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澳大利亞 > 澳大利亞的名著有哪些

澳大利亞的名著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7-26 17:41:20

⑴ 印度和澳大利亞的名著是什麼

《摩訶婆羅多》是享譽世界的印度史詩
考琳·麥卡羅 《荊棘鳥》 應該是澳大利亞的最有名的作品了

⑵ 澳大利亞有什麼著名的書像我們的四大名著一樣

沒有,澳大利亞的書籍基本上都是近代的或者是引進的!本地產的著名小說很少!

⑶ 外國名著及小說簡介

《悲慘世界》維克多·雨果(法)
《追憶似水年華》馬塞爾·普魯斯特(法)
《蝴蝶夢》達夫妮·杜穆里埃(英)
《小婦人》路易莎·梅· 奧爾科特(美)
《純真年代》伊迪絲·沃頓 (美)
《北回歸線》亨利·米勒(美)
《長腿叔叔》簡·韋伯斯特(美)

亂世佳人

一八六一年,林肯總統下令解放黑奴,但是南方各州激烈反對,甚至不惜一場血戰。一時間,戰鼓咚咚、人心惶惶。故事就發生在南部聯邦的喬治亞州。

籠罩在一片緊張的氣氛里的喬治亞州泰勒庄園主家的庭院里卻是笑語陣陣,郝思嘉小姐正與兩位男青年談笑作樂。她是郝家的長女,雖然只有十六歲,卻已出落的美麗成熟,她那雙明亮的眼晴里流露出騷動奔放的性格。鄰近庄園的不少小夥子都對郝思嘉追慕已久,然而郝思嘉卻情有獨鍾。閑聊中,聽說奧克斯庄園的衛希禮要與表妹結婚了,郝思嘉猛吃一驚。原來這位高傲的小姐,早已愛上了衛希禮。

奧克斯庄園的主人要舉辦酒會,郝思嘉一家應邀前往。夜晚,經過精心打扮的郝思嘉楚楚動人而又頗具傲慢色彩地出現在熱鬧的酒會上。主人衛希禮熱情地為她介紹了他的未婚妻韓媚蘭,郝思嘉一股醋意湧上心頭。虛榮使她極力裝出無所謂的樣子,無論是認識的或不認識的客人,她都去表示一番親熱,想藉以忘那難以忍受的現實。然而內心深處對衛希禮的愛,使她在小姐們午睡時,一個人偷偷地走下樓去。客廳里,客人們正在議論戰爭。年輕、灑脫而又有些玩世不恭的白瑞德認為,戰爭對南方不利。他立即遭到了人們的攻擊,只好退出客廳。在樓梯旁的一個房間門口,郝思嘉拉住了出門追趕白瑞德的衛德禮,勇敢而又有些固執地請求衛希禮愛她,希望與他結婚。但衛希禮對她說,你還小,根本不懂什麼是結婚。

戰爭終於爆發了。南方的小夥子紛紛參軍。衛希禮臨上戰場前,與韓媚蘭舉行了婚禮。由於嫉忌,怒火中燒的郝思嘉也匆匆地與查里結婚了。

戰爭很快使郝思嘉成為寡婦。為讓她解脫喪夫的痛苦,母親勸她去姑媽家散散心,說那兒還有韓媚蘭作伴,郝思嘉同意了。

戰爭在向縱深發展,南軍節節敗退,後方一片混亂。就在這時,韓媚蘭生下了兒子。為了讓韓媚蘭與孩子離開那個危險的庄園,郝思嘉只好求助於白瑞德用馬車送她們去泰勒庄園。

馬車在廢墟和硝煙中賓士。看來,白瑞德在奧克斯庄園的預言不幸而言中了。當馬車走出危險區後,白瑞德卻出人意料地告訴郝思嘉,他要去參軍,幫助南軍,郝思嘉迷惑不解。白瑞德向郝思嘉表達了自己對她的愛,並請求郝思嘉能給一個即將奔赴戰場的戰士留下點紀念。郝思嘉吻了他。

郝思嘉終於回到了自己的家。然而現實使她驚呆了,母親得傷寒死了,父親瘋了,雖然泰勒庄園還矗立在地平線上,但已是滿目傷痕……她彷徨了。

長達5年的南北戰爭以南方的失敗而告終。衛希禮帶著戰爭留給他的心靈創傷,與妻兒重逢了。戰爭使衛希禮失去了奧克斯庄園,暫時只能與妻兒住在郝思嘉的家裡。

郝思嘉對衛希禮的一片痴情並沒有因戰爭而泯滅。一天,郝思嘉找到了正在幹活的衛希禮,希望他能帶著自己一起離開這貧困的地方。她發誓什麼也不需要,只要能和他相愛。但是,郝思嘉再一次遭到拒絕。

戰後的泰勒庄園。在北方軍的控制之下,郝思嘉她們過著艱辛的生活。為了借錢交稅,郝思嘉勾引了妹妹的情人,並很快和這個擁有一家小店的小老闆舉行了婚禮。郝思嘉的第二次婚姻並沒有給她帶來多大幸運,不久,丈夫在一次參加政治集會時,被北方軍槍殺於小鎮街道上。

白瑞德帶著禮物看望這位不幸的女人。戰爭並沒有使她破落,依然那麼富有。面對這位依舊迷人漂亮的少婦,白瑞德再一次真誠地向郝思嘉求愛。讓戰爭賦予的窮困磨淡了往昔任性而傲慢的郝思嘉,終於答應了白瑞德的請求。

婚後的白瑞重又過了富麗的生活,女兒的出世又給夫婦帶來了生活的歡樂。但不久,白瑞德發現郝思嘉的內心依然保留著衛希禮的位置。他想離婚,但他又離不開可愛的女兒。

命運似乎在故意開他們倆的玩笑。在一次騎馬游戲時,女兒不幸摔死了。白瑞德最後的精神支柱失落了。善良的韓媚蘭不顧戰爭留給自己的病弱的身體,前來安慰白瑞德夫婦。而就在這時,韓媚蘭自己也病倒了。彌留之際,韓媚蘭請求郝思嘉要象對待自己丈夫一樣照顧衛希禮,並告訴郝思嘉,他不能沒有韓媚蘭,郝思嘉這時才猛醒,原來自己一直在追求著一個幻影。

白瑞德終於決定離開郝思嘉,他要回老家去,一個人過平靜的生活。這時的郝思嘉也真正感覺到,自己是愛白瑞德的。然而,一切都無法挽回了。

屋內只剩下了郝思嘉一個人。她的心中無限惆悵。她要回老家泰勒去。她祈禱著:希望明天又是一新的開端。

悲慘世界

序曲:1815年·笛涅(Digne)

冉阿讓,罪犯24601身陷牢獄與手銬腳鐐相伴十九年之後,終於獲得一紙假釋令,得以離開不見天日的生活,然而這張黃色的自由狀紙,並未讓他在社會上取自由,反而處處引來歧視,使他流浪街頭,只有笛涅的主教米禮愛好心收留了他。夜半時分,多年來窮困的習慣讓他故態復萌,偷走了主教家的一隻銀燭台,不料半途被抓到,警方把他帶到主教的面前對質,令他訝異的是主教非但沒有揭發,反倒為他撒謊說是他贈送的,警方悻悻然走後,冉阿讓跪求原諒,主教只要他宣誓將靈魂交付上帝,自此重新做人,並將另一隻燭台也送給他。冉阿讓感受到慈悲的力量,撕毀假釋令,決心再創新生。

1823年·近海的蒙特里(Montreuil-sur-mer)

八年過去了,冉阿讓的確履行了當年的誓言,徹底改頭換面,不但易名為麥道臨,並且成了蒙特里受人愛戴的市長兼工廠廠長,以慈善聞名。這時,在他工廠里的一名女工芳婷正遭受著凄慘的際遇,她年輕因一時熱情,懷了個女孩,豈知負心郎一走了之,留下她們母女,為了小小珂賽特,只有把她寄養一途了;把女兒安頓在湯乃第家之後,芳婷放心的上巴黎去做女工,對珂賽特的思念給了她無盡的力量,掙來的錢都寄回湯家,只盼女兒生活過得寬裕,那兒知道湯家在信上所說生病一事都是假的,所有的錢都進了湯家的口袋和他們的艾潘妮嘴裡,現在芳婷又再次接到這樣一封討錢信,一不小心落入同事手裡,人人鄙夷她,聯合工頭將她趕走,不知情的冉阿讓簽下公文,芳婷就此流浪街頭。芳婷一心只想到女兒的葯錢,在賣了項上的項鍊盒和一頭長發之後,走投無路的困境下,她加入了碼頭區的妓女行列,痛苦地販賣靈肉,直到有一天她因拒絕一位無禮的客人,和他發生拉扯,恰好新上任的警長賈維到任,不分青紅皂白就定她的罪,目睹此景的市長出言制止,命賈維放走了芳婷,並送她到醫院休養。

當賈維欲與市長爭論職責時,街上有位老人被松脫的馬車壓住,冉阿讓立即沖上前頂起了車子,異常的力氣勾起賈維對編號24601罪犯犟烈的記憶,他已經追緝24601多年始終無功,但懷疑一位人見人愛的市長顯然不正當,這使他非常困惑,想不到警方不知去那兒抓了一位無辜的鐵匠來定罪,賈維以為自己錯怪市長還向冉阿讓致歉,正直的冉阿讓不能容忍自己的懦弱造成平民的委屈,於是來到法庭坦承自己的身分—犯人24601。賈維立刻就想逮捕他,但冉阿讓心系芳婷的病體,情急之下打昏賈維逃逸。

在病榻上,芳婷充滿感激的將珂賽特的未來交給冉阿讓,他也一一允諾,芳婷悲哀的一生在對珂賽特的思念中結束之後,身負責任的冉阿讓即刻馬不停蹄趕向芳婷所說的小鎮蒙佛梅,去解救她可憐的遺孤。

1823年·蒙佛梅(Monfermei)

小珂賽特已經在經營酒館的湯乃第家寄養了五年,她一直以來不斷受到可怕的虐待,成天像女傭般被來去差使,同年的酒館老闆女兒艾潘妮,卻受盡寵愛,兩個女孩的生活如天淵之別,但珂賽特並未養成怨天尤人的個性,她只默默期待夢中的母親有一天能來接她回家。冉阿讓來到湯家時,她正吃力地在黑暗中打水,他當下決定帶走珂賽特;湯乃第夫婦使出拿手的狡猾嘴臉,狠狠敲詐了一番,珂賽特終於能脫離苦痛,真正享受起一個孩子應享的快樂生活。冉阿讓把她帶回巴黎,以父愛呵護她長大,天倫之樂帶給這兩個曾受命運折磨的人莫大的滿足,然而賈維的陰影依舊籠\罩在冉阿讓身上,揮之不去……

1832年‧巴黎(Paris)

九年過後的巴黎,充滿著動盪的氣氛,以往的首善之都已然與地獄無異,政府里惟一關懷窮人的將軍拉馬克(Lamarque)又病危,人民的前途堪虞,社會涌動著一股革命的暗潮。小加夫羅契是一群妓女和市區乞丐中的中堅分子,連湯乃第夫婦也淪入丐幫生活,有一回還搶上冉阿讓父女,因此還讓賈維和萬犟見上一面,只不過賈維當時沒有認出來,發現之後氣憤極了,再度立誓拘捕冉阿讓。

這時的艾潘妮已是青春少女,她暗自喜歡著同學馬里歐,可是馬里歐的心思已經全部放在街上撞見的珂賽特身上了,無奈的艾潘妮答應要去打聽珂賽特的消息。

革命青年們,包括馬里歐,經常在一家ABC咖啡館集會,他們的理想高昂,計畫在拉馬克將軍過世那一天爆發革命,人人都在為這一天而興奮著,陷入戀愛的馬里歐卻格外的迷失、脆弱,畢竟在動亂中的每一個明天都是希望,也都是迷惑。這一天,很快的來臨了。加夫羅契沖進店裡,宣布將軍的死訊,青年一齊湧上街頭,尋求大眾的支持。

亭亭玉立的珂賽特也為了對馬里歐的相思而苦,冉阿讓逐漸能感受到女兒的轉變,但他依然不願透露她的身世,珂賽特對此不甚諒解;另一方面,由於馬里歐為情所苦,艾潘妮不忍心只好帶他來找珂賽特,兩人終於能互訴衷曲,艾潘妮在旁邊忍受著悲傷,還阻止了丐幫的搶劫,著實是個堅犟的女孩。此時冉阿讓考量革命的亂象和賈維的威脅,決心帶珂賽特離開巴黎,這對戀人就生生地分離了,對他們而言,這革命的前夕顯得多麼晦暗哪!情人害怕永別,暗戀者痛失希望,逃亡者冀求安全,惟一能有一絲絲愉快的,大概只有像湯乃第這種等著撿死人便宜的人吧。

革命的工作一步步的進展,學生開始建築防禦工事,艾潘妮決心陪伴馬里歐到底,所以加入了青年們的工作,馬里歐看到她喜出望外,派她送信給珂賽特,卻落入為父的手裡,為了女兒的幸福,他想要去勸阻馬里歐參加起義,卻發現冒充同志的賈維被加夫羅契認出,而捆綁在地,他自願料理賈維,其實是故意的放走他。

革命爆發,領袖恩佐拉在槍林彈雨中喪命,加夫羅契為收集彈葯中彈而亡,同志也大都犧牲殆盡,馬里歐也受傷昏厥,幸而有犟壯的冉阿讓救了他。在下水道里,冉阿讓先後遇見湯乃第和賈維,他懇求賈維放他走,受了他高尚人格的感動,賈維讓出路來,可是一生的堅持並不容易扭轉,他內心受到極度的煎熬,終於無法自解,投河自盡。

馬里歐逐漸康復,他並不了解是誰救了他一命,只好把一切歸功於珂賽特的照料,冉阿讓將他的過去對馬里歐坦白,並表示為了不妨礙他們的未來,他寧願獨居終老。在婚禮上,湯乃第夫婦帶來一項他們自認是丑聞的消息:冉阿讓在下水道盜過屍。並取出一隻金戒指,馬里歐立刻認出是他的,隨即了解到自己一向誤解的岳父就是神秘的救命恩人,夫妻倆趕到冉阿讓處時,只剩下那一對銀燭台陪伴著他,兩個年輕人在微光中了解了自己的身世。老人終於走了,他的靈魂和芳婷、艾潘妮、和所有在革命中死去的人相聚,庇護著一對愛人,迎向光明的明天。

⑷ 哪部澳大利亞名著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泰戈爾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於1913年,他的作品被刊登在英國詩集「吉檀迦利 - 飢餓的石頭」(國內一般翻譯為「吉檀迦利」)。獲獎理由是:「因為他是那尖銳,新鮮和美麗的詩,這首詩出來的高超的技巧和英語,他表示自己,所以他的詩學思想已經成為西方文學的一部分。」

⑸ 世界閱讀經典名著有哪些

世界十大名著

世界名著浩若銀漢,究竟哪十部是世界之最呢?根據《紐約時報》和美國《讀者文摘》2000年組織的橫跨歐、亞、美、澳、非五大洲百城十萬讀者的投票調查,精選出以下十部經典長篇名著。編者認為,這十部名著代表了英國、法國、俄國、美國最具世界性代表的世界文學大師和其最有影響的代表作,應該說,稱之為世界十大名著是當之無愧的。

1 .《戰爭與和平》(俄)列夫·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
問世至今,一直被人稱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小說」。這部卷帙浩繁的巨著以史詩般廣闊與雄渾的氣勢,生動地描寫了1805至1820年俄國社會的重大歷史事件和各個生活領域,具有極大的思想和藝術容量。
2 .《巴黎聖母院》(法)雨果
巨著《巴黎聖母院》描述的是一個美麗,浪漫但又悲慘的愛情故事.被父母遺棄的駝背卡西莫多,在一個偶然的場合被副主教克洛德·孚羅洛收養為義子,長大後又讓其當了巴黎聖母院的敲鍾人.伽西莫多雖然長相十分醜陋而且有多種殘疾,卻始終保持著一顆高尚,純潔的心。其精神十分值得現代人學習。

3 .《童年 在人間 我的大學》(俄)
高爾基這是俄羅斯作家高爾基的自傳體三部曲,描寫了作家從生活的底層攀上文化頂峰、走向革命的艱難道路,同時也反映了19世紀70、80年代俄國勞動者追求真理的曲折歷程。是一部既有深刻的教育意義,又有巨大的藝術魅力的優秀作品。

4 .《呼嘯山莊》 (英)艾米莉·勃朗特
整篇文章充滿強烈的反壓迫、爭幸福的斗爭精神,又始終籠罩著離奇、緊張的浪漫氣氛。它開始曾被人看做是年青女作家脫離現實的天真幻想,但結合其所描寫地區激 烈的階級斗爭和英國的社會現象,它不久便被評論界高度肯定,並受到讀者的熱烈歡迎。

5 .《大衛·科波菲爾》(英)狄更斯
其作品廣泛而深刻地描寫工業資本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鮮明而生動地刻畫了各階層的代表人物形象,並從人道主義出發對各種丑惡的社會現象及其代表人物進行揭露批判,對勞動人民的苦難及其反抗斗爭給以同情和支持。但同時作者也宣揚以「仁愛」為中心的忍讓寬恕和階級調和思想。對勞動人民的反抗斗爭抱行動上支持而道德上否定的矛盾態度,表現了他的現實主義的強大力量和軟弱空想。

6 .《紅與黑 》(法)司湯達
這本書不但為我們展示了一個病態愛情的悲劇,也為我們展示了在紅道勢力和黑道勢力統治下的法國社會的黑暗和丑惡。

7 .《飄》 (美)瑪格麗特·米切爾
美國女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僅僅寫了一部作品就名揚天下並在文壇上佔有一席之地的作家,可見她惟一的作品《飄》的影響力。

8 .《悲慘世界》(法)雨果
《悲慘世界》一出版,就獲得巨大成功,人們如飢似渴地閱讀,都被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所征服了。時間和歷史和作出了判斷,《悲慘世界》作為人類思想產生的一部偉大作品,已為全世界所接受,作為文學巨著的一個豐碑,也在世界文學寶庫中佔有無可爭議的不朽地位。

9 .《 安娜·卡列尼娜》(俄)列夫·托爾斯泰
列夫·托爾斯泰在1877年完成《安娜卡列尼娜》之後,轟動了整個文壇,抵擋不住讀者的熱情。

10.《約翰·克里斯托夫》(法)羅曼·羅蘭
《約翰·克利斯托夫》原著是一部十卷二千頁的小說,它是一個音樂天才的藝術發展過程的精雕細琢的記錄。羅曼·羅蘭描繪書中主人公的心靈活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此外,他還消除了法國與德國之間的藝術隔閡。約翰·克利斯朵夫的經歷也就是每一個丟掉過去、開拓將來的天才人物的經歷。 1915 年羅蘭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主要是由於《約翰·克利斯托夫》這部巨著。
http://www.soso.com/q?sc=web&w=%ca%c0%bd%e7%d4%c4%b6%c1%be%ad%b5%e4%c3%fb%d6%f8%d3%d0%c4%c4%d0%a9%3f&cin=&cid=tb.sb.s

⑹ 誰幫幫忙推薦幾本世界名著!

外國五十年經典長篇小說書單


日本(7部)
川端康成《雪國》(創作期:1935—1947) 谷崎潤一郎《細雪》(1948)
三島由紀夫《金閣寺》(1956) 安部公房《砂女》(1962)
大江健三郎《性的人》(1963) 村上龍《近似無限透明的藍色》(1976)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1987)
印度(2部)
薩爾曼•拉什迪《午夜的孩子》(1981) 阿倫德哈蒂•羅易《卑微的神靈》(1997)
以色列(1部)
阿摩司•奧茲《我的米海爾》(1968)
摩洛哥(1部)
塔哈爾•本•傑倫《神聖的夜晚》(1987)
南非(1部)
娜汀•戈迪默《我兒子的故事》(1990)
美國(21部)
1、羅伯特•佩•華倫《國王的人馬》(1946) 2、諾曼•梅勒《裸者與死者》(1948)
3、J.D.塞林格《麥田裡的守望者》(1951)
4、歐內斯特•海明威《老人與海》(1952) 5、傑克•凱魯亞克《在路上》(1957)
6、伯納德•馬拉默德《店員》(1957,又譯《伙計》)
7、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洛麗塔》(1958) 8、約翰•厄普代克《兔子四部曲》(1960—1990)
9、約瑟夫•海勒《第二十二條軍規》(1961) 10、凱瑟琳•安•波特《愚人船》(1962)
11、楚曼•卡波第《冷血》(1966,又譯《兇殺》) 12、庫爾特•馮內古特《五號屠場》(1969)
13、索爾•貝婁《洪堡的禮物》(1975)
14、約翰•歐文《加普的世界》(1978,中譯為《誘惑》)
15、威廉•斯泰倫《蘇菲的抉擇》(1979) 16、艾麗絲•沃克《紫顏色》(1982)
17、威廉•肯尼迪《斑鳩菊》(1983,中譯為《鐵草》)
18、拉里•麥克默特里《孤獨鴿》(1986) 19、托妮•莫里森《寵兒》(1987)
20、E.L.多克特羅《比利•巴思格特》(1989)
21、簡•斯邁利《一千英畝》(1991)
加拿大(2部)
邁克爾•翁達傑《英國病人》(1992)
卡蘿爾•希爾茲《斯通家史札記》(1995)文學崛起的標志性人物。
澳大利亞(3部)
帕特里克•懷特《人樹》(1955)
湯瑪斯•肯納利《辛德勒的名單》(1982)
彼得•凱里《奧斯卡和露辛達》(1988)
英國(9部)
伊夫林•沃《舊地重遊》(1945) 格雷厄姆•格林《問題的核心》(1948)
威廉•戈爾丁《蠅王》(1954)
莫麗爾•斯帕克《布羅迪小姐的青春》(1961)
安東尼•伯吉斯《發條橙》(1962) 多麗絲•萊辛《金色筆記》(1962)
約翰•福爾斯《法國中尉的女人》(1969)
維•蘇•奈保爾《大河灣》(1979,原為《特立尼達人》)
A.S.拜厄特《佔有》(1990)
愛爾蘭(1部)
J.唐利維《姜人》(1956,書名又譯《眼線》)
法國(16部)
阿爾貝•加繆《鼠疫》(1947)
讓•吉奧諾《屋頂輕騎兵》(1951)
弗朗索瓦絲•薩岡《你好,憂愁》(1954)
阿•羅伯—格里耶《橡皮》(1953)
米歇爾•布托爾《變》(1957)
雷蒙•格諾《地鐵姑娘扎姬》(1959)
克洛德•西蒙《弗蘭德公路》(1960)
瑪格麗特•尤瑟納爾《熔煉》(1968)
勒克萊齊奧《戰爭》(1970)
米歇爾•圖尼埃《榿木王》(1970)
帕特里克•莫迪亞諾《暗鋪街》(1978)
喬治•佩雷克《人生拼圖版》(1978)
菲利浦•索萊爾斯《女人們》(1983)
瑪格麗特•杜拉斯《情人》(1984)
安德列•馬奇諾《法蘭西遺囑》(1995)
讓•埃什諾茲《我走了》(1999)
德國(5部)
E.P.雷馬克《凱旋門》(1946)
君特•格拉斯《鐵皮鼓》(1959)
西格弗里德•倫茨《德語課》(1968)
海因里希•伯爾《萊尼和他們》(1971,又譯名《女士及眾生相》)
帕特里克•聚斯金德《香水》(1985)
瑞士(1部)
馬克斯•弗里施《能乾的法貝爾》(1957)
義大利(3部)
托•迪•蘭佩杜薩《豹》(1958)
伊塔洛•卡爾維諾《寒冬夜行人》(1979)
翁貝爾托•埃科《玫瑰的名字》(1980)
俄羅斯(4部)
帕斯捷爾納克《日瓦戈醫生》(1957)
布爾加科夫《大師與瑪格麗特》(1966)
索爾仁尼琴《癌症房》(1970)
阿斯塔菲耶夫《魚王》(1975)
希臘(1部)
尼可斯•卡贊扎基斯《基督的最後誘惑》(1955)
塞爾維亞(1部)
米洛拉德•帕維奇《哈扎爾辭典》(1984)
捷克(2部)
博胡米爾•赫拉巴爾《過於喧囂的孤獨》(1982)
米蘭•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1984)
西班牙(1部)
佛朗西斯科•阿亞拉《慘死如狗》(1958)
葡萄牙(1部)
若澤•薩拉馬戈《修道院紀事》(1982)
拉丁美洲(總計23部)
巴西(2部)
吉馬朗埃斯•羅薩《廣闊的腹地:條條小徑》(1956)
若熱•亞馬多《加布里埃拉》(1958)
墨西哥(4部)
胡安•魯爾福《佩德羅•巴拉莫》(1955)
卡洛斯•富恩特斯《阿爾特米奧•克魯斯之死》(1962)
德爾•帕索《帝國軼聞》(1987)
勞拉•埃斯基韋爾《恰似水於巧克力》(1989)
瓜地馬拉(1部)
阿斯圖里亞斯《玉米人》(1949)
多米尼加聯邦(1部)
簡•里斯《藻海無邊》(1966)
古巴(3部)
萊薩馬•利馬《天堂》(1966)
卡夫雷拉•因方特《三隻憂傷的老虎》(1967)
塞維羅•薩多伊《眼鏡蛇》(1972)
哥倫比亞(2部)
加西亞•馬爾克斯《百年孤獨》(1967)
阿爾瓦雷斯•加爾德阿薩瓦爾《白痴市場》(1974)
秘魯(3部)
何塞•瑪利亞•阿格達斯《深沉的河流》(1958)
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綠房子》(1966)
布里塞•埃切尼克《胡利烏斯的世界》(1971)
智利(2部)
何塞•多諾索《污穢的夜鳥》(1970)
依莎貝爾•阿連德《幽靈之家》(1982)
阿根廷(3部)
埃內斯托•薩瓦托《英雄與墳墓》(1961)
胡里奧•科塔薩爾《跳房子》(1963)
曼努埃爾•普伊格《蜘蛛女之吻》(1976)
巴拉圭(1部)
羅亞•巴斯托斯《人子》(1960)
烏拉圭(1部)
胡安•卡洛斯•奧內蒂《造船廠》(1961)

⑺ 澳大利亞的國旗、語言、錢、名著

國旗如圖,語言為英語,但是有澳洲特殊的口音,又稱AustraliaEnglish。

錢為澳元。

名著:《荊棘鳥》考琳·麥卡洛

年富力強的神父一心嚮往羅馬教廷的權力,但他卻愛上了牧主克利里的女兒、美艷絕倫的少女梅吉,內心處於權力與愛情的深刻的矛盾之中,從而引發出一連串感人至深的故事。以兩位主人公為中心,展開了克利里家族十餘名成員各自的人生悲歡離合;尤其是小說的時間跨度恰好橫越了二次大戰,因而兩代人之間截然不同的人生觀所產生的沖突,更是引人注目。

這部小說情節曲折生動,結構嚴密精巧,文筆清新婉麗。在描寫荒蠻廣漠的澳大利業風光時,頗有蒼涼悲壯之美,而作為一位女作家。對女人愛情心態的探索,又十分細膩感人,故本書有澳大利亞的《飄》之譽。本書1977年在美國出版後,印數超過了800萬冊,與《教父》、《愛情故事》、《窮人、富人》、《洪堡的禮物》等作品一起,被《時代》雜志列為十大現代經典作品。

閱讀全文

與澳大利亞的名著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8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3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0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0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6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8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8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2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0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1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4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9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