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碰鼻子是哪個國家的禮儀
在紐西蘭居住的毛利人,熱情好客,十分講究禮節與禮貌。如果有客人來訪,毛利人一定為來客舉辦專門的歡迎儀式,最讓客人滿意的是男女老幼都引吭高歌,興致勃勃地拉著客人手舞足蹈。這一切過去以後,就舉行毛利人傳統的最高敬禮——「碰鼻禮」。主人與客人必須鼻尖對鼻尖連碰兩次或更多次數。碰鼻的次數與時間往往標志著禮遇規格的高低:相碰次數越多,時間越長,即說明禮遇越高;反之,禮遇就低。
據說「碰鼻禮」是毛利人遠古留傳下來的獨特見面方式。
B. 見面碰鼻子是哪個國家的禮節
碰鼻子 是西亞和北非在沙漠中游牧的阿拉伯人——貝都因人的一種問候方式。見面時相互碰額頭和鼻子,表示久別重逢的快樂。在紐西蘭毛利人中也流行這種禮儀,每當貴賓來訪時,除以隆重的傳統儀式迎接外,主人還要向客人施以碰鼻禮。這種禮儀在毛利人的各部落中也並不完全一樣,有的只碰一次,有的連續碰兩三次。按毛利人習俗 ,鼻子碰的次數越多,時間越長,表示彼此關系越親近,受到的禮遇越高。
擦鼻子 是生活在挪威、瑞典、芬蘭和俄羅斯科拉半島的薩阿米人中的一種傳統問候方式,見面時互相摟住對方的脖頸,摩擦鼻尖。這種禮節還出現在婚禮之中,新郎新娘交換戒指之後舉行。
C. 碰鼻禮的介紹
碰鼻禮是紐西蘭的最早主人毛利人還保存著一種遠古留傳下來的獨特見面問候方式。今天在紐西蘭居住的毛利人大約有30萬,他們非常好客,對待客人誠摯而熱烈,十分講究禮節與禮貌。
D. 碰鼻禮是哪國的 怎麼碰
碰鼻禮
紐西蘭的最早主人毛利人,還保存著一種遠古留傳下來的獨特見面問候方式:碰鼻禮。
今天在紐西蘭居住的毛利人大約有30萬,他們非常好客,對待客人誠摯而熱烈,十分講究禮節與禮貌。如果有客人來訪,毛利人必定要為來賓組織專門的歡迎儀式,安排下豐盛的宴席。最讓客人滿意的是男女老幼,傾巢出動,一邊引吭高歌,一邊興致勃勃地拉著客人手舞足蹈。這一切過去以後,一定要舉行毛利人傳統的最高敬禮——「碰鼻禮」。主人與客人必須鼻尖對鼻尖連碰兩三次或更多次數、碰鼻的次數與時間往往標志著禮遇規格的高低;相碰次數越多,時間越長,即說明禮遇越高;反之,禮遇就低。
E. 澳洲毛利人的見面禮是什麼
碰鼻禮是毛利人與外來客人的見面禮依照傳統,是由部落中最德高望重的長者走向客人,以毛利人致賓客的最高禮節和
F. 澳大利亞的禮儀的特徵和禁忌
習俗禁忌
在紐西蘭,毛利人仍保留著濃郁的傳統習俗。他們大都信奉原始的多神教,還相信靈魂不滅,尊奉祖先的精靈。每遇重大的活動,他們便照例要到河裡去做祈禱,而且還要相互潑水,以此表示宗教儀式上的純潔,他們有一種傳統的禮節:當遇到尊貴的客人時,他們要行「碰鼻禮」,即雙方要鼻尖磁鼻尖二三次,然後再分手離去。據說,按照其風俗,碰鼻子的時間超長,就說明禮遇越高,越受歡迎。給別人拍照,特別是給毛利人,一定要事先徵求同意。
紐西蘭人見面和告別均行握手禮,習慣的握手方式是緊緊握手,目光直接接觸,男士應等候婦女先伸出手來。鞠躬和昂首也是他們的通用禮節。初次見面,身份相同的人互相稱呼姓氏,並加上「先生」、「小姐」等,熟識之後,互相直呼其名。
時間觀念較強,約會須事先商定,准時赴約。客人可以提前幾分鍾到達,以示對主人的尊敬。交談以氣候、體育運動、國內外政治、旅遊等為話題,避免談及個人私事、宗教、種族等問題。會客一般在辦公室里進行。應邀到紐西蘭人家裡作客,可送給男主人一盒巧克力或一瓶威士忌,送給女主人一束鮮花。禮物不可過多,不可昂貴。
當地大部分居民是英國人的後裔,因此,這里流傳的是許多英國人的身勢語和示意動作的習俗。他們對大聲喧嚷和過分地裝腔作勢是表示不滿的。當眾嚼口香糖或用牙簽被認為是不文明的行為。 紐西蘭人用歐洲大陸式的用餐方式,那就是始終左手握叉,右手拿刀。
紐西蘭人的生活節奏比較緩慢,人民生活比較悠閑。開放的市場和豐富的商品給不同的階層的人以很大的選擇餘地,但從總的消費水平來講,紐西蘭人追求商品的高檔化,購物趨向名牌、時新。紐西蘭人性格拘謹,即使觀看電影,也往往男女分場觀看。對酒類限制很嚴,經特許售酒的餐館,也只能售葡萄酒,可售烈性酒的餐館,客人必須買一份正餐,才准許喝一杯。但啤酒銷售量相當大,名列世界第五,平均每人每年要喝110公升啤酒。 紐西蘭人崇尚平等正義,工人、商人、醫生、教師都雜居相處,彼此直呼其名。只要找個小小的理由,幾乎誰都可以見到總理。至於要見部長、市長,則隨時可以相約。
G. 愛斯基摩人有沒有碰鼻這種習俗
碰鼻說
親吻與古代互相摩擦鼻子的習慣有關。荷蘭婦產科醫生維爾德在1726年所著的《完全的結婚》一書里提到:「日本人、中國人、越南人都不接吻。他們不用嘴,而用鼻子頻頻相碰」。費蓋爾-哈林在他的《愛的剖析》中說:除上述者外,蒙古人和愛斯基摩人甚至緬甸人也有相互擦鼻的風俗。
H. 各國初次見面的禮儀.概括
握手:握手是現在社會大多數國家相見時最常用的禮節,廣泛運用於政要、商要和普通百姓之間。行握手禮時,一般要求主人主動,男士必須光手,女士則可以戴手套。另外,握手不能交叉,也不能一隻腳在內一隻腳在外。
打躬作揖:作揖無疑可以算作是最古老的一種見面禮儀,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周代之前,至清朝的「拱手」禮,延續了幾千年,至清朝覆滅,西方新思想傳入,作揖、打躬之禮也逐漸銷聲匿跡了。
鞠躬:日本是一個極其注重禮節的國家,見面時一般都要互相問候,脫帽鞠躬,眼睛向下,表示誠懇的態度。日本婦女溫柔體貼,每天鞠躬無數次,對男子亦十分尊重。除了日本之外,朝鮮人見面也行鞠躬禮。
雙手合十:這種禮儀多見於信奉佛教的國家,比如說泰國。泰國人見面時往往低頭問候,並將雙手合十於胸前。小輩見長輩雙手舉到前額高度,平輩到鼻子高度,而長輩還禮則只需到胸前即可。另外,泰國認為頭部是神聖的,不能隨意摸別人的頭。
擁抱:在歐美、中東及南美洲常見的禮節,一般用於熟人和朋友之間,有時伴隨著接吻禮,是比較親密的一種見面禮儀。這種禮儀一般用於同性或者親密的異性之間。
吻手禮:吻手禮源於古代維京人用手向其日耳曼君主遞禮物的風俗,流行於歐美上層社會,是一種僅對貴族已婚婦女實施的禮節。吻手禮一般在室內舉行,並且僅限於手腕以下部位,一般是指背。
跪拜禮:跪拜之禮,廣泛應用於中國古代社會,周時就有稽首、頓首、空首三大跪拜禮儀規定,行禮者必須雙手疊加膝前,叩首到地且停留多時。這種禮儀一直到辛亥革命時才伴隨著封建制度一同滅亡。
吻腳禮:吻腳禮是由東方傳入,表示一種拜服的態度,往往是被征服者或者臣民對統治者所行的大禮。《舊約》和《新約》中都有關於吻腳的記載,表現一種宗教臣服。在非洲某些地區,現在還保留著這種古老的禮節。
舉手注目禮:舉手注目禮是專屬於軍人的禮節,軍人行軍禮時舉右手,手指並攏,指尖觸帽檐,兩眼注視對方,直到對方答禮才可放下手。遇到長者或者長官時,軍人必須行軍禮。
點頭禮:點頭禮一般用於平輩和同級別的人之間,屬於比較快比較生疏的禮節。一般兩人在路上行走相遇可以在行進中繼續施行點頭禮,長官對部下、長者對晚輩答禮也可以用點頭禮。
接吻禮:接吻禮是西歐流行在親人、朋友、夫妻之間的親昵禮節,一般只能在受禮者臉頰上輕吻一下,不能發出聲音。感情激烈時,比如說遇到喜事或喪事,也可以使用接吻禮,表示興奮或者安慰、同情。
碰鼻禮:紐西蘭的原住民毛利人中還保留著一種古老的見面禮儀,即碰鼻禮。毛利主人在初次見面時必須與客人鼻尖對鼻尖連碰兩三次,碰的次數越多、時間越長,則說明客人越受他們尊敬。
貼面禮:在阿拉伯國家,兩個老朋友相見不僅僅會握手和擁抱,還會行貼面禮。行禮時,用右手扶著對方的左肩,左手摟住對方的腰,左——右——左貼面三次。如果兩人關系親密,還會在貼面的同時發出親吻的聲音。
I. 碰鼻子禮儀是在那個國家
不是吧,嚴格的說樓上說的是「碰面禮」而非「碰鼻禮」。
的確,在西亞和北歐一代會有見面同性朋友之間擁抱碰臉兩頰或者鼻子的禮儀,但這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碰鼻禮」。
真正的「碰鼻禮」是位於大洋洲的紐西蘭毛利人的禮節。毛利人每當見面的時候都會碰對方的鼻子(注意:不是兩側而是鼻尖對鼻尖),這起源於不同部落之間的爭斗,碰鼻子時雙方距離很近,在最初表示沒有拿武器,對對方沒有敵意,後來演化成表示友好的一種問候方式。且動作親昵程度也反映了夥伴之間的親密度。在早些年,有些外來探險家,旅行者等不懂這些規則的,見到毛利人後拒絕和對方碰鼻子,有時還會被誤會成有敵意。不過現在當地旅遊開發管理的很好,而且人們也多理解了這種禮節。
不好意思,小女才疏學淺,就根據知道的知識回答了這些,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