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澳大利亞的混合農業模式是什麼!
澳大利亞混合農業:
1、在西南和東南地區(含墨累-達令盆地)以小麥和養羊業混合為主,其中東南沿海地區以經濟作物和乳肉畜牧業為主.
2、北部地區混合性小,以肉牛業為絕對主要飼養類型
擴展:
混合農業主要是耕作業與畜牧業相結合的農業地域類型。混合農業生產有多種方式,世界上最主要的混合農業是將飼養牲畜和穀物生產有機結合起來的穀物和牲畜混合農業。這種混合農業主要分布在歐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亞及紐西蘭等地。農業的主要種植作物有小麥、玉米等;飼養的牲畜有豬、牛、羊等。世界混合農業發展最為典型的是澳大利亞的墨累一達令盆地的小麥一牧羊混合農業。
⑵ 澳大利亞為什麼說是騎在羊背上的國象
澳大利亞素有「騎在羊背上的國家」之美譽,近200年來,養羊業一直是澳大利亞經濟的主要支柱和大宗出口創匯行業.目前澳大利亞有羊約1.6—1.7億只,按人口平均佔有羊只數約為9—10隻,佔世界總羊只數的1/6左右,是世界上人均佔有羊只最多的國家.澳大利亞的羊毛年產量在10億公斤以上,佔世界羊毛總產量的1/3,僅毛羊一項年收入就達60億澳元.澳大利亞羊肉出口僅次於紐西蘭居世界第二,活羊出口也名列世界前茅,每年約有700萬只活羊出口到中東、北非地區的穆斯林國家.澳大利亞目前擁有羊只飼養場6.8萬家,其中大型飼養牧場4.5萬家,牧場佔地面積40萬公頃(約合4000平方公里).
1970年,澳大利亞養羊業創造了年產1.8億只羊的世界紀錄.目前每年平均羊只產量在1.2—1.5億只,1980年為1.65億只,1991年為1.76億只.全澳最大的牧羊場位於西澳大利亞州北部的英聯邦山區牧羊場,佔地面積10360平方公里,飼養著6萬只羊.所以……自十八世紀末由西班牙引進美利奴羊以來,澳大利亞牧羊業迅猛發展.近年來,各類羊存欄總量一直保持在1億6000萬頭左右.羊皮、羊毛產量及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澳大利亞除中部沙漠及北部熱帶地區外,大部分地區都適合牧羊業的發展.澳大利亞羊佔世界總產量的1/4以上,羊皮年出口量達到500萬張,素有「騎在羊背上的國家」的美譽.全澳擁有約70000個羊毛生產點.羊群大小不等,少則幾百頭,多則達十萬頭以上.3000頭以上的羊群約占總羊群數的75%.
⑶ 澳大利亞地形、氣候與牧羊業的關系分別是什麼
澳大利亞牧羊業主要分布在內陸和墨累達令盆地; 由於於大分水嶺的阻隔導致內陸降水少,不適合發展種植業但可以發展畜牧業。 墨累達令盆地地形平坦,氣候溫和,牧草較為茂盛。
另外地下水較為充足(大自流盆地),地廣人稀,交通便利,市場廣闊,機械化水平高,科技水平高等都促進了澳大利亞牧羊業的發展。
⑷ 為什麼澳大利亞草原的 "羊比人多"
澳大利亞 因為畜牧業發達
當初 到澳大利亞的第一批移民帶來了20幾只羊 ,由於澳大利亞的草原廣布 中央大盆地自流井較多 適合畜牧業發展 因此畜牧業迅猛發展
現在 澳大利亞的羊比人多20倍
⑸ 澳大利亞墨累達令盆地的混合農業 耕作業和放牧業是同時進行的嗎
樓上的不要在那誤導了,讓高三黨的我來回答吧。
澳大利亞的混合農業與我國的混合農業是不同的。
我國珠三角的基塘農業是利用三角洲地形在低窪地方挖塘養魚,基上種樹,屬於生態農業。
澳大利亞混合農業的顯著特點是:
1農場是一個良性的農業生態系統
2耕作業與牧業交替安排,農民可以合理安排時間
3由於農業生產多樣化,可隨時調整產業結構,增強對市場的適應性
所以說澳大利亞是放羊和種小麥交替進行的。
純手打,網上估計也找不著,如果你也是高中文科生,推薦你去買那本《中學地理圖文詳解指導地圖冊》。另外,如果有我沒說清楚的地方,歡迎追問。
⑹ 地理:澳大利亞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原因,了解放羊的幾種形式,及適合的地形。
牧場和游牧
⑺ 為什麼澳大利亞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
原因:在18世紀後期,歐洲移民第一次將29隻美利奴羊帶往澳大利亞。 由於那裡草原廣闊, 氣候乾燥, 適於綿羊的繁殖生長, 因此這種家畜便迅速地繁殖起來。
目前, 澳大利亞的羊毛產量佔世界產量的1/4, 羊毛出口量佔世界羊毛出口量的1/2以上,均居世界首位。所以,人們稱它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 。
澳大利亞是經濟最發達的國家和全球第12大經濟體、全球第四大農產品出口國,其也是多種礦產出口量全球第一的國家。
(7)澳大利亞為什麼是和放羊擴展閱讀:
澳大利亞國名的由來:
澳大利亞一詞,原意為「南方的大陸」,由拉丁文變化而來。歐洲人在17世紀發現這塊大陸時,誤以為是一塊直通南極的陸地,故取名「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原為土著居住地。17世紀初,西班牙、葡萄牙和荷蘭殖民者先後抵此。1770年淪為英國殖民地,1901年組成澳大利亞聯邦,成為英國的自治領。1931年成為英聯邦內的獨立國家。
⑻ 澳大利亞牧羊業
澳大利亞牧羊帶分為牛羊與經濟作物混合帶(特點:1.農牧場面積小 2.放羊、牛數量偏多,經濟作物生產穩定 3.以肉用羊為主;條件:這一帶地區土壤肥沃,牧草質量好、產量高,且人工草場廣布、天然資源多,最重要的是此地區年降水量高於1000毫米,使得這一帶的牧草質量好、產量高;地區:澳大利亞東南部狹小的沿海低窪處和平原、及澳大利亞西南沿海地區;該帶生產極為穩定)、綿陽與小麥混合帶(特點:1.農牧場規模中等 2.放養數量居中,小麥等作物產量穩定 3.肉用羊佔45-50%,毛用羊佔50%以上;條件:該地區科技較發達,灌溉技術好,使農作物生產穩定,而且該地區人工草場較多,年降水量為550-1000毫米,讓這一塊地區牧草品質較好、產量較高且穩定;地區:東南墨累河平原及西南沿海高原;該帶生產較為穩定)以及粗放牧羊帶(特點:1.牧場規模較大,無農場 2.放養數量少 3.以毛用羊為主 4.生產不穩定;生產不穩定的原因:人工草場少,多為天然草場,且年降水量不到450毫米,有時不足300毫米,使得該帶牧草質量差、產量低且不穩定)
澳大利亞養羊業發達的原因:(個人自己寫的,有可能不太好)
澳大利亞大陸地處南緯11~39度,除東南一小部分地區(溫帶)外,大都處於熱帶及亞熱帶,氣溫普遍較高,適合一年四季露天放羊。
澳大利亞南部及東部地區年降水量較高,最高可達1000毫米,最少不低於250毫米,形成大片草場,有的地區牧草品質極好、產量又高。
澳大利亞部分地區(東部及東南部)科技水平較高,灌溉技術好、機械化養羊水平較高、人工草場質量好,使得毛用羊有地方發展。
樓主問澳大利亞機械化水平高不高?
答:僅東部及東南部還有部分西部地區機械化水平高(也不算太高),其實就是發達城市那邊機械化水平高,主要體現在:機械養牛、機械灌溉、機械種植等等。
·~
⑼ 為什麼澳大利亞是「騎在羊背上的國家」和「坐在礦車上的國家」
澳大利亞的自然條件和適宜發展農牧業。而且澳大利亞羊的數量在世界上也是其他國家所難以企及的,有「騎在羊背上的國家」之稱。澳大利亞礦產資源十分豐富,許多礦產儲量居世界前列。有「坐在礦車上的國家」美譽。
Australia
因為畜牧業發達
當初 到澳大利亞的第一批移民帶來了20幾只羊 .....
由於澳大利亞的草原廣布 中央大盆地自流井較多 適合畜牧業發展 因此畜牧業迅猛發展
現在 澳大利亞的羊比人多20倍
自十八世紀末由西班牙引進美利奴羊以來,澳大利亞牧羊業迅猛發展。近年來,各類羊存欄總量一直保持在1億6000萬頭左右。羊皮、羊毛產量及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
澳大利亞除中部沙漠及北部熱帶地區外,大部分地區都適合牧羊業的發展。澳大利亞羊佔世界總產量的1/4以上,羊皮年出口量達到500萬張,素有「騎在羊背上的國家」的美譽。全澳擁有約70000個羊毛生產點。羊群大小不等,少則幾百頭,多則達十萬頭以上。3000頭以上的羊群約占總羊群數的75%。
⑽ 澳大利亞為什麼被稱為「羊背上的國家」和「坐在礦車上的國家」
澳大利亞地廣人稀,氣候較為乾旱,土壤肥力不高,不利於種植業的發展,卻適合畜牧業的生存。澳大利亞自從殖民者帶來的幾頭羊開始,牧羊業發展極為迅速,現在是是世界上羊毛生產量最大的國家,也是僅次於美國和中國的紡織大國,因此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 澳大利亞礦產出產量是南半球第一,是南半球為數不多處於世界煤礦帶的國家,煤出口量極大。其它礦產如鐵也非常豐富。加上澳大利亞地多人少,這種資源更加明顯。因此被稱為「坐在礦車上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