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看看歷屆奧運會 哪個最賺錢
時任奧委會主席尤伯羅斯首創奧運「私營模式」,通過出售電視轉播權等市場化手段廣開財源,不僅花費5億美元順利地舉辦了奧運會,還實現盈利2.25億多美元。
韓國漢城奧運會建設了16座新館,翻修利用了原有18座舊場館。通過這樣的方式,節約了大量經費。漢城組委會直接用於奧運會的投資約10億美元。
一共投入94億美元,其中60%為民間自籌,再加上其他方面的直接和間接投資,總額達到240億美元。完善的籌備工作吸引了全部172個奧運會成員國和地區參加盛會。
亞特蘭大奧運會,是從經營角度上非常成功的一屆。組織者的商業開發令贊助商倍加贊揚,其中9家企業在賽會結束後,又同國際奧委會簽訂了新的贊助合同。
這屆奧運會依靠出售電視轉播權、門票等各種收入,賺了7.65億澳元。成功之處在於,他們在盈利的同時,對奧林匹克公園的體育場館和設施作了長遠的規劃。
北京奧組委收入達到205億元,較預算增加8億元;支出達到193.43億元,較預算略有增加;收支結余超過10億元。
2012年的倫敦奧運會的預算也從其申辦成功之初約40億英鎊,翻了一番多。參賽運動員達1萬,旅客大概有90萬,觀眾有45億,門票總量大概約為900萬張。
在2004年悉尼奧運會以前,轉播權收入的60%分配給國際奧委會。2004年後奧委會只收取轉播權收入的49%,加之不斷上漲的售價,奧運會主辦國分得實際數額呈增加趨勢。
自1985年起,國際奧委會將贊助商分為三大類,並將每類授予相應范圍的經營權。其中包括:1,TOP贊助商。2,贊助商。3,供應商。
歷屆奧運會都發行奧林匹克紀念幣和紀念郵票等周邊產品,衍生品逐漸成為奧運會主辦國穩定的收入來源,例如奧運主題彩票、奧運可樂罐、奧運手機等。
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共售出約800萬張門票,實現門票收入4.25億美元,占總收入的25%。2000年悉尼奧運會門票收入高達6.17億美元,占總收入的21.78%。
1988年漢城奧運會前,政府進行了擴建機場等工程,以奧運為契機跨入到新工業化國家的行列;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的投資總額達到當年西班牙的GDP總量的5%。
據澳大利亞旅遊局統計,2000年悉尼奧運會期間,海外遊客增加了50萬人,新增加的旅遊產業為澳大利亞帶來了42.7億美元的收入。
倫敦奧運會全英范圍內約2000萬人參與,其中有300萬人參與了付費活動。除此之外,還有其他收入形式,例如政府預算撥款、民間捐贈、資產拍賣等。
『貳』 花費者多的是哪一屆奧運會
花費最多的第二十二屆莫斯科奧運會。據報道,原蘇聯為主辦這屆奧運會,總耗費92億美元。這是奧運會史上的創紀錄數字。這屆奧運會使菲科體育場館有了極大的發展。據統計,大型體育場從原先穩50多個增到近70個,人工游泳池從30多個發展到60多人,體育館由1300多個增加了1600多個……與此同時,還整飾了城市建築,改善了交通運輸網。
相關知識:
1、亞奧理事會是何時在何地成立的?
答:1949年在印度新德里成立。
2、中國是何時加入亞奧理事會的?
答:中華全國體育總會自1973年成為亞奧理事會正式成員,1982年亞奧理事會接納中國台北奧委會為其成員。
3、中國奧委會現任主席是誰?
答:袁偉民。
4、中國采訪奧運會的第一個記者是誰?
答:在1936年柏林第十一屆奧運會上,中國官方通訊社派遣的第一個采記奧運會的記者是馮有真。
5、新中國成立後何時首次參加奧運會?
答:1952年芬蘭赫爾辛基第十五屆奧運會,新中國首次派出了一個40人的體育代表團。
6、哪屆奧運會被稱為跨越兩洲的大賽?
答:1956年第十六屆墨爾本奧運會被稱為跨越兩洲的比賽。由於澳大利亞的法律規定,牲口入境必須隔離檢疫六個月,致使馬術比賽無法進行,最後只得將馬術比賽放在瑞典的斯德哥爾摩進行。
7、規模最大的奧運會是哪一屆?
答:規模最大的奧運會是1988年在南朝鮮漢城舉辦的第二十四屆奧運會。這是第二次在亞洲舉辦的奧運會。來自160個國家和地區的9581名運動員相聚在一起,這是東西體育強國相隔十二年後的再重逢。本屆奧運會共設23個比賽大項,237個單項,共同爭奪234枚金牌。其中包括新增設的乒乓球和網球兩個運動項目。因此,無論從人數看,還是從比賽項目看,本屆奧運會都是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一次。
8、規模最小的奧運會是哪一屆?
答:規模最小的奧運會是1904年7月1日到10月29日在美國聖路易城舉行的第三屆奧運會。參加比賽的只有來自十二個國家的625名運動員,其中女運動員八名。而東道主美國隊就佔了533人。這是因為前往聖路易城的交通不便,旅費昂貴,因此,法國及其他幾個歐洲國家都沒有派人參加。即便是派隊參加的英國、澳大利亞、德國、瑞士、匈牙利、希臘等幾國,也只派了幾名代表,加在一起只有39名運動員。由於上述原因,導致了一些項目如拳擊、自由式摔跤、射箭、水球等,成為美國選手內部之間的競爭。這次奧運會是參賽國家和參賽人數最少的一次。
9、第一位黑人奧運會冠軍是誰?
答:在第四屆奧運會上奪得4×400米接力冠軍的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學生約翰?泰勒。
10、現代奧運會的第一個冠軍是誰?
答:現代奧運會的第一個冠軍是美國男子田徑運動員詹姆斯?康諾利。他在1896年舉辦的第一屆現代奧運會的三級跳遠比賽項目中,以13.71米的成績奪得第一名,摘取了本屆奧運會也是現代奧運會的第一塊金牌。
11、在歷屆夏季奧運會上獲金牌最多是哪個國家?
答:在歷屆夏季奧運會上獲金牌最多的國家是美國,至今共獲得741枚。美國隊除了在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缺席外,其餘各屆奧運會均派隊參加了。而且在獎牌榜上十一次高居榜首,七次第二名,兩次屈居蘇聯及東德之下獲得第三名。
12、歷屆夏季奧運會上獲金牌最多的運動員是誰?
答:歷屆夏季奧運會上獲金牌最多的運動員有三名,各自獲得九枚金牌,他們分別是:1、美國男子游泳運動員馬克?施皮茨。他在1968年墨西哥城舉辦的第十九屆夏季奧運會上獲得2塊游泳比賽金牌;在1972年舉辦的奧運會上,他被批准參加4個單項比賽和3個接力比賽項目,並在比賽中奇跡般地奪取了這七個項目的七枚金牌,創造了一次比賽奪得金牌數量最多的奧運會紀錄,同時也是歷屆夏季奧運會上獲得金牌最多的運動員之一。2、原蘇聯女子體操運動員拉里莎?拉蒂尼娜。她曾經為原蘇聯獲得1960年奧運會女子體操團體冠軍,立下了汗馬功勞,同時獲得這屆奧運會個人全能、自由體操兩項冠軍。在1964年東京舉辦的第十八屆奧運會上,拉蒂尼娜是最引人注目的女子體操選手。她曾在1956年至1964年連續三屆奧運會上獲得金牌九枚。3、芬蘭男子田徑運動員帕沃?魯米。他在1920年舉辦的第七屆奧運會上大出風頭,獲得子10000米冠軍和5000米亞軍;在1924年舉辦的第八屆奧運會上,魯米一舉奪得1500米、3000米(團體)、5000米、10000米4枚金牌。值得一提的是,在1500米賽和5000米賽之間只有1.5小時的休息時間。這一方面說明了魯米的實力,另一方面也表現了他超乎尋常的毅力。這成了比賽場上的奇跡,他也被贊譽為「長跑之王」。在1920年至1928年這三屆奧運會上,他共獲得九枚金牌。
13、誰創造了奧運會帆船史的成績之最?
答:丹麥選手保羅?埃弗斯隆創造了帆船史的成績之最。他在1948年、1952年、1958年、1960年這四屆奧運會上連續獲得帆船「芬蘭人」型賽的四枚金牌,這是奧運史上四屆蟬聯該項冠軍的第一人。
14、誰創造了奧運會田徑史的成績之最?
答:美國男子田徑運動員阿爾弗雷德?厄特創造了田徑史上的成績之最。他在1956、1960、1964、1968年這4屆奧運會的鐵餅比賽項目中,連續獲得該項目的4枚金牌,成績分別為56.36米、59.18米、61米、64.78米,均打破奧運會紀錄。他是奧運史上在同一項目中獲四連冠的惟一選手,也是奧運史上繼丹麥帆船運動員保羅?才能弗斯特隆之後取得如此成就的第二人。
15、在奧運會的金牌得主中,年齡最小的選手是誰?
答:在1936年柏林舉辦的第11屆奧運會上,美國女子跳水運動員瑪喬里?傑斯特琳獲得女子跳板跳水金牌。她生於1922年11月18日,獲得冠軍時年僅13歲,是奧運史上最年輕的冠軍。不過在1900年巴黎奧運會上的雙人有舵手比賽中,荷蘭隊在預賽後感到舵手黑?布羅史曼的身體過重,有礙船速,因此在決賽時請了一個法國男孩充當舵手。此次比賽,荷蘭隊獲得了冠軍。他們奪得金牌後,只記得那個男孩的年齡大約只有7歲,卻忘記了他的名字。否則,最年輕的奧運金牌得主傑斯特琳的名字將被這個法國小男孩取代。
16、奧運會金牌得主中,年齡最大的選手是誰?
答:參加奧運會年紀最大的運動員是瑞典男子射擊選手奧斯長爾?斯萬。在1908、1912、1920年這三屆奧運會的「跑鹿」射擊個人賽中,他共獲得三枚金牌。1912年他獲獎牌時已65歲,1920年參賽時他已73歲,在這屆奧運會上他獲得了射擊賽的一枚銅牌。
17、在奧運會的金牌獲得中,身材最高的女選手是誰?
答:在奧運會的金牌得者中,身材最高的女選手是原蘇女子藍球運動員伊烏利亞娜?謝苗諾娃。她是世界著名的中鋒,原蘇聯女子藍球隊的主力隊員,身高2.10米。原蘇聯女隊曾在1976年、1980年兩屆奧運會上蟬聯女藍冠軍。
18、奧運史上最大冤案是什麼?
答:奧運史上的最大冤案是「索普事件」,它是因「職業」選手問題引導起的一宗冤案。索普是美國種族歧視的犧牲者。第五屆奧運會上最出名的人物是美國天才的田徑運動員谷姆?索普,他在五項全能賽、十項全能賽兩上難度最大的比賽項目中成績卓著。可是,奧運會冠軍史冊中卻沒有索普的名字,原因是美國種族主義者誣陷索普是「職業」選手。1913年5月26日國際奧委會根據美國田聯提出的莫須有的「證據」,取消了索普的冠軍資格,追回了金牌,並把它轉發給這個項目的第二名許?韋斯蘭德。韋斯蘭德為索普鳴不平,拒絕接受金牌。索普不僅被剝奪了金牌,而且被剝奪了參加業余比賽的資格。就這樣,一個才華橫溢的運動員被扼殺了。索普四處奔走,卻投訴無門。1953年,他在貧病、憤懣中離開了人世。他留下的最後一句話是:「還我金牌」!在大家的努力下,冤案終於得到昭雪。1982年1月,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親自赴洛杉磯,將追回的金牌授予了索普的兒女。這就是拖了70年才得以澄清的「索普事件」。
19、奧運史上最大的一宗興奮劑丑聞是什麼?
答:奧運史上最大的一宗興奮劑丑聞是「約翰遜」事件。牙買加出生的加拿大男子短跑運動員本?約翰遜,在1987年世界田徑錦標賽上獲100米跑冠軍,並以9秒83的成績打破了世界紀錄,成為世界第一飛人。1988年漢城奧運會100米賽中,他再次奪冠,又以9秒79的成績再次破世紀紀錄,為世人矚目。在人們向他投去欽佩的目光時,國際奧委會做出了約翰遜葯檢不合格,收回金牌,取消紀錄的決定。約翰遜悄然回國。隨後加拿大開始一系列調查會、聽證會,證實約翰遜不僅在漢城奧運會犯案,幾年前就已服用了違禁葯物。因此,他在1987年創造的世界紀錄也被取消了,並被判處終身不得執教。
20、花費者多的是哪一屆奧運會?
答:花費最多的第二十二屆莫斯科奧運會。據報道,原蘇聯為主辦這屆奧運會,總耗費92億美元。這是奧運會史上的創紀錄數字。這屆奧運會使菲科體育場館有了極大的發展。據統計,大型體育場從原先穩50多個增到近70個,人工游泳池從30多個發展到60多人,體育館由1300多個增加了1600多個……與此同時,還整飾了城市建築,改善了交通運輸網。
21、最早開始興奮劑檢查的是哪一屆奧運會?
答:1968年10月12日至27日在墨西哥城舉辦的第十九屆奧運會上,第一次正式進行了性別和舉奮劑檢查(原因是:在1960年第十七屆奧運會上,一名丹麥自行車運動員在比賽途中暴死,經解剖,發現是因服用了興奮劑所致。此後,國際奧委會做了決定,對參賽選手一律進行興奮劑檢查。)在性別檢查中,全部女運動員都取得了參賽資格。但興奮劑檢查卻發生了兩起事件。保加利亞古典式摔跤運動員因服用興奮劑一類的葯物被除名;瑞典隊在現代五項比賽中獲團體第三名,但因發現隊中的一名運動員飲酒,經檢查發現血液中酒精含量超過了規定的程度,於是也被剝奪了全隊的比賽名次。
22、亞洲第一個獲得奧運會獎牌的人誰?
答:1900年舉辦第二屆奧運會時,在英國就讀的印度人諾言爾曼?普理查德,隨英國代表團參加了這次奧運會。他在200米跑和200米欄賽中獲得了兩枚銀牌,成為亞洲第一個獲得奧運會獎牌的人,他也是亞洲第一個參加奧運會的運動員。
23、亞洲第一個申辦奧運會的城市是哪個?
答:亞洲第一個提出申辦夏季奧運會的城市是東京,它曾三次提出申請。第一次是1940年,獲得了第十二屆奧運會的主辦權,但因第二次世界大戰而終未如願。第二次是1960年,在爭辦中敗給了義大利的羅馬。第三次是1964年,獲得成功,承辦了第十八屆奧運會。
24、亞洲在奧運會上最強的競賽項目是哪個?
答:是男子曲棍球。印度在1928年至1956年6屆奧運會上6次蟬聯冠軍,以後又在1964、1980年兩屆奧運會上取勝,共獲8枚金牌。巴基斯坦也曾在1960、1968、1984年3屆奧運會上獲得冠軍。亞洲男子曲棍球比賽中取得的成就是其他各洲無法相比的。
25、亞洲在夏季奧運會上第一個獲金牌的運動員是誰?
答:1928年在阿姆斯特丹舉辦的第九屆夏季奧運會上,日本三級跳遠運動員織田干雄為亞洲奪得了第1枚夏季奧運會金牌。
『叄』 辦一場奧運會到底要花多少錢
辦一場奧運會到底要花多少錢呢?
奧運會,全稱奧林匹克運動會,是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主辦的一項綜合性運動會,每四年一屆,雖然會期不超過16日,但卻是世界上影響力最大的體育盛會。與此同時,奧運會還是五大洲及全世界各國團結一致的象徵,舉辦一屆奧運會,不僅可以在體育賽事上收獲滿滿,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方面面,都會受到不可思議的回報,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就是最好的證明!
不過,正所謂有付出才有回報,既然舉辦奧運會可以獲得巨大的回報,那麼舉辦奧運會自然需要花費不菲的金錢。那麼問題來了,舉辦一屆奧運會大約要花多少錢呢?
事實證明,辦一場奧運會需要花費的金錢數額巨大,但只要像北京奧運會一樣,辦好了,同樣收獲滿滿。期待中國能夠早日再次舉辦奧運會,祝願祖國越來越強大!
『肆』 亞特蘭大、悉尼,雅典奧運會各花費多少
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17.2億美元。
2000年悉尼奧運會:15億美元。
2004年雅典奧運會:估計為80億到120億美元。
『伍』 舉辦奧運會花了多少錢
無法計算準確花了多少錢,這是秘密,在舉辦後將會說明盈利多少(肯定不會賠本,呵呵),給你這些資料參考一下吧! 知識經濟時代,以商品信息高效傳播為主要特徵的「注意力經濟」應運而生,並成為21世紀收入最多、效益最好的流通發展模式。奧運會,作為參賽國家最多、競爭最為激烈的世界體育文化的頂峰,能在17天的比賽時間內吸引全球的注意力。因而,以經營注意力資源為基礎,形成了奧運會的豐富資金來源。 奧運會組委會,作為奧林匹克知識產權的權利人之一,其收入來源主要有三。 國際奧委會營銷收入的分成 國際奧委會對奧林匹克營銷具有全面管理和優先使用權。因而,面向全球的國際奧委會的營銷收入是巨大的。但其收入的相當一部分要下撥給比賽組委會,以保證比賽的順利進行。其收入的來源主要有: 1、出售奧運會的電視轉播權。電視轉播權收入是迄今為止奧運會的第一收入。悉尼奧運會收入13.18億美元,北京奧運會此項收入預計可達16.97億美元。國際奧委會將收入的49%左右分配給主辦國的組委會。 2、奧林匹克全球夥伴計劃(TOP計劃)營銷收入。1985年開始的TOP計劃,以國際知名大企業的巨額贊助為主要形式,4年為一期,前4期總共獲得11.69億美元的收入。悉尼奧運會組委會分得收入的33%,達5.36億美元。 此外,奧運會組委會還可從國際奧委會的特許經銷權的出售、供應商的技術服務和實物調撥中,獲得不菲的收益。悉尼和長野奧運會組委會從第4期TOP計劃中得到收入的近60%。 奧運會組委會的經營收入 奧運會組委會是確保比賽順利進行的指揮中心,是具有法人身份的權利機構。籌集比賽經費是其各項工作的基礎,必須在國際籌委會的協調下開展卓有成效的經營活動。其收入渠道主要有: 1、組委會的合作夥伴。在國際奧委會確定的贊助商之外,可自主確定10~15家組委會的贊助夥伴。由於是組委會贊助的最高層次,並且同種類產品具有排它性,故競爭後的價格很高。 2、組委會的供應商。主要指挑選在交通、電訊、辦公、服裝等領域為組委會提供實物技術服務的企業。盡管贊助層次低於合作夥伴,但仍需要向組委會提供不菲的費用,方可獲得供應機會。 3、發放標志商品的營銷許可證。在商品上使用奧運會標識、徽記、吉祥物等標識記,必須向組委會購買營銷許可證。費用一般為利潤額的10~15%。商品主要集中在T恤衫、遮陽帽、鑰匙鏈、紀念章等等。亞特蘭大奧運會僅T恤衫就售出3000萬件。悉尼奧運會此項收入達2.13億美元,佔全部收入的11%。 4、捐款。為奧運會捐款,不僅表明對體育文化事業的支持,而且可以能夠擴大聲譽,樹立形象,許多企業或個人慷慨解囊。漢城奧運會僅此一項收入就高達3億多美元。 5、彩票。發行彩票是傳統的集資形式。把奧運會與彩票結合起來,可大大激發民眾投彩熱情。蒙特利爾奧運會此項收入高達2.3億美元,超過了總收入的54.7%! 6、紀念幣。紀念幣質地分白金、金、銀、銅等,價值昂貴。發行奧運會紀念幣曾是奧運會的三大主要收入之一。莫斯科奧運會發行5套包括白金在內的紀念幣,獲利2.6億美元。 7、門票。門票是奧運會直接觀賞價值的基本實現形式之一。也是奧運會的基本收入之一。悉尼奧運會門票銷售9600萬張,收入多達3.76億美元,占總收入的19%,是近20年來收入比例最高的一屆比賽。 8、紀念郵票。奧林匹克郵票作為最具周期收藏意義的專項郵種,深受愛好者喜愛。從第一屆現代奧運會起,郵票就成為奧運會的穩定收入來源。為提高效益,有的國家還發行帶有附加面值的「捐資郵票」,進一步增加了收入。 9、廣告。「成功就在於廣告」已成為廠商的信條。為樹立形象,宣傳商品,不少廠家千方百計地要在奧運會上展示自己。但是,《奧林匹克憲章》明確規定,「比賽區及其上空不許有任何形式的廣告宣傳」。於是,聲像、文字及戶外廣告便成了他們追求的目標。巴塞羅那奧運會此項收入5.87億美元,占總收入的27.3%。主辦國家各級政府的投入 主辦國家、省、市等各級政府對奧運會的投入是全方位的、多層次的,並且是至關重要的。主要包括資金、土地、稅收政策支持等,以改善和擴充機場、道路、水電、能源、食宿等基礎設施的條件,其中,對組委會的財政撥款,近幾屆奧運會這方面的比例盡管不大,但也是必要的。西班牙政府為巴塞羅那奧運會撥款1.2億美元,美國政府為亞特蘭大奧運會撥款2.27億美元,有效地保證了奧運會的順利進行。 組委會的上述三大收入中,奧委會的撥款是基本的、穩定的收入,可解決奧運會運行的大半經費。由於經營水平不同,每屆奧運會的其餘二項收入的比重大不相同。洛杉磯奧運會在美國政府不投一分錢,並且加州政府禁止發行彩票的情況下,組委會運籌帷幄、經營有方,不僅出色地舉辦了奧運會,且盈餘2.25億美元。而蒙特利爾奧運會不僅政府投入10多億美元,甚至還對納稅人延長為期20年的附加征稅,令國人怨聲載道。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電視轉播權的出售是奧運會的第一收入。連同彩票和紀念幣,被稱為奧運會的「三大經濟支柱」。慕尼黑和蒙特利爾奧運會這三項收入約占總收入的88%! 1985年,國際奧委會TOP營銷計劃實施以來,收入節節攀升,開始逼近電視轉播權收入,因而,TOP計劃的收入和電視轉播權收入並駕齊驅,成為奧運經濟運轉的「兩只巨輪」。但這兩項收入是由國際奧委會動作和支配的。就主辦國家組委會而言,精心編織具有本國特色的營銷網路,確定符合國情的創收策略是至關重要的。如蒙特利爾奧運會突出彩票發售,營銷收入2.35億美元,占總收入的55%。洛杉磯奧運會精心設計門票銷售計劃,結果門票收入倍增,達到電視轉播收入的48.79%,成為歷屆之最。漢城奧運會加強了捐贈奧運的宣傳力度,此項收入達到總收入的26.56%,成為捐贈比例最高的一屆奧運會
『陸』 奧運會國家出資了3000億,這么多錢通過奧運會能回本嗎
這三千億大多是投在北京的基礎建設方面,要靠奧運全部收回來肯定不現實。。。。
比如京津高鐵 北京的地鐵等等
奧運的成本只是計算奧運直接需要的,比如場館,比如奧運村,比如接待費用等等,不過白多億美元而已,這一部分靠贊助+門票可以收回來。
另外北京奧運旅遊肯定會給北京帶來百億美元計的收入。
要是這個三千億全部算進去,北京奧運肯定虧本。
但是只計算奧組委的支出,還是能盈利的,而且帶動了北京經濟
『柒』 同是舉辦奧運會,希臘辦奧運會後破產,為何澳大利亞辦奧運卻能賺錢
這和國家的國情有關,希臘發達國家後勁不足,澳大利亞奧運會經營的好。
澳大利亞——善於奧運會經營,收益可觀。
結果奧運會舉辦後,前後的大致資金收入在九十億美金,真的血虧啊,從此希臘過上了舉國還錢的日子。
『捌』 奧運會花費
代奧運具有多元價值,它對主辦國,尤其是主辦城市的經濟增長有明顯的拉動作用。
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給南加利福尼亞地區帶來了32.9億美元的收益;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給加泰羅尼亞地區帶來了260.48億美元的經濟效益;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為喬治亞州帶來了51億美元的總效益;2000年悉尼奧運給澳大利亞的新南威爾斯州帶來了63億美元的收益。據著名投資機構高盛證券的分析,北京申辦成功後,從2002年起到2008年,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每年將額外增加0.3%。中國經濟的發展將大大提速。
一、2008年奧運會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新世紀的前10年中國經濟仍將處在工業化加速發展時期,奧運會作為工業化時代最有效的營銷媒介,它對加速主辦國工業化進程,促進該國經濟由工業化向後工業化時代的轉變有特別重要的意義。1964年的東京奧運會、1988年的漢城奧運會很有代表性地說明了奧運會對處在工業化加速發展時期的國家經濟所具有的特殊價值。北京主辦2008年奧運會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主要表現在有形和無形兩個方面。有形影響是指奧運會在拉動舉辦國消費需求、投資需求、出口需求以及在擴大就業等方面的作用,這種影響主要體現在主辦地區的經濟總量和結構變化中。無形影響是指奧運會對主辦國經濟發展環境、開放度、國家聲譽、形象和信譽度等方面的影響。從主辦國經濟的長遠發展來說,無形的影響往往比有形的影響更重要、更有價值。這種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為經濟發展提供穩定的社會環境
新世紀前10年我國經濟將處在以結構調整為主導的發展階段,這一階段不僅要繼續擴大經濟總量,更要解決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結構升級等一系列重大改革與發展問題,如社會保障體系建立與完善、勞動力增長與就業困難的矛盾以及「入世」、經濟全球化對進一步擴大市場開放度的要求等。解決這些深層次的問題和矛盾,都需要提升社會向心力和凝聚力,而主辦奧運會是最佳、最典型的方式。一般來說,一個國家從申辦開始到奧運會結束,至少能在10年的時間內讓全民普遍關注。以北京為例,從1999年北京奧申委正式成立到2008年奧運會圓滿結束,這10年將會出現前期的「人人盼奧運」和後期的「人人都是東道主,全民支持辦奧運」的祥和局面,而這10年正是我國經濟結構戰略調整的重要時期,在這一時期主辦奧運會無疑將為結構調整、經濟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
2、有利於進一步擴大開放,使中國經濟能更好地適應經濟全球化進程
改革開放是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最基本的成功經驗。改革開放的20多年我們初步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但是這一體制還不成熟,還需要進一步擴大市場開放度,在主動參與全球經濟競爭中不斷完善。擴大市場開放度除了市場主體在成長過程中的自我推動之外,政府利用重大事件來有意識地推動這一進程尤為重要。主辦奧運會即是一個國家擴大市場開放度,加速融入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一個重要媒介。首先奧運會是當今世界上最具國際化的事件。主辦國的政府、組織和企業要與多個國際組織和眾多跨國公司進行業務往來和商業談判,因此從申辦到實際運作的全過程都必須按照國際慣例來操作。這樣的操作要求該國政府、組織和企業都必須調整與市場經濟不相適應的管理和運作方式,而這樣的調整過程無疑就是擴大開放,融入經濟全球化進程的過程。其次,現代奧運會投資巨大,一般來說,主辦夏季奧運會用於賽事的直接投資和用於基礎設施建設的間接投資加起來會超過幾百億美元,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國家辦奧運會投資會更大。北京舉辦2008年奧運會總投資將會達到1323億元。這樣大的投資規模對國內外企業都有巨大的吸引力,特別是奧運工程都要求有一流的設計水平、一流的工藝和施工水平以及很高的科技含量,因此在工程的招投標管理中絕不能搞地方保護主義,只有擴大市場開放度,按國際慣例操作,才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外資、保證工程的質量和投資的效益。最後,承辦奧運會會使主辦國在整體上獲得一個開放、民主和有活力的形象,這種形象對吸引外資以及國內企業拓展海外市場都有實際意義。所以,北京承辦2008年奧運會有利於進一步擴大開放。
3、有利於在國際上打造「中國品牌」,能更好地帶動國內企業由產品經營向品牌經營的轉變
現代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除了企業自身要有雄厚的實力和一流的產品,還需要企業所屬國在國際上有美譽度和影響力。也就是說,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品牌競爭實際上是需要國家這一大品牌支撐的。主辦奧運會是一個國家在國際上打造「國家品牌」,提升國際影響力的重要手段。冷戰結束以後,中國成為西方陣營竭力遏制和打壓的對象,在以美英為首的西方主流媒體中,對中國的正面報導並不多,中國通過申辦和主辦奧運會,將使西方媒體不得不在10年左右的時間里持續關注中國,並給予更多正面和客觀的報導。這種長周期、高頻率的報導,對擴大中國的國際影響,樹立「國家品牌」都有重要作用。國家盛,企業興。國家這一大品牌打響了,企業的小品牌才更容易進入國際市場,才會更具國際影響力。另外,承辦奧運會還能使本國企業藉助奧林匹克市場營銷計劃宣傳、推廣企業形象和品牌,以悉尼奧運會為例,本屆奧運會共有106家企業成為各類贊助商,其中TOP贊助商24家�澳大利亞公司13家,支持商18家。一般產品供應商40家,體育產品供應商24家,其中絕大部分為本國公司。這些企業藉助奧運會的巨大傳播力使自己的企業和產品品牌具有了國際影響。北京舉辦2008年奧運會,國內的眾多企業就可以藉助奧運會來推進企業由產品經營向品牌經營的躍升。
二、2008年奧運會對首都經濟的影響
承辦奧運會的經濟價值集中反映在主辦城市和地區的經濟總量和結構變化上。2008年奧運會對首都經濟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主辦奧運會將給首都經濟在新世紀初葉高速增長提供「核動力」
近年來以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為支柱的首都經濟已初步成形,並表現出較大的增長潛力。但是,由於首都經濟特殊的產業結構,它的持續高速增長對環境、基礎設施以及城市所具有的國際形象、聲譽和影響力有非常高的要求,也就是說,首都經濟越發展它就越會遇到基礎條件和軟環境的硬約束。而要消除這種制約,一方面要加大環境治理的力度,大幅度增加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另一方面要通過舉辦一系列重大活動來提高北京的國際影響和聲譽。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不斷加快,國家和地區經濟之間的競爭愈演愈烈的今天,舉辦奧運會幾乎可以說是唯一的、最佳的一箭雙雕的辦法。它既可以引入基礎設施建設所需要的巨額資金,又可以大幅度地提升北京的國際影響力。所以,北京獲得了2008年奧運會的主辦權,也就獲得了推動首都經濟在新世紀持續高速增長的「核動力」。
承辦奧運會為什麼能給首都經濟增長提供「核動力」呢?這是因為奧運會能有效地帶動主辦城市和地區的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當前在拉動我國GDP增長的資金、技術和勞動力三要素中,資金的貢獻率是最大的。這就是說分析北京地區未來經濟增長的可能性,關鍵是看該地區在未來的投資規模,尤其是從北京地區之外流入的資金總量的大小。北京主辦2008年奧運會預計總投資額將達到160億美元左右,約合人民幣1323億元,其中組委會預算支出約為16-18億美元,非組委會預算支出(與承辦有關的基本建設支出)約為142-144億美元。從資金來源看,國際奧委會市場開發收入給組委會的分成約為10-13億美元(悉尼組委會為11億美元),組委會市場開發收入約為6-8億美元(悉尼為7億美元),基本建設投入的140多億美元,主要由中央財政、市財政和國內外企業投入,如果把基本建設投入的50%算作是北京市財政的投入,那麼承辦2008年奧運會將給北京帶來90億美元的新增投資(從北京地區之外流入的資金),約合人民幣745億元。這筆巨額的新增投資,再加上該投資所產生的乘數效應,將成為牽引首都經濟高速增長的助推器。
從刺激消費需求看,奧運會的拉動作用也十分顯著。首先745億元的新增投資將主要用於購買北京地區的產品和服務。這種大規模的集團購買將對北京地區很多行業的中間產品和最終產品的消費形成刺激,其中對建築、交通、郵電、通訊、旅遊、餐飲等行業的拉動作用會更大。其次奧運會是一個動態的、極具號召力的「人文旅遊品牌」,承辦國和地區可以利用這一「品牌」使該國和地區10年左右的時間內成為國際和國內旅遊的熱點,尤其是像北京這樣一個本身就具有獨特文化魅力的城市,承辦可以使兩種魅力有機融合,從而對旅遊消費形成巨大的拉動作用。據澳大利亞學者的測算,悉尼奧運會對擴大該國的國際旅遊發揮了重要作用,僅2001年去悉尼旅遊的外國遊客就將達到34萬人。當數以千萬的國內外遊客因奧運會而來北京觀光,他們在拉動北京地區的消費需求方面將釋放出巨大能量,從而能推動首都經濟的持續高速增長。最後申辦和承辦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提高和強化市民體育意識,引導大眾體育消費的過程。北京舉辦奧運會將極大地帶動北京市民的體育消費,尤其是參與性體育消費、觀賞性體育消費和體育用品消費,從而能在拓展消費領域和形成新的消費熱點等方面服務和拉動首都經濟。總之,北京舉辦2008年奧運會在刺激投資和消費需求方面所形成的合力,在未來的10年內至少每年能拉動北京GDP增長1個百分點以上,在舉辦奧運會的前後兩年內可能還會更高。
2、主辦奧運會將帶動首都經濟結構調整和升級,使首都經濟更具活力和競爭力
首都經濟從產業結構上看,是一個以高新技術產業、都市型工業、現代服務業和高效生態農業為骨架的復合型結構。這種產業結構既區別於上海、江蘇,又不同於廣東、深圳,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和鮮明的地域特色。但是,目前這種產業結構還沒有完全成形,還需要政府運用多種政策杠桿來引導和調整。北京主辦2008年奧運會將給首都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升級提供千載難逢的機遇。這種作用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的申辦理念與首都產業結構調整的價值取向相契合。綠色奧運將帶動環保產業和生態農業的快速發展,科技奧運將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人文奧運則能帶動現代服務業的形成與發展。而這三種申辦理念所帶動的產業又恰恰是新世紀首都經濟要優先發展的行業。
二是主辦奧運會將加速北京市「退二進三」的步伐。「退二進三」是首都經濟結構調整和優化的必然選擇。但這一戰略措施能否有效實施,關鍵在於「退有理由,進有空間」。北京市的一些高能耗、重污染的企業逐步從第二產業中退出來,是既定方針,是歷史必然,辦不辦奧運會最終的結果都一樣。但是辦與不辦會影響退的進程。現在北京拿到了主辦權,政府就會毫不猶豫加大管制的力度,企業也難以討價還價,從而就會退的堅決,退的順暢。然而更重要的是,主辦奧運會能有效地拓展「進三」的空間。現代奧運會對承辦地區的經濟發展的影響突出表現在拉動該地區第三產業的迅速發展方面。奧運會要求舉辦城市在交通、郵電、通訊、旅館、餐飲等方面提供一流的硬體和優質的服務,同時還對銀行、保險、醫院、中介機構和文化設施有相當高的要求。也就是說,北京要想成功舉辦2008年奧運會就必須把加快建立和完善現代服務業作為戰略重點。而能否在10年左右的時間里建立和完善首都的現代服務業關鍵取決於投資和需求,舉辦奧運會恰恰能解決持續需求和巨額投資這一對瓶頸制約。所以,舉辦奧運會在拉動首都現代服務業高速成長的同時,也將客觀上為「進三」的企業提供必要的生存空間和後續發展的可能。
三是承辦奧運會將使旅遊業和文化體育產業成為首都經濟中的支柱產業,並同時帶動會展業和中介業的高速發展。奧運會是全球各民族共同的節日。中國是有著悠久文明史的東方古國,而北京作為奧運會的主辦城市是一座有著3000多年建城史和800年建都史,最能代表中國文化精髓的歷史名城。北京市已經把旅遊業列為重點發展的行業,並希望十五期間成為支柱性行業。奧運會歷來對主辦城市旅遊業的發展有巨大的推動作用,而北京舉辦奧運會這種作用會更大。這是因為,一方面全球各大媒體從申辦到承辦全過程的報導,客觀上為北京旅遊業做了一個長時間的免費廣告,從而能讓更多的外國人了解北京,產生潛在的和實際的旅遊需求;另一方面北京奧運會將凸現傳統與現代巧妙融合、西方文化與東方文明交相輝映的獨特魅力,而這種魅力對激發外國人來京旅遊的需求將起到重要作用。對拓展國內旅遊業務來說,舉辦奧運會將給北京旅遊企業提供一個長效題材,它們可以根據這一題材設計一系列有賣點的新項目、新產品,從而使進京旅遊成為時尚、成為熱點。毫無疑問,北京申奧成功,首都旅遊業就獲得了長達10年的持續發展的推動力,而只有持續的高速增長才能使北京旅遊業成為真正的支柱產業。同時奧林匹克是典型的全球文化,奧運會是這種文化的集中體現,承辦奧運會能極大地帶動主辦城市的文化體育產業的發展。北京市根據城市功能的定位在「八五」期間就把文化體育產業列為重點發展的行業。但是要想把它培育成首都經濟的支柱性行業,除了文化產業和體育產業在各自領域內的自我發展之外,還必須加強兩個產業之間的互動、互補和互助。奧運會不僅能有效地擴大主辦城市文化產業和體育產業各自的需求,而且能提供一系列重大活動使兩項產業互動和耦合,實現產業聯動和利潤倍增。另外,為舉辦奧運會而新建和改建的37個現代化的體育場館(新建22個)也將為首都文化體育產業的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奧運會結束之後,北京將成為全國、全亞洲,乃至全世界文化體育產業最發達的地區之一。最後,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奧運會是一個以跨國公司為主角的世界經貿舞台,北京拿到主辦權也就得到了在10年左右的時間內利用這一舞台「唱戲」的機會,首都的會展業和中介業因此將獲得眾多的商業機會和按國際慣例運作的商務經驗,從而為帶動和繁榮會展經濟,使之成為首都經濟新的增長點提供了難得的機遇。
3、主辦奧運會將在擴大北京地區就業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籌辦奧運會一般需要8年左右的時間,要興建大量的體育設施和配套的城市基礎設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資源。歷屆奧運會在帶動主辦城市就業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創造了2.5萬人的就業機會;1988年漢城奧運會給3.4萬人帶來了就業;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在1987-1992年的籌辦周期內每年新增就業人數5.9萬人;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帶動了7.7萬人的就業;2000年悉尼奧運會創造了10萬人的就業機會。新世紀北京仍將面臨很大的就業壓力,承辦奧運會將能有效地化解這種壓力。由於北京市整體的勞動生產率、資本和技術的密集程度以及勞動力價格都低於發達國家的奧運會主辦城市,因此承辦奧運會在帶動北京地區就業方面的作用會更大。如果按北京承辦奧運會能新增投資745億元,且每10萬元投資能新增一個就業機會算,那麼這屆奧運會將產生74.5萬個就業機會。根據奧申委申辦報告中所列的現金流量表來分析,帶動就業的年份主要集中在2004-2009的六年間,其中2006年和2008年是高峰。
4、承辦奧運會將極大提升北京的城市魅力
城市魅力是一座城市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綜合體現,它包括自然風貌、歷史文化積淀、生產力發展水平和人的素質等多個方面。首都經濟從一定意義上講是「形象經濟」,它的發展需要城市魅力的不斷提升與張揚,承辦奧運會能快速而有效地做到這一點。首先為舉辦奧運會而進行的大規模環境治理以及對城市基礎設施的新建和改建工程將使北京「天更藍、水更清、行更暢、居更宜」,古都風貌將更具神韻,北京城市魅力中原有的特色會更具影響力。其次在傳媒強權盛行的現代社會,城市魅力不僅取決於魅力的本原,還與主流媒體的關注和推介有直接的關系。舉辦奧運會將使北京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成為全球主要媒體追蹤報導的一個熱點,且這種效應在奧運會舉辦期間會達到極至。以2000年悉尼奧運會電視轉播為例,這屆奧運會全球有220個國家和地區收看了電視轉播,收看人數達到37億,佔全球可以收看電視總人數(39億)的95%,並且有8個國家的電視轉播超過400個小時,它們分別是澳大利亞1207小時,加拿大1039小時,南非930小時,中國740小時,日本558小時,希臘452小時,美國442小時,阿根廷435小時。可以說只有奧運會才能使主辦國和主辦城市得到全球媒體如此廣泛、如此深入和系統的報導。而這樣的強勢宣傳在提升主辦城市的形象和魅力方面所取得的效應,恐怕是無論出多少廣告費都無法辦到的。最後承辦奧運會是一個十分龐雜的系統工程,是對主辦城市綜合能力的全方位考驗。應對這一挑戰的過程會使政府更有效率、企業更有實力、人民更具熱情、社會更加民主、開放和有活力,而這一切恰恰是城市魅力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