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悉尼奧運會的參賽運動員人數
在 2000 年澳大利亞的悉尼奧運會上,有來自 199 個國家的 10,000 多名運動員參賽。
『貳』 誰知道張山的資料(射擊運動員)
飛碟射擊女運動員
資料性別:女 身高:1米63 生日:1968.3.23 籍貫:四川南充 項目:射擊(飛碟) 運動簡歷:很小就到少年體校學籃球,1984年入選四川省射擊隊,16歲半時才第一次摸槍,1989年入選國家集訓隊。在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上,張山創造了女子雙向飛碟200發200中的成績並奪得金牌。這是她運動生涯的第一個高峰。隨後該項目被國際奧委會取消。5年過後,1997年IOC宣布恢復此項賽事,張山重出江湖,並於次年奪得開羅世界盃賽冠軍,為中國射擊隊拿下2000年悉尼奧運會的第一張入場券。成績:1989年 義大利世界飛碟射擊錦標賽女子雙向飛碟個人與團體冠軍1990年 第45屆世界射擊錦標賽冠軍並打破由她本人保持的世界紀錄1992年 巴塞羅那奧運會資格賽上200發200中,打破了世界紀錄1992年 巴塞羅那奧運會冠軍1998年 開羅世界盃賽冠軍2005年 十運會女子雙向飛碟金牌 平全國紀錄 2007年 飛碟世錦賽女子雙向飛碟由魏寧、張山和於秀敏組成的中國隊在團體比賽中奪冠,214中的總成績打破世界紀錄, 美麗張山 演繹「飛碟」人生 在采訪張山之前,記者首先做了一個隨機調查,讓50名女性說出自己最喜歡的女性奧運冠軍,有趣的是,大多數人並沒有選擇當紅的體育明星,而是選擇了張山——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雙向飛碟項目的冠軍。 自古以來,中國就有「百發百中」的傳說,而張山卻把傳說變成了現實,人們對張山的記憶大多也停留在15年前,在巴塞羅那奧運會上,她不僅創造了200發子彈無一脫靶的奇跡,還上演了「巾幗不讓須眉」的好戲。 記者雖然未能面對面地采訪張山,但是從電話中的交談可以感受到,她是一個樂觀、開朗、爽快的人。總之,出生於四川的她就是一個典型的「川妹子」。 明年,張山就40歲了,一個「奔四」的女人,卻依然「馳騁」於賽場,國際、國內的賽事不斷,她每次都匆匆忙忙地往返於國內國外之間。一直以為,張山退役後重回靶場,是為了再拿幾次世界冠軍,再奪幾枚奧運金牌,通過對她的采訪,才知道,這樣的想法未免有些庸俗。 張山說,剛開始練習射擊的時候,別人說自己是天才,而自己卻沒有認識到。現在,她才覺得自己的的確確是這方面的天才,所以,她認為,應該繼續為雙向飛碟這個項目努力,因為這個項目本身給她帶來了太大的滿足和太多的樂趣。她說自己永遠都不會退役,她和飛碟是不可能分開的,她最享受的境界,是人、槍和飛碟的完美結合。 在采訪快要結束的時候,張山的一句話給了記者極大的震撼,她說:「我最不喜歡聽到的一句話,是人家說張山你打得真好,你打得真准。我最喜歡聽到的一句話就是,我們在後面看你打槍真是一種享受,太好看,太美了。沒准在多少年以後,你們會看到雙向飛碟比賽的賽場上有一個老太太還在打槍,那不可能是別人,肯定是張山。」 誰說女子不如男 張山上演「花木蘭」 1992年7月28日,第25屆奧運會的雙向飛碟比賽在巴塞羅那舉行,「川妹子」張山上演了一出精彩的現代「花木蘭」劇目,這位「巾幗英雄」不僅打出了225靶223中的好成績,而且還擊敗了眾多須眉,成為首位在奧運會男女混合項目中擊敗男對手的女將。領獎台上,獲得亞軍的奧地利運動員和獲得季軍的義大利運動員將張山高高舉起。 隨後,奧運會的比賽規則作了修改,取消了男女選手混合比賽的規定,這讓張山成為了這個項目中唯一的一位戰勝男選手的女子運動員。 張山的勝利書寫了世界射擊史的一段奇跡,而鮮為人知的是,當年,為了壓縮中國體育代表團的規模,張山差一點兒就失去了參加巴塞羅那奧運會的良機。 張山恐怕一輩子也不會忘記那段往事,她回憶說:「我特別喜歡比賽,因為我覺得比賽就像過一個節日一樣,我們要享受的是一種快樂。記得巴塞羅那奧運會之前,我一直緊張地備戰,作了充分的准備,沒想到,由於要壓縮中國體育代表團的規模,當時的國家體委(現國家體育總局)決定不讓我參賽了,國家射擊隊的總教練們聽到這個消息後,堅決反對,他們說我是很有希望奪冠的。最後,國家體委採納了射擊隊的意見。」 「意外」走上射擊場 進步神速無人比 張山出生於四川南充的一個普通家庭,她有兩個哥哥,在家排行老三,她走上射擊道路,純屬是一次「意外」事件,因為在進入射擊隊之前,張山在四川南充的一所很有名氣的中學——南充一中學習,而且她的學習成績非常好,在中學當老師的父親自然在張山身上寄予了很大的希望。 當張山一步步向考上名牌大學這個目標邁進的時候,1984年的一天,四川省射擊隊的江澤祥、周傑等幾位教練到南充一中挑選隊員,看過了一些學生後,教練們普遍有一種感覺——失望。正當教練們准備「打道回府」的時候,校領導說還有一個學生比較機靈,建議讓他們看看再走,於是教練們便答應再等五分鍾。 過了一會兒,已經放學回家的那個比較機靈的學生趕回了學校,這個女學生往教練們面前一站,就給了教練們眼前一亮的感覺,通過測試,教練們發現她眼到,手到,反應快,非常適合練習飛碟項目。那時候,這個女學生除了在學習上充滿靈氣以外,還是校籃球隊的隊員,再後來,她就離開了熟悉的校園,放下了手中的籃球,扛起了槍,走上了射擊場。這個比較機靈的女生,就是8年後站在奧運冠軍領獎台上的張山。 江澤祥教練對張山的射擊訓練有過一段這樣的評價:「1984年10月,張山開始了系統的射擊訓練,在剛開始接觸飛碟這個項目的時候,她確實進步神速,經過半年多的系統訓練,她就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 重返校園學經濟 聲聲槍響召喚她1993年全運會後,國際奧委會取消了雙向飛碟比賽,張山「失業」了,離開賽場的她首先去圓了自己的大學夢,25歲的她成為了四川大學經濟系年齡最大的一名學生。1997年,正在准備畢業論文的她已經決定要重新開始,進入一個全新的行業,就在這時,從國際射聯和國際奧委會傳來了消息:女子雙向飛碟項目被列為奧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 在離開槍聲的日子裡,張山發現:人不在,心卻在槍上,走了這段路,才知道自己究竟要什麼。熟悉的槍聲召喚著張山,她義無反顧地回到了射擊隊,歸隊的轉天就開始訓練,強烈的歸屬感告訴她:我能行,這個項目還是非我莫屬!果然,復出不久的張山就取得了悉尼奧運會射擊比賽的第一張入場券,但是很遺憾,此後她的成績一度不盡如人意,她沒能進入奧運會的決賽。 雅典奧運會前夕,張山在四川大學攻讀工商管理學院的MBA,每天下課後趕到靶場訓練,為了爭取2004年雅典奧運會的參賽資格,她付出了很多,最終卻是以失敗告終,但她並不甘心。 張山告訴記者,她還有一個夢想,就是參加明年舉行的北京奧運會(北京奧運會新聞,北京奧運會說吧),為國爭光。為了這個理想,她現在雖然不在國家隊訓練,但是依然過著以訓練為主的生活,每周參加3至4次的訓練,並根據自己的身體特點,參加奧運會選拔賽。「今年8月份有3次選拔賽,明年2月份和3月份還有3次選拔賽,女子雙向飛碟在北京奧運會中每個參賽國最多隻有一個參賽席位,中國依靠東道主身份已經自動獲得了一張入場券,但只能有1個人代表中國參加比賽。我年齡大了,但是心態還不錯,我給自己制定了更高的目標,還在拼搏,就是為了帶動年輕運動員。」張山說,「現在比賽對我來說就是一種享受。飛碟是一個非常美的項目,我參加比賽就是要讓所有觀眾看到飛碟美在哪裡。」 「射」中洋白馬王子 「巴哥」「山妹」結連理 2004年11月7日,36歲的張山把自己的終身交給了47歲的澳大利亞裁判巴恩斯,他們在成都結婚了,伴娘是巴恩斯的兩個女兒艾瑪和凱恩,而這段跨國婚姻的紅娘就是射擊。巴恩斯幸福地說:「我追張山10年了,能倒在她的槍口下,真是無比陶醉啊。」 1993年,在西班牙舉行的一次射擊比賽上,張山和巴恩斯相識了,他們一見如故,但兩個人當時都有各自的家庭,所以他們就像好朋友一樣相互問候。巴恩斯雖然多次入選澳大利亞國家射擊隊,但成績都不盡如人意,他非常欽佩張山的精湛技藝。1995年後,兩個人再也沒有在國際大賽中碰到過。 巴恩斯的兩個女兒相繼出生後,他退役經商,在忙碌的工作和生活中,他一直無法割捨對射擊事業的鍾愛,所以又重新回到了射擊場,2000年悉尼奧運會,巴恩斯和張山再一次見面了,巴恩斯已經成為了一名裁判。張山回憶說:「印象最深的是他挺著大大的肚子,但動作卻非常靈活,他跳過來送給我們每個隊員一個熊貓之類的小玩具,其中也給了我。」 從此以後,張山開始注意巴恩斯了,而已經離異的巴恩斯聽到張山離異的消息後,便送給張山兩個特殊的禮物——帶有澳洲特色的袋鼠和考拉玩具。「我要你把它們帶在身邊,它們隨時會把我的祝福送給你!」張山接受了巴恩斯的禮物,高興地說:「我叫你『巴哥』,好嗎?以後我就把你當成我的哥哥。」而「山妹」則是巴恩斯對張山的昵稱。 從2003年張山和巴恩斯「墜」入愛河,到2004年喜結連理,再到現在,兩個人一直過著幸福而又甜蜜的生活。張山說她自己很幸福,現在最大的心願就是參加北京奧運會,然後生一個可愛的小孩,做一個賢妻良母。
『叄』 2021年東京奧運會各國運動員人數是多少
2021東京奧運會將於7月23日正式開幕,本屆奧運會中,中國體育代表團一共是有777人,包括431名運動員,其中女運動員人數為298人,男運動員133人,教練,領隊等運動隊工作人員307人,還有39人為團部工作人員。這也是中國體育代表團境外參賽規模最大的一屆奧運會,運動員中年齡最小的是14歲的跳水運動員,最大是52歲的馬術運動員李振強。
1.中國游泳隊
女運動員(19人):艾衍含、陳潔、程玉潔、董潔、李冰潔、柳雅欣、彭旭瑋、湯慕涵、唐錢婷、王簡嘉禾、吳卿風、辛鑫、楊浚瑄、於靜瑤、余依婷、俞李妍、張一璠、張雨霏、朱夢惠
男運動員(11人):程龍、何峻毅、洪金權、季新傑、孫佳俊、覃海洋、汪、順、徐嘉余、閆子貝、余賀新、張子揚
2.中國跳水隊
女運動員(5人):施廷懋、王、涵、陳芋汐、全紅嬋、張家齊
男運動員(5人):謝思埸、王宗源、楊健、曹緣、陳艾森
3.中國花樣游泳隊
女運動員(8人):孫文雁、黃雪辰、咼俐、梁馨枰、尹成昕、馮雨、肖雁寧、王芊懿
4.中國女子排球隊
女運動員(12人):朱婷(隊長)、袁心玥、龔翔宇、王媛媛、張常寧、劉曉彤、姚笛、李盈瑩、丁霞、顏妮、王夢潔、劉晏含
5.中國女子沙灘排球隊
女運動員(4人):王凡、夏欣怡、薛晨、王鑫鑫
6.中國乒乓球隊
男單:馬龍、樊振東
女單:陳夢、孫穎莎
混雙:許昕/劉詩雯
男團:馬龍、樊振東、許昕、王楚欽(P卡)
女團:陳夢、孫穎莎、劉詩雯、王曼昱(P卡)
7.中國體操隊
男團:肖若騰、鄒敬園、孫煒、林超攀、張博恆(替補)、鄧書弟(替補)
男單:劉洋、尤浩
女團:唐茜靖、蘆玉菲、章瑾、歐鈺珊
女單:范憶琳、管晨辰
8.中國羽毛球隊
男單:諶龍、石宇奇
女單:陳雨菲、何冰嬌
混雙:鄭思維/黃雅瓊、王懿律/黃東萍
女雙:陳清晨/賈一凡、杜玥/李茵
男雙:李俊慧/劉雨辰
9.中國舉重隊
男隊:李發彬(61公斤級)、諶利軍(67公斤級)、石智勇(73公斤級)、呂小軍(81公斤級)
女隊:侯志慧(49公斤級)、廖秋雲(55公斤級)、汪周雨(87公斤級)、李雯雯(87公斤以上級)
『肆』 澳大利亞舉辦過幾屆奧運會
澳大利亞舉辦過3屆奧運會,其中包括2次夏季奧運會,1次殘奧會。分別是:2000年悉尼殘奧會、2000年悉尼夏季奧運會、1956年墨爾本夏季奧運會。2021年7月21日,國際奧委會宣布2032年夏季奧運會主辦城市為澳大利亞布里斯班。
第16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於1956年11月22日-12月8日在澳大利亞的墨爾本舉行。1949年,國際奧委會在羅馬舉行第44屆全會,投票選擇第16屆奧運會的主辦地點,墨爾本以一票優勢險勝布宜諾斯艾利斯(阿根廷的首都),得到主辦權。
澳大利亞第一屆奧運會概況:
墨爾本奧運會參賽國家和地區共72個,運動員3314人,其中女運動員376人。同為此屆奧運會的斯德哥爾摩馬術比賽於6月11~17日舉行,共有29個國家和地區參加比賽,運動員158人,其中女運動員13人。
本屆奧運會(包括斯德哥爾摩)首次參加的國家和地區有肯亞、柬埔寨(只參加了馬術比賽)、賴比瑞亞、馬來西亞(今馬來西亞)、烏干達、斐濟、衣索比亞。埃及、西班牙、荷蘭、瑞士均僅參加了斯德哥爾摩的馬術比賽。
本屆參加運動員人數最多的國家是:美國298人,澳大利亞287人,蘇聯283人。申辦本屆奧運會的有10個城市:墨爾本、布宜諾斯艾利斯、墨西哥城、蒙特利爾、底特律、洛杉磯、明尼阿波利斯、聖弗蘭西斯科、費城、芝加哥。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奧林匹克運動會
『伍』 僅只有二千多萬人口的澳大利亞,憑什麼能成為體育強國
作為僅有2400萬人口的澳大利亞能在里約奧運會上取得好成績,與其在體育科學領域的發達與全民參與運動的風氣密不可分。
在上屆的里約奧運中,作為體育強國的澳大利亞代表團派出了419名運動員的強大陣容參賽,並最終取得了包含8面金牌在內的共計29面獎牌,除此之外澳大利亞在歷屆奧運會的表現也是頗佳,常年位居獎牌榜TOP10。
作為僅有2400萬人口的澳大利亞能取得這樣的好成績,與其在體育科學領域的發達與全民參與運動的風氣密不可分。
如同其他歐美已開發國家,在澳大利亞人的生活中,體育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論是政府對於運動方面的研究和經費的強大政策支持,或是大學中已經涉及文理商醫等不同面向的體育類專業訓練,甚至於一般民眾對於體育賽事的參與、體育商業化下的使用者付費,都是使體育產業成熟發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陸』 2000年悉尼奧運會 中國獲得多少金牌多少銀牌多少銅牌誰在悉尼奧運會上為中國拿到第一枚金牌
2000年澳大利亞悉尼奧運會 中國獲得28金16銀15銅
陶璐娜
『柒』 參加奧運會人數最多的國家
運動員人數最多的是英國。
1、英國代表團運動員人數:542人
2、美國代表團運動員人數:530人
3、俄羅斯代表團運動員人數:436人
4、澳大利亞說不通運動員人數:410人
5、中國代表團運動員人數:396人
補充
奧林匹克運動會(希臘語:Ολυμπιακοί Αγώνες;法語:Jeux olympiques;英語:Olympic Games;中文簡稱「奧運會」),是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主辦的世界規模最大的綜合性運動會,每四年一屆,會期不超過16日,是世界上影響力最大的體育盛會。
奧運會分為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夏季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冬季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夏季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冬季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世界夏季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世界冬季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夏季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冬季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十個運動會。
奧運會中,各個國家和地區用運動交流各國文化,以及切磋體育技能,其目的是鼓勵人們不斷進行體育運動。
奧林匹克運動會發源於兩千多年前的古希臘,因舉辦地在奧林匹亞而得名。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停辦了1500年之後,法國人顧拜旦於19世紀末提出舉辦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倡議。
1894年成立奧委會,1896年希臘雅典舉辦了首屆奧運會,1924年舉辦了首屆冬奧會,1960年舉辦了首屆殘奧會,1976年舉辦首屆冬季殘奧會,2010年舉辦了首屆青奧會,2012年舉辦了首屆冬青奧會。
2020年3月30日,國際奧委會、東京奧組委、日本政府聯合宣布,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被迫推遲的2020東京奧運會於2021年7月23日至8月8日舉行。2021年7月21日,國際奧委會宣布2032年夏季奧運會主辦城市為澳大利亞布里斯班。
『捌』 奧運會里最年長和最年輕的運動員分別是哪個項目幾歲
歷史上最年長的奧運會運動員是瑞典射擊運動員——奧斯長爾·斯萬,參賽年齡為72高齡。
最年輕的運動員是來自英國的塞西莉婭-科萊奇,參賽年齡僅為11歲零兩個月。
72歲的斯萬參加了1920年比利時安特衛普夏季奧運會,成為奧運歷史上參賽年齡最大運動員。
11歲零兩個月的英國塞西莉婭-科萊奇在1932年普萊西德湖冬季奧運會花樣滑冰賽中得了第八名,是參加冬季奧運會年齡最小的運動員。
中國最年輕的奧運會運動員:
1990年,年僅12歲的伏明霞便成為了跳水世界冠軍,在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上,伏明霞奪得了十米跳台金牌,成為奧運會歷史上年齡最小的奧運冠軍,並實現了我國在跳台跳水項目上的三連冠。伏明霞也是我國奧運歷史上第一個在奧運會上實現三連冠的運動員,有「跳水皇後」的美譽。退役後,伏明霞與前香港特別行政區財政司梁錦松結為夫婦,現正定居在香港。
『玖』 第一界奧林匹克運動會有多少個國家參賽開始時間是
1896年在希臘首都雅典舉行了第一屆奧林匹克運動會, 應邀參加首屆現代奧運會的有澳大利亞、奧地利、保加利亞、英國、匈牙利、德國、丹麥、美國、法國、智利、瑞士、瑞典和東道主希臘14個國家的311名運動員,希臘陣容最大,共230人,占總數的三分之二;德國、法國各19人;美國14人,居第四位。美國選手大都來自哈佛、普林斯頓大學,他們是自行組織、自籌經費,是抱著到歐洲觀光的目的參加的。他們原以為大會在4月18開幕,4月1日到達義大利後才得知開幕日期是4月6日,因此只好放棄一切游覽計劃,趕在開幕前到達了雅典。首屆奧運會東道主沿襲了古奧運會舊制,不允許女子運動員參加。對於參加國的資格,不象今天有非國際奧委會會員國不得參加的規定。希臘向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發出了邀請,但絕大多數國家因對奧運會不甚了解或其他原因,都未派隊出席,中國亦屬此列。希臘鄰國義大利曾去了一名米蘭運動員,這也是義大利派出的唯一選手。但大會組委會認為他是職業運動員,因此未被允許參加。
開幕式:
第一屆奧運會克服重重困難,終於在1896年4月6日開幕了。這是歷屆奧運會舉行月份最早的一次。東道主之所以將開幕式選在這一天,是為了紀念希臘反抗土耳其統治起義75周年。
4月6日下午3時,希臘國王喬治一世宣布了大會開幕。維凱拉斯、顧拜旦等國際奧委會官員出席了開幕式。在開幕典禮中,演奏了一曲庄嚴的古典弦樂,1958年國際奧委會將它定為奧運會會歌,會歌作曲者為希臘人薩馬拉斯,作詞者為帕拉馬斯。希臘人對這次大會表現了極大的熱情,出席開幕式的觀眾達8萬人,這一數字直到1932年洛杉機奧運會才被突破。
『拾』 殘奧會小知識
你知道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的發起人路德維希·古特曼爵士是何許人嗎?
殘奧項目和其對應的奧運項目又有何不同?在殘奧運動員們超群的能力之外,關於殘奧還有太多知識值得我們了解。
在東京殘奧會即將拉開大幕之際,小編和大家一起分享關於殘奧會的100個小知識,觀賽之前,請務必收藏哦!
1. 羽毛球和跆拳道將首次作為殘奧項目出現在東京賽場。
2. 東京曾在1964年首次舉辦殘奧會,將成為歷史上首個兩次舉辦殘奧會的城市。
3. 2020年東京殘奧會的吉祥物是Someity,這個名字來自日語「染井吉野」和英語片語「so mighty」。「染井吉野」是一種廣受歡迎的櫻花品種,「so mighty」譯為無所不能。
4. 一支由六人組成的殘奧難民代表團將參加2020年東京殘奧會的比賽,代表團團長將由曾參加2012年倫敦殘奧會的伊利亞娜·羅德里格斯擔任,她曾經也是一名難民。
5. 2020年東京殘奧會的火炬設計靈感源於櫻花,五片「花瓣」的火焰匯聚成一束,發出耀眼光芒。
6. 殘奧運動項目中,只有硬地滾球和盲人門球兩項沒有相對應的奧運項目。
7. 共有41億觀眾通過電視收看了里約殘奧會比賽,創下歷史新高。由於轉播方的增加,預計東京殘奧會的觀眾人數將再創新高。
8. 匈牙利運動員帕爾·塞克斯是至今為止唯一一名包攬了奧運和殘奧獎牌的選手。他曾在1988年漢城(現首爾)奧運會獲得擊劍銅牌,1991年遭遇車禍之後,他轉而成為一名殘奧選手,並在1992年巴塞羅那殘奧會獲得輪椅擊劍金牌。
9. 2016年裡約殘奧會男子1500米T13級決賽,阿爾及利亞選手阿卜杜拉蒂夫·巴卡以3分48秒29奪得冠軍,值得注意的是,該項目前四名選手的成績都優於同屆奧運會男子1500米前四名選手。
100. 自2004年雅典殘奧會以來,中國代表團在每屆殘奧會上都占據金牌榜榜首位置。雅典殘奧會中國隊摘得63金、北京殘奧會89金、倫敦殘奧會95金、里約殘奧會107金。