鳥提供了最好的中途棲息地。
島上的小湖和溪流成為野生動物的飲水源,這些動物其中包括澳大利亞野馬。它們其實是運木材的輓馬和騎兵軍馬的後裔。每年的8~10月,弗雷澤島附近的海面上,還常常能看到巨大的座頭鯨噴出的水柱,以及它們躍出水面的樣子。
在弗雷澤島上還能看見葵花鳳頭鸚鵡。葵花鳳頭鸚鵡也叫葵花鸚鵡、黃巴旦等,產於澳大利亞北部、東部及東南部至昆士蘭島西部、新幾內亞及北部、東部島嶼等地。葵花鳳頭鸚鵡體長40~50厘米,體羽主要為白色,頭頂有黃色冠羽,在受到外界干擾時,冠羽便呈扇狀豎立起來,就像一朵盛開的葵花,因此得名。耳覆羽、頰部、喉部、飛羽和尾羽沾有黃色。虹膜為暗褐色或紅褐色,嘴呈暗灰色,腿、腳呈暗灰色。野生的葵花鳳頭鸚鵡常常棲息於平原、沼澤等附近的樹林中,喜歡結群活動。鳴聲響亮,善於用腳和嘴在樹上攀緣,經常一隻腳抓住樹枝站立,另一隻腳將握住的食物送入嘴中,腳趾非常靈活,葵花鳳頭鸚鵡不但善於長距離飛行。主要以植物種子、堅果、漿果、嫩芽、嫩枝為食。繁殖期在澳大利亞南部為8月至翌年1月,在澳大利亞北部則為5~9月。築巢於靠近水源的大樹上或岩洞里。每窩產卵2~3枚,孵化期為28天,由雄鳥和雌鳥共同孵化和育雛,育雛期為70天左右。壽命一般為40年左右,也有的活到60~80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