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澳大利亞 > 澳大利亞嬰兒潮時代是什麼時候

澳大利亞嬰兒潮時代是什麼時候

發布時間:2022-07-29 03:34:51

㈠ 澳大利亞的房價為什麼漲得這么快

1. 建築成本上升
這些年,修建一個項目所需的磚瓦、鋼筋、水泥等成本不斷上漲,甚至土地價格也一路提價。要知道,在市政規劃的限制下,適合建房的土地越來越少,而改造和修建成本逐日增加,這就造成了澳洲房價不得不提升。
2. 空置率低
據統計,澳洲房子的空置率一直都低於3%,在悉尼,由於有大量海外留學生,更低至1.3%-1.5%。一個房子放租,有三、四十人排隊去搶,是常有的事。在2017年年初,Surry Hills等熱門區域甚至紛紛曝出200多人搶租一房的新聞!可見悉尼物業之搶手,基本上不用多做廣告就能輕松租出。這就造成了投資房租金回報高,業主輕松以租金還貸款。
3. 房貸利率低
低利率讓投資買房的還款壓力停留在一個很低的水平。
....
因此,澳洲的房產市場也呈現蓬勃興盛之勢。
4. 供需不平衡
據國家住房供應理事會(National Housing Supply Council)稱,到2031年,住房需求量將比供應量高出66.3萬套。
二次大戰後,澳洲人口增長的高峰「嬰兒潮」是1946年開始到1964年的,假定這些人平均壽命為85歲,要到2031年,這些人才逐漸逝去。而要有足夠稅收來照顧老年人,除了不斷鼓勵生育,還要引進大量移民,這又造成了房屋供應的巨大壓力。
在過去20年裡,澳洲平均每年開建155,500套住房,而據澳洲住房產業協會HIA的保守估計,每年要18萬套住房才能滿足需求。也就是說,澳洲房產其實已經累積了一個很大的缺口,需要很長時間填平它,才能供需平衡。
5. 充實的資金
從2007年起,澳洲政府允許自我管理的養老基金投資到房地產和銀行房產債券中。到2014年底,這種退休基金有503,320個,總值有4960億澳元,而每季度增加的數目有數千個,如此巨大的資金,即使緩慢入市,對房價的承托力來說也是不言而喻的。
6. 澳幣匯率相對較低
以人民幣兌換為例,相比於高峰時期的6.8:1,現在的5.2:1,是近幾年來的利率低點。低利率讓澳洲成為全球投資者眼裡炙手可熱的投資聖地,也促使更多海外買家進入本地市場。
7. 良好的制度
澳洲房產買賣的制度是非常完善和透明的,它讓開發商及銀行利益分離,避免了利益集團聯合控市,它強制買賣雙方聘請律師,成立信託帳戶,又要求建築商完全脫離開發商,強制實行透明的施工招標,不允許投機圈地,不允許開發商交房前動用業主購房款等等,這些良好的措施令投資房產變成一個透明有保障的受資金熱捧的投資手段。

㈡ XYZ時代 什麼意思

應該是XYZ世代,代表的不同的幾代人generation(GEN),是在美國比較流行第一種說法
具體是:
1960年到1980年間出生的人稱作「X一代」這也是最初的說法,源自加拿大作家道格拉斯·庫普朗1991年出版的名為《X一代》一書才開始流行,描述也是美國嬰兒潮的那一批人,並不嚴格對應中國的這一時間,大致差不多。
1981年到1995年間出生的人稱作「Y一代」
1995年到2009年間出生的人稱作「Z一代」也說Z世代
其中1982-2000年也叫做「千禧一代」
做個引子,更多的你可以繼續查查

㈢ 間隔年的基本認識

間隔年可以讓人走出熟悉的環境,去學會適應陌生世界,學會如何與他人平和共處,如何應對壓力和突發狀況,如何用冷靜而理性的成人方式解決問題,更能學到如何照顧好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加地獨立、成熟、專注。一個人在18-25歲的年齡,正是形成成熟世界觀的時候,記憶力、體力都處在最佳狀態,心無雜念待人真誠可愛,在法律、經濟、道德各方面開始對自己行為負責;這個年紀,如果背上簡單的行李,到地球的另一面去——西方人到東方,東方人到西方,踏足未曾見過的名山大川,跨越未曾想像的大江大海;途中會遇到失落、困苦、彷徨……但這個年齡的人特點是樂觀、積極、充滿信心和韌性,最終一定能戰勝這些障礙,完成旅行。
試想年輕時有這樣經歷的人,將來在面對困難、挫折的人生道路時,面對復雜、殘酷的現實社會時,將擁有怎樣的胸襟、毅力和智慧 二戰後的十年中,各國政府開始提倡青年的旅行和文化交流,從而有效地增進全人類間的共識,以防止世界性大戰的再次發生。這就是「間隔年」概念的起源。
不過,第一個真正的「間隔年」始於60年代的英國。當時,西方社會在政治、經濟和文化各方面都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巨大震盪。反越戰示威、美國總統肯尼迪遭暗殺、反種族運動、倫敦的前衛時裝風潮…各種新思潮和新事物的沖擊促成了嬰兒潮們「搖擺的60年代」的產生。在這股風潮下,活躍於四、五十時代的「垮掉的一代」開始演變為更加活躍的反主流文化群體――嬉皮士。他們用公社式的和流浪的生活方式來表達對越戰和民族主義的反對,提倡非傳統的宗教文化,批評西方國家中產階級的價值觀。
嬉皮士之旅自有其精神上的驅動力,一般是「認識自我」,「尋找精神家園」或是「與他人交流」。典型的嬉皮士之旅一般是從西歐出發,以最便宜的旅行方式穿過歐亞大陸到達亞洲的印度或斯里蘭卡,就此開辟了「獨立旅遊的市場」。
1967年,尼古拉斯·麥克萊恩-布里斯托成立了「事業信託」(Project Trust),一個教育信託基金,並把他的頭三個學生送到了衣索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開發了間隔年志願者的就業市場。自此,間隔年市場的兩個基本要素業已成形,即獨立旅行和志願者就業(更晚的說法是「公益旅行」)。到了80年代,隨著工作簽證(也叫做「工作假期簽證」)的出現,工作旅行(或者說「工作兼旅行」)成了間隔年的第三個要素。 70年代,對新生的「獨立旅行」的呼籲仍在繼續。於是,獨立旅行市場的開拓者們建立起了他們的事業。
1973年,居住在倫敦、人稱「螺絲釘」的澳大利亞人格雷厄姆·特納駕駛一輛雙層公共汽車,和他的第一個客戶用了三個星期的時間來到了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由他建立的頂層(Top Deck)旅行公司至今猶在。
同年,年輕的英國人托尼·惠勒長途跋涉來到了亞洲。對旅行基本知識的渴望激勵他寫下了《窮游亞洲》(Across Asia on the Cheap)一書,這就是後來世界上最大的旅行指南出版社Lonely Planet所出的第一本書。在旅行公司和自助游指南的共同作用下,獨立旅行的市場終於誕生了。
1978年,威爾士王子和約翰·巴拉什弗-斯內爾上校開始了有史以來的第一次間隔年旅行——德雷克行動。在這項行動中,他們沿著弗蘭西斯·德雷克爵士當年的足跡游歷了全球,為我們今天所知道的雷勵國際(Raleigh International)打下了基礎。1984年,雷勵行動(Operation Raleigh)成立,1992年它重新命名為雷勵國際。而此時,間隔年已成為了英國私立學校中少數有錢人進大學前的一個普遍選擇。
1979年,另一名澳大利亞人迪克·波特成開辦了STA旅行公司,為這一事業的建立畫上了圓滿的一筆。這是一家專為學生和青年(26歲以下)服務的商業旅行機構。後來,它的分支遍布世界,波特也就發展出了全球性的學生旅遊業。原先的「學生澳洲行」(Student Travel Australia)也更名為「學生旅行社」(Student Travel Association)。當下,它直接被簡稱為「STA旅行」。
「間隔年」一詞在什麼地方首次出現已經不得而知,但它必定與1973年GAP活動項目的成立有關。該項目當下被稱作全球緯度志願者(Lattitude Global Volunteers),是一個幫助在中學和大學之間度過間隔年的志願者安排就業的英國組織。沿著尼古拉斯·麥克萊恩-布里斯托用他的事業信託開辟的道路,GAP活動項目把間隔年推向了中學學生。 80年代的英國,嬰兒潮一代也已經有了他們的孩子。他們減少了旅行,而下一代則沉迷於金錢、事業和創造財富。住房市場的危機意味著家長能供給孩子旅行的經費減少了。但隨著STA旅行在世界各地成立分支,英國和全球的間隔年事業還是在穩步地前進著。更多生意也隨之展開 (如Usit Campus和Usit World)。新一代的間隔年旅行者在全球各地成長著,這為90年代間隔年的繁榮奠定了基礎。
90年代,嬰兒潮一代的孩子們也即將成年(他們的父母鼓勵他們像自己年輕時一樣旅行)。與此同時,英國的經濟也從蕭條中走了出來。嶄新的,令人興奮、眼花繚亂的媒體頻道把間隔年產品推向了市場。於是,大學前、大學期間,以及大學之後的間隔年旅行和間隔年志願服務在英國蓬勃發展。需求增長,機票降價,間隔年已經被確立為一種「過渡的儀式」。在澳大利亞,青年到英國生活和工作的浪潮,第一次正式地出現了。 2000年後,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間隔年旅行在全球范圍都蓬勃增長。2005年7月,敏特間隔年報告稱,英國在海外的市場利潤可達22億英鎊,而全球市場的數字則達到了50億英鎊。這是新千年增長最快的旅遊板塊。預測到2010年,從全球間隔年市場將可獲利110億英鎊。在這個市場當中,年齡段分布如下:18-24歲,進大學前、大學就讀期間和剛從大學畢業的群體,25-35歲,工作休假的群體,以及55-65歲,退休或即將退休的群體。基本上說,間隔年已成為了人生轉折時期一種選擇。這對高等教育入學、全球旅行市場和企業員工駐留情況的影響都是驚人的。
在英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和加拿大,各年齡段的間隔年活動都在加速發展。在美國,隨著持護照人數的增加,間隔年事業估計在未來幾年也將迎來繁榮。

㈣ 世界上最早的時代是什麼時代

太古代
太古代離我們久遠,是地質發展史中最古老的時期,延續時間長達15億年,是地球演化史中具有明確地質記錄的最初階段。由於年代久遠,太古代的保存下來的地質紀錄非常破碎、零散。但是,太古代又是地球演化的關鍵時期,地球的岩石圈、水圈、大氣圈和生命的形成都發生在這一重要而又漫長的時期,大約39億年前,地球形成最初的永久地殼,至35億年前大氣圈、海水開始形成。

在太古代的最初期,地球上尚無生命出現。生命元素,如C,H,O,N等在強烈的宇宙射線、雷電轟擊下首先形成簡單有機分子,後發展為復雜有機分子,再形成准生命的凝聚體,進而由凝聚體進化成原始生命。在距今約33億年前,形成了地球上最古老的沉積岩,大氣圈中已含有一定的二氧化碳,並出現了最早的、與生物活動相關的疊層石;到 31億年前,地球上開始出現比較原始的藻類和細菌。在29億年前,地球上出現了大量藍綠藻形成疊層石,這表明這一時期地球上已經出現了游離氧以及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

經過了天文期以後,地球便正式成為太陽系的成員。大約又經過22億年,地球發展便進入到地質時期——太古代。這段從46億年~38億年的地質時期有哪些特點?

(1)薄而活動的原始地殼:根據資料分析,原始地殼的部分可能更接近於上地幔。硅鋁質和硅鎂質尚未進行較完全的分異,因此太古代時期的地殼是很薄的,也沒有現在這樣堅固復雜。由於地球內部放射性物質衰變反映較為強烈,地殼深處的融熔岩漿,不時從地殼深處,沿斷裂湧出,形成岩漿岩和火山噴發。當時到處可見火山噴發的壯觀景象。因此我們現在從太古代地層中,普遍可見火山岩系。

(2)深淺多變的廣闊海洋中散布少數孤島:當時地球的表面,還是海洋佔有絕對優勢,陸地面積相對較少,海洋中散布著孤零的海島,地殼處於十分活躍狀態,海洋也因強烈的升降運動,而變得深淺多變。陸地上也有多次岩漿噴發和侵入,使上面局部地區固結硬化,使地殼慢慢向穩定方向發展,因此太古代晚期形成了穩定基底地塊——「陸核」。陸核出現,標志地球有了真正的地殼。

(3)富有CO2,缺少氧氣的水體和大氣圈:太古代地球表面,雖然已經形成了岩石圈、水圈和大氣圈。但那時的地殼表面,大部分被海水覆蓋,由於大量火山噴發,放出大量的CO2,同時又沒有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海水和大氣中含有大量的CO2,而缺少氧氣。大氣中的CO2隨著降水,又進入到海洋,因此海洋中HCO3-濃度增大。岩漿活動和火山噴發的同時,帶來大量的鐵質,有可能被具有較強的溶解能力的降水和地表水溶解後帶入海洋。含HCO3-高濃度海水同時具有較大的溶解能力和搬運能力,因此可將低價鐵源源不斷地搬運至深海區,這就是為什麼太古代鐵礦石佔世界總儲量60%,礦石質量好,並且在深海中也能富集成礦的原因。

(4)太古代的地層:太古代的地層,都是一些經過變質的岩石,例如片麻岩、變粒岩、混合岩等深變質的岩石。我國太古代地層只分布在秦嶺、淮河以北地區。出產鞍山式鐵礦的鞍山、呂梁山、泰山、太行山等地均有太古代地層。

太古代(Archeozoic Era,Archeozoic)最古的地質時代。一般指距今46億年前地球形成到25億年前原核生物(包括細菌和藍藻)普遍出現這段地質時期。「太古代」一詞1872年由美國地質學家達納(J.D.Dana)所創用。當時形成的地層叫「太古界」,代表符號為「Ar」。主要由片麻岩、花崗岩等組成,富含金、銀、鐵等礦產,構成各大陸地殼的核心。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亞、非洲、南美的東北部、加拿大、芬蘭、斯堪的那維亞等地;我國遼東半島、山東半島和山西等地,亦有太古代地層露出。1970~1980年,一批科學家連續報道了在澳大利亞西部諾恩·波爾(NorthPole)地區35億年前的瓦拉烏納群(Warrawoonagroup)地層中,發現了一些絲狀微化石。這是迄今在太古代地層中發現的、比較可信的最早化石記錄。

㈤ 阿爾法一代會不會說話

你可能聽說過「千禧一代」或者「Y一代」,指的是出生於八十年代且精通科技的一代年輕人,他們大約在千禧年左右陸續成熟起來。
而零售戰略家現在已經把目光瞄向了「Z一代」,也就是九十年代以後出生的一代,這些人對於對於科技行業繁榮之前的世界全無記憶。
可是Z之後,又該是什麼呢?很顯然,有些人並沒有想過這個問題,但答案正在慢慢浮現。
未來學家、人口統計學家兼TED演講嘉賓馬克·麥克林登(MarkMcCrindle)正在領導一個項目,希望把所有出生於2010年之後的人都稱作「阿爾法一代」(Generation Alpha)。
「阿爾法一代」手持iPad長大,智能手機從未缺席過他們的生活,只需要短短幾秒鍾,他們便可通過網路向全世界傳播自己的想法。在麥克林登看來,這些令人矚目的技術變革,使得「阿爾法一代」成為了有史以來變化最大的一代人。
「以前,獨立的個體確實沒有什麼力量。」他說,「現在,每個個體都可以通過撬動世界來全面掌控自己的生活。從某種意義上講,科技已經改變了我們的互動方式。」
「阿爾法一代」
事情都要從麥克林登和他的團隊,開始研究「Z一代」之後的人群開始說起。
2005年,麥克林登的團隊在澳大利亞展開了一次全國性的調查,向受訪者徵求這最新一代人的名稱。「阿爾法」似乎成了最合適的選擇,因為很多科學領域,在用光了羅馬字母或阿拉伯數字後,都會接著採用希臘字母命名。
盡管「科技一代」、「數字原生代」、「網路一代」都有人提及,但很多人都已經很自然地將這一群體稱作「阿爾法一代」。麥克林登也希望使用這一標簽。
所有未滿五歲的幼兒或兒童都屬於這一代人,而麥克林登認為,接下來15年出生的人也都可以歸入其中。與前幾代人不同,「阿爾法一代」成長階段的多數時候都將沉浸在各種新興技術中。
「就連新技術的定義都已經改變,」麥克林登說,「不僅限於電子郵件——還包括即時通訊。不僅限於在線文檔——還包括Prezzi或YouTube視頻。」
人口構成變化
全球人口構成的變化,也將影響「阿爾法一代」的成長經歷。例如,根據聯合國最近發布的數據,最早到2028年,印度便有望超過中國,成為全球第一人口大國。
「給每代人貼標簽是西方的現象。」麥克林登說。例如,「嬰兒潮一代」指的是在二戰之後的「嬰兒潮」期間,在美國出生的人。而「teenager」(十幾歲的孩子),也是20世紀中期發明的一個詞彙。
這類標簽在發展中國家還算是新生事物,他們可能在人口和技術上都處於落後階段,因而在幾代人之間的差異相對較小。
然而,麥克林登指出,到了「阿爾法一代」,「印度和中國將成為全球的重心。」之前發展較為落後的國家,現在自然會在「阿爾法一代」身上體現出更大的代溝。
麥克林登解釋說,隨著技術的進步和人口的增多,這些國家的兒童也將放棄更多的傳統。紛紛促進技術的增長,這些國家的兒童也將放棄傳統的東方價值觀,轉而接納以技術為重的思維和全球化的視野。
史上最大的代溝
麥克林登表示,這股全新的科技浪潮,令「Z一代」與「阿爾法一代」之間的跨越幅度創下了歷史之最,甚至比「嬰兒潮一代」與「X一代」之間的跨越更大——後者經歷了電腦的誕生。
對「嬰兒潮一代」來說,最新的電腦仍然只是一台機械設備,而且需要手動操作。必須付出很大的努力,掌握繁雜的編程知識,才能真正發揮電腦的作用。「但社交媒體卻實現了從聽覺和視覺到觸覺流程的轉變。」麥克林登解釋說,「平台本身可能沒有變化,但卻從配備鍵盤的電腦,變成了搭配觸摸屏的移動設備。」
「阿爾法一代」還將成為能夠在如此小的年齡,就可以與尖端科技展開互動的第一代人。麥克林登指出,現在的很多青少年根本不戴手錶,因為他們可以用手機看時間。你可以就此展開聯想,展望一下「阿爾法一代」究竟還會因為與技術之間的緊密關系,穿戴上什麼新設備,同時放棄哪些舊設備。
「他們並不把這些技術視為工具,」麥克林登說,「而是將其融入了自己的生活。」

㈥ 求一句話的翻譯!英語高手進!

兩年前,Treasruer Peter Costello (人名)力勸澳大利亞夫婦們多生孩子,說他們應該為母親生一個、為父親生一個、為國家生一個,從那之後,澳大利亞迎來了嬰兒的高出生率階段。

㈦ 什麼是X時代

X時代即X世代,有著「被排擠的世代」隱喻,是指出生時間范圍為1965年1月至1976年12月間的世代。X世代中的X是由英文字Excluding的字母X而來,一般寫做eXcluding。

X世代是1991年之後大為流行的一個生活型態名詞,推動者可能是作家道格拉斯·柯普蘭(Douglas Coupland)。

此名稱之所以廣為流行,一般皆信來自於1991年他出版的同名小說《X世代:速成文化的故事》。

(7)澳大利亞嬰兒潮時代是什麼時候擴展閱讀:

在小說《X世代:速成文化的故事》當中,柯普蘭將1950年代後期和1960年代之間出生的世代,定義為X世代。也就是過去稱為嬰兒潮世代的下一世代。有很大一部分X世代的討論與解釋,都是針對在美國與加拿大地區在這個時間出生的世代。

X世代目前廣泛的運用在人口學、社會學、行銷學和大眾文化研究上。在1980年代、1990年代、2000年代都具有相當的影響力。

目前已知最早的X世代說法可能是在1960年代出現的,但1991年小說出版後,才開始大為流行。某些媒體報導中,X世代的定義可能不是以出生日為說法,而改成「1980年代的少年」、「1990年代的青年」這種說法。

僅管後者較為模糊﹙因青少年的定義較不準確﹚、但基本上兩種說法並不沖突。

閱讀全文

與澳大利亞嬰兒潮時代是什麼時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0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6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8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2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0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4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9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