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澳大利亞 > 澳大利亞核潛艇要多少年造

澳大利亞核潛艇要多少年造

發布時間:2022-07-23 04:51:17

⑴ 介紹核潛艇有關知識

核潛艇是潛艇中的一種類型,指以核反應堆為動力來源設計的潛艇。

由於這種潛艇的生產與操作成本,加上相關設備的體積與重量,只有軍用潛艇採用這種動力來源。核潛艇水下續航能力能達到20萬海里,自持力達60-90天。世界上第一艘核潛艇是美國的「鸚鵡螺」號,1954年1月24日首次開始試航,它宣告了核動力潛艇的誕生。

目前全世界公開宣稱擁有核潛艇的國家有6個,分別為: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中國、印度(印度的殲敵者號核潛艇在建)。其中美國和俄羅斯擁有核潛艇最多。

一、核潛艇主要分類:

核潛艇按照任務與武器裝備的不同,可分以下幾類:

1、攻擊型核潛艇,它是一種以魚雷為主要武器的核潛艇,用於攻擊敵方的水面艦船和水下潛艇;

2、彈道導彈核潛艇,以彈道導彈為主要武器,也裝備有自衛用的魚雷,用於攻擊戰略目標;

3、巡航導彈核潛艇,以巡航導彈為主要武器,用於實施戰役、戰術攻擊。

4、實驗用途核潛艇,作為特殊作戰和儀器、裝備實驗的平台而使用。

二、核潛艇的創始:

世界上第一艘核潛艇是由美國海軍研製和建造的。

1946年,以海曼·喬治·里科弗(Hyman G. Rickover)為首的一批科學家開始研究艦艇用原子能反應堆也就是後來潛艇上使用的壓水反應堆。第一艘核潛艇「鸚鵡螺」號核潛艇於1952年6月開工製造。

此後,蘇聯,英國,法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印度相繼製造了本國的核潛艇。

世界上第一艘核潛艇是美國的「鸚鵡螺」號,是由美國科學家海曼·喬治·里科弗積極倡議並研製和建造的,他被稱為「核潛艇之父」。

1946年,以里科弗為首的一批科學家開始研究艦艇用原子能反應堆也就是後來潛艇上廣為使用的「艦載壓水反應堆」。第二年,里科弗向美國海軍和政府建議製造核動力潛艇。

1951年,美國國會終於通過了製造第一艘核潛艇的決議。鸚鵡螺號核潛艇於1952年6月開工製造,是在1954年1月24日開始首次試航。

三、核潛艇的彈葯:

早期的核潛艇均以魚雷作為武器。以後由於導彈的發展,出現攜帶導彈的核潛艇。

核潛艇安上導彈之後,便出現了兩種類型:一類是近程導彈和魚雷為主要武器的攻擊型核潛艇;另一類是以中遠程彈道導彈為主要武器的彈道導彈核潛艇(又稱戰略核潛艇)。

攻擊型核潛艇主要用於攻擊敵水面艦艇和潛艇,同時還可擔負護航及各種偵察任務。彈道導彈核潛艇則是戰略核力量的一次重要的轉移。

在各種偵察手段十分先進的今天,陸基洲際導彈發射井很容易被敵方發現,彈道導彈核潛艇則以高度的隱蔽性和機動性,成為一個難以捉摸的水下導彈發射場。

彈道導彈潛艇是用艇載核導彈對敵方陸上重要目標進行戰備核襲擊的潛艇,主要武器是潛對地導彈,並裝備有自衛用魚雷。

彈道導彈潛艇與陸基彈道導彈,戰略轟炸機共同構成核軍事國在核威懾與核打擊力量的三大支柱,並且是其中隱蔽性最強/打擊突然性最大的一種。

美國從1947年開始研製「天獅星-I」型潛對地巡航導彈,1951年在潛艇上發射成功,1955年正式裝備潛艇部隊,第一批戰略導彈潛艇由此誕生。蘇聯於1955年9月首次用潛艇在水面發射一枚由陸基戰術導彈改裝的彈道導彈。

1960年7月,美國喬治·華盛頓號核潛艇首次水下發射「北極星」A1潛地彈道導彈,這是世界上第一艘彈道導彈核潛艇。

四、中國的核潛艇:

1、091型攻擊核潛艇

091型核潛艇(北約代號「漢」級)是中國第一代攻擊型核潛艇(SSN),共五艘,舷號:401、402、403、404、405(依次稱呼為長征1-5號)。

首艇(舷號:401)首艇1968年在葫蘆島船廠動工,1971年4月開始系泊試驗,7月開始用核能發電,主機試車考核,1974年8月7日交付海軍使用。後幾艘下水時間依次為1977,1983,1987和1990年4月8日。5艘漢級核潛艇都部署在北海艦隊。

該型艇採用水滴型線型,十字形尾附體,單軸推進,首水平舵置於指揮台圍殼前部。艇體採用雙殼體結構。耐壓船體內設有魚雷艙、指揮艙、反應堆艙、輔機艙、主機艙及尾艙等。突出首端上甲板的是水聲系統導流罩。

排水量:5500噸(水下);尺寸:長100米,寬11米,吃水8.5米。

主機:核動力,渦輪-電力推進;1座壓水堆,90兆瓦,單軸。

2、092型彈道導彈核潛艇

092型核潛艇中國研製的第一種核動力彈道導彈潛艇,北約代號「夏」級,1978年動工,1981年4月下水,1983年8月交付海軍使用。

1985年第一次水下發射導彈試驗失敗,1988年第二次發射才成功。裝備「巨浪一型」(JL-1)彈道導彈(發射重量14,700kg、最大射程約2,150km),12座彈道導彈發射管,數量可能在3艘,舷號均為406。2009年該型潛艇長征6號參與海軍60周年閱兵時首次對外公開亮相。

3、093型攻擊型核潛艇

中國093核潛艇(北約代號商級)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建造的第二代核動力攻擊型潛艇。

093型是「一級多用途的攻擊型核潛艇,其安靜性、武器和感測器系統將比在役的091型核潛艇(北約代號漢級潛艇)有所改進。

在評估武器裝備的性能時,對方強調:「除魚雷和可能裝備的反潛導彈外,預計093型還將潛射反艦巡航導彈,可能為自行研製的C801的後續型」。預計093型核潛艇首艇將在渤海造船廠下水,配置6門533mm魚雷發射管。

據媒體推測,093級的雜訊水平與阿庫拉級潛艇(鯊魚級)或洛杉磯級潛艇相當。其隱身性能較漢級潛艇大為改觀。

排水量:6500 噸;長:120 米;寬:10 米。

航 速:水面最大航速16節,水下最大航速22節。

潛 深:300公尺。

艇 員:140人。

武 器:12枚巨浪-Ⅰ型潛射彈道導彈(攜帶一個25萬噸克當量核彈頭),6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

4、094型彈道導彈核潛艇

中國海軍新開發的彈道導彈核潛艇(北約代號晉級潛艇)。094型是中國有史以來建造的最大的潛艇。預計將比092型彈道導彈核潛艇(北約代號夏級潛艇)有明顯改進,安靜性和感測器系統性能有所提高,推進系統也要可靠得多。

094型核潛艇將裝載新型"巨浪-2"(JL-2)洲際彈道核導彈,射程超過6000海里(據報道,最大射程約14,000km),在數目和性能上超過夏級核潛艇上裝載的導彈。

因此,中國彈道導彈核潛艇能夠從中國近海的活動"陣地"瞄準美國和澳大利亞的目標區。2007年在網上曝光,據推測是094型潛艇的照片。

5、095型攻擊型核潛艇

未有確切消息。

6、096型彈道導彈核潛艇

未有確切消息。

⑵ 澳大利亞是否有核潛艇

世界最先進的彈道導彈核潛艇——美國「俄亥俄」級彈道導彈核潛艇

俄羅斯北方機械製造企業已有61年的歷史,總共建造了170艘潛艇,其中135艘是核潛艇。
澳大利亞還沒有核潛艇。

⑶ 核潛艇的知識和詳細說明

您好!核潛艇,是核動力潛艇的簡稱,是以核反應爐為動力來源的潛艇。由於這種潛艇的生產與操作成本,加上相關設備的體積與重量,只有軍用潛艇採用這種動力來源。世界上第一艘核潛艇是美國的「鸚鵡螺」號,1957年1月17日開始試航,它宣告了核動力潛艇的誕生。目前全世界公開宣稱擁有核潛艇的國家有6個,分別為:美國、俄羅斯、中國、英國、法國、印度。其中美國和俄羅斯擁有核潛艇最多。核潛艇的出現和核戰略導彈的運用,使潛艇發展進入一個新階段。
核潛艇按照任務與武器裝備的不同,可分以下幾類:核潛艇
1、攻擊型核潛艇,它是一種以魚雷為主要武器的核潛艇,用於攻擊敵方的水面艦船和水下潛艇;
2、彈道導彈核潛艇,以彈道導彈為主要武器,也裝備有自衛用的魚雷,用於攻擊戰略目標;
3、巡航導彈核潛艇,以巡航導彈為主要武器,用於實施戰役、戰術攻擊。
4、實驗用途核潛艇,作為特殊作戰和儀器、裝備實驗的平台而使用。
潛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使用經驗暴露出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潛艇可以在水面下持續航行的時間。潛艇在水面下操作的時間受到電池蓄電量的嚴重限制,即使以最低的速率航行,也必須在一段時間之後浮出水面進行充電。在充電的過程當中潛艇非常容易受到攻擊。另外一個限制是潛艇上的電池能夠發揮的最大航速以及持續的時間,尤其是水面下的最大航行速率遠低於水面上的速率,若是要追隨高速航行的船艦時,潛艇必須浮出海面以柴油引擎輸出動力,才能夠勉強追上航行速率較慢的快速船艦,可是這樣一來,潛艇就失去海水對他的保護以及作戰上的優勢。因此,為了擴大潛艇的戰術價值,大幅提高海面下持續操作時間,研發替代動力來源一直是潛艇研究的一個重要目標。
世界上第一艘核潛艇是由美國海軍研製和建造的。1946年,以海曼·喬治·里科弗(Hyman G. Rickover)為首的一批科學家開始研究艦艇用原子能反應堆也就是後來潛艇上使用的壓水反應堆。第一艘核潛艇「鸚鵡螺」號核潛艇於1952年6月開工製造。此後,蘇聯,英國,法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印度相繼製造了本國的核潛艇。
世界上第一艘核潛艇是美國的「鸚鵡螺」號,是由美國科學家海曼·喬治·里科弗積極倡議並研製和建造的,他被稱為「核潛艇之父」。1946年,以里科弗為首的一批科學家開始研究艦艇用原子能反應堆也就是後來潛艇上廣為使用的「艦載壓水反應堆」。第二年,里科弗向美國海軍和政府建議製造核動力潛艇。1951年,美國國會終於通過了製造第一艘核潛艇的決議。
核潛艇鸚鵡螺號核潛艇於1952年6月開工製造,是在1954年1月24日開始首次試航。首次試航即顯示了核潛艇的優越性,人們聽不到常規潛艇那種轟隆隆的雜訊,艇上操作人員甚至覺察不出與在水面上航行有何差別,「鸚鵡螺」號84小時潛航了1300千米,這個航程超過了以前任何一艘常規潛艇的最大航程10倍左右。1955年7~8月,「鸚鵡螺」號和幾艘常規潛艇一起參加反潛艦隊演習,反潛艦隊由航空母艦和驅逐艦組成。在演習中,常規潛艇常常被發現,而核潛艇則很難被發現,即使被發現,核潛艇的高速度也可以使之擺脫追擊。由於核潛艇的續航力大,用不著浮出水面,因而能避免空中襲擊。到1957年4月止,「鸚鵡螺」號在沒有補充燃料的情況下持續航行了11萬余公里,其中大部分時間是在水下航行。1958年8月,「鸚鵡螺」號從冰層下穿越北冰洋冰冠,從太平洋駛向大西洋,完成了常規動力潛艇無法完成的壯舉,此後,美國海軍宣布不再製造常規動力潛艇要將所有的潛艇換成核動力潛艇。
早期的核潛艇均以魚雷作為武器。以後由於導彈的發展,出現攜帶導彈的核潛艇。核潛艇安上導彈之後,便出現了兩種類型:一類是近程導彈和魚雷為主要武器的攻擊型核潛艇;另一類是以中遠程彈道導彈為主要武器的彈道導彈核潛艇(又稱戰略核潛艇)。攻擊型核潛艇主要用於攻擊敵水面艦艇和潛艇,同時還可擔負護航及各種偵察任務。彈道導彈核潛艇則是戰略核力量的一次重要的轉移。在各種偵察手段十分先進的今天,陸基洲際導彈發射井很容易被敵方發現,彈道導彈核潛艇則以高度的隱蔽性和機動性,成為一個難以捉摸的水下導彈發射場。
彈道導彈潛艇是用艇載核導彈對敵方陸上重要目標進行戰備核襲擊的潛艇。它大多是核動力的,主要武器是潛對地導彈,並裝備有自衛用魚雷。彈道導彈潛艇與陸基彈道導彈,戰略轟炸機共同構成核軍事國在核威懾與核打擊力量的三大支柱,並且是其中隱蔽性最強/打擊突然性最大的一種。
潛對地導彈分彈道式和巡航式兩類。美國從1947年開始研製「天獅星-I」型潛對地巡航導彈,1951年在潛艇上發射成功,1955年正式裝備潛艇部隊,第一批戰略導彈潛艇由此誕生。蘇聯於1955年9月首次用潛艇在水面發射一枚由陸基戰術導彈改裝的彈道導彈。1960年7月,美國喬治·華盛頓號核潛艇首次水下發射「北極星」A1潛地彈道導彈,這是世界上第一艘彈道導彈核潛艇。
世界上擁有核潛艇的國家:美國、英國、俄羅斯、法國、中國、印度。 其中印度是2009年剛剛製造出核潛艇。 核潛艇分成兩種:一種是戰略核潛艇裝戰略彈道導彈,用於核戰爭的打擊,是一種戰略威懾力量。 一種是攻擊核潛艇,可用於各種作戰,主要任務是反潛、反艦、和對陸地常規精切打擊。 因為核武器的強大威力,使得最初擁有武器的國家(也就是二戰最主要的5個戰勝,組成的聯合國)限制其他國家製造和輸出核武器技術造成的。 日本、德國、義大利、瑞典等等絕對有能力製造核潛艇,但是由於二戰原因,或是因為美國擔當其防衛任務,而放棄。使得他們不發展核潛艇。 目前攻擊核潛艇和戰略核潛艇技術最先進都是美國,也就是著名戰略核潛艇俄亥俄級核潛艇(靜音、載彈量、攜帶三叉戟2型導彈其射程和威力、精度都是世界上最高水平的,24枚三叉戟2型、每枚最大可以裝載12枚分導彈頭)和攻擊核潛艇就是著名的海狼級和弗吉尼亞級、超靜音(甚至低於海洋背景噪音)、配備各種精確打擊武器,包括著名的戰斧常規遠程巡航導彈。 英國的核潛艇技術也是世界頂尖的,其戰略核潛艇前衛級的載彈量不如俄羅斯著名台風級戰略核潛艇大(前衛是16枚導彈、台風為20枚導彈)但是,前衛級裝備的導彈是美國的三叉戟2型D5導彈,其射程超過台風SS-N-20導彈近4000公里,達到12000公里而且精度更高,而且三叉戟2型可以裝載的分導彈頭也多),另外前衛級的雜訊也要比台風低,前衛級為泵噴推進器。當然從總體威力講還是台風級更大,因為俄羅斯裝備的核彈頭更多。 還有英國攻擊核潛艇也是世界頂級的,例如最頂級的機敏級,也是超靜音核潛艇(甚至低於海洋背景噪音),另外英國攻擊核潛艇大都裝備戰斧常規遠程巡航導彈,可以對陸地目標進行精確打擊,目前是戰斧4型,射程達到2800公里,能在目標區上空盤旋約2小時(460km)並且以雙向通信,任務規劃快。 英國的軍工科技是非常強大的,特別是和美國的特殊關系,使得英國軍工企業參與美國高科技軍備的研製,例如世界上最大防務公司的BAE系統公司,更是參與了F22、F35的研製,今年BAE系統公司擊敗了波音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成為全球最大的軍工企業。 俄羅斯核潛艇主要是以數量取勝,技術上要比西方差一些。最新型導彈圓錘導彈試射失敗,使得俄羅斯最新戰略核潛艇北風之神級只能是空架子,至今沒有建成服役,最新攻擊核潛艇北德文斯克號也是一樣。
中國096核潛艇(北約[1]代號稱「唐」級),暫無官方數據。外媒推測,其艦長150米、艦寬20米,最大排水量16000噸。該艦外形近似拉長的水滴型,採用雙殼體設計,動力裝置為兩座一體化壓水式核反應堆和兩座蒸氣渦輪機的噴水推進方式,最大航速可達32節。另外,由於艦體外殼使用高強度合金鋼,所以其潛深可以達到600米。
094型彈道導彈核潛艇
中國海軍新開發的彈道導彈核潛艇(北約代號晉級潛艇)。094型是中國有史以來建造的最大的潛艇。預計將比092型彈道導彈核潛艇(北約代號夏級潛艇)有明顯改進,安靜性和感測器系統性能有所提高,推進系統也要可靠得多。094型在葫蘆島的渤海造船廠建造。094型潛艇首艘已於2004年7月下水。094型核潛艇將裝載新型"巨浪-2"(JL-2)洲際彈道核導彈,射程超過6000海里(據報道,最大射程約14,000km),在數目和性能上超過夏級核潛艇上裝載的導彈。因此,中國彈道導彈核潛艇能夠從中國近海的活動"陣地"瞄準美國和澳大利亞的目標區。2007年在網上曝光,據推測是094型潛艇的照片。
093型攻擊型核潛艇
中國093核潛艇(北約代號商級)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建造的第二代核動力攻擊型潛艇。093型是「一級多用途的攻擊型核潛艇,其安靜性、武器和感測器系統將比在役的091型核潛艇(北約代號漢級潛艇)有所改進。在評估武器裝備的性能時,對方強調:「除魚雷和可能裝備的反潛導彈外,預計093型還將潛射反艦巡航導彈,可能為自行研製的C801的後續型」。預計093型核潛艇首艇將在渤海造船廠下水,配置6門533mm魚雷發射管。據媒體推測,093級的雜訊水平與阿庫拉級潛艇(鯊魚級)或洛杉磯級潛艇相當。其隱身性能較漢級潛艇大為改觀。
092型彈道導彈核潛艇
092型核潛艇中國研製的第一種核動力彈道導彈潛艇,北約代號「夏」級,1978年動工,1981年4月下水,1983年8月交付海軍使用。1985年第一次水下發射導彈試驗失敗,1988年第二次發射才成功。裝備「巨浪一型」(JL-1)彈道導彈(發射重量14,700kg、最大射程約2,150km),12座彈道導彈發射管,數量可能在3艘,舷號均為406。2009年該型潛艇長征6號參與海軍60周年閱兵時首次對外公開亮相。
排水量:6500 噸;長:120 米;寬:10 米
航 速:水面最大航速16節,水下最大航速22節
潛 深:300公尺
艇 員:140人
武 器:12枚巨浪-Ⅰ型潛射彈道導彈(攜帶一個25萬噸克當量核彈頭),6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
091型攻擊核潛艇
091型核潛艇(北約代號「漢」級)是中國第一代攻擊型核潛艇(SSN),共五艘,舷號:401、402、403、404、405(依次稱呼為長征1-5號)。首艇(舷號:401)首艇1968年在葫蘆島船廠動工,1971年4月開始系泊試驗,7月開始用核能發電,主機試車考核,8月15日開始海試。1974年8月7日交付海軍使用。後幾艘下水時間依次為1977,1983,1987和1990年4月8日。5艘漢級核潛艇都部署在北海艦隊。
該型艇採用水滴型線型,十字形尾附體,單軸推進,首水平舵置於指揮台圍殼前部。艇體採用雙殼體結構。耐壓船體內設有魚雷艙、指揮艙、反應堆艙、輔機艙、主機艙及尾艙等。突出首端上甲板的是水聲系統導流罩。
排水量:5500噸(水下);尺寸:長100米,寬11米,吃水8.5米
主機:核動力,渦輪-電力推進;1座壓水堆,90兆瓦,單軸。
航速:25節(水下)。
編制:75名。
武裝:6具533毫米首發射管。魚雷、水雷、反艦導彈。
聲納:可能包括法國的DUUx-5(1985年安裝)

⑷ 哪些國家有核潛艇

目前全球只有六個國家擁有核潛艇,其中包括五個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和印度!

五常大家都知道,即中國、美國、法國、英國和俄羅斯。這五個國家最早擁有核潛艇的是美國,它於1946年開始研製,1952年開工建造,1954年世界上第一艘核潛艇「鸚鵡螺」號誕生並服役。

印度核潛艇

印度原本是租借俄羅斯971阿庫拉級核潛艇,後期於2009年自研並服役了第一艘國產「殲敵者」號核潛艇,至此踏入了自研並擁有核潛艇的門檻。

另外再提一下,今年9月美國和英國宣稱要幫助澳大利亞研製核潛艇,如果不出意外,估計用不了幾年,澳大利亞將會成為全球第七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

⑸ 從核潛艇研製到服役要多久

很難定出具體出一個確定的年限,這和當事國工業基礎和國家意志關系極大。
美國從51年開始,54年服役,花了三年。
蘇聯從52年開始,58年服役,花了六年。
中國從60年開始,70年服役,花了十年。
印度從71年開始,接受了各個大國的支持,到今天還只有一個殼子,41年了。

⑹ 額.請問一下潛艇的建造時間是多少

核潛艇:不同國家建造一艘核潛艇的時間長短(即建造周期)也有較大差異,美國和俄羅斯建造一艘核潛艇大約需要2-3年,英國需要4年左右,法國最長,需要7年左右。中國不詳,美國最新的核潛艇新罕布希爾』號由於改進了生產工藝則生產周期大為縮短只用了14個月,比同類型的周期縮短了將近6個月。 現代潛艇採用先進的模塊化生產建造周期大大縮短!

常規潛艇相對周期短一些,當然還要牽涉到付款等等問題,所以工期會相對延長。比如俄羅斯於2009年底與越南簽署了出售六艘636型潛艇的合同,2013年11月交付了第一艘。

⑺ 最早的潛水艇

潛艇是能潛入水下活動和作戰的艦艇,又稱潛水艇,它具有良好的隱蔽性,較大的自給力,續航力和較強的突擊威力,潛艇按戰斗使命區分,有普通魚雷攻擊潛艇和戰略導彈潛艇;按動力區分,有常規動力潛艇和核動力潛艇。
(圖)(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常規動力潛艇之一-澳大利亞的「科林斯潛艇)

在很早以前,人們就探索能在水下行駛的船隻。有確切記載,並得到人們公認的世界上第一艘能在水下航行的船隻由荷蘭人C·德雷貝爾於1620年發明的。德雷貝爾是名物理學家,他在英國製作了一艘木製框架,外包有皮革的小艇,艇峰外塗油,艇內有羊皮囊。向囊內注水,艇就下潛,可潛3-5米的深度把囊內水排出艇外,艇就能浮上水面。艇身有槳孔,由12名水手劃槳行進。這是世界上第一艘人力潛艇,也是現代潛艇的雛形,它曾在泰晤士河成功地潛航了2個小時。

1775年,美國獨立戰爭爆發。美國人D·布希內爾建造了一艘單人駕駛,以手搖螺旋槳為動力的木殼潛艇「海龜」號,能在水下停留約30分鍾。1776年,「海龜」號潛抵英國戰艦「鷹」號艦體下,全力固定炸葯炸毀它,但未能成功。這是使用潛艇襲擊敵艦的首次嘗試。

1863年,法國建造了「潛水員」號潛力艇,它以壓縮空氣瓶內的壓縮空氣推動活塞式發動機作為動力,這是世界上第一艘機械動力潛艇。1881年,愛爾蘭籍美國人約翰·霍蘭建造了一艘安裝有一台15馬力汽油內燃機的「霍蘭-II」型潛艇,這是世界上第一艘內燃機動力潛艇。這種潛艇還裝備了魚雷,曾在哈德遜河上成功地進行了試航。1884年,俄國工程師C·K·維捷斯基發明了使用蓄電池電動機的潛艇,艇上還裝有潛望鏡和空氣再生系統。現代的常規動力潛艇在水面航行時使用內燃機,在水下航行時使用電動機,正是霍蘭和維捷斯基等人的發明,為現代潛艇的誕生提供了動力裝置方面的物質條件。

一般認為現代潛艇誕生是瑞典人諾德費爾特與英國人加萊德使用設計建造的「諾德費爾特-1」號開始的。這艘潛艇於1881年開始建造,1885年下水。它以蒸汽機為動力,當潛入水下時,鍋爐熄火以剩餘蒸汽作為動力。該艇還裝有魚雷發射裝置。「諾德費爾特-1」號是當時比較大,也是比較成功的潛艇。

霍蘭在「霍蘭-II「型取得了成功後,又製造了更為先進的「霍蘭-III」型,這種潛艇採用水面以汽油內燃機,水下以蓄電池為動力的雙推進系統。該艇機動靈活,操作方便,並裝有多枚魚雷,攻擊力強,後來的潛艇,除了改用些油之外,基本上都沿用霍蘭的設計。1898年,美國海軍訂購了6艘「霍蘭-III」型潛艇,並組建了世界上第一支潛艇部隊。1897年,美國人S·萊克建成了第一艘雙層殼體潛艇,在兩層殼體間布置有可使潛艇下潛上浮的水櫃。

20世紀初,潛艇已具有一定的作戰能力,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各主要海軍國家共擁有260艘潛艇。這些潛艇大多採用柴油內燃機一電動機雙推進系統和雙層或部分雙層殼體,航速和續航力有了明顯提高。第一次世界大戰一開始,潛艇就投入海戰。戰爭期間,潛艇共擊沉艦艇192艘。潛艇在攻擊海上運輸船方面取得了更為顯著的戰果,僅被德國擊沉的運輸船就有1300餘萬噸。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潛艇的戰術技術性能又有很大提高。活動范圍幾乎遍及各大洋,戰爭後期,潛艇裝備了雷達和自導魚雷,這使潛艇的攻擊能力大為增強。德國潛艇還首先採用了荷蘭人發明的通氣管,大大增加了潛艇在水下的續航力和航速。

核動力潛艇-簡稱核潛艇。核潛艇與常規動力潛艇相比,發動機功率和水下航速都大大提高。更重要的是,核潛艇水下續航時間和距離幾乎不受限制,而普通潛艇在水下活動一段時間後就必須浮上水面。從這個意義上說,核潛艇才是真正的潛艇。

世界上第一艘核潛艇是由美國科學家海曼·里科弗積極倡議並研製和建造的。他被稱為「核潛艇之父」,1946年,以里科弗為首的一批科學家開始研究艦艇用原子能反應堆。第二年,里科弗向美國海軍和政府建議製造核動力潛艇。1951年,美國國會終於通過了製造第一艘核潛艇的決議。「鸚鵡螺」號核潛艇於1952年6月開工製造,1855年1月開始試般。到1957年4月止,「鸚鵡螺」號有沒有補充燃料的情況下邊疆航行11萬余公里,其中大部分時間是在水下航行。1958年8月,「鸚鵡螺」號從冰層下穿越北冰洋冰冠,從太平洋駛進大西洋,完成了常規動力潛艇所無法想像的壯舉。這之後,美國宣布以後不同志製造常規動力潛艇。此後,蘇聯,英國,法國和中國相繼製造了本國的核潛艇。

戰備導彈潛艇-是用艇載核導彈對敵方陸上重要目標進行戰備核襲擊的潛艇。它大多是核動力的,主要武器是潛對地導彈,並裝備有自衛用魚雷。戰備導彈潛艇與陸基戰備導彈,戰略轟炸機共同構成目前核軍事在國核威懾與核打擊力量的三大支柱,並且是其中隱蔽性最強/打擊突然性最大的一種。

潛對地戰備導彈分彈道式和巡航式兩類。美國從1947年開始研製「天獅星-I」型巡航潛地導彈,1951年在潛艇上發射成功,1955年正式裝備潛艇部隊,第一批戰略導彈潛艇由此誕生。蘇聯於1955年9月首次用潛艇在水面發射一枚由陸基戰術導彈改裝的彈道導彈,1958年首先在常規動力的Z-V型彈道戰備導彈,成為世界上最早的彈潛艇。1960年7月,美國「喬治·華盛頓」號核潛艇首次水下發射「北極星」A1潛地彈道導彈,這是世界上第一艘戰備導彈核潛艇。1982年10月,中國用潛艇在水下向預定海域發射運載火箭獲得成功。這說明中國擁有自己獨立開發研製的潛地彈道式戰備導彈和戰備導彈潛艇。

⑻ 潛艇的建造時間是多少

美國鸚鵡螺號核潛艇(USS Nautilus SSN-571)是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驅動的潛艇,1952年6月開工建造,1954年下水,它宣告了核潛艇的誕生。

常規潛艇的建造周期一般在1年半

核動力潛艇的建造周期要在5年-10年之間

閱讀全文

與澳大利亞核潛艇要多少年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8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3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1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0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6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8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8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2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6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0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1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4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9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9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