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澳大利亞和英國究竟是什麼關系
澳大利亞以前是英國的殖民地, 後獨立.但仍然算是英聯邦的國家之一.與英國還有千絲萬縷的聯系.
澳大利亞1931年獲內政、外交獨立自主權,成為英聯邦內的獨立國家.1986年,英國女王在澳大利亞簽署了《與澳大利亞關系法》。據此,澳大利亞最高法院享有終審權,終止了英國議會和政府對澳大利亞各州的權力,英國法律對澳大利亞不再有效。澳大利亞的聯邦議會是立法機構 ,由英國女王、眾議院和參議院組成。英國女王為澳大利亞國家元首。總督是英國女王的代表。
沒錯,英國女王應該稱得上是他們的精神領袖.澳大利亞至今還沒有統一的國歌。弗雷澤就任總理時,曾以《馬蒂達》作則國歌。1977年6月21日規定:由州主持的儀式,以《前進吧!美麗的澳大利亞》作為國歌;由英國女王或聯邦總督主持的儀式,則以《天佑女子》作為國歌。
至於澳大利亞還有總督一職,因為澳大利亞為英聯邦成員國,根據澳大利亞法律,英國的君主——英國女王是澳大利亞的國家元首,由女王任命的總督為法定的最高行政長官。
總督(Governor-General),英國國王在尊其為國家元首的英聯邦(除聯合王國以外的)各成員國的代表。在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總督是英王在中央或國家一級的代表;在加拿大各省還有省督,在澳大利亞各州,還有州總督。總督職位隨英聯邦國家的憲法地位的演變而變化。1926年的帝國會議決定,總督在供職國家的作用和英王對聯合王國政府所起的作用完全一樣,這就意味著總督不再是聯合王國政府及其利益的象徵。總督任命的程式也發生了變化。最初,是根據聯合王國政府的建議(事先和當地政府進行過蹉商)而得到任命的;但1930年帝國會議通過協定,確認總督應經過同國王的非正式協商、根據英聯邦有關國家政府的建議而委任。
在某些英聯邦國家的現代憲法中,有專門條款對總督選舉作出規定。在早期,總督通常來自英國。現代習慣作法是任命一個「當地」人為總督。現代總督是實權總督,他們行使職能而無需將他代表的國王置於優先地位;不過,總督通常像英王在聯合王國一樣,行使其憲法及禮儀職能。
歷史上英國在印度殖民地的統治者稱viceroy,中文也多譯為「總督」。Viceroy是拉丁文「vice」(來自宮廷的)和法文「roi」(國王)的組合。從職權范圍上來說,這一類的總督更近似中國清朝的總督。一些文獻中也將viceroy翻譯為「副王」。
總督亦是英文中Governor及Governor-General的翻譯。Governor一詞可用作一些殖民地、部分國家的州或省的州長或省長,如香港總督、華盛頓州州長,但一般只有殖民地首長才會翻譯成總督。部分殖民地,及英國的自治領(Dominion)的英國國王或女王代表叫作Governor-General,如加拿大總督、澳大利亞總督。
另外英國有總督,但都設在國外,國內是沒有總督的。根據英國判例及史料可以得知。
⑵ 請問澳大利亞使用的葯典名是什麼
09年的葯典(APF 21)其實也不叫葯典,就叫 australian pharmaceutical formulary
⑶ 畢業論文,不知如何下手 望各位幫幫忙《國內外食品添加劑安全性評價比較研究 》
近年來,食品添加劑越來越多地應用於食品生產加工,世界各國都十分重視其質量和使用過程的安全管理。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更多質量安全可靠的食品添加劑被列入新的批准名單,而某些已獲批準的產品卻因安全問題被禁�6�6用。
美國
美國是食品添加劑的主要生產國和使用國,其食品添加劑的產值和種類在世界上都位居榜首。美國規定,食品添加劑是「由於生產、加工、貯存或包裝而存在於食品中的物質或物質的混合物,而不是基本的食品成分。」,因此美國的食品添加劑包括食品營養強化劑。對於食品添加劑的生產、銷售和使用,美國有一套完善的管理辦法。
隸屬於美國衛生部的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FDA)是管理食品添加劑的負責機構,1938年實施的《聯邦食品、葯品和化妝品法》(簡稱FD&C)賦予了FDA管理食品、食品成分的權利。
除此之外,美國聯邦法規(CFR)第21卷下收納的是美國FDA的食品和葯物行政法規。美國每年都要對CFR中的每卷進行修訂,一般在每年的 4月1日發布。最新版(2005年4月)CFR中的70~74,80~82部分是關於色素的管理法規,170~186部分是關於其他食品添加劑的法規規定,包括通則、包裝、標識和安全性評估等條款。
在美國,食品添加劑的產品規格必須符合美國食品用化學品法典(FCC)。該法典在美國具有「准法律」 的地位,是FDA評價食品添加劑質量是否達標的一項重要依據。FCC(Ⅰ)於1966年問世,歷經補充和修正,發展至今有五版,其最新版(Ⅴ)已於 2004年正式推出。FCC作為食品添加劑行業的權威標准在國際范圍內得到了廣泛認可,許多食品用化學品的製造商、銷售商以及用戶將FCC中的標准作為他們銷售或購買合約的基�6�6礎。
歐盟
歐盟有專門機構和專項法規對食品添加劑進行管理。歐委會健康和消費者保護總理事會負責歐盟食品添加劑的管理,主要負責受理食品添加劑申請列入准許使用名單的申請、審批。歐盟食品科學委員會(SCF)主要負責食品添加劑的安全性評估,如果某類食品添加劑通過評估,則該委員會就會啟動法規修正程序將其加入到適當的指令中,允許其上市銷售。歐盟對食品添加劑的立法採取「混合體系」,即通過科學評價和協商,制定出能為全體成員國接受的食品添加劑法規,最終以肯定的形式公布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名單、使用的特定條件及使用限量等。
隨著食品工業的發展和研究的深入,歐盟不斷對食品添加劑的安全標准或管理法規進行修訂和更新。2002年1月28日,歐盟新食品法即歐洲議會與理事會178/2002法規正式生效,並於2003年進行了修訂。新食品法是歐盟迄今出台的最重要的食品法,食品添加劑是其關注的重點領域之一,這一新法為歐盟保障食品添加劑的質量安全提供了重要指導原則。
日本
在日本,按照目前的使用習慣和管理要求,食品添加劑被劃分為四種,即指定添加劑、即存添加劑、天然香精和一般添加劑。指定添加劑是指對人體健康無害的合成添加劑,必須按一定程序審批後,才能使用。2003年年底,日本指定食品添加劑將近350種,分為已有使用標準的食品添加劑和尚未制定使用標準的食品添加劑兩類。
為確保食品安全,防止對消費者健康產生不良影響,2004年,日本厚生省按法定程序將38種非合成食品添加劑從現有食品添加劑目錄中刪除,並禁止含有這些食品添加劑的食品進入消費市場。這項禁令已於2005年8月生效。
澳大利亞和紐西蘭
2002年7月,經過改革後澳大利亞、紐西蘭的食品監管新體制開始運轉。奧新食品管理委員會主要負責制定國內食品管理政策和食品標准制定的政策指南。奧新食品標准局主要負責制定澳大利亞、紐西蘭統一的食品法典,並保持和奧新食品管理委員會的政策一致。與其他國家不同的是,奧新食品標准局很少制定本地區的添加劑規格標准,而是大多引用國際標准或其他國家的權威標准,例如JECFA或者FCC等。如果上述標准中沒有該添加劑的規定,則要求必須符合英國葯典、美國葯典、國際葯典、美國聯邦法規、日本添加劑標准等10個國家或國際組織的標准規�6�6定。
(作者單位/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
( 編輯/吳建業)
編後語:
前些年熱銷古斯塔夫·勒龐的《烏合之眾—大眾心理學研究》,使我們了解群體是盲目和無知的,只要有煽動者點燃大眾的神經便能產生異常龐大的力量。近年來食品安全事件的頻頻發生,再加上有些媒體的誤導,使我們龐大的消費群體錯把「李鬼」當作「李逵」,三聚氰胺等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敗壞了為當代食品工業做出卓越努力的食品添加劑的名聲。借《食品安全法》頒布之勢,希望可以為食品添加劑正名,為中國的食品工業做點事。
⑷ 澳大利亞作為英國殖民地時期,英國對其的統治是什麼
英國人首先把澳大利亞作為一個流放囚犯的地方。1788年1月18日,由菲利普船長率領的一支有6艘船的船隊共1530人抵達澳大利亞的植物學灣(Botany Bay),當中有736名囚犯。八天後的1788年1月26日,他們正式在澳大利亞傑克遜港(Port Jackson)建立起第一個英國殖民區,這個地方後來人口不斷增長而成為澳大利亞現在的第一大城市悉尼,這個名字是為了紀念當時的英國內政大臣悉尼(Sydney)。現在,每年的1月26日是澳大利亞的國慶日。 1790年,第一批來自英國的自由民移居澳大利亞,以悉尼為中心,逐步向內陸發展,至1803年,殖民區已拓展到今日的塔斯曼尼亞。 十九世紀五十年代,在新南威爾士和維多利亞兩州發現金礦。大批來自歐洲、美洲和中國的淘金者蜂擁而至。澳大利亞人口從1850年的40萬人激增至1860年的110萬人。其後許多重要的金礦被一一發現,同期還發現大量礦藏,這些發現,讓澳大利亞迅速致富和發展。 1900年,全部六個殖民地的居民舉行了一人一票的全民公決,用投票決定是否把六個殖民地統一成一個聯邦國家,投票結果是六個地方要統一,建立起一個單一的澳大利亞聯邦。1901年1月1日,六個殖民區統一成為聯邦,澳大利亞聯邦成立,同時通過第一部憲法。原來的六個殖民區遂成為聯邦下屬的六個州。 1927年,澳大利亞首都遷往堪培拉。1931年,英國議會通過《威斯敏斯特法案》,使澳大利亞獲得內政外交獨立自主權,成為英聯邦中的一個獨立國家。
⑸ 澳大利亞為什麼受到英國的管制
澳大利亞一開始是作為英國的犯人流放地的地方,後來才發展起來的。
樓主說受英國管制的說法我是不贊同的,它雖然是英聯邦的成員(要向英國女王宣誓效忠。還有很多國家都是這樣,比如南非啊加拿大啊等等),但是實際上早已經獨立了呀!
澳大利亞和英國關系的冷卻主要是二戰時英國自身不保,更不提能保護澳大利亞了……所以那時候起,澳大利亞逐漸偏向美國,開始尋求與美國合作和受保護
國旗:旗地為深藍色,國旗的左上角為英國國旗圖案,表明澳大利亞與英國的傳統關系。下面為一顆較大的白色七角星,象徵組成澳大利亞聯邦的六個州和聯邦政府。旗地右邊為五顆白色的星,其中一顆小星為五角,其餘均為七角。五顆小星代表南十字星座(澳大利亞能看得最清楚的星座)。
國徽:澳大利亞國徽左邊是袋鼠,右邊是鴯鶓,這兩種動物均為澳大利亞所特有,中間是一個盾,盾面上有六組圖案分別象徵國家的六個州。紅色的聖喬治十字形(十字上有一隻獅子、四顆星),象徵新南威爾士州;王冠下的南十字形星座代表維多利亞州;藍色的十字形代表昆士蘭州;伯勞鳥代表南澳大利亞州;黑天鵝象徵西澳大利亞州;紅色獅子象徵塔斯曼尼亞州。盾形上方為一枚七角星,象徵組成澳大利亞聯邦的六個州和聯邦政府,底部的綬帶上有英文的「澳大利亞」。
英國人首先把澳大利亞作為一個流放囚犯的地方。1788年1月18日,由菲利普船長率領的一支有6艘船的船隊共1530人抵達澳大利亞的園林灣(Botany Bay),當中有736名囚犯。八天後的1788年1月26日,他們正式在澳大利亞傑克遜港(Port Jackson)建立起第一個英國殖民區,這個地方後來人口不斷增長而成為澳大利亞現在的第一大城市悉尼,這個名字是為了紀念當時的英國內政大臣悉尼(SYDNEY)。現在,每年的1月26日是澳大利亞的國慶日。
⑹ 為什麼澳大利亞獨立後還要成為英屬地呢
因為澳大利亞獨立後,仍然屬於英聯邦。
1986年,英國女王在澳大利亞簽署了《與澳大利亞關系法》。據此,澳大利亞最高法院享有終審權,終止了英國議會和政府對澳大利亞各州的權力,英國法律對澳大利亞不再有效。澳大利亞的聯邦議會是立法機構 ,由英國女王、眾議院和參議院組成。
英聯邦是由英國和已經獨立的前英國殖民地或附屬國組成的聯合體。它不設權力機構,英國和各成員國互派高級專員代表大使級外交關系。總部在倫敦。
⑺ 澳大利亞和英國歷史,文化,風俗習慣,教育有哪些不同
澳大利亞是英國的前殖民地,至今仍然奉行英國國王為澳大利亞國家元首。可以說澳大利亞跟英國文化,風俗習慣 以及教育都極其相似,在歷史上也有緊密的聯絡,沒有看出不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