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澳大利亞 > 澳大利亞為什麼這么受討厭

澳大利亞為什麼這么受討厭

發布時間:2022-07-24 09:25:45

㈠ 在崇尚留學的年代,為什麼澳本總是深受歧視呢

國內對澳洲文憑認識不足,國內一些HR普遍重澳洲「八大」前四大:澳國立(ANU)、悉尼大學、墨爾本大學,第四個基本上是看他自己身邊誰從哪所畢業。

來澳洲要避免種族歧視的重災區:南澳、西澳、昆士蘭還有塔斯馬尼亞,悉尼 墨爾本好那麼一點點。

總之,中國人是弱勢群體,你的錢多在澳洲就過得舒服。

㈡ 我碰上的澳大利亞人怎麼都那麼討厭

也許正像你所說的 這也許是個個例,希望你能用寬容的心來對待他們,如果他們觸犯了法律法規自然會得到懲罰的!

㈢ 澳大利亞面臨「留學生荒」窘境,為什麼留學生越來越不喜歡留學澳大利亞

主要還是因為疫情的影響,導致很多學生不願意出國留學,因為國外疫情嚴重,非常容易被感染新冠病毒。其次澳大利亞的移民政策條件苛刻,普通的留學生很難拿到移民資格,所以更多學生不願意去澳大利亞了。

一、疫情導致澳大利亞經濟倒退

新冠疫情來勢洶洶,澳大利亞的防控雖然比較好,但仍然受到了非常大的影響,大量澳大利亞本地人失業,還有很多企業倒閉,澳大利亞也對在家隔離的居民發放了補貼,這番操作下來,澳大利亞勢必也會有一定程度的經濟倒退。

這就導致了中國留學生如果去澳大利亞留學,就很難通過打工的方式補貼學雜費,這會對留學生造成很強的經濟負擔,因為家庭富裕的學生一般都會選擇去美國進行留學,只有本身家庭並不富裕的學生才會選擇去費用比較便宜的澳大利亞進行留學。

㈣ 為什麼很多人都不建議去澳洲留學

為什麼很多人都不建議去澳洲留學?澳洲留學有很多不足之處,只不過很多人不是十分了解,其實如果經常看一些澳洲留學的知識,應該就會明白,其實澳洲留學十分不劃算,特別是一些普通家庭孩子,去澳洲留學明顯耽誤前途,下面給大傢具體說明一下,朋友們請參考:

三、澳洲留學氛圍非常差勁,特別是澳洲對於中國學生態度非常差勁:

澳洲現在留學氛圍很差,特別是對於中國學生的態度並不是很好。有些學校竟然公然講一些種族歧視的言論,這對於中國學生非常不友善,所以去澳洲留學,確實不是一個最佳選擇。

㈤ 澳大利亞對華的「焦慮」和「敵視」到底從何而來

澳大利亞有提升自己國際戰略地位的要求,不滿足於偏安一隅,已不滿足於擔任美國的跟班和隨從,而試圖扮演美國的合作夥伴的角色。對於中國的崛起,澳大利亞是懷有復雜心情的。

據有關部門證實,在澳情報安全部門的間諜活動目標中,中國的分量越來越重。這一方面是因為中國日益崛起,澳大利亞感到壓力越來越大,焦慮感越來越強;另一方面則是在澳大利亞看來,作為「五眼情報聯盟」成員,有著搜集中國情報與其他成員共享的強烈「責任感」。為此,澳大利亞近年頻繁修法,不斷增加情報機關職權和經費預算,強化對華情報網路建設,對中國的間諜情報力度前所未有地加強。

澳大利亞是中等強國,地處南太平洋,在冷戰中戰略地位不高,冷戰結束後更是一度被邊緣化。隨著奧巴馬推出重返亞太政策,尤其是特朗普大力推進旨在遏制中國的印太戰略,澳大利亞開始藉此強化其戰略地位。澳大利亞是一個真正的印太國家,通過加強自己在印太戰略中的重要性,加大活躍程度,澳大利亞希望能夠在國際舞台上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5)澳大利亞為什麼這么受討厭擴展閱讀

澳情報安全部門的「北京情報站」

澳大利亞是世界間諜情報領域的「老手」,作為「五眼情報聯盟」的重要成員和美國的跟班,澳不僅緊盯中國,近年來還「賊喊捉賊」,不斷渲染「中國間諜滲透」。然而,在鐵的事實面前,澳大利亞還是「露了餡」。

據了解,2018年,我國執法部門對一起間諜案件進行偵查時,在境內發現並現場抓獲了執行情報交聯活動的澳大利亞情報安全部門的間諜,當場起獲用於間諜活動的器材、經費以及剛剛搜集的情報資料。其中一個小本上記錄著一些地名,疑似與澳方的間諜活動有關。

有關部門透露,除在中國境內實施間諜情報活動外,澳大利亞情報安全部門在澳本土和第三國也針對華人開展策反活動。有關部門曾破獲案件,澳大利亞情報安全部門將一名華人策反後,安排其到位於堪培拉附近的斯旺島秘密基地進行專業的間諜培訓,之後又將他派遣回中國大陸搜集情報。

澳情報安全部門對華間諜情報活動的一個主要方式是:通過向中國內地和香港特區派遣間諜人員,進行策反發展和情報搜集活動。據稱,澳大利亞情報安全部門在中國從事間諜情報活動時十分謹慎小心,行蹤詭秘,使用了各類間諜器材,設法規避中國執法部門的偵查。但「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其自以為隱秘的間諜活動最終露出馬腳。

㈥ 為什麼很多人對澳洲有留學歧視

對於移民,歧視似乎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而談到歧視呢,又總和“差異”、“融入”、“矛盾沖突”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有些人在澳洲總是覺得自己受到了歧視,而一些人卻又從未有過這種經歷。

我個人的經驗是,你越是對自己的文化熟知、自信,就越受重視。這樣一群國際化的人,他們可能覺得中國女性穿旗袍很美,但是不太了解旗袍最初是從擅長騎射的旗人的裝束演變而來;可能去過買過絲綢,但不見得明白絲織業從明末至今對中國社會的影響。

㈦ 澳洲被稱為是種族歧視最嚴重的國家,產生這一現象的社會根源是什麼

說起來澳大利亞的種族歧視,在之前網路上也能經常看到許多,澳大利亞的居民對中國華裔,進行語言或身體上的侮辱的新聞。確實澳大利亞這個國家的種族歧視確實是十分嚴重的,這種社會根源的根源究根結底,來自於殖民地時代留下的種族歧視。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雖然各個國家開始了繼續發展,但黃種人和黑種人為代表的國家,在一開始遠遠比不上白種人所處的資本主義國家。也正是因為這種明顯的經濟差距導致了許多白種人高高在上,瞧不起黑種人和黃種人,即使現在發展中國家已經逐步趕追上來,這些白種人刻在骨子裡的種族主義,還是使得他們瞧不起黑種人和黃種人。

㈧ 中國人最厭惡的國家,竟然不是日本,澳大利亞為何奪得「厭惡榜第一名」

我認為是澳大利亞可能有些仇視我們。早在2017年,就舉辦了一場投票,中國厭惡澳大利亞的票數達到了7000多,而其他國家都沒有一個超過2000的,厭惡澳大利亞可能是因為他們老是跟我們對著干。

但另一方面,劃分也不僅僅是是單從地理上進行的。在體育方面,澳大利亞就被劃分到了亞洲區,現在的世界盃澳大利亞是作為亞洲國家參賽的。從政治上看,澳大利亞是英聯邦國家,而英國在歐洲,所以從這方面上說澳大利亞和歐洲大部分的國家政體是一樣的,同屬通常意義上的「西方國家」,他們有著共同的社會制度和共同的價值觀。

㈨ 關於19世紀澳大利亞種族歧視的原因 最好是英文的

在[澳大利亞]也同樣遭遇到了種族歧視,其實我還好了.很多男同學走在路上,就會有很多澳洲的年輕人在車里砸香蕉皮和易拉罐,大聲的罵...他們事後跟我說, 我也是很生氣的.外國人在中國的感覺,有的時候可能覺得自己是關在籠子里供人展覽的猴子,而中國人在外國,就是一種因為是從第三世界國家來的,因為窮或者是社會主義國家,而被人看不起的那種感覺.不知道兩種感覺哪種更難受...

Penny,為了你和你同學們在澳大利亞受到的冤枉,我非常道歉。澳大利亞自稱「多元文化社會」,所以這種現象更是無法容忍的。同時我希望你在澳大利亞能認識一些尊重其他民族的人。這種人也很多,起碼我在澳大利亞的朋友都不但是這樣,而且很討厭、很反對種族歧視。

你說這種現象的緣故是一部分澳大利亞人看不起來自發展中或者社會主義國家的人。我也聽過別的中國人這么解釋,但是我不能同意。依我看,種族歧視的本質不是這么回事,而是一種更惡劣的偏見。其實,很多澳大利亞人分不清楚中國人、韓國人、日本人等面貌相似的亞洲民族,何況從行駛中的車輛能看出來你的男同學是來自發展中、社會主義的中國大陸,而既不是韓國人,也不是來自經濟相當發達的香港、台灣等的中國人。

種族主義者不在乎這個問題,因為他們不喜歡所有的黃種人(和黑種人)。當然實際上他們的看法也許稍微復雜一些,但是最基本的因素就是這么簡單。如果你問這種人「你為什麼不喜歡亞洲人?」,他可能會說出來很多理由,他自己覺得自己的看法很有道理,但是這些理由都不是客觀的事實,多是一些偏見和誤解。

也許我把這個問題說得有點太簡單,其實種族歧視屬於那種越談越復雜的問題。但是我真的覺得你的同學挨打、挨罵跟中國的經濟情況和政治情況沒有關系。

㈩ 急關於19世紀澳大利亞種族歧視的原因 追加高分

英國殖民者限制有色人種移居澳大利亞的種族歧視政策。19世紀50年代澳大利亞發現金礦,許多非英國移民包括中國人湧入澳大利亞淘金。維多利亞殖民當局限定每條船登陸的中國人人數,重課人頭稅。1860年初,新南威爾士的伯蘭貢發現金礦,在淘金中發生暴力排華事件。1881年新南威爾士總理H.帕克斯召開澳大利亞各殖民地聯合會議,討論中國移民問題,除西澳大利亞外均同意實行限制政策。19世紀90年代,限制的范圍擴及包括太平洋島嶼的其他有色人種。1901年澳大利亞聯邦政府制定《限制移民入境法案》,規定凡入境者必須通過歐洲語言測驗。作為限制有色人種入境的一種手段,從法律上確認「白人澳大利亞」政策。1921年頒布航海法,禁止澳大利亞沿海船隻僱用有色人種。自1945年起澳官方文件中已不再使用「白澳政策」一詞。1958年頒布新移民法,廢除「語言測驗」。1975年10月公布種族歧視法,在法律上保證全體澳大利亞人不分種族膚色與信仰,一律平等。
澳大利亞移民史話
翻開澳大利亞的歷史,人們會發現這個國家的興衰同移民密不可分。這也是澳大利亞的特色之一。自從1788年1月26日菲利普船長率領第一批歐洲白人來到澳大利亞開始,來自世界各地,不同膚色,不同信仰的移民源源不斷地來到這個遙遠的大陸。
在英國人占據這塊大陸初期,澳大利亞不過是帝國一個流放犯人的囚禁地和羊毛供應地。除了那些因生活所迫犯有盜竊罪的犯人、窮困潦倒的人和遭警方通緝追捕的人以外,絕大多數的英國人把去澳洲視為不光彩的事。上流社會人士更覺得去那裡與那些相貌極度醜陋、野蠻愚昧的土著人和從英國本土去的社會渣滓一起生活玷污了自己的形象和尊嚴。就是那些被帝國政府委以重任,來這塊殖民地管教犯人、拓荒墾殖的人,也是出於無奈和迫不得已。但有一個例外,這就是那些冒險家們。他們為尋求刺激,或為獲得帝國榮譽勛章,紛紛去那裡探險、尋寶,甚至不惜用生命作賭注,希望將來有一天會成為英雄、百萬富翁而流芳百世。
然而,直到19世紀初,白人自由移民才開始移居澳洲。英國當局從1820年開始把新南威爾士作為有錢人移入的最合適的定居地,鼓勵那些有資金、出身良好、品行高尚的本土人去澳洲開辟新天地。這時,一些英格蘭鄉下佬、蘇格蘭佃農和愛爾蘭農民也開始成移居澳洲,很快便成為當地擁有土地的紳士。早期自由移民多居住在新南威爾士殖民區的悉尼、墨爾本以及范迪門地區(今塔斯馬尼亞島)。
黑色戰爭
歐洲白人到澳大利亞以前,澳大利亞大陸和塔斯馬尼亞島(當時叫范迪門地區)生活著眾多土著居民。他們分成若幹部落,過著狩獵採集、自給自足、群居式的原始生活。白人的到來打破了土著人平靜的生活。白人憑借物質文明,開荒種植,建立居民點,強佔了土著人賴以生存的獵場、良田,大量捕殺袋鼠。他們把土著人趕出家園,逼到生存條件惡劣的地區。不僅如此,一些白人移民還拿土著人作為取笑、嘲弄的對象。他們拿酒給好奇的土著人喝,挑撥喝醉酒的土著持械格鬥、互相殘殺,而他們卻在一旁哈哈大笑。他們還經常綁架和濫殺無辜。土著人出於無奈開始採取報復行動。他們對這些陌生的白人由排斥變為仇視,視之為惡魔。他們潛入白人居住區,襲擊單個或小批白人移民,流血沖突因此而頻繁發生。
1804年5月的一天,在范迪門地區的一個土著居住區附近,一群歐洲白人士兵向正在叢林里狩獵的土著人開槍射擊,引起土著人的反抗,從而爆發了一場持續了26年之久的白人與土著人之間的戰爭。1830年秋天,范迪門地區總督阿瑟下令將該地區所有的土著人驅趕到這個島嶼東南部的叢林中一網打盡。於是數以千計的白人士兵及移民組成一道「黑線」,試圖包圍土著人,將其趕盡殺絕。這就是澳大利亞殖民時期著名的「黑色戰爭」。但阿瑟的計劃沒有得逞。土著人憑借叢林和對地形的熟悉,巧妙地與白人周旋;甚至出其不意地搶奪白人手中的武器自衛反擊。在整個戰爭中,只有一個土著婦女和一個土著兒童被白人抓住。黑色戰爭最直接的後果是引起澳大利亞整個殖民區外來移民同土生居民之間的仇恨,使本來由麥誇里總督倡導的、旨在使土著人接受歐洲文明的努力前功盡棄。
黃金的誘惑
澳大利亞發現黃金以前,各殖民區的人口很少。1788年,菲利普船長率領第一批歐洲人來這里時,只有1000多人。到1820年時,也不過2萬人。而且這些人多數是從英倫三島流放來的犯人。他們用出賣勞動力作抵押。在1830年以前,英國政府往這里流放了6.3萬名犯人,而從英國來的自由移民只有1.4萬人。1850年時,上述兩類移民比例發生變化,自由移民首次超過流放犯,而且不僅來自英國,也來自其他國家。1851年,澳大利亞發現黃金前夕,整個殖民區總共有人口501520人(土著居民除外)。1851年,澳大利亞發現黃金的消息轟動了世界,各地的淘金者、尋寶人、移民蜂擁而至。在英格蘭、蘇格蘭和愛爾蘭,人們爭先恐後地預購前往澳大利亞殖民區的船票。甚至連美國加利福尼亞的淘金者也紛紛來到澳大利亞。移民范圍已不再僅僅局限英倫三島,而擴展到歐洲大陸、美洲、亞洲、太平洋島嶼。移民的成份也同以往大不相同,他們當中有投機者、商人、官吏,也有冒險者、乞丐和平民百姓。不管他們的地位、身份有多麼不同,但他們來澳大利亞的目的卻非常一致:到澳洲淘金去,發財去!他們當中有些人甚至放棄了原有的優裕的生活條件,遠渡重洋,舉家來到這陌生的土地上。
1851年至1861年這10年間,全澳人口由50多萬猛增至1168149人。大批移民的湧入改變了澳大利亞的社會結構,給澳大利亞帶來了勞動力、技術和資金,促使殖民地經濟迅速發展,並為後來澳大利亞政治、經濟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礎。1901年聯邦成立時,澳大利亞總人口為380萬人,其中英格蘭人佔53%,愛爾蘭人佔23%,蘇格蘭人佔13%,其餘是其他民族的移民和澳大利亞土著居民。
白澳政策
白澳政策產生於19世紀中葉。1851年澳大利亞發現金礦引來大批海外移民,是產生這一種族歧視政策的歷史原因,而直接原因是有色人種,特別是中國移民湧入。盡管中國移民乾的是最艱苦、最沒人願意乾的活計,但他們吃苦耐勞的品德令歐洲白人驚訝,並引起一些白人嫉恨和不滿。於是殖民當局便開始限制中國人入境,並對已來澳的華工百般刁難與限制,甚至用暴力手段迫害華工。殖民當局最初採取限制海船搭載華人數量的辦法,接著對在澳從事採金業的華工課以重稅,剝奪其勞動所得。一些白人甚至組織力量到華工居住區大打出手,而當局卻視而不見。
在1896年澳大利亞各殖民區的會議上,有人提出了對有色人種移民進行限制的《納格爾法》,一些種族歧視者進一步提出:「澳大利亞人要建立的是一個獨立的、自由的、純粹的、白種人的澳大利亞。澳大利亞應保持白澳大利亞的高尚思想——一個像雪一樣潔白的澳大利亞。」
當時,昆士蘭殖民區的一家報刊《布里斯班工人報》曾有過這樣一篇報道:「澳大利亞一定要免於有色人種的禍害,要消除罷工,獲得沒有窮人、沒有貧民救濟院的聲譽,實現民有、民治、民享的政體。不然的話,澳大利亞將要變成一個雜種的國家,因種族紛爭而動亂不安,因工業競爭而受摧殘,……澳大利亞打算讓全世界自開天闢地以來第一次看到在一面旗幟、一個民族、一個政府下的一個完整的大陸。」這就是白澳政策的核心內容。
在聯邦成立以前,各殖民區均有歧視有色人種的法規。1901年聯邦成立時制定的第一部移民法規,就對有色人種實行嚴格限制。此外聯邦政府還規定,凡代表聯邦政府簽訂的關於運輸郵包合同或協議,只許雇擁白人;任何澳大利亞、亞洲、太平洋島嶼(紐西蘭除外)的土著居民,其姓名不得列入選民冊;養老金條例禁止上述幾種人領取殘廢撫恤金;禁止中國人與白人居民共同住;禁止有色人、土著人、混血人加入澳大利亞的工會組織,等等。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亞洲出現了眾多新獨立的國家,它們與澳大利亞有密切關系,如果繼續執行白澳政策對澳不利。國際輿論亦認為,白澳政策違背聯合國憲章,種族歧視色彩甚濃,這對澳在國際上的影響不好。因此國內外要求改變白澳政策的呼聲日高,聯邦政府遂於1958年宣布廢止白澳政策。但澳政府對有色人種移民問題仍持謹慎態度,為不引起社會不滿,政府曾向澳民眾解釋說,有一部分非歐洲移民進入澳大利亞,而這部分人與澳大利亞總人口的比例關系是有限的,他們雖然比以前多了,但保持澳大利亞居民的同一種族還是我們的基本目標。可見澳政府和相當一部分白人對廢止白澳政策是有保留的。1972年,惠特拉姆領導的工黨政府上台後宣布,澳大利亞在移民問題上將實行無種族、膚色、信仰之歧視的政策。自此白澳政策基本上銷聲匿跡。但由於澳大利亞是一個以白人為主體民族的移民國家,要徹底根除對有色人種的偏見和歧視尚需時日。

與澳大利亞為什麼這么受討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8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3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1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0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6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8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8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2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6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0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1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4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9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