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澳大利亞 > 澳大利亞瘋子是怎麼管理的

澳大利亞瘋子是怎麼管理的

發布時間:2022-07-23 01:57:32

❶ 天才和瘋子的區別是什麼

一、基礎含義不一樣

天才:

1、特曼(Lewis M. Terman)認為,天才指的是在標准化的智力測驗中成績突出者。故天才僅僅意味著智力水平高,僅僅是一種潛力,而不是成就。特曼認為︰智商在140以上者可謂「潛在天才」;有的人的標准還高些。在這個意義上,天才指還沒有機會因成就而取得社會聲望的兒童。

2、出自高爾頓(Francis Galton)的見解,較第一種更為流行,他認為︰天才應具有由傑出實際成就反映出來的高度創造性,他們的成就應該有長久的價值而且不應是出身造成的(如世襲君主)。

「天才」和「天分」在數量和質量上都有不同。「天分」僅是對某種工作有一種特殊的潛能,以及能很快、很容易地學會某種技能。而「天才」則應有獨創性、創造性,能在完全生疏的環境中從事思想和工作,能夠獨立地為世界作出前所未有的貢獻。

瘋子:

精神病(或稱做精神疾病、心理疾病、心理病等)的名稱。主要是一組以表現在行為、心理活動上的紊亂為主的神經系統疾病。

目前研究所得到的結果認為主要是由於家庭、社會環境等外在原因,和患者自身的生理遺傳因素、神經生化因素等內在原因相互作用所導致的心理活動、行為、及其神經系統功能紊亂為主要特徵的病症。

二、基本解釋不同

天才:天賦的才能;卓絕的創造力、想像力;天然的資質。

瘋子:患嚴重精神病的人。

(1)澳大利亞瘋子是怎麼管理的擴展閱讀:

天才和瘋子一步之遙

1、首先,天才和瘋子同樣有更多的右腦活動。諸如拿破崙、叔本華、畢加索這些奇才,他們都有常人無法企及的創造力和直覺,思維可以脫離條條框框的限制。根據左右腦分工理論,我們已知掌管邏輯思維、分析和語言的是左側腦區,而掌握靈感、直覺和創造性思維的是右腦。

顯然,天才們更多使用右腦。精神病人,同樣是右腦活動最頻繁的一批人。

莫斯科一家精神病院對剛入院的精神病患者進行了直覺測試,想看看精神病人的直覺能力有多強。結果發現,精神病人的直覺准確度遠高於正常人,一般人瞎猜只有20%~30%的准確率,而精神病人最高可以到92%。

另外,精神病的核心症狀——幻覺、妄想同樣需要極強的想像力和發散性思維。

2、其次,天才和瘋子可能有同樣的基因突變。研究者發現,很多天才可能是因為15號染色體上的基因排列異常造成的。15號染色體異常可能是智力爆發式提升的直接原因。

另一方面,該染色體異常的人也更容易患上恐慌、焦慮失調等精神疾病。有研究人員對精神抑鬱的患者研究後發現,因抑鬱自殺身亡或企圖自殺的人同樣存在15號染色體的基因突變。

3、再次,天才和瘋子都存在「認知抑制功能失效」。研究者發現,在大腦右顳下區有一些神經元,具有「壓制天才」的功能。它會抑制超乎常規的認知和思維,讓人們的日常舉止不偏離常規和社會框架。

每當人們腦子里出現新奇和不尋常想法時,這部分神經元就開始活躍,將奇特的想法抑制下去。若該腦區出現損傷或因其他原因功能受損,認知抑制的功能就會失效,各種非凡的、超乎常規的念頭就會源源不斷涌現出來,至於這些念頭具有天才般的創造性還是精神病性的錯亂就不得而知了。

天才和瘋子的確有著無法忽視的聯系,但並不是所有的天才都有精神病,顯然有一些因素起到了保護作用。哈佛大學心理學家謝麗·卡森認為,天才們有著出眾的智力。

這份智力帶來了必要的認知控制能力,使得他們能夠去蕪存菁,把奇幻的想法從現實的可能性中分離出來。其他保護因素的發現和利用,還有待醫學進一步研究。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天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瘋子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天才和瘋子一步之遙

❷ 精神病,瘋子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是想問題想多了走火入魔造成的嗎

瘋子就是精神病患者,通常都是情感受創或者精神受到打擊造成。比如對某件事報以太大期望結果失望,就像作家的心血遭退稿、考試落榜理想破滅、失戀……。想的太多走火入魔我覺得是以心理疾病為前提而不斷惡化,越想陷得越深。在中國,社會壓力大,心理健康又不被重視,所以中國的精神心理疾病患者是很多的。醫院里的封閉治療的哪些精神疾病患者真的好可憐。

❸ 澳大利亞會不會有很多瘋子

哪個國家都會有瘋子,但是按照人的基數來說,澳大利亞只有2000多萬人,所以他們不會有很多瘋子

❹ 瘋子—精神病

一、概述

(一)精神疾病流行病學的定義

精神疾病流行病學(psychiatric epidemiology)是在臨床醫學中的精神病學領域里,引入現代流行病學和衛生統計學的方法,從患者個體的診治,擴大為對精神障礙及與精神健康有關的狀態在人群中發生、發展的原因和分布規律的研究;探討精神疾病的病因、發病機理、臨床表現、診治、預防及預後等臨床規律,並著重對群體的特性進行研究;從而制定預防、控制和消滅這些精神疾病及促進健康的對策和措施,並通過科學的設計、測量和評價方法評價其效果的一門涉及多學科的體系。

(二)精神疾病流行病學的發展簡史

流行病學近半個世紀以來發展迅速,其研究內容已經從傳染病和急性病擴大到非傳染性和慢性病,以及人群的健康問題。而精神病學的研究長期以來主要局限於臨床精神疾病患病個體的診治。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要探討精神疾病的病因、發病機理和臨床表現的本質,就需要將研究范圍由患病的個體擴大到患病的群體,並且將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與精神疾病聯系起來。因此,精神病學的研究自然要應用流行病學的研究方法,這就形成了精神疾病流行病學這一門交叉學科。

精神疾病流行病學的端倪可追溯到19世紀初期,當時歐洲一些國家為了估計建造精神病院的數量而對精神疾病患者進行人口學調查。至19世紀末,由於多種契機,如一些歐洲國家為社區精神病患者提供照顧進行立法而需要了解精神病人的數量、病情及其需求,一些精神科醫生應用醫學遺傳學的理論研究精神病患者的家譜而需要對社區人群進行有關資料的收集,以及方法學的改進使研究結果更為真實可靠,促使精神疾病流行病學得以發展。美國的社會精神病學家Dohrenwend等將精神疾病流行病學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從本世紀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此期間的研究方法僅是利用病歷資料和主要知情人來確診精神病患者。第二階段是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到70年代末,此期間的研究方法是通過對社區樣本的全部對象直接交談來確診病例。第三階段是從80年代初開始至今,在遺傳學、精神葯理學、精神生物學,特別是精神病理學和社會科學發展的影響下,隨著方法學的日趨完善,精神疾病流行病學有了飛速的發展。這一階段對精神疾病的研究,由於改進了抽樣方法,發展了有良好效度和信度的精神疾病的篩查工具,使用統一的分類和診斷標准,採用標准化的精神現狀檢查工具等,因而達到了滿意的一致性要求,能夠更加客觀地提供在一定范圍內精神疾病的分布特點,對精神病學的研究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從而推動了精神疾病流行病學的發展。

我國精神疾病流行病學開始於40年代末,雖然在50至70年代國內一些地區進行了較大規模的精神疾病普查,如林宗義1953年和1973年應用美國的診斷標准在台灣進行過大規模的人群精神疾病流行病學調查,但上述一些調查因方法學的局限使所得結果可比性較差,缺乏在國內外的交流。為了與國際精神疾病流行病學研究接軌,能夠更加客觀地提供在一定范圍內精神疾病的分布特點和發病危險因素,我國於1982年引進了國際先進的調查方法,組織了第一次全國12個地區協作的精神疾病流行病學的現況調查,獲得了有史以來的大樣本人群精神疾病的流行病學資料,因而極大地提高了我國精神疾病流行病學的研究水平。1993年在上述12個地區中的7個地區,使用同樣的調查方法和程序,進行了第二次現況調查,了解了精神疾病在我國改革開放和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中的動態變化規律。這些研究為制定我國長期精神衛生規劃和進一步探討精神疾病的病因,提供了有益的資料。

(三)精神疾病流行病學的特點

精神疾病流行病學的特點,首先是精神病學的特點。本學科的學科基礎是精神病學,其任務是採用現代精神病學研究的科學方法探討危害人群健康的主要精神疾病的病因、危險因素、診斷、治療和預後等規律。因此,本學科應以精神科臨床實踐為基礎,為臨床研究和診治提供有創新性的方法學。同時,精神疾病流行病學的研究對象是患病個體及患病群體,這就需要突破傳統的精神科臨床醫學以醫院為基礎進行研究的局限,擴大為以人群為基礎的社區研究,突出流行病學的宏觀研究特點。將流行病學的方法學應用到精神病學的研究,對精神疾病的早期發現和有效的防治,以及對疾病發生、發展和轉歸的本質及規律的認識有著重要意義和價值。

(四)精神疾病流行病學的研究內容

精神疾病流行病學的研究內容首先是描述精神疾病在不同時間、地區、人群中的發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以及精神狀況、社會功能缺陷等情況;通過比較疾病在不同時間、地區和人群的分布,尋找影響分布的原因,探討疾病的危險因素、流行因素和病因;根據人群研究的結果估計某因素使個體罹患某病的危險性;通過對精神疾病自然史的研究評價涉及精神病的易感因素、保護因素(社會因素、家庭因素)、預後因素和生活事件等問題;在上述研究的基礎之上研究制訂對精神疾病的預防對策和措施,並評價其效果。

(五)精神疾病流行病學的研究方法

根據當前流行病學研究方法的分類,將精神疾病流行病學的研究方法分為觀察法、實驗法和理論及方法的研究三大類。觀察法包括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study)和分析性研究(analytic study),實驗法包括臨床試驗(clinical trial)和社區試驗(community trial),理論和方法的研究是將流行病學調查所得的數據建立數學模型,闡明精神疾病的流行病學規律。而精神疾病流行病學還廣泛應用心理學理論和測量方法研究人群的精神疾病和精神衛生狀況,這是本學科的特殊研究方法。

(六)精神疾病流行病學與相關學科的關系

精神疾病流行病學是交叉學科,與多門學科有著廣泛而密切的關系。首先,本學科既作為精神病學是臨床醫學的一門專科,又作為流行病學是預防醫學的主要組成部分,二者相輔相成,互相補充。臨床醫學的任務是對患病個體進行診治,而流行病學不僅要研究患病個體和群體,還要研究未患病的人群及環境因素,分析疾病與各種自然和社會因素的關系,從而制訂防治對策並評價其效果。因此,應具備精神疾病的臨床知識,並掌握流行病學的基本理論和研究方法,在診斷疾病、探討病因時,應用流行病學的知識,結合臨床經驗,探討精神疾病的人群現象和病因。

精神疾病流行病學與基礎醫學有著密切關系。本學科在尋找並證實病因的研究中必然要涉及基礎醫學中的生物化學、生理學、生物物理學、病理學、免疫學、遺傳學等多門基礎學科,各學科相互補充知識、相互提供線索、相互促進發展。

此外,由於精神疾病流行病學研究領域的擴大,在進行調查、分析流行過程和疾病分布規律時,必然要與環境科學和人文科學等多種學科和技術方法發生聯系。眾所周知,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人們對社會因素、人群的心理因素和行為對精神疾病的影響越來越重視,從而促使行為學、社會學和心理學等社會科學范疇的學科與精神疾病流行病學的相互滲透,使人類對精神疾病本質的認識不斷深入發展。因此,當前學術界亦採用社會精神病學這一術語。

二、精神疾病流行病學在國外的發展

(一)國外精神疾病流行病學的研究成果

在世界范圍內,對於精神疾病的流行病學研究在近半個世紀以來隨著精神病學理論的深化和方法學的改善,獲得越來越多的具有真實性和可靠性的資料。近年來各國應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在各種社區人群中進行了較大規模的精神疾病流行病學調查,但獲得的各類精神疾病的流行病學資料不盡相同。美國Kessler等人(1994)報告一項社區調查結果,有8098名15-54歲的應答者的分層樣本經國際診斷審查組織用一種經過修改的描述方式進行審查,得出一年的非情感性精神病(包括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樣精神病、分裂情感障礙、妄想症及不典型性精神病)的患病率估計為5‰。美國Kendler等人(1996)報告以計算機分析定式訪談方式檢查的5877名社區人群樣本,得到精神分裂症和精神分裂樣精神病的終生患病率為1.3%,所有非情感性精神障礙的終生患病率為2.2%;而以臨床醫生診斷的精神分裂症和精神分裂樣精神病的終生患病率為0.2%,所有非情感性精神障礙的終生患病率為0.7%。調查還發現臨床醫生診斷的所有非情感性精神障礙與低收入、失業、單身、離婚、分居和城市居住地顯著相關。以此說明對社區人群樣本估計精神疾病的終生患病率受檢查方法和診斷標準的影響相當大,結論是在流行病學樣本中正確檢查精神疾病要依靠臨床醫生的判斷。英國Welch等人(1998)對居住在英格蘭、威爾士和蘇格蘭的9064名16-75歲居民的調查發現,家庭收入低、物質生活標准低和社會階層低與精神障礙顯著相關,而精神障礙患病率的性別差異不能用男女社會角色的差異加以解釋。荷蘭Bijl等人(1998)報告了7076名18-64歲社區人群精神疾病患病率的前瞻性研究,結果發現41.2%的65歲以下人群一生經歷過美國精神病學會精神障礙診斷和統計手冊第三版修訂版(DSM-Ⅲ-R)診斷標准中情感障礙、焦慮障礙、進食障礙、精神分裂症、和其它非情感性精神障礙,以及物質濫用障礙等各類精神障礙中的至少一種精神障礙,可見人群中精神障礙是相當普遍的。

對於各類精神障礙,近年來各國的研究已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其中精神分裂症是研究時間最長久、研究范圍最廣泛和深入的精神疾病。澳大利亞Jablensky(1997)論述精神分裂症的流行病學時指出,該病是一種低發病率但相對高患病率且危害終生的疾病。自從Kraepelin(1896)首先描繪精神分裂症作為一個疾病實體,稱為「早發性痴呆」(dementia praecox)之後,自本世紀初開始的流行病學研究在不同人群和地區均獲得了對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發病率和終生危害的顯著一致的估計值。美國國立精神衛生院流行病學責任區(Epidemiological Catchment Area, ECA)1988年調查資料顯示,經培訓以統一診斷標准和標准化的精神檢查調查獲得精神分裂症一個月患病率為6‰,6個月為13‰。長期的研究證實環境和遺傳因素對精神分裂症均有病因作用。英國Jones(1998)提出分子遺傳學的進展揭示了第6、8、32號染色體上的連鎖,提供了在染色體上尋找遺傳基因的證據。美國Myles等人(1999)發表了在相對與世隔絕的島國Palau共和國調查的結果,在13750名15歲以上的成人中精神分裂症的終生患病率為1.99%,其中男性終生患病率為2.77%,女性終生患病率為1.24%。德國Hafner等人對精神科文獻進行綜述後指出,12-60歲的成人中發展成精神分裂症的可能性是萬分之一,其主要發病年齡是20-35歲,且女性晚發精神分裂症的頻率和嚴重性大於男性。Brewin(1997)報告了英國Nottingham地區1978-80年和1992-94年兩個隊列精神分裂症的發病率由2.49‰略微提高到2.87‰。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對全球10個中心的協作研究結果進行分析後指出,精神分裂症的發病率在不同地區、不同國家都是近似的。總之,在世界范圍內的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的時間和地區分布無明顯差異;年齡分布以青壯年首次發病為主,且有性別差異;家庭經濟水平和社會階層與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呈負相關。

公元前4世紀,希波克拉底(Hippocratic)的著作中出現了「憂郁」(melancholy)一詞。歷史上對情感性障礙作出過重要貢獻的是法國Falreth、德國Kahlbaum(1882)和Kraepelin(1896)。本世紀中葉德國Leonhard(1957)提出雙相情感性障礙和單相情感性障礙的學說,並認為遺傳是情感性障礙單、雙相區別的重要因素。早期情感性障礙的流行病學研究都歸在躁抑症中,而未分為單、雙相情感性障礙,且無一致的診斷標准,但獲得的結果卻比較接近。80年代西方各國逐漸採用了統一的診斷標准和標准化精神檢查,以美國為例,美國國立精神衛生院ECA的調查,經培訓以統一診斷標准和標准化的精神檢查,得到各類情感性障礙的6個月男性患病率為0.4%-4.6%,女性患病率為0.4%-8.2%。Eaton(1997)報告了美國Baltimore的ECA隨訪結果,將1981年3481人的隊列中1920人於1993年至1996年再次檢查,重度抑鬱的估計發病率為3‰,30-40歲是發病高峰,50-60歲是發病的第二個高峰。Ohayon(1999)報告了聯合王國1994年在一般人群中有代表性的4972人的調查結果,抑鬱症的檢查時點患病率為5%,女性為5.9%,明顯高於男性的4.2%。Kitamura(1998)報告了日本重度抑鬱的終生患病率為19%,女性患病率是男性的2倍。Cho(1998)報告了韓國3711人的調查結果,男性抑鬱症的時點患病率為6.8%,女性為10.4%。 Szadoczky(1998)報告了匈牙利18-64歲人群樣本的調查結果,重度抑鬱的終生患病率為15.1%,男女比例為1:0.37,雙相情感障礙為5.1%,男女比例接近。重度抑鬱的1年和1月期間患病率分別為7.1%和2.6%,躁狂發作的1年和1月期間患病率分別為0.9%和0.5%。兩者的發病高峰在15-19歲,而重度抑鬱的第二個高峰在45-50歲。加拿大Bland(1997)綜述了情感性精神障礙的流行病學,認為近15年來許多研究者應用標准化方法在不同的國家、文化和種族的研究有了很大進展,重度抑鬱的比例有所增加,與雙相情感性障礙一樣,發病在較年輕的年齡組。世界范圍的研究結論一致認為由於認識、診斷和治療方面的困難,情感性精神障礙是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

隨著發達國家老齡化的趨勢,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及其它老年痴呆患者的絕對人數有所增加,以構成許多發達國家主要的社會問題和保健內容。多數流行病學資料顯示65歲以上人群中痴呆的患病率為4-6%,80歲以上人群中痴呆的患病率高達20%。美國Hendrie(1998)報告北美65歲及以上人群痴呆患病率為6-10%,其中AD佔三分之二。因此,美國和英國已將AD列為老年疾病重點研究項目,使AD在老年醫學和老年精神病學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視。

除此之外,對於神經症、尤其是其中比例較大的強迫性神經症、驚恐障礙、人格障礙、精神發育遲滯等非重性精神障礙亦有許多研究,但由於方法學的局限,一些流行病學資料缺乏可比性。

(二)國外精神疾病流行病學的發展趨勢

當前,國際上對於精神疾病的診斷主要是「國際疾病分類(第10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tenth version, ICD-10)和美國精神病學會的診斷標准「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第4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forth version, DSM-Ⅳ)。ICD-10是WHO推薦使用的國際性精神疾病的診斷標准和分類體系,專家們不遺餘力試圖其適用於各個國家、各種文化、各類人群。通過近十餘年的辛勤努力,很多國家已採用了ICD-10進行臨床診斷和流行病學研究。DSM-Ⅳ是美國的精神疾病診斷標准和分類體系,除美國、加拿大使用外,英國、澳大利亞等英語國家亦普遍採用,並取得了多方面的成果。隨著國際精神疾病研究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精神病學家認識到國際通用的診斷和分類系統、標准化精神狀況檢查工具、以及統一的精神病學詞彙的使用,對於促進國際間精神病學研究信息的交流和對精神疾病廣泛而深入的研究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無論是WHO負責ICD-10的專家,還是美國DSM-Ⅳ的編制者,均致力於兩種診斷和分類體系的趨同化,並設立了負責跨文化研究的專家組。此外,世界各國的精神病學家進行了許多ICD-10和DSM-Ⅳ之間效度和信度的比較研究,發現兩大診斷和分類體系對於多數精神疾病有令人滿意的一致性。這些成果為國際精神疾病流行病學研究奠定了方法學基礎。目前,精神疾病的診斷和分類體系日趨成熟,但存在的問題是適用於社區人群研究的篩查工具不盡如人意,有待於研究發展可應用於流行病學研究的標准化篩查方法。近年來,WHO不斷組織各國精神疾病的多中心協作研究,目的是既可以推廣使用標准化的診斷和分類標准,又可以獲得世界各國的精神疾病流行病學資料,同時探討精神疾病的病因和危險因素,研究社會學、人口學、生態學、社會環境及社會心理因素等對精神疾病的影響,應用流行病學的方法學推動精神病學研究的深化。

目前,世界各國精神疾病流行病學研究除大量描述性研究之外,還包括各種精神疾病病因的分析性研究、自然史研究、治療和康復的干預性研究、以及精神疾病流行病學特殊方法的研究。社會學、心理學、遺傳學、分子生物學、精神葯理學等相關學科,以及最新統計學及電子計算機技術與精神疾病流行病學研究在越來越多的領域相結合,促進精神疾病的研究不斷發展。

三、精神疾病流行病學在中國的發展

(一)中國精神疾病流行病學的發展現狀

我國的社區精神衛生工作和精神疾病流行病學研究起步於1958年全國第一次精神病防治工作會議,70年代開始在城鄉建立精神病三級防治網。1986年召開的第二次精神衛生工作會議,進一步促進了精神衛生和精神疾病流行病學研究在全國范圍內的開展。雖然在50-70年代一些地區進行了精神疾病的大規模普查,但因存在篩查和診斷的方法學問題,所得結果缺乏可比性。

隨著改革開放和科技的對外交流,我國的精神病學家將國際精神疾病流行病學研究的先進調查方法介紹到國內。1982年在衛生部領導下,組織了全國第一次精神疾病流行病學12個地區的協作調查。 調查參照ICD和DSM兩大診斷和分類標准,制訂了統一的抽樣方法、調查程序,以及效度和信度均達到要求的精神疾病篩查工具、標准化的檢查方法和診斷標准;現場調查實施階段,對調查人員進行了統一培訓;樣本抽取採用了整群、分層、隨機三階段的多級抽樣方法。通過較大規模的現況調查,獲得了各類精神疾病的時點患病率為10.54‰,終生患病率為12.69‰;其中精神分裂症時點患病率為4.75‰,終生患病率為5.69‰,城市時點患病率為6.06‰,明顯高於農村3.42‰;情感性精神障礙的時點患病率為0.37‰,終生患病率為0.76‰。此外,調查還發現了一些相關因素,如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與經濟水平呈負相關等。本次調查提供了我國精神疾病的一些基礎資料,也在全國范圍內提供了精神疾病流行病學調查的方法學,從而極大地提高了我國精神疾病流行病學研究的水平。

1993年在上述12個地區中的7個地區,使用同樣的調查方法和程序進行了第二次大樣本的現況調查,結果顯示7個地區1993年各類精神障礙(不包括神經症)的時點患病率為11.18‰,終生患病率13.47‰,在各種重性精神病的患病率中仍以精神分裂症最高,時點患病率為5.31‰,終生患病率為6.55‰;其次是精神發育遲滯,患病率為2.70‰;情感性精神障礙的時點患病率為0.52‰,終生患病率為0.83‰;而酒依賴的患病率上升幅度最大,患病率為0.68‰。此外,阿爾茨海默病的患病率為0.36‰。我國這兩次大樣本的精神疾病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7個地區1993年各類精神障礙(除神經症)的終生患病率與1982年終生患病率經標准化後比較差異無顯著性;而其中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城市高於農村,經濟水平最低的人群患病率最高。結果提示,精神分裂症是我國防治與科研的重點疾病,精神發育遲滯在目前我國城鄉患病率居第二位,亦為防治與康復的重點疾病,而酒依賴、情感性精神障礙、阿爾茨海默病均需加強防治與研究。值得注意的是,兩次調查資料中一些精神疾病的患病率明顯低於西方國家,如情感性精神障礙、人格障礙等,這引起了國內外學者的普遍關注,其原因可能與這些精神疾病的認識程度和診斷分類標准、以及文化差異有關。

此外,我國還開展了一些精神疾病的描述性和分析性流行病學研究。如台灣林宗義1953年和1973年進行的大規模的人群精神疾病流行病學調查資料表明精神疾病的患病率與社會經濟和教育程度呈負相關關系(1)。1988年全國8省市0-14歲兒童智力低下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患病率為1.20‰,城市為0.70‰,農村為1.41‰,男童患病率為1.24‰,女童患病率為1.16‰,且患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同時,還應用病例對照研究方法研究兒童多動症和兒童行為問題的各種危險因素。我國近10年來引進國外的檢查方法調查了老年期痴呆的患病率、發病率,並對阿爾茨海默病的危險因素進行了病例對照研究。研究結果表明,一級親屬痴呆家族史和嚴重精神疾病家族史是該痴呆的主要危險因素,為遺傳學說尋找到證據。此外,實驗性流行病學研究成功的實例是食鹽加碘對預防地方性甲狀腺腫流行區精神發育遲滯的干預性研究,調查表明,在缺碘地區普遍和長年服用碘鹽能使地方性克訂病所致的兒童精神發育遲滯明顯減少。總之,我國的精神疾病流行病學研究隨著相關學科的進步而快速發展。

(二)中國精神疾病流行病學面臨的挑戰

中國的精神疾病流行病學與國際上該學科的進展面臨同樣的挑戰,即將精神病學與流行病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對於精神疾病的研究要從患者個體的診治,擴大到對精神障礙及與精神健康有關的狀態在人群中發生、發展的原因和分布規律的研究,探討精神疾病的病因、發病機理、臨床表現、診治、預防及預後等臨床規律,就必須對群體特性進行研究,這必然需要引入現代流行病學和衛生統計學的方法學,採用正規的設計、測量和評價方法進行研究。但是,將經典的流行病學方法應用到精神疾病的研究,常由於精神疾病病因的多重性、症狀的不確定性、診斷的多軸性和治療的復雜性而受到限制。流行病學研究要求調查資料有代表性、隨機性和可比性,而在精神病患者中有時由於研究對象不合作而難以實現這些原則。此外,許多精神疾病的分類和診斷方法都是在西方文化背景下發展而來的,將其引入我國無疑會發生文化差異的沖突,亦存在不同種族生物學的影響。為保證研究結論的真實性和可靠性,需要應用流行病學的理論和方法使國際精神疾病研究的方法學中國化,以利於我國精神疾病的臨床和社區研究。因此,我國精神疾病流行病學要為之奮斗的目標是與國際先進的研究方法接軌,提高學科的整體水平。

四、精神疾病流行病學的展望

WHO提出2000年人人享有健康,這包括軀體和心理兩方面的健康。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類對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世界各國的醫學專家、科研人員和政府機構對精神疾病的防治予以了高度重視,投入了越來越多的力量來加強精神疾病的病因和發病機理的研究,提高防治和康復的水平。根據世界精神病學協會主席Sartorius 1997年在北京世界精神病學協會地區會議上的報告,發展中國家精神衛生工作的優先領域是促進精神健康,預防和治療精神及神經障礙,精神疾病和精神殘疾的康復,促進心理社會發育。這一發展趨勢明確表明了精神疾病的研究對象必然要從臨床的個體擴大到社區的群體,通過流行病學研究方法探討病因和發病規律,從而制定預防、控制和消滅疾病及健康促進的對策和措施,並通過科學的方法學評價其效果。醫學和相關的自然科學,以及社會科學相結合是當代精神疾病流行病學發展的必然趨勢。

精神病學專家普遍認為,20世紀末對社會經濟發展影響最大、給個人健康和家庭生活危害最深的精神障礙是痴呆、精神分裂症和抑鬱症。對於這三種重要的精神疾病,需要在精神醫學和基礎醫學的基礎上,將經典的流行病學觀察法中描述性和分析性研究方法,以及實驗法和理論及方法學研究,應用到對疾病的發生和發展的規律、病因和危險因素、以及治療和預防的各個領域的研究中,加強國際信息的交流和研究的協作,推動精神衛生事業的水平不斷提高,發展社會精神病學的理論和實踐。

❺ 「上台後殺了全國近6萬人,連自己的支持者都不放過」,這個瘋子總統到底是誰

上台後瘋狂屠殺本國人民和支持者的瘋子總統,就是赤道幾內亞的總統馬西埃,目的就是獨攬赤道幾內亞的大權。

毫無當政經驗和學識閱歷的人當選一國總統,必然會有著方方面面的不合適,但是,對國內的民眾進行殺戮,似乎有點太過分。

❻ 精神病的俗稱是叫瘋子嗎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是問題想多了造成的嗎

俗稱的瘋子還真的就是精神病 造成精神病的原因很多 有家族遺傳性的 有葯物濫用所致的 有腦器質性病變所致的 有一些重大疾病引起的並發症 還有一種就是你說的問題想多了導致心理問題嚴重化導致心因性精神病 因人而異

❼ 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的刀具管製法

只有強國才管理刀具買賣攜帶的,澳大利亞和加拿大沒有想過規定。當然,如果拿著刀具當街跑來跑去,警察叔叔還是會把你當瘋子抓起來的。但這是因為你是瘋子,跟刀具沒有關系。

❽ 瘋子擾民,怎麼處理

你們可以要求其家屬加強管理,如果你們傷了瘋子也是犯法的,嚴重的要承擔刑事責任

❾ 國家對精神病和瘋子是怎麼處理的,難道就由他擾民危害別人生命財產安全

是不追究他們的形式責任的。但是造成嚴重後果的可以追究監護人的民事賠償責任吧。。。好像是的。。。

閱讀全文

與澳大利亞瘋子是怎麼管理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8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3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1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0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6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8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8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2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6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0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1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4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9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9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