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公海在什麼地方
國際法 上指不包括國家 領海 或 內水 的全部海域。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公海是不包括在國家的 專屬經濟區 、領海或內水或群島國的群島水域以內的全部海域。公海供所有國家平等地共同使用。它不是任何國家 領土 的組成部分,因而不處於任何國家的主權之下;任何國家不得將公海的任何部分據為己有,不得對公海本身行使管轄權。
公海自由 公海自由是公海法律制度的基礎 。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公海自由包括:①航行自由。②飛越自由。③鋪設海底電纜和管道自由,但受關於大陸架的規定的限制。④建造國際法所容許的人工島嶼和其他設施的自由,但受關於大陸架的規定的限制。⑤捕魚自由,但受公海生物資源的養護和管理的規定的限制。⑥科學研究的自由,但須遵守公約中關於大陸架和海洋科學研究兩部分的規定。
船舶的國籍 每一國家,不論其為沿海國或內陸國,均有權在公海上行駛懸掛其國旗的船舶。船舶懸掛某一國家的國旗即具有該國 國籍 ,這個國家即該船的船旗國。船舶在公海上只服從國際法和船旗國的法律。在公海上行駛的船舶 ,必須而且只許懸掛一個國家的國旗。船舶在一國登記、取得其國籍的條件,由該國的國內法規定。有些國家為了獲取大量船舶登記費,對船舶的構造、裝備、適航條件、船員的勞動條件和訓練等方面要求很低,並把取得船舶國籍的條件放得很寬,藉以吸引別國船舶登記。為了防止這種「方便船旗」的做法,《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要求「國家和船舶之間必須有真正聯系」。船旗國對在公海上有權懸掛其旗幟航行的船舶有專屬管轄權。公海上的船舶受船旗國法律管轄並受其保護。軍艦在公海上享有不受船旗國以外任何其他國家管轄的完全豁免權,專門用於政府非商業性用途的船舶亦同。
② 請問澳大利亞(公海中游)是地方名稱還是什麼
請問澳大利亞公海中有是地方名稱好像是什麼?當然是地方名稱。
③ 請問在公海上有沒有無領土歸屬的島嶼
沒有的。
依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八十九條規定:對公海主權主張的無效,任何國家不得有效地聲稱將公海的任何部分置於其主權之下。
每個國家,不論是沿海國或內陸國,均有權在公海上行駛懸掛其旗幟的船舶。公海應只用於和平目的。每個國家應確定對船舶給予國籍。船舶在其領土內登記及船舶懸掛該國旗幟的權利的條件。船舶具有其有權懸掛的旗幟所屬國家的國籍。國家和船舶之間必須有真正聯系。
(3)澳大利亞公海有哪些島嶼擴展閱讀:
公海的相關要求規定:
1、每艘船舶,在登記前及其後適當的間隔期間,受合格的船舶檢驗人的檢查,並在船上備有船舶安全航行所需要的海圖、航海出版物以及航行裝備和儀器;
2、一個國家如有明確理由相信對某一船舶未行使適當的管轄和管制,可將這項事實通知船旗國。船旗國接到通知後,應對這一事項進行調查,並於適當時採取任何必要行動,以補救這種情況。
3、每一國家對於涉及懸掛該國旗幟的船舶在公海上因海難或航行事故對另一國國民造成死亡或嚴重傷害,或對另一國的船舶或設施、或海洋環境造成嚴重損害的每一事件,都應由適當的合格人士一人或數人或在有這種人士在場的情況下進行調查。
④ 太平洋公海上的島嶼有多少都有歸屬國嗎
太平洋上的島嶼都有歸屬國,沒有的也被其發達國家託管了。太平洋上大多數島嶼都在18至19世紀被烈強霸佔,多以英、法、德、美、日、西班牙等國佔有為主,二戰後部分島嶼歸屬權改變。如日本的南太平洋島嶼中途島、關島,馬里納群島等島嶼被美國接管。德國部分海外島嶼被英美法分佔。也有部分島嶼獨立成國家,如奧大利亞、紐西蘭、萬那杜,斐濟,索羅門群島,巴布亞紐幾內亞等這些國家原屬英國,現在也是英聯邦成員。新喀里多尼亞、波利尼西亞屬法國,薩摩亞屬美國。夏威夷原是獨立王國後來加入美國。
⑤ 每個國家的公海有多大,相鄰海域的國家如何劃分領海
公海不屬於某一國家。海域劃分與海岸線、所屬島嶼、外海或內海有關,要符合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我國領海寬度是12海里。
按照《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沿岸國家從海岸基線起算,可以把200海里以內的海域作為專屬經濟區。專屬經濟區內所有資源歸沿岸相關國家擁有。
⑥ 什麼是公海,有幾個公海
公海,應該只有一個吧?
也就是不屬於各國內海的,都算公海!
========================
公海
國際法 上指不包括國家 領海 或 內水 的全部海域。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公海是不包括在國家的 專屬經濟區 、領海或內水或群島國的群島水域以內的全部海域。公海供所有國家平等地共同使用。它不是任何國家 領土 的組成部分,因而不處於任何國家的主權之下;任何國家不得將公海的任何部分據為己有,不得對公海本身行使管轄權。
公海自由 公海自由是公海法律制度的基礎 。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公海自由包括:①航行自由。②飛越自由。③鋪設海底電纜和管道自由,但受關於大陸架的規定的限制。④建造國際法所容許的人工島嶼和其他設施的自由,但受關於大陸架的規定的限制。⑤捕魚自由,但受公海生物資源的養護和管理的規定的限制。⑥科學研究的自由,但須遵守公約中關於大陸架和海洋科學研究兩部分的規定。
船舶的國籍 每一國家,不論其為沿海國或內陸國,均有權在公海上行駛懸掛其國旗的船舶。船舶懸掛某一國家的國旗即具有該國 國籍 ,這個國家即該船的船旗國。船舶在公海上只服從國際法和船旗國的法律。在公海上行駛的船舶 ,必須而且只許懸掛一個國家的國旗。船舶在一國登記、取得其國籍的條件,由該國的國內法規定。有些國家為了獲取大量船舶登記費,對船舶的構造、裝備、適航條件、船員的勞動條件和訓練等方面要求很低,並把取得船舶國籍的條件放得很寬,藉以吸引別國船舶登記。為了防止這種「方便船旗」的做法,《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要求「國家和船舶之間必須有真正聯系」。船旗國對在公海上有權懸掛其旗幟航行的船舶有專屬管轄權。公海上的船舶受船旗國法律管轄並受其保護。軍艦在公海上享有不受船旗國以外任何其他國家管轄的完全豁免權,專門用於政府非商業性用途的船舶亦同。
關於維護公海秩序的體制 有以下幾個方面。
制止海盜行為 海盜行為是指船舶或飛機的船員、機員或乘客,為私人目的,在公海上或在任何國家管轄范圍以外的地方,對船舶、飛機、人或財物進行非法的強暴、扣留或掠奪行為。海盜行為是一種國際罪行。任何國家的軍艦、軍用飛機或其他有清楚標志可以識別的為政府服務並經授權的船舶或飛機,均可扣押海盜船舶或飛機,逮捕船、機上的人員並扣押船、機上的財物。扣押國的法院可對海盜行為人進行審判處刑,並決定對船舶、飛機或財物的處理,但須尊重善意第三者的權利。如果拿捕無適當理由,拿捕國應賠償因拿捕而造成的損害或損失。
制止販運奴隸 販賣奴隸是一種國際罪行。從非洲掠奪的奴隸大部由海上販運到美洲,運送奴隸也屬於販賣奴隸的罪行。每個國家都應採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懲罰懸掛其國旗的船舶販運奴隸。在任何船上避難的任何奴隸,不論該船懸掛何國國旗,都當然獲得自由。
禁止未經許可的廣播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未經許可的廣播指船舶或設施違反國際規章在公海上播送旨在使公眾收聽或收看的無線電傳音或電視廣播,但遇難呼號的播送除外。遇有上述情況,可向船旗國、設施登記國、廣播人所屬國、可以收到這種廣播的任何國家、或得到許可的無線電通信受到干擾的任何國家的法院,對從公海從事未經許可的廣播的任何人提起訴訟。有管轄權的國家可逮捕從事未經許可的廣播的任何人或船舶,並扣押廣播器材。
登臨權 軍艦在公海上遇到外國船舶有從事海盜行為或奴隸販賣嫌疑、從事未經許可的廣播、無國籍或雖懸掛外國國旗而事實上是與軍艦同一國籍時,有權登臨該船進行檢查 ,並於必要時予以拿捕。登臨權不得對享有完全豁免權的船舶行使。為了防止登臨權被濫用,《公海公約》和《聯合國海洋法公約》都規定,如果嫌疑經證明為無根據,而且該船舶並未從事涉嫌的任何行為,被登臨的船舶所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應予賠償。
緊追權 沿海國有權對違反該國法律的外國船舶進行緊追。緊追必須在該外國船舶或其小艇之一在追逐國的內水 、領海或 毗連區 內開始。如果外國船舶違反專屬經濟區、大陸架的法律、規章,緊追也可從專屬經濟區或大陸架內開始 。追逐只有在外國船舶視聽所及的距離內發出視覺或聽覺的停駛信號後,才認為開始。緊追必須連續不斷進行,不得中斷。當被追逐的船舶進入其本國領海或第三國領海時即應中止 。緊追權只能由軍艦、軍用飛機或其他經特別授權的政府船舶或飛機行使。進行緊追的軍艦或軍用飛機,可以在公海上逮捕被緊追的船舶,並押送到該國海港。如果在不應行使緊追權的情況下,在公海上命令外國船舶停駛或逮捕外國船舶 ,由此造成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應予賠償。
公海捕魚與生物資源養護制度 由於世界人口增加和捕魚技術日益進步、捕魚量不斷增加,造成了魚源普遍枯竭的危險。各國經濟技術發展又不平衡,發達國家發展遠洋漁業,到別國近海濫行撈捕,對沿海國的漁業資源造成嚴重威脅。因此公海捕魚自由並非毫無限制,必須照顧到各個國家的利益和整個世界的共同利益。1958年聯合國第一次海洋法會議制定了《捕魚及養護公海生物資源公約》,規定公海捕魚自由受該公約關於養護的各項規定的限制,並須尊重沿海國權益。該公約指出,所謂「養護」是使公海生物資源能保持最適當的持久產量,以保證食物及其他海產的供應。所有國家,特別是沿海國和有國民在某區域捕魚的國家,必須與其他國家合作實施養護措施。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也有類似規定。該公約並特別指出,養護和管理也適用於海洋哺乳動物。
海洋環境的保護和保全 海洋環境保護是海洋法中的一項重大課題,也涉及沿海國的管轄權問題。海底資源的開發,陸上工業的發展,核能的利用,石油運輸和使用中發生的漏油現象等情況,都會造成對海洋的污染、對海洋生物資源的嚴重威脅以及對海洋生態平衡的破壞。為制止和防止這種事態的發展,《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肯定各國有保護和保全海洋環境的義務,為履行這一義務,各國應自己採取一切必要措施,以防止、減少和控制任何來源的海洋環境污染,在適當情況下可以與別國聯合,並盡力協調它們的政策(見 國際環境法 )。
⑦ 公海上無人島有哪些
公海是相對於領海而言的,公海上現在是沒有無人島的,既算是以前有,被人佔了,那島周圍12海里就成為別國的領海了,200海里內為專屬經濟區。所以公海上沒有無人島(除非還有未發現的),但有主權的無人島卻到處都是。我國有面積大於500平方米的無人海島6763個,面積在500平方米以下的島嶼和岩礁則有上萬個。浙江,則是中國擁有無居民海島最多的省份之一,佔全國無居民海島數量的43%。
⑧ 全世界有多少島嶼中國有幾個還有公海有多少島嶼,面積有多大
全球島嶼總數達5萬個以上,總面積為約為997萬平方千米,大小幾乎和我國面積相當,約佔全球陸地總面積的1/15。從地理分布情況看,世界七大洲都有島嶼。其中北美洲島嶼面積最大,達410萬平方千米,占該洲面積的20.37%;南極洲島嶼面積最小,才7萬平方千米,只佔該洲面積的0.5%。南美洲最大的島是位於南美大陸最南端的火地島,為阿根延和智利兩國所有,面積48400平方千米;南極洲最大的島嶼是位於別林斯高晉海域的亞歷山大島,面積43200平方千米。
從成因上講島嶼可分為大陸島和海洋島兩類。大陸島是大陸的「本家」。多呈花彩鏈狀分布在大陸邊緣的外圍。在地質構造上與附近大陸相連,只是由於地殼變動或海水上升,局部陸地被水包圍而成島嶼。我國的台灣島就是最典型的大陸島。海洋島按成因不同又可分為火山島、珊瑚島和沖積島。由海底火山噴發,火山噴發物堆積而形成的島嶼叫火山島。太平洋中的夏威夷島是典型的火山島。塑造珊瑚島的主力軍是珊瑚蟲。珊瑚蟲遺體堆積而成的海島叫珊瑚島。珊瑚島主要分布在南北緯20°之間的熱帶淺海地區,以太平洋的淺海比較集中,如澳大利亞東北面的大堡礁。我國南海諸島中的多數島嶼均為珊瑚島。沖積島則是由河流或波浪沖積而成的島嶼。我國長江口的崇明島就是我國最大的沖積島。
島嶼與大陸的標準是相對的。通常人們把澳大利亞大陸定為最小的大陸,這樣格陵蘭島就成了世界最大的島嶼。
世界十大島嶼
(1)北美洲的格陵蘭島:217.5萬平方千米
(2)大洋洲的伊利安島(又稱新幾內亞島):78.5萬平方千米
(3)亞洲的加里曼丹島:73.4萬平方千米
(4)非洲的馬達加斯加島:59.5萬平方千米
(5)北美洲的巴芬島:50.7萬平方千米
(6)亞洲的蘇門答臘島:43.4萬平方千米
(7)歐洲的大不列顛島:23萬平方千米
(8)亞洲的本州島:22.7萬平方千米
(9)北美洲的維多利亞島:21.5萬平方千米
(10)北美洲埃爾斯米爾島:20萬平方千米中國的島嶼 中國共有大小島嶼5000多座,島嶼岸線總長1.4萬多公里。按其成因可分3類: 基岩島、沖積島、珊瑚礁島。東海約占島嶼總數的60%,南海約佔30%,黃、渤海約佔10%。 基岩島 由基岩構成的島嶼佔中國島嶼總數的90%以上,它們受新華夏構造體系的控制,多呈北北東方向,以群島或列島形式作有規律的分布。台灣島和海南島是中國兩個最大的基岩島。 台灣島 台灣島面積3.578萬平方公里,為中國第1大島。島上山地佔2/3,平原佔1/3。台灣島地質構造上位處西太平洋島弧帶,漸新世至上新世時由地槽回返成為年輕的褶皺帶,因而島上新構造運動強烈,地震活動頻繁,第四紀冰期低海面時,台灣島曾與大陸相連。在地形上,台灣西部為平原台地,東部為山嶺。主要山脈有台東海岸山脈、中央山脈、玉山山脈和阿里山山脈,最高峰玉山主峰海拔3997米。整個島嶼及山脈走向均為北北東。河流多循斷裂發育。濁水溪形成台灣最大的西螺—台南沖積平原,淡水溪形成屏東平原。台灣東海岸為斷層海岸,岸線順直,崖壁陡峭。 海南島 海南島面積3.22萬平方公里,為中國第2大島。海南島地勢中央高四周低,水系呈放射狀。台地平原占總面積的65%,山地丘陵佔35%。主峰五指山海拔1867米。海南島在更新世早中期才與雷州半島分離。海南島北部玄武岩分布廣泛,並保留有完好的火山口。沿岸發育不少典型的沙壩和□湖港灣,灣內生長紅樹林。 其他基岩島嶼 分布在下列幾個地區: ①遼東半島沿海。長山列島位於遼東半島東南沿海,共50多座島嶼,可分為3個島群:北為石城列島,包括石城島和大、小王家島等;西南為長山列島,包括大、小長山島、廣鹿島等;南為外長山列島,包括海洋島、獐子島等。其中以大長山島最大,海洋島最高,海拔388米。構成長山列島的基岩為震旦—寒武系地層。受棋盤格構造制約,島嶼排列有一定的規律。此外,在遼東灣內也散布一些小島。 ②山東半島沿海。廟島群島居渤海海峽,共有30多座島嶼,可分3個島群:北島群有南、北隍城島和大、小欽島;中島群有砣磯島、高山島等;南島群有南、北長山島和大、小黑山島、廟島等。其中以南長山島為最大,面積20.4平方公里。群島主要由前震旦系變質岩構成,島嶼排列方向與構造線一致,呈北北東向。此外,山東半島沿海還有劉公島、田橫島及靈山島等,並發育了一些陸連島,如芝罘島等。 ③浙閩沿海。 舟山群島為中國最大的群島, 由大、小共1339座島嶼組成,其中以舟山島最大,面積472平方公里,為中國第4大島。其次有六橫島、朱家尖島、普陀島、岱山島及泗礁島等。群島為浙閩隆起帶向海延伸部分,主要由中生代火山岩構成。浙江沿海除舟山群島外,尚有韭山、魚山及南麂、北麂列島等。福建沿海主要有台山、四□、馬祖及白犬等列島。 ④華南沿海。萬山群島位於珠江口外,共有150多座島嶼,主要有香港島、 高欄島和上、 下川島等及擔桿、萬山等列島。這些島嶼主要由燕山期花崗岩組成。此外,華南沿海還有東海、硇洲、潿洲、斜陽等島散布。 ⑤台灣附近海域。澎湖列島位於台灣海峽南部,共64座島嶼,八罩水道分其為南、北兩島群。北島群有澎湖、漁翁和白沙島,組成澎湖港;南島群有八罩島、花嶼和大嶼等。澎湖列島主要由玄武岩組成的火山島,周圍發育裾礁。釣魚島列島位於台灣東北約100海里外,由釣魚島、黃尾嶼、赤尾嶼等組成。此外,還有綠島、蘭嶼等。 沖積島 河流入海,泥沙常在口門附近堆積形成沙島,或稱沖積島。 崇明島 位於長江口,面積1060.5平方公里,為中國第3大島,也是中國最大的沖積島。在公元7世紀前,長江口就出現東沙和西沙,其後沙洲游移不定,現在的崇明島即是在16世紀長沙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20世紀50年代以來,加固堤防,穩定坍勢;同時圍海造田,使崇明島面積擴大了80%。崇明島南面的長興、橫沙兩沙島原也是一群沙洲,100年前這里尚是幾片分散的河口沼澤地,19世紀下半葉開始圍墾,近二三十年來修築堤壩、人工促淤,漸成現狀。 珠江河口沙島 或由河口心灘發育而成,或受基岩島嶼阻攔,在其隱蔽處積沙而成。起初珠江口的汊道寬闊,沙洲散布,後經圍墾和促淤,汊道束狹,逐步形成汊道縱橫的珠江三角洲。現今沙島仍在不斷伸展,尤以萬頃沙、燈籠沙淤漲最快。 台灣西岸沙島 台灣西岸濁水溪和曾文溪三角洲外的幾列沙島是典型的由河口沙嘴發育而成的沙島。沙島斷續分布,其內側與陸地之間為□湖。 此外,在灤河、黃河和韓江三角洲等地亦有沙島分布。
⑨ 國際法上所說的九大海域都是哪些
根據《海洋法公約》,海域的劃分以測算領海寬度的基線為起點。基線是陸地和海洋的分界線。基線向陸地一面的水域,是沿海國內水一部分,基線向海一麵包括領海、毗連區、專屬經濟區、大陸架、用於國際航行的海峽、群島水域、公海和國際海底區域等八個海域。
內水
內水是領海基線向陸地一面的海域。其中包括沿海國沿岸的港口、海灣和海峽。這一海域是沿海國主權管轄部分,外國船舶和飛機非經許可不得進入。
內水的法律地位:
1.一切外國船舶非經沿海國許可不得在其內水航行
2.外國商船如獲許進入一國內水,可遵照該國法律和規章駛入該國指定的港口,遇難的船舶可以進入,但必須遵守沿海國的規章制度。
3.外國軍用船舶必須通過外交途徑辦理一定的手續,才得進入一國的內水。
4.沿海國對於進入其內水的外國船舶得行使屬地管轄權,但通常僅在其利益受到損害時才強制執行其法律,對於純屬船舶內部的事務,一般由船旗國管轄。
領海
領海是沿海國領海基線向海一面一定寬度的海域,沿海國有權自行決定這一海域的寬度,有權決定採用直線基線還是正常基線。沿海國對領海享有主權,但應允許外國船舶無害通過。沿海國有權對無害通過制定法律和規章,但不應妨礙外國船舶無害通過,並應將領海內對航行有危險的情況妥為公布。《海洋法公約》規定領海的寬度不應超過12海里。
毗連區
毗連區是沿海國在領海范圍以外行使海關、財政、移民、衛生等行政管轄權力的海域。《領海與毗連區公約》規定毗連區的范圍不應超過從基線算起12海里。《海洋法公約》規定不超過24海里。
專屬區
專屬經濟區是自成一類的海域,其范圍不超過200海里。沿海國在專屬經濟區內有勘探、開發、養護和管理自然資源的主權權利和建造人工島嶼、設施和結構及從事海洋科學研究、海洋環境的保護和保全的管轄權力。其他國家在專屬經濟區內有航行、飛越、鋪設海底電纜和管道的權利。它們在行使這些權利時,必須遵守沿海國有關的法律和規章。目前,已宣布建立200海里管轄區域的國家有77個,其中55個建立了專屬經濟區。
專屬經濟區:這個海域
是在領海之外而鄰接於領海,其范圍是不超過從領海基線量起200海里。
沿海國在其的權利義務:
1.、以勘探和開發、養護和管理海床和底土及其上覆水域的
中國與國際海洋法
自然資源為目的的主權權利,以及以對在區內從事經濟性開發和勘探活動有主權權利。
2.沿海國對區內人工島嶼,設施和結構的建造和使用、海洋科學研究,海洋環境的保護和促使有管轄權。
3.義務:防止、減少和控制在經濟區內來自傾倒、船隻或海底活動的污染,但其規章必須符合普遍接受的國際規章和標准。
其他國家在專屬經濟區的權利義務:
航行、飛越、鋪設海底電纜和管道的權利
從領海基線量起不超過200海里。
大陸架
大陸架是沿海國陸地領土從領海以外向海洋的全部自然延伸,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
擴展到大陸邊外緣的海底區域的海床和底土。沿海國有在其大陸架上開發自然資源的主權權利。這權利是專屬性的,不以其有沒有明文宣告為轉移,任何國家未經沿海國同意不得在該沿海國的大陸架上從事開發資源的活動。大陸架的外部界限是從領海基線量起直到大陸邊的外緣,若自然延伸不足200海里,可擴展到200海里;若超過200海里,則不應超過350海里,或不應超過2500公尺等深線以外100海里。相向或相鄰國家之間的大陸架界限應由有關國家以協議劃定,求得公平解決。
大陸架:沿海國的大陸架包括其領海以外依其陸地領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擴展到大陸邊外緣的海底區域的海床和底土。即從領海底土到陸地底土以外的陸地領土的全部自然延伸
大陸架的標准:一是如陸地領土向海底延伸部分不足200海里的,可擴展到200海里;二是如延伸部分超過200海里的,不應超過從測算領海寬度的基線量起350海里,或不超過連接2500公尺深度各點的2500公尺等深線100海里。
沿海國在大陸架的權利:
1.開發自然資源
2.授權和管理一切目的在大陸架進行鑽探活動的專屬權利。
3.有授權和管理建造、操作和使用人工島嶼、設施和結構並對這些人工島嶼、設施和結構有專屬管轄權。
國際海峽
用於國際航行的海峽在實踐中是指連接兩面公海或兩面專屬經濟區而用於國際航行的海峽。《海洋法公約》規定在用於國際航行的海峽中,所有國家的船舶和飛機可以通過和飛越,沿岸國不應妨礙和不應予以停止,但可為通過制定法律和規章,通過中的外國船舶和飛機必須加以遵守,這制度稱為「過境通行制」。但如果這海峽有穿過公海或專屬經濟區的航道、連接領海與公海或專屬經濟區、由島嶼構成而在島嶼向海一面有在航行及水文特徵同樣方便的航道,則不適用過境通行制而運用無害通過制。
群島水域
群島水域是《海洋法公約》創設的新概念,是指群島國以連接其最外緣島嶼的直線所包圍的水域。群島國的主權及於群島水域的上空、海床和底土以及其中的資源。在整個群島水域內,外國船舶有無害通過權。群島國可在這水域內指定適當的海道和其上的空中航道給外國船舶和飛機通過,這稱為「群島海道通過權」。行使這種權力的外國船舶和飛機不得對群島國使用武力威脅或武力,並應遵守有關的海上安全國際規章和航空規則。
公海
公海是海洋上除了專屬經濟區、領海或內水或群島水域以外的全部海域。公海對所有國家開放,任何國家得在公海上享有航行、飛越、鋪設海底電纜和管道、建造人工島嶼和設施,捕魚、科學研究等自由。在公海上的船舶僅受其船旗國管轄。各國在行使上述自由時不得侵犯或損害其他國家的同樣權利,有義務維護海底電纜及管道、養護海洋生物資源和保護海洋環境。
公海:指不包括在一國領海或內水的全部海域
公海的法律制度:
1.公海自由
2.航行制度:
航行權:有權在公海上行駛懸掛其旗幟的船舶。
船舶的國籍:船旗國國籍
軍艦在公海上的權力:登臨權、緊追權、
3.鋪設海底電纜和管道的制度
海洋污染的六個來源:
1.陸地來源
2.來自國家管轄范圍內的海底活動
3.來自區域的活動
4.來自傾倒
5.來自船舶
6.來自大氣層
區域
國際海底區域,簡稱「區域」,
國際海洋法法庭研究
指國家管轄范圍以外的海床和洋底及其底土。「區域」及其資源是人類的共向繼承財產,任何國家不得占為已有或主張權利。區域內的資源應由國際海底管理局進行管理。區域對所有國家開放。《海洋法公約》規定區域的開發採用「平行開發制」。凡具有公約締約國國籍或為締約國國民控制的自然人或法人,都可根據公約規定的條件向管理局提出申請進行開發。國際海底區域的管理和開發制度體現了區域及其資源是人類共同繼承財產的原則。
基線
領海基線 就是陸地和海洋的分界線,正常基線就是沿岸的低潮線,即海水退潮降到最低點的那條線。
直線基線:連接沿岸各個適當的點而形成的一條基線。
港口
沿岸具有天然條件和人工設備便於船舶停泊和裝卸客貨的港灣稱為港口。
海灣
沿岸向陸地凹入的地方稱為水曲。海灣是明顯的水曲,但只有在該水曲面積等於或大於橫越曲口所劃的直線作為直徑的半圓形面積時才能稱為海灣
灣內水域的法律地位常取決於灣品的寬度,有三種情況
1.灣口的寬度不超過兩岸領海寬度的總和。
2.灣口寬度超過24海里的直線基線應劃在灣內,
3.灣口寬度超過兩岸領海寬度的總和的「歷史性海灣」。
歷史性海灣:指海灣的沿岸屬一個國家,灣口寬度超過兩岸領海的總和,但沿岸國根據歷史權利而獲得承認為其內水的海灣。包含三個要素
1.主張此歷史權利的國家對該水域行使權利。
2.該權利應連續地在一個時間內行使並已成為慣例;
3.該權利之行使為各國所確認。
領海
國家主權擴展於其陸地領土及其內水以外鄰接其海岸的一帶海域,並規定:沿海國的主權擴展於偽劣以上的空間及其海床、和底土。
1.領海是陸地和內水以外的鄰接其海岸的一帶海域
2.沿海國的主權擴及於領海
3.領海的范圍包括水域、海床和上空
⑩ 各國海域面積排名。
各國領海面積排名:
美國1218>法國1008>澳大利亞850>俄羅斯757>紐西蘭668>印尼611>加拿大560>英國546>日本447>中國396>智利367>巴西363>墨西哥317>印度261>丹麥254。
領海的基線是指「沿海國官方承認的大比例尺海圖所標明的沿岸低潮線」。但是,「在海岸極為曲折的地方,或者如果緊接海岸有一系列島嶼,測算領海寬度的基線的劃定可採用連接各適當點的直線基線法」。
直線基線法就是在岸上向外突出的地方和一些接近海岸的島嶼上選一系列的基點,各基點依次相連,各點間的直線就連成沿海岸的折線。 關於基線向外的寬度有個發展過程。
(10)澳大利亞公海有哪些島嶼擴展閱讀:
中國於1958年9月4日發表關於領海的聲明,宣布中國的領海寬度為12海里(1海里≈1.852千米),該規定適用於中國的一切領土,「包括中國大陸及其沿海島嶼,和同大陸及其沿海島嶼隔有公海的台灣及其周圍各島、澎湖列島、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以及其他屬於中國的島嶼」。
1982年,聯合國第三次海洋法會議通過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把12海里規定為領海寬度的最大限制。但目前世界各國領海寬度有3海里、12海里、200海里等多種類別。
1992年,我國政府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及毗連區法》,1998年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